1、第 卷 第 期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 月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年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创新素养专项课题:“基于 融合理论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全链多元培养模式研究”()年山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 理论的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协同发展模式研究”()作者简介:秦广久()男山东曹县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基于“融合理论”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全链多元培养模式研究秦广久高永艳贾德芳张 坡岳 欣(山东建筑大学山东 济南)摘 要:近年来随着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形势并不乐观其原因包括大学生就业创业理念缺乏系统性理论指导、大学生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存
2、在供需结构性矛盾和大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缺乏等 以“融合理论”为指导以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综合考量根据社会需求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评价体系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通过“”循环流程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多元化 型人才构建了“”(构建一个体系、集成一种理论、搭建一个平台、实施九步流程最终形成 条全产业链多元化人才成长路径)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全链条、多元化”模式 本研究在高等教育教学理论上有重要创新对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重大意义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突出贡献关键词:就业创业培养模式融合理论全产业链多元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3、“”().:引言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 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好坏主要体现在就业创业能力的高低、创新创造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是否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大学生作为就业重点群体就业状况不仅关乎个人发展更关乎民族的未来 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留学归国学生增加等原因导致应届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 年更是突破 万 但是目前用人单位和学生“双选”的过程中存在着“供不应需”“供不对需”甚至“供需不对等”的现象用人单位招不到适合岗位的学生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存在学生“所有”与用人单位“所需”不一致、不协调的结
4、构性矛盾一、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及高校就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一)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研究现状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学校和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主要从教育、实践、投入保障等三个途径进行了研究其中教育途径提升主要包括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两个方面 在教育途径提升方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学的几个子系统进行教学改革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融合了创业教育和专业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王雪飞()认为高校应通过积极推进通识教育来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而健全大学生的个性品质 从实践途径进行提升研究()构想了实践、自学、自管的“三创”模式和“三维三层次”体系积极培养学生的基
5、础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为应用型大学生 提 供 了 增 强 就 业 创 业 能 力 的 思 路()研究了高校创业人才培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受虚拟创业实践的影响从改善就业创业外部环境、完善高校创业课程、完善师资队伍、开发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四个方面对高校虚拟创业实践教育提出建议胡宝玲()在提高创业能力的具体路径中提出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长远规划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培育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谢芳()指出要加强用人单位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在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又能为企业发掘有潜力的学生 从投入保障进行提升研究吕菊芳()认为政府应从就业能力开发战略计
6、划的实施、相关政策的制定、财政投入的增加这几个方面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二)高校就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最终还是需要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创新创业、应用性人才培养两种模式进行了研究 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陈婧()探讨实现创新人才培养对传统教学提出的挑战和混合式教学条件下培养创新人才的策略胡晓龙()从胜任力视角出发探究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现状在促进高校就业水平提高的同时为高校学生提供促进自身创业发展的衡量依据并指明提升方向 王红艳()提出地方高校应克服“双创”人才协同培养的困境准确定位自身发展方向积极利用“互联网教育”等协同育人资源深入探索
7、协同培养“双创”人才的育人机制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面赵静()以浙江省特色原料药及制剂质量提升协同创新中心为例探讨其资源整合、提升协同效应的做法并提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吴凤彪()以山西能源学院为例针对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 模 式 和“”实践教学体系为国内同类院校快速发展应用型本科起到借鉴作用关于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研究虽然较多但大多处于理论层面在实践方面的研究还不够丰富且多以单链条单维度去研究就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多将就业与创业二者分开极少数学者通过“双创”协同理论概念性的去探究就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但先前的研究也缺乏实践路径没
8、有形成完整且可操性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本文致力于探索出一种有效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全链多元培养模式二、大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的困境分析(一)大学生就业创业理念错位缺乏系统性理论指导就业创业能力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综合能力与核心能力只有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体系才能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明确的、可激发内在动力的成长理念 然而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课程内容不够全面且课程方式亟待改进这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不足就业创业能力体系构建方面欠缺 大学生就业创业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 创业是一种行为方式和职业选择更是一种意识、一种精神更多选择就业的大学生立足就业岗位发扬
9、创业精神与企业共同创业实现理想抱负 大学生就业创业概念模糊、理念错位所导致“消极就业”与“盲目创业”(二)大学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聘难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首先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 一般来说高校在培养学生大学生日常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而用人单位需要的则是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佳、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其次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 面对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式、课程设置等应及时做出调整和完善实际上高校很难
10、及时地调整与跟进存在一定的调整滞后现象 最后大学毕业生的专业分布情况与社会对各专业毕业生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受时间跨度、个人选择、个人经历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在选择就读专业时并不能完全以社会需求的岗位为导向 另外随着社会发展用人单位对各专业的需求不断产生新变化 这几重矛盾不断加深导致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多元化需求之间存在错位传统的就业创业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日渐增多的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多样化的用人需求(三)大学生个性化特征、多元化发展缺乏内在发展动力不足在相同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育资源的背景下高校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像统一生产的“标准件”缺乏个性化的特征缺乏多元化发展的能力难
11、以满足社会的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在缺少有效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因缺乏奋斗目标与有效路径内在发展动力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业、职业、事业的选择上多受困惑三、“融合理论”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聚焦青年、重视青年、培养青年始终将青年和青年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对广大青年发表了一系列深情寄语对新时代青年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时代进一步做好青年工作让青年更好地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和道路“融合理论”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融合创新理论、创业理论、就业理论、竞赛
12、理论和 型人才理论而形成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激发自主创新潜能为目标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全国各高校重视创新人才的发掘与培养整合基础设施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创新创业平台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高等学校是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主战场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依托新时代教学培养理念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编制系统化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为大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知识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 科技竞赛是搭建大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桥梁引导大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在竞
13、赛过程中将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学生之间的团队沟通和协调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主动性 通过科技竞赛将知识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 型人才 通过“融合理论”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四、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全链多元培养路径(一)构建一个体系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评价体系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进行评估按照一般性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导向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评价体系(见图)该体系以学生的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
14、价()为一级指标 表现性评价通常是指学生运用在学校学习中掌握到的知识完成或者解决某些问题的外在表现可以用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包含组织与沟通能力表现、专业技术能力表现、写作与演讲能力表现、市场洞察能力表现四个二级指标 过程性评价是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价值进行构建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过程的重要性 主要包含项目选题过程、团队组建过程、产品研发过程、展示推广过程、商业转化过程等五个二级指标 发展性评价是指以发展性评价观对学生进行动态评价面对不同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方位、自主性发展 发展性评价主要包含创新创业意识、创新方法掌握、成长成才观念等多项二级指
15、标 通过构建就业创业能力评价体系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进行量化评价能为类似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图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评价体系(二)集成一种理论 “融合理论”通过集成创新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集成创新理论、创业理论、就业理论、竞赛理论和 型人才理论之精华以竞赛活动为平台载体将其互融互促形成系统性的“融合理论”体系克服了指导理论缺乏、分散、针对性差的缺点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全链多元培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三)搭建一个平台 科学设计系列竞赛活动选择一种载体、搭建一个平台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贯穿、融合实现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多元化培养经过探索研究和实践
16、证明通过科学设计系列竞赛活动可以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竞赛活动涉及团队组建、工程选题、创新解题、计划组织、协调沟通、讲演展示和商业策划等全产业链的方方面面不仅可以面向全产业链进行个性化、多元化“型”人才培养由于企业参与度非常高此平台还是一个项目孵化、促进就业创业的双向交流平台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质量为目标以各类竞赛为载体搭建面向全产业链实战锻炼的实践教学平台形成高校师生与企业良性互动的桥梁在人才培养的方法手段上有创新 从初步实践、认识提高、深入推广再实践、普及示范再认识始终以竞赛为抓手不断将竞赛的触角延伸把学生、教师、工程师、企业家聚集在一起把选题、研发、推广贯穿在一起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交汇在一起
17、把就业渠道与创业平台整合在一起把“政学研产用”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张立体网络为学生搭建面向全产业链实战锻炼的平台架起学校与企业在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全方位交流沟通的桥梁(四)设计九步流程 “”循环流程通过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科技竞赛是一种以项目驱动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的活动在参加科技竞赛的过程中通过指导教师的引导以竞赛作品的形式展现实践成果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通过科技竞赛引导学生进行作品成果转化对新产品、新技术实施专利布局进行专利保护推动学生的创新热潮 科学的流程设计是研究成果有效实施的保障形成以“以问题为导向()、通过 大 赛 平 台()、在
18、 专 家 教 师 指 导 下()、以项目运作的方式()、进行产品孵化()、注重专利战略()、发布展示成果()、带动更多团队推进大众创新、面向全产业链示范促进()”的“”流程 在理论体系、方法手段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流程(见图)学生在见多识广、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潜力专注于产业链的某一环深入研究从而发展成为“一专多能”的 型人才通过“构建一个体系、集成一种理论、搭建一个平台、实施九步流程”使学生在相同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育资源的背景下面向全产业链实现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形成 条全产业链、多元化人才成长路径 这样能满足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缓解供需矛盾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
19、质量和创新创造水平 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看问题格局大沟通协调能力好图 “”循环流程综上所述以“融合理论”为指导以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综合考量根据社会需求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评价体系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通过“”循环流程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多元化 型人才构建了“”(构建一个体系、集成一种理论、搭建一个平台、实施九步流程、形成 条全产业链多元化人才成长路径)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全链条、多元化”模式探索出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参考文献:.().人文素养教育对工科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王雪飞陈巍蒋伟.江苏高教().().().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述评.胡保玲曾海
20、容.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基于人才培养视角的地方高校治理结构改革路径探讨.谢芳.黑龙江高教研究().需要视域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吕菊芳.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论基于混合式教学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陈婧.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胡晓龙石琳马安妮.黑龙江高教研究().地方高校“双创”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探究.王红艳.黑龙江高教研究().基于协同创新中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赵静丁静.中国药业().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吴凤彪张秀山吴浩张盼盼李传馨.山西能源学院学报().应用型高校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与考核:以财会类专业为例.时晓晖时晓虹吴雷.人才资源开发().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周刊().关于新时期大学生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文晶娅.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责任编辑:张予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