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村振兴2 0 2 3年第10 期四川农业科技会东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郭成燕(四川省会东县农业农村局,四川会东6 152 0 0)摘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内容。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作用。本论文立足四川省?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县域经济基本情况、农村劳动力现状以及农业主导产业现状,深入分析了会东县高素质农民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围绕培养能人、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培养现代农业示范引领者等方面提出了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对策建议。关键词:高素质农民;培育;对策培育高素质农民是深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如
2、何选择培育对象、提升农民培育积极性、提升培育实际成效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重点问题。会东县高素质农民培育自2 0 0 6 年以来,已培育6 434人次,经历了4个发展历程。2 0 0 6 年首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在会东县农业局启动,此时的培训是为有意愿到广州及沿海一带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开展的岗前培训。2 0 10 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演变成了民生工程,为当地农民提供美容、美发、计算机、植保机械,动物防疫,机车驾驶、厨师等方面的技能培训。2 0 17 年民生工程再次演变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要针对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领办人、农业企业及返乡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涉农创业者
3、等开展的农作物病虫害,果蔬、中草药、设施农业(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牛、羊、生猪养殖技术、安全生产技术及市场营销方面的培训。2 0 2 0 年为全面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把新型职业农民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高素质农民)。高素质农民就是: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布局和脱贫攻坚,实现四川省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而培养的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1基本情况1.1县域经济概况会东县位于四川省的西南部,距西昌市2 46 km,距成都市7 95km,是?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的一个山区农业县,出川人滇的南向桥头堡。全县总面积收稿日期:2 0 2 3-5-13作者简介:郭成燕(197 6),女
4、,本科,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植物保护,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职业农民培训,科教(农广校)。E-mail:132 1552 7 2 3 q q.c o m。62为32 2 7 km,土地总面积6 6 km,其中陆地面积49km,水域面积17 km。人口密度131人/km。全县下辖17 个乡(镇)、2 个街道。2 0 2 2 年,会东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3亿元,同比增长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分别为2 59 0 6 元、15447元,分别增长8.1%、10.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1:45:24。1.2农业人口现状2022年,全县有农业人口39.33万人,占人口总数的91.
5、93%。其中:外出务工人数约17.53万人,占总人口的44.5%,农业产业从业者2 1.8 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50%。务农者主要集中在6 0、70、8 0 后出生的劳动力群体。1.3主导产业现状会东县主要农业产品为粮食、烤烟、蚕茧、水果。2022年,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2 547 hm。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快速发展,烤烟总产量3.7 10*t、粮食总产量2 6.32 10 4t水果总产量2 3.8 310*t、蚕桑总产410 0 t。1.4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1.4.1总体要求围绕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由数量型向质量型、供给型向需求型、技能型向复合
6、型转变,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协同,引进培植与就业培养并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全州“10+3”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1.4.2主要任务一是全面保障稳粮扩油和“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围绕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和大豆油料生产,开展增产提质、防灾减损和重大病虫害防治等全生产周期技术技能培训,因地制宜开展蔬菜、烤烟等经济作物生产管理培训,提升种植水平和产业发展能力。二是推进高质量发四川农业科技展。普及绿色种养、科学施肥用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减排固碳、生物育种与生物安全等专业知识,加强农业绿色发展和两个“三品一标”知识技能培训,提升农业全产业链质量效益。开展电商、直播等技能
7、培训,积极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农民主播。在蔬菜、水果及地方优势特色品种专题培训中,鼓励开设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实用技术和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等相关课程。加快培养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培养产业发展带头人。三是服务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大力普及三农政策,推动乡村振兴进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法律法规、村庄建设管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等培训,培养一批乡村建设、乡村规划和乡村治理人才。选有意愿的农民,开展调解仲裁、信息电商、环境卫生、文旅体育、农村改厕等培训,培养一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人才。1.4.3具体措施一是优选培育对象。以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为目标导向,
8、结合当地产业布局、重点群体规模(针对异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有产业培训需求意愿的搬迁劳动力,优先纳入本年度高素质农民县级培训)和年度培育目标,切实做好培育对象选工作。二是完善培育体系。引导农业科研单位和农技推广机构为高素质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鼓励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承担农民实习实训任务。有序引导社会机构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坚持培训机构资信情况考察,规范市场主体培训行为,强化过程监督和质量考核。建设专职师资队伍,选聘兼职讲师,培养农民讲师,建好用好共享师资库。三是优化课程设置。坚持产业导向,按照综合素养、专业技能和能力拓展三大模块,根据重点任务安排和专项行动需求,不断丰富
9、培训内容、优化专题设置、强化实习实践。严格遵守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的模块及学时要求,结合农时农事安排和参训学员需求,合理设置各类型培训具体学习时长,按农时分段开展培训,提升培训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四是强化工作监管。认真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要求,强化培育各环节组织管理,带头落实第一课制度。依托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开展项目监管,实现参训农民基本信息10 0%人库。通过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开展机构、师资和效果等综合管理在线评价,鼓励各乡(镇)利用该平台开展高素质农民发展情况监测。五是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及时将资金分配和绩效分解等信息及时规范录入农业农村部转移2023年第10 期乡村振兴支付管
10、理平台,继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绩效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加强对承训机构安全管理工作的跟踪指导,督促各承训机构落实安全首要责任制,树立安全底线思维,严格执行当地疫情防控要求,避免出现安全责任事故。2存在的问题2.1培育主体不健全在对高素质的农民进行具体培训管理时,需要采用多个部门联合配合的方法来提高培训质量。然而,从实际工作展开来看,其他部门在对高素质农民进行培训中的参与热情并不高。例如,教育部门并未根据高素质农民培训需求进行相应学历教育的强化,对于高素质农民的培训是非常不利的。具体来看,一是高素质农民管理机构较为单一,农业农村部门主抓此项工作,但该工作所配备的人员力量稍显不足,仅有1
11、2 名工作人员负责。二是培训结构较为单一,民办培训机构以及农广校是目前高素质农民培训主要的机构单位,但是相应师资配备力量不足,局限性较强。2.2培育内容不精准在大多数高素质农民培训的课程配置方面,仍以传统的课堂理论教授式为主,这种教学方法与农民培训的基本要求不符,这对农民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同时,农民学员的参与热情也很低,接受理论知识进行培训后,在实际应用中的配套性比较低。在培训时间安排上,通常是在每年下半年集中展开培训任务,并要求在年底前将相关培训内容完成,从而导致部分地区培训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只有采用形式上的教学方法才能完成培训任务,对实际的培训质量不够重视。在培训内容的设
12、置上,也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这就造成了农民在参加培训活动的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存在应付了事的情况,这样既无法达到培训的目标,更是一种浪费资源的行为。2.3农民培训意识薄弱,参与积极性不高农村地区较为偏远,环境差,与外界沟通较少,使用的生产技艺较为传统,对农业培训工作不重视,即便强行要求参与培训,也存在应付了事的心态。此外,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本就不高,处于被动培训状态,加之培训时间过长(短期班培训7 d,中期班培训15d,长期班培训30 d),故主动参加的人更少。2.4乡镇组织不得力,培训效果不明显高素质农民培训招生范围广泛,但常因乡镇组63乡村振兴2 0 2 3年
13、第10 期织不得力,导致相关培训政策宣传不到位,农户无法知晓培训政策,每年招生任务下来后,及时分配到各乡镇,乡镇人民政府对辖区内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经营主体掌握不全面,培训安排缺乏计划,培训对象较为随意。此外,还有个别培训学校为提高农民培训的参与度,通常采取发放车费及误工补助,赠送小礼品等方式,这虽然可以保证参训人数,但不能保证培训效果。部分培训对象自已有事,让家里其他人代替参训。还有一部分虽然是种田农民,但因为对课程不感兴趣,上课时精神不集中,迟到、早退、玩手机、中途外出等现象严重。2.5管理不完善,培训质量难以保证2022年会东县高素质农民培训培训任务数6 56人,头雁培训6
14、人,致富新星培训2 0 人,加之其它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培训等,造成培训对象重复,有的一个培训甚至在同一个时间内被要求参加不同部门组织的多个培训,本该是广受农民欢迎的长知识、增见识的学习机会,反而成了农民的负担。此外,高素质农民培训以数量考核为主,每年下达若干人的培训任务数,但在质量考核上未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导致培训机构只注重数字上的达标,而忽视了培训效果的达标及跟踪服务的达标。3对策建议3.1童重视新型高素质农民培育2022年会东县大力调整和完善政策,通过不断创新政策实现乡村稳才、引才、育才、留才,探索促进大规模高素质农民快速健康成长的新途径。一是建强农村基层党建队伍,进
15、一步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着力打造一支过硬的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同时,实施“三个培养”战略,即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农村党员培养成实用人才,把党员人才培养成村干部。让村干部直接参与到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中,通过培训发展村级产业和发挥村集体联合社作用,把“一村一企”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发挥联农带农机制,实现家门口就近务工常态化。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真正懂农技、爱农村、会管理的乡村治理型新型人才。二是加大力度培育高素质农民。以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养殖大户、能工巧匠、专业合作社主要骨干、返乡人乡创业创新人员、家庭农场主、村两委成员、涉农专业院校人员等本土人才为重点。高素质农民培育创新多层次、多形式开班
16、培训模式,采取互连网线上+线下授课方式,通过政府发放职业64四川农业科技DHNXLOG资格认证、定向产业扶持和各类政策保障激励,培养一支爱农村、懂技术、会经营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农业职业经理人”“农民技术员”等,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乡村新型高素质农民产业领军人才。三是强化宣传和考核,充分用好“会东发布”APP以及微信、QQ等网络媒体,大力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宣传引导及农业知识普及,同时将高素质农民培训招生纳人各乡镇年度绩效考核,高素质农民培训招生工作与乡镇农业负责人职称挂勾(如乡镇农技负责人在当年的高素质农民培训招生工作中未完成招生工作任务或完成质量不高的,停止当年的职称申报要求)。县
17、科教站(农广校)联合农经站共同出台关于高素质农民培训的招生文件,将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招生工作纳人并作为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及经营主体申报、评优、评先、晋级等的先决条件(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及经营主体申报、评优、评先、晋级必须是参加过高素质农民培训且具有培训证书的才有资格参评)。3.2地方出台创新创业惠民政策大力鼓励和吸引返乡下乡创业创新能人发展乡村产业进一步完善务工返乡创业的外部环境,重点从产业谋划、产业用地、金融帮扶、产业技能培训、税收补贴等方面予以精准有效的政策支持。发挥政府的媒介作用,促进当地涉农职业院校、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农业项目等合作,为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才开
18、展职业技能培训,引导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3.3政府搭台”,乡村“唱戏”,开展柔性借智引才推进融合机制,引导更多农业高等院校、农业科研机构、涉农龙头企业以产、学、工、研等方式参与农业农村产业发展。针对农村发展自然规律,将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聘请高校教授、县级农业专家、优秀产业带头人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成功的案例为高素质农民学员讲解授课,建立起以田间地头为教室的高素质农民特色培训方式,产中学、学中干、干中会,手把手传授和讲解知识。让参加培训的高素质农民在实际操作生产中手把手学习技能,扩展知识面,增加实际操作机会,从而提高高素质农民技能型人才和治理型人才培训的质量和
19、效率。树立人才“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基本原则和立场,加强多方面技术创建合作,实现双赢,打破目前农村科技人才招不来、留不住的双重困局。利用灵活的制度柔性平台,吸引更多类型的实用人才进人乡村发展,为全面乡村振兴出谋划策,汇聚更强大的社会力量四川农业科技为农村增砖加瓦。4结论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不仅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客观需要,更是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会东县已经步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时期,这给县农业农村局、县农广校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把加快高素质农民培育作为助推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重要环节来抓尤为迫切。要充分发挥自已的优势,把工作中的短板补上,突出重点,全力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
20、践中,全面提高高素质农民培养成效。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实用人才,打造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乡村持续发展、农民全面进步,为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做出更多贡献。2023年第10 期乡村振兴参考文献:1马建富,谭宝仪,邹心,等.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历史回溯与未来指向一一从“十三五”到“十四五”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2):21-31.2肖兴政,吴亚丹.乡村振兴视角下高素质农民培育面临的困境与突围J.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2,37(0 1):16-33.3曹红梅,叶克.以乡村振兴为背景探究高素质农民学历培养模式创新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 0 2 1,35(0 4):6 3-6 9.4 曹晓玲.着力建设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J.农业经济,2 0 2 2,(5);85 87.5邵明旭,吕青青.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J.农民科技培训,2 0 18,(8):7-9.6韦永立.江苏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1):296-300.7陈瑶,孙龙彩,刘勇.浅谈江苏大丰地区基于农业全产业链的高素质农民培育J.上海农业科技,2 0 2 1,(2):10-11,1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