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8摘要:文章通过 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对汉画像石有关文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 19562022 年知网主题为汉画像石的文献为检索项,阐述了学界在该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及存在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9562022 年,以主题为汉画像石的文献发文量和被引用量整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发文机构多为各地高校,机构共现图谱分散且不成体系,说明各研究机构缺乏合作与交流;发表论文作者之间的合作也表现出了总体上的分散性,大型的学术团队数量不多,而小型的研究小组以及独立的作者数量却较多。在对汉画像石知识图谱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将其研究的总体状况、主体结构和历史演进等特点进行分析并理清,望对今后汉画
2、像石的研究提供有益价值。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Han Dynasty stone relief through CiteSpace visualization software.Taking the literature with the theme of Han Dynasty stone relief from 1956 to 2022 as the retrieval item,this paper expounds the hot spots and existing pro
3、blems in this research field and gives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from 1956 to 2022,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and citations of the literature with the theme of Han Dynasty stone relief showed a rapid growth trend;most of the publishing institutions are universities in
4、various places,and the co-occurrence map of the institutions is scattered and unsystematic,indicating that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lack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authors of the published papers also showed overall dispersion,with a small number of large academic tea
5、ms,but a large number of small research groups and independent authors.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knowledge map of Han Dynasty stone relief,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larifies the overall situation,main structure and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its research,hoping to provide useful value for the future r
6、esearch of Han Dynasty stone relief.关键词:汉画像石;CiteSpace;信息可视化与计量化;科学知识图谱Keywords:Han Dynasty stone reliefs;CiteSpace;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and quantification;atla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数字技术背景下苏北地区汉画像石墓营造技术史研究(项目编号:21LSB007);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23WLJCRCZL324)文张明皓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
7、设计学院副教授张敬尧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子夜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DOI:10.19875/ki.jzywh.2023.12.0871 研究目的和意义汉画像石是指汉代的石刻画,在当时主要用于墓室、祠堂、石阙等墓葬类建筑1,汉画像石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用于祭奠性的丧葬艺术。在中国古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当时社会上最优秀的物质与精神产品首先用于祭祀与战争,就这点来说,无疑应是汉代美术艺术的精华2。汉画像石是一种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文化遗存,它主要采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图像和文字雕刻来反映汉朝盛世的文化繁荣,并体现出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同时还展现出了汉代工匠的
8、精湛技艺3。汉画像石作为典型的丧葬艺术之一,它是历史研究的珍贵资料,是使中国古代艺术文化能够站在世界舞台上的一件珍品,有着不同寻常的艺术价值4。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就有学者开始对汉画像石领域展开研究,由于汉画像石的考古发掘时间较长,考古报告就成为当时该领域的唯一数据来源,而且早期学者们的研究方法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就造成了目前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还没有进行科学计量的系统整理的现状。虽然汉画像石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但通过科学计量法系统性分析的综述文章几乎不见,故文章采用 CiteSpace 软件对 1956 年1 月 1 日至 2022 年 11 月 30 日关于汉画像石的研
9、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知识图谱梳理出当前以“汉画像石”为主题的研究领域基本概况及研究特点,并对汉画像石今后的研究提出问题。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自 20 世纪中叶以来,以汉画像石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截至 2022 年 11 月 30 日已发表学术期刊 2076 篇、学位论文 390 篇、会议论文 245 篇,这些有关汉画像石的研究成果为学者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文章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但目前关于以汉画像石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大多以定性的分类研究为主,很少涉及到与其相关的能够反映该学科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的量化研究。因此,文章借助 CiteSpace 软件对汉画像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
10、性的梳理,并制出以汉画像石为主题的年趋势图谱、发文作者关系图谱、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与突现词图谱、发文机构与发文期刊图谱、共现聚类时序图谱等,应用科学计量学、数据和信息可视化的方法,对汉画像石研究展开多层次分析。2.1 分析工具CiteSpace 是一种用于对文献进行系统化挖掘与可视化分析的应用型软件,方便探究该领域的知识结构和发展情况。文章所使用的CiteSpace 软件版本为 6.1.R6(64 位)2022 年A Review of Han Dynasty Stone Reliefs based on CiteSpaces Scientific Knowledge Map基于Cit
11、eSpace科学知识图谱的汉画像石综述研究版,运用 CiteSpace 工具对 3167 篇文献进行分析,并利用“Keyword”“Author”“Institution”这三个节点类型(Node Types),对文献中的关键词、作者和机构等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将时间切片(Time Slicing)自定义设置为 1956年 1 月 1 日至 2022 年 11 月 30 日,时间区分度(Year Per Slice)为 1,阈 值(Selection Criteria)设定为“Top N=50”5,使用“Burstness”功能对数据库中的关键词进行运算,通过对某一时段的研究热点、持续时间等分析
12、,可便于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2.2 数据获取及筛选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学,结合 CiteSpace 知识图谱从发展史、作者、主题、机构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梳理,了解以“汉画像石”为主题的文献总体发展趋势,把握该领域的前沿与热点,最终运用数据分析法,对机构及发文展开解读,以便获取其学科和刊载的特点。对于从宏观角度整体把握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前期,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界定并不统一,其中有石刻画像、画像石、汉画像、汉画等多种不同的名词。在早期研究中,这些概念性名词往往相互转换。文章为了保证选取文献的准确性,同时具备更高的解释性、真实性和可靠性,经反复斟酌,最终以“汉画像石”为检索26923
13、7|2023|12艺术设计词,通过中国知网(CNKI)全库搜索,检索时间设定为 1956 年 1 月 1 日至 2022 年 11 月 30日。在检索的过程中了解到主题为汉画像石的相关文献数量庞杂,且现有的学术研究中出现大量的相似内容,文献质量也参差不齐,这种研究现状将直接影响到图谱表达重点不突出,很难清晰地体现出学者们的学术研究状况和特点,因此文章经过多轮筛选最终拾取有效文献共 3167 篇。3 计量化可视化检索结果分析3.1 发文量的时间分析在有关汉画像石的发文量方面,从图 1 中可看出,不同年份汉画像石领域的发文量基本不同,极速增长阶段为 20012011 年。该阶段中,发文数量较其他时
14、期的变化最为剧烈,且 2011 年达到最高峰,发文量为 188 篇,较2001 年的 18 篇相比增长了 170 篇,说明此阶段汉画像石的研究备受众多学者的关注,也是顺应了我国国情的发展。20112017 年为缓慢下降时期,与上一时期相比,发文量呈现出波动减小的趋势。2011 年、2012 年、2016 年、2017 年分别为 188、151、161、135 篇。这一阶段对汉画像石研究虽然受众多学者的关注,但研究创新点减少,导致发文量有所下降。20172019 年期间发文量有所波动,从 2017年发文量 135 篇至 2022 年发文量 115 篇,可以看出最近几年有关汉画像石的研究仍然缺乏活
15、力,目前学者们应该在多学科领域对其展开一定的研究,以寻找创新点6。3.2 作者共现分析通过 CiteSpace 软件统计作者基本结构与产出分布,并对作者间合作网络进行解读,得出基本的聚类布局和产量关系。图 2 中节点共有 783个(N=783),链接 162 个(E=162),网络密集度为 0.0005(Density=0.0005),整体图谱呈现出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点。文章列出发文量排名前 11 位的作者,其中频次最高的发文作者是尹钊(29次),其次是朱存明(26次)、刘克(25 次)、张继超(13 次)、周到(11 次)(表 1)。由此可知,学者们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形成一个团队,而团队之
16、间的联系大多是以学术合作为纽带,并由群组的核心学者进行连接7。3.3 文章发文量分析根据以汉画像石为主题的相关发文量可知,现状存在一定差异,其发文量最高为汉画像石共 1286 篇,占总量的 40.61%,与以汉画像石为搜索词契合程度高有关,因此备受学者关注,发文量也就最高。其次为画像石 246 篇,占总量的 7.76%,汉画像 194 篇位列第三,占比为6.13%,前三的主题词共占总量的 54.5%,说明在汉画像石为主题条件下以研究汉画像石、画像石、汉画像这三者为主,故这三个主题词是当前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同时,以南阳汉画像石和徐州汉画像石为主题的研究位于第四和第八,证明这两个地区的汉画像石遗产
17、颇为丰富,是研究该领域的集聚地。3.4 排名前十的机构分析在CiteSpace软件中,节点类型设置为机构,对所选文献的发文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关于汉画像石发文机构共现图谱(图 3)。通过图谱呈现内容分析各个机构论文的发文数量、学术水平、权威程度等。在 3167 篇文献中共有 544个节点(N=544),73 条连线(E=73),网络密集度为 0.0005(Density=0.0005),由此结果可以看出节点的数量与连线的数量相差悬殊,证明各个机构间研究几乎是独立的,学者们对汉画像石这一领域的研讨性交流几乎很少,根据该结果反映各个机构间的学术交流亟待提高8。4 关键词分析4.1 关键词共现图
18、谱分析关键词是一篇文章内容的浓缩与提炼,在某一领域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可以更好地反映当前的学术热点8,根据梳理,关键词频次见表 2。关键词出现次数越多,则学者对该关键词的关注度就越高,体现了该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8。在本次统计中,汉画像石的共现频次最多,达到 1511 次;画像石次之,达到 295 次;汉画像位列第三,达到 219 次,故关键词出现次数越多,发文数量也就越多。文章提取频次排名前15的关键词,并绘制出相应关键词共现图谱8(图 4)。根据图 4 可得(N=1000),表示在该关系中共有 1000 个网络节点,涉及到 1000个关键词,词与词之间联系密切。(E=2281)表示节点之间有
19、 2281 条连线,可以说明该领域研究覆盖面广。同时,汉画像石关键词节点颜色最暖,证明其出现频次最高,其余关键词节点颜色由暖色到冷色依次改变,影响程度也相应下降。词之间的连线则表示各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情况,连线颜色越暖,表示相关性越强,联系越为紧密8。由图 4 可以看出,该领域的研究以关键词“汉画像石”为中心展开。4.2 关键词聚类图谱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就是根据相似度将关键词分成若干类,便于统计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集中还是分散)及研究热点,以此可以发现研究的空缺和不足,对研究热点和领域进一步归纳。如图 5 可得,关于汉画像石的研究主要热点分为 12 大类,分别为汉画像石、画像石、汉画、汉画像、阴
20、刻线、画像石墓、汉代、乐舞百戏、东王公、汉画艺术、地主庄园、金华地区。4.3 关键词突现图谱分析突现词是指在短期内使用频率突增的关键词,能够反映出在一段时间内这个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方便学者们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些建议9。通过软件运算,自 19562022 年,汉画像石研究存在的 25 个爆点,即为影响最大的 25 位突现词(图 6)。由关键词突显图谱可以得知,在汉画像石图 1自 19562022 年以汉画像石为主题的年发文量(图片来源:作者自绘)表 2关键词频次统计表(表格来源:作者自绘)图 2发文作者共现图谱(图片来源:作者自绘)表 1发文作者分析(表格来
21、源:作者自绘)图 3发文机构共现图谱(图片来源:作者自绘)270的研究领域中清理简报是最先出现的,表明前期学者们关注点主要为汉画像石的发掘工作,与其关联的突现词有:唐河县、大汶口等一些发掘地点;而在 20062010 年出现新的关键词为画像砖石;近几年,研究重点偏向于图像学、汉画像、图像叙事、金石学、南阳地区以及造型等内容,由此表明研究最初的重点在汉画像石的考古发掘研究,后期一些研究学者寻找新的研究热点,如画像砖石,最后开始研究汉画像石的细部内容如图像学等,这表明在汉画像石的研究领域中,学者们由浅及深、由粗及细的一个研究过程。4.4 关键词共现聚类时序图分析在共现聚类时序图中,每个平行的线条代
22、表一个大的聚类。连线关系的出现时间与关键词的出现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由图 7 可知,在早期的学者们研究汉画像石这一领域时,是先以画像石为研究关键词,后来才逐渐改名为汉画像石。图 7 中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其一为汉画像内容;其二为技术与艺术;其三为地区与文化。通过图7 中的节点大小也可以看出该研究领域的活跃状况是阶段性的,学者们通过前人研究的现状挖掘更深层次的汉文化特点,如汉画像的雕刻手法和匠人技艺、不同地区发掘的汉墓用材的不同、汉画像石墓、汉画像砖墓等内容。5 研究结论与展望5.1 研究结论文章采用 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系统性地梳理了汉画像石研究领域自 1956 年 1 月 1 日至2
23、022 年 11 月 30 日所筛选整理出的 3167 篇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与可视化图谱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每年发表文章的趋势来看,自 2001 年以后,关于汉画像石领域的文献数量呈显著增长趋势;在发文机构方面,江苏徐州地区、河南南阳地区的学者在这一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江苏师范大学、南阳师范学院是研究汉画像石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两个机构,相应出版文献的数量也最多;中原文物期刊在该领域影响最大,其研究热点主要包括雕刻工艺、汉画艺术、乐舞百戏、神话故事和发掘地区等。当前,关于汉画像石的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领域来看,可将其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从汉画像石本身出发,通过研究汉画像石
24、中记载的内容,对羽化升仙、乐舞百戏等进行再定义和分类;另一方面,直接探究汉代的文化艺术,考察汉代的音乐现象、艺术形式,通过汉画像石中所记载的图像信息,对这些现象和观点进行验证。就研究趋势而言,汉画像石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61993 年)主要以清理简报及现场发掘情况为主。第二个阶段(19942006 年)学者们根据考古简报内容,对各地区的汉画像石进行深入研究。第三个阶段(20072022 年)学者多为研究汉画像石中图像以及艺术方面的内容。近年来,由于没有特别重要的汉墓发掘简报的出现而形成新的研究素材,学者们对该领域的创新研究有所不足,仍然以艺术、音乐、图像、空间叙事等内容而展开
25、。而对于汉画像石的保护与展示方面基本没有相关文献,故汉画像石的现状研究与保护模式应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此外,汉画像石是墓葬建筑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发展演变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如当时社会的生产方式、参考文献:1陆彬.浅析汉画像石艺术的产生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增刊2):31-32.2张寒盈.浅析淮北市汉画像石的类型和艺术风格J.黑龙江史志,2015(13):59-60.3唐金具.浅谈汉画像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J.艺术品鉴,2016(11):310.4宋维建,王晓苓.汉画像石的背景与艺术功能分析J.文物鉴赏,2022(02):160-162.5李思达,张海峰,徐敏.基于CiteSp
26、ace的海洋空间规划研究进展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22,39(01):23-30.6师俊杰.二十六年来敦煌学研究的图书情报学分析以中文核心期刊库与CSSCI库为数据源J.敦煌研究,2020(04):147-156.7景涛,程娟.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的中国现代建筑创作研究综述J.华中建筑,2018,36(08):1-5.8封亮,王淑彬,唐海鹰,等.乡村生态文明研究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 V可视化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37(02):137-144.9张梓涵,罗元源,冉荟琴.我国贫困治理的研究动态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J.甘肃农业,2
27、021(08):110-116+119.10吴慎.南阳地区汉画像石保护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11政协江苏省徐州市文史委.郑振铎先生在徐州考察文物M.徐州:政协江苏省徐州市文史委,2018.政治、经济等。因此,这些因素对汉画像石产生了何种影响也可以成为后续研究的方向。5.2 研究展望现今,在我国社会文化产业不断繁荣发展的同时,汉画像石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应该被学者们时刻关注并对其持续研究。首先,需要推动发掘与学术研究合作,实现汉画像石文化的价值扩容,突出汉画像石研究对于我国社会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其次,以多学科的视角探索汉画像石及其附属物的保护技术,构建多维一体的遗产保护技术体系;最后,通过不同的展陈模式,将汉画像石的展陈方式革新,把以往的静态展示向动态、沉浸式展示发展,提升民众对汉画像石的关注度,实现汉画像石的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新突破。顺应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潮流,在保护和利用之间找到契合点,方能推动汉画像石的保护10,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风采11。图 4关键词共现图谱(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5关键词聚类图谱(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6关键词突显图谱排名前 25 位(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7关键词共现聚类时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