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 热体温的升高就是发热?一、概述发热(fever):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的0.50C。生理性体温升高病理性体温升高体温升高月经、剧烈运动、应激概述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一般1,下午上午,运动、进餐、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可稍升高。正常人一般为 3637 左右老年人稍低于年轻人。二、发生机制产热散热平衡致热源性发热非致热源性发热产热器官:骨骼肌、肝脏广泛的皮肤病变、心力衰竭等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对流、辐射、传导、蒸发)甲亢、剧烈运动、惊厥、癫痫持续状态等二、发生机制致热原发热体温调定点上移产热(运动N)散热(交感N)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外源性
2、致热原内源性致热原 通过血脑屏障 通过激活白细胞二、发生机制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外伤、出血、炎症等;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亢等;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性皮炎、心力衰竭等。非致热源性发热: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三、病因及分类四、临床表现1.发热的分度低热 37.338 中等度热 38.139超高热 41以上高热 39.1412.发热的临床经过与特点临床表现热代谢特点:产热散热,中心体温迅速
3、或逐渐升高临床表现:畏寒、寒战、皮肤苍白“鸡皮”骤升型:体温几小时内达3940或以上,如疟疾。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如结核。(1)体温上升期(2)发热持续期 (高峰期、热稽留期)热代谢特点: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平衡 临床表现:皮肤发红、出汗、皮肤灼热、酷热感,皮肤、口唇干燥 (3)体温下降期 (退热期、出汗期)热代谢特点:产热 散热,体温逐渐下降 临床表现:大量出汗、皮肤潮湿 骤降:体温几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如疟疾。渐降:体温在数日内逐渐降至正常,如肺炎。五、热型热型及临床意义概念 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数天的各体温点连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
4、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热型稽留热(continued fever)体温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1度持续数天或数周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等的高热期。热型驰张热(remittent fever)体温常在39或以上 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热型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骤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小时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热型波状热(undulant fever)体温渐升至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
5、,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热型回归热(undulant fever)体温骤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骤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规律性交替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热型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癌性发热等。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疟疾等急性感染性疾病;药物热、输液或输血反应等。结膜充血:常见于流行性出血热、麻疹、钩端螺旋体病等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传单、风疹、淋巴结结核、白血病、淋巴瘤、丝虫病等。肝脾肿大:常见于传单、病毒性肝炎、疟疾、结缔组织病、白血病、淋巴瘤、黑热病、布氏杆菌病等。皮肤粘膜出血:可见于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流行性出血热、
6、病毒性肝炎等亦可见于急性白血病、急性再障等。六、伴随症状皮疹:常见于麻疹、猩红热、风疹、斑疹伤寒、结缔组织病、药物热等。昏迷:先发热后昏迷常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菌痢中暑等;先昏迷后发热者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伴随症状七、问诊要点开始发病情况伴随症状病因诱因结束起病时间、季节、缓急、病程,注意了解体温高低及热型是否伴有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咳嗽、咳痰、咯血、腹痛、恶心、呕吐等注意询问传染病接触史、疫水接触史、手术史、外伤史、职业特点等思考总结名词解释:发热,过热,发热激活物,内生致热原 简述发热的发病机制体温上升期有哪些主要的临床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试述临床上污染了细菌内毒素的液体输入体内,如何引起发热?谢谢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