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画说重阳——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阳节题材绘画作品探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048796 上传时间:2024-05-1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画说重阳——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阳节题材绘画作品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画说重阳——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阳节题材绘画作品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画说重阳——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阳节题材绘画作品探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文物鉴定与鉴赏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学说中为最大的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加之“九”与“久”谐音,有“长久长寿”的寓意。因此,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值得庆贺。在这一时节民间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增添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可以说,“登高远游”“赏景抒情”“祝寿祈福”“敬老爱老”等反映习俗活动与精神愿望的关键词都与重阳节紧密

2、相关。本文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书画作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将表现“暮年生活”“登高赏景”“健康长寿”等内容的重阳题材画作进行赏析,探寻画中表现的重阳节民俗现象与人文内涵,以“画说重阳”的方式增进广大观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之情。1暮年生活老人安闲舒适的暮年生活是重阳节题材绘画作品的常见内容,具体描绘了赏花怡情、携琴访友、退隐心境等情节。“赏花怡情”的动态刻画在人物画中多有表现。扬州画派代表画家黄慎的这幅老人梅花图(图1),运用书法中的狂草笔法作画,笔姿放纵,气象雄伟。画中描绘了一位老者手捧梅花凝神观赏,他面带微笑的表情让观者仿佛能感受到暗香扑鼻的美妙,画中老人赏梅爱梅的情感以及轻松惬意

3、的老年生活都跃然纸上。“携琴访友”图像通常作为山水画衬景的形式表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能更加凸显画作的精妙意境。这幅午桥庄图(图2)系扬州画派代表画家罗聘所作。作者以小青绿山水画的表现方式呈现了唐代宰相裴度晚年时期居住的别墅“午桥庄”的山水景致。整幅画作运用远景、中景、近景的三段式构图,描绘出群山环抱、花木万株、竹木葱翠、风亭水榭、梯桥驾阁的悠然美景。画面远景表现了群山在云雾缭绕间若隐若现;画面近景的小桥流水处,一高士正曳杖赶往位于画面中景的林间别墅,此时他停下脚步,回头等待随行抱琴的侍从;画面中景,林木掩映的屋舍即“午桥庄”,一红衫老者正端坐于内凝望远处,似在等候即将到来的友人。画中人物虽

4、为山水画的点景,但彼此呼应,相得益彰,为整幅画作增添了故事性。携琴访友情节的描绘仅寥寥几笔便令画作静中生动,同时也体现出古琴在雅赏把玩、修身养性、寄情寓兴的老年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人的退隐生活也是重阳节题材绘画的常见内容,多以山水画为表现方式。“清初四王”代表画家【作者简介】杨鳗倪,女,文博馆员,工作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基金项目】本文为2023年度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自主科研项目“博物馆美育功能及其实证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3GM2023-KTZ08。画说重阳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阳节题材绘画作品探析摘要: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民间有多种形式的习俗活动。文章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

5、藏书画作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对表现“暮年生活”“登高赏景”“健康长寿”等内容的重阳节题材画作进行赏析,探寻画中表现的重阳节民俗现象与人文内涵,以“画说重阳”的方式增进广大观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之情。关键词:重阳;绘画;暮年生活;登高赏景;健康长寿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3.16.003杨鳗倪(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400015)010Vol.259【文物赏鉴】Appreciation of Cultural Relics王原祁所作的青绿山水画扁舟图(图3)描绘了意境悠远、令人向往的山水景致。作者将勾勒出的山石先用干笔皴擦,再用石绿、石青、赭

6、石等矿物质颜料赋色,墨色交融,给人以山林蓊郁之感。湖山之间绘有扁舟一叶,画面开阔干净,层次分明。“一叶扁舟”是中国画常用的题材。这叶小舟常停放在崇山壑谷的溪岸。江水辽阔、苍茫远淡间将水域之外的远方写进人们的心中。远方永远是人们心中的向往,是人们心中理想的彼岸,这舟便是渡到彼岸的工具。再结合画中的款识“己丑清和仿松雪写扁舟图奉送退山老先生年兄南还”进行解析。“己丑”指己丑年,即康熙四十八年(1709);“清和”表示天气清明和暖之意,是传统农历四月的别称;“松雪”指元代画家赵孟頫,赵孟頫号“松雪道人”。因此,“仿松雪写扁舟图”指这幅扁舟图是师法赵孟頫的笔法以及艺术风格来创作的;“奉送退山老先生”指

7、王原祁将自己所作的这幅画送给了退山老先生。“年兄”是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同榜登科者相互的尊称,王原祁(1642年生)是康熙九年(1670)进士,所以这位退山老先生就是与王原祁一起登科的年兄。“南还”有退隐、归乡之意。据画作解析,这幅扁舟图是画家王原祁送给“退休老人”退山老先生的践行礼物,画作内容也描绘了文人退隐生活的理想情景。2登高赏景古时重阳时节便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的习俗,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登高辞青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因此,表现“登高赏景”内容的画作也为数不少。清代画家蔡嘉所作的这幅青绿山水画层崖石屋图(图4)颇有宋元遗韵,用笔细腻,设色典雅,造境点景,奇奥幽深。结合画中款识“虚

8、洞层崖石屋平,纫兰有客解尘缨。书抄丹诀还精脑,酒熟松花养性情。把钓每怜邬作伴,看云时喜鹤同行。不须更学神仙术,此地无生复有生。时己酉秋九月写,松原蔡嘉并题”,作者描绘了登高赏景的自然情景,表现出令人神往的审美意境:连绵的群峰层峦叠嶂,宛如一架天然的屏风环绕着深山峡谷中一处寂静的庄院。树木葱茏,枝叶繁茂,掩映着山中楼阁,一白衣老者正在凭栏远眺,好似悠闲自得地欣赏着林间舞蹈的野鹤和天际飘散的闲云。一池溪水波光粼粼,仿佛正有和煦的微风从水面掠过,使观者望之心胸便豁然开朗。远处的飞瀑如同雪白的锦带,从山崖之间逶迤婉转地涌出,然后飞流直下,淙淙的水声更为这本来幽静的画面平添了许多的幽趣,大有声情并茂的韵

9、味。清代画家顾符稹所作山水画虎丘图也与重阳节紧密相关。据画面内容及画面左下角作者自题“虎丘图。丁巳重九日,易山顾符稹”,便可知作者生动描绘了重阳时节的名胜山川虎丘山的胜景风光。在云雾霭霭的虎丘山上,可供人们歇脚赏景的亭台楼阁掩映在蓊郁葱茏的林木中,林间小道上有三两好友相聚述情,亦有士人策杖携琴登高远游。试想在秋高气爽的重阳时节携琴登高,幽玄和雅的琴音与深阔高远的自然山水交融相伴,或许更能让人直抒胸臆。图1清 黄慎老人梅花图纸本设色 134cm73cm(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图2清 罗聘午桥庄图绢本设色 103cm53cm(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图3清 王原祁扁舟图纸本设色 40cm74cm(重

10、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0112023.8(下)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文物鉴定与鉴赏3健康长寿无论是借物喻情的花鸟画,还是传神写照的人物画,重阳节题材的绘画作品通常表达出“祈福健康”“敬老祝寿”等思想内涵。这幅九秋图(图5)是清乾隆时期的宫廷画家钱维城所绘,并将其送给乾隆皇帝。画作描绘了秋天时节9种盛开的花卉,从右往左分别绘有秋海棠、紫茉莉、秋葵、剪秋罗、洋菊、玉簪花、桂花、紫木槿、紫云花(江南俗称翠桃)。乾隆皇帝见了这幅九秋图,不仅在画卷上盖上“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等多方印玺,还在画卷上题诗,以表自己对画作的喜爱。

11、乾隆皇帝如此喜爱九秋图,不仅仅是因为其精彩的描绘内容、独具审美的构图形式、美轮美奂的色彩表现,画作所传达的精神内涵更是耐人寻味。“九秋”亦是表现重阳内涵的常见题材,它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装饰题材之一,常见于瓷器或绘画上。九秋,指的是秋季的90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包含了九秋同庆、共贺丰收等吉祥欢庆的寓意。而且,“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一个至阳的极数,非常吉利。再者“九”与“久”谐音,蕴含着“长长久久”的吉祥寓意。所以,“九秋”题材的画作多表达九秋同庆、健康长寿等思想内涵。九秋图中的这些秋花不仅临风带露、姿态万千,还隐藏着具有吉祥美好之意的重阳密码。无独有偶,明末清初画家张昉所作的秋卉图(图

12、6)也是一幅表现重阳内涵的花鸟画。画中的秋花有芝兰、芙蓉、菊花、桂花,它们虽为画面的“主角”,但作者却巧妙地运用了全景式构图方法,将这些“主角”的位置安排和形象描绘处理得生机勃勃、天趣盎然。画作底部描绘的坡石之间有一近一远、一前一后的芝兰连地而起。在画作中段的山石后,一棵桂花树盘枝而上,树的姿态与山石一同形成了“S”形构图。在山石和桂花树之间,还有芙蓉与菊花掩映期间。尤其是紧靠在一起的芙蓉和菊花,一前一后,重重叠叠,形成遮挡关系。除此之外,芙蓉和菊花的枝干藏于山石中,只露出盛开的花朵与部分枝叶。这一藏一露、一虚一实的表现手法让画面体现出含蓄典雅的审美意蕴。这幅秋卉图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赏心悦目的审

13、美感受,画面描绘的秋卉植物也被人们赋予了与“重阳”紧密相连的美好内涵。坡地上的芝兰其实是两种植物,即灵芝和兰草,两种植物常被描绘在一起,被人们赋予德行高尚或友情、环境美好等思想情感。此外,灵芝作为滋补类药物,长期服用有延年益寿之功用,因此,灵芝蕴含了“长寿”的寓意。其他的秋卉如芙蓉、菊花、桂花的花期较长(一般持续两三个月),因此,人们喜在绘画中描绘秋卉,表达“长寿”的意蕴。再结合画中题跋“七十四龄张昉画于凝祉堂”,说明作者本人就是一位七旬老人。由此,这幅画作或许是一位老人通过对秋花的描绘来表达“健康长寿”的精神期许。除了花卉植物被人们赋予美好的精神内涵,画中的祥禽瑞兽也让人们感受到吉庆祥和的气

14、氛。清代扬州画派的代表画家华嵒所作的松涧苍鹿图(图7)描绘了松岩涧壑之间,一只苍鹿休闲地坐在地上,回首顾盼。整体布景空灵恬静,富有诗意,画格松秀,敷色雅丽,气韵清新明快。画作左上角位置有作者自题的诗句:“松涧之阳,其鹿苍矣,既弥春秋,也胡似,新罗山人写并题。”画面的主角松和鹿就是解开画中重阳密码的关键。松树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人们把它和长寿的象征意义作联系。古人将鹿视为神兽,千年为苍鹿,两千年为玄鹿,所以鹿象征着长寿;而且鹿与“禄”谐音,也蕴含着繁荣昌盛的寓意。因此,松与鹿的形象往往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瓷器、木雕等艺术作品中的常见题材,并以此表达长寿安康、繁荣昌盛等吉祥寓意。在人物画中

15、,表现重阳节题材的内容自然少不了“祝寿”的场景描绘。清代仇英款画作大富贵亦寿考图生动呈现了人们给老人祝寿的场景。“大富贵亦寿考”出自1000多年前的五代时期神仙感遇传中记载的历史典故,主要讲述了唐朝中兴功臣郭图4清 蔡嘉层崖石屋图绢本设色 104cm53cm(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012Vol.259【文物赏鉴】Appreciation of Cultural Relics子仪遇仙的故事:郭子仪至银州遇见织女,便跪拜祝告,愿织女赐他长寿富贵。随即,织女笑曰:“大富贵,亦寿考。”(意为你能得到大富大贵,也能长寿的。)织女说完便升上天空逐渐消失不见。后来,郭子仪果然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并且得享高寿

16、。此后,围绕该典故以“郭子仪七夕遇织女”“郭子仪祝寿”等内容的绘画历代相传,成为极受欢迎的吉祥题材之一。在这幅长达4余米的大富贵亦寿考图横卷里,作者以工笔重彩的技法表现了郭子仪家举办寿宴的吉庆场景。在画卷中,郭子仪府上高朋满座,有人正在吟诗作画,有人在宴席间品茗畅谈,有人在为垂暮之年的郭子仪祝寿。“麻姑献寿”也是历代画家喜爱的表现内容。明代画家陈洪绶所作的人物图(图8),其内容可谓是“麻姑献寿”神话故事的改版。画中从壶里钻出来的女子即是麻姑,她头部微微上仰,双手捧着灵芝酒正在敬奉。如果依据神话故事,麻姑献寿的对象应是常表现为女性形象的王母娘娘,而壶中女子的献寿对象却是一位男子。因此,作者是将“

17、麻姑献寿”神话故事进行了艺术改编。结合款 识“枫 溪 陈 洪 绶 写寿”,说明该画作确实是一幅祝寿的作品。然而,因为画作的题跋并未过多提及画面内容。所以,画作中麻姑献寿的主角,即这位男子的身份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这恰好给笔者以及观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或许,作者是将表现“献寿”主题的绘画作品送给过寿的好友或自己。4结语重阳节题材的书画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技法多样,画中表达的吉庆祥和的氛围、悠远豁达的心境、丰厚博远的底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美学思想。幸运的是,我们能在这些传世画作中得以窥见古人在重阳时节的民风民俗,以及对“健康长寿”“庆贺丰收”“幸福美满”等美好生活的精神向往,从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图5清 钱维城九秋图绢本设色 39cm182cm(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图7清 华喦松涧苍鹿图 纸本设色 103cm63cm(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图6明末清初 张昉 秋卉图绢本设色 195cm102cm(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图8明 陈洪绶人物图 绢本设色 129cm53cm(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0132023.8(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