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61∕T 1478-2021 城际铁路路基黄土填料应用技术规范(陕西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04705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85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61∕T 1478-2021 城际铁路路基黄土填料应用技术规范(陕西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DB61∕T 1478-2021 城际铁路路基黄土填料应用技术规范(陕西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DB61∕T 1478-2021 城际铁路路基黄土填料应用技术规范(陕西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DB61∕T 1478-2021 城际铁路路基黄土填料应用技术规范(陕西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DB61∕T 1478-2021 城际铁路路基黄土填料应用技术规范(陕西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93.100CCS P 65DB61陕西省地方标准DB 61/T 14782021城际铁路路基黄土填料应用技术规范Technical guid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loess in the subgrade of intercity railway2021-08-12 发布2021-09-12 实施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61/T 14782021I目次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填料.25施工准备.36施工.47质量检查与验收.6附录 A(规范性)垂直振动压实仪的技术要求.9附录 B(规范性)最大干密度和最佳

2、含水率测定方法垂直振动击实试验方法.11附录 C(规范性)黄土圆柱体试件制备方法试件垂直振动成型方法.16附录 D(规范性)黄土路基填料非浸水 CBR 试验.19附录 E(规范性)水泥改良黄土施工容许延迟时间确定方法.23附录 F(规范性)水泥改良黄土水泥剂量检测方法.24DB61/T 14782021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本文件由陕西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长安大学、陕西省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法(北线)城际铁路有限公司、陕西西韩城际铁路有限公司。本文

3、件主要起草人:蒋应军、乔怀玉、沙红卫、李宗华、刘海鹏、纪小平、张照龙、岳卫民。本文件由长安大学负责解释。本文件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单位:长安大学电话:029-62630078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中段邮编:710064DB61/T 14782021III引言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涉及到一种测定公路基层材料最大干密度的实验方法(ZL200910021412.2)与模拟现场碾压效果的公路基层材料圆柱体试件制备方法(ZL200910219065.4)相关的专利的使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承诺,他愿

4、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系方式获得:专利持有人姓名:蒋应军;陈忠达;陈磊;戴经樑;章建龙;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中段;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DB61/T 147820211城际铁路路基黄土填料应用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际铁路路基黄土填料、施工准备、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城际铁路黄土路基施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明日期的引用

5、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GB/T 1346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TB 10102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 1041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C组黄土loess classified as group C filler液限40、粗粒含量30%的黄土。3.2水泥改良黄土容许延迟时间allowable delay time水泥改良黄土施工时气温对应的水泥初凝时间。3.3垂直振动压实仪vertical vibro-compress

6、ion testing equipment工作时只产生垂直振动力而没有水平力的振动压实仪,简称VVTE。3.4垂直振动击实方法 method for reference density and water content using VVTE指采用VVTE将不同含水率的黄土振动击实,击实后测试不同含水率黄土的密度,并绘制干密度含水率曲线,确定黄土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的试验方法。3.5DB61/T 147820212垂直振动成型方法vertical vibro-compression testing method在规定条件下,采用VVTE将路基填料压实至要求尺寸圆柱体试件的试验方法。简称VVT

7、M。4填料4.1一般规定4.1.1黄土运至现场后应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4.1.2黄土运至拌和站后应搭棚堆放。4.1.3采用附录 B 垂直振动击实方法确定路基填料的最大干密度作为标准密度。4.1.4采用附录 C 垂直振动成型方法制备路基填料 CBR、强度等力学性质测试试件。4.1.5填方路基填料应符合下列规定:a)基床表层:时速不大于 120 km 的有砟轨道城际铁路可采用水泥改良黄土作填料,无砟轨道城际铁路、其他时速有砟轨道城际铁路不应采用黄土或改良黄土作填料。b)基床底层:可采用水泥改良黄土作填料;在有可靠资料和工程经验的情况下,采取加固或封闭措施,时速不大于 120 km 的有砟

8、轨道城际铁路基床底层可采用 C 组黄土作填料。c)基床以下路堤:无砟轨道城际铁路、时速 200 km 以上的有砟轨道城际铁路可采用水泥改良黄土作填料,其他铁路可采用 C 组黄土作填料。4.2C 组黄土4.2.1C 组黄土分类应符合表 1 的规定。表 1C 组黄土分类类型塑性指数IP液限wL(%)粗粒含量(%)砂质黄土104030黏质黄土1040304.2.2有砟轨道用 C 组黄土的压实系数及 CBR 值要求应符合表 2 的规定。表 2有砟轨道用 C 组黄土压实系数及CBR值要求设计时速(km/h)200160120试验方法基床底层压实系数 K0.93最大干密度采用附录 B 方法确定非浸水 CB

9、R(%)45附录 D基床底层以下路堤压实系数 K0.900.900.90最大干密度采用附录 B 方法确定非浸水 CBR(%)353030附录 D4.3水泥改良黄土4.3.1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标号为 32.5 或 42.5,初凝时间不宜小于 4.0 h,终凝时间不宜小于 6.0 h,并符合 GB175 的要求。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4.3.2用于改良的黄土化学成分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3 的规定。DB61/T 147820213表 3黄土化学成分技术要求化学成分有机质含量(%)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42-)(%)技术要求20.254.3.3基床表层、底层

10、及以下路堤水泥改良黄土技术标准应符合表 4 的规定。表 4基床表层、底层及以下路堤水泥改良黄土技术标准铁路等级设计时速(km/h)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基床以下路堤压实系数 K7d 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kPa)压实系数K7d 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kPa)压实系数K7d 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kPa)有砟轨道2000.9512000.905001600.9312000.905001200.9515000.9312000.90500无砟轨道250、300、3500.9512000.92500试验方法最大干密度采用附录 B方法确定TB 1010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最大干密度采用附录 B方法确定TB 101

11、0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最大干密度采用附录 B方法确定TB 1010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4.3.4水泥改良黄土水泥剂量参考值见表 5。表 5水泥改良黄土水泥剂量参考值铁路等级设计时速(km/h)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基床以下路堤压实系数 K水泥剂量(%)压实系数 K水泥剂量(%)压实系数 K水泥剂量(%)无砟轨道250、300、3500.9530.922有砟轨道2000.9530.9021600.9330.9021200.9540.9330.9025施工准备5.1一般规定5.1.1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施工单位应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监理人员应培训后上岗。5.

12、1.2开工前应选择不小于 100 m 的试验段进行填筑工艺性试验。5.1.3应做好临时排水。5.2填筑工艺性试验5.2.1试验段应选择在断面及结构型式均具有代表性的地段或部位。DB61/T 1478202145.2.2松铺厚度选用 30 cm45 cm,选择 20 t 以上单钢轮振动压路机静压 1 遍+强振若干遍的工艺,检测不同压实遍数下黄土的压实系数与地基系数 K30、水泥改良黄土的压实系数,确定施工参数:a)绘制不同松铺厚度黄土填料的压实系数 K、地基系数 K30随碾压遍数的变化曲线,确定黄土填料的最优压实工艺,包括适宜的碾压遍数和松铺厚度;b)绘制某一适宜填筑厚度条件下黄土填料压实系数

13、K、地基系数 K30随含水率变化的关系曲线,确定施工控制含水率范围;c)绘制不同松铺厚度水泥改良黄土的压实系数 K 随碾压遍数的变化曲线,确定最优压实工艺,包括适宜的碾压遍数和松铺厚度;d)现场取芯并测试水泥改良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确定施工水泥掺量。5.2.3填筑工艺性试验段完成后,编制试验段总结报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a)人员和机械设备组合;b)最优压实工艺和松铺厚度;c)施工含水率控制范围;d)水泥改良黄土从拌和、运输、摊铺整平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e)质量控制标准、安全保证措施、环保措施等。6施工6.1一般规定6.1.1水泥改良黄土宜采用厂拌法集中拌和。6.1.2水泥改良黄土应采用流水

14、作业法施工,从开始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不应超过容许延迟时间。容许延迟时间采用附录 E 确定。6.1.3碾压时填料含水率宜控制在最佳含水率-1%+2%以内。6.2拌和6.2.1水泥改良黄土拌和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a)稳定土拌和机额定拌和能力宜为 600 t/h 及以上,拌缸长度不小于 2.5 m。b)至少配备 2 个容量 80 t100 t 的水泥罐,罐仓内应配备水泥破拱器。c)水泥罐应具有自动计量装置,加水量采用高精度流量计控制。6.2.2拌和机实际产量应不超过额定产量的 85%,并保证实际出料能力宜超过摊铺能力的 10%15%。6.2.3拌和前应先调试和标定所用设备,并按生产配合比设定拌

15、和参数,包括输送带转速、加水量和水泥剂量。6.2.4拌和前将黄土破碎并过筛,黄土最大粒径不超过 10 mm。6.2.5拌和前应检查黄土的含水率,保持现场碾压含水率接近最佳含水率。6.2.6每天出料时,检查水泥剂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6.3运输6.3.1水泥改良黄土运输时,运输车辆数量及运输能力应满足拌和与摊铺需要。6.3.2水泥改良黄土运输过程中应覆盖,减少水分损失及环境污染。6.4摊铺整形DB61/T 1478202156.4.1用平地机或其他合适的机具将料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表面力求平整,并有规定的路拱。6.4.2摊铺后,检验松铺厚度。必要时应进行减料或补料工作。6.4.3整形应符合下

16、列要求:a)黄土路基整形前,应检查黄土含水率,含水率宜略大于最佳值。若含水率不足时,应通过洒水车补充洒水并适当闷料。b)直线段,平地机由两侧向路中心进行刮平;曲线段,平地机由内侧向外侧进行刮平。必要时,再返回刮一遍。c)平地机或轮胎压路机立即在初平的路段上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并找补整平。d)每次整形都应按照规定的坡度和路拱进行。6.4.4摊铺整形后,车辆不应在摊铺层上通行。6.5压实6.5.1压实机械宜符合以下规定:a)黄土填料施工时,根据施工气温和施工进度确定压实机械数量。b)水泥改良黄土施工时,根据拌和、摊铺能力和施工气温,确定压实机械数量。20 t 以上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宜不

17、少于 2 台,胶轮压路机宜不少于 1 台。6.5.2碾压工艺:a)初压采用单钢轮振动压路机静压 1 遍,碾压速度 1.5 km/h1.7 km/h。b)复压采用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强振不少于 8 遍,碾压速度 1.8 km/h2.2 km/h。c)终压采用单钢轮振动压路机静压 1 遍,以消除轮迹;若为水泥改良黄土时,还宜采用胶轮压路机碾压,以消除微裂纹。碾压速度 1.5 km/h1.7 km/h。6.5.3碾压应符合以下规定:a)直线段碾压时,压路机应从外侧向路中心碾压;平曲线有超高路段碾压时,由低侧向高侧、自内向外碾压。b)相邻两次的轮迹重叠宽度不宜小于 40 cm,各区段交接处纵向搭接长度不宜

18、小于 2.0 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 3.0 m。c)压路机不应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d)如有局部晒干和风干迹象,影响压实时应及时采用喷雾形式补水。6.5.4碾压应在水泥改良土容许延迟时间前完成。6.5.5碾压应达到规定压实系数,且表面无明显轮迹、松散、微裂纹等。6.5.6压实系数检测后的试坑应及时分层回填并夯实。6.6检测与养生6.6.1检测宜符合下列要求:a)黄土碾压完毕,压实系数和地基系数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筑。b)水泥改良黄土碾压完毕,压实系数经检测合格后,应即刻覆盖养生,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筑。c)水泥改良黄土若两层连续施工时,下层改良黄土压实

19、系数经检测合格后,立即填筑上一层改良黄土,可不需要养生。6.6.2养生宜符合下列要求:DB61/T 147820216a)水泥改良黄土养生方式宜符合表 6 的规定。气温高于 30 时,亦可采用 250 g/m2土工布+塑料薄膜覆盖的方式进行现场养生。表 6水泥改良黄土养生方式土工布重量(g/m2)下列气温()的洒水频率(次/d)515152525352004001234005000.51.52b)水泥改良黄土保湿养生应不少于 7 d,或养生至上层填筑前 1 d。c)水泥改良黄土洒水养生时,洒水车应采用喷雾式喷头,不得采用高压式喷管。d)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7质量检查与验收7.1施工过程质量检查

20、7.1.1原材料质量检查项目、频率与质量标准应符合表 7 的规定。表 7原材料质量检验项目、质量标准与频率名称检查项目质量标准检查频率检测方法C组黄土塑性指数 IP符合表1要求每一料场每1.5104m3检验1次TB10102界限含水率试验液限 wL(%)符合表1要求粗粒含量(%)符合表1要求TB10102颗粒分析试验含水率实测值碾压前测2 个样品;发现异常时,随时检测TB10102含水率试验水泥改良黄土黄土有机质含量符合表3要求每5.0103m检验1次原土料有机质和硫酸盐含量,且同一土源不少于1次;发现异常时,随时检测TB 10103有机质含量的测定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42-)符合表3要求T

21、B 10103硫酸根含量的测定水泥强度符合GB175的要求材料组成设计时测2 个样品;厂家或强度等级变化时重测GB/T 1346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凝结时间初凝时间3.0 h,终凝时间6.0 h安定性符合GB175的要求7.1.2黄土填料检查项目、频率与质量标准应符合表 8 的规定。DB61/T 147820217表 8黄土填料检查项目、频率与质量标准名称检查项目质量标准频率检测方法C组黄土含水率碾压时不超过最佳含水率-1%+2%每工作班检验含水率1次;发现异常时,随时检测TB10102含水率试验水泥改良黄土水泥剂量设计水泥剂量0+0.5%每2000 m3测1 次;至少

22、6 个样品根据附录F确定含水率碾压时不超过最佳含水率-1%+2%每2000 m3测1 次;发现异常时,随时检测TB10102含水率试验延迟时间延迟时间容许延迟时间同一产地、厂家、品种且连续进场的水泥每500 t检验1 次现场实测7.2验收7.2.1C 组黄土压实标准应符合表 9 的规定。表 9C 组黄土压实标准检测项目有砟轨道下列设计速度(km/h)压实标准频率检测方法基床底层基床以下路堤120200160120压实系数 K0.930.900.900.90每层纵向 100 m 检测 2 个断面 6 点,每断面左、中、右各 1 点,左、右点距路基边缘 1 m 处。TB 10102灌砂法地基系数

23、K30(MPa/m)100908080每填高 90 cm,纵向 100 m 检测 2 个断面4 点,距路基边缘 2 m 处 2 点、中间 2 点;填高不足 90 cm,检测 2 个断面 4 点。TB 10102地基系数试验动态变形模量Evd(MPa)50454040每填高 90 cm,纵向 100 m 检测 2 个断面4 点,距路基边缘 2 m 处 2 点、中间 2 点;填高不足 90 cm,检测 2 个断面 4 点。TB 10102动态变形模量试验7.2.2水泥改良黄土压实标准应符合表 10 的规定。表 10水泥改良黄土压实标准检测项目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基床以下路堤频率检测方法有砟轨道有砟轨道

24、无砟轨道有砟轨道无砟轨道120 km/h200 km/h200 km/h压实系数K0.950.930.950.950.900.92每 100 m 每压实层抽检 6 点,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 1 m 处各 2 点,路基中部 2 点。TB10102灌砂法7d 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kPa)15001200500对同土源、同外掺料做改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1 次TB10102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DB61/T 1478202187.2.3路基验收还应符合 TB 10414 的规定。DB61/T 147820219AA附录A(规范性)垂直振动压实仪的技术要求A.1VVTE的构造及原理VVTE的激振器由对称于

25、垂直平面的两个具有转速相等、方向相反的偏心块构成,如图A.1所示。当电机工作时,振动轴带动两偏心块高速转动产生离心力。两偏心块产生的离心力水平分量相互抵消、垂直分量相互叠加,形成垂直方向的正弦激振力,使VVTE在理论上产生垂直振动,并减少横向力的剪切作用,确保VVTE的稳定性。(a)VVTE构造(b)偏心块产生的离心力图 A.1VVTE 构造及原理DB61/T 1478202110A.2VVTE振动参数的定义A.2.1工作频率working frequency指VVTE偏心块转轴的转动频率或VVTE电机的输出频率f,f2。工作频率是可控参数。A.2.2振动频率vibration frequen

26、cy指VVTE振动系统在激振力作用下产生受迫振动,振动锤对被压材料施加周期性变化的力的频率。通常工作频率不小于振动频率,振动频率与被压材料刚度有关,振动频率是不可控参数。A.2.3名义振幅nominal amplitude指VVTE的激振器静偏心矩eM与参振质量dm比值0A,即demMA 0。0A是可控参数,用于评价和比较不同型号垂直振动压实仪振动性能。A.2.4工作振幅working amplitude指VVTE在振动压实时振动系统的实际振幅。工作振幅是不可控参数,通常工作振幅不小于名义振幅。A.2.5激振力exciting force指偏心块高速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即20eFM或200(2

27、)dFm Af。激振力是可控参数。A.2.6振动作用力applied force by vibration指VVTE振动系统在激振力作用下产生受迫振动,振动锤对被压材料施加的垂直振动力,是被压材料的弹性变形量22xK和阻尼力22xC 矢量和,即21222222xCxKFs。sF是不可控参数。A.3VVTE振动参数的技术要求VVTE振动参数的技术要求内容如下:a)工作频率:35 Hz1 Hz;b)名义振幅:1.2 mm0.05 mm;c)工作重量:3.0 kN0.02 kN;d)上车系统重量:1.2 kN0.01 kN;e)下车系统重量:1.8 kN0.01 kN。DB61/T 14782021

28、11BB附录B(规范性)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测定方法垂直振动击实试验方法B.1适用范围B.1.1本方法适用于室内对黄土填料进行振动击实试验,以绘制黄土填料在振动击实条件下的干密度-含水率曲线,并确定其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B.1.2仪器设备B.1.3垂直振动压实仪:应符合本文件附录A的规定。B.1.4试模:试模的内径高度=100 mm180 mm。试模尺寸应符合图B.1的规定。注:H11/C10表示垫块和试模的配合精度,单位为毫米图 B.1试模与垫块尺寸示意图B.1.5其他仪器设备包括:a)电子天平:量程 30 kg,感量 0.1 kg;b)圆孔筛:孔径 5 mm 标准筛 1 个;c)量筒

29、:200 mL、500 mL 的量筒各 1 个;d)直刮刀:长 200 mm250 mm、宽约 30 mm、厚约 3 mm,一侧开口的直刮刀 1 把;e)拌和工具:约 1000 mm1000 mm1 mm 长方形铁皮,拌和用平头小铲等;f)脱模器、游标卡尺、烘箱等其它用具。B.2材料B.2.1黄油、煤油、滤纸等,应符合TB 10102的有关规定。DB61/T 1478202112B.3试验准备B.3.1仪器准备B.3.1.1应检查并确保振动仪底座与台座、电器连接线接头、各连接处螺丝等连接牢固。B.3.1.2左右两根导向杠应涂抹黄油,振动锤表面应采用煤油擦拭干净。B.3.1.3滤纸裁剪成圆形,其

30、尺寸宜接近于垫块直径。B.3.2材料准备B.3.2.1拌和厂或施工现场取样混合料,应符合下列要求:a)试验前,将混合料拌和均匀并测试含水率 w;b)混合料按四分法取用,称取每份湿混合料试样质量 ms0。ms02000 g2500 g。B.3.2.2试验室配制的混合料,应符合下列要求:a)试验前,将各种原材料置于烘箱中烘至恒重,烘箱温度为 105 5,时间为 4 h6 h。取烘干后 5 mm 筛下部分细料土备用;b)预估单个试件的混合料质量md:176.7ddmh.(B.1)式中:md单个试件的混合料质量预估值(g)。一般md2000 g;d混合料预估干密度(g/cm3);h试件高度(cm)。c

31、)预估单个试件的水泥质量 ms:ssdsPPmm101.0.(B.2)式中:ms单个试件的水泥质量(g);Ps水泥剂量(%)。d)称取单个试件水泥质量 ms、土样质量 md-ms,混合后拌和均匀得到干混合料;e)取拌和均匀的干混合料 1 份,加入质量为 mdw 的水(w 为预设含水率),拌和均匀后得到质量 ms的湿混合料 1 份。B.4试验步骤B.4.1试模装料B.4.1.1将试模垫块置于试模内并使底部平整,然后在垫块上放置圆形滤纸。B.4.1.2取制备好的湿混合料 1 份,按四分法装入试模中并沿试模壁插捣不少于 6 次。B.4.1.3试模装料后称其质量 m1。B.4.2振动成型B.4.2.1

32、启动电源,调节升降系统,使振动锤升至试模可放入的高度。B.4.2.2将整个试模连同内部垫块固定在垂直振动成型仪底座上。B.4.2.3降下振动锤,使振动锤与被压材料接触,设置振动频率 f、振动时间 T,开启振动。若为细粒土,f=35Hz、T=140 s;若为粗粒土,f=30Hz(公称最大粒径40 mm)或 f=35Hz(公称最大粒径40 mm)、T=100 s。DB61/T 1478202113B.4.2.4振动结束后,升起振动锤,松开试模夹具,取出试模。B.4.3试样质量与高度测量B.4.3.1称量含试样试模质量 m2后,将试模置于脱模机上以 70 mm/min 的速率脱出试样。B.4.3.2

33、称量试样质量 ms,准确至 0.1 g。B.4.3.3用游标卡尺十字对称 4 个方向量测试样高度,取平均值作为试样高度 h,准确至 0.1 mm。B.4.3.4试样高度应为 12010 mm。当高度不符合要求时,试样应作废,并视试样高度,适当增加或减少 ms0,按上述步骤重新制备试样,直至试样高度符合要求为止。B.4.4试样干密度计算试样干密度d按式(B.3)计算:whmsd01.0117.176.(B.3)式中:d试样的干密度(g/cm3);ms试样的质量(g);w试样的含水率(%);h试样高度(cm)。B.4.5最大干密度与最优含水率确定B.4.5.1按本文件“B.3.2.2”方法,试验室

34、准备干混合料 5 份6 份。B.4.5.2取拌和均匀的干混合料 1 份,加入质量为 mgwi的水,拌和均匀后得到的湿混合料 1 份。其中,wi为第 i 次试验时加入干混合料中的拌和含水率,i1,2,3;一般地,粗粒土 wi=3%5%,细粒土 wi=10%15%。B.4.5.3按本文件“6 试验步骤”确定 wi时混合料干密度di,并计算第 i+1 次试验时所需的拌和含水率wi+1。当 m1(i)-m2(i)50 g 时,wi+1=wi+0.5%;当 m1(i)-m2(i)50 g 时,wi+1=wi-0.7%。其中 m1(i)为第 i 次试验时振动击实前试模装料后质量,m2(i)为第 i 次试验

35、时振动击实后含试样试模质量。B.4.5.4振动击实试验确保不少于 3 组含水率的试样高度有效,计算得到不少于 3 组拌和含水率和干密度。以拌和含水率为横坐标、干密度为纵坐标,绘制干密度含水率关系曲线,驼峰形曲线顶点的纵横坐标分别为最大干密度dmax和最佳含水率 w0。B.5结果整理B.5.1混合料计算密度应保留小数点 3 位有效数字,含水率应保留小数点后 1 位有效数字。B.5.2应做两次平行试验,两次试验最大干密度的差不超过 0.03g/cm3。B.6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试件的最大粒径、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b)水泥的品牌、种类和强度等级;c)最大干密度;DB61/T 14782021

36、14d)最佳含水率;e)振动击实曲线。B.7记录本试验的记录格式见表B.1。DB61/T 1478202115表 B.1黄土垂直振动击实试验记录表工程名称试验方法试件编号试验者混合料名称校核者结合料剂量试验日期试验序号123456含水率w/%击实前试模+湿混合料的质量 m1/g击实后试模+湿混合料的质量 m2/g试件平均高度 h/cm试件质量 ms/g计算whmsd01.0117.176/(g/cm3)(m1-m2)/g确定下一组拌合含水率DB61/T 1478202116附录C(规范性)黄土圆柱体试件制备方法试件垂直振动成型方法C.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黄土填料无侧限抗压强度、间接抗拉强度、

37、室内抗压回弹模量、动态模量、劈裂模量等试验用圆柱体试件。圆柱体试件尺寸为100 mmh100 mm。C.2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包括以下内容:a)垂直振动压实仪:应符合本文件附录 A 的规定;b)试模:试模尺寸应符合图 B.1 的规定;c)电子天平:量程 30 kg,感量 0.1 kg;d)圆孔筛:孔径 5mm 标准筛 1 个;e)量筒:200 ml、500 ml 的量筒各 1 个;f)直刮刀:长约 200 mm250 mm、宽约 30 mm、厚约 3 mm,一侧开口的直刮刀 1 把;g)拌和工具:约 1000 mm1000 mm1 mm 的长方形铁皮,拌和用平头小铲等;h)脱模器、烘箱等其它用具。

38、C.3试验准备C.3.1仪器准备C.3.1.1应检查并确保振动仪底座与台座、电器连接线接头、各连接处螺丝等连接牢固。C.3.1.2左右两根导向杠应涂抹黄油,振动锤表面应采用煤油擦拭干净。C.3.1.3试模数量不少于6 个。C.3.1.4滤纸裁剪成圆形,其尺寸宜接近于垫块直径。C.3.2混合料准备C.3.2.1拌和厂或施工现场取样混合料,应符合下列要求:a)试验前,将混合料拌和均匀;b)混合料按四分法取用,单个试件混合料质量 md:dsmV.(C.1)式中:s现场压实密度;V试件体积,V2h/4,当为100时,V785.4 cm3。C.3.2.2试验室配制的混合料,应符合下列要求:a)试验前,将

39、各种原材料置于烘箱中烘至恒重,烘箱温度为 1055,时间为 4 h6 h。取烘干后 5 mm 筛下部分细料土备用;b)计算单个试件的混合料质量 md和需水量 mwDB61/T 1478202117max1.02ddmVK.(C.2)00.01wdmmw.(C.3)式中:dmax混合料最大干密度(g/cm3);K压实系数要求值;w0混合料最优含水率(%)。c)计算单个试件的水泥质量 ms:ssdsPPmm101.0.(C.4)式中:ms单个试件的水泥质量(g);Ps水泥剂量(%)。d)称取单个试件水泥质量ms、土样质量md-ms,混合后拌和均匀得到干混合料。e)取1份干混合料,加入mw水再次拌和

40、均匀,得到湿混合料。C.3.3 振动时间标定C.3.3.1 按“C.4 试验步骤”,设置振动时间80 s、100 s、120 s,分别成型试件各1个,测量试件高度。C.3.3.2 以横坐标为振动时间,纵坐标为试件高度,绘制振动时间试件高度关系曲线。C.3.3.3 曲线上试件高度要求值对应的时间,即为试件振动成型所需的时间T。C.3.3.4 原材料相同时,振动时间T只需标定1次。原材料变化时,宜重新标定振动时间T。C.4试验步骤C.4.1 试模装料C.4.1.1将试模垫块放入试模下部并使底部齐平,然后在垫块上放置圆形滤纸。C.4.1.2取至备好的湿混合料1 份,按四分法装入试模中并沿试模壁插捣不

41、少于6 次。C.4.2振动成型C.4.2.1 启动电源,调节升降系统,使振动锤升至试模可放入的高度。C.4.2.2 将整个试模连同内部垫块固定在振动仪底板上。C.4.2.3 降下振动锤,使振动锤与被压材料接触,设置振动频率f、振动时间T,开启振动。公称最大粒径40 mm时,f=30Hz,其他f=35Hz。C.4.2.4 振动结束后,升起振动锤,松开试模夹具,取出试模。C.4.3 试件检查与养生C.4.3.1 将试模置于脱模器上以70 mm/min的速率脱出试件。C.4.3.2 称量试件质量mb,用游标卡尺十字对称4个方向量测试件高度h(取平均值),检查试件高度和质量,不满足要求的试件应作废。试

42、件高度误差应为-1 mm+3 mm,质量损失应不大于(md+mw)1%。DB61/T 1478202118C.4.3.3 将合格试件进行编号,置于干燥洁净的台面上,供试验用。若为水泥改良土,应立即放入塑料袋中封闭,并移放至养生室或养生箱中养生。C.4.5 结果整理C.4.5.1 试件高度误差范围控制在-0.1 mm+0.3 mm。C.4.5.2 试件的质量损失应不超过15 g。C.5记录本试验的记录格式见表C.1。表 C.1 垂直振动成型黄土圆柱体试件记录表工程名称混合料名称配合比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g/cm3)试件压实系数/%试件标准质量/g试验方法试验者试验日期编号高度/mm质量/

43、g123平均12345678DB61/T 1478202119CC附录D(规范性)黄土路基填料非浸水 CBR 试验D.1 适用范围本试验方法适用于在规定击实筒内制备的试件进行非浸水承载比试验。D.2 仪器设备D.2.1 试筒:内径152 mm、高170 mm的金属圆筒;套筒:高50 mm;筒内垫块,直径151 mm、高50mm;夯击底板,同击实仪。试筒的型式和主要尺寸如图D.1所示。注1:l-试筒;注2:2-套环;注3:3-夯击底板;注4:4-拉杆图 D.1 承载比试筒(单位:mm)D.2.2 贯入杆,端面直径50 mm、长约100 mm的金属柱。D.2.3 路面材料强度仪或其他载荷装置。能调

44、节贯入速度至每分钟贯入1 mm;测力环应包7.5 kN、15kN、30 kN、60 kN、100 kN和150 kN等型号。D.2.4 百分表:3 个。D.2.5 天平:称量2000 g,感量0.01 g;称量50 kg,感量5 g。D.2.6 其他:拌和盘、直尺、滤纸、推土器等。D.3 试件a)将具有代表性的试料风干,必要时可在 50 烘箱内烘干;b)按附录 B 的振动击实试验方法确定试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DB61/T 1478202120D.4 试验步骤D.4.1 将具有代表性的试料风干,必要时可在50 烘箱内烘干。取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率。按最佳含水率制备3个试件,掺水将试

45、料充分拌匀后装入密闭容器或塑料口袋内浸润。浸润时间:黏性土不得小于24 h,粉性土可缩短12 h。(注:需要时,可制备三种干密度试件,使试件的干密度控制在最大干密度的90%100%之间。如每种干密度试件制3 个,则共制9 个试件,9 个试件共需试样约55 kg)。D.4.2 将试筒固定在底板上,将垫块放入筒内,并在垫块上放一张滤纸,安上套环。D.4.3 采用附录C方法成型圆柱体试件,每击实3筒试件,取代表性试样进行含水率试验。D.4.4 卸下套环,用直刮刀沿试筒顶修平击实的试件,表面不平整处用细料修补并取出垫块。D.4.5 贯入试验D.4.5.1 应选用合适吨位的测力环,贯入结束时测力环读数宜

46、占其量程的1/3以上。D.4.5.2 将试件放到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的升降台上,调整偏球座,对准、整平并使贯入杆与试件顶面全面接触,在贯入杆周围放置4块荷载板。D.4.5.3 先在贯入杆上施加少许荷载,以便试样与土样紧密接触,然后将测力和测变形的百分表的指针均调整至整数,并记读初始读数。D.4.5.4 加荷使贯入杆以1.25 mm/min的速度压入试件,同时测记三个百分表的读数。记录测力计内百分表某些整读数(如20、40、60)时的贯入量,并注意使贯入量为25010-2 mm时,能有5个以上的读数。因此,测力计内的第一个读数应是贯入量3010-2mm左右。D.5 结果整理D.5.1 技术要求以单

47、位压力(p)为横坐标,贯入量(l)为纵坐标,绘制p-l关系曲线,如图D.2所示。图上1是合适的。曲线2开始段是凹曲线,需要进行修正。修正时在变曲率点引一切线,与纵坐标交于O点,O即为修正后的原点。图 D.2 单位压力与贯入量的关系曲线D.5.2 根据公式D.1和D.2分别计算贯入量为2.5 mm和5 mm时的承载比(CBR)。10070005.2pCBR.(D.1)式中:CBR2.5贯入量 2.5 mm时的承载比(%),计算至0.1%;p贯入量2.5 mm时的荷载强度(kPa);DB61/T 14782021217000贯入量2.5 m时所对应的标准荷载强度(kPa)。D.5.3 贯入量为5.

48、0mm时:100105000.5pCBR.(D.2)式中:CBR5.0贯入量 5.0 mm时的承载比(%),计算至0.1%;p贯入量5.0 mm时的荷载强度(kPa);10500贯入量5.0 m时所对应的标准荷载强度(kPa)。D.5.4 宜采用贯入量2.5 mm时的承载比。贯入量为5.0 mm时的承载比大于贯入量2.5 mm时的承载比时,应重新进行试验。如试验结果仍然相同,则采用贯入量为5.0 mm时的承载比。D.5.5 本试验记录格式见表D.1。D.5.6 精度和允许差。计算3个平行试验的CBR变异系数CV。如CV小于12%,则取3个结果的平均值;如CV大于12%,则去掉一个偏离大的值,取

49、其余2个结果的平均值。CBR值(%)取小数点后一位。D.6 报告D.6.1 材料状态描述。D.6.2 材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g/cm3)。D.6.3 材料的CBR()DB61/T 1478202122表 D.1 贯入试验记录试验方法试验者土样编号计算者最大干密度/(g/cm3)校核者最佳含水率(%)试验编号试件标准质量/g试验日期测力环校正系数C=kN/0.01 mm,贯入杆面积A=1.963510-3m2CRpAl=2.5 mm时,p=1007000pCBR l=5.0 mm时,p=10010500pCBR 荷载测力计百分表单位压力贯入量百分表读数贯入量读书变形值左表右表平均值读

50、数位移值读数位移值DB61/T 1478202123DD附录E(规范性)水泥改良黄土施工容许延迟时间确定方法E.1 适用范围本方法用于确定水泥改良黄土施工现场的容许延迟时间。E.2 试验方法E.2.1 水泥改良黄土施工现场容许延迟时间的确定以水泥净浆在施工时的温度和养护条件下的初凝时间作为参考指标。E.2.2 水泥净浆的初凝时间依据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确定。E.3 试验步骤E.3.1 以陕西尧柏特种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O 42.5缓凝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例,根据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01)中关于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铁路地铁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