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丰市草庙镇新场等村土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045858 上传时间:2024-05-14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9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丰市草庙镇新场等村土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大丰市草庙镇新场等村土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大丰市草庙镇新场等村土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大丰市草庙镇新场等村土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大丰市草庙镇新场等村土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大丰市草庙镇新场等村土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目 录第一章综合说明11.1 项目批复及调整情况11.2 项目基本特性1第二章项目概况32.1 大丰市简况32.2 整理区基本情况32.3 自然条件42.3.1 气象42.3.2 水文42.3.3 地质52.3.4 地形52.3.5 土壤52.3.6 自然灾害62.4 社会经济条件72.5 农作物种植情况72.6 整理区基础设施状况72.6.1 交通设施72.6.2 水利设施72.6.3 电力设施82.6.4 其它82.7 土地利用现状9第三章设计原则、依据和任务113.1 设计原则113.2 设计依据113.2.1 法律法规113.2.2 相关

2、规划及资料113.2.3 技术标准123.3 设计任务12第四章工程布局144.1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144.2 基础分析154.2.1 水土资源分析154.2.2 新增耕地潜力分析224.2.3 土地利用问题分析244.3 工程布局244.3.1 土地利用布局244.3.2 田块布局254.3.3 道路布局254.3.4 农田水利工程布局264.3.5 农田防护工程布局27第五章 工程设计295.1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295.1.1 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295.1.2 田间土方调配315.2 灌排工程325.2.1 灌溉工程设计32工程规划布置33管网布局345.2.2 排水工程设计365

3、.2.3 建筑物工程设计385.3 道路工程415.4 电力工程415.5 其它工程415.5.1 农田防护林工程415.5.2 水土保持工程415.5.3 项目拆迁补偿425.6 典型田块设计425.7 工程量汇总42第六章 施工组织设计446.1 施工条件446.1.1 土壤446.1.2 气候条件446.1.3 地质条件446.2 施工布置和方法456.3 质量管理456.4 施工进度46第七章 投资预算与效益分析477.1 投资预算477.1.1 编制依据477.1.2 费用计算标准477.1.3 投资结构477.2 耕地质量评价487.3 效益分析487.3.1 社会效益487.3.

4、2 生态效益497.3.3 经济效益49第八章 工程实施与后期管理建议538.1 工程实施538.1.1 实施机构538.1.2 管理制度538.2 后期管理建议548.2.1 土地权属调整548.2.2 工程管护55第九章 附件5710第一章综合说明1.1 项目批复及调整情况大丰市草庙镇新场等村土地整理项目是江苏省投资重点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的审查。通过多方论证及项目区考察,在可研的基础上把原来的渠道灌溉改为管道灌溉,项目总投资由2801.94 万元调整为2793.37万元。1.2 项目基本特性本项目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整理项目,拟定工期为一年。项目区位于大丰市草庙

5、镇西南部,南至川东港,北至竹港河,东至新东河、二竖河,西至竹港河。其所在区域属于平原地区,其区域坐标为:东经12039041204317,北纬330027330257。项目区涉及草庙镇的新场村、盐丰养殖公司、竹港村、新东村以及川东居委会和草庙居委会六个村镇集体。项目区土地总面积为1177.64公顷,扣除不动工面积239.62公顷【其中有林地35.81公顷、建制镇1.81公顷、农村居民点86.69公顷、独立工矿用地5.46公顷、特殊用地2.43公顷、规划建设用地34.03公顷,公路用地3公顷、水工建筑用地39.06公顷、河流水面31.33公顷】后,项目区建设规模为938.02公顷。项目区内耕地面

6、积为688.84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73.43%。其中:灌溉水田面积为17.66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1.88%;水浇地面积为653.70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69.69%;旱地面积为17.47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1.86%。项目区内园地面积为37.04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3.95%。其中:果园面积为17.50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1.87%;桑园面积为19.54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2.08%。项目区内其他农用地面积为146.19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15.59%。其中:农村道路面积为23.57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2.51%;坑塘水面面积为8.77公顷,占项目区建设

7、规模的0.94%;养殖水面面积为21.08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2.25%;农田水利用地面积为89.24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9.51%;田坎面积为3.53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0.38%。参与整理的建设用地面积为1.19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0.13%。参与整理的未利用地面积为64.77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6.90%。其中:荒草地面积为0.59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0.06%;河流水面面积为64.18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6.84%。项目总投资2793.37万元,单位面积投资2.98万元/公顷。该项目实施后可新增耕地47.00公顷(705亩),新增耕地率为5.01。第二章项目

8、概况2.1 大丰市简况江苏省大丰市位于苏北平原的东部,地处淮河入海尾闾,东濒黄海,西邻兴化,南与东台市接壤,北与盐都区、射阳县相毗邻。大丰市属滨海淤积平原,其在成陆的过程中,湖相、河相、海相互相交替,地势平坦,地形稍有起伏,总体呈现为东南高西北低。市域因成陆时间较短,未利用土地较多,废沟、废塘、河道、港叉交错,土地开发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整理潜力巨大。大丰市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带,有长达112公里的海岸线,全市辖14个镇214个村,总面积236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26.44万亩,总人口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7万人,占总人口的81.78%,人均耕地2.12亩。近年来,大丰市经济总量不断扩

9、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7年全市上下顽强拼搏、真抓实干,圆满地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GDP173.8亿元,增长15.5%,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位居苏北第一;完成财政收入11.8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82亿元,分别增长32%和36.1%,人均一般预算收入苏北第一;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6元,分别增长18.2%和14.4%,连续五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位列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33名。2.2 整理区基本情况项目区位于大丰市草庙镇西南部,属于平原地区,其区域坐标为:东经1203904120431

10、7,北纬330027330257。项目区涉及草庙镇的新场村、盐丰养殖公司、竹港村、新东村以及川东居委会和草庙居委会六个村镇集体。南至川东港,北至竹港河,东至新东河、二竖河,西至竹港河。项目区总面积为1177.64公顷,建设规模为938.02公顷。其中耕地688.84公顷。项目区常年气温温和,空气湿润,雨水适中,日照充足,霜期较短,雨热同季,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的生长。项目区大部分田面高程在3.1左右,正常水位在0.9左右。土壤以砂壤为主,土壤含盐量为1.9,pH=7.3左右,为微碱性土。该项目区由原先的滩涂农业区过渡到沿海农业区,部分土地未能被利用,废沟、废塘,河道、港叉较多,河道淤积严重,田

11、块规模较小,分布较为零散。耕作道路散乱,道路狭窄,耕作机械无法顺利通过。灌排设施不足,设备大多严重老化,运行状况差,防洪排涝标准偏低,引水得不到保证,抗灾能力也很弱,部分农户居住分散,这些因素已严重制约着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严重更阻碍着农民奔小康的步伐。2.3 自然条件2.3.1 气象项目区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为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带,属华北季风暖温带。具有明显的海洋气候特征:温和湿润,雨水适中,日照充足,霜期较短,雨热同季,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冬季受西伯利亚高压控制,多偏北风,天气晴朗,寒冷而干燥;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多偏南风,炎热而多雨,时

12、常遭受台风袭击。项目区全年平均气温14.1,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267小时,无霜期217.1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068毫米左右,汛期降雨量集中,69月降雨量约占年降雨量的65%左右,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平均蒸发量为960毫米左右。由于受季风影响,常会出现灾害性天气。2.3.2 水文降水:项目区属亚热带与温带的过渡地带,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性特点,每年降雨的时间、雨量与空间分布极不均匀,6月至9月汛期雨量占全年63%左右,而且常出现暴雨甚至大暴雨,暴雨平均每年3.6次,其中大于100毫米的暴雨平均2年一遇,超过200毫米的6年一遇。水位:项目区水位受降雨和上游来水以及灌溉用水等因素影响,变化较大,

13、特别是汛期,如遇暴雨,水位骤涨;如遇洪涝灾害,高水位持续时间长;如遇久旱不雨,则水位低枯。项目区1965年大水时最大水位达3.18,1997年特干旱时最低水位为-0.05,高低差达3.23米。境内适宜水位为0.81.2,若超过2.5,项目区将有数千亩农田受涝渍。水位低于0.5时,整个项目区农田灌溉水源将出现紧张局面,且水质恶化,不能满足灌溉要求。地下水的赋存受地层、岩性及微地貌控制。地下水类型属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别由两个含水岩系组成,即松散岩类浅层孔隙水和深层孔隙水。浅层孔隙水地层为全新统,晚更新统,岩性以粘性土为主。单井涌水量100吨/日左右。因紧临海滨,水质较咸,无供水意义。深层孔隙水地层

14、为早、中更新统,含水层以亚砂,粉细砂为主。因后期海岸东移,受海侵影响不大,水质为1-3克/升的微咸水,矿化度由浅入深渐变为淡水,PH值在7.3左右。2.3.3 地质经对项目区进行地质勘探,其地质情况如下:1)、淤泥质亚粘土:黄灰浅灰,软塑、饱和、呈微层理。层底标高在-0.3米,层厚1.7米2.0米。90kPa,Es2.7Mpa,r18.4kN/m3。2)、亚砂土:灰,稍密,很湿,含云母。层底标高在-2.3-2.5,层厚2.0米2.2米。135kPa,Es8.4Mpa,r19.4kN/m3。3)、亚砂土:灰色,稍密中密,湿,含云母。层底标高在-4.3-4.7,层厚1.82.4米。170kPa,E

15、s15.3Mpa。4)、亚砂土:灰色,稍密中密,湿,含云母,贝壳碎片。层底标高在-8.3-8.5,层厚3.64.2米。140kPa,Es11.5Mpa。5)、粉砂土:灰,密实,湿,含云母,贝壳碎片。层底标高在-13.6,未穿透。265kPa,Es23.2Mpa。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松散堆积物分布全区,颗粒粒径较细,岩性以粉细砂为主,具有多孔性和良好的导水性。含水层上部为亚砂土,局部粉砂,下部以粉细砂为主,厚度在75-85米之间。2.3.4 地形项目区属滨海淤积平原,地面高程2.0-3.6,大部分高程在3.1米左右,局部地区稍有起伏。南至川东港,北至竹港河,东至新东河、二竖河,西至竹港河地势

16、都比较平缓,只有北部靠竹港河的地方地势稍高。区域内无其它难以移除或工程量很大的障碍物,易规划、好实施。2.3.5 土壤项目区土壤母质为黄、淮河冲积物,质地为轻壤,通气性能较好,养分分解快,有机质积累慢、含量低,含盐量偏重。经淋洗盐分等措施对土壤进行了改良,降低了土壤盐分,项目区土壤含盐量为1.9。pH=7.3左右。2.3.6 自然灾害项目区地处海滨,是里下河地区的泄水走廊,灾荒频繁,雨涝、干旱、台风、龙卷风、冰雹、寒潮、阴雨经常发生,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工农业生产。雨涝:对农业生产威胁最大,发生机率31.2%,平均3年一遇,主要出现在6至9月间,夏季的梅雨、暴雨、夏末秋初的台风暴雨,都是造成

17、涝渍的原因。1949、1952、1954、1958、1959、1962、1965、1969、1970、1972、1980、1990、1991年,全大丰市受涝面积每年都在20万亩以上。1954年7月至8月,暴雨21次,雨量770.9毫米,受淹面积88.62万亩。1991年7月遭受了解放以来最大一次雨涝灾害,大丰市受涝成灾面积近100万亩,该项目区受涝面积近万亩。干旱:干旱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只是程度不同,通常发生在下列三种情况:一是“梅前旱”。即在梅雨来临前半个月左右,此时正是玉米拔节、棉花苗期和水稻返青分蘖阶段,正值用水高峰,如1990年、1991年、1994年、1997年都发生“梅前旱”,用

18、水特别紧张,稻田无法移栽,已插秧的因缺水不能返青,特别是1994年和1997年6月20日前后几天尤为严重;二是“梅后旱”。即在梅雨结束后出现伏旱,如1958年、1961年、1967年、1976年、1978年和1996年,特别是76年和78年春旱接伏旱。三是“空梅”。即无梅雨,春旱接伏旱。从时间看一般在5月下旬到6月下旬最为突出。有的年份还出现先旱后涝或先涝后旱的双重灾情。台风:境内台风灾害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有10次之多,机率为30%,平均每3-4年一遇,82%的台风出现在8-9月份,最早出现在7月份,最迟出现在10月份。台风影响时一般都伴有暴雨袭击,导致作物倒伏,受涝受渍,特别是1962年和19

19、90年两次台风过境,风力11级以上,降雨300毫米,受淹面积90多万亩。该项目区受涝面积达到0.45万亩。龙卷风:龙卷风平均3年一遇。80%以上发生在6至8月,发生时间大部分在傍晚或上半夜。连阴雨:境内连阴雨的特点是:阴雨日数多,空气湿度大,光照严重不足,影响庄稼的生长。连续阴雨平均每年3.3次。以夏季常见,春季次之,雨量一般为70毫米,多的达157.9毫米。2.4 社会经济条件草庙镇新场等村土地整理项目位于大丰市草庙镇的西南部,建设规模为938.02公顷,新增耕地面积47.00公顷,区内总人口6000人,2007年人均纯收入4500元,低于全市人均纯收入。项目区人均耕地1.8亩,就业面达95

20、%以上,生活水平中等,无耕地摞荒情况。2.5 农作物种植情况项目区内生物资源丰富,是全国优质粮棉和商品粮基地。粮、棉、药材等植物享誉全省,有些则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项目区内以生产棉花等经济作物为主,划定为商品粮区。近年来,项目区利用交通方便的优势,积极推广节水型大棚作物等特种经济作物。2.6 整理区基础设施状况2.6.1 交通设施大丰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在水路方面:东有大丰港,西有通榆河;在公路方面:西有204国道和沿海高速公路,东有陈李公路和海堤一级公路,在建的徐大高速公路将延至大丰港;在铁路方面:有新长铁路横穿大丰,通往全国各地。项目区中有一条沥青路面和三条水泥路面,其余均为泥

21、路,且路宽较窄,耕作机械无法通行,项目区内部没有合格的机耕道,路网为自然形成状态,比较零乱,机械化作业困难,制约着农产品的生产运输,从而制约了区内的经济发展。2.6.2 水利设施项目区内无系统的排灌动力,引水水源为竹港河,新建河、林场公路河、新东河为项目区中间贯穿南北的主要引水河道;竹港河为主要排水河道,项目区东西向每500米为一排河。现有灌排泵站6座,大部分是六十年代建造的,设计标准较低,且设施也老化,灌排能力很差,不能满足项目区的需要。项目区现有的灌排沟渠为农民自挖的土沟渠,沟渠的断面小且不成体系,不能满足日常的灌排需要,两场大雨就能使沟渠淤平。现状各引排河道淤积也十分严重,加上田间配套设

22、施不完善,灌水无法引进,涝水难以外排,易涝易渍,防洪排涝标准很低。这些已严重制约项目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2.6.3 电力设施近年来全市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农网改造,电力实施比较完备,项目区在新建河东侧、林场公路河东侧有10KV的高压线路,供电容量富裕,防护措施到位,可满足项目区建设及建成后项目区生产运行的需求。2.6.4 其它a)、项目区内沿部分道路栽植了意杨防护林,但由于比较零星,不成规模,没有发挥很大的农田防护作用。其它林木主要沿部分沟渠及自然村周围建设,呈自然分布,林相不整齐,没有系统规划,没有形成网络,尚不能达到防御风害的作用。树木品种以意杨、水杉、槐树、柳树为主。b)、近年

23、来,项目区所在的市、镇两级为保护生态环境实施了“一挖双达标”工作。基本状况:(1)大气环境质量:2003年项目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浓度为0.020mg/m3、0.031 mg/m3、0.173 mg/m3,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要求,与1999年相比,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分别下降0.009 mg/m3、0.077 mg/m3.。(2)降水2003年在项目区所在的全市范围内共获降水样品52个,降水PH值介于4.04-8.04,年平均值为5.36,酸雨出现频率为10.1%。1999年降水平均值为5.42,酸雨出现频率为19.6%。

24、(3)噪声:项目区地处农村,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基本没有噪声。(4)饮用水:项目区内饮用水水质较好,达标率为98.2%。(5)地面水:2003年全市流经项目区内河流水质主要污染物浓度为:氨氮1.25mg/L;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21.3mg/L ,1999年化学需氧量浓度为23.1mg/L;石油类平均浓度0.22 mg/L,1999年平均度为0.623 mg/L;挥发酚平均浓度0.006 mg/L,1999年平均浓度为0.004 mg/L,各河流水质基本达到IV类水质标准。项目区内没有工业污染,环保的主要方向为控制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污染和农业生产污染,区内没有重要的环保设施。项目区无生态环境保护设施

25、,居民主要沿河居住,部分生产生活废水和垃圾直接倒入沟河,导致沟河淤塞严重,灌排水不畅,水质污染,环境恶化,影响居民生产生活。2.7 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土地使用权属于草庙镇的新场村、盐丰养殖公司、竹港村、新东村以及川东居委会和草庙居委会六个村镇的农民集体所有,项目区界址清楚,没有土地权属矛盾。项目区建设规模938.02公顷,耕地面积为688.84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73.43%。其中:灌溉水田面积为17.66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1.88%;水浇地面积为653.70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69.69%;旱地面积为17.47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1.86%。园地面积为37.04公顷,占项目

26、区建设规模的3.95%。其中:果园面积为17.50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1.87%;桑园面积为19.54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2.08%。其他农用地面积为146.19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15.59%。其中:农村道路面积为23.57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2.51%;坑塘水面面积为8.77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0.94%;养殖水面面积为21.08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2.25%;农田水利用地面积为89.24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9.51%;田坎面积为3.53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0.38%。参与整理的建设用地面积为1.19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0.13%。参与整理的未利用地面积

27、为64.77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6.90%。其中:荒草地面积为0.59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0.06%;河流水面面积为64.18公顷,占项目区建设规模的6.84%。土地利用现状详见表2.7。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表2.7 单位:公顷,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草庙镇项目区面积合计占总面积比例名称编号新场村新东村川东居委会草庙居委会盐丰养殖公司竹港村农用地耕地灌溉水田1110.000.000.000.0017.660.0017.661.50%水浇地113512.99136.4110.450.007.257.37674.4657.27%旱地1140.0018.830.000.000.000.

28、0018.831.60%小计512.99155.2410.450.0024.917.37710.9560.37%园地果园12117.290.210.000.000.000.0017.501.49%桑园12216.183.360.000.000.000.0019.541.66%小计33.473.570.000.000.000.0037.043.15%林地有林地1318.8226.070.000.000.910.0035.813.04%小计8.8226.070.000.000.910.0035.813.04%其他农用地农村道路15320.136.150.000.001.310.0027.592.3

29、4%坑塘水面1547.201.250.000.000.800.079.330.79%养殖水面1550.0017.700.000.003.380.0021.101.79%农田水利用地15672.9020.710.000.202.710.0096.538.20%田坎1570.672.390.000.000.530.003.580.30%小计100.9048.200.000.208.730.07158.1113.43%合计656.18233.0810.450.2034.557.44941.9079.98%建设用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建制镇2020.000.000.001.810.000.001.81

30、0.15%农村居民点20365.3220.090.000.001.830.6487.887.46%独立工矿2043.220.780.001.450.000.005.450.46%特殊用地坟地2062.330.100.000.000.000.002.430.21%交通用地公路用地2621.950.320.000.390.350.003.000.25%水利设施用地水工建筑用地27235.740.000.000.003.320.0039.063.32%合计108.5621.290.003.655.490.64139.6311.86%未利用地未利用土地荒草地3110.590.000.000.000.0

31、00.000.590.05%其他土地河流水面32157.5929.760.390.007.480.3095.518.11%合计58.1729.760.390.007.480.3096.108.16%总计822.91284.1310.843.8547.538.381177.64100.00% 大丰市草庙镇新场等村土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第三章设计原则、依据和任务3.1 设计原则“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开展土地整理是实施这一基本国策的主要措施,因此,本项目规划设计应在贯彻这一基本国策的基础上,遵循如下原则: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土地

32、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政府决策与参与相结合;与相关部门规划相协调。3.2 设计依据3.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8)、江苏省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9)、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财务管理暂行办法;10)、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办法。3.2.2 相关规划及资料1)、盐城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报告;2)、盐城

33、市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2001-2010年);3)、大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4)、大丰市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规划(1997-2010年);5)、大丰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6)、大丰市二OO五年种植业计划及“十一五”发展计划;7)、大丰市交通“十一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8)、大丰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9)、大丰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10)、大丰市2007年至2010年县乡河道疏浚整治规划;11)、大丰市统计年鉴(2004年);12)、大丰市地籍统计资料;13)、大丰市土壤志;14)、大丰市草庙镇新场等村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

34、究报告。3.2.3 技术标准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 10112000);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 10122000);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 10132000);4)、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 72-94);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7)、泵站设计规划(GB/T 50265-97);8)、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 50162-92);9)、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0)、江苏省农田水利八条标准。3.3 设计任务围

35、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搞好项目区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生态环境的总体要求,具体工作如下:制定项目区土地开发的目标、方针和规划原则;分析项目区的基本概况;分析项目区的土地整理潜力;确定项目区土地利用方向;确定项目区土地整理规划方案;规划方案中,主要项目工程的设计;对项目区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制定规划方案实施的具体步骤和措施。第四章工程布局4.1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工程布局结论为,本工程充分利用大丰市土地后备资源,建立旱涝保收农田,保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大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要求,对项目区内的田、水、路、林、村进

36、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置。用地布局及分布范围:根据项目区的地形条件、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情况及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确定耕地、园地连片治理,便于机械化作业、农作物生长。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保留原有工矿用地的数量。灌排工程布局:根据项目区地形条件、外围水文条件、水资源情况及已有的水利设施,由于项目区以砂质土为主,保水性较差,以生产棉花等经济作物为主,耕地资源比较宝贵,水资源也比较宝贵,因此本次整理通过管道灌溉不仅可以减少占地面积,提高水的利用系数,从而增加了耕地面积,达到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布置详见规划图。农渠与生产路相邻布置,主管与农渠垂直布置,主管单向控制农渠

37、,农渠双向供水,农渠间距为100m,布置详见规划图。灌溉采用泵站取水。在田块一侧新建干管,灌溉水可通过农渠送到田间进行灌溉,在田块的另一侧,开挖斗沟,以排除涝水。农沟、农渠相间布置,灌排分开。道路工程布局:根据项目区外围已有的交通设施和区内的地形、河流、沟渠布局情况确定项目区田间道沿河流和农庄布置,生产路沿农渠布置。田间道与河道相交处配套机耕桥,其余沟路交叉处以涵洞连接。防护林规划:根据项目区的主导风向和风的强度,确定主防护林沿东西向各沟河布置,株距、行距均为2.5米;副防护林沿南北向沟渠布设,株距为2.5米(初步设计时考虑到由于项目区属沿海地区,常受风害影响,因而将株距、行距均改为2.5米)

38、。零散居民点拆迁:未进行整理的现有农村居民点中,宅与宅之间有较大的空间,该部分空间已作为建设用地,现将田块中分散而需要拆迁的居民点迁入这部分空间,不需要另外增加建设用地,对拆迁后的原宅基地以及附属道路、水塘等进行整理,都可以增加耕地。4.2 基础分析4.2.1 水土资源分析a)、水资源分析1)、设计干旱年需水量预测项目区需水量主要为居民生活用水、养殖用水和农业用水。作物主要靠吸收大气降水、地下水和过境水, 区内的灌溉水主要来自项目区的竹港河。项目区建设规模938.02公顷,新增耕地47公顷。项目区土地整理后,灌溉水田面积为17.66公顷,水浇地面积为731.17公顷,果园17.5公顷,桑园19

39、.54公顷,养殖水面2.08公顷。在754.83公顷耕地面积中,计划水稻种植面积17.66公顷,棉花种植面积688.84公顷,小麦种植面积688.84公顷。项目实施后,主要采用流动泵提水灌溉。2)、灌溉保证率的选取根据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以旱作物为主的湿润地区,地面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85%,考虑到项目区属于沿海平原工程类型区,主要种植旱作物,所以本次规划中取灌溉设计保证率为85%。3)、设计典型年的选取根据大丰市气象站1956年2000年的45年年降水资料进行年降雨量频率计算,选择1976年作为85%灌溉保证率的设计典型年,1976年年降雨量为812.7毫米,其降水量年

40、内分配见表4.2.11。表4.2.11 1976年各月降雨量表 单位:mm 月 份123456789101112合计降雨量23.415.4122.248.788.1139.767.174.2114.533.933.352.223.44)、灌溉制度设计项目区农作物灌溉制度设计,参照大丰市科委和气象站编印的农业气候手册提供的作物生长对水分的计算。作物生育期中某一生育阶段土壤最小含水量采用农业气候手册中相应时段实测最小值,作为该时段田间最小含水率,该值为该时段气候影响综合之结果,所以在用水量平衡法设计灌溉制度时,不考虑时段降雨量。最大允许含水量采用农业气候手册中提供的数值为作物同一阶段田间含水量最大

41、值。5)、灌溉用水量计算小麦的灌溉制度针对小麦分蘖-越冬期、返青-拔节期及拔节-抽穗期进行设计。表4.2.12 小麦全生育期灌溉制度表 作物名称灌溉次数生长阶段灌水日期灌水定额(m3/亩)起止中间日冬小麦1分蘖-越冬11月10号11月21号11月15号352返青-拔节3月26号4月5号4月1号483拔节-抽穗4月17号4月27号4月22号48小计131棉花的灌溉制度针对棉花苗期、现蕾期、花铃期及吐絮期进行设计。表4.2.13 棉花生育期灌水定额、灌溉定额表 生育阶段起止时间作物需水量(m3/亩)有效降雨量(m3/亩)灌水定额(m3/亩)生育灌溉定额(m3/亩)苗期5.106.205828.92

42、9.1150.7现蕾期6.217.2110086.613.4花铃期7.228.2212054.665.4吐絮期8.239.307229.242.8项目区主要种植小麦和棉花,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80,项目区需水量见表4.2.14。表4.2.14 项目区小麦和棉花灌溉耗水量表 毛灌溉定额(立方米/亩)种植面积(亩)需水量(万立方米)小麦13110332.6135.36棉花150.710332.6155.71合 计291.07项目区没有工业,其用水为农业灌溉用水、区内村民的生活用水和养殖业用水量。果园、桑园灌溉用水:果园、桑园灌溉定额按农作物综合灌溉定额65.95 m3/亩,种植面积37.04公顷,

43、需用水3.66万立方米;养殖用水:养殖水面用水按1.5万立方米/公顷计,面积为21.08公顷,需用水31.62万立方米。生活用水量:生活用水包括村民日常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设施用水。根据盐城市水资源公报(2000年),生活用水Q生活=365qNfKd,q为项目区日综合用水量,农村109升/人日;N为设计年限内计划人口数,0.6万人;f为自来水普及率,95%;Kd为日变化系数,取1.2。则综合生活需水量Q生活=27.2万立方米。其他用水量:项目区其他用水量按上述用水量之和的10估计,大约为35.36万立方米。则项目区总需水量为388.91万立方米。6)、可供水量预测(一) 可供水量计算(1) 降雨径流可利用量可利用降雨径流量:根据项目区的总面积和干旱年设计典型年的降雨量,利用降雨径流系数法,确定项目区的可利用降雨径流量。项目区85%干旱年降雨径流系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