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呵护青少年口腔健康.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014145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呵护青少年口腔健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呵护青少年口腔健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开卷有益 2023.09大小,36 岁儿童每次用量为豌豆粒大小,并应在家长或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应用。儿童还可以每半年到医院接受一次牙齿涂氟。给牙齿刷上一层保护膜,其中的氟化物缓慢释放出来,可预防龋病。4.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龋病是儿童常见口腔疾病,可以引起儿童牙痛,牙龈、面部肿胀甚至高热等全身症状。龋病长期得不到治疗可造成儿童偏侧咀嚼,双侧面部发育不对称,还可影响恒牙的萌出和正常发育。儿童是口腔疾病的高发人群,而且发展迅速,为及时了解儿童口腔健康状况,早期发现口腔问题,应及早治疗,建议儿童每六个月应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5.为适龄儿童进行窝沟封闭 窝沟封闭是预防窝沟龋的有效方法,是用高分子材料

2、把牙齿的窝沟填平后,牙面变得光滑易清洁,细菌不易存留,从而预防窝沟龋。窝沟封闭是一种无创技术,不会引起疼痛。建议 68 岁进行第一恒磨牙(六龄齿)的窝沟封闭,1113 岁进行第二恒磨牙的窝沟封闭。6.保护牙齿的注意事项 经常摄入过多的含糖食品或饮用过多的碳酸饮料,会引发龋病或产生牙齿敏感。儿童应少吃甜食,少喝碳酸饮料,减少吃糖次数,进食后用清水或茶水漱口,晚上睡前刷牙后不能再进食。7.尽早戒除口腔不良习惯预防牙颌畸形 吮指、吐舌、咬唇、咬铅笔、口呼吸、夜磨牙和偏侧咀嚼等儿童常见口腔不良习惯,会造成牙齿排列不齐,甚至颌骨畸形,应尽早戒除。对有口呼吸习惯的儿童,应检查其上呼吸道是否通畅,治疗呼吸道

3、疾病,及时纠正口呼吸。乳牙期或乳恒牙替换期发现牙颌畸形应及时就医,由口腔医生检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早期矫治。呵护青少年口腔健康靳立纯特 别 关 注育儿天地 每年的 9 月 20 日为全国爱牙日,下面为大家推荐以下八个建议来呵护青少年口腔健康。1.清洁口腔应从婴儿出生开始 婴儿出生之后,即使一颗牙齿也没有萌出,家长也应每天用软纱布为孩子擦洗口腔。半岁左右牙齿萌出后,家长可以继续用这种方法擦洗口腔和牙齿表面。当多颗牙齿萌出后,家长可用指套刷或软毛刷每天为孩子刷牙 2 次,并清洁所有的牙面,特别是接近牙龈缘的部位,同时建议使用牙线帮助儿童清洁牙齿缝隙。2.养成刷牙习惯 龋病和牙周疾病是两种常见的口腔

4、疾病,主要是由附着在牙齿上的牙菌斑引起,因此清除牙菌斑是维护口腔健康的基础。刷牙能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卫生,维护牙齿和牙周组织健康。但在清除牙菌斑数小时后,菌斑还可以在清洁的牙面上重新附着,不断形成。特别是夜间入睡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能力差,细菌更容易生长。因此,要坚持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儿童 2 岁左右开始学习刷牙,推荐适合儿童的刷牙方法是圆弧刷牙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轻压使刷毛弯曲,在牙面上画圈,每个部位反复画圈5次以上,前牙内侧需将牙刷竖放,牙齿的各个面均应刷到。选择大小适宜的儿童牙刷,每两至三个月更换一次,当出现牙刷毛外翻或倒毛时,应及时更换牙

5、刷,做到一人一刷一口杯。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 2 分钟。学龄前儿童很难完成精细复杂的刷牙动作,需要家长帮助和监督。3.每天使用含氟牙膏并定期涂氟 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是安全、有效的防龋措施,在非高氟饮水地区的 3 岁以下儿童每次用量为米粒13开卷有益 2023.09 8.积极防范牙外伤 儿童参加体育活动时,需穿运动服和胶底防滑的运动鞋,防止跌倒摔跤造成牙外伤,必要时应佩戴头盔、防护牙托等防护用具。乘坐交通工具时,应系好安全带。一旦牙齿受伤,应尽快去医院就诊。口腔保健的钥匙就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中,一分呵护一分健康。医 药 合 璧药师说药早春由地下茎发出大簇的叶,是一种耐寒的多年生植物,栽

6、培食用其肥硕肉质叶柄,也称为大黄。食用大黄最适应生长于寒温带地区。叶柄味酸,常和草莓一起用来做馅,或用在水果羹和蜜饯中,也用制甜酒和开胃酒。二、大黄的古代炮制方法 汉代炮制以净选、水火制法为主,金匮玉函经收载“去黑皮、炮熟、酒浸、蒸制”等炮制方法。伤寒杂病论载“酒洗”法。唐代开始出现炒法,炮制辅料也逐渐增多,孙思邈所著千金药方有“炒微赤、熬令黑色、湿纸裹煨、醋煎”法。宋代增加了炮制新方法,如圣济总录中载“九蒸九暴干、酒洗炒、酒浸炒、蜜水浸焙、醋炒、姜汁炙”等法。吴普本草中又增加了“湿纸裹蒸、酒洗蒸、酒巴豆蒸炒、酒浸蒸、醋浸蒸”等法。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载“麸煨蒸、童便制、米泔浸炒”等方

7、法。金元时期儒门事亲增加有“面裹蒸、酒浸后纸裹煨”等法,元代葛可久在十药神书中将大黄炮制成炭,并要求“烧存性”。明、清时代又增加了酒煮、醋煮、醋煨、黄连吴茱萸制、韭汁制、石灰炒等炮制方法。二、大黄的现代炮制方法 1.大黄(生饮片)取大黄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捞出,淋润至软后,切厚片或小方块,晾干或低温干燥,筛去碎屑。大黄为不规则厚片或块,表面黄中药大黄的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高俊君 大黄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应用已久,首载于汉代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一味泻热毒、荡积滞、行瘀血的良药,备受医家的青睐。因其个大、色黄,故名大黄。大黄性味苦寒,药性峻烈,素有“将军”之称。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唐代千金

8、要方称大黄为“锦文大黄”;魏晋吴普本草称大黄为“黄良”;三国时期李当之药录称其为“将军”;由于大黄四川产者质优,故宋代银海精微则称之为“川军”。一、大黄的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版)收载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入药。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其中掌叶大黄又名葵叶大黄、北大黄、天水大黄。原植物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根茎粗壮。茎直立,高 2 米左右,中空,光滑无毛。基生叶大,有粗壮的肉质长柄,约与叶片等长;叶片宽心形或近圆形。唐古特大黄又名鸡爪大黄。本种与掌叶大黄极相似,主要区别为叶片深裂,裂片常呈三角状披针形或狭线形,裂片窄长。花序分枝紧密,向上直,紧贴干茎。药用大黄又名南大黄。本种与上两种的主要不同点是基生叶 5 浅裂,浅裂片呈大齿形或宽三角形;托叶鞘膜质,较透明,上有短毛。花较大,淡黄绿色,花蕾椭圆形,果枝开展,翅果边缘不透明。另外,还有一种食用大黄原产于亚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