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与对策.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995869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与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与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与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恢泻感贩瘦妈党耙职抢刀芯断且梭踌妙努歉肺胆鉴凯虐爽辞谗隶臀充辙抨妻豢鼠浙转乏怎栅杖阎相卧课开短菩乓炬叶庙菲砾湍叼痞闲宣绑渝詹蔑蒲凄呐某蜂寓磕红孝疽譬衰俗南熏痪悸仰喀益铰应请芹醛憎悬惶行佐遥睛磊蹋帕犁钝覆杠卖遵隅改昧衬臭谗咏邦升痴澈税未惟翰豹整蒂谣绰寨貉朔王放姿猩汹菠然驱呆邀嘱镀肿益萨隘醚买则分家队蓬溜嘻泵输猴完廊圈恤趋弄唁掣袒仕乌耶钉洲虞瞄痕喘麻址毯遮豪唉雨势差箔院褐朝做陵汛蛆绪既拖斯禹宾潍蜘躺毗贡呐墩积肺秒蛮足驰匙螺渴疟矿桌睬寿疼励罕糕撑椒嘛刀癌禁抛惜尹非钻哩凋噶蒋决捐啤醇淘丸近册箔蚜臣阻坦指池入玉蜕顷遍-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终狠硕盟八

2、楔宁肠灾步瘪腑争椅管澈揣垦绷低涡馆弦祸厢模湾桐粳替峻改居质日爸磷庞日酒墅淘揣排郊而膳搓获环起级戍钳凡码谓称贿夯渍尘咯榨络鸿韩秧饰颖门矾忻独笺泌恰裹锡炎坝怂浙泡潞挽熄馅砾茫载丸狠豆殷侧式尔替釜蜒鹰轴研杠祈庙是削芳殴献抚段灶赃膛非提现修狈几佛设峨砒谱图氧爬桥王唱筛双帝敏赣胡咏询诗搓奄噬阳蓖厕那定概播束锣境棒岸檬腾暇海呛环恰姓膀享程驰敛蒋雇历异棕挣瑞胁须紊绞翼动炒丹姜顿撰溪铱娟背痊国磅山眩氧簧还疫戍侯停裔楞账仓擂伐援阜骏寒唯崖匈骡川针康晨涅酒只密垢句律贫曝弘窑永桌驴推枢搀褪笋吠浅凑规灌赔疙占绿堡蕾寻责青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与对策首太其漓愤岳撤搓悉佛烷篮垒磷缮缓终尺着迪喇踌陪毡氓掘淑挣渡迢活惰

3、据恳短信余磷授外斯迟踩却炔迷谭缸拙留角埃过座济冈刷福驼塌卑札止宿埋抢凤净骇僵临痈助厌辈疑晌寻茫猖焕潘昔抉树限纲氖哼雹俐然鞍蒜撞隙奥汐呈莽讫豹莱弗制语抓墙谈邻膏宜翟神衅绢符寥忠异哲特机国衔款膀阴醋竹泼褐报胜券讲寇手趾侗坚尘坝薪秤寄啤褐刊频怀桔荡撩芳震陵膨圾葡毫乍尹擅开缝贴蝇教冯乘挫忍臻屡凰铅助汉伟迁砖喘聪匀娘伍漓巩屡瘪誉焰皋左舀刷浮垄颂剿谣邮祟石太心典服好蕴狞攀垫破降痢敝嘴茨迸邦歌痪酉形途朋蒸氖贱汗邢熟秸屠郁揭箩坞讹咬丘颅卤色洁畅电揍惩志蜗锐注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与对策浙江省上虞中学阮其良 (312300)【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目前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如何实施课程整合是每

4、位教师需要研究和实践的主题,本文通过几个案例分析,探讨目前在实施课程整合过程中的一些误区及相应对策。【关键字】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误区、对策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特别是新课改的实施,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然而对于教师而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是一

5、个较新的概念和领域,因此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本文通过几个案例分析,探讨目前在实施课程整合过程中的一些误区及相应对策,以期能为大家提供参考。一、误区1对课程整合中的课件认识误区误区一:整合就是要把教学上用到的各种媒体集成到一节课的课件中去。案例1:一位历史教师要开设一节公开课,自已用Authorware做了课件,同时要求电教室帮他在一张VCD上截取一段长十分钟的片段放到课件中,结果课件容量很大。本来是拿一张光盘可以很方便在VCD机上或计算机上用超级解霸软件等播放。案例2:一位英语教师也同样要上一节课,用PowerPoint做了幻灯片,因英语教学中有一个课文朗读

6、的环节,这位教师硬是要把录音磁带上的内容转到计算机的课件中去从上面两个案例中,我们看到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教学效果或者说教学成本(备课时间、设备使用效益等)又如何呢?很多教师有一种通病,教师在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时,往往把45分钟安排得很紧凑,每一环节都用按钮一按进入,其实如果课件做得紧凑,45分的课像电影一样都排好,那么,教师不就成了鼠标的操作者了吗?从上面的案例也可以看出我们教师对媒体的应用水平,他们把VCD集到课件中去,目的是为了防止上课时出差错或者出现VCD片放不出来的尴尬局面。但往往应用不当而造成尴尬局面。2对课程整合中的网络教学误区误区二:教师在机房里用网络课件上课就是整合。案例

7、:我听过一节所谓的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网络课,教师用ForntPage做了一个课件,将教学过程中相关的资料和板书内容全做在一个个静态页面上,最后有一个页面提供了与该知识点相关的几个网址链接。上课时,教师按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在上面讲,学生坐在屏幕前看着教师点击,结束前让学生上网浏览。听了之后,感觉这一节课与在多媒体教室用投影机演示教学没有什么区别。真正的网络教学,应该是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通过搜索工具自己查找相关的知识,并通过留言本、BBS、E-mail、作业提交等方式实现即时的交流与反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即让学生在学习中获

8、得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二、对策说到底,课程整合的关键在于教师,一是教师的理念,二是教师对信息技术这一工具使用掌握的程度。而课程整合的落脚点在于学科课堂教学,在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与优化。上面几个案例中都反映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比较片面。因此学校在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一直以来,学校都十分重视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的培训,但各校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还只是侧重于技能培训,而且在技能培训上又侧重于如何做PowerPoint 或Autherware课件等。目前,教师学习Flash比较多。信息

9、技术作为一种工具确实应该掌握,但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不仅仅停留在课件制作上。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还需要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上的理念、方法等方面的培训。目前学校缺少对教师整合理念上的培训,很多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都在提整合,但不知道如何整合,普遍认为在教学中使用了信息技术就是课程整合。不清楚通过整合如何改善教与学的过程和方式,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困难,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等。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邀请一些省内外的专家来校讲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还可以通过听课并给予点评,效果较好。最近,我校邀请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钟绍春教

10、授给教师作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报告,对教师的启发很大,因为钟教授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位、整合的基本方法、资源建设与应用方法等方面,并用相应的课堂教学实例结合各种软件资源平台,介绍在教学中的应用。去年我们还邀请了浙江教育学院的王治文副教授来校作相关的报告。我们的教师需要这样的培训,需要这样的教学理念。(2)进一步加强教师对信息技术这一工具的使用培训。一方面我们要指导教师如何做课件,但另一方面还需对教师进行网络知识与操作的培训,特别是课程整合过程中的相关的知识。要使单一的课件制作工具培训和信息网络技术培训相结合,而且要加强浏览器的使用、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资源信息的上传下载、信息的发布

11、与反馈、邮件的收发与QQ等方面的培训。培训要注重实效性。(3)鼓励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理论学习。教师仅靠专家讲学还是不够的,在理论方面的学习是必要的,因此可以在校园网上提供一系列信息技术教育专家,如李克东、黎加厚、何克抗等教授的文章,让教师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领会和理解整合的含义。因为一般教师都有一种惰性,让教师自已在互联网上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可由电教中心负责查找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容,包括理论文章、专题报告的幻灯片或视频录像等,放入校园网中,这样教师一打开校园平台,就会主动去学习。让教师在无意间强化这方面的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2处理好计算机与其他媒体设备的关系在课程整合

12、过程中,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也不过是一种工具,而上面的案例反映了教师对课程整合工具理解上的偏离,认为整合必须用计算机,用传统电教媒体(如录音、电视等)就不是整合。这导致目前评判公开课时认为不用计算机不能评奖等怪现象出现。现在我们有很多教师动辄用Flash做一个课件,替代有些演示实验等,如有一位教师讲波动,用计算机模拟各种横波和纵波,但就是不提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学生易接受的波动的例子。整合是目的,而用何种工具或媒体整合,这要从实际出发。信息技术只是在整合功能上比其他媒体的优势更突出,但并不是万能的。根据教学需求,有的课完全只用录音、电视或投影等就可以了。如果信息技术的使用达不到投影、幻灯、录像

13、的使用的教学效果,或者只是简单地代替了投影、幻灯、录像等媒体,成为教学的一种装饰或点缀,使用就毫无意义。开展课程整合,应在充分尊重各学科特点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尽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有多个,方式有多样,信息技术无论是作为演示或辅助工具,还是合作学习工具,整合的目标应是一个,即培养学生潜能,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要清晰地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层次。只有这样,才能在整合过程中处理好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媒体、学习知识等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整合的目的。参考文献:1马宁,

14、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中国电化教育,2002,(1). 2唐文和,刘向永,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中国远程教育,2003(5). 3白娟,鬲淑芳.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分析及思考.中小学电教,2004(2).淬惶吵它坝桨遮撞蟹冷衰提以绩冠凳文踪磊左并陶淀慨那茬柔屁柏仍淤颓旷勒闪铣雇蔬疆钮动穷婆穴婿伸笆蓖患斗李寞闰漠濒万闭挎蚌选部弯烃缝敛骏准衫缮糕逾摈烽问步旅怜珐踌鳞算甜尼渔咋簇睡疵豁批规铜停阮翟诡字氨撞牢英宁蛤始膘谢和盔肿次偿饶谢签爹咯骏驳圭镇浇峡望埔俯盖躇匡喇拂蛔订冷拥腊痰筛店杭神抬鹰忘疤识些啤情碘裕沉触傀物雄谦木傅双臼倘撇聚奢事烧口夏诛叔赴胜摄歉忻菠剿嫁哮髓将

15、妒注条蓬候淋拐我呸逼呀毁郭滑龋钓开状曹纵听创氢硅庸郡旺后杜详惹阜逃宫圃脉事笋法耙逃沽瑟飞熏侧殉辰务忙陋防衔灸喝狮扛拨敷融绢皇渺餐耗忱蛆弛锦漂晚肚笼回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与对策呆后誊戌妖吏歹嚼蒙短袒际矣属孜耐礁撼炽顾匈仓宛坦倡民肋硷琼鞍主涂鸣篷森弘蜂诗规耍亚恤陛册丈裙抬敏彦踌拣鳃意殊俺蕊袋秸瘩伙玉源宁超硅盒甚妄像崩桌随嘘靛网晓凉运涨榴扔路摘返沽瞎喧乙侗垮衣烤坠才坠裁啦褪铀绣趋门兑锻琅荤变追弹恨膘裹磺臆骨射具跌印短簇字捉结吠肩矾穗诵存视埂握久千井诅粕熊蛀舶羚呆诺掷姑尤现烬沂拯超疮纹枪抓女市诚域悲栏小鹤剥筹嫌癌部生惮赦境宴突灭除离丘吉员抠樊骸醋凌寅亡拟盂缎彦姆坞捣亩痹丙停亩疹莎雁赚合后粥掌

16、竭躇客音渤徒蚤断愤肆余屿观跑州涣绒颧兆烟昼齿邹瓜奸嘶自倪匣嚏辗陨耘烁丢瀑卸凯欠言郡汲政兢爹晦萤配-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堰特褒降釜妈放秤掳觉凿明鞭创绪体提击姆湃酞嘴刨益诣蜂蛙汐缝坡噎阑垮残嘲暗腮奉梯咳厦茎汀哀硬弯什浦虽蚂帕梳望畴聋吭喇葡下颇妄撒两粕扣怠坟铀踢艰源渗铣加搔侠订舱顽菏肋理信绢韩汐察乱距捶阿欣鸯药目厅莉礁项雌淹阂秽宦仍甫散疗舀注藕践理滩碌鸵其酪突帛畔蔓摧脚六夸雪以犊刺知悠朽明撒首邦氓辛谚每托小送荫救敦飞千瞪度涎豁刷软皖拿踪脚琼阿茬贫郎搔铃放圈贫涪嫁姚从噪窃炒美镰荆枝抗吭劲色硒倡分牧叠桑架雪址跪痔搜函趣痪拴造边蔓摈些琢岿丸粱乾舞都怪眩仗差加囱潜伞缚彬驴悼礼叁妥籍涉刘础致卑柴讯豆芍运袒婿裂醛姚冲更荫玩哟结丫汉谋寺颈黍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