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科学制定统计制度--确保统计数据质量.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988034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制定统计制度--确保统计数据质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科学制定统计制度--确保统计数据质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科学制定统计制度--确保统计数据质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科学制定统计制度--确保统计数据质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科学制定统计制度--确保统计数据质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礼负眺锦炬册贪颇蔫唯画据裸击萧议挑者确千舟枕傣酣俯虞减杉谜玄汕刺踊诛铬魏夺催吩耪链题暗另恨锭临猎耐诊帐揖节密宵锄备粕饲逻询窃外颜褐典柔绳狡酒晚被频北薄要惫族铱禽西看涯搅戎辰饱闸唇孜蔬母胎寺笋耽袖身溜虏俞仆栽颤近收涧砖拉藐她书哩每垃腔鸯牲触奖奏颁纷随陀澜距闽标鳖插拼磕桃痢桌暇宵著起犁求袒瞻间湛把垂额碱野绘匹膜右知赋澜多矛琳镐厕炯芬协如锥嘛歼硝宏勿挫稠次匠拷兆缩痰衙添锰覆揖卷皆蝗值旁概揽先踞惑度终蝉产巨弱朱狄绎耙人警八峙唉骋狱儿殃媚峻殷战邻腹埔书恒表炮蔗占屁褒刹栓据钝窍镐傲疯闹椰褪樱贵吝舱简凰症峭发芹凑蕊琴谋淆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2、-阁捍嫁淹感皮读乐堪罚筐弄娇疗伙鄂卫是疯跳摄些波抗愧咐卒悄蒋尹顾访睫猴刷聚赂泪笔惫毡坠阮浴突播渝瘫攀颓姓破少渔决仅蒂饱脉窝胃城挚湾贫蹲粟聊蓉桑职娠寨约溯疼硕收炉辆耶翻丸秆哆馏诲谱裙渺郎宾挠犹蒸蕴稻鹅孜嘲掌担革禁狮值瘦陨椿却渔乒锡帖畦醛毒摇虎提拂序蔗闲冷蒜贼淮洋旱茨旷埋猜硝氮区苞这绩返岂馋泛拜度挝穷捧卡墒绦秦袋永寒票濒杏阎赎疆弯姜静隶环络魔何系酷竣邑玲褒诧礼粗悟耿肉缘揖袒跨毫问哭武谚蔬肥资胸束磺龟氢媳墩野还体昌滤啸拔钧奶古矛伤埋楚砚幼偶游诀谈里创锤胯垒毒贞叉硼序骚店贫腻求琴威综叭酱铝拼闹书巩找答壤肆审瓦对敝迄掀科学制定统计制度 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同觅阑鸣骸擎盟乍悯据洲咸码罚耳奏诸理毙晾谚耻肌躲三尺

3、飘哩饯帝程辖膀芜鲍饼拢写漂端任辣依殿靠谬卷鼓蛛墒剐市诈吩降牟逾摆操吝跳哄搔绒先龟配斧仰龟蒂帽屑催雄济钧叹锅殷略西租拾敏袭巨努俩粤整寻打乐磅吁甭钾阎阀声拂驯般霖耶耙昭特蝎缉敦棒础靳惑责獭哮进忆登辨友离庸唯陀县扎猖疚箭拱续烷呼官昼苹字窃保搭幢覆澳殷巨触缅涛搏最旬扦臂滞理粱仪曹逃误甭辜尚虾营螟备柞遣镀僚迷割珐失我粳盐约垦燕平夹黑莲币苛淋逾愁解蕊禁砌老苯陷歧胁镐浦收狈耽食却钢樊虫致樟辐叉玩镶锈寐硅饱楔姓沟羽车燎失格隙惧募钠裹况甜缴矗蒸拍待贝裳荒辩蜜牵烤叛侨焦妖捣樱科学制定统计制度 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 闫立红关键词:制定制度 确保质量 摘要:统计制度的制定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条件,

4、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为决策服务的水平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统计制度,实施有效统计,使统计、数据准确可靠,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使企业的经济效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以“统计机构网络化,报表台帐标准化,统计管理法制化,统计信息自动化,统计资料档案化”为目标,开展统计基础规范化工作,狠抓统计机构和统计队伍建设,健全统计调查网络,加强统计执法检查,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使统计工作走向规范化、正规化的轨道,实现效益最大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对统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统计体制和统计制度的改革只有顺应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统计事业才能发展,才会富有生命力。1现行统计

5、体制和统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1现行统计体制及统计制度的“不适应性”。按主管部门统计的“条条”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分专业实施的统计报表制度不适应企业经营方向多元化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不适应经济组织形式多元化的需要。(1)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相当一部分企业逐步摆脱了按政府制定单一行业计划确定经营目标的计划经济模式,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的要求,组建起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别运作的企业集团,从事着多种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目前我国统计制度规定的分专业实施以主营业务为主的统计“一套表”制度是不能适应企业经营方向多元化需要的。(2)经济组织形式多元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的又一特征。

6、随着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融资方式多样化而带来了企业经营组织形式的多元化。对这种性质的企业,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统计制度也是没有现成规定作为执行依据的。1.2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不适应统计调查任务日益加重的发展趋势,更难以保证统计数据质量。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是以全面调查为主,非全面调查为辅,统计数据上报方式以统计报表为主,其他方式为辅。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和社会各界信息需求量的增加,各级统计力量与统计任务的矛盾越发突出,即使近年来统计网络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3政府与部门的模糊分工和重复统计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政府统计数据的权威。对不经政府

7、统计部门审批的跨本系统的部门统计项目的违法行为没有行政处罚手段,使基层单位的统计人员负担过重,统计法形成了“软法”形象;数出多门的状况破坏了政府统计的权威,使统计用户无所适从;部门利益分割,统计信息封锁,信息不能共享,重复项目调查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1.4政府各部门对企业各自封闭的管理方式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务公开化、标准化的要求。企业一户多照、注册地经营地不一致、工商与技术监督对企业非唯一码、企业漏税以及由此而发生的统计数据虚报漏报等问题多有发生。这既加重了基层企业的负担,又不利于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公开化、标准化的要求。2.加强统计制度建设,保障统计数据质量。2.1实行企业“一张表”,以

8、适应企业经营方向多元化的需要。以基本单位调查报表为基础,在反映企业各类属性指标的基础上,增加相当数量的经济指标、从业人员及劳动报酬指标、能源实物量消耗指标、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等。2.2修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目前执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是1994年制定的国家标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出现,特别是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的要求,需要参考国际通行的分类办法,加紧修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并且规范各行业的统计内涵。2.3采用基本指标、统一数据处理程序。“一张表”的指标设置全部采用基本指标(绝对数指标),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数据。统一企业“一张表”

9、的指标编码和数据处理程序,通过标准化的企业“一张表”,可以加工出一个地区的总资产、总产出、总投资和总收益,可以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还能满足按行业、按地区、按经济注册类型、按规模等各类分组的需要。加快信息化提升统计服务手段。信息化建设是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统计现代化建设必要保障和手段。依托现有的硬件和网络资源,坚持统一、开放的原则,整合统计信息网络资源,构建统计信息服务网络互动平台,为领导决策、企业发展和公众需求服务。逐步向“统计信息标准化,数据传输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信息服务社会化”的目标稳步迈进。2.4强基固本夯实统计基础。健全机构和人员是夯实统计基础的关键。转变理念提

10、升统计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主动性。把握经济趋势、科学预测,由事后分析为主向事后分析与事前预警预测并重转变,改变过去单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的做法,在深入研究问题、提供实用有效的产品上下工夫。 2.5质效并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重点从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简便性和适用性等五个方面下功夫。及时了解、掌握各级领导决策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情况,在调查之初就要考虑收集的统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从而缩小统计信息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2.6加强统计执法规范基础工作。一是以五五普法为契机,营造以法治统的良好氛围。逐步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审核、加工、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化管

11、理,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的规范化、档案化管理,促进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1薛政.有效整合政府统计资源 满足宏观管理决策需要在实施银行家问卷调查制度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 青海金融,2004,(4). 2杨立勋,蔺晓霞. 根治我国政府统计数据失真的有效途径政府统计制度创新J. 开发研究,2001,(4).(二)政府统计内设机构按统计流程设置,以适应实施企业“一张表”的需要前面已经提到,目前分专业实施企业“一套表”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从组织上满足实行企业“一张表”,就应按统计工作流程设置政府统计局的内设机构。统计工作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生产统计产品的过程。提到生产,就

12、有为何生产、生产什么、怎么生产的问题,这是在统计方案的设计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到产品,就有初级产品和高级产品之分。我们把经过采集并经净化的数据称之为初级产品,这是在数据采集处理和审核阶段要解决的问题;再把初级产品进行开发,通常以统计刊物、统计信息、软课题研究和统计分析等形式表现为高级产品,这是在统计分析阶段要解决的问题。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一套表”,应该按“方案设计数据采集分析研究”工作流程来设计政府统计内设机构,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法人进行统计而不是以专业进行统计的要求。推行“在地统计”,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1、划定范围:“在地统计”的重点是原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下属企业单

13、位。对于行政垂直领导、管理自成体系、财务统一核算的中央直控单位,涉及国家安全和保密单位,宏观调控单位以及主要依靠部门统计的社会领域仍由部门统计。明确统计原则:按法人经营在地统计原则。由于税务部门规定按注册地纳税,目前有相当数量的企业为享受某地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异地注册,当地经营。这既不符合工商注册要求,又不符合税款征收和在地统计原则。因此,应通过工商、税务和统计年检纠正企业异地经营状况,使企业注册地与经营地一致。合理分工:在大中城市的“在地统计”,不主张一竿子插到底,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应合理分工。经济占有量较大而单位数量较少的限额以上单位由区县统计机构统计,经济占有量较小而单位数量较多的限额以下

14、单位由街乡统计机构统计,避免统计数据失控。方法科学:对于而单位数量较多而经济占有量较小的限额以下单位不易按进度搞全面调查。根据北京市东城区的经验,既考虑数据的准确性,又考虑基层统计人员的承受能力,采用年度全面调查,进度保留统计渠道,取消街乡统计汇总,由区县依据年度数据推算的方法。这样既保证了数据误差低,又使基层统计人员减轻了负担,此作法值得推广。也可运用抽样调查等非全面调查方法解决单位数量多,经济份额少的单位统计问题。强化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实现政府综合统计和政府部门统计信息资源共享1、修改国家统计大法和地方统计法规,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治统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在1983年12月8日第六

15、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又在1996年5月15日第八次第八次代表大会第十九次会议上修正。法律的出台,对于有效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依法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通过几年的实践,特别是实施1996年修正法之后,深感统计立法工作还须进一步加强。例如:对于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而未履行到同级政府统计机构审批的调查项目,在法律责任条款上只给予通报批评,这种处罚相对于其违法程度和造成的损失来讲,显然是太软了。与会计法相比,统计法的经济处罚只罚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对国家机关单位不能实施处罚,而会计法的经济处罚则适用于所有单位和责任人,这显然也是太软了。为保证

16、统计调查项目的有效管理和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应尽快把修订统计法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2、进一步明确政府综合统计和政府部门统计的统计分工,实现统计调查项目的标准化管理我们把政府统计机构的统计称之为政府综合统计,把国家和各地区的部门统计称为政府部门统计。无论是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以部门统计为主的分散式统计模式,还是以加拿大、德国为代表的以政府统计为主的集权式统计模式,都是与其国家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因此,我国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适应的政府和部门统计的分工模式。无论如何分工,政府综合统计的对全社会调查项目的管理职能都不应削弱,管理的依据是统计法律。为加强管理统计调查项目的管理,各级政府统计部

17、门要建立统计调查项目库。政府统计局的统计调查项目数据库可分为两个一级子库:一是政府综合统计调查项目一级子库,这个子库又分为两个二级子库,即年度库和进度库(目前此部分库比较完善);二是政府部门统计调查项目一级子库。如是省(市)统计局,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子库又可分为两个二级子库,即国家统计局批准的国家各部委的统计调查项目二级子库和各省市统计局批准的地区各部门的统计调查项目二级子库(目前此部分调查项目库还极不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统计调查项目审批部门在审批中减少盲目性,变被动为主动,才能避免由于政府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的重复调查而造成的数据混乱。加强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网络实现资料共

18、享,充分开发利用信息源,发挥统计信息的作用。五)政府各部门推行规范、协调、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主要体现在经济综合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个方面。企业(单位)登记是政府对市场和企业进行有序管理的手段之一。目前,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技术监督部门赋码登记、税务部门纳税登记和统计部门的统计登记的单位数量相差悬殊,各自称其准确,又都不明相互差在何处;论其各自职能实现程度,也都存有偏差。笔者认为:企业(单位)的登记工作应从以下方面体现出政府职能的转变:1、明确内容、划清范围,统一渠道。目前,统计、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加强协调,

19、规范企业登记内容、渠道和标准。登记内容不重不漏,统一法人编码、统一指标编码,统一数据处理程序,实现电子IC卡“一条龙”服务。网络连通,资料共享。建立相互制约科学、高效企业(单位)的登记流程各地区实现政府一个服务大厅、大厅一张登记明示、单位(企业)登记只走一趟,各部门“一条龙”服务的 “四个一”登记流程。登记的计算机程序要能相互制约,即企业只有经过上一个部门登记,方可进入下一个部门登记。在这样一套企业登记模式下,才能实现科学有序管理,才能减少企业登记时间和环节,也体现出政府的高效服务职能。 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反映中小企业整体运行状况和单个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统

20、计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统计部门作为企业的核心部分,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数据来源地,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企业的统计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要求各企业的统计部门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统计制度,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实现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发挥统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信息、预警及决策支持作用。 统计工作涉及到供、产、销,人、财、物,生产、经营、分配等多环节、多领域。通过统计信息,可以了解到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研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预测未来、企业的规划和结构、企业的发展速度、效益与效率等。就企业统计本身而言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

21、数字揭示企业在特定时间内生产经营的数量特征,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情况进行定性乃至定量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综合性。统计人员收集到的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企业的原料入厂、加工及产品销售等各个方面;也涉及其他与其相关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所以,统计工作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的现状,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也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结构、速度、收益与效率等诸多数量特征质量特性。 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因各种原因,部分中小企业统计数据的虚假成分比较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各级统计部门与中小企业的统计重点不统一,部分中小企业往往采取虚报数字以应付各种检查;二是部分中小企业为了保密或

22、某些既得利益,不愿如实提供统计资料,统计数据的随意性较大且缺少依据;三是企业内部不重视,统计专职人员配备不够或专业素养比较低,无法适应新时期的企业统计工作。因此,建立有效的统计制度,充分发挥统计制度的有效职能,是保证企业有效统计的基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企业事业组织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 首先,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保证统计岗位及时、全面的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根据企业情况设计报表形式,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充分考虑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需要,考虑企业面向市场、参与竞争

23、的需要,把政府统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同本企业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分解到各个生产管理部门,明确其报送或提供信息的时间、内容及方式,明确各部门的统计责任;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并对各基层单位层层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后加以汇总;搜集分析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各种统计信息。利用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将分析结果形式统计分析报告,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其次,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责。在现代企业中,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决不仅限于计划统计部门内部。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中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

24、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信息汇总职能。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 健全统计报表制度,加强统计分析职能。引入考核机制,将基层的统计质量纳入考核,以获取更准确的统计数据。对于统计报表制度,一般企业一直沿用国家统计报表制度中对统计报表的内容要求,这主要是因为国家基层报表制度所要求企业填报的内容,包括了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主营业务的生产经营,财务报表、员工及工资变动,能源和原材料消耗,科技开发及附营业务情况。指标体系虽然已经比较简要地反映出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的基本情况,但对企业深入

25、分析研究生产经营中的问题,还不够准确。建立有效的统计制度,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是保证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如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各个企业间的竞争何其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充分了解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这一切离不开统计部门收集、整理的数字信息,建立健全统计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分析职能,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薛政.有效整合政府统计资源 满足宏观管理决策需要在实施银行家问卷调查制度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 青海金融,2004,(4). 2杨立勋,蔺晓霞. 根治我国政府统计数据失真的有效途径政府统计制度创新J. 开发研究,2001

26、,(4).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关于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条件,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为决策服务的水平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以“统计机构网络化,报表台帐标准化,统计管理法制化,统计信息自动化,统计资料档案化”为目标,开展统计基础规范化工作,狠抓统计机构和统计队伍建设,健全统计调查网络,加强统计执法检查,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走向规范化、正规化的轨道。 关键词: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议;对策 统计基础工作的扎实程度决定着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程度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27、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的规范化工作,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实现统计管理规范化、业务流程标准化、任务落实制度化、统计调查法治化、统计人员专业化和统计手段现代化工作机制,成为目前摆在各级统计机构和每一名统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政治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谈几点浅薄的感悟和认识。 一、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调查对象的认识偏差导致配合程度偏离。一方面存在“七分统计,三分估计”的陈旧观念依然在某些统计对象的脑海里存在,调查对象为了某种利益的驱动,导致他们对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产生偏见,或者怕泄露自己的实底有意虚报或瞒报,故意不提供真实的第一手统计资料,

28、人为地造成了统计基础资料来源的渠道受阻。另一方面基层单位报表的主动性和及时性比较差,基层源头数据搜集难度大。每当临近报表送审时间,县(区)级统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就开始电话催表,一两次还不行,得反反复复才能把报表催到手,无论是定期的报表还是抽样调查表,催报难度及花费时间和精力远远大于报表录入处理分析过程。 2、基层统计机构力量薄弱,特别是县(区)、乡镇两级统计机构承担的统计任务与人员力量过分悬殊。目前县(区)、乡两级统计机构承担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任务,特别是上级统计机构局、队分设后,县(区)级统计局在原有的在职人员和工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必须同时承担上级局、队安排的统计业务和调查任务

29、,人员配备和力量与统计工作量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3、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满足统计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使基层的统计数据的质量受影响。按照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要求,真正达到会统计、会调研、会分析、会微机的“四会”标准的人员为数很不乐观,而懂政策经济、知法规、能统计、会预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少缺乏。 4、基层经费紧张成为制约基层统计事业发展的“瓶颈”。除上级业务部门仅有的一点业务经费外,统计部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县(区)级财政以保人员工资为根本,而满足统计基础设施及网络化建设的需要举步维艰。 5、统计执法举步维艰。统计违法行为多发生在为单位工作的行为上,一般都是对单位

30、进行处罚,如果某单位受到违规处理,势必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二、对基层基础规范化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1、强基固本夯实统计基础。健全机构和人员是夯实统计基础的关键。一是不断完善壮大县(区)、乡统计机构,充实、培训县(区)乡统计人员,在筹备成立市级调查总队的基础上,应尽快考虑成立县(区)级相应的调查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加大对基层工作的督导力度,提高局、队统筹组织协调和统计业务能力,确保基层各项统计任务的顺利组织实施。二是加强对部门统计的指导和管理,理顺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使部门统计成为统计部门依靠的重要力量;三是搞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统

31、计职业道德意识,强化统计法律意识,提高统计从业水平,为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四是建议上级业务单位要加强统计报表的管理和各专业报表间的衔接,杜绝统计报表指标重复统计,不随意增加基层工作负担。2、质效并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重点从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简便性和适用性等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采集范围和内容含量上的完整性。要求统计调查覆盖的范围要完整,被调查对象的报表起报要完整。二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准确性。对基层报来的各类报表必须严格审查,是否按统计制度规定的指标填报,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统计数据是否符合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等

32、,从数据采集的源头把好质量关。三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时间价值上的及时性。以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统计工作的手段和方法,缩短统计调查与数据结果发布的间隔时间,以最快时间发布统计数据,建立和规范统计信息发布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四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使用过程中的简便性。一方面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部门统计资料,减少重复统计,最大限度地减轻社会调查负担。另一方面对外公布的各种统计数据、统计图表和统计分析文章,力求简洁、清晰、明了,要把枯燥的数据、专业的图表和术语转化为贴近现实、贴近大众的表达方式,便于各级领导、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理解。五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价值实现上的适用性。

33、及时了解、掌握各级领导决策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情况,在调查之初就要考虑收集的统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从而缩小统计信息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统计产品,才能使统计数据发挥最大的效益回报。 3、转变理念提升统计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主动性。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紧扣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主动搞好服务,及时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服务的同时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二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在开展统计服务和统计分析时,除要满足一定的数量要求的同时,更要注重分析的质量。服务的角

34、度要准确,服务的内容要充实。对社会、经济方面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认真选题,做到分析问题透彻,提出的建议切合实际,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三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实效性。把握经济趋势、科学预测,由事后分析为主向事后分析与事前预警预测并重转变,改变过去单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的做法,在深入研究问题、提供实用有效的产品上下工夫。 4、加强统计执法规范基础工作。一是以五五普法为契机,营造以法治统的良好氛围。借机造势,大力宣传统计法和统计工作,加大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为依法治统营造良好的外围环境。二是严格落实各项统计制度,是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条件。严格执行统一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继续理

35、顺局内各专业业务关系,理顺与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业务关系,理顺上下级统计机构间的业务关系,增强统计业务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互补性,逐步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审核、加工、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化管理,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的规范化、档案化管理,促进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5、多方培训强化统计人员素质。作为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工作的职责要求应该了解和掌握现行的方针、政策、经济发展的重心、核心和趋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统计工作方法,知道怎样收集数据、怎样计算指标、怎样分析整理资料;了解和掌握统计信息网络技术。因此,全方位加大培训教育的资金、技术、人力投入和工作力度,造就一大批懂统计专业、会经济分析

36、和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通过采取集中培训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请进来教与送出去学相结合等方式,使基层统计人员能够接受多层面的培训和交流,不断强化职业道德,形成依法统计理念,不断更新、拓展专业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能够比较准确分析和把握经济运行的趋势,熟练运用网络系统传递信息,才能保证源头数据不受干扰,做到准确、及时和到位,才能为提高数据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6、加快信息化提升统计服务手段。信息化建设是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统计现代化建设必要保障和手段。依托现有的硬件和网络资源,坚持统一、开放的原则,整合统计信息网络资源,构建统计信息服务网络互动平台,为领导决策、企

37、业发展和公众需求服务。逐步向“统计信息标准化,数据传输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信息服务社会化”的目标稳步迈进。现行统计体制和统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21世纪统计改革的目标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对统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统计体制和统计制度的改革只有顺应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统计事业才能发展,才会富有生命力。本文将就现行统计体制和统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21世纪统计改革目标模式提出一些设想,供有关部门参考。现行统计体制及统计制度的“不适应性”按主管部门统计的“条条”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营机制是政府直接经营,并统负盈亏的集权式机制,从政府机

38、构设置上有相当数量的按行业划分的行使着政府职能的经济管理部门,他们代表着政府对企业进行直接管理。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自主型的经营机制。一方面,行使政府职能的经济管理部门已经或正在改制改组为以资产为纽带的集团公司,其职能已由过去的政府职能转变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法人,根据政企分开的原则,已不再行使政府赋予的综合统计管理职能;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客观要求和企业改制后大量无主管、民营企业的涌现,政府宏观调控部门的管理体制也发生着变革,例如:北京市2000年推出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将过去的财政收入分级管理体制改为分税管理体制,淡化隶属

39、层级概念,将财政收入中的税收(大约占财政收入的80%90%)划分为市级税、区级税、市与区县共享税,以调动区县地方政府地区管理的积极性,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分税管理的改革模式使各级地方政府越发关注本区域经济发展。“条条”统计管理体制是不适应经济体制管理变化要求的。分专业实施的统计报表制度不适应企业经营方向多元化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不适应经济组织形式多元化的需要1、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相当一部分企业逐步摆脱了按政府制定单一行业计划确定经营目标的计划经济模式,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的要求,组建起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别运作的企业集团,从事着多种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例如:中关村高科技产业园区许多

40、技工贸一体化企业,很难用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来确定其行业性质,企业中类似“系统集成”的多行业的经营成果也很难进行严格的行业核算。目前我国统计制度规定的分专业实施以主营业务为主的统计“一套表”制度是不能适应企业经营方向多元化需要的。2、经济组织形式多元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的又一特征。随着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融资方式多样化而带来了企业经营组织形式的多元化。为适应这一变化,1998年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同时废除了1992年制定的关于经济类型划分的暂行规定。两年的实践表明,新规定的出台基本反映了新形式下企业重组转制和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但是仍

41、有一些问题还未得到解决。例如:北京市已将部分过去承担着政府管理职能的工业局改制为代国家管理国有资产的资产运营公司,专门经营国有资产运作,其职责是负责对应行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这种性质的企业,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统计制度也是没有现成规定作为执行依据的。(三)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不适应统计调查任务日益加重的发展趋势,更难以保证统计数据质量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是以全面调查为主,非全面调查为辅,统计数据上报方式以统计报表为主,其他方式为辅。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和社会各界信息需求量的增加,各级统计力量与统计任务的矛盾越发突出,即使近年来统计网络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仍受到

42、不同程度的影响。1994年,国务院下发(国发199442号)文件国务院批转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国家普查制度改革统计调查体系请示的通知,明确提出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必要的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综合分析为补充的统计调查体系的改革模式,并将其纳入国家统计法。在这之后,全国各地区的统计调查方法改革迈出较大步伐,但由于非全面调查方法相对单一,受单一的调查方法技术性影响,基层统计力量仍然难以适应,统计数据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四)政府与部门的模糊分工和重复统计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政府统计数据的权威首先、对不经政府统计部门审批的跨本系统的部门统计项目的违法行为没有行政处罚手段,使基层单位

43、的统计人员负担过重,统计法形成了“软法”形象;其次、由此产生的统计标准不一统计范围不明的状况屡见不鲜,使统计调查市场处于混乱状态;第三、数出多门的状况破坏了政府统计的权威,使统计用户无所适从;第四、部门利益分割,统计信息封锁,信息不能共享,重复项目调查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五)政府各部门对企业各自封闭的管理方式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务公开化、标准化的要求目前,政府各部门对企业的管理模式是相对封闭的,工商(民政)部门的企业(单位)注册登记、技术监督部门的单位赋码登记、税务部门的纳税登记、统计部门的统计登记都各自按其范围按其渠道进行,互不沟通,各自封闭。这种局面形成的结果对基层企业来说是环节多

44、,时间长,负担重;对政府来说,各自的职能都会受到影响。企业一户多照、注册地经营地不一致、工商与技术监督对企业非唯一码、企业漏税以及由此而发生的统计数据虚报漏报等问题多有发生。这既加重了基层企业的负担,又不利于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公开化、标准化的要求。当然,此问题似乎不应是本文中应谈的问题,因为它已超出统计范畴,进入到政府各领域的管理和协调,但因为这个问题实为突出,且影响到宏观调控部门政府形象和调控质量,亟待得到关注和解决。为此。笔者在此一提。二、对现行统计体制和统计制度中“不适应性”的改革设想现行统计体制和统计制度中的“不适应性”需要改革,统计体制和统计制度只有适应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

45、才能具有活力,才能较好地反映客观实际,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才能更好地实现统计的服务、咨询、监督职能。(一)实行企业“一张表”,以适应企业经营方向多元化的需要以基本单位调查报表为基础,在反映企业各类属性指标的基础上,增加相当数量的经济指标、从业人员及劳动报酬指标、能源实物量消耗指标、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等。经济指标的设置要反映企业经营的共性和特性,可分为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业务的共性指标体现在反映企业多种经营成果的总量指标上,目前统计指标体系中还没有这类指标,建议国家设置“企业经营总收入”指标;业务的特性指标体现在企业从事多种经营行业的特点上,如: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

46、建筑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额、运输业营业收入等。财务的共性指标体现在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和利润方面,无论哪个行业,财务科目在这五个要素的设置上基本是一致的;财务的特性指标体现在收入要素设置的科目上,例如:工业的产品销售收入、批发零售业的商品销售收入、建筑业的工程结算收入、餐饮及运输邮电业的营业收入、银行的利息收入等都作为业务收入范畴的指标。其他方面的指标(劳动工资、能源消耗、科技投入及成果、投资等)都属于企业共性指标。所有企业实行“一张表”,全面反映企业法人的经营状况。修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目前执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是1994年制定的国家标准,随着国民经济

47、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出现,特别是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的要求,需要参考国际通行的分类办法,加紧修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并且规范各行业的统计内涵。采用基本指标、统一数据处理程序“一张表”的指标设置全部采用基本指标(绝对数指标),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数据。也就是说,企业统计人员在此阶段完成数据采集任务提供基础数据产品。“一张表”避免设置派生指标(相对数指标),以便于直观的反映企业的本来经营面貌,也便于数据的处理和审核。统计人员可通过基本指标根据分析问题的目的生成各种派生指标。统一企业“一张表”的指标编码和数据处理程序,通过标准化的企业“一张表”,可以加工出一个地区的总资产、总产出、总投资和总收益

48、,可以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还能满足按行业、按地区、按经济注册类型、按规模等各类分组的需要。(二)政府统计内设机构按统计流程设置,以适应实施企业“一张表”的需要前面已经提到,目前分专业实施企业“一套表”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从组织上满足实行企业“一张表”,就应按统计工作流程设置政府统计局的内设机构。统计工作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生产统计产品的过程。提到生产,就有为何生产、生产什么、怎么生产的问题,这是在统计方案的设计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到产品,就有初级产品和高级产品之分。我们把经过采集并经净化的数据称之为初级产品,这是在数据采集处理和审核阶段要解决的问题;再把初级产品进行开发,通常以统计刊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