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Budyko假设的水沙变化归因分析——以安塞纸坊沟小流域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956842 上传时间:2024-05-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Budyko假设的水沙变化归因分析——以安塞纸坊沟小流域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于Budyko假设的水沙变化归因分析——以安塞纸坊沟小流域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于Budyko假设的水沙变化归因分析——以安塞纸坊沟小流域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 0卷第6期2 0 2 3年1 2月水土保持研究R e s e a r c ho fS o i l a n d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V o l.3 0,N o.6D e c.,2 0 2 3 收稿日期:2 0 2 2-0 7-1 9 修回日期:2 0 2 2-0 9-2 3 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引进计划(X A B 2 0 2 2 YW 0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 2 2 7 1 0 4 2)第一作者:于闰豪(1 9 9 8),男,河南临颍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壤侵蚀与水文模拟。E-m a i l:y u r

2、 u n h a o q q.c o m 通信作者:杨艳芬(1 9 8 4),女,宁夏银川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侵蚀与水文模拟研究。E-m a i l:y f y a n g m s.i s w c.a c.c nh t t p:s t b c y j.p a p e r o n c e.o r gD O I:1 0.1 3 8 6 9/j.c n k i.r s w c.2 0 2 3.0 6.0 1 9.于闰豪,王国梁,杨艳芬.基于B u d y k o假设的水沙变化归因分析 以安塞纸坊沟小流域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 0 2 3,3 0(6):8 6-9 2,1 0 1.Y u

3、R u n h a o,W a n gG u o l i a n g,Y a n gY a n f e n.A t t r i b u t i o nA n a l y s i so fW a t e ra n dS e d i m e n tC h a n g e sB a s e do nB u d y k oH y p o t h e s i sJ.R e s e a r c ho fS o i l a n d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2 0 2 3,3 0(6):8 6-9 2,1 0 1.基于B u d y k o假设的水沙变化归因分析 以安塞

4、纸坊沟小流域为例于闰豪1,王国梁2,3,杨艳芬1,2(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陕西 杨凌7 1 2 1 0 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杨凌7 1 2 1 0 0;3.中国科学院 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陕西 安塞7 1 7 4 0 0)摘 要:目的 探究小流域径流泥沙变化机制,提升和优化治理方案,实现黄土高原生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方法以安塞纸坊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M a n n-K e n d a l l趋势检验法和P e t t i t t突变检验对流域的降雨、径流和输沙量等进行了趋势分析和突变点判断,并使用弹性系

5、数法对径流和泥沙变化归因进行了分析,识别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和输沙量影响的贡献率。结果(1)径流和输沙量都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中径流下降趋势不显著,而输沙量下降趋势极显著;(2)径流变化对于降雨最为敏感,退耕还林以来,人类活动对于径流变化的贡献率随着时间变化占主导地位;(3)人类活动对于输沙量的影响程度也随时间逐渐增大,最终贡献率趋于9 6%。结论 以退耕还林等措施为主导的人类活动,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取得显著成效。关键词:B u d y k o假设;弹性系数法;贡献率;归因分析中图分类号:S 1 5 7.1;P 3 3 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5-3 4 0 9

6、(2 0 2 3)0 6-0 0 8 6-0 7A t t r i b u t i o nA n a l y s i so fW a t e ra n dS e d i m e n tC h a n g e sB a s e do nB u d y k oH y p o t h e s i s-T a k i n g t h eS m a l lW a t e r s h e do fZ h i f a n g g o u i nA n s a i a sa nE x a m p l eY uR u n h a o1,W a n gG u o l i a n g2,3,Y a n gY a n

7、 f e n1,2(1.C o l l e g eo fN a t u r a lR e s o u r c e s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N o r t h w e s tA&FU n i v e r s i t y,Y a n g l i n g,S h a a n x i7 1 2 1 0 0,C h i n a;2.S t a t e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S o i lE r o s i o na n dD r y l a n dF a r m i n go nt h eL o e s sP l a t e a u,I n

8、s t i t u t eo fS o i la n d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N o r t h w e s tA&FU n i v e r s i t y,Y a n g l i n g,S h a a n x i7 1 2 1 0 0,C h i n a;3.A n s a iR e s e a r c hS t a t i o no fS o i la n d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o fS c i e n c e s,A n s a i,S h a

9、a n x i7 1 7 4 0 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T h ea i mo ft h i ss t u d yi st oe x p l o r et h ec h a n g em e c h a n i s mo fr u n o f fa n ds e d i m e n t i ns m a l lw a t e r s h e d,i m p r o v e a n do p t i m i z e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s c h e m e,a n da c h i e v eh i

10、 g h-q u a l i t ys u s t a i n a b l e e c o l o g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L o e s sP l a t e a u.M e t h o d sT h es m a l lw a t e r s h e do fZ h i f a n g g o u i nA n s a iw a s t a k e na s t h e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M a n n-K e n d a l lt r e n da p p r o a c ha n dP e t t

11、i t tm u t a t i o nt e s tw e r eu s e dt oa n a l y z et h et r e n do fb a s i nr a i n f a l la n ds e d i m e n td i s c h a r g e,a n di d e n t i f yt h em u t a t i o np o i n t,a n de l a s t i cc o e f f i c i e n tm e t h o dw a su s e dt oc a r r yo u tt h er u n o f fa n ds e d i m e n

12、tc h a n g ea t t r i b u t i o na n a l y s i st oi d e n t i f yt h ec l i m a t ec h a n g ea n dh u m a na c t i v i t i e s o n r u n o f f a n ds e d i m e n t q u a n t i t yc o n t r i b u t i o n.R e s u l t s(1)B o t hr u n o f f a n ds e d i m e n t t r a n s-p o r t s h o w e dad e c r e

13、 a s i n gt r e n d,i nw h i c ht h ed e c r e a s i n gt r e n do f r u n o f fw a sn o t s i g n i f i c a n t,b u t t h ed e c r e a-s i n gt r e n do fs e d i m e n tt r a n s p o r tw a se x t r e m e l ys i g n i f i c a n t.(2)W i t ht h ec h a n g eo ft i m e,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r a

14、t eo f h u m a na c t i v i t i e s t o r u n o f f c h a n g e i n c r e a s e dg r a d u a l l y.(3)T h e i n f l u e n c ed e g r e eo f h u m a na c t i v i t i e so ns e d i m e n t t r a n s p o r tg r a d u a l l y i n c r e a s e dw i t ht i m e,a n d f i n a l l yt e n d e dt o9 6%.C o n c

15、l u s i o nH u m a na c t i v i t i e sa r e t h em a i ni n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 so fr u n o f fa n ds e d i m e n tt r a n s p o r t,a n dr e t u r n i n gf a r m l a n dt of o r e s ti sa ne f f e c t i v em e t h o df o rs o i l e r o s i o nc o n t r o l i nt h eL o e s sP l a t e a u.K

16、 e y w o r d s:B u d y k oa s s u m p t i o n;e l a s t i cc o e f f i c i e n tm e t h o d;c o n t r i b u t i o nr a t e;a t t r i b u t i o na n a l y s i s 黄土高原是中国水土流失的重灾区1-2,流失的泥沙占黄河泥沙的近9 0%3,是中国生态建设治理的重点区域。1 9 8 0年后,我国在黄土高原地区先后开展了坡面治理、沟坡联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退耕还林草等工程措施4,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黄河的径流和泥沙量均有明显的变化

17、2,黄河干流潼关水文站年均输沙量由1 9 1 91 9 5 9年的1 6亿t/a锐减至2 0 0 12 0 1 8年的2.4 4亿t/a4。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影响流域水沙变化的关键因素,定量区分二者对径流和泥沙变化的贡献率能够帮助深入了解流域水沙变化机理与规律5,因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与水沙变化的关系是众多学者关注的主要问题。现有分析水沙变化归因分析方法有经验统计法、水文模型法和弹性系数法等,不同的方法存在略微差异6,大致结果主要把径流和泥沙的变化归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种因素影响;Wu等7在使用不同的方法探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时,发现经验统计法并不适合延河流域,其结果与SWAT水文模型

18、相差较大,反观弹性系数与SWAT模型的结果接近;蒋凯鑫等8对比了弹性系数法、水文法、水保法和双累计曲线法分析径流泥沙变化的结果,结果表明在径流方面,弹性系数法和水文法在物理意义上比双累积法更为清晰,泥沙方面4种方法均是人类活动占据主导作用;王陇等9在分析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变化时提出,弹性系数法更适合沟壑区小流域的径流变化分析。相对比之下,经验法简单易懂,广泛使用,但不能表示水沙变化的非线性过程和特征1 0-1 2,易忽略潜在蒸散发、降雨等对输沙量变化的影响,且突变点具有较强的主观人为性6,水文模型法虽然可以分析不同情况下的产沙量,有较高的精度,但是数据难以获取7,1 1-1 2,而弹性系

19、数法的数据易获取,可分离降雨和径流对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6,更好地反映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的机理,因此本文选取弹性系数法进行分析。以小流域为单元探究水土流失治理方案是最有效的途径,安塞纸坊沟作为小流域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1 2-1 4,退耕还林工程实施2 0a来,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治理,输沙模数从1 9 9 01 9 9 4年59 0 6.8t/(k m2a)减少到2 0 1 52 0 1 9年的1 3 5.3t/(k m2a),但是该流域有关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和输沙量变化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为小流域治理提供相关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本文选取弹性系数法按照不同时间年限结合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

20、变化分析纸坊沟小流域的水沙变化规律和归因。1 研究区概况纸坊沟(1 0 9 1 4 1 0 9 1 6 E,3 6 4 3 3 6 4 6 N)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处于延河中上游,是延河支流杏子河下游的一级支沟1 5。流域属于黄土高原典型的梁峁状丘陵区,处于温暖带森林草原过渡带,植被以 灌 草 为 主1 6,流 域 面 积 为8.2 7k m2,海 拔10 3 213 9 3m,年均气温为89,无霜期1 5 7d,年日照时数为23 9 5.6h,年均降雨量5 5 06 5 0mm,年内 降 雨 分 布 不 均,以 暴 雨 为 主,多 集 中 在69月1 5。土壤类型为黄绵土,土质疏松,抗侵

21、蚀能力极弱,1 9 7 3年以来,实施水土保持综合规划和治理后,生态逐渐恢复,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1 7。2 数据与方法2.1 数据与处理方法1 9 9 02 0 1 9年安塞纸坊沟流域的实测逐日径流量、降雨量、输沙量和含沙量均来自陕西省安塞区纸坊沟把口站观测站,气象数据采用国家气象局整编的1 9 9 02 0 1 9年的数据,包括温度、气压、风速、热辐射和湿度等资料,使用P e n m a n公式1 8计算出流域的潜在蒸散发。植被覆盖度采用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3 0m分辨率植被覆盖度数据集,通过A r c G I S按照掩膜提取,获得不同时间的植被覆盖度。为研究流域不

22、同年限的水沙变化关系,本文选择按年代划分时间序列,例如1 9 9 01 9 9 4年5a为一个时期,并以此类推。2.2 研究方法2.2.1 M a n n-K e n d a l l和P e t t i t t检验法 本文采用M a n n-K e n d a l l趋势检验对纸坊沟流域的径流、泥沙、潜在蒸散发以及降雨进行趋势分析。在M a n n-K e n d a l l1 9中,原假设H0为时间序列数据(x1,xn),是n个独立的随机变量同分布的样本;备择假设H1是双边检验,对于所有的k,jn,且kj,xk和xj的分布是不相同的,检验的统计变量S计算如下式:78第6期 于闰豪等:基于B

23、u d y k o假设的水沙变化归因分析 以安塞纸坊沟小流域为例S=n-ik=1nj=k+1s g n(xj-xk)(1)其中,s g n=+1(xj-xk)00 (xj-xk)=0-1(xj-xk)1 0时,标准的正态统计量通过下式计算:Z=S-1 v a r(S)S00 S=0S+1 v a r(S)S0(3)对于统计变量Z,大于0时,是上升趋势;小于0时,则是下降趋势。Z的绝对值在大于等于1.2 8,1.6 4,2.3 2时,分别表示通过了信度9 0%,9 5%,9 9%的显著性检验。P e t t i t t方法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水文序列突变点检测的非参数检验法2 0,计算简便。给定n个

24、样本的时间序列Xi,i=1,2,3,n,定义统计变量Ut,公式如下:Ut,n=Ut-1,n+Vt,n(4)其中Vt,n的具体表达式与公式(1)类似,P e t t i t t定义统计量Kt获取最显著的可能突变点年份:Kt=m a x1tnUt(5)利用统计量p判断突变点是否满足给定显著性水平:p=2 e x p-6K2tn3+n2(6)当p显著水平时,表示存在统计显著的突变点。2.2.2 基于b u d y k o假设对径流变化的归因分析 基于b u d y k o2 1假设,Z h a n g等2 2-2 5推算出的流域长期水热平衡关系式可表示为:E TP=1+wE0P1+wE0P+(E0P

25、)-1(7)式中:P为实测降雨量(mm);E T为实际潜在蒸散发量(mm);E0为潜在蒸散发量(mm);w为下垫面参数,反映下垫面的特征,w值越大,表示该地区的下垫面和植被覆盖度较高2 6,通过将多年均降雨量,潜在蒸散发量和径流深带入公式(7)中求得。将流域水热平衡方程P=E T+R带入公式(7)中,得到R=f(P,E0,w)函数,对其求偏导得到:dRR=R/RP/PdPP+R/RE0/E0dE0E0+R/Rw/wdww(8)式中:R/RP/P,R/RE0/E0,R/Rw/w分别为径流对应降雨、潜在蒸散发量和下垫面参数的弹性系数,分别是p,E0,w。当弹性系数为正值时,表示径流量随该变量增大而

26、增大,为负值时,表示径流量随该变量增大而减少1 0。根据径流对应的各弹性系数来估算不同因素引起的径流变化:Rp=PPPR;RE0=E0E0E0R;Rw=wwwR(9)式中:Rp,RE0,Rw分别为径流、潜在蒸散发和下垫面参数变化引起的径流变化量;P,E0,w是降雨、潜在蒸散发、下垫面参数的变化量。径流总的变化量 R可表示为各因素引起径流变化的综合:R=Rp+RE0+Rw(1 0)则降雨、潜在蒸散发和下垫面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CP,CE0,Cw可分别表示为:CP=RPR1 0 0%CE0=RE0 R1 0 0%Cw=RwR1 0 0%(1 1)2.2.3 泥沙变化的归因分析 在计算泥沙的贡献率时,

27、为了消除流域面积对径流和输沙量关系的影响,本文拟合了多年来输沙量和径流深的关系式9,2 7:S=0.0 0 8 6R2-0.0 8 0 4R+0.5 8 4 8(1 2)公式(1 2)的R2=0.6,T检验结果大于0.5,实测值与拟合值差异不显著。将R=f(P,E0,w)函数带入到公式(1 2)中,得到关于S=f(P,E0,w)的函数关系式,然后对其求偏导:dSS=S/SP/PdPP+S/SE0/E0dE0E0+S/Sw/wdww(1 3)式中:S/SP/P,S/SE0/E0,S/Sw/w分别为泥沙对应降雨、潜在蒸散发、下垫面的弹性系数。贡献率以此类推参考公式(9)(1 1)。3 结果与分析3

28、.1 径流泥沙趋势分析采用M-K趋势检验法分析安塞纸坊沟流域的径流、输沙、降雨和潜在蒸散发的变化趋势(表1,图1),88 水 土 保 持 研 究 第3 0卷结果表明,径流总体呈减少趋势,但趋势不显著,2 0 1 0年后径流量明显低于2 0 1 0前的径流量;输沙量在1 9 0 02 0 0 0年间总体较高,自2 0 0 0年实行退耕还林工程后呈减少趋势,在2 0 1 0年后年输沙量不足1万t,在2 0 1 3年陕西发生特大洪涝灾害,降雨量剧增,导致输沙量增加,产生强烈的起伏;潜在蒸散发量表现为不显著的减少趋势,降雨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流域降雨量增加,而径流量和输沙量反而减少,其原因可能是植被退

29、耕还林后,随着林龄的增长,使得人工林土壤抗侵蚀能力增强2 8,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因此泥沙和径流的减少与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关系,下文将对此假设展开分析。P e t t i t t突变点检验结果表明(表1),径流和泥沙的突变点分别在2 0 0 6年、2 0 0 5年,泥沙在2 0 0 5年的突变呈现出极显著,因此本研究以2 0 0 5年作为突变点,将2 0 0 5年以前作为基准期、2 0 0 5年之后作为措施期进行分析研究。表1 M-K和P e t t i t t检验T a b l e1 M-Ka n dP e t t i t t t e s t气候要素M a n n-K e n d a

30、 l l检验z值显著性水平P e t t i t t检验U值显著性水平突变年份径流-1.3 30.1 86 20.3 12 0 0 6泥沙-3.3 90.0 0 6 8*1 3 50.0 0 0 8 2 0 0 5*潜在蒸散发-0.1 40.8 97 30.4 61 9 9 6降雨1.9 40.0 5*1 2 20.0 22 0 1 1注:*代表显著,*代表极显著。图1 纸坊沟小流域径流、泥沙、降雨和潜在蒸散发量趋势F i g.1 T r e n d so f r u n o f f,s e d i m e n t,r a i n f a l l a n dp o t e n t i a l

31、e v a p o t r a n s p i r a t i o n i nZ h i f a n g g o us m a l lw a t e r s h e d3.2 径流的变化归因分析基于B u d y k o假设对纸坊沟流域的径流变化进行归因分析(表2),1 9 9 01 9 9 5年,下垫面参数由5.2 3降低至2.6 5,植被覆盖度从原来的6 1.0 6下降至5 7.7 1,下垫面条件明显恶化,2 0 0 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至2 0 1 9年,下垫面参数从3.3 7增加到1 9.0 2,该时期流域的植被的覆盖变化比较剧烈,从2 0 0 0年的5 1.5 1%增加到2 0 2

32、 0年的8 7.3 8%,下垫面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径流对应降雨、潜在蒸散发量和下垫面参数的弹性系数范围分别是2.7 8 2.9 4,-1.7 8-1.9 3和-0.8 3-0.9 5,降雨每增加1%,径流深度增加2.7 8%2.9 4%,而潜在蒸散发和下垫面参数每增加1%,径流分别减少-1.7 8%-1.9 3%和-0.8 3%-0.9 5%,从绝对值上来看,降雨的弹性系数最大,下垫面最小,表明降雨的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程度最大,而下垫面最小。综上分析表明,径流变化的与降雨呈现出正相关,与潜在蒸散发和下垫面呈负相关,此外径流变化对于降雨最为敏感,其次为潜在蒸散发和下垫面。表2 基于B u d y

33、k o假设的纸坊沟流域径流量弹性系数T a b l e2 E l a s t i cc o e f f i c i e n t o f r u n o f f i nZ h i f a n g g o uw a t e r s h e db a s e do nB u d y k oh y p o t h e s i s时间段RPE0wpE0w1 9 9 01 9 9 42 5.8 24 9 9.3 28 8 8.8 85.2 32.8 0-1.8 0-0.8 61 9 9 51 9 9 91 3.2 83 3 5.8 69 5 4.8 62.6 52.8 1-1.8 1-0.8 52 0 0

34、 02 0 0 44 1.4 04 1 7.5 29 0 8.1 43.3 72.7 8-1.7 8-0.8 32 0 0 52 0 0 91 4.9 94 4 9.8 29 0 9.3 06.6 02.8 7-1.8 7-0.9 02 0 1 02 0 1 48 3.9 55 2 6.8 38 8 4.9 11 4.0 22.9 1-1.9 1-0.9 42 0 1 52 0 1 98.8 35 2 6.3 69 0 9.9 71 9.0 22.9 4-1.9 4-0.9 5注:P为实测降雨量,E T为实际潜在蒸散发量;E0为潜在蒸散发量;w为下垫面参数,降雨,潜在蒸散发量和下垫面参数的弹性

35、系数,分别是p,E0,w。基于每5a为一个年代的划分,得到不同年代纸坊沟流域各因素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如图2所示,贡献率为正值时表示因素对径流影响的趋势与径流变化方向一致,负值则相反。结果表明在突变年2 0 0 5年之前,降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程度占主要地位,最大贡献率为1 4 4%,且变化趋势相同,其次是下垫面和潜在蒸散发,从2 0 0 5年之后,下垫面对径流变化的影响起到了主要作用,2 0 1 02 0 1 9年,降雨量变化不显著,因此降雨对于径98第6期 于闰豪等:基于B u d y k o假设的水沙变化归因分析 以安塞纸坊沟小流域为例流变化的贡献率仅为0.6 5%,该时期植被覆盖度增加,

36、下垫面条件改变,因此下垫面在径流变化中起到主导作用,最贡献率达到2 1 0%。从贡献率的绝对值来看,退耕还林之后,下垫面对于径流变化的贡献率最大。综上分析,径流变化受到下垫面变化影响程度随年份增加逐渐增强,其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引起下垫面条件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图2 1 9 9 0-2 0 2 0年纸坊沟流域各时期径流变化归因分析F i g.2A t t r i b u t i o na n a l y s i so f r u n o f f c h a n g e s i nZ h i f a n g g o uw a t e r s h e d i nd i f f e r e n tp

37、e r i o d s f r o m1 9 9 0t o2 0 2 03.3 泥沙的变化归因分析通过多年的径流泥沙数据拟合出径流泥沙的关系式,于B u d y k o假设求出纸坊沟流域泥沙变化对应不同因素的弹性系数。由表3可知,2 0 0 0年之前降雨的弹性系数范围为0.0 0 01 10.0 0 01 7,潜在蒸散发的弹性系数范围为-0.0 0 00 5 5-0.0 0 00 6 7,下垫面的弹性系数范围为-0.0 0 00 8 3-0.0 0 01 6,与薛帆等1 0在北洛河流域研究结果近似,可见在2 0 0 0年以前降雨对泥沙的影响程度最大,下垫面参数次之,从2 0 0 0年实行退耕还

38、林工程之后,降雨的弹性系数范围变为0.0 0 06 80.0 0 77,而下垫面增加到-0.0 0 09 3-0.0 2 6,下垫面成为对输沙量变化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综上分析表明,下垫面变化对输沙量的影响程度随着时间逐渐增大,由此说明人类活动成为泥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1 9 9 0 s2 0 0 0 s期间(图3),由于年降雨量减小幅度较大,下垫面参数减小,下垫面条件变差,导致泥沙的减小幅度不明显,因此降雨和下垫面的贡献率远超正常值。在突变年2 0 0 0年之后,在降雨趋于稳定的情况下,降雨对于输沙量的变化的贡献率越来越低,下垫面对输沙量变化贡献率占主要部分,平均高达9 6%,可见人类活

39、动对输沙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流域展开的退耕还林还草等水保措施对减少流域输沙量发挥着长远关键的作用。综上所述,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于输沙量减小的贡献率成为主要因素。表3 纸坊沟流域输沙量的弹性系数T a b l e3 E l a s t i cc o e f f i c i e n t o f s e d i m e n t t r a n s p o r t i nZ h i f a n g g o uw a t e r s h e d年份S(t)pE0w1 9 9 01 9 9 44 9 0 2 6.5 00.0 0 0 5 3 7-0.0 0 0 3 4 6-0.0 0 0 1

40、 6 41 9 9 51 9 9 94 4 7 7 4.9 50.0 0 0 1 2 3-0.0 0 0 0 7 9-0.0 0 0 0 9 12 0 0 02 0 0 46 1 6 6 1.4 30.0 0 0 1 1 1-0.0 0 0 0 5 5-0.0 0 0 0 8 42 0 0 52 0 0 91 0 8 3 5.2 50.0 0 0 6 8 2-0.0 0 0 3 1 2-0.0 0 0 9 3 72 0 1 02 0 1 42 5 2 4.9 90.0 0 3 4 2 8-0.0 0 1 3 0 4-0.0 0 8 5 3 82 0 1 52 0 1 91 1 2 3.4 00

41、.0 0 7 6 9 9-0.0 0 3 0 1 5-0.0 2 6 0 4 1注:S为输沙量、降雨、潜在蒸散发量和下垫面参数的弹性系数,分别是p,E0,w。图3 1 9 9 0-2 0 2 0年纸坊沟流域各时期泥沙变化归因分析F i g.3A t t r i b u t i o na n a l y s i so f s e d i m e n t c h a n g e s i nZ h i f a n g g o uw a t e r s h e d i nv a r i o u sp e r i o d s f r o m1 9 9 0t o2 0 2 04 讨 论近年来人类活动和气候

42、变化使黄河流域的生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流域内径流量和泥沙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2 9。本文使用M-K趋势检验对纸坊沟流域径流和泥沙的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径流呈现出不显著的减少趋势,而泥沙呈现出极显著的下降趋势。王陇等9在分析南小河沟流域径流变化趋势时使用M-K趋势检验发现,径流呈现出不显著的减小趋势;Wu等7在分析延河流域内气候和人类活动变化对水文变化的响应时使用P e t t i t t检验表明,径流深度显著低于基期;蒋凯鑫等8在对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水沙变化归因对比中使用M-K趋势检验和P e t t i t t检验发现无定河径流量和输沙量都呈现出显著下降。由于纸坊沟流域缺少相关分析,结合

43、相关研究,本文使用的M-K趋势检验对纸坊沟流域的径流和泥沙趋势分析的结果与其他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相似。措施期植被覆盖与基期相比,植被覆盖度由1 9 9 0年的5 1.5 1%增长到2 0 2 0年的8 1.3 8%,流域的09 水 土 保 持 研 究 第3 0卷输沙量显著下降,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另外随着退耕还林工程中人工林林龄的增长,植物生长发育的发耗水量和蒸腾量增加3 0,以及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都会造成流域的径流量减小。本文对纸坊沟流域的径流和输沙量变化原因进行分析时发现;与基准期相比,当降雨量趋于稳定后,人类活动对于径流和输沙量变化的影响占主要部分。L i a n g等3 1采用了基

44、于B u d y k o假设的弹性系数对黄土高原1 4个主要流域的径流变化贡献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是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 影 响 较 小,贡 献 率 分 别 为6 8%,3 2%;Z h a n g等2 5使用弹性系数法分割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径流和输沙量减少贡献率,结果表明在2 0 0 0年实施退耕还林后,人类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从5 5%增加至7 5%,对泥沙减少的贡献率从6 3%增加到8 1%。本文研究与以往研究相一致,在降雨和潜在蒸散发变化不显著的纸坊沟流域,人类活动是径流和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是指城镇建设、水土保持工程、生产生活用水以及水利工程等,它们直接或

45、间接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3 1影响流域内径流和输沙量的变化。表4是本文获取纸坊沟流域1 9 9 02 0 2 0年土地利用类型,在2 0 0 0年以前,耕地的总数呈现出上升趋势,从原来2.5 4 16k m2增加的2.7 3 4 2k m2,林地仅有0.2 9 70 0.3 2 8 5k m2,从2 0 0 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之后,该区林地从最低的0.2 9 70k m2增加到1.9 8 6 3k m2,扩大了6.7倍,耕地则减少至1.1 3 67k m2,而草地、灌木、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不显著,因此在人类活动中,植被恢复对于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减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表4 纸坊沟流域土地

46、利用面积T a b l e4 L a n du s ea r e ao fZ h i f a n g g o uw a t e r s h e dk m2年份耕地林地灌木草地建设用地1 9 9 02.5 4 1 60.2 9 7 00.0 0 1 87.4 0 8 80.0 0 4 51 9 9 52.7 3 4 20.3 2 2 20.0 0 4 57.1 8 8 30.0 0 4 52 0 0 01.8 6 0 30.3 2 8 50.0 0 1 88.0 5 4 10.0 0 9 02 0 0 51.4 3 1 00.5 0 4 90.0 0 3 68.3 0 5 20.0 0 9 02

47、 0 1 01.2 3 5 70.7 2 2 70.0 0 1 88.2 8 4 50.0 0 9 02 0 1 51.3 3 9 21.3 2 5 70.0 0 9 07.5 7 0 80.0 0 9 02 0 2 01.1 3 6 71.9 8 6 30.0 0 9 07.0 9 7 40.0 2 4 35 结 论(1)通过M-K趋势检验和P e t t i t t突变检验可知,纸坊沟流域的径流和输沙量均呈现出减少趋势,其中泥沙减少趋势极显著,径流趋势不显著,径流突变年份为2 0 0 6年,泥沙的突变年份为2 0 0 5年。(2)纸坊沟流域径流变化对于降雨变化最敏感,其次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48、人类活动对于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在2 0 0 0 s之后呈增加趋势。(3)人类活动对该流域泥沙变化的影响程度随时间的增加逐渐加深,在2 0 0 0 s之后其贡献率趋近于9 6%,因此人类活动是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参考文献:1 W a n gF,M uX,L iR,e ta l.C o-e v o l u t i o no fs o i la n d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p o l i c y a n dh u m a n-e n v i r o n m e n t l i n k a g e s i nt h eY e l l o w R i v e

49、rB a s i ns i n c e1 9 4 9J.S c i e n c eo ft h eT o t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2 0 1 5,5 0 8:1 6 6-1 7 7.2 刘国彬,上官周平,姚文艺,等.黄土高原生态工程的生态成效J.中国科学院院刊,2 0 1 7,3 2(1):1 1-1 9.L i uGB,S h a n g g u a nZP,Y a oW Y,e t a l.T h ee c o l o g i-c a l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o fe c o l o g i c a le n g i n e e

50、r i n gi nt h eL o e s sP l a t e a uJ.J o u r n a l o f t h e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S c i e n c e s,2 0 1 7,3 2(1):1 1-1 9.3 W a n gS,F uB,P i a oS,e ta l.R e d u c e ds e d i m e n t t r a n s-p o r t i nt h eY e l l o w R i v e rd u et oa n t h r o p o g e n i cc h a n g e sJ.N a t u r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