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北民间音乐风格的视唱练耳教学探索——以鄂东北地区78首小调类民歌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956632 上传时间:2024-05-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民间音乐风格的视唱练耳教学探索——以鄂东北地区78首小调类民歌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湖北民间音乐风格的视唱练耳教学探索——以鄂东北地区78首小调类民歌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湖北民间音乐风格的视唱练耳教学探索——以鄂东北地区78首小调类民歌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920234音乐教育民族音兴湖北民间音乐风格的视唱练耳教学探索以鄂东北地区7 8 首小调类民歌为例张望(武汉音乐学院)摘要:文章对湖北民歌小调的风格特征、基本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其乐理上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训练方法和建议,以期将湖北民歌小调风格性练习融入到视唱练耳教学当中。关键词:湖北;民间音乐风格;视唱练耳教学长久以来,我国的视唱练耳教学采用的是西方音乐教育的体系。但是,运用中国音乐素材于教学,单一照搬西洋理论,难以还原中国传统音乐素材的特色韵味和精神。“传统是有生命力的,它里面的东西足够学习,也为以后的发展提供能量。”在中国传统音乐及音乐文化理论的基础上,创造一套既符合视唱

2、练耳基本规律,又具有中国音乐特色的视唱练耳体系,是极具现实意义和有充足发展空间的课题。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音乐风格多样,种类各异,难以像西方一样归纳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知识。音乐理论家根据民族及区域,已为我们总结出了三类基本的音体系类型。其中,汉族的五声体系是最具代表性、覆盖面积最广,也是有别于西方的话语体系。但这些理论却鲜少运用在视唱练耳教学中,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文章运用民族音乐理论话语体系,对7 8 首民歌小调【2 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归纳出适应于湖北民歌小调的视唱练耳教学方法,以期抛砖引玉,为我国本土化视唱练耳教学提供思路。湖北民歌(小调类)的音乐形态特征作为中国传统民歌的

3、构成部分,湖北民歌既有着中国传统民歌的共性,又有着独特的个性。民歌旋律由于受到方言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地方的风格特点。“小调”是民歌的体裁形式之一,一般是指在民间流传较广,形式较规整的短小精悍的歌唱艺术。小调产生于生活群众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中,流传最广泛、普遍,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比较多样,具有曲折、细致表现特点的民间歌曲。”3 湖北民歌小调内容丰富,有战争中用于鼓舞士气的,有描写艰苦劳动生活的,有描写传统劳动生活的,有描写男女爱情的,也有描写自然风光的等,这些歌曲集中展现了湖北人民的生活样貌。在曲式结构上,大多以乐段结构为主,或是以乐段为依据的分节歌形式,这与中国其他民歌的

4、句法是相一致的;在词曲关系上,歌词与曲调的结合固定的少,更迭的多。由于词曲更迭而产生的句法上不一致的现象,或是增加衬词衬句使得句法产生变化。在句法结构上,湖北民歌小调一共有以下三种类型:首先,变化重复是指以一个乐句为基础构成的重复,在湖北民歌小调中共有两首,占比2.5%。典型句法结构为a+al+a2。其次,对比乐句是以上下两句为基础,也可以此为基础形成多个乐句的结构。此类句法结构较上一类更为丰富,且变体更为复杂,在湖北民歌小调中共有42首,占比5 3.8%,分为二句式,由两个对比乐句组成,典型句法结构为a十b。三句式,由三个乐句组成,先变化模仿后对比,典型句法结构为a十al+b。四句式,由四个

5、长短不一的乐句组成,典型句法结构为a+b十al+bl。五句式,由五个长短不一的乐句组成,典型句法结构为a+b+a+b1+ab。再次,起承转合在湖北民歌中比较典型。湖北民歌中的起承转合是展演式的发展,不是对比式的,这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比较典型的一种曲式结构。共2 1首。基础的四句式结构为不等长的四句式,典型结构为a+a+b+co1其次是五句式,典型结构为:80民音安20234表1.民族音樂【音乐教育】a+b+ab+b十abl。还有六句式,典型结构为:a+h+(c+al)2。此外,有少量篇幅较长的小调歌曲,段落内部结构与上述一致。共5 首。这些小调由带尾声的两段式构成,段内结构为对比式。综上,我们

6、可以看到湖北民歌小调的句法结构和中国传统民歌的基本句法结构是相通的,其个性差异在于以下两个原因民歌用本民族、本地区的方言而唱,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点的、口语化的旋律。民歌旋律本身含有方言因素。一个地方的方言对旋律的影响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唱词的调值,另一方面是在字调的基础上结合语义而形成特有的腔调。就第一个方面而言,在湖北各地,不同方言有不同的调值,但多大同小异,以武汉、孝感、黄冈、黄陂四地的方言为例,可以看到它们的调值在调高上各有不同,但在方向上几乎是一致的(见表1)。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普通话553521451武汉55(4 4)3134235孝感4422531222黄冈34212423

7、524黄陂4431533512杨匡民教授在三湖北民歌的地方音调简介一湖北民歌音调的地方特色问题探索【4 中提出湖北民歌的旋律是由单一或者多个“三声腔”15(即地方上流行的作为调式骨干音的三四个音v)为基础而成的。根据音程关系形成不同的“声韵”,并由此形成了具有地方风格的旋律曲调(见谱例1)。谱例1:大声韵小声韵宽声韵窄声韵中声韵在湖北民歌小调中,有着大量的由不同三声腔组合而成的四五声的调式结构,六声较少。其中徽调式最为常见,其次是宫调式。由于三声腔的音程关系影响,这些民歌普遍有着旋律级近与小跳相结合、腔调较窄小的特点。在这是红四军(见谱例2)中含有窄声韵ladore与sollado,且是以小节

8、为单位交替出现的。谱例2:睡文不要茶水不百姓(育)只听脚步响(啦)做而在天一烟厂工人歌(见谱例3)中是由窄声韵sollado变为misolla。也就是以某一音列为主的旋律渐变为另一音列为主的旋律。谱例3:天一的活(呀),做不得.去的早(来)的黑(咳衣呀咳咳衣呀咳衣呀咳咳衣咳又如单身歌(见谱例4),由窄声韵re一do一la 变为dolasol。谱例4:正月(麻)单身苦真深(的)单身汉苦处叙不尽(罗)由两种及以上三声腔相互交替混合,这也是湖北民歌小调中较常见的形式。三声腔的混合会形成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乐句。如送亲人(见谱例5),第一句由窄声韵sollado、r e-m i s o l 渐变混合而成

9、,第二句由窄声韵solmire、s o l l a d o 渐变混合而成,第三句由中声韵doremi和窄声韵solla一do混合而成。谱例5:杯子酒()相送我亲送亲出外去报名去参军(啦服个)报名(那个)报(名那个)报名去参军(衣儿有)。综上所述,湖北民歌小调以三声腔为基础,通过交替、渐变、混合渐变等方式行腔为歌,并组合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音列。旋律进行在这样的行腔方式影响下,以级近、小跳为主,这样的旋律进行很难表达出81民音樂2023:4音乐教育民族音樂豪迈的情感,却能很好地描绘出山清水秀间人们生活中细腻的情。在旋法上,湖北民歌小调基本呈现出逐渐下行的趋势特征。上述谱例均很清晰地呈现了这一点。下面

10、用天一烟厂工人歌(见上文谱例3)来具体举例:两个高音do、r e 出现在全曲的前半段,后半段频率降低,出现了低音mi,并结束在sol上,这是大方向上的;不仅如此,每个乐句内部也呈现出逐渐下行的趋势,这首作品的停顿以一小节为单位,分为四个乐汇,旋律骨架为下行的窄声韵dolasol,这与方言的字调是息息相关的。表2:唱词天的活做不汉语拼音tianyIdihuoya2oubu比普通话调值5555355151较方言拼音tianyldlhuoya2oub0方言调值554242424231342表3:汉语拼音去得早来回的黑汉语拼音qude16ihuidehei比普通话调值5135214353555较方言拼

11、音ked1200181huldihe方言调值35424224424242从表2、表3 可以看出,对比普通话,武汉方言字调多为下降趋势,如上例中的“回”字,在普通话中是第二声3 5,但在武汉方言中调值却变为了4 2。湖北民歌小调的旋律中含有更多的下行因素亦受到字调的影响。除字调外,方言的语调(说话时的风格与情感,具体包括说话的高低、轻重、快慢、张弛等的配置)对旋律走向及其风格也有非常大的影响。民歌旋律脱胎于语调,方言语调的重音、趋势、停顿会影响到旋律的发展。如湖北民歌送亲人用黄冈方言读歌词,前两小节的歌词语调趋势为“下上下”,重音在“酒”上,旋律走向亦为“下上下”。第3、4 小节歌词语调趋势为“

12、上下”,重音在“送”上,旋律走向亦先下后上。第5、6 小节由两个节奏相同的乐汇组成,语调为“下上下”,重音在“送”上;第7、8 小节歌词语调为“上下”,重音在“名”上,均与旋律的走向契合。在湖北民歌中,旋律逐渐下行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笔者总结了所分析的7 8 首小调类民歌,其中最常见的下行旋律片段包括:(1)旋律骨架为dorelasol的进行,类似的进行在本文所涉及的湖北民歌小调中共有3 6 处。(2)旋律骨架为redolasol的进行,类似的进行在本文所涉及的湖北民歌小调中共有3 4 处。(3)旋律骨架为laredolasol的进行,类似的进行在本文所涉及的湖北民歌小调中共有2 6 处。以上

13、三类乐句,不仅出现频次较高,且大部分为结束句或上下乐句的后半部分。如小妹愿当红军婆(见谱例6):春季里来(有火宵)看花(有)灯(勒)大街上面(那个)人挤(宵火)人(罗),富人穿的是(那个也)绸和较(啦)穷人穿的(晴火嘴)四网(有火)肠。这首小调共三句,每句的后半段旋律骨架均为redolasol。除上述几种使用频率较高的片段外,还有旋律骨架为domiredo的进行,旋律骨架为ladosol的进行,以及domire和relado的进行都在湖北民歌小调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小结湖北民歌小调旋律有如下几个音乐上的特点:第一,受三声腔行腔影响,旋律以级近和小跳为主,大跳进行较少且不典型;第二,言音韵影响,旋

14、律主要呈逐渐下行的趋势。在学习湖北民歌时,需把握以三声腔为基础的旋律骨架,分清其中的主次关系,同时感受歌词赋予曲调的独特“韵味”,并将之运用到视唱练耳教学中。民参考文献1田青口述、尹志华整理.传统文化与传统音乐里的文化自信J.音乐生活,2 0 2 2 0 3:6 2.2吕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上卷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 9 8 8.3江明停.汉族民歌概论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 0 0 4(12):1734杨匡民.湖北民歌的地方音调简介一湖北民歌音调的地方特色问题探索 J.音乐研究1 9 8 0 0 6:8 6-9 2.5杨匡民.民歌旋律地方色彩的形成及色采区的划分 J.中国音乐学,1 9 8 7 OD:1 0 5-1 1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