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重庆锟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厂房锟运初步设计说明.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953600 上传时间:2024-05-12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锟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厂房锟运初步设计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重庆锟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厂房锟运初步设计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锟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厂房项目 初 步 设 ︵ 文 计 字 说 明 ︶ 重庆市轻工业设计院 设计证书号:A150000980 2012.6 1 项目名称:重庆锟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厂房项目 委托单位:重庆锟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重庆市轻工业设计院 院 长: 娄文友 高级工程师 副院长: 刘承勇 结构工程师 总 工: 张才喜 一级注册建筑师 项目负责:张立忠 高级建筑师 设计人员:张睿 建筑师 彭礼茂 结构工程师 彭阳 给排水工程师 唐堂 电气工程师 袁晓冬 节能工程师 温秀治 一级注册结构师 魏富国 给排水工程师 张渝平 电气工程师 肖婉璐 经济师 重庆锟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厂房项目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说明书 目 录 1 总说明 2 总图及物流 3 建筑 4 结构 5 给水排水 6 电气 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8 消防 9 人防 10景观及绿化 11 环境保护 12职业安全卫生 附 件(以下批文甲方暂时未提供) 1:因园区政策提前推进本项目,待获得土地产权证后完善相关手续。 2: 重庆市璧山县公安消防大队,关于同意重庆市锟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厂房项目,方案消防设计审查意见. 3:本工程效果图。 附 图 1总图 1.1总平面及竖向布置图; 1.2 绿化布置图 ; 1.3 管网综合布置图; 1.4 消防车道布置图; 2建筑 2.1 车间及倒班房建筑图; 3结构 3.1 车间及倒班房结构图; 4给水排水 4.1 给水排水总平面图; 4.2 车间及倒班房给排水图; 5电气 5.1 电气总平面图; 5.2 车间及倒班房电气图; 5.3 车间及倒班房箱式变电站配电系统图; 1总说明 1.1 工程概况 表1.1-1 工程概况表 项目名称 重庆锟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厂房项目 项目 所在地 重庆市 项目 业主方 重庆锟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性质 多层厂房 建筑面积 (地上) 28287㎡ 最大建筑高度(地上/地下) 20.1m 最大建筑层数 (地上/地下) 4-5 建筑用 地面积 17912.78㎡ 建筑 总面积 28287㎡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类别 丙 建筑场 地类别 II类 建筑抗震 设防烈度 6度 主要结 构体系 框架 是否高切坡(深基坑) 否 是否超限 高层 否 人防保护 等级 异地人防 最高日 用水量 37m3 最高日 污水量 33.3 m3 电力安装 总容量 2720KW 发电机 容量 待定 变压器 安装容量 2060KVA 总冷/暖 负荷 无 动力负荷 无 天然气 日耗量 待定 概算 总造价 待定 备注 表1.1-2 建设规模(项目组成)一览表 总图 编号 项 目 名 称 建筑分类 层数 */-* 建筑面积(m2) 建筑高 度(m) 工程设 计等级 备注 ① 多层 车间 多层车间 4-5 28287 20.1 二级 表1.1-3 建筑物特征及设计要求一览表 总图编号 项目名称 多层车间 设计编号 01 使用功能 车间及倒班房 建筑面积 28287 车间面积(㎡) 24808 倒班房面积(㎡) 3479 建筑基底面积(㎡) 6526 层数(层)地上/地下 地上4层—5层 建筑高度(m) 16.2(14.4)--20.1 消防计算高度(m) 20.1 最大跨度(m) 8.5X8.5 最大吊车吨位(T) 设计使用年限(年) 50 防火分类 丙类 耐火 等级 地上 二级 地下 屋面防水等级 Ⅱ级 抗震设防烈度 6度设防 主要结构类型 钢筋混凝土结构 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表1.1-4      总平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名称 单 位 数据 备注 设计数据 方案批复指标 1 总用地面积 m2 18862.33 18862.33 约28.29亩 其中 建筑基底面积 m2 6526 6526 构筑物用地面积 m2 露天堆场用地面积 m2 道路广场面积 m2 4500 4500 绿化面积 m2 3779.09 3779.09 2 总建筑面积 m2 28287 28287 2.1按功能性质划分 其中 车间建筑面积 m2 24808 24808 占总建筑 面积的87% 倒班房建筑面积 m2 3479 3479 占总建筑 面积的13% 3 实际容积率 1: 1.58 1.58 按国土资源部文件计算容积率 1: 2.0 2.0 4 停车泊位 个 63 63 其中 地上 63 63 地下 5 建筑密度 % 36.43 36.43 6 绿地总面积 m2 3779.09 3779.09 7 绿地率 % 20 20 8 围墙长度 m 660 660 实体围墙 1.2 设计依据 1.2.1主要设计规范和标准 1)《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定》(GB50187-93);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9-2001)(2006年版);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2002); 7)《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9)《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10)《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1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1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13)国家和地方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现行设计规范、标准、法规和条例。 1.2.2工程设计有关文件 1) 重庆锟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与重庆市轻工业设计院签订的合同; 2) 重庆锟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资料; 3) 重庆锟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地勘资料; 4) 重庆锟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规划红线图。 5) 重庆市璧山县公安消防大队,关于同意重庆锟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厂房项目方案设计消防设计审查意见。 1.2.3 气象条件 1)气候特征、气象条件 重庆气象台装置位置:北纬29 0 35‘;东经106 0 28‘。 温度:年平均温度18.3℃;极端最高温度44.0℃;极端最低温度-1.8℃。 降雨量:历年平均降雨量1081.7mm;最大小时降雨量65mm。 最大积雪厚度:3cm。 湿度: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9%;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76%;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81.3%。 风向:全年主导风向北风;最大风速28.4m/s;冬季风向C频率36%,北向频率15%;夏季风向C频率31%,北向频率10%。 历年平均风速2.2m/s。 基本风压0.4KN/㎡。 常年平均雾日68.3d。 常年平均日照对数1259.5h。 常年平均雷暴日28.3d。 2)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建筑场地概况:场区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高差不大,后经人工改造回填后地形平坦,地形坡角一般为0—5 °。高程287.626m—287.194m,最大高差约0.432m,场地较平整。据地勘报告,场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可以不考虑环境土和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性,无地质灾害,场地总体上稳定性良好。 1.2.4 公用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 1)公用设施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水、电、气、通讯、排污全部按规划埋地敷设。宽带网随电信网络同步建设,随时可接至终端用户,工业园区主干道建设已部分完工并投入使用。园区内的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燃气等市政配套设施齐全,完全能满足本工程所需正常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建设场地条件较为理想。 2)交通运输条件 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重庆市璧山县工业园区银山路,地块东西向最长约为156m,南北向最宽约为188m,建设用地面积约17912.78 ㎡,合约26.87亩,地块南面临12m宽的园区次干道。 1.2.5 设计范围和内容 1) 根据与业主签定的《建筑工程设计合同》,本次设计范围为该工程规划道路红线及用地界线范围内按审定方案所确定的建筑物和总平面初步设计。包括总图(含挡土墙、绿地布置、管道综合)、建筑、结构、给水排水、电气、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消防、环境保护、以及概算编制等内容。 2) 设计合同以外的内容(如:环境景观绿化、灯饰工程、建筑智能化、二次装修、幕墙工程等),由业主另行委托有关专业机构设计或咨询,我院给予配合。景观绿化设计本次仅考虑绿地布置。建筑智能化本次设计仅提出系统要求。 1.3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1.3.1设计指导思想 项目的建设将按照规划的总体思路及发展目标,坚持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以国内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 “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要求,结合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优化,使企业以必要的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和新产品的研发能力、高新技术产品的制造手段和能力。通过改进、研发、吸收和引进世界先进技术等项目的实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竞争规模化、系列化生产。 1.3.2设计特点 1)各专业在符合国家和地区现行有关规范、规定和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尽量忠实于原方案设计和满足顾客提出的要求,并完善建设各项配套设施。同时,应针对该项目的特点对方案进一步深化。合理设计物流流程和车间内区域规划,提高面积综合利用率。 2)充分体现“效率优先、以人为本”的现代设计思想,处理好生产与生活、设备与人、人与交通的关系。设计总体上统筹建筑、设备、交通、物流之间的和谐。 3)坚持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形象美观。 4)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设计应满足有关主管部门和国家法律、法规对规划、用地、抗震、消防、防雷、环保、劳动安全、卫生、绿化、节能等方面的规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要求。 2 总图及物流 2.1设计依据 2.1.1主要设计规范和标准 1)《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 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93;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40330-2002; 4)《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1.2总说明中有关政府部门的方案设计批文; 2.1.3经有关部门批准我院编制的该项目方案设计文件; 2.1.4由建筑、结构、给水排水、电气、暖通、和动力等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2.1.5顾客提供的本专业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要求。 2.2场地概述 2.2.1项目位置和区域情况 本项目位于重庆市璧山县工业园区银山路,建设场地占地约 17912.78㎡,外形呈L形。南面面临12m宽的园区次干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水、电、气、通讯、排污全部按规划埋地敷设。宽带网随电信网络同步建设,随时可接至终端用户,工业园区主干道建设已部分完工并投入使用。园区内的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燃气等市政配套设施齐全,完全能满足本工程所需正常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建设场地条件较为理想。 2.2.2地形地貌 建筑场地概况:场区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高差不大,后经人工改造回填后地形平坦,地形坡角一般为0—5 °。高程287.626m—287.194m,最大高差约0.432m,场地较平整。据地勘报告,场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可以不考虑环境土和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性,无地质灾害,场地总体上稳定性良好。 2.2.3场地现状 用地内已无需保留的建构筑物、名木古迹等,原有建筑物也已拆除。 2.2.4自然因数 无地质灾害。 2.3总平面布置 整个厂区建筑用地面积约17912.78 ㎡,厂区通道宽度为4.5-7米。道路转弯半径最小为6米,符合生产工艺和消防要求。人流、物流组织:厂区设置两个入口位于用地西侧市政道路上;道路采用环行布局,干道宽4.5-7米。布局特点体现了用地指标适宜,建筑物布局紧凑合理的目标。 2.4竖向布置 2.4.1竖向设计依据 厂区排水方式以路面排水为主。雨水由南北沿西侧排出场地。设计中将场地进行平整,使场地略高于城市道路,并使建筑有良好的视觉形象,同时为场地内雨水、污水排放提供了便利条件,道路最大纵坡为2%,最小纵坡为0.05%,室外场地的连接方式采用平坡式与台阶式相结合 2.4.2竖向布置方式 竖向布置采用平坡式布置,建构筑物、道路、广场、绿地的标高等见总平面布置图。厂房四周道路环通,满足运输及消防要求,道路采用城市型,路宽为4.5-7m,最小的转弯半径为6.0 m。厂区雨水排水组织,厂区整平坡度不小于5‰,困难地段不小于3‰,以便厂区的雨水能顺利经雨水井汇集后直接排入城市雨水管。在厂区内设置了可停63辆车的室外停车场。 2.4.3 建设用地已经是熟地,场地较为平缓,在施工中作局部调整。 2.5交通组织及道路系统 2.5.1交通组织 厂区外部实现人车分流可提高厂区的舒适与安全。在场地南面设置出入口主要供车辆和人员进出,方便直接。厂区内部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2.5.2道路系统 道路拟采用城市型双坡立道牙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面层22cm厚,水稳层26cm厚,路基夯实,道路宽度为4m。 建筑物室内外地坪高差为0.15~0.45 m,车间引道及入户道路宽度与大门及楼梯间相适应。建筑物四周均设留可供消防车通过空间,以满足规划,消防和运输的要求。 2.6物流 2.6.1 运输方式的确定及设备选择 工厂内采用小货车及叉车运输,厂外运输采用卡车运输; 2.7景观及绿化 2.7.1景观及绿化布置 1)该场地为工业用地,现已无任何有保留价值的植被。因此本工程的环境景观与绿化设计将完全根据厂区总体布局及竖向进行统一设计。 2)绿化设计以绿色植物为主,布置采取线面相结合的完整绿化系统。植物配置适应气候特点和环境要求,形成良好的植物群落。线的绿化主要是沿道路两旁种植行道树和绿篱,行道树选用冠大、浓荫、常绿、防尘、生长快的乔木。面的绿化为建筑物之间的集中绿地区,以草坪和灌木为主。 2.8 综合管网 2.8.1 给排水 1)本工程水源为城市自来水,设进水管两条,管径为DN150,作为厂区生活消防给水进口。两条给水管由南侧城市环状给水干管的不同管段上接入。 2)本工程南面有城市雨、污水管各一条,其中污水管管径d300,雨水管管径d500。 3)用水量:最高日水量37 m3,最大时水量7.68m3/h。 2.8.2 电气 1)本工程电负荷除消防设施和应急照明用电,厂房设备用电为二级负荷外,其余均为三级负荷。用电设备额定电压均为380/220V。2.9总图消防 (详见消防专篇8.4) 2.10安全 (详见职业安全卫生专篇12.1) 2.11总平面技术经济指标 表2.11-1    总平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名称 单 位 数据 备注 设计数据 方案批复指标 1 总用地面积 m2 18862.33 18862.33 约28.29亩 其中 建筑基底面积 m2 6526 6526 构筑物用地面积 m2 露天堆场用地面积 m2 道路广场面积 m2 4500 4500 绿化面积 m2 3779.09. 3779.09 2 总建筑面积 m2 28287 28287 2.1按功能性质划分 其中 车间建筑面积 m2 24808 24808 占总建筑 面积的87% 倒班房建筑面积 m2 3479 3479 占总建筑 面积的13% 2.2地上地下部分划分 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 m2 28287 28287 地下建筑面积 m2 3 实际容积率 1: 1.58 1.58 按国土资源部文件计算容积率 1: 2.0 2.0 4 停车泊位 个 63 63 其中 地上 63 63 地下 5 建筑密度 % 36.43 36.43 6 绿地总面积 m2 3779.09 3779.09 7 绿地率 % 20 20 8 围墙长度 m 660 660 实体围墙 3 建筑 3.1 设计依据 3.1.1因园区政策提前推进本项目,待获得土地产权证后完善相关手续。 3.1.2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我院编制的该项目方案设计文件; 3.1.3由工艺、总图、结构、给水排水、电气、暖通和动力等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3.1.4本专业现行的国家和地方有关规范、条例、规定和标准: 1)总说明中已列举的有关规范; 2)《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6-86;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5)《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50037-96; 6)《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01; 7)《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 50353-2005; 8)《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 50353-2005; 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3.1.5顾客提供的本专业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要求。 3.2 主要建筑物 3.2.1根据主导工种所提资料,生产工艺与使用功能要求的本工程各子项建筑特征详见表1.1-4。 3.2.2使用功能和工艺要求 由车间和倒班房组成,矩型平面;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网尺寸为8.5m x 8.5m、7.5m x 7.8m;防火分类为丙类,外墙采用涂料饰面,内表面抹灰后刷涂料,卫生间部位贴瓷砖;作为厂区的主体建筑,厂房南面毗邻园区次干道,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设计将充分展现现代化工业建筑简洁、时代化的特点,立面简洁而富有时代气息。 3.3交通组织及物流 车间东边设置为货物进出口,并设有2t货梯两部;南北两侧为人流进出口,分别设置疏散楼梯三部。货物入口均与厂区道路相连,方便物流运输。 3.3.1室内交通及物流 建筑的东面作为物流主要入口,设置两部货梯通向各层;南、北面入口以人行为主。整个厂房形成人与货的分开的交通组织流线,货与货的分层交通组织流线。 各建筑竖向交通设置见下表: 表3.3-1 项目竖向交通设施一览表 项 目 名 称 车间 备注 疏散楼梯(部) 3 楼梯疏散净宽度(m) 1.7 最小净宽度 载货电梯(台) 2 2t,有机房 3.3.2防火防烟分区 地上5层,无防火分区,设3部封闭楼梯,靠外墙布置,有直接采光通风。 3.3.3安全疏散及疏散距离 1)每层车间均设有3个安全出入口,疏散距离满足规范要求,且楼梯间首层直通室外。疏散楼梯宽度3.4m,满足疏散宽度设计要求。 3.3.4建筑防火构造 1)本工程防火隔墙采用页岩多孔砖砌筑,耐火极限不低于3小时。楼、电梯间隔墙采用200厚页岩多孔砖墙,耐火极限不低于2.0小时。非承重外墙、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以及所有管道井的隔墙采用200厚岩空心砖墙,耐火极限不低于1.0小时。电缆井、管道井每隔一层,楼板用混凝土封堵。 2)防火墙两侧门窗洞口水平距离≥2.00m,“U”型“L”建筑转角处水平距离≥4.00m。楼梯间窗口与套房窗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间距≥2.0m。 3)建筑二次装修应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并按《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执行。 3.3.5无障碍设计 该工程为工业项目按规范要求可不进行无障碍设计。 3.4 立面设计 3.4.1立面造型 建筑造型根据总体布置、建筑规模、平面形式、使用功能、采用现代设计的表现形式,给人以丰富、完整、统一中又略显个性的视觉感观。 厂房立面造型设计简洁、美观,整个厂区以直线条为主,采用了带型窗,显得明快、大气、充分体现了现代工业建筑的时代感;屋面根据建筑功能局部体量的穿插,打破了方盒子体型的呆板与笨重感,加强了建筑的轻盈感和韵律美,同时立面白色立柱的造型,穿插灰色百叶,加之面砖墙面和玻璃幕墙材质的虚实对比,塑造空透的建筑形象,极具现代感。 3.5剖面设计 3.5.1 地上共5层,一层层高为4.5m,二—五层层高为3.9m。 3.5.2通风组织 建筑外墙四周均设有点窗实现自然通风。 3.6建筑安全 3.6.1挡土墙设计位置 该项目无挡土墙设计。 3.6.2 材料及要求: 石料应是结构密实、石质均匀、不易风化、无裂缝的硬质石料,一般原则:当挡土墙高度≤12米时,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筑片块石,其比例为片石占70%,块石占30%计;挡土墙高度>12>15米时,采用C15片石混凝土;挡土墙高度>15米时,采用C20片石混凝土。 3.7建筑主要选用材料及装修标准见下表: 表3.8-1 建筑主要选用材料及装修标准一览表 设计编号 1 子项名称 车间及倒班房 建 筑 主 要 选 用 材 料 围护墙 材料 页岩多孔砖 保温层 屋面 防水层 1道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40厚防水混凝土 保温层 50厚岩棉板 门 铝合金外门 窗 90系列黑色铝合金框外窗 天窗 建 筑 主 要 装 修 材 料 地 面 清水 楼 面 清水 顶 棚 清水、 内墙面 水泥砂浆喷乳胶漆墙面、瓷砖墙面(卫生间) 外墙面 涂料 内隔墙 岩页岩空心砖 备 注 3.8门窗统计见下表: 表3.8-1 门窗统计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数量 框料颜色 及品种 玻璃厚度、颜色及种类 门 1 M0621 600X2100 95 2 M0721 700X2100 3 3 M0921 900X2100 44 4 M1221 1200X2100 6 5 M1521 1500X2100 9 6 M1524 1500X1500 9 7 M1824 1800X2400 2 8 乙FM1524 1500X2400 21 浅灰色乙级防火门 9 乙FM1521 1500X2100 4 浅灰色乙级防火门 10 JLM3336 3300X3600 4 卷帘门 11 JLM4536 4500X3600 2 卷帘门 窗 1 C1509 1500X900 10 90系列灰色铝合金框 5厚双层玻璃 2 C2118 1500X1800 102 90系列灰色铝合金框 5厚双层玻璃 3 C4530 4500X3000 24 90系列灰色铝合金框 5厚双层玻璃 4 GC0606 600X600 1 90系列灰色铝合金框 5厚双层玻璃 5 GC0906 900X600 16 90系列灰色铝合金框 5厚双层玻璃 6 GC1206 1200X600 7 90系列灰色铝合金框 5厚双层玻璃 7 GC1509 1500X900 1 90系列灰色铝合金框 5厚双层玻璃 3.9电梯选型: 载荷为2T,井道净空尺寸为3100mmX3400mm,地下缓冲高度为1.5m。顶部缓冲高度为4.2m。 3.10建筑面积统计见下表: 表3.10-1 项目建筑面积明细表 项目名称 层名 主要功能 层数(层) 建筑面积(m2) 备注 1层 车间 1 2042.00 2层 车间 1 2042.00 3层 车间 1 2042.00 4层 车间 1 2042.00 5层 车间 1 2042.00 屋面 楼梯间及电梯机房 1 99.00 小计 10309.00 4结构 4.1 设计依据 4.1.1 本专业有关的规范、规程和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2006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 /T50105-2010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设计规范》GB /T50476-2008 4.1.2 建筑专业、公用专业、工艺专业提供的设计荷载、设计条件、要求及相关资料。 4.1.3 重庆二零五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重庆锟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标准厂房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2 设计安全标准 4.2.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4.2.2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 4.2.3基本风压:0.4kN /m2 4.2.4 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 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 4.2.5 其它要求: 1)耐高温:无 2)防渗漏:地下室、地下坑道、沟池抗渗等级为S6。 4.3 场地分析和地勘报告分析 4.3.1 地层岩性 场内地层结构自上而下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统粉质粘土(Q4el+dl)及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基岩(J2S)组成。基岩岩性为砂岩、泥岩互层,按风化程度可划分强风化带和中风化带。现分述如下: 4.3.1.1第四系全新统 1)素填土(Q4ml):紫红色,主要由粉质粘土和砂岩、泥岩碎块石组成,母岩呈中~强风化状,钻孔取芯中粒径约2-15cm,土质松散,回填时间短,约2年,属人工机械回填,土石比约8:2,无污染,分布于整个场地,厚度9.70(ZY9)~14.20m(ZY4)。 2)粉质粘土(Q4el+dl):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可塑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厚度0.80(ZY15) ~2.30m(ZY14)。 4.3.1.2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 1)基岩主要为泥岩和砂岩,场地内揭露有紫红色泥岩和褐色砂岩,根据现场钻探,及室内试验分析,紫红色泥岩及褐色砂岩,呈互层出现: 紫红泥岩: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含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分布于整块场地。 褐色砂岩:主要由长石、石英及岩屑组成,局部夹泥岩团块条带,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分布于整块地场。 2) 基岩按风化程度划分为强风化带基岩和中风化带基岩,分述如下: 强风化带基岩(J2S):场地强风化基岩风化裂隙发育,岩石破碎,结构不清晰,岩芯多呈碎块状,少量饼状,分布厚度1.2m(ZY12)~1.8m(ZY22)。 中风化带基岩(J2S): 中等风化泥岩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含砂质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该带岩芯较完整,断口较新鲜,岩芯呈柱状状,节长约8--33cm。 中等风化砂岩呈褐色,主要由长石、石英及岩屑组成,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该带岩心较完整,岩芯呈柱状,节长约8--42cm。 4.3.2 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无霜期长,日照少,湿度大,雨量充沛,夏季高温酷热,秋多绵雨,冬无严寒的特点。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07.1mm,降雨的季节性特征明显,集中于每年5~10月,降雨量为873.4mm,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9%,且多以大暴雨形式在6~8月降落,日降雨量普遍大于50mm。 场地平整,排水条件好,不具备汇水条件,水文条件简单。场地受地表水影响较小。 根据场区水文地质调查分析,拟建区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类型为松散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水的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其季节性较强,受降雨量影响较大。根据现场调查及结合周边资料可判别:土层未受污染,对建筑材料微腐蚀性。 根据邻区勘察时进行的地下水分析结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判定,场地地下水对建筑材料弱腐蚀性。 4.3.3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1) 场地稳定性及建筑的适宜性评价 场地内及周边无断层通过,无滑坡、崩塌、泥石流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地基稳定,适宜拟建工程建设。 2) 地基土工性能评价 素填土:土层厚,分布不均匀,物理力学性质变化大,均匀性差。 粉质粘土: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 ,呈可塑状态,在场地内分布厚薄不均匀,分布厚度0.80~2.30m。 砂岩:力学性质稳定,取样进行室内试验,试验成果统计表明:其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指标变异系数为0.20,变异中等;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变异系数为0.25,变异性中等。 素填土:该层在场地内分布厚薄不均匀,工程特性差,承载力低,根据建(构)筑物的结构特性,故不宜选作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粉质粘土:该层在场地内分布不均匀,工程特性差,根据建(构)筑物的结构特性,故不选作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强风化带基岩:岩石结构构造不清晰,风化裂隙较发育,岩体破碎,并据拟建物结构、荷载等情况,不宜选作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中等风化带基岩:岩石结构构造清晰,裂隙总体不发育,工程特性较好,承载力较高,是本场地良好的基础持力层。 3)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 场地内及周边无断层通过,无滑坡、崩塌、泥石流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地基稳定,适宜拟建工程建设。 4.3.4 基础方案 根据拟建建筑物的特征以及持力层深度,本工程拟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均以中风化岩为持力层。 4.3.5持力层基岩天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中风化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取:3.60Mpa; 中风化沙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取:3.37Mpa。 4.4 结构设计 4.4.1 设计活荷载:地面: 车间地坪 按建设方所提荷载 楼面: 库 房 5kN/m2 楼梯间 3.5kN/m2 钢筋混凝土屋面: 上人的屋面 2.0kN/m2 不上人的屋面 0.5kN/m2 4.4.2 结构总层数、跨度: 6层,基本柱距8.5x8.5m。 4.4.3采用结构类型 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4.4.4上部结构设计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为700x700mm;框架梁截面300x700mm,250x600mm,250x500mm,;现浇楼板厚h=120mm,屋面板厚h=120mm。填充墙在±0.000以下采用页岩实心砖,水泥砂浆砌筑, ±0.000以上采用页岩空心砖混合砂浆砌筑。 4.4.5抗震概念设计说明: 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其抗震措施按本地区标准设防类别处理。本建筑平面及竖向均为规则结构,结构刚度、位移等均满足规范要求,无需额外采用特殊的抗震构造措施。 4.4.6 结构计算分析 1)本工程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工程部开发的SATWE及PK(2011年03月版)软件进行整体计算分析。 2)主要计算参数的取用 振型组合方法 CQC(耦联) 计算振型个数 15个 地震烈度 6度 场地类别 三类 设计地震分组 第一组 特征周期 0.35s 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0.04 活荷载质量折减系数 0.50 周期折减系数 0.7 结构阻尼比(%) 5.00 是否考虑偶然偏心 是 嵌固点位置 基础顶面 4.4.7 提供主要的计算结果:(结构初步计算后将墙柱布置及截面形状尺寸电算平面简图提供给建筑专业,使结构布置在相应的建施平面图中反映)。计算结果见下表4.4.7-1 表4.4.7-1 结构计算结果一览表 设计编号 1 项目名称 车间 周期 T1 1.4908 T2 1.3302 T3 1.3263 扭转周期比 Tt/T1 0.890 层 间 位移角 地震 X向 UDX/h 1/2262 Y向 UDX/h 1/1849 风 X向 UDX/h 1/2330 Y向 UDX/h 1/1971 最大层间位移与层间平均位移之比 X向 UXmeX/ UX平均 1.39 Y向 UymeX/ Uy平均 1.43 柱最大轴压比 0.75 剪重比(%) X向 QOX/Ge 0.99 Y向 QOy/Ge 0.97 地震作用下基底剪力(KN) X向 QOX(KN) 1746 Y向 QOy(KN) 1714 有效质量系数(%) X向 94.71 Y向 93.45 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总地震倾覆力矩之比 X向 MKX/ MOX Y向 MKY/ MOY 楼层抗剪承载力与上一层的比值最小值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