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青岛蓝色文化建设研究.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937389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蓝色文化建设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青岛蓝色文化建设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青岛蓝色文化建设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青岛蓝色文化建设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青岛蓝色文化建设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青岛蓝色文化建设研究 作者简介:潘娜娜(1983-)女,青岛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教研部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文化 潘娜娜 内容摘要:发展蓝色文化对青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发展蓝色文化是推动青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和谐城市的内部动力、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举措。然而,青岛的蓝色文化建设仍然存在种种问题,为此,要加强青岛的蓝色文化建设,就要发掘海洋文化遗产,奠定打造蓝色文化名城的基础;加强蓝色文化教育,完善蓝色文化传播体系;做强滨海旅游文化,打造蓝色旅游目的地;加强统筹规划,大力发展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壮大现代服务业,提升青岛蓝色服务的质量水平。关键词:蓝色文化、文化遗产

2、、蓝色旅游、文化产业 一、青岛市发展蓝色文化的重要性2009年4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1青岛市十届市委第68次常委(扩大)会议和市委十届六次全会决定“制定海洋经济总体发展规划、率先建成蓝色经济区”。打造蓝色经济区,必须发展包括海洋文化在内的蓝色文化,继以蓝色文化支撑其发展,孕育其创新,这样才能实现文化和经济的良性互动。换句话说,蓝色文化是蓝色经济区的深层结构,它在吸收借鉴优秀传统海洋文化的基础上,汲取了先进的文化理念,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评判和伦理道德等基本的行为准则而在

3、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作用。青岛作为我国海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东部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半岛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山东滨海文化产业带的龙头城市,发展蓝色文化有深厚的海洋文化资源积累。发展蓝色文化是推动青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新生产力理论认为,现代社会生产力是一个整合、开放的系统,是由经济力量、文化力量共同合成的一种新的社会创造力。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力量,具有激发力、导向力、感通力三个作用。激发力赋予经济以活力,导向力赋予经济以价值,感通力则赋予经济以组织效能。良好的文化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强大动力支持。蓝色文化是面向世界的文化,是促进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进行交流的文化。青岛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4、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海洋资源优势,发展新型的蓝色文化,发展以现代高科技为主要支撑的新型海洋经济,如贸易、物流、海洋旅游、海洋生物制药和海洋环境保护等,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如海洋娱乐、海洋科技博览和海洋文化艺术活动等。 发展蓝色文化是建设和谐城市的内部动力。城市和谐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社会的人性化与人性的社会化统一在城市中的特殊展现,它既强调人与人的和谐,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达到城市内部格局的和谐,又要争取城市外部格局的和谐发展;既要实现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等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又要实现城市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发展。蓝色文化是集文化价值观念创新、文化思维方式创新、文化产业创新一体的

5、文化创新体系,强调人类不是大海的奴隶,而是大海的朋友,强调社会的平衡发展和全面进步,其产生的精神动力使人感觉到城市的亲和力,使人产生共鸣,从而有利地促进城市和谐。发展蓝色文化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举措。长期的生态干扰破坏与资源过度开发利用,致使青岛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结构趋于单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调控能力减弱,海岸带破坏严重,海洋滩涂生物多样性减少,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逐步消失。与传统海洋文化相比,蓝色文化有着更科学、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蓝色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双赢,强调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紧密结合,强调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生产和生活的增长要与海洋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6、相协调,要有助于海洋的资源生产能力和环境自净能力的提高,反对以海洋环境保护为名来取消海洋开发利用,反对以人的根本尺度去评价和安排海洋。二 青岛市蓝色文化建设的现状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蓝色文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亦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促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据初步估算,近年来青岛海洋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60%左右,有效带动了青岛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对发展蓝色文化的深远意义,人们以往的认识远远不够,今天的认识也有待加强。当前,青岛市蓝色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缺乏足够的重视。在青岛市制定的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框架中,很少有专门涉及海洋文化产业的内容,也没有像

7、青岛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或者蓝色文化建设之类的规划。对于发展蓝色文化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缺乏足够的重视,缺乏海洋文化遗产的具体统计数据及保护开发措施。缺乏促进蓝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财政投入不足问题还较突出,海洋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同类城市中比较低,有影响力的海洋文化产业基地显得过少。专家学者简单地把蓝色文化等同于传统的海洋文化,实际上以现代高科技为主要支撑的新型海洋经济,如贸易、物流、海洋旅游、海洋生物制药和海洋环境保护等已经形成了新型的蓝色文化,这说明有关政府部门对蓝色文化的重要性重视不够。第二,缺乏蓝色文化建设的氛围。尽管青岛拥有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8、、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28家海洋科研与教育机构,有20个部委级重点实验室,但是这些研究较少涉及海洋文化研究,如文化相互影响研究、文化传播研究、文化控制力研究和文化创新研究等,更谈不上蓝色文化的普及与参与,缺少像海洋论坛、蓝色文化课堂、文化遗产宣传之类的活动。再加上相关书籍有限,以最能代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公共图书馆藏书为例,从市级图书馆到社区阅览室很少见到专门的海洋文化藏书,致使群众对蓝色文化建设的热情不高。第三,缺乏蓝色文化的传承网络。传承和建设先进的海洋文化有利于我们借鉴人类开发利用海洋同时又受制于海洋的历史,从而更好地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促进海洋经济大力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古今中外

9、的历史发展证明,文化传承会直接影响这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的发展,良好的蓝色文化传承网络可以通过生产、传播更多更好的海洋文化产品使更多的人了解认识海洋文化,从而大大促进蓝色文化的发展。就当前青岛蓝色文化建设来看,缺乏这样传承蓝色文化的平台,缺乏蓝色文化专网,缺乏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蓝色文化信息服务体系,缺乏产权明晰的网络蓝色文化生产、服务和管理系统,这些都影响了蓝色文化的传播和传承。第四,缺乏统筹规划。由于缺乏专门的蓝色文化建设机构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导致在蓝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着重复建设现象,例如在青岛一些区市的规划中都有海上嘉年华、渔人码头、国际游艇会、影视基地、海洋主题公园、城市乐园、滨海

10、度假城、海洋文化馆、海滨艺术中心等重大项目,从整体看存在着重复建设现象,有的甚至打着文化建设的旗号大肆圈地。三、推动蓝色文化建设对策建议(一)发掘海洋文化遗产,奠定打造蓝色文化名城的基础。1、提高认识,确保蓝色文化名城打造工作科学有序。一是提高认识。市委、市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海洋文化遗产是发展蓝色文化的重要着力点之一,也是提升城市内涵的重要基础,做好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事关蓝色文化名城建设的关键,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这些遗产是我国海洋文明历史及其海洋精神的历史见证,是21 世纪推进海洋强国战略的人文历史依托,是人们从事现代生活的人文历史参照,是人们现代精神文化艺术创造

11、与享受的历史文化底蕴。”2因此,市委、市政府要把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掘上升到城市建设的战略高度,把海洋文化遗产工作列入“十二五”规划和全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二是加大扶持。加大政策扶持,制定相关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大资金投入,保证专款专用,专人从事,确保海洋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科学有序;建立专门研究机构“青岛市蓝色文化研究中心”,为海洋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艺术学、社会学、旅游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技术人员搭建平台,不断扩大蓝色文化的研究成员,确保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专家参与论证与指导下开展。2、突出重点,确保海洋文化遗产工作扎实开展。青岛有着悠久的海洋文化历史,

12、原属东夷海岱文化区域,历经齐鲁文化、近代海港文化的发展积淀,有着丰富的海洋文化遗产。无论是青岛先民的生活模式、思想观念,还是19世纪青岛开埠后相关的物质创造和文化创造,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海洋文化特色。据统计,到2010年3月,青岛市有保护要素计3622处,其中主要有历史文化街区类18处、历史建筑类2174处、工业遗产类16处、自然环境类1261处,3下一步,就是要突出重点,对那些具有世界遗产价值的海洋文化遗产的保存、保护现状进行调查,诸如妈祖信仰及其天后宫、徐福东渡历史传说及其遗址、古港口、古航道、古文物遗迹等,进行较详细的综合调查,并形成综合的和个案的调查研究报告,为保护和利用海洋文化遗产,打

13、造蓝色文化名城积累资料。(二) 加强蓝色文化教育,完善蓝色文化传播体系。1、大力加强蓝色文化教育。着眼于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向,着眼于当前国家的发展需要,把蓝色文化教育融入到青岛市国民教育全过程,从实际出发,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党校中的干部教育、农村扶贫中的扫盲教育等使人们了解海洋文化的相关知识,借助数字技术特别是虚拟的三维动画技术,对发达国家的蓝色文化建设和我国优秀的海洋文化遗产进行多角度、生动的演示,加深人们对蓝色文化的了解,使人们真正认识到蓝色文化的重要意义和重要价值。2、完善蓝色文化传播体系。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

14、系。充分运用电视媒体、书籍杂志和影碟、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蓝色文化的社会认知度,其中加强以网络媒体代表的文化信息工作尤为重要。据调查,全国1亿上网用户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90.96%,在30岁以下的占74.95%,在24岁以下的占56.11%。可以说,目前我国网民绝大多数是中青年人,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文化信息工作对他们的成长进步非常重要。文化信息工作成为建设先进文化的保证。4因此,在传播蓝色文化中要抢占“制高点”,创建蓝色文化专网,建立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蓝色文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产权明晰的网络蓝色文化生产、服务和管理系统,打造富有自主创新含量的网络文化品牌,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蓝色文

15、化的新阵地、传承蓝色文化的新平台。(三)做强滨海旅游文化,打造蓝色旅游目的地。1、致力于丰富滨海街区的文化内涵。青岛是中国东部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是国家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8个国际会议中心城市之一,1994年被国家授予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2000年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计划单列市”,2002年荣获联合国“中国人居环境奖”。这种地理上的优势为发展滨海旅游业,打造蓝色旅游目的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目前青岛的旅游还处于看海赏景阶段,从长远来看,要坚持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相结合的原则,借助现有的滨海风情区和历史文化街区如栈桥、八大关、五四广场、信号山、小鱼山、极地海洋世界等搭建各种非物质文化

16、的展示平台,使滨海街区有着更加丰富的品质内涵。2、着力打造国际知名的“蓝色文化旅游目的地”。针对青岛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要素配套不均衡,一般性观光产品、大众化产品多,休闲度假、邮轮旅游等高端产品少等现象。其一,大力发展“邮轮旅游”。在“黄金海岸旅游”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大连、烟台、威海等旅游区域协作,积极发展国际海洋观光旅游,开辟联结日本、韩国、朝鲜等国的海上邮轮航线,坚持以游客的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游客的消费层次,把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相结合,打造以“海洋军事”、“欧陆风情”、“蓝色文化”等为核心的海洋特色旅游品牌,使其成为具有国际知名的“蓝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其二,突出“休闲

17、”特色。充分发挥奥帆赛遗产,做好帆船知识普及工作,让更多民众了解帆船的历史,积极推进帆船运动的大众化、平民化,在金沙滩、唐岛湾等景区发展帆船旅游,大力发展海上泛舟项目,推出趣味帆船赛、海上观赛、帆船知识竞赛等娱乐活动,使“帆船休闲”成为青岛海洋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围绕“休闲渔都”的主题概念,突出“海渔游”的文化内涵,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山村民俗文化和以民俗博物馆为代表的渔村文化,开展渔家宴、渔家乐等接待活动,丰富“蓝色文化旅游目的地”的休闲文化内涵。(四)加强统筹规划,大力发展海洋文化创意产业 1、加强统筹规划。通过电话调查、网上调查、邮寄问卷等调研方式,系统、客观地分析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8、尽快出台青岛市蓝色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等支持蓝色文化建设的文件,全面地规划青岛市今后5年蓝色文化建设特别是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对青岛市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重点行业等做出统筹安排,根据不同的区市特点,分布设置影视、建筑设计、动漫等不同的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打造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带。2、加大政府扶持。通过设立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通过配套资助、贴息、奖励、资助等形式,支持青岛海洋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文化创新,支持具有示范性、导向性海洋文化产业项目建设;通过教育、培训和引进等途径,加强对自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吸引和激励国内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在青岛创业;由政府牵头,高校、科

19、研机构等多方力量参与,成立青岛海洋文化创意中心,与蓝色文化研究中心相互联动,在此基础上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东北亚海洋文化创意产业交易中心,促进国内外海洋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3、推动海洋文化产品走出去。推动海洋文化产品走出去是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的长期工程,要充分利用优秀海洋文化的普适价值,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品,使其既体现浓郁的青岛文化特色,又能为海内外大众所接受,充分利用中韩、中日、中法、中德文化周,利用青岛国际啤酒节、中国国际航海博览会等活动,每年确定一个面向国际市场的推广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推广活动,有系统地推广青岛海洋文化,推动青岛文化走向世界。(五)壮大现代服务业,提升青岛蓝色

20、服务的质量水平。1、壮大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标志,是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指标,是青岛调结构、扩就业、增财力的现实选择,是推动蓝色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其一,突出发展海上物流业。不断完善以前湾港区为主体,以董家口港区、鳌山卫港区为南北两翼的海港物流系统,促进铁路、民航与公路等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其二,大力发展海味餐饮业。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挖掘海味食品的文化内涵,通过发展大众美食广场、海味美食街、海味快餐和连锁店等方式,形成像重庆火锅、北京烤鸭、南京盐水鸭、哥本哈根咸鱼这样的城市名片;其三,强化旅游公共服务。针对近年来自驾游不断上升的趋势,在高速公路主要入口设立

21、固定的自驾车游客咨询服务站,向游客免费提供青岛旅游咨询服务、交通指南,免费发放青岛旅游宣传资料,提升青岛“蓝色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服务水平。2、提升青岛蓝色服务的质量水平。改变传统守旧观念,把提升蓝色服务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充分调动相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加快建立公开、规范的行业监管制度,加大不合理收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使诚信服务成为青岛蓝色服务的身份证;加快服务业专门人才和实用型高技术人才培养,通过提供家庭住房、提高专业人才待遇、解决家属就业等方式引进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服务业人才;积极完善服务集聚区的综合配套功能,真正提升蓝色服务的质量水平。参考文献:1 徐冰、刘宝森、张旭东.蓝色经济区:我国海洋经济的新“航标”N.经济参考报,2009-08-12(3).2 曲金良.海洋文化艺术遗产的抢救与保护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3(3):50.3 孙静芳.岛城再添8处历史文化街区 N.青岛早报,2010-11-11(9).4 毛公强,马庚存.青岛文化建设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82-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