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人教中学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综合复习试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934406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1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人教中学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综合复习试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人教中学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综合复习试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人教中学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综合复习试卷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人教中学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综合复习试卷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人教中学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综合复习试卷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人教中学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综合复习试卷含答案1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A制造工具、用火都促进了古人类大脑的发达B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重要证据C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D语言的产生有利于古人类更好地交流合作2青春靓丽的你,生命的起点是( )A精子B卵细胞C受精卵D婴儿3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的测定结果如表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食物名称花生仁黄豆核桃仁大米质量/g111水/mL30303030温度上升/60508045A实验中,应该为1B黄豆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C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D从实验结果可看出,含能

2、量最多的是核桃仁4为了促进儿童骨骼的发育,除了给儿童多补充含钙、磷多的食物, 还应补充( )A维生素 AB维生素 BC维生素 CD维生素 D5如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份被消化的程度。请据图判断:淀粉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A口腔B食道C小肠D大肠6下图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以下说法对的的是A2号试管中滴入1ml唾液B37是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C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D1号试管中淀粉糊2ml,2号试管中淀粉糊1ml7下列器官不属于消化系统的是()A胃B小肠C大肠D心脏8图是肺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肺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B肺泡

3、壁被丰富的毛细血管包围C肺泡数目很多D肺动脉里流动的是动脉血9如图是呼吸时胸廓和膈肌的两种状态,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状态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胸腔容积增大B乙图呼气状态时,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C甲图吸气状态时,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D乙图状态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10吞咽的食物和呼吸的气体都要经过的器官是( )A鼻B咽C喉D气管11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这是因为()A鼻腔前部的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B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C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D以上三项都对12某 A 型血的人因意外受伤需大量输血,应该给他输AO 型血BAB

4、 型血CA 型血DB 型血13如图是心脏工作某阶段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心房舒张B心室收缩C房室瓣打开D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14为了解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及血管的类型,某实验学校兴趣小组开展了“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如图甲为实验材料,图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表示血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用湿纱布包住躯干部及头部,是为了保证小鱼正常呼吸B是小动脉,判断依据是血液由主干血管流向分支血管C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D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慢到快依次是15研究人员比较了生活在高原地区的鼢鼠与生活在平原地区的大鼠的红细胞,红细胞数量是平原大鼠的1.19倍。下列叙述不正

5、确的是( )A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有利于红细胞运输氧气B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有利于运输更多氧气C鼢鼠红细胞数量较多,有利于适应高原低氧环境D鼢鼠红细胞数量多,所以鼢鼠比大鼠的耗氧量高16图是健康人的肾单位示意图,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A中的液体不含血细胞和葡萄糖B部分尿素通过重吸收进入C中的液体含有尿素D、内都流动脉血17如图是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尿液排出体外的途径依次B尿的生成连续的,尿的排出是间歇的C尿液在内形成D是尿液排出体外的通道18当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时,说明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是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收集管19如图为人体内血液流经某部位的示意图,a、b

6、表示相关血管,“”表示血液流动方向。据图分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为动脉,则b一定是静脉B若X为肺,则a内氧气含量丰富C若X为肾脏,则b内尿素含量减少D若X为小肠,则b内为营养物质丰富的动脉血20图甲是人体内分泌系统部分器官示意图,图乙中右侧的男性是激素分泌异常患者。患者的病因是A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多B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多C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D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21眼是人体重要的视觉器官,然而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近视率逐年增高,下列关于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B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C读写姿势要正确,看书1小时后,要远眺

7、几分钟D为了充分利用时间,边走路边看书22如图为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说法对的的是()A最简单的完整的反射活动依靠一个神经元就可完成B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处仍可产生正常的反射活动C如果处受损则人体不能产生相应感觉,但是能够对图中刺激作出反应D被针刺后缩手和怕被针刺而缩手都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非条件反射23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如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是( ) 12345A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小脑脊髓B肾脏肾单位肾小管肾小囊肾小球C血液循环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D耳内耳前庭半规管耳蜗AABBCCDD24“请关闭远光灯!”因为强光照射会影响对面驾驶员观察路况,容易发

8、生事故。在眼球结构中,感受光的刺激的是( )A角膜B瞳孔C晶状体D视网膜2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优生优育措施的是A禁止近亲结婚B提倡遗传咨询C提倡产前诊断D禁止孕妇运动26图1是中共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图2是消化系统模式图,图3是小肠壁纵切图。请据图回答:(1)图1中最底层(E层)事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_,该营养物质在图2消化道的_内被消化(填代号)。(2)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1中_层食物(填代号)。(3)“学生饮用牛奶”有利于中小学生的生长和发育,主要是因为牛奶中的_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4)图2中, _分泌的_不含有消化酶,但能使

9、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5)图3中,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 _,其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使小肠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小肠绒毛腔内含有丰富的 _,该管壁及绒毛壁都只有一层扁平的_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27图1为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图,图2为肺内及组织中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_(填字母)。(2)图2中,外界与_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3)图2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实现的。血液中的_进入细胞内,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_。28如图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的实验,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1)图1用_(

10、选填”湿润“或者”干燥“)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的目的是使鱼在实验过程中获得足够的_进行呼吸。(2)图2是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血液流动情况,图二中能判断血流速度最慢的是_号血管,判断依据是该血管只允许血细胞中的_单行通过。(3)按着血液流动方向1、2、3号血管分别是_、_、_,其中血流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_(填序号)。29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生理活动。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的示意图(-表示生理过程,A、B、C、D、E代表系统或结构名称),请据图分析并作答:(1)a代表淀粉的消化终产物,则a是_。它会通过血液循环最终运送给标号_。参与呼吸作用。

11、(2)图中属于排泄途径的是_(填序号)。(3)图中B表示_系统,与相比,气体中明显增多的是_。30下图表示人体内血糖浓度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分析回答:(1)人体内有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当人体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时(如饭后),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会产生兴奋,作为效应器的_,在相应神经中枢的作用下会加速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_,恢复正常水平。另外,某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也能影响胰岛素分泌。所以说,正常人的血糖浓度能保持相对稳定是_协调作用的结果。(2)如果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就可能形成糖尿病。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

12、,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在该探究方案中。起对照作用小鼠是_。a步骤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_。A为了降低神经系统的影响 B防止小白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干扰试验C让两鼠重新发育胰岛,参照统一 D破坏胰岛,让两鼠处于休眠状态,实验更准确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在理论上,为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该_。31酒驾醉驾严重危害公共安全。2月1日晚,市交警部门开展集中统一行动,当晚即查纠酒驾32起。请结合图甲(眼球的结构)、图乙、图丙(脑的组成)、图丁(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红灯停,绿灯行”感受到红灯刺激的

13、是甲图眼中的_,图乙中的j是指图甲中的_。(2)“红灯停,绿灯行”属于_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丙中的_。(3)“酒驾”或“醉酒”者常常表现出神志不清、走路不稳、呼吸急促等现象,这是由于酒精依次麻痹了图丙中的_、_、_造成的。(4)若某人因“酒驾”造成腰椎部受伤,致使右侧下肢运动出现障碍,但仍有感觉,则受损部位可能是图丁中的_或_。通过此现象可以证明脊髓具有_功能。1C解析:C【分析】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有共同的祖先,即森林古猿,森林古猿一部分下地生活,经漫长的历史年代进化为人,另一部分生活在森林中,逐步进化成现代类人猿。【详解】A古人类越来越强大,主要表现为制造工具越来越复杂,能够使用火

14、烧烤食物来吃,增加了营养,利于脑的发育,大脑越来越发达,四肢更加灵活,并且在群体中产生了语言,从而使得人类不断进化,A不符合题意。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因此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B不符合题意。C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C符合题意。D人类主要的交流方式是语言,故语言的产生使古人类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熟知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是解

15、答本题的关键。2C解析:C【分析】人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最初的同一个受精卵分裂、生长、分化来的,据此解答。【详解】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故人类新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故选。【点睛】掌握胚胎发育过程,受精卵是新生命的开端是解题的关键。3B解析:B【分析】可以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热量。【详解】A.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

16、实验,因此实验中,应该为1,A不符合题意。B. 黄豆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而糖类才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B符合题意。C. 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因此需要设计重复组,也就是同一个实验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几次。如果重复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相近,则说明这个实验结果排除了偶然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C不符合题意。D.食物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水的温度上升,由于实验中食物的质量相同,水的体积也相同,因此水的温度上升可以衡量食物的能量。因为核桃仁对应的温度上升数值最大,所以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D不符合题意。【点睛】本题的重点是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实验。4D解析:D【分析】食物中

17、缺乏某种维生素或维生素的吸收利用发生障碍,会引起物质代谢失常,影响正常生理功能,以致表现为维生素缺乏症。【详解】无机盐中含有的钙、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发育,体内缺乏维生素D就会引起钙、磷代谢障碍,儿童易患骨质疏松,因此为了促进儿童骨骼的发育,除了给儿童多补充含钙、磷多的食物,还应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吸收钙质。故选D。【点睛】关键点:维生素D能促进钙、磷的吸收。5A解析: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三种物质的消化过程,结合消化示意图进行解答。【详解】口腔中有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消化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胃中含有胃蛋白酶,可以消化蛋白质,转化

18、成多肽,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如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可以消化多种食物,如脂肪等,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口腔处,只有淀粉的量减少了,说明口腔能消化淀粉。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三种大分子物质的消化。6B解析:B【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详解】A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2号试管中

19、滴入2ml唾液,错误。B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因此将两试管放在温度为37的水浴中保温,是因为此温度下消化酶的活性最高,正确。C1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2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错误。D实验时,取两支试管,1号试管中淀粉糊2ml,2号试管中淀粉糊2ml,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的方法步骤。7D解析:D【分析】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其中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胰腺、肝脏和肠腺。【详解】胃具有暂存食物以及分泌胃液

20、的作用、肠有大肠和小肠等都属于消化器官,这些器官都属于消化系统;而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属于循环系统,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掌握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D解析:D【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数目极多总数约有7亿个,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不是由软骨支撑),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据此解答。【详解】肺是呼吸系统的主

21、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肺泡,肺泡数量多,总表面积大,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通过分析,肺动脉内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肺泡的结构特点。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9D解析:D【解析】【分析】(1)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甲图表示吸气动作。(2)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乙图表示呼气动作。【详解

22、】甲图表示吸气动作,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都收缩,胸腔容积增大,A错误;乙图表示呼气动作,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都舒张,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B错误; 甲图吸气状态时,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C错误; 乙图呼气状态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D正确。【点睛】理解掌握呼吸过程中吸气和呼气时肋骨、膈肌的运动状态。10B解析:B【分析】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其中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气管、支气管组成。咽是空气和食物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详解】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

23、门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气管、支气管组成。可见人体在吞咽食物和呼吸空气时都必须经过的是咽。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消化道和呼吸道的组成。11D解析:D【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对吸入的气体还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详解】A.鼻腔的前端生有鼻毛,能够阻挡吸入的灰尘,对吸入的气体有清洁作用,A正确。B.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可以湿润空气,粘住灰尘和细菌,对吸入的气体具有清洁、湿润作用,B正确。C.鼻腔中的黏膜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起到预热空气的作用,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C正确。故选D

24、。【点睛】知道呼吸道的作用,即清洁、温暖和湿润气体,是解题的关键。12C解析:C【详解】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血的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即可以输少量的O型血,但输的时候要慢而少,如果大量输入异型血,红细胞仍然会发生凝集反应。因此某A型血的人因受伤需要大量输血,此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即输入A型血,C正确。13C解析:C【分析】心脏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房室瓣和动脉瓣。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在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血液

25、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详解】由图中血液流向箭头可知血液由心室流入动脉,所以心室收缩,心房舒张,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如果房室瓣是打开的话,血液会倒流回心房。故选C。【点睛】理解掌握心脏工作时瓣膜的开闭状态是解题的关键。14D解析:D【分析】(1)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2)图中是动脉,是毛细血管,是静脉。【详解】A实验观察过程中用湿纱布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并时常往纱布上滴加清水,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A正确。B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

26、动脉,B正确。C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因此是毛细血管,C正确。D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D错误。故选D。【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15D解析:D【分析】血液中含有三种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数量最多,红细胞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白细胞呈圆球状,唯一有细胞核的血细胞,能吞噬病菌;血小板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有止血和凝血额作用。【详解】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

27、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红细胞还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故A正确;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其构成的血红蛋白可以与更多的氧气结合,有利于运输更多氧气,故B正确;鼢鼠红细胞数量较多,可以运输更多的氧气,有利于适应高原低氧环境,故C正确;鼢鼠红细胞数量多,运输氧气相对更多,但并不能说明鼢鼠比大鼠的耗氧量高,故D错误。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特别是理解红细胞的组成特点,功能。16C解析:C【分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

28、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详解】A肾小囊中的液体为原尿,不含血细胞和蛋白质,但是含有葡萄糖,错误。B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尿素不会被重新收回到血液,错误。C肾静脉内有少量尿素,尿素浓度最低,正确。 D肾小球流动脉血,肾静脉内流静脉血,错误。故选C。【点睛】理解尿的形成过程是解答该题的关键。17C解析:C【分析】观图可知:是肾

29、脏,是输尿管,是膀胱,是尿道。【详解】A.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液排出体外的顺序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A正确。B.尿的生成连续的,尿的排出是间歇的,B正确。C.尿液在肾脏内形成,C错误。D.尿道是尿液排出体外的通道,D正确。【点睛】掌握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18A解析:A【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

30、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详解】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成分除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外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和尿酸等物质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余的水、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在肾小管末端形成尿液。尿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说明可能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发生了病变,通透性增大。蛋白质和血细胞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蛋白质和血细胞,故在尿液中发现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血细胞,A符合题意;【点睛】

31、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肾小球不能过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19C解析:C【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在体循环中,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经过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腔、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在肺循环中,血液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经过肺部毛细血管网,再经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详解】A若X是肾小球,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互相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则a是入球小动脉,b是出球小动脉,A不符合题意。B若X为肺,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这样血液就由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

32、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则b内氧气含量丰富,B不符合题意。C若X为肾脏,当血液流经肾脏后,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则b内尿素含量减少,C符合题意。D若X为小肠,当血液流经小肠处的毛细血管网时,不仅把运输来的氧气供给组织细胞利用,还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同时被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也随着血液运往全身各处,则b内为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根据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以及正确识图是做好该题的关键。20A解析:A【详解】图甲中,是垂体,可以分泌生长激素;是甲状腺,可以分泌甲状腺激素;是胸腺,可以分泌胸腺激素;是

33、胰腺,可以分泌胰岛素。图乙中右侧的男性是巨人症,是由于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故选A21D解析:D【分析】(1)如果我们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2)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的发生。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读书写字时眼与书的距离保持在33cm左右;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

34、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详解】A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A正确。B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B正确。C读写姿势要正确,看书1小时后,要远眺几分钟,C正确。D为了充分利用时间,边走路边看书是错误的做法,不能边走路边看书,D错误。故选D。22C解析:C【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图中下行传导束,上行传导束。【详解】人体神经元有感觉神经元

35、、联络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三种,最简单的完整的反射活动依靠两个神经元可完成,A错误;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所以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处不可产生正常的反射活动,B错误;图中是上行传导束,如果处受损,神经冲动无法传导到大脑皮层,所以人体不能产生相应感觉,但是反射弧是完整的,能够对图中刺激作出反应,C正确;被针刺后缩手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怕被针刺而缩手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D错误,故选C。【点睛】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23A解析:A【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

36、;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图中1包含2,2包含3、4、5。【详解】A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A错误。B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B正确。C血液循环系统一般包括心脏、血管、血液。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运输的管道,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C正确。D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D正确。故选A。24D解析:D【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

37、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视觉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图:【详解】A角膜是眼睛最前面的透明部分,覆盖虹膜、瞳孔及前房,并为眼睛提供大部分屈光力。加上晶状体的屈光力,光线便可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构成影像。在人眼的折光系统中,角膜的折光能力是最强的,A错误;B瞳孔是动物或人眼睛内虹膜中心的小圆孔,为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B错误;C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因而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C错误;D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D正确;【

38、点睛】熟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5D解析:D【分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优生优育,解答时可以从优生优育的措施方面来切入孕妇运动对胎儿的健康有益,应该提倡孕妇进行适当的运动。【详解】A.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还能导致胎儿畸形,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提倡遗传咨询,可以避免患有遗传病的孩子出生,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进行产前诊断,可以监测婴儿的发育状况,根据胎儿的胎位,发育情况、有无脐带缠脖等,选择科学的分娩措施以及做好产前准备,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孕妇适当活动,可以促进孕妇和胎儿的生殖发育,有

39、利于胎儿健康出生因此孕妇可以适量运动。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优生优育的措施26D解析:淀粉(或糖类) D 蛋白质 肝脏 胆汁 皱襞 毛细血管 上皮细胞 【分析】图1可知,平衡膳食宝塔的E层中含糖类丰富的食物,D层含有维生素和无机盐丰富蔬菜的食物、水果类,C层和B层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A层含有脂肪多的食物。图2中可知:唾液腺、口腔、食道、肝脏、胃、胰腺、小肠、大肠、肛门。图3中可知,皱襞,小肠绒毛,毛细血管。【详解】(1)平衡膳食宝塔的E层中含糖类丰富的食物,D层含有维生素和无机盐丰富蔬菜的食物、水果类,C层和D层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A层含有脂肪多的食物。糖类在口

40、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因此,图1中最底层(E层)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糖类),该营养物质在图2消化道的口腔、小肠内被消化。(2)维生素C的作用是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平衡膳食宝塔中的D层的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因此,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1中D层食物。(3)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因此,“学生饮用牛奶”有利于中小学生的生长和发育,主要是因为牛奶中的蛋

41、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4)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成人的肝脏重约1.5kg,大部分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具有乳化脂肪的功能。图2中,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有消化酶,但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5)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场所,这是因为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图3中,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其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使小肠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小肠绒毛腔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2、该管壁及绒毛壁都只有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合理膳食的原则,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作用,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27E解析:E 肺泡 气体扩散作用 氧气 能量 【分析】(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图1中A鼻腔,C咽,B喉,D气管,E肺。(2)图2表示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图2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是氧气,是二氧化碳,是氧气,是二氧化碳,是肺泡,据此解答。【详解】(1)图1中,E肺由许多肺泡构

43、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E肺。(2)图2中,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上举,胸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变大,这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变大,这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时正好相反。因此,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 (3)气体的扩散作用的原理是,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图2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

44、的。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细胞内,最终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参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即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及血液成分的变化,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28湿润 氧气 2 红细胞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1 3 2 【分析】观图可知:图2中1是动脉,2是毛细血管,3是静脉。【详解】(1)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气,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在实验过程中获得足够的氧气,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2)图2是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血液流动情况,1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3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