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JJG 589-2001(代替JJG 589-1989 JJG 590-1989 JJG 592-1989 JJG 664-1990 JJG 774-1992) 外照射治疗辐射源检定规程.pdf

上传人:au****99 文档编号:193317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JJG 589-2001(代替JJG 589-1989 JJG 590-1989 JJG 592-1989 JJG 664-1990 JJG 774-1992) 外照射治疗辐射源检定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JJG 589-2001(代替JJG 589-1989 JJG 590-1989 JJG 592-1989 JJG 664-1990 JJG 774-1992) 外照射治疗辐射源检定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JJG 589-2001(代替JJG 589-1989 JJG 590-1989 JJG 592-1989 JJG 664-1990 JJG 774-1992) 外照射治疗辐射源检定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JJG 589-2001(代替JJG 589-1989 JJG 590-1989 JJG 592-1989 JJG 664-1990 JJG 774-1992) 外照射治疗辐射源检定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JJG 589-2001(代替JJG 589-1989 JJG 590-1989 JJG 592-1989 JJG 664-1990 JJG 774-1992) 外照射治疗辐射源检定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 J G 5 8 9 - 2 0 01外 照 射 治 疗 辐 射 源Ra di a t i on So ur c e Us e d i nt h e Ex t e r n a l B e a m Ra d i o t h e r a p y2 0 0 1 一0 3 一0 2发布2 0 0 1 一0 6 一0 1 实施国 家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发布J J G 5 8 9 -2 0 0 1、.。;。全,夕0.。-0.。.。.夕o . o. o . o. o . o. o.o. o. o . o. o . o. o . o . o.外照射治疗辐射源检定规程V

2、 e r i f i c a t i o n R e g u l a t i o n o f R a d i a t i o n S o u r c eU s e d i n t h e E x t e r n a l B e a m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J J G 5 8 9 - 2 0 0 1代替 J J G 5 8 9 -1 9 8 9 J J G 5 9 0 - 1 9 8 9 J J G 5 9 2 - 1 9 8 9 J J G 6 6 4 - 1 9 9 0 J J G 7 7 4 - 1 9 9 2飞.0 . 0 .0. 0 . 口 . 0. 0 .

3、 0. 0 。 。 沪 本检定规程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 2 0 0 1 年 0 3 月 0 2日 批准,并自2 0 0 1 年 0 6 月 0 1日起施行。归 口单位: 全 国电离辐射计量技术委员会起草单位: 北京市计量科学研究所本规程由全国电离辐射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 J G 5 8 9 - 2 0 0 1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刘德成 欧少新( 北京市计量科学研究所)( 北京市计量科学研究所)J J G 5 8 9 - 2 0 0 1目录1 范围 。 , , ( 1 )2 引用文献 , , , , ( 1 )3 术语 . . .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 .( 1 )4 概述 , ( 4 )5 计量性能要求 , , , , , , , ( 4 )6 通用技术要求 ( 7 )7 计量器具控制 , , 。 , , 。 ( 8 )附录A常用数据与表格 , 一( 2 3 )附录B 剂量计的校准因子 。 。 , 。 ( 3 0 )附录C 电离室的离子收集效率的修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3 4 )附录D吸收

5、剂量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 3 6 )附录E 检定证书内页格式 , , , , , , , , ( 3 7 )J J G 5 8 9 - 2 0 0 1外照射治疗辐射源检定规程 本规程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 ( I A E A)第 2 7 7 号技术报告 光子和电子束的吸收剂量测定( 1 9 9 7年第二版)和 G B 1 5 2 1 3 -1 9 9 4医用 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 1 9 9 5 年第一版)编制而成。范 围 本规程适用于外照射治疗辐射源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在检定和检验中,须用电离室剂量计和射线束分析仪 ( 即三维水箱) 。外照射治疗辐射源包括1 0 -1 0

6、0 k V和 6 0 - - 3 0 0 k V X射线治疗机、2 -5 0 MV医用电子器加速器,以及6 0 c o( 或 3 7 cS)治疗机 y 辐射源。 本规程不适用于立体定向治疗 ( 含 X一刀或 7 一刀) 、近距离后装机和同位素敷贴器等治疗辐射源。2 引用文献 A b s o r b e d d o s e d e t e r mi n a t io n i n p h o t o n a n d e l e c t r o n b e a ms , A n I n t e r n a t io n a l c o d e o fP r a c t i c e , S e c o

7、 n d E d i t i o n , I AE A Te c h. Re r . S e r . N o. 2 7 7 , VI ENNA 1 9 9 7 光子和电子束的吸收剂量测定,国际实用规定I A E A第 2 7 7号技术报告 ( 1 9 9 7年第二版) ( G B 1 5 2 1 3 -1 9 9 4 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 1 9 9 5 年第一版) ( J J F 1 0 0 1 -1 9 9 8 通用计量术语与定义( 1 9 9 9年第一版) ( J J F 1 0 5 9 -1 9 9 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1 9 9 9年第一版) ( J J G 4

8、1 2 -1 9 9 6 治疗水平电离室剂量计( 1 9 9 7 年第一版)3术语3 . 1 组织模体比 ( T i s s u e - P h a n t o m R a t io n ) T P R 辐射源到探测器距离 ( S C D )恒定,在与辐射束轴垂直并包含探测器的平面上,以探测器为中心的照射野取一特定值,在模体不同深度上,探测器测得的吸收剂量之比,即为 T P R .3 . 2( 电离室)有效测量点 ( T h e e f f e c t iv e P o i n t o f m e a s u r e m e n t ( o f a n i o n i z a t i o nc

9、 h a m b e r ) ) 模体中有电离室的空气空腔后,辐射的注量梯度将与无空腔时的注量梯度不同,电离室测出的吸收剂量将不是电离室几何中心点处的吸收剂量 ,而是有效测量点处的吸收剂量 。3 . 3 电离室剂量计 ( D o s e me t e r w i t h i o n i z a t i o n c h a m b e r s ) 以电离室为探测器的测量吸收剂量的仪器。电离室剂量计通常由一个或几个电离室J J G 5 8 9 - 2 0 0 1及平衡帽、测量单元和稳定性检验源组成。3 . 4 校准深度 ( C a l i b r a t io n D e p t h ) 在模体中

10、对辐射进行吸收剂量校准测量时,探测器的有效测量点所在的深度。3 . 5 校准因子 ( C a l i b r a t io n f a c t o r ) 计量检定机构给出的剂量值与被检定的剂量计对该剂量值的显示值的比值。校准因子可以是吸收剂量 ( N 。 ) 、比释动能 ( N E ) 或照射量 ( N x )的校准因子。3 . 6 极化效应 ( P o l a r i t y e f f e c t ) 对相同的电离辐射,当电离室的极化电压大小相同但极性相反时,得到的电离电流的绝对值分别为 I 十 和 I - I , 则 2 ( 1 1 , 一I I 一 )/( I I 十 +I I )即

11、为该电离室的极化效应。这种效应不是由电离辐射产生的电离或者绝缘不好形成的电荷 ( 流)所产生的效应,而是极化电压极性不同引起的效应。3 . 7 D 2 0 / D j 。 与T P R i 吕 取源表距 S S D=1 0 0 c m, 模体表面照射野为 1 0 c m x 1 0 c m,在辐射束轴上,在模体内深度为 2 0 c m和 1 0 c m处分别测得的吸收剂量的比值为 D 2 a / Dl o o 源室距 S C D=1 0 0 c m,在电离室有效测量点所在的并与辐射束轴垂直的平面上,以辐射束轴为中心的照射野为 1 0 c m x 1 0 c m,在深度为 2 0 c m和 1

12、0 c m处测得的吸收剂量的比 值为T P R i $ o3 . 8 最大吸收剂量 ( Ma x i m u n A b s o r b e d D o s e ) 辐射在模体中沿辐射束轴产生的吸收剂量率中的最大者,称为最大吸收剂量。3 . 9 均整区 ( F l a t t e n e d a r e a ) 有用射线束形成的辐射野内的一个范围, 在此范围内最大吸收剂量与 最小吸收剂量之比应满足一定的要求。3 . 9 . 1 方形X射线辐射野的均整区 ( F l a t t e n e d A r e a o f s q u a r e X 一 r a y f i e l d ) 对加速器产

13、生的X辐射, 方形野边长为L F , 其均整区范围由 表 1 给出, 示意图见图 1 0襄 1 均鳌区内的d ,与 d e 值野边长 L F / c md md d5 镇L F 镇1 01 c m2 c m1 0 L F (3 00. 1 LF0. 2LF3 0 LF3 c m6 c m3 . 9 . 2 电子束辐射野的均整区 ( F l a t t e n e d A r e a o f R a d i a t i o n F i e l d o f t h e e l e c t r o n b e a m s )在电子束轴的最大剂量处做垂直于束轴的平面即为最大剂量平面。在最大剂量平面.T

14、 .T G 5 5 9 - 2 0 0 1 图 1 X辐射野的均整区 ( 图中斜线区为均整区)内,9 0 %最大剂量的等剂量曲线与主轴和对角线的交点分别同几何野的在此面上投影的邻近边的距离为 d,同 几何野顶点的 距离为d c 。对于各种辐射野, d 不大于 1 0 m m ,d c 不大于2 0 m m所围 城的区域为电 子束辐射野的 均整区。3 . 1 0 连续慢化射程 ( C o n t i n u o u s 一 S l o w i n g 一 D o w n R a n g e ) C S D R , r o / p 在无限均匀介质中,假设电子沿全部径迹连续不断地损失能量,并且损失率

15、总是近似等于其平均能量损失率,在这种慢化过程中,电子的路程长度称为连续慢化射程,缩写为C S D R ,以二 。 / p 表示。3 . 1 1 几何野 ( G e o m e t r i c a l F i e l d ) 模体表面上由光野限定的范围,为几何野。在模体的不同深度 ,几何野的投影与几何野大小相同。3 . 1 2 反 散 射因 子 ( B a c k s c a t te r f a c to r ) 模体表面处的剂量与在同一点处无模体时的剂量的比值。3 . 1 3 ( 电 子 束) 半 值 深 度 ( H a lf 一 V a lu e d e p t h ( f o r e l

16、e c t r o n ) ) 沿电子束轴测出某物理量最大值的 5 0 %的深度即为半值深度。例如由电子束吸收剂量深度曲 线或电离深度曲 线可分别测出吸收剂量半值深 度 R 乳 或电离半值深度 R i o a3 . 1 4 量和单位 照射量单位为C / k g . 空 气比 释动能和吸收剂量单位为G y( 戈瑞) ,1 G y = 1 J / k g a 3J J G 5 8 9 - 2 0 0 14 概 述 用在患者体外一定距离上的辐射源产生的辐射所做的治疗为外照射治疗。外照射治疗辐射源可分为两大 类: 一类是放射性核素产生Y 射线的辐射源, 如6 0 c 0 和 3 7 C S ; 另一类

17、是射线治疗机和医用加速器产生 X射线和电子束的辐射源。上述各种射线经准直、过滤、均整或散射,形成具有一定辐射野的有用射线束,对患者实施治疗。在治疗时,由剂量监测系统或计时器对有用射线束输出的剂量值进行监测和控制。5 计.性能要求5 . 1 医用加速器 X辐射源5 . 1 . 1 辐射质 在计算吸收剂量时,加速器X 射线的辐射质由剂量比D 2 0 / D l o 或组织模体比T P R i u确定。检定中的测量结果与实际使用的数值的偏差不应超过士3 %0 首次检定时,应按照生产厂家给出辐射质的方法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与厂家给出的数 值的偏差不应超过士 3 %。但在计算吸收剂量时, X辐射质仍按 D

18、 2 0 / D i o 或T P R 子 8 确定 。5 . 1 . 2 辐射野的均整度 S S D取正常治疗距离 ( N T D ) ,在 X射线束轴水下 1 0 c m处垂直于射线束轴的平面上,光野为 1 0 c m x 1 0 c m,辐射野内最大吸收剂量点与均整区内 ( 见图 1 )最小吸收剂量点处的吸收剂量的比值不应大于 1 . 0 6 05 . 1 . 3 辐射野与光野的重合 在正常治疗距离上,垂直于射线束的平面上的 1 0c mx1 0c m的辐射野和相应光野在主轴上的偏离应不超过 2 m m.5 . 1 . 4 辐射野的对称性 S S D取正常治疗距离,水模体表面光野为 1

19、0c mx 1 0c m,在射线束轴上水深 1 0 c m处垂直于射线束轴的平面上,在均整区内对称于射线束轴的任意两点吸收剂量的比值( 大值比小值)不应大于1 . 0 3 05 . 1 . 5 剂量监测系统5 . 1 . 5 . 1 校准的相对偏差 剂量监测系统 的指示值 ( MU)与相应的吸收剂量标准值的相对偏差应不超过士3% 。5 . 1 . 5 . 2 重复性 在相同照射条件下,剂量监测系统的示值与吸收剂量测量值的比值的相对实验标准偏差应不超过 0 . 7 %05 . 1 . 5 . 3 示值的线性 在规定的吸收剂量 ( 率)测量范围内,剂量监测系统的示值与吸收剂量值之间的线性最大偏差应

20、不超过士2 %0J J G 5 8 9 - 2 0 0 15 . 1 . 5 . 4短期稳足性 当吸收剂量大约为1 - - 2 G y 时, 测出5 次剂量监测系统的 示值, 该值与相应的吸收剂量测量值之比 的平均值为R , , 经过4h 后重复上述测量, 平均值为R Z , 则 ( 介 2一反, )/ 尺 1 1 X 1 0 0 %的值应不超过士 2 %a5 . 2 医用加速器电子束辐射源5 . 2 . 1 辐射质 在计算吸收剂量时, 加速器电子 束的 辐射质由其在水模表面的平均能量E ,, 确定。在 S S D =1 0 0 c m和宽束条件下,由实际测出的吸收剂量或电离量的半值深度值 (

21、 分别以R 乳 和 民。 表示)与表2 中给出的相应值确定 云 。 。 检定中测量结果与实际使用的 数值的偏差应不超过士3 %。表2 R 乳、D 谈 。 与E 。 的关系 ( S S D = 1 0 0 c m , 宽束) 首次检定时 ,应按照生产厂家给出辐射质的方法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与厂家给出的数值的 偏差应不超过士 3 %。 但在计算吸收剂量时,电 子束的辐射质应按E 。 确 定。5 . 22 辐射野的均整度 S S D取正常治疗距离,水模体表面光野为 1 0 c m x 1 0 c m,在电子束轴上最大吸收剂量深度处垂直于电子束轴的平面上,9 0 %等剂量曲线与几何野投影的主轴以及对角线

22、的交点与几何野投影边界的距离分别应不大于 1 0 m m和 2 0 m m ( 见图 2 ) 05 . 2 . 3 辐射野的对称性 S S I ) 取正常治疗距离,水模体表面光野为 1 0 c m x 1 0 c m,在电子束轴上最大吸收剂量深度处垂直于电子束轴的平面上,9 0 %等剂量曲线内移 1 c m的区域内移 ( 见图2 ) ,对称于电子束轴的任意两点的吸收剂量的比值 ( 大值比小值)不应大于 1 . 0 5 05 . 2 . 4 剂量监测系统 同 5 . 1 . 5 05 . 3 o C o ( C s )治疗机构的Y射线辐射源5 . 3 . 1 辐射野与光野的重合 S S D取 N

23、 T D,在水模表面垂直于射线束轴平面上的1 0 c m x 1 0 c m的辐射野与相应光野在主轴上的偏离应该不超过 2 m m。经修整的半影区宽度应小于 1 0 m mo5 . 3 . 2 辐射野的均整度 S S D取正常治疗距离,水模体表面光野为 1 0c mx1 0c m,射线束轴与模体表面的交点为光野中心。光野中间面积为总面积的 8 0( 即8 0 c m z )范围内,最大吸收剂量 5J J G 5 8 9 - 2 0 0 1表面平面/ * ?R m iit x pt/墓 准 深 度.;.,.几r.!几何野的投形- - - - - - - - - - - - - 一 :一 乡 一一

24、.,.!.几.几.1一主轴111111111.Illllllllllllllllljljllllll一llllty邝洲川舫9 0%80* o50% 一.,一、 二 二 二二 二乙 三 二 - - - - - - - - - - - - - - - - - 一伙/几何野 图2 电子束辐射野的均整区率与最小吸收剂量率的比值不应大于 1 . 2 5 .5 . 3 . 3 辐射野的对称性 S S D取正常治疗距离,水模体表面光野为 1 0 c m x 1 0 c m,在模体表面上均整区内对称于射线束轴任意两点吸收剂量的比 值 ( 大值比小值) 不应大于1 . 0 5 05. 3. 45. 3. 4计时

25、器 校准的相对偏 差J J G 5 8 9 - 2 0 0 1 计时器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控制给出的剂量值与在相同时间间隔内由标准剂量计测出的剂量值之间的相对偏差应不超过 士 2 %05 . 3 . 4 . 2 重复性 在计时器 限定的相同的时间间隔内,给出的吸收剂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1% 。5 . 3 . 4 . 3 线性 给出不同剂量的辐照时间之间的线性最大偏差应不超过士 2 %05 . 4 6 0 一3 0 0 k V X射线辐射源5 . 4 . 1 辐射质 由实际测得的 X射线在一定物质中的半值层 ( H VL )表示。当 X射线管电压小于或等于 1 0 0 k V时,以铝的 H V

26、 L表示辐射质;当 X射线管电压大于 1 0 0 k V时,以铜的H VL表示辐射质。H V L的检定中测量结果与使用值的偏差应不超过士 5 %0 首次检定时,检定测量结果与生产厂家给出值的偏差不应超过士5 %a5 . 4 . 2 辐射野的对称性 在 X射线治疗机束射筒端面 ( 8 c m x 1 0 c m端面)上,对称于射线束轴任意两点剂量 ( 在空气中测量)的比值 ( 大值比小值)不应大于 1 . 0 5 05 . 4 . 3 计时器校准偏差 计时器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控制给出的剂量值与在相同时间间隔内由标准剂量计测出的剂量值之间的相对偏差应不超过 士 2 %05 . 5 1 0 一1 0

27、 0k VX射线辐射源 计时器控制给出的剂量值与标准剂量计测量的剂量值之间的相对偏差应不超过士2% 。5 . 6 外照射治疗辐射源在校准点处的吸收剂量测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应不大于5 %。6 通用技术要求6 . 1 设备标牌清晰 标牌应清晰地注明治疗设备的名称、型号、产品系列号、生产厂家的国别与名称以及出厂 日期。6 . 2 设备的各种显示清楚、准确6 . 2 . 1 医用加速器 清楚地显示出辐射种类 ( X辐射或电子束) 、辐射质 ( MV数或 Me V数)和加速器的状态 ( 辐照、停止辐照或故障) ; 光标尺清晰显示出SS 的数值。6 . 2 . 2 6 1 CO ( 1 3 1 CS)治

28、疗机 清楚地显示出辐照、停止辐照或故障状态。6 . 2 . 3 X射线治疗机 清楚地显示出 X射线管的激发电压 ( k V) 、管电流 ( m A ) 、附加过滤、出束和未出 7.I J G 5 8 9 - 2 0 0 1束以及故障状态。6 . 3 治疗设备应符合的安全要求 下述各项须符合射线防护或电气安全要求,并须具有有效的检验证明。 a )控制室内达到辐射防护安全标准; b )治疗设备的产生辐射部分的辐射泄漏量达到辐射防护标准; c )电气连锁达到安全标准; d )与患者接触的有关设备应符合安全标准,如治疗床、治疗机头、附加模块等。7 计最器具控制 计量器具控制包括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

29、中检验。7 . 1 检定条件7 . 1 . 1 环境条件 检定 时,环 境 温度 为 1 5一3 5 C,大 气 压 强 为 8 0一 1 1 0 k P a ,相 对 湿 度 为3 0% 一7 5% 。 检定环境的辐射本底,外来电磁场和机械震动等均不应引起剂量计示值的显著偏差和不稳。7 . 1 . 2 电离室剂量计 电离室剂量计必须经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剂量计的电离室的性能应符合表 A 1的要求。7 . 1 . 3 模体 检定时,所用水模体的容积不小于 3 0 c m x 3 0 c m X 3 0 c m.7 . 1 . 4 其他计量器具 检定中用的其他计量器具如表 3所示。裹 3 检

30、定用的其他计A器 其名 称测 量范围最 小分度值温 度计气压 计计 时器 0 一5 08 0 一 1 1 0 k P a0 . 50 . 2 k P a 0. 1 s7 . 2 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7 . 2 . 1 医用加速器 X辐射源7 . 2 . 1 . 1 检定项 目一览表 X辐射源的检定项 目如表 4 所示。J J G 5 8 9 - 2 0 0 1表 4 医用加速器 X辐射源检定项目表检定项 目首次检定后 续检定使用 中检验辐射质+辐射野的均整度+辐射野与光野的重合+辐射野 的对 称性+剂量监测系统+吸收剂量+注:在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时,规定以外的项目是否检定由用户决定。7. 2.

31、 1 . 2辐射质 1 )剂量 比 ( D2 0 , Di o ) 检定时,仪器安排如图 3 ( a ) 。一般情况下,源至模体表面距离 S S D = 1 0 0 c m, 模体表面的光野为 1 0 c m X 1 0 c m,射线束轴穿经光野中心,且与模体表面垂直。若用圆柱形电离室,电离室轴线与射线束轴垂直;若用平行板电离室,射线束轴垂直于平行板已公00一们0口5O c m图3 检定时的仪器安排示意图 J J G 5 8 9 -2 0 0 1电离室的人射面。电离室有效测量点沿射线束轴移动,分别测出在 1 0 c m和2 0 c m处的吸收剂量为D , 。 和D 2 o , 求出 剂量比D

32、2 o / D l o o 2 ) 组织模体比 ( T P R i u ) 检定时,仪器安排如图 3 ( b ) .源至电离室有效测量点的距离 S C D =1 0 0 c m,在通过此点且与辐射束轴垂直的平面上,光野为 1 0c mx1 0c m,射线束轴穿经光野中心,保持 S C D不变,电离室有效测量点上方的水深分别为 1 0 c m和2 0 c m,测量出相应的吸收 粼量的比 值即为T P 嘴吕 。 T P R i o 也可由 剂量比 ( D i o / D 2 o )按式 ( 1 )计算: T P R l oo 二2 . 1 8 9 一1 . 3 0 8 ( D , o / D 2

33、o ) +0 . 2 4 9 ( D l o / D 2 o ) 2 ( 1 ) 用上述两种方法中任一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应符合 5 . 1 . 1的要求。 3 )穿透性 一般情况下,若随机文件给出的是加速器 X射线的穿透性,则其检定方法是 :仪器安排如图 3 ( a ) , S S D取正常治疗距离,水模表面光野为 1 0 c m x 1 0 c m,射线束轴穿经光野中心且与模体表面垂直,电离室的有效测量点沿射线束轴移动,测出水下 1 0 c m深度处的剂量与最大剂量的比值为 X射线的穿透性。 若随机文件给出其他关于辐射质的参量,则按给出的参量进行检定。7 . 2 . 1 . 3 辐射野的均整度

34、 检定时,仪器安排如图3 ( a ) o S S E 取为正常治疗距离,在水下 1 0 c m深度处与射线束轴垂直的平面上,光野为 1 0 c m x1 0 c m,射线束轴穿经光野中心。电离室中心沿光野两个互相垂直的主轴移动,测出剂量分布,求出均整区。在均整区内应符合 5 . 1 . 2的要求。7 . 2 . 1 . 4 辐射黔与光野的重合 检定时,仪器安排如图 3 ( a ) o S S D取为正 常 治 疗 距 离 ,水 模 表 面 的 光 野 取 为1 0 c m x 1 0 c m。在校 准深度上 ( 见 7 . 2 . 1 . 7 )做垂直于射线束轴的平面,为参考平面。在参考平面上

35、做正方形,其中心为射线束与参考平面的交点,其各边与水模表面光野相应边平行。设光野在参考平面上为 A B C D ( 见图 4 ,光野仍为 1 0 c m x1 0 c m) ,主轴为 G H 和 E F,中心为 0。电离室中心沿 6 月 和E F移动,分别测量出最大剂量率 5 0 %的点分别为 E , F ,G 和H 。以此 4点做出各边与 A B C 对应边相平行的正方形AB C 勺 ,即为辐射野。辐射野与光野在主轴上 的偏差应符合 5 . 1 . 3的要求。 1 0搏 -一匕_ _一 “ ;II万 - - - 一L_ 厂 一 “ ,;一 “一E a七_1图 4辐射野测 量图J J G 5

36、8 9 - 2 0 0 17 . 2 . 1 . 5 辐射野的对称性 检定方法同 7 . 2 . 1 . 3 。在均整区,对称于射线束轴任意两点的吸收剂量的比值应符合 5 . 1 . 4的要求。7 . 2 . 1 . 6 剂量监测系统 1 ) 监测系统示值校准的相对偏差 剂量监测系统指示值为D o , 相对应的吸收剂量的标准值为D o , 监测值的相对偏差 为 v . ,=( Do 一Do ) / D o, 应符合5 . 1 . 5 . 1 的要求, 标准值D 。 的测量方法见7 . 2 . 1 . 7 02 )重复性( 2 ) 检定时仪器安排如图3 ( a ) . S S D 取正常治疗距离

37、, 模体表面光野为1 0 c mx 1 0 c m ,标准电离室有效测量点放在辐射束轴的校准深度上,圆柱电离室的轴与辐射束轴相互垂直 ( 如用平行板电离室,其人射面与辐射束轴垂直) 。用同样的辐照条件分 1 0次辐照标准电 离室, 第 i 次辐照时, 标准剂量计的读数为D, 剂量监测系统示值为M ,( 一般取为2 G y ) , 令 R i = D i / Mi则剂量监测系统示值与吸收剂量测量值的比 值的相对实验标准偏差: v 为:sv 一 _1 了 1R V n - 1 ) (” 一 “ ” x 100 %( 3 )A p * 一 & It 值 的 平 均 值 , 即 “ 一 n 客 R i

38、; n -测量次数,一般取 n 二1 0 .按公式 ( 3 ) 计算出的: v 应符合5 . 1 . 5 . 2 的要求。 3 ) 示值的线性 检定方法同2 )重复性。剂量监测系统予置值由1 G y开始,等间隔取 4 个值,即1 ,3 G y 和4 G y o测出 每个予置值 ( 以 认表示)相对应的 标准剂量值D i 。一般测量两 若偏差较大,可多测量几次,求出平均值。2,次 对予置值 U i ( 自 变量)与 D * 进行线性回 归分析,即 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求出 U与D间的线性关系式 :Dc= a U +b( 4 )式中: D c 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的剂量值; a 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的斜率

39、; b 上述直线与纵坐标截距。 对于同一 U ; 值,实际测出的D : 和 ( 4 )式计算出的 D , 之间的 差值最大者为剂量监测系统示值的 线性最大偏差, 应符合5 . 1 . 5 . 3 ,即 1 1J J G 5 8 9 - 2 0 0 1 ( D , 一D c , ) . e x : 二入11 。刀价1 0 0( 5 ) 4 ) 短期稳定性 治疗设备已完成准备,处于待工作状态。按2 )重复性规定的方法,测出剂量监测系统示值为M 的吸收剂量标准值为D , ( 5 次测量的 平均值) , 令R , =D , / M。 关机之前, 重复 上述测量,测出与 M 相对应的剂量值为D 2 ,

40、令 R 2 =D 2 / M。 那么, 剂量监测系统的短期稳定性如式 ( 6 ) ,应符合 5 . 1 . 5 . 4的要求。一 ( R , - R 2 ) x一Rl1 0 0%( 6 )7 . 2 . 1 . 7 吸收剂量 本条给出X辐射吸收剂量的标准值 ( 见 7 . 2 . 1 . 6 1 ) )的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 1 ) 校准深度和水对空气阻止本领比S a l r 对医用加速器 X辐射源的吸收剂量做校准时,校准深度和水对空气的阻止本领比随辐射质的变化如表 5所示。 表5 辐射质同校准深度和S - a i, 的关系辐射质水中校准深度/ c mD2 0 /Di o55555555101

41、0T P R i o0 . 5 00 . 5 30 . 5 60 . 5 90 . 6 20 . 6 50 . 6 80 . 7 00. 7 20. 7 40. 7 60. 7 80. 8 00. 8 20 . 8 40. 4 41 . 1 3 50. 4 71 . 1 3 41 . 1 3 21 . 1 3 01 . 1 2 71 2 31 1 9朋5254560. 5 80. 6 00 . 610. 6 61 . 1 1 61 . 1 1 11 . 1 0 51 . 0 9 91 . 0 9 01 01 063650. 6 80 . 6 90 . 7 11 . 0 8 01 . 0 6 9

42、1 . 0 5 91 01 01 0 J J G 5 8 9 - 2 0 0 1 检定时,电离室的有效测量点放在校准深度上。当用圆柱形电离室时,电离室的有效 测量 点与几何中心 距射线人射的模体表面的 距离分别为d of, 与d , , 且d 。 一 d eff=0 . 6 r , r 为圆柱形电离室的内半径。 2 ) 吸收剂量的测量和计算 检定时仪器安排如图3 ( a ) . S S D取正常治疗距离, 水模表面光野为1 0 c m x 1 0 c m ,电离室的有效测量点在射线束轴上距水模表面的深度为校准深度。电离室的轴与射线束轴垂直。在 有效测量点处的水的吸收 剂量D w ( G y )

43、 为: D- ( P , , )二M N D. S w . a ir P P e e l ( 7 )式中:M标准剂量计的读数 ; N D 电离室空腔的吸收剂量校准因子; S w . a ir 校准 深度水对空气的平均阻止 本领比 ( 其数值见表5 ) ; P 扰动 修正因子, 其数值由图A 1 给出; P e e t中心电极影响,其数值取为 t o若用空气比 释动能校准因 子 呱 或照射量校准因子N X , 则有 ( 注意P e e l = 1 ) : D w ( P a f f )=M N K ( i 一g ) k a rt k , S w , a i r P ( 8 ) D w ( P e

44、 f f ) = M N A ( W/ e ) k a r t k m S w , 。 ,r P ( 9 )式中:g -X 辐射产生的 次级电子消耗于韧致辐射的 能量占 其初始能量总和的 份额; W/ 。 在空气中形成每对离子 ( 其电荷为 1 个电子的电荷)所消耗的平均能量, W / e =3 3. 9 7 J / C; k a t t 校准电离室时, 电离室室壁及平衡帽对校准辐射 ( 一般为6 0 C D 的7 射线) 的吸收和散射的修正; k - 电离室室壁及平衡帽的材料对校准辐射空气等效不充分而引起 的修正。 k e n 和 k ,的数值见表 a g o详细推导见附录B a7 . 2

45、. 2 医用加速器电子束辐射源7 . 2 . 2 . 1 检定项 目一览表 电子束辐射源的检定项 目 如表 6 07 . 2 . 2 . 2 辐射质 检定时,仪器安排如 图 3 ( a ) o S S 二1 0 0 c m,辐射 束轴与模体表面垂直。当E o -1 5 Me V时, 模体表面 光野不小于 2 0 c m X 2 0 c m。电离室有效测量点沿电子束轴移动,测出吸收剂量率为最大剂量率的5 0 %的深度, 为剂量半值水深R 乳; 测出的电 离量率为最大电离量率的5 0 %的 深度, 为电离半值深度R s o 。由 测出的R 乳 或R S 。 和表2 确定 E o , 并应符合5 .

46、 2 . 1 的 要求。7 . 2 . 2 . 3 辐射野的均整度 1 3J J G 5 8 9 - 2 0 0 1 检定时仪器安排如图3 ( a ) . S S D取正常治疗距离,水模表面光野为 1 0 c m X 1 0 c m.束轴上最大剂量深度处垂直电子束轴的平面上,电离室中心沿光野的两个互相垂直的主轴移动,测出剂量分布,求出几何野投影的主轴和对角线与 9 0 %等剂量曲线的交点,这些交点与几何野投影边界的距离应符合 5 . 2 . 2的要求。表 6医用加速器 电子束辐射源检定项 目表检定项 目首次检定后续检定使用 中检验辐 射质+辐射野均整度+辐射野对称性+剂量 监测系统+吸收剂量+

47、注:在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时,规定以外的项 目 是否检定由用户决定。7 . 2 . 2 . 4 辐射野的对称性 检定方法同7 . 2 . 2 . 3 ,在电子束轴上最大剂量深度上,与电子束轴垂直平面上,在辐射野的两主轴上,求出最大剂量 9 0 %的点。由此点向电子束轴方 向内推 1 c m,在此范围内,对称于电子束轴的任意两点的剂量的比值应符合 5 . 2 . 3 的要求。7 . 2 . 2 . 5 剂量监测系统 检定方法同 7 . 2 . 1 . 6 07 . 2 . 2 . 6 吸收剂量 本条给出电子束吸收剂量的标准值的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 a ) 校准深度和电离室 对医用加速器电子束辐射

48、源的吸收剂量做校准时,校准深度如表 7 。校准时用的电离室参见表 A l o 检定时,电离室的有效测量点放在校准深度上。当用圆柱形电离室时,电离室的有效 测量 点与 几何中心 距电 子 束人射的 模体表面的 距离 分别为Z Q “ 与Z , , 则Z 。 一 Z d f=0 . 5 r , r为圆柱形电离室的内半径。 当用平行板电离室时,有效测量点为人射面的中心点。 b )吸收剂量的测量和计算 电子束水模体表面平均能量E 。 不同, 吸收剂量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不同,分别叙述如下: 1 4J J G 5 8 9 - 2 0 0 1表 7 电子束校准深度电 子束在模体表面平均能量E a / Me

49、 V校 准深度Eo 5最大剂量深度5 镇E o 1 0最大剂量深度或水下1 . 0 c m m1 0 (Eo 1 0 Me V的电子束 测量水模体表面平均能量 E o )1 0 Me V的电子束的吸 收剂量时, 用圆柱形电离室。检定方法与 7 . 2 . 1 . 7的 2 )项定相同。有效测量点处水中吸收剂量,D w ( P e ; ; )为: D w ( P e r r ) =M或D w ( P e r r ) =MN b. S w , a i r P P - 1( 1一g ) k e + k m S w , s ir( W/ e ) k . , t k m, S w , a 尸 。 尸 c

50、e l和 D w ( P d f )二MP , 尸 - 1叽呱 式中各项符号的意义与 7 . 2 . 1 . 7的 b )项内相应符合具有同样意义。P m 仍取 t oS w . s ib 和P 。 的值分别见表A 6 和表A 7 o 2 ) E o 5 M e V的电 子束 当E o 5 Me V时, 测量吸收剂量必须用平行板电离室。 检定时,如果在水模体中的校准深度不易确定,可以用固体模体。在固体模体中的深度 d P L 与在水模体中的深度 d , 有以下关系:( r o / P ) w( r a / P ) P L( 1 0 )玉奴 ( r o / p ) w 和 ( r o / P )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