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幼儿园大班整合课程——地球小卫士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925918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大班整合课程——地球小卫士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幼儿园大班整合课程——地球小卫士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我的家》 【活动目标】 1.结合情景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的复句。 2.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地球我的家》。 2.学习单:《如果……》。 3.教学电子资源:《地球我的家》。 4.地球仪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地球仪,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讨论人与地球的关系。 ——我们生活在哪里?为什么没有人生活在月球和太阳上呢? ——我们每天如果不吃饭行不行?不喝水行不行?为什么? ——地球上有什么可以让我们活下来? 2.通过阅读幼儿用书、观察图片引发幼儿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1)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讨论四种情境下人类生活的状况: ——如果地球缺水了会怎么样?如果冰山融化了会怎么样? ——如果到处是垃圾会怎么样?如果树木都被砍光了会怎么样? (2)出示教学电子资源中几种环境问题的照片,激发幼儿对环境问题的兴趣。——看到这几张图你有什么感觉? ——你觉得这几张图是什么意思?你想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吗? 3.将幼儿分成2人一组,鼓励他们用“如果……会怎么样”互相提问。 ——你们还会担心什么样的环境问题呢?请和同伴互相交流。 4.请部分幼儿面对集体说出自己的担忧,让其他幼儿回答,再向幼儿交代学习单任务。 ——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你的担忧? ——你觉得如果真是这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回家之后请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交流一下,看他们有什么担忧并把这些担忧记录在学习单上。 《小心!不要浪费》  活动目标:   1、知道各种各样的水,了解水的用途。   2、能结合日常生活经验,通过讨论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以及节约用水的正确方法。   3、初步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活动准备:   一杯水 活动过程:   一、结合自身的经验,用水组词,引出各种各样的水。   师出示一杯白开水,提问:“这是什么水?你还喝过什么水?哦你还见过怎样的水?请你用“水”字组词”。   二、引导幼儿讨论:水的用途   T:请你说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水有哪些用处,请把你知道的告诉小朋友。   C:--------   T小结:水的用途真不少呀,我们每天都要喝水,烧饭、洗菜、洗衣都需要水,洗澡洗脸要用水,我们喝的饮料里也有水,浇花需要水,就连小动物也要喝水-----我们生活中,每个人都离不开水。   三、初步了解水的来源,了解水的重要性。   知道缺水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要懂得节约用水。   T:小朋友家里用什么水?你知道水从哪里来?   C-------   T:如果没有水,我们会怎么样?   师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讨论节约用水的途径。   T:水很重要,小朋友平时能浪费水吗?   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平时洗手时,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幼儿交流经验 先开水龙头---将手淋湿---关水龙头---擦肥皂、搓手---开龙头---冲洗手---关龙头   五、师组织幼儿实践,洗手,养成生活中关龙头的习惯。 《拆礼物》 活动目标   1、 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动物与妈妈之间的浓浓亲情;每个妈妈在宝宝心中都是最美好的。   2、 尝试运用“我的妈妈最…….”的句式进行仿编,用简单的图是表现。   3、 进一步萌发对妈妈的爱恋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让幼儿理解故事种动物宝宝与妈妈之间的浓浓亲情,理解它们为什么要送这样的诗给自己的妈妈。   难点 :幼儿仿编诗歌的环节   活动准备   图片教具:心形卡片上写有“礼物”二字。兔妈妈和小兔、狮子妈妈和小狮子、河马妈妈和小河马、熊妈妈和小熊:狮子吼声、小狮子和妈妈温馨相爱的动画片:完整的故事录音。最勇敢、最温柔、最美丽、最善良的字卡。   活动过程   一、 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母亲节快到了,董老师的宝宝送给我一件特别的礼物,是什么呢?   师:这张心型的卡片上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呢!你问想听吗?我们一起来欣赏故事《礼物》   二、 完整欣赏,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师:故事的题目是什么?   幼:礼物 (教师贴礼物二字贴在黑板上)   师:故事里小动物送给妈妈的礼物到底是什么?   幼:一首诗。   师:听得真仔细,那些小动物送给妈妈一首诗了呢?   幼:小兔、小狮子、小河马、小熊。 (分别贴在黑板上)   师:他们送给妈妈的诗是怎么说的?   三、 重点欣赏故事地5---8小节,体验宝宝与妈妈的浓浓亲情。   1、 理解诗内容——小兔说:“我的妈妈最勇敢。”   师:故事里小兔朗诵的诗是什么?   幼:我的妈妈最勇敢。(在小兔旁边贴上“兔妈妈”图示)   师:为什么大家听了都笑了(观看视频)   你们觉得兔妈妈勇敢吗?我们一起学一学小兔送给妈妈的诗。(并出示最勇敢图示)   2、 理解诗内容——小狮子说:“我的妈妈最温柔”。   (1)听放狮子吼声   师:听——什么声音?谁来了?大狮子是怎样的?   幼:大狮子来了,大狮子是凶猛威武的形象。   (2)幼儿集体模仿表演凶猛威武的形象。   师:可小狮子是怎么说妈妈的?   幼:我的妈妈最温柔。(在小狮子旁边贴上“狮子妈妈”图示)   师:那么凶猛的大狮子为什么在小狮子眼里是最温柔的呢?(欣赏动画片)   师:你们看见狮妈妈是怎样对待它宝宝的?   幼:抱它亲它。   体验:老师做狮妈妈,小朋友做狮宝宝,体验母子间的浓浓爱意。   3、 理解诗内容——小河马说:“我的妈妈最美丽.”   师:小河马长着大嘴巴抢着说了什么?   幼:我的妈妈最美丽   师:为什么小河马觉得河马妈妈美丽?   幼:因为妈妈爱自己的宝宝,会好好照顾小河马,所以是美丽的。   4、 最后,小熊低声说了什么呢?   幼:我的妈妈最善良。   帮助幼儿理解善良的意思:善良就是乐于助人,愿意帮助别人,照顾有困难的人。你们理解小熊为什么这么说吗?   教师小结:原来每个妈妈在宝宝眼里都是最好的,是最勇敢、最温柔、最美丽、最善良的。小动物爱自己的妈妈,我们小朋友更爱自己的妈妈,谁能也送给妈妈一首诗。——幼儿进行仿编诗歌。   幼:我的妈妈最勤劳、我的妈妈最年轻、我的妈妈最孝顺,我的妈妈最厉害等,小朋友回家就把你的诗歌送给妈妈吧。他们一定会狠高兴的。    《换一换》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不同动物有不同叫声,并乐意模仿。   2、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别人的讲话。   2、能愉快的参与情景表演游戏,感受故事的趣味。 活动准备:   PPT     小动物的图片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  学一学   1、出示各种动物图片,幼儿看一看并说一说都是谁,它们是怎样叫的?   2、教师示范:"小鸡是鸡叽叽叽的叫着",幼儿学习老师的句式说一说。   二、看PPT,引出故事主题   1、出示封面图,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   请幼儿认一认封面上的字"换一换",小鸡到底要换什么呢?   2、看PPT,分段欣赏绘本,了解故事内容,学说句型并乐意模仿小鸡变换的叫声   (1)欣赏第一幅画   师:"小朋友们看,上面有谁啊?小鸡在和鸡妈妈说:我出去玩啦!叽叽,于是小鸡便叽叽的上路了。"   (2)欣赏第二、三幅图,乐意模仿小鸡变换的叫声   师:"你们看它遇到了谁呀?小老鼠怎么叫的呢?小鸡对小老鼠说:小老鼠,换一换叫声好吗?小鸡和小老鼠交换了叫声,那小鸡现在怎么叫了呀?小鸡便吱吱的上路了"   (3)欣赏第四、五幅图,感受句型"XX,换一换叫声好吗?"   师:"你们看它又遇到谁了呀?小猪怎么叫的呢?小鸡对小猪又说了同一句话:小猪,换一换叫声好吗?(让幼儿一起尝试说一说)小鸡和小猪交换了叫声,那现在小鸡怎么叫了呢?小鸡哼哼的上路了。"   (4)欣赏第六幅图   师:"一路上小鸡又碰到了朋友,你们看它又遇到谁了呀?小青蛙怎么叫的呢?"   三、游戏一:换声音   1、教师扮小鸡,一幼儿扮青蛙,进行游戏。   2、请两名幼儿分别扮两只小动物,进行游戏。   游戏二:换名字   1、教师和一名幼儿进行游戏。   2、幼儿两两合作进行游戏。   3、请3名幼儿尝试换名字的游戏。   四、看PPT,教师分段讲故事后半部分   1、小鸡和三位朋友都换了叫声,他还会遇到谁呢?   2、大猫想干什么?小鸡怎么做?(通过观察图片,大胆的想象与猜测,想出各种办法。)   2、看幻灯最后一页:发生什么事情了妈妈为什么会觉得奇怪? 《垃圾哪里去了》 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的危害,知道怎样进行垃圾分类。   2、鼓励幼儿从自身做起,爱护身边的环境,将垃圾放在指定的地方。 活动准备:   塑料杯、垃圾实物 活动过程:   一、了解垃圾的含义,知道它的危害。   1、了解垃圾的含义。   教师:(出示垃圾)这是什么?什么是垃圾呢?   教师小结:垃圾是指没有用,准备扔掉的东西称为垃圾。   2、了解垃圾的的危害。   教师:你在哪里见过垃圾?你看到的垃圾是怎么样的?能闻到什么气味吗?有垃圾的地方给人们感觉怎么样?垃圾对人类、动物、植物有什么影响吗?   教师小结:垃圾腐臭时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不仅仅破坏风景,侵占土地,使人们生活的地方越来越小,而且垃圾中还会滋生病毒,病菌,招惹蚊虫,让人生病。   二、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可回收标志。   1、了解垃圾的来源,及处理办法。   教师:哪些地方会产生垃圾?(工厂、菜场、餐馆、宾馆、办公室、家庭、超市等)   教师:垃圾最后都跑到哪里去了?   教师小结:垃圾被倒入垃圾桶后,由环卫工人收集起来运走。大部分会被埋到填埋场,填埋场就是专门把垃圾倒入一个地方再用泥土把垃圾埋在里面。填埋场既占地方又不利于环境保护,有的垃圾送到焚化炉焚化,但焚化的时候会排出有害气体。   2、出示垃圾箱图片,认识可回收标志。   教师:你见过这样的垃圾箱吗?为什么要把它分成几部分呢?   教师:垃圾箱上面有什么标志呢?(可回收标志与不可回收标志)你觉得哪个是可回收标志?为什么呢?   教师小结:有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因为他们是用大自然中宝贵的材料制成。可回收垃圾就是收回来后经过加工还可以做成其他的东西。   3、出示实物垃圾,了解垃圾的分类。   教师: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为什么?   教师:(出示垃圾)老师这里有一些垃圾,你知道该怎么进行分类吗?(先请幼儿进行初步的分类)   4、出示垃圾分类的标志。   教师:刚刚我们进行了初步的分类,这些都是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有可乐罐、旧报纸、汽水瓶、橡胶等这么多类型,刘老师这里还设计了分类标志,我们一起来看看。   金属:这一类可回收物有可乐瓶、易拉罐、废铁等。回收后送工厂,可以再生为各种金属物品。   纸张:利用旧报纸、包装盒、纸盒等做原料可以制成各种餐巾纸、纸盒等。   玻璃:汽水瓶、酒瓶等玻璃瓶经过清洗、消毒后可以重复使用。   塑料:橡胶(如:酸奶瓶、废轮胎等经过加工可以制成其他塑料、橡胶制品。)   教师小结:回收利用废物可以节约能源,废物回收利用的越多,送往填埋场的垃圾就越少,把可再生利用的废品送到回收中心,可以减少污染,为环保处一份力。   三、激发幼儿爱护环境的情感。   1、进行实验。   教师:为什么说不能乱丢垃圾呢?(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因为有的垃圾丢在在地上不会腐烂在泥土里,这样就占去了土地。   教师:老师这里有几个塑料杯,我们将塑料瓶盖、玻璃、弹子、铁钉、糖纸、香蕉皮、废菜叶、树叶分别放入塑料杯中装好泥土,我们每天观察,过段时间再来看看哪些东西腐烂了,哪些东西没腐烂!待会下课后我们把塑料杯放到自然区角去。   2、活动延伸   教师: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讨论,日常生活中那些东西是由垃圾再生材料制成的? 《塑料瓶到哪里去了》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验活动启发幼儿探究沉浮现象的兴趣。   2.  学习观摩实验结果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   活动准备:   两个金鱼缸、6个小塑料瓶、1个大塑料瓶、幼儿记录表、教师记录表、笔、纸。   活动过程:   1.  材料导入,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你们看桌上有什么?玩一玩,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  猜想与实录   (1) 幼儿预测、记录。   “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三个瓶子放入水中会在水的什么位置?请把猜想的结果记录在纸的上方。”   教师记录幼儿猜想的结果。     (2) 幼儿实验、记录。      “请小朋友将瓶子放入水中,把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纸的下方。”   教师提醒幼儿仔细观察瓶子的位置,做好记录。   教师记录幼儿实验的结果。   3.  总结。   “小朋友看看自己记录的结果是几号瓶在水的最上面?”确认后拿出,依次拿出三个瓶子,并让幼儿比较记录结果是否正确。   “为什么它们在水中的位置会不一样呢?”   4.  拿出大瓶子,集体实验。   “是不是水越多(重)瓶子就越往下沉呢?”将装满水的一个小瓶子和装满两小瓶子水的大瓶子同时放入水中比较,“为什么装满两小瓶子的水的大瓶子反而浮在水面上呢?”启发幼儿说出里面有空气。 《保龄球大赛》 · 活动目标:   1、 体验击倒瓶子的成就感。   2、 探究瓶子的摆放方式、滚球的力量、距离与倒瓶的关系。   3、利用废弃的易拉罐自制器材,用起来简便,玩起来开心。   4、通过打保龄球的学练竞赛,改进提高掷球技术动作,培养集体观念,增强合作竞争意识,在活动中发挥领袖儿童的作用,服务于教学。   活动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有初步的玩球经验。   环境准备   各种空瓶若干、幼儿每人一只球、音乐。   教学重点:   掷球、接球的方法,摆瓶的方式方法。   教学难点:   协调的掷球动作。   活动过程:   一、和球宝宝做运动   幼儿每人一只球,在教室的带领下听音乐做运动、我们带着球宝宝一起做运动吧。   二、球宝宝滚一滚   1、幼儿自由练习滚球,教师巡回指导。   球宝宝也想自己到地上去运动运动,我们把他放到地上滚一滚吧。   2、个别幼儿示范滚球,探究滚球的力量与距离的关系。   3、教师示范滚球的动作:双手抱住球宝宝,用力一起往前推。   球宝宝是怎么滚的?怎样才能让球宝宝滚得更远呢?   4、再次游戏,观察幼儿掌握动作的情况,引导用正确的方法用力滚球。   三、做游戏:“打保龄球”   你们见过打保龄球吗?是怎样打的?   1、幼儿两人合作,尝试用篮里的物品将斜坡对面的瓶子击倒。   师:这里是小小保龄球馆,这个坡度就是跑道,请两个小朋友一组,用小篮子里的东西来打跑道前面的瓶子。   师:你们真厉害,瓶子都打倒了,那么你们是用什么把瓶子打倒的呢?。   2、变换瓶子的位置,幼儿尝试用杯子将坡道旁边的瓶子击倒。   师:难道这个杯子就没有用了?如果老师把瓶子放在跑道旁边,你们来试试看,能不能把它打倒?   幼儿按照要求打跑道旁边的瓶子。   3、师生共同交流游戏结果   老师帮助幼儿梳理游戏中的发现,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刚才你们用罐子打倒了跑道前面的瓶子,用杯子打倒了旁边的瓶子。这是为什么呢?   师:罐子为什么会直直往前走的?(老师演示)   师:杯子为什么会拐弯呢?(个别幼儿演示)   师:那老师把瓶子的放在这边,谁来试一下来打倒它?   师:那老师把瓶子的位置换一下,谁来试试能把它打倒?   改装   幼儿利用现有材料,将椰奶罐进行改装使它可以把坡道旁边的瓶子击倒。   师:那么这个直直的罐子能不能打倒旁边的瓶子呢?(不能)   师:请小朋友用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材料来进行改装,把直直的罐子使它也能变成能转弯的保龄球。   师:用改装好的罐子到跑道上来试一试,能不能打倒旁边的瓶子? 师:小朋友把直直的罐子都改装成功了,还想玩吗?好,我们把保龄球馆里的东西都收拾好,带到班上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盆栽大变身》 活动目标:   1.巩固画各种动态人物的技能,学习简单的画面布局。   2.进一步培养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春天树林的背景图一幅。   2.教师用吹塑纸剪制的大型运动器具(如滑梯、秋千、跷跷板、攀登架、小火车等)以及用油画棒绘制的两个动态不同的人物(如图一)。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出示背景图。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画,你们看美不美?(引导幼儿从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讲述自己的感受)   2.这是公园的一角,这里有一片美丽的树林,树林里有块空地,想一想,这里可以放什么呢?(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讲述)   3.出示剪制的大型运动器具。我们把这些大型运动器具搬到树林里去,好吗?   二、讨论画面布局   1.滑梯放在哪里比较合适?(滑梯比较高大,如果放在前面会把后面的物体挡住,因此放在后面比较合适)   2.攀登架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可以放在中间靠左处,与滑梯前后交错)   3.跷跷板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可以放在前面,因为它比较低)   4.小火车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可以放在画面的最前面,并靠边)   5.秋千放在哪里比较合适?(挂在树上)   6.你们瞧,现在的公园更像什么了?(儿童乐园)   三、学习绘画不同动态的人物   1.儿童乐园真好,不过好像还缺少点什么,怎么办?(自画、自剪人物,然后贴上去)   2.出示范例(如图一)。老师请了两位小朋友来玩,你们能看出他们正在玩什么吗?   3.教师根据幼儿意见,将两个范例分别放到相应的运动器具上,使幼儿进一步理解动态与器具特点的关系。   4.教师示范画出坐、跑、攀登等动态人物。   5.幼儿绘画各种动态的人物,要求幼儿颜色搭配要和谐,涂色要均匀,人物要剪得光滑、细致。   6.幼儿把自画人物“送”到儿童乐园去玩,教师按幼儿的意愿,将其作品一一贴在相应的运动器具上(如图二) 《小纸船》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猜想小老鼠的行为,感受小老鼠看到大海的快乐心情。   2.能在图片的提示下,初步讲述故事的主要环节。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玩过纸船漂流的游戏。   2.材料准备。   ①自备小老鼠图片一张、小纸船每人一个。   ②挂图“小纸船”。   ③幼儿学习资源3第10~13页。 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   出示小老鼠的图片。   师:这是什么动物?   幼:小老鼠。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小老鼠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出示挂图,逐页展示,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   ①出示第一幅图。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小老鼠坐在书桌上看书,看到大海的图片)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说:一只老鼠在书桌上看到一本书,书中有大海的图片。   ②出示第二幅图。   师:小老鼠在想什么呢?(想去大海玩)   师:它会怎么去呢?(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发言)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说:小老鼠想去大海上玩,它想了很多办法。   ③出示第三幅图。   师:小老鼠在干什么?(做纸船)   师:小老鼠坐着纸船想去哪儿呢?(想去大海游玩)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说:小老鼠用纸折了一个小船,坐着小船到海上游玩。   ④出示第四幅图。   师:小老鼠在干什么?(在大海上乘船游玩)   ⑤完整讲述故事。   3.教师出示老鼠图片、白纸和小纸船,启发幼儿回忆并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4.游戏:漂流船。 幼儿在开放的水池中玩漂流纸船,并与同伴交流自己想乘船去哪里玩。 《骑车出游》 活动目标:   1.感受想象名画构造的画面情境。   2.与同伴分享骑车出行的经验。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骑车出游》。   2.画笔、图画纸。   3.自行车的画法参考[附1]。   4.画作赏析参考[附2]。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幼儿用书封底的名画,感受画面的美感与自行车的特点。   ——这幅画里有什么?你能看出这是什么季节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画面里小朋友开心吗?从哪里看出来的?猜一猜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开心。   ——自行车有什么特点?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呢?   ——车把是干什么的,车铃是干什么的?车座是干什么的?   2.借助名画,先请幼儿回顾自己骑车出游的经历,在集体讨论骑车出行的好处。——你们出去玩的时候会骑自行车吗?喜欢骑自行车吗?为什么?   ——和谁一起骑自行车?周围的风景怎么样?骑车的感觉如何?   ——骑自行车有什么好处呢?(不用走路、比走路快、没有尾气排放、锻炼身体、想停就能停下来等)   3.请幼儿观察风的幼儿画作部分,讨论自行车的特征。   (1)请幼儿观察图画后表达自己的想法。   ——书上小朋友画的是什么?你怎么看出画的是自行车呢?   ——转动的车轮怎么体现出来?   (2)教师介绍“骑自行车”的绘画方式。   ——先画自行车还是先画人?人要画多大?   ——手和脚要放在车的什么位置?   4.请幼儿画出自行车出游的景象,鼓励幼儿用绘画表达的碳出行的快乐。   ——想一想和家人朋友骑车出游的经历,有没有很有趣的事情?   ——试着把骑车游玩的情景画一画。可以画自己也可以画别人,还可以画很多人一起骑车的情景。 《环保卫士棋》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环保的重要意义,学会辨别损害环境的行为及事例,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2、培养幼儿的合作协商能力及遵守规则的意识。   3、通过玩棋游戏,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环保小卫士”绘画比赛作品,并布置于背景板上。   2、制作骰子所需材料   3、两颗棋子(玩具熊和小鸭)   4、布置棋盘所用材料(地垫) 三、活动过程:   1、 自由欣赏背景板上的幼儿作品。   2、 讨论:怎样能发挥作品的作用?(观赏、游戏)   3、 教师巧妙引导:可不可以用来下棋?   4、 集体讨论:   A、 下棋规则和玩法   B、 下棋所需用品   5、 师幼共同制作骰子布置棋盘。   幼儿自由分工合作,一组用贴、剪各种形式制作骰子,二组用地垫布置好棋盘,三组给作品编号。   玩法提示: 将幼儿分成两组,下棋时两队各一名幼儿往上抛骰子,骰子顶面出现数自几,便打开背景板上的第几幅作品,作品的作者讲解作品内容,如果作品内容是环保内容,则将棋子前进几步,如果是破坏环境内容,则后退几步,谁先到达终点,则是胜利者。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