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xx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拌合站管理指导意见
(x局施字[2012]154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拌合站施工生产管理,保证工程实体质量,理顺拌合站与项目部、各工区的关系,明确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建立高效的运转机制,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 本指导意见适用于国内项目的各类拌合站,国外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本指导意见主要以水泥混凝土拌合站为例,沥青混凝土、水泥稳定粒料拌合站参照执行。
第二章 拌合站的组织管理模式
第四条 拌合站的设备配置和建设除满足业主要求外,主要应考虑是否满足施工高峰期生产进度的要求及节能减排要求。
第五条 拌和站管理涉及到材料、设备、试验、技术及作业工区等各个方面,因此拌合站必须由项目经理部直接统一管理,无论拌合站设备来源是项目自备或租用,还是其它方式,拌合站都应作为一个独立单元进行管理,单独与项目部签订合同并结算。
第三章 拌合站管理的组织分工及职责
第六条 项目部负责拌合站的规划、管理、协调、调度工作,协助拌合站建设。
(一)负责拌合站的整体规划、设计和组建,对混凝土拌合站生产进行全面监督管理。
(二)负责制定拌合站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拟定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根据工程规模及管理要求确定拌合站的人员配置。
(三)负责组织拌合站的验收工作,协调拌合站与各部门、工区及外部的关系。
(四)项目工程部每月提供混凝土用量计划,现场技术员在每次浇筑混凝土前给拌合站提交《混凝土申请单》。由试验室开具《混凝土开盘通知单》一式两份,交拌合站一份,试验室保留一份。
(五)项目工程部、经营部和材料部应按月留存拌合记录,工程部对记录进行检查分析,重点关注拌合时间是否满足规范要求、配合比使用及调整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混凝土拌合数量与现场工程量是否相符等。经营部做好成本核算;材料部做好材料的摊销和进料计划采购。
(六)对拌合站运行情况按月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见附件1。
第七条 拌合站负责拌合站建设及混凝土生产(可增加混凝土运输工作内容),定期检修、维护拌合设备,原材料的保管,拌合站场地及附属设施的日常管理以及相应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
(一)负责拌合站建设和生产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二)负责制定拌合站内相关管理办法,从拌合站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责任划分,落实岗位责任制。
(三)根据混凝土生产任务及库存盘点情况提供原材料需求计划报材料部。
(四)负责拌合站混凝土生产,并和前台密切配合,保证混凝土供应的连续性,混凝土性能应满足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
(五)拌合站必须准确填写《混凝土开盘记录》,每天或每批次混凝土拌合完成后,拌合站应及时将《混凝土开盘记录》报送材料部部和经营部。
(六)负责拌合设备的清洗、维护、保养,定期对拌合站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检查,保证拌合站的正常运转。
(七)负责原材料的保管,配合材料部做到定期盘库,现场标识清楚,各种原材摆放界限分明。
(八)拌合站应每月配合计量员做好拌和站的调校、标定工作,发现计量不准确时重新进行标定。
(九)负责拌合站场地及相关附属设施的维护,保持场地整洁、排水畅通。
第八条 项目试验室负责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确定施工配合比,检测混凝土的性能,监督混凝土的生产过程,按要求制取试样。
(一)负责拌合站试验仪器、计量器具的检定、使用、维护和管理。
(二)原材料进场并经材料部门报检后,负责原材料的取样、自检(送检)、试验、出具报告、收集各种合格证,对不合格材料及时反馈给物资部门。协助材料员做好有关材料的进货检验、标识,随时掌握原材料的质量情况。
(三)负责对混凝土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和试验。拌合前根据原材料含水量开具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检测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温度等工作性能(视要求增加含气量、扩展度等指标);按照混凝土抽检频率现场制作混凝土试件,并按规定进行养护,同时做好各种记录和报告。
(四)试验人员有权对拌合站的违规操作进行制止,并根据原材料含水量情况,混凝土运距及气温的变化情况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微调。
(五)负责(或监督)对拌合站计量系统按规定报请国家计量部门定期进行校验。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对拌合站计量系统的实物定量检测工作。
(六)拌合站与项目部结算必须经现场试验人员的签字后方可进行。
第九条 材料部负责原材料采购、收料、初步验收、请检、入库登记等工作。
(一)负责牵头料场的比选,及对供料方的评价、选择和控制。
(二)负责拌合站的原材料采购,并按规定进行进场验收,及时通知试验室按规定频率进行抽检。做好原材料进场后的移交及库存监管工作。
(三)监督并协助拌合站做好材料管理工作,按月进行库存盘点,对材料进行节超分析,保证主材不超耗。
(四)建立健全的材料供应台账,做到账物相符,及时编制各种报表。
第十条 设备部负责拌合设备的进场验收及组装调试,并对拌合设备的维修、保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章 拌合站的组建
第十一条 总体要求
(一)统筹规划,总体布局合理、节约用地、满足施工生产要求。
(二)环境整洁卫生、标识标牌齐全、材料堆放整齐、设备机具停放有序,符合环保要求。
(三)拌合站产能适当,以满足施工高峰期混凝土最大需求为原则。
(四)砂石料的储备能力应根据施工进度安排、料场供应能力、运输条件、季节影响、成本等因素综合确定,一般应不低于15天的需要量(受场地条件限制的,可以酌情减少)。
第十二条 拌合站的设置
(一)混凝土生产应采用集中拌合方式。
(二)拌合站设置要有规划,有设计,有图纸,拌合站设置应遵循节约和实用的原则。
(三)按项目前期策划或初步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的数量、位置设置。
(四)对于个别隧道洞口因地形条件限制,无法设置大型拌合站的工点,其设置的拌合设备必须配置自动计量系统(有条件的应配备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并按要求由项目部统一直接管理。
第十三条 拌合站的选址
拌合站的选址应综合考虑以下六个方面的因素:
(一)根据各工区混凝土供应数量,拌合站尽量选在接近最佳经济合理运距的位置。
(二)拌合站选址应便于材料进场,靠近公路或码头。
(三)水、电接入方便,通信畅通。
(四)土地使用成本相对较低。
(五)确保安全
1、不受洪水和泥石流威胁,避开坍方、落石、滑坡、危岩等地段。
2、避开居民集中的地区。
3、避开高压线路及高大树木与通讯线路、光缆保持一定的距离。
4、避开集中爆破区。
6、施工干扰小,利于环保及污染处理。
第十四条 拌和站的临时设施
(一)拌合站临时设施一般包含原材料存放区,砂、石筛分和清洗区(视要求),混凝土搅拌区,设备停放区,办公生活区,以及供电系统(变压器、发电机房,配电室),供水系统(蓄水池,水井、泵房或输水管线),场内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场内道路等。如有冬季施工要求,还包含锅炉房,原材料保温和加热系统等。如果环境多雨,或业主有明确要求,集料存放应设置必要的防雨设施。
(二)拌合站场地应进行合理的硬化和绿化,道路及场地硬化要有设计,并进行经济比较,确定其结构形式、面积。
第十五条 拌合站的人员配备
拌合站人员配置应根据生产规模及技术管理要求确定,一般应设置以下岗位:
(一)拌合站站长1人,一般应具有助理工程师及以上职称或相当于助工的职称,熟悉拌合站技术条件,具备一定的机械设备知识和混凝土相关知识,有较全面的生产管理能力。
(二)材料员1人,具备一定的材料收发、管理能力,能够对材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成本核算。
(三)拌合机操作人员每台机配置2人,具有相关作业证书,了解混凝土生产基本知识,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控制操作,并具有一定的机械维护保养知识。
(四)装载机司机每台机配置2人,具有特种作业资格证,能够熟练进行装载机操作,并具备一定的机械维护保养知识。
(五)机电工1人,有相关特种作业资格证书,具备一定的水、电、气、机械维修相关专业知识,能够对混凝土拌合站运转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水电气问题及时诊断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转。
(六)司炉工1人(如有冬季施工要求),有相关特种作业资格证书,能够熟练调控锅炉,并能及时处理锅炉出现的问题。
(七)如承担混凝土运输任务,罐车司机根据罐车数量配置,每台罐车配置2人。具有相关驾照和一定的车辆维护保养知识。
(八)试验人员2人(由项目试验室派出),应具有试验上岗资格证书,具有一定的混凝土生产管理经验,能够熟练掌握混凝土及原材料的试验检测监控技术,能够正确出具相关试验记录和报告。
第十六条 拌合站的验收
拌合站安装调试完毕后要进行验收,除业主、监理的验收外,项目应自行组织验收,保存验收资料。拌合站的验收由项目生产副经理或总工组织,工程部、试验室、材料部、设备部、拌合站站长等相关人员参加。验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拌合站人员配备、从业资格满足要求,具备相关专业知识。
(二)仪器设备全部经过检定,检定证书在有效期内。
(三)拌合站规章制度齐全,人员岗位职责明确。
(四)拌合站场地规划合理,标识清楚,排水畅通。
(五)原材料存放、保管有序,有防潮、防变质等措施。
(六)设备状况良好,拌合设备计量系统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七)混凝土试拌各项技术参数符合要求。
第五章 工作程序
第十七条 项目工程部应在混凝土浇筑前4个小时通知拌合站,告知拟浇筑混凝土的部位、标号、数量、到场时间,大方量混凝土浇筑应提前二天通知。拌合站应及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第十八条 每次混凝土拌合前,由现场技术人员开具《混凝土申请单》交试验室。试验室根据工程需要选择正确的配合比,并对现场砂、石料含水率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施工配合比,开具《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第十九条 拌合机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中的要求,在质检、试验人员共同监督下,将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输入拌和机电脑内并锁定,未经试验人员允许,不能随意改变混凝土配合比。拌合站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密切观察混凝土的工作性情况,发现新拌混凝土出现异常时,应及时通知拌合站试验人员,如需调整配合比参数,需经试验人员允许,否则,不得随意自行更改。
第二十条 拌合站在拌制前三盘混凝土过程中,试验人员对拌合站计量系统的精度进行检查,确保原材料计量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同时试验人员根据混凝土拌合情况确定混凝土合理的搅拌时间,并满足规范规定最小搅拌时间的要求。
第二十一条 混凝土开盘后试验人员按批次要求在现场检测坍落度、入模温度等性能指标。如发现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好,或由于运距、气温变化等因素引起混凝土施工和易性变化时,试验人员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对施工配合比进行适当微调,经质检工程师同意后重新下发配合比通知单。
第二十二条 试验人员每次开工前对地材的含水率进行检测,天气有较大变化时应随时检测,当含水率变化较大并将使配料偏差超过规定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以保证混凝土的各项指标在允许范围内。
第二十三条 发现拌合站违规操作,影响混凝土质量,试验人员有权终止其混凝土生产,并及时向项目主管领导报告。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指导意见由局施工管理部负责编制并解释。执行中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存在的问题,请及时沟通。
附件:混凝土拌合站检查表
附件: 混凝土拌合站检查表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一、原材料管理
1、原材料收料、请检、入库登记内容齐全,记录及时。
2、原材料存放有序,标识清楚,有防潮、防变质措施。料仓隔墙足够高,不同规格材料无串仓现象。
3、各种原材料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文件,进场后试验检验频率符合要求。
4、每月对原材料进行库存盘点,盘点记录齐全,并对材料进行节超分析。
5、材料采购有计划,并经有关领导批准。
二、混凝土拌和
1、拌合站计量系统校验频率符合要求,确保计量准确。
2、混凝土拌合前有《混凝土申请单》,并对现场砂石料含水量进行检测,确定施工配合比。
3、开盘前对拌合设备、计量设备、原材料规格、水电供应情况进行检查。
4、按既定配合比进行拌和,材料计量准确,拌合时间达到标准要求
5、根据材料干湿状况、运距、气温的变化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微调,保证混凝土的性能。
6、施工过程中严格施工配合比管理,混凝土进行坍落度、温度等指标的测试,防止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泌水等现象,严禁擅自加水。
7、对拌合、试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有关人员,并做好相关记录。
8、按混凝土抽检频率现场制作混凝土试件,按要求做同条件养护。
三、综合管理
1、人员按要求配置,特殊岗位持证上岗。
2、临时用电符合要求,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和“一机一箱一闸一漏”。
3、上料台无串斗现象,保证各种材料计量准确。
4、每次混凝土拌合作业完成后,及时清洗机具,清理现场,做到场地整洁。
5、拌合站的机具、设备的维修、保养记录齐全。
6、对拌合站进行及时清理和打扫,保持场地干净整洁,场内排水畅通,无积水。
7、每月留存拌合记录,并对记录数据进行检查分析。
检查人: 检查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