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复习模拟试题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犇根据音节和语境填写字词。
牪(1)从唐诗宋cí中,我们jì能读到bēi cǎn的人生,也能感受到洒tuō的xiōng huái,jì能pǐn出美chǒu,也能huò得jiān强,读诗词就是在guàn gài我们思想的田地。
牪(2)pàn望已久的新年终于到来,空气中到处都能xiù到年的味道。除夕晚上,我们全家坐在客tīng,一边看lián欢晚会,一边美zī zī的吃着年夜饭。qiáo,爸爸和爷爷还喝起了酒。大家吃着、笑着,不知不觉仿佛都有些zuì了。
二、选择题
2.犇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牪A.角色(jiǎo) B.年纪(jǐ) C.宁可(nìng)
三、选择题
3.犇下面加点词句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牪A.即使有了缺点也没有关系不必改正,因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嘛。
牪B.在这次班级活动中,胆小的小慧破天荒地挑大梁,担任了主持人。
牪C.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入轨,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四、选择题
4.犇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牪( )心( )胆 ( )云( )雾 左( )右( )
牪重( )( )鼓 眉( )目( ) ( )头( )脑
五、选择题
5.犇下面有四个句子,其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牪A.因为我们生活富裕了,所以就不应该浪费。
牪B.我估计他的生活一定非常艰难。
牪C.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一派丰收的景象。
牪D.我对民间故事很感兴趣。
六、选择题
6.犇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上课要专心,不可左顾右盼。
B.从监控上看,小偷偷了东西扬长而去。
C.突然,狂风大作,我们只能回到屋子里。
D.王明头脑灵活,做起事来总是三眼一板。
七、选择题
7.犇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表达的感情不同的一项是( )
A.弟弟今年两岁,整天上蹿下跳,真像一只小猴子。
B.他像小鸭子般抖动头上的水.望着同学笑。
C.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D.放学了,晨晨像一只轻盈欢快的小蝴蝶飞入妈妈的怀抱。
八、选择题
8.犇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共4处)
桌子上推满了礼物。我拿起妈妈送的礼物,急切地迫不及待地拆开了包装纸。“《夏洛的网》!”我叫了起来:“老妈,你太给力了!”捧着心爱的书籍,高兴极了。
九、选择题
9.犇口语交际。
牪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许多民间故事,请向同学推荐一篇民间故事或一本民间故事书籍,并写明推荐理由。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选择题
10.犇日积月累。
牪(1)默写《别董大》
牪千里黄云白日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牪(2)默写《暮江吟》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江瑟瑟半江红。
牪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3)由于小明经常说话不算话,导致朋友们都不信任他,你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驷马难追。”来劝诫他做人要讲诚信。
牪(4)人不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懂的,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孰能无惑?”
牪(5)随着一场接一场的大雨,天气越来越凉了。果然是“一场秋雨一场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选择题
11.犇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牪空气中的“流浪汉”
牪叶永烈
牪清晨,当一束阳光照到室内时,你就会看见光亮里有无数个小颗粒在东碰西撞,到处游荡。这便是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
牪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所以,平常除非灰尘特别多,人们是不大感到这些小东西的存在的。据试验,城市街道上的一酒杯空气中,有几十万颗灰尘;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灰尘就少得多,一酒杯空气中只有一百多粒灰尘。灰尘是从哪里来的呢?刮风了,地面上无数的沙粒、泥粉就扬了起来;在工厂里,高高的烟囱吐出浓黑的烟;火山爆发,会带来无数的灰烬;车辆奔驰、人走路,又会带起许多灰尘。此外还有天上的流星,它和空气一摩擦,整个儿都烧掉变成灰尘了,据说每昼夜就有1430万吨这样的宇宙灰尘落到地球上。
牪也许你没想到,这些乱逛的灰尘也还是有用处的。没有它,天就不能下雨。因为地面上的水汽升到天空后,形成云彩,但是,没有灰尘,云彩中的水蒸气就不能聚集在一起。如果你不信,不妨试一试。在下雨时,拿个干净的白瓷碗放在院子里,接上点雨水仔细看看,你就会发现碗底存有许多渣滓——这就是灰尘。
牪但是,灰尘的坏处是很多的。大家都知道,灰尘多了会迷人的眼睛,呛人的鼻子,会使人的呼吸器官发炎。灰尘钻进机器,会使它声音嘶哑。落在未干的电影胶片上,会使它失去功用。
牪这样看来,我们就不得不管教管教这些空气中的“流浪汉”啰!
牪使用吸尘器,这是最简单的捕捉灰尘的方法。然而,最积极、最根本、最主要的减少灰尘的办法,是进行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绿化大地,使大风无法再把泥粉和细沙卷得漫天飞舞。
牪11、文中空气中的“流浪汉”是指( )
牪A.沙粒 B.泥粉 C.细沙 D.灰尘
牪12、句子“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牪A.举例子 B.作比较 C.列数字 D.打比方
牪13、第3自然段介绍了灰尘的( )
牪A.用处 B.坏处 C.大小 D.来源
牪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牪A.天上的流星和空气摩擦,烧掉会变成灰尘。
牪B.草木繁茂的山林灰尘比城市街道少。
牪C.如果没有灰尘,云彩中的水蒸气就能聚集在一起。
牪D.减少灰尘最根本、最主要的办法,是进行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绿化大地。
牪15、第二自然段中划直线的句子,请你从不同角度给这句话提两个不同的问题。
牪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选择题
12.犇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牪被打翻的鱼缸
牪四年级的教室里,同学们正在紧张地进行期末测验,老师也静静地守在这里。教室最后一排有一个小男孩,他的脸一阵红一阵白的,并不是因为试题太难,而是他太想上厕所了。原来,腼腆的他想等考试结束后再冲向厕所。可是漫长的考试一直没有结束,小男孩憋得满头大汗。忽然,最尴尬的事发生了——他尿裤子了。小男孩羞愧得不知所措,他想:这下完了,如果同学们发现了,我会被笑死的,再也不会有人愿意和我一起玩了,怎么办啊?小男孩的眼中充满了泪水。幸好同学们都在埋头考试,没有人发现他的异常。
牪只有细心的老师发现了小男孩的焦躁不安。他轻轻地走到小男孩身边,立刻就明白了一切。随后,老师不动声色地来到窗边,端起窗台上的鱼缸走了过来,经过小男孩身边时,他“一不小心”打翻了鱼缸。水溅得小男孩满身都是。这突如其来的事故惊扰了其他同学,大家都回过头来看着老师和小男孩。老师连忙向小男孩道歉,并示意其他同学继续考试。接着,他领着小男孩来到自己的办公室,擦干小男孩身上的水,并让他换上一条干净的裤子。
牪小男孩回到教室的时候,穿着一条极不合身的裤子,皮带都系在了胸口上,看上去滑稽极了,但是没有一个同学嘲笑他。小男孩心里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
牪考试结束了,同学们陆续离开了教室。小男孩留在了最后,他走到老师身边,怯生生地对老师说:“谢谢您,老师。”
牪老师拍拍小男孩的头,微笑着说:“不要紧,我小时候也尿湿过裤子。”
牪16、读了短文,请从不同角度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写下来。
牪问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问题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17、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牪不知所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不动声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18、按照前后顺序将事情的经过填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牪尿裤子——( )——( )——感谢老师
牪19、请根据提示给句子补充批注。
牪随后,老师不动声色地来到窗边,端起窗台上的鱼缸走了过来,经过小男孩身边时,他“一不小心”打翻了鱼缸。
牪句子用了____________描写,我体会到老师是__________的人。
牪20、第二自然段中加点词“一不小心”,为什么加上引号?联系上下文写出你的理解。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选择题
13.犇习作。
牪(1)班级是一个大家庭,有许多性格各异的小伙伴与你朝夕相处、共同成长。他们当中可能有令你捧腹大笑的“笑话大王”,有做事慢腾腾的“小蜗牛”,还有喜欢读书的“小书虫”……每个人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请你以“我们班的 ”为题写一篇习作吧。
牪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牪②选取典型的事例,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表现人物的特点;
牪③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350字左右;
牪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
牪(2)《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但故事情节很简练,比如:王戎和诸小儿去哪儿玩儿?诸小儿如何摘李?他们尝李的感觉如何……你来发挥想象,把这个故事写具体,写完整吧!
牪要求:①题目自拟;
牪②350字左右;
牪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1)
牪
牪(2)
牪【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牪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联合词语读一读,看看 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既、惨、胸、灌、溉、嗅、滋、瞧、醉”容易写错,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二、选择题
2.C
解析:C
牪【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字音的识记与辨析。
牪A.角色(jiǎo)——角色(jué)
牪B.年纪(jǐ)——年纪(jì)
牪C.读音正确
三、选择题
3.A
解析:A
牪【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和谚语俗语的理解。
牪A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思:尺是比寸长,但是比它长的东西相比,则显的短;寸虽然比尺短,但也有比寸短的东西。比喻人各有长处很短处。和句子中“即使有了缺点也没有关系不必改正”不搭配。
牪B项:破天荒:指从没有过的或第一次出现的。挑大梁:意思是指比喻承担主要工作或起主要作用。和句子自“胆小的小慧任了主持人。”搭配。
牪C项: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大,都快要把耳朵震聋了。和句子中“轰鸣声”搭配。
四、选择题
4. 提 吊 腾 驾 顾 盼 整 旗 清 秀 摇 晃
牪【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补全词语。
牪提心吊胆: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牪腾云驾雾: 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迷糊,感到身子轻飘飘的。
牪左邻右舍:泛指邻居。
牪重整旗鼓 :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摇旗和击鼓是古代进军的号令)。也说重振旗鼓。
牪眉清目秀: 形容容貌俊秀。
牪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五、选择题
5.D
解析:D
牪【详解】考查病句辨析能力。解答时,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1)用词不当。(2)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 (4)词序混乱。(5)重复啰唆。(6)前后矛盾。 (7)不符事理。(8)归类不当。 (9)指代不明。
牪A句关联词错误,前后分句是假设关系,选用“即使……也……”: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牪B句“估计”“一定”前后矛盾,去掉“一定”。
牪C句“稻子成熟了”与“一片碧绿”意义不符,应改为: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金黄色,一派丰收的景象
六、选择题
6.D
解析:D
本题考查四字词语的使用。D项三眼一板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形容做事有条理。与前面头脑灵活矛盾。
七、选择题
7.C
解析:C
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C与其他三项不同,把“那双手”比作“鹰的爪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带有贬义色彩,写出了日本鬼子的凶残。A、B、D相同,比喻都带有褒义色彩。
八、选择题
8.桌子上堆满了礼物。我拿起妈妈送的礼物,迫不及待地拆开了包装纸。“《夏洛的网》!”我叫了起来,“老妈,你太给力了!”我捧着心爱的书籍,高兴极了。
这道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搭配不当,把“推”改成“堆”;
语义重复,把“急切地”删除;
标点符号不当,提示语后面应是逗号,把冒号改成逗号;
缺少主语,在“捧着心爱的书籍”前加上“我”。
九、选择题
9.我向大家推荐的民间故事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因为这是一个浪漫主义的民间爱情故事,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虽是悲剧,但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
{详解}
考查了口语交际,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结合自己的阅读与积累说出最喜欢的民间故事向大家推荐,可简介书的内容从及推荐的理由。
牪《中国民间故事》它以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为基础,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幻想,讲述了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认知与思考。它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思想,抒发了劳动人民的淳朴情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知名的民间故事有《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西湖龙井的传说》等等。可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民间故事,简介内容及推荐理由。
十、选择题
10.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一道残阳铺水中 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言既出 人非生而知之者 十场秋雨要穿棉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文言文与谚语的识记、背诵与默写能力。
牪(1)《别董大》唐代诗人高适。全文: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牪(2)《暮江吟》唐朝诗人白居易。全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牪(3)“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意思是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牪(4)出处韩愈的《师说》。相关原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牪(5)“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气象谚语。意思是:立秋之后差不多两个半月的时间就是立冬了,在这期间下一场雨就会感觉天气越凉,要是下了十场秋雨的话那就意味着要加厚衣服了。
十一、选择题
11.D
解析:牪11、D
牪12、C
牪13、A
牪14、C
牪15、 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牪【解析】
牪11、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牪结合“这便是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可知,流浪汉是指灰尘。
牪1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牪结合句子“灰尘很小,一千颗灰尘紧挨着排成队,也只有一厘米长。”中的“一千颗”和“一厘米长”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了灰尘的小。
牪13、本题考查概括自然段内容。
牪结合第三自然段的“也许你没想到,这些乱逛的灰尘也还是有用处的。”可知,这一自然段主要描写了灰尘的作用。
牪1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牪A.结合“此外还有天上的流星,它和空气一摩擦,整个儿都烧掉变成灰尘了”可知,说法正确。
牪B.结合“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带灰尘就少得多,一酒杯空气中只有一百多粒灰尘。”可知,说法正确。
牪C.结合“但是,没有灰尘,云彩中的水蒸气就不能聚集在一起。”可知,说法错误。
牪D.结合“最积极、最根本、最主要的减少灰尘的办法,是进行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绿化大地,使大风无法再把泥粉和细沙卷得漫天飞舞。”可知,说法正确。
牪15、本题考查阅读的策略与方法。
牪根据第二自然段划直线的句子,从不同角度来提问。可以从文章的写法、内容和启示来提问。
牪如: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十二、选择题
12.牪16、 老师为什么要打翻鱼缸? 小男孩被打湿之后怎么样了?
牪17、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异常镇静沉着。
牪18、 老师打翻鱼缸 换裤子
牪19、 动作 细心、聪明、善于维护他人自尊
牪20、老师保护他的自尊心,并不是无意,而是有意的行为,故而此处的“一不小心”加上了双引号。
牪【解析】
牪16、本题考查根据短文提出问题的能力。
牪此题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想法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短文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例如:问题①: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问题②:小男孩被打湿之后,心里可能会想什么?
牪17、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
牪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牪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异常镇静沉着。
牪18、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
牪从“‘一不小心’打翻了鱼缸”可知“尿裤子”之后是“老师打翻鱼缸”,从“并让他换上一条干净的裤子”可知“老师打翻鱼缸”之后是“换裤子”。
牪19、本题是对描写方法的考查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牪我们仔细读句子,通过“端、走、打”可以知道是对老师的动作描写,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老师是细心、聪明、善于维护他人自尊的人。
牪20、考查了对标点符号的理解。
牪解答此题,要通读全文,把握整体内容,再结合短文主旨进行解答。①老师已经发现男孩弄湿了裤子,是故意用鱼缸里的水打湿了男孩的裤子,来保护他的自尊心,并不是无意,而是有意的行为,故而此处的“一不小心”加上了双引号。②文末老师的回答,说明老师小时候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故而以打翻鱼缸掩盖尿湿裤子,这是他故意的行为,因而“一不小心”加上了引号。
十三、选择题
13.范文:
牪(1)
牪我们班的“小书虫”
牪“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读书,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我们班就有一位酷爱看书的同学。
牪他中等个儿,瘦瘦的,走起路来十分挺拔。
解析:范文:
牪(1)
牪我们班的“小书虫”
牪“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读书,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我们班就有一位酷爱看书的同学。
牪他中等个儿,瘦瘦的,走起路来十分挺拔。他的眉毛会变,不高兴的时候就皱成一团,高兴的时候又像夏天那风吹过的柳叶,舒展漂亮。两条眉毛下是一幅框架眼镜,显得博学多识,眼镜下是又大又圆的眼睛。
牪他每天衣冠整齐地来到学校,除了上课就是看书了!
牪“叮铃铃,叮铃铃……”同学们期盼已久的下课铃终于响起了。大家像瞬间打了鸡血似的,个个争先恐后地往门外挤。这时,大家伙儿都在走廊旁嬉戏,但是如果再走进教室,就会发现他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悠然地拿起一本课外书,慢慢地翻开书页,开始了一趟只有一个人的阅读之旅。
牪后来,有几位同学走了过去,尽管有同学在他身边吵来吵去,并且很大声地讲话,可是他依然沉浸在书里无法自拔。那几位同学没办法,只好离开了。
牪时而,他的眉毛突然皱了起来,嘴巴突然抿了起来,好像是遇到了紧张的情节,又或是看到了自己不懂的地方,再后来,他恍然大悟,点了几下头,满意地笑了,他或许在想:“原来是这样啊!”
牪他,就是——XXX。
牪(2)
牪王戎不取道旁李
牪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王戎的小孩,他十分聪明。故事就发生在王戎七岁那年。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王戎和小伙伴们去外面游玩。他们来到大路边,忽然,一个小朋友看见一棵李子树,便大声喊道:“大家快看啊,这儿有棵李子树!咱们来摘李子吃吧!”
牪大家抬头一瞧,见路边果然有一棵高大的李子树,树枝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让人看着十分眼馋。
牪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想要爬上树摘李子。只有王戎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一个路人走过来问王戎:“小朋友,你为什么不去摘李子呢?你看这李子长得多好呀!”
牪王戎笑着回答说:“这棵李子树就在路边,如果李子是甜的,早就被过路的人摘光了,不可能还剩下这么多。可这棵树上还有这么多李子,枝条被压弯了都没有人摘,所以这李子肯定是苦的!”
牪小朋友们听到王戎的话,半信半疑,心想:难道这李子真是苦的?可王戎又没有尝过,怎么知道这是苦的呢?不如先摘下来尝尝,如果是甜的,我们就能吃个够啦!一个小朋友伸手拽着一根树枝,用力一拉,几个李子就“啪啪”落到地上。他跳下树,捡起一个李子,迫不及待地往嘴里送。刚咬了一口,就感觉满嘴都是苦味。他“呸”的一声,连忙叶出嘴中的李子,连连叫着:“这李子真苦呀!我以后再也不摘路边的李子吃了。"
牪小朋友们这才知道,王戎说的话是对的。
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避免犯不该犯的错。
牪【详解】(1)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牪要求以“我们班的……”为题写一篇文章。选择班上有鲜明特点的同学,写一篇作文。注意选择给你印象深刻的人去写。写时注意抓住人物的特点去写。
牪写作构思:
牪开头:写作时可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等特点。
牪正文: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要详写,写具体,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牪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牪(2)本题考查自命题作文。
牪要求把《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写具体,写完整。故事主要讲:王戎七岁时和朋友玩耍,朋友们争先恐后的摘李子,王戎却认为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发挥想象,故事中王戎和诸小儿去哪儿玩儿?诸小儿如何摘李?他们尝李的感觉如何……注意紧扣原故事主线去写。
牪写作构思:
牪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
牪正文: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结合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
牪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