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公元前221公元581年)秦汉时期,中国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形成统一,长达四百余年。至魏晋南北朝,中国历史又进入了合久必分的动荡转折期。处于封建统治上升期的秦汉手工业生产分工进一步细化,专业门类和作坊增多,这在漆器、铜器以及染织品中均有体现。以纺织为主的民间家庭手工业作坊和以建筑、铜器、玉器、织造等为主的官办手工业机构在这一时期发展迅速,手工业从业队伍随之扩大。然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受战乱影响一度衰落。虽然官办机构保留了前代的技术力量和技术传统,但受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文化变迁因素的影响,设计风格有了较大转变,尤其是室内家具、服饰以及陶瓷日用品方
2、面。随着“大一统”的分裂,设计创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迎来了继春秋战国之后的又一次新气息、新转变,比如工具和科技产品的发明设计。当时除了交通工具、生产工具和简单的机械设备,还有以外观朴素、注重科学合理性为特点,应用重力、杠杆、滑轮等机构原理的设计,例如作为衡器的杆秤和天平,应用杠杆原理的桔槔,应用轮轴和杠杆原理的简单起重装置辘轳,采用轮轴原理碾朱砂、茶叶以及中药的月牙形研碾等。反映汉代礼制等级、儒学教义以及神仙思想的精美玉衣 古帝王图卷中晋武帝司马炎的冕冠服饰,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官办手工业机构依然是专门为统治阶级提供设计生产服务的 敦煌壁画上的天平图第一节 建筑与室内设计秦代从秦王即位算起,只有短
3、短几十年,但它却营建出了举世瞩目的宫殿、长城和陵墓。汉承秦制,并在其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总体来看,秦汉时期社会统一稳定,建筑类型更加丰富,除了都城、宫殿、陵墓、园林、住宅,还有祠堂、官署、粮仓、阙、亭、榭等。其时的建筑技术也有了新发展,不但充分掌握了夯土技术,木结构体系成熟起来,干阑式技术在新兴楼阁建筑中的应用也增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在建与毁中交替,并因佛教的盛行而兴建了很多寺庙、佛塔、石窟等佛教建筑。此时,结构技术的改进令建筑外观和艺术风格发生了变化,比如秦汉建筑因直柱、水平阑额和屋檐、平坡屋顶的直线而显得端正、严肃,缺少曲线变化。到南北朝后期,木构架技术的进步使建筑柱网上出现了侧脚和
4、生起,阑额、檐檩、挑檐、屋角上出现了上翘的弧线,屋面下凹形成了屋顶曲线,而下凹的曲面和上翘的弧线不仅令建筑外观遒劲活泼,还影响了随后的唐代建筑风格。魏晋南北朝时期,因玄学思想和士人阶层的山水文学之风,中国的园林营造由大尺度的形似转向了小尺度的神似。此时,普通住宅的设计日趋完善,室内空间也随着起居方式和家具设计与布局的变化,渐渐形成了稳定的风格。从汉代明器上转角斗拱的形式可以看出秦汉建筑的直线性特点 一、建筑设计(一)皇家建筑宫殿苑囿(二)佛教建筑佛寺和佛塔石窟建筑(三)住宅(四)建筑装饰砖瓦斗拱云冈石窟第39窟的中心塔形柱受到了最初佛教以塔为中心的佛寺构造的影响 颇具规模气势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5、 云纹被认为与“秦得水德”的文化思想有关,图为秦瓦当中云纹一分为四的分割方式 汉代典型的四神纹 以女娲为题材的汉画像石汉代“一斗二升”和“一斗三升”形制的斗拱 二、室内设计(一)室内空间布局与装饰汉代以前就已经出现“一堂二内”或“一明两暗”的三开间布局,到汉代,这种空间布局在北方住宅中已较为普遍,甚至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形态并承续至今。“一堂两内”的开间布局 此外,至少在汉代,中国就已经出现了阁楼和望楼的楼房建筑,这使室内空间逐渐从水平面上的延展向垂直方向的延展发展。汉代陶楼 汉代画像砖上的阁楼和望楼(二)家具设计席床榻凳具几案东汉画像砖上两三人分坐一席共同餐饮的场景 从女史箴图中可见魏晋
6、时期的床榻式样洛阳龙门石窟莲花洞雕刻的“筌蹄”案例解析 胡床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改变。日常起居方面,人们逐渐放弃了席地而坐这种不太舒服的坐姿,并逐渐接受悬腿而坐这种更放松的方式。为了适应新的坐姿,坐具“胡床”诞生了。胡床原是北方游牧民族常用的坐具,原理与今日的折叠板凳或马扎相近,收拢时可节省置放空间,便于搬运。它相交的支架结构产生了一定的空间高度,首次改变了中国人跽坐的惯常姿势。发展到唐代,胡床逐渐演化成了有扶手和靠背的椅子,成为了主流的坐具。胡床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变了封建礼制社会的“坐礼”;二是改变了与之联系的其他家具的设计;三是改变了房屋窗户的格局并影响了室
7、内空间布局。原来席地而坐的家具占地面积较大,而胡床的出现则使室内空间有了更多的余地,为室内陈设更多其他家具提供了条件。第二节 漆器、铜器等生活用品的设计一、轻便与华贵漆器的设计(一)种类与功能汉代,人们生活中实用漆器的种类增多,主要有鼎、耳杯、勺、卮等饮食器,盘、奁、盒等盛物器以及案、几、屏风等家具。既有独件产品,也有化妆盒、具杯盒等成套组合产品,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耳杯、漆奁和具杯盒。汉代云气纹漆具杯盒和里面六件叠放的耳杯。耳杯立放刚好占满具杯盒的内部空间,从其剖面图可以看出杯与盒盖、盒身的相似形体 从实用功能上讲,天然漆液具有防腐、防潮、防蛀等特点,所有漆器非常适合用来盛放物品,再加上漆器比
8、金属器物重量轻,取拿省力方便,所以日渐盛行。从文化功能上讲,秦汉漆器应“五行”的相生相克,并与国家崇尚的五德、五色联系在了一起。“秦尚水德”,所以尚黑色,王莽篡汉而“应火德”,故东汉尚红色。(二)造型装饰就造型而言,不同的制胎工艺会影响漆器的形式表现。两汉时期的漆器胎骨已经由一般的木竹刳胎、卷素胎发展到了夹纻胎。以漆液裱糊麻布而成的夹纻胎,不但使漆器更加轻便,而且使漆器造型也有了更多丰富的变化。从装饰设计的纹样类型看,此时的漆器有云气纹、锯齿纹等几何纹,有虎、鹿、鸟、蛇和神怪等动物纹,有狩猎、舞蹈等情节人物纹,还有四叶纹、卷草等植物纹。以云气纹为主体的汉代漆器纹饰 当然,不同的装饰手段适用于不
9、同的器形、器用,比如漆盘的内底部和口沿部、深杯的杯身、漆盒的盖面和盒身都分别设计了不同的纹饰。另外,尽管单件漆器的装饰部位、造型形态都有各自因循的风格,但作为成套的组合类漆器,其整体还是达到了设计风格的统一。云纹漆案及杯盘,汉代用于进餐的漆食具,其中包括食案、耳杯、卮、盘和箸。这组配套的用具在色彩设计和纹饰风格上都趋于统一,整体感很强。二、铜器的设计随着青铜时代步入尾声,秦汉时期用于日常生活的铜器在青铜重器、礼乐器的衰势下反而显现出了生机。此时的铜制生活用品主要包括铜灯、铜镜、铜炉等。错金云纹青铜博山炉,西汉中期,高26厘米,1968年河北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炉盖以
10、山峦为形,上面还设计了飞禽走兽,袅绕的香气经山体上的镂孔散出。铜炉通体采用错金银工艺,精细的纹饰更加烘托出了卷舒云气、羽化神仙的气氛(一)铜灯生活化的适用设计科学、合理的结构与功能造型装饰铜行灯,西汉中期,1968年河北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直筒杯型的灯带有盖子,筒盖使用时朝上翻转即可变为灯盘 长信宫灯,西汉中期,高48厘米,1968年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宫灯的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灯罩六个组成部分被分别铸造,而后被套合组装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汉代人形吊灯汉代羊形灯的造型流露出了羊的祥和、温顺、敦厚(二)铜镜铜镜作为梳妆照面的用品,
11、比盛水整妆的铜鉴出现得晚,但至少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广泛的使用。中国历史上铜镜的发展兴盛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即战国、汉代、唐代、宋代。从造型上看,两汉时期的铜镜镜体整体较战国时期略厚,而且原有的卷边、弦纹钮形式变成了平边、乳钉形圆钮的样式。此外,镜面不但有修整的平面还有略凸的弧面,便于呈现缩小人像的全貌。从装饰纹样上看,汉代铜镜的纹饰构图和种类丰富多样,通常都以镜钮为中心,在有限的圆面上进行设计。西汉铜镜,装饰纹样方中有圆,圆中有方 三、新兴的日用陶瓷(一)青瓷的新发展(二)日用陶瓷的设计青瓷仰覆莲花尊,北齐,高63.6厘米,1948年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青瓷鸡首壶东晋,
12、高21.9厘米,现藏于南京博物馆。该壶为两晋时期对青瓷鸡首壶的突出代表案例解析 漆奁漆奁是女性用于盛放梳篦、脂粉盒等容妆用具的梳妆盒。汉代双层九子漆奁采用的双层设计,比普通单层漆奁的利用空间更大,而且上下两层可以盛放不同用途的小盒,十分实用。漆奁整体运用了漆绘、油彩绘、贴金箔、针刻花纹等装饰手段,极为精美。从器形上看,长形盒安置于直径最大的圆心轴位置,其他大大小小的圆盒、椭圆形盒、方盒、矩形盒、马蹄形盒都处于最省空间的位置,整体协调美观。从纹饰上看,装饰纹样主要有云气纹、云龙纹和几何纹。回旋流转的云气纹作为漆器装饰构成的骨骼,以卷舒的姿态,规律地分割着装饰面,给人永不止息的感觉。云龙纹十分抽象
13、,在回旋流动云气纹的衬托下,力量和速度更显生动。几何纹有的作主体装饰,有的与其他纹样相组合,点、线、面的变形使漆器装饰千变万化。九子漆奁内单件器物的装饰符合其自身器形,比如圆盒上的柿蒂纹采用了四叶形,中心对称令其更加圆满;而方盒上的柿蒂纹则采用了角对称设计,显得既端正又不呆板;矩形盒和椭圆形盒上的柿蒂纹特意拉长,以适应长轴的变化,具有伸缩动感;马蹄形盒上的柿蒂纹则尤其特殊,专门将四瓣改为三瓣,并由圆弧和两角的形态组成了不规则的轴对称。汉代漆奁的设计还启发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格子盘、果盒和多子盒之称的陶瓷槅的设计。第三节 染织服饰设计一、原材料与工艺技术对染织品设计的影响(一)长纤维的优越性能成就
14、了中国丝织品的繁荣(二)工艺技术对染织品式样和种类的根本性影响首先,从织造工艺上看,仅汉代丝织就有平纹、斜纹和绞经罗纹的织造方法。第二,纺织设备的改进,不但使织造更精准,织品更规范,质量提高,产能增加,而且为新式花样的出现和织物品种的增多提供了契机。第三,汉代的印染技术日益成熟,因而染织品的色彩越来越多,图案纹饰也更加丰富多样。汉锦中的菱形斜纹组织式样 天工开物中的花机图使用各种染色线的刺绣,经过配色设计,更加丰富生动 汉代印花敷彩纱汉代金银色印花纱 二、社会文化对服饰设计的影响(一)规制和非规制性的服饰设色秦至汉初,仍实行“青、白、黄、赤、玄”的五色服色体系。“正色”服饰只有帝王和地位较高的
15、官吏才可使用,身份地位低的人可以使用色相纯度不高的“间色”。东汉时,受儒学思想影响的新服饰制度逐渐建立起来,其中皇帝至各级官员的服色都有了明确的等级规制,比如不同身份的人在袍服外佩挂的丝织绶带色彩上就有所区分。帝皇黄赤绶四彩,黄赤绀缥;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同;诸侯王赤绶四彩,赤黄缥绀;长公主、天子贵人同;公侯将军金印紫绶二彩,紫白;九卿银印青绶三彩,青白红。汉代的深衣制也进一步发展,女性着装色彩从而也有了一定的搭配规矩,例如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时常穿的深衣色彩就是“绀上皂下”、“青上缥下”。(二)社会文化对服饰式样和功能的影响加固政权统治的服饰设计策略文化交流中的服饰变化具有不同社会功能的服
16、饰军服、玉衣、常服、带钩和玉佩 汉代各种冠的式样比较 秦始皇兵马俑显示了秦代军服设计,图为中级军吏俑竹林七贤砖画上阮籍的服饰飘逸洒脱 汉代玉带钩汉代“宜子孙”玉璧案例解析 秦兵马俑军服秦代坚甲利兵,具有骑兵万匹、步兵百万余的军队规模。从秦兵马俑的服饰样貌看,当时的军服主要有军官和战士两大等级类别。其中,军官等级有高、中、低之分,军服也有明显差别。将军头顶列双鹖的深紫色冠,橘色冠带系在下颌处,并打八字结;上身着双重长襦,外披彩色铠甲;胁下佩剑;下穿长裤;足登方口齐头翘尖履。中级军官服饰有两种。一种头顶双版长冠,上身着长襦,外披彩色花边的前胸甲,腰系佩剑,下有护腿,也着方口齐头翘尖履;另一种是头戴
17、双版长冠、身着高领右衽褶服,外披彩色花边的齐边甲,腿上也绑有护腿并登着方口齐头翘尖履。下级军吏佣有的不穿铠甲而着轻装,有的穿着与中级军官服相似,只是足登浅履,一手按剑,一手持长兵器。总体来看,秦兵马俑的军服是满足不同作战需要的实用性服饰,其官位等级地位则由冠饰和甲衣来区分。第四节 交通工具与生产机具设计一、道路制度与网络影响下的陆上交通工具(一)“车同轨”制下的车辆设计(二)道路拓展下交通工具的繁荣随着道路网络不断拓展,陆上交通工具的种类逐渐增多,技术与设计日益成熟,汉代迎来了中国古代交通的第一次发展高潮。此时的马车、牛车、鹿车、驴车、羊车、骆驼车、人力辇车、独轮车、舆轿等,不但在动力来源上更
18、广泛,机构设计也更加合理。车舆制木牛流马 女史箴图,东晋顾恺之绘,纵24.8厘米,横348.2厘米,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图中绘有一八扛舆,舆上设有帷幔,可挡日晒、避蚊虫;舆前有转栏,可依扶安坐 二、军事与经济促进下的水上交通工具秦代的造船技术不断发展,既是出于军事扩张的目的,也是为了满足实际的运输需要。当时的木板船既有帆船也有较大的楼船。汉代船舶继承了秦代的优良设计,在体势上更加高大,甚至还出现了多重甲板的三层楼船。这类具有甲板和上层建筑的大型船只一般都用横梁和隔舱板构成分割舱,以增加船体抗风浪和抗沉没的能力,由此也为远洋航行提供了契机。当然,作为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风帆的改进和船尾舵的出现
19、,也是秦汉航海工具成熟的重要标志。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政治、文化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重心南移,长江中下游、两广及福建等地区军事与经济活动频繁,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水上交通工具的发展。南朝时期,南方一代的造船技术并未因战乱减弱,当时的荆州短期内就能造出上千艘战船。而且南朝舰船十分迅捷,有“去来趣袭,捷过风电”的比喻。三、生产机具的设计(一)农耕机具犁、耙、耱甘肃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中的耕、耙、耱 三脚耧现代复原的三脚耧(二)动力器械灌溉农田的翻车加工农作物的水碓簸扬谷物的飏车王祯农书上记载的手摇翻车案例解析 指南车与记里鼓车西汉已有指南车和记里鼓车,后世各代也特别制作了这两种专用车辆,用来计算路
20、程,辨识方向。记里鼓车是汉代出现的用来计算里程的机械组合体。车上有鼓和木人,木人在鼓两面的正前方,手执双槌。鼓和木人由木杆连接,木杆底部穿过舆底和木轴连接。它采用减速齿轮原理,当行车达到一里时,由齿轮带动的小木人会自动敲鼓,报告。通过计算击鼓的次数就能计算出行驶里程的长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司里车由汉代的记里鼓车直接演变而来,晋时也称作“大章车”。它由鼓、钟、木人构成,车轮带动转速不同的大小齿轮,当行驶一里时,其中一个齿轮会转动一周,同时带动连接的木人敲鼓一次;行车达到十里时,另一齿轮会转动一周,带动另一木人敲击一次。通过计算二者之和就能得知行程长短。这项设计所应用的原理与现代汽车的里程表极为相似,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重要的设计发明。相传汉代张衡按照古法制造的指南车以及三国时期马钧复造的指南车相继失传,东晋末年宋武帝平定长安时重获指南车。其设计与记里鼓车相似,由指南仪(司南)和双辕马车组成,车舆内木人手指的方向就是南方。本章参考习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建筑设计有何特点?2.为什么说汉代铜灯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统一的设计?3.社会文化对这一时期服饰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请举例说明这一时期交通工具和生产机具设计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