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质量试题测试题(含答案)
1.看拼音,写词语。
xīn shǎnɡ chèn shān ōu zhōu mó xínɡ lì hai
rǎn lǜ zhì huì jì xù mì mì zhēnɡ qí dòu yàn
2.下面各组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呕吐(tǔ) 和弄(huò) 头昏脑涨(zhàng)
B.差别(chā) 积累(lěi) 千乘之国(chéng)
C.分散(sàn) 挨近(ái) 情不自禁(jīn)
D.蚂蚱(mà) 切割(qiē) 鲜为人知(xiǎn)
3.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滥竽充数(失实的,假的) B.田中有株(树桩)
C.每逢佳节倍思亲(美好) D.奇花异草(不相同)
4.下列情境中,最合理的选项是( )
有个同学在操场的乒乓球桌上跳来跳去,你应该怎么劝告他呢?
A.你怎么可以破坏乒乓球桌呢?太不应该了!
B.小同学,别这样玩,如果一脚踩空摔下来,很容易受伤的。
C.你赶紧下来,不然我就告诉老师了。
D.小同学,你这样做不文明,不要在上面跳了。
5.
我能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挨打(āi ái) 尽管(jìn jǐn) 人参(cān shēn)
处理(chù chǔ) 朝鲜(xiān xiǎn) 作坊(zuō zuò)
6.下列词语中不表示“看”的是( )
A.凝视 B.注视 C.重视 D.瞻仰
7.读一读下面的通知,正文中没有写清楚的是( )
通知
请全体同学到操场,按照要求排好队,遵守秩序,观看学校管乐团的汇报演出。
少先队大队部
7月1日
A.通知对象 B.地点 C.时间 D.事情
8.
口语交际。
星期天,到医院打疫(yì)苗的人特别多。大家都排着队,依次等候。突然,有位阿姨插队,站到了玲玲前面。
如果你是玲玲,你准备怎样劝说这位阿姨按秩序排队呢?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通过王安石《元日》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可以知道古人过春节有燃放鞭炮和饮屠苏酒的习俗;清明时节,细雨蒙蒙,在回家祭祖的途中,我总会想起杜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2)学过了《守株待兔》,你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肥皂泡》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她的作品集有(写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
(4)眼见为实,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而不改,____________________。
(6)班里有同学犯错了,其他同学就总是嘲笑他,并远离他,我会用《左传》中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说
他们不要这样做。但是有的同学特别调皮,错误一犯再犯,被批评时就用这句名言来为自己辩解,这时,我会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说他。《我们奇妙的世界》从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写出了大自然的奇妙。阅读课文时,在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上,你掌握的学习方法有(任意写出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海边男孩
①去年暑假,爸爸带我去海边玩儿。金黄的沙滩上,一个穿大褂儿的男孩儿,正收拾着一大堆五光十色的贝壳,有黄的、有红的、有蓝的,在阳光下色彩是那么鲜艳。我拉爸爸走过去:“我要买贝壳。”男孩儿见我要买,很高兴,一个劲儿地让我挑选。他告诉我,这些贝壳是他自己捡的,卖了钱可以交学费、买书。我一边听,一边掏钱买了几个好看的贝壳。
②我一边走一边欣赏着买来的贝壳,突然发现其中一个褐色的贝壳破了一块,就返回去换。天快黑了,男孩儿正收摊儿。他为难地说:“对不起,全卖完了。要不明天下午你再来……”
③“我们买的是明天早上七点的车票哇!”我扫兴地走了。
④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火车站。“大哥哥——”身后传来清脆的声音。我猛一回头,啊,是那个卖贝壳的男孩向我跑来,气喘吁吁地对我说:“给你。”我刚要说什么,他把贝壳塞给我就走了。哇, 好漂亮的一个贝壳!整个贝壳洁净光滑,色彩艳丽,样子就像孔雀的尾巴……
⑤这个贝壳我一直摆在书柜里,珍藏到现在。
10、这篇文章围绕“贝壳”展开,先后写了:挑贝壳——( )贝壳——换贝壳——男孩送贝壳——( )贝壳
11、小男孩儿捡贝壳、卖贝壳,为了什么?请用“ ”在文中画出。
12、把对第①自然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写在下面。
加点的词语“五光十色”让我感受到:________
13、第②自然段中,卖贝壳儿的小男孩儿为难的原因是( )
A.因为他根本不想给我换,换起来比较麻烦。
B.因为他靠卖贝壳儿挣钱,换了就少挣一份钱。
C.因为贝壳全卖完了,没有贝壳可换了。
14、“我”将贝壳一直摆在书柜里,珍藏到现在的原因是( )
A.它是所有贝壳中最昂贵的一个。
B.它让我看到了海边男孩儿的真诚与善良。
C.它是我在海边费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小街的故事
清晨,小街上人来车往,像畅流的小溪。忽然,两辆自行车撞在一起,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互不相让。他们像一块大石头横在小街中,“小溪”流动缓慢了,渐渐停止了。“喂!快走啊!”一个小伙子猛按车铃,厉声高喊。“急死人了!”一个姑娘急得满脸通红,直跺红皮鞋。“唉!小街太窄了!”一个中年人长叹一声。有几个干脆掉转车头,绕道而走。
人越聚越多。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老大爷,头发(班 斑)白,神情安详,嗓音(洪 红)亮:“一清早就(吵 抄)架,不怕一天不顺当?快走吧!”他态度温和地劝开正要打架的两个小伙子,站在小街当中高声喊道:“东去的,右边走!前边的,别停住!快点走!”
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加快,一会儿,小街又畅通无阻。街上,又响起了小溪的欢歌。
15、在括号里用“√”选出正确的字。
16、在文中找到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宽( ) 阻塞( ) 迅速( )
17、在文中找到一个比喻句,并把它抄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提示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的是在_______(时间),_________(人物)主动指挥交通,从而使小街________的故事。
19、短文中谁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20、
习作
每个同学的书包里都有许多不同的书、本、文具盒、彩笔盒等,文具盒里又有不同的笔、橡皮擦等……有一天深夜,书包里突然热闹地吵了起来,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你展开想象编一则有趣的故事吧!
温馨提示:(1)自己写题目(2)字迹工整,字数350左右。
【参考答案】
1.欣赏 衬衫 欧洲 模型 厉害
染绿 智慧 继续 秘密 争奇斗艳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赏、衬、厉、染、慧、继、续、秘、密、艳”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错误的更正如下:
A呕吐( tù )
B千乘之国(shèng)
C挨近(āi)
3.D
【解析】D
【详解】该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A 正确。滥竽充数,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也用作自谦的话。滥:失实的,假的。
B 正确。田中有株:株,树桩。意思是: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C 正确。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佳:美好的。
D 错误。奇花异草,原意是指稀奇少见的花草,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奇:奇异的,奇怪的。
4.B
【解析】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劝告,结合语境进行劝告。劝说时,注意要有礼貌,语气委婉。
A.“你怎么可以破坏乒乓球桌呢?太不应该了!”这是指责的语气,不恰当。
B.“小同学,别这样玩,如果一脚踩空摔下来,很容易受伤的。”从同学的安全角度劝告,恰当。
C.“你赶紧下来,不然我就告诉老师了。”这是强制的语气,不恰当。
D.“小同学,你这样做不文明,不要在上面跳了。”这是命令的语气,不恰当。
5.ái jǐn shēn
chǔ xiǎn zuō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多读、多练。
挨:[āi]挨着 [ái]挨打
尽:[jìn]竭尽 [jǐn]尽管
参:[cān]参加 [shēn]人参
处:[chù]住处 [chǔ]处理
鲜:[xiān]新鲜 [xiǎn]朝鲜
作:[zuō]作坊 [zuò]作业
6.C
【解析】C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A项,凝视:不眨眼地看;
B项,注视:注意地看;
C项,重视:认为很重要而认真对待的意思。
D项,瞻仰:恭敬地看,
所以选C。
7.C
【解析】C
此题考查通知的格式。
通知的格式,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
①标题:在第一行正中。可只写“通知”二字,如果事情重要或紧急,也可写“重要通知 ”或“紧急通知”,以引起注意。有的在“通知”前面写上发通知的单位名称,还有的写上 通知的主要内容。
②称呼:写被通知者的姓名或职称或单位名称。在第二行顶格写。(有时,因通知事项简短 ,内容单一,书写时略去称呼,直起正文。
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因内容而异。开会的通知要写清开会的时间、地点 、参加会议的对象以及开什么会,还要写清要求。布置工作的通知,要写清所通知事件的目 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和作法。
④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写日期。
正文中没有写出全体同学观看汇报演出的时间。
8.阿姨,您好。请您按秩序排队,大家都在依次等候,如果您插队,会造成次序混乱,也会耽误大家的时间。
【解析】
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本题要劝说阿姨按秩序排队,首先要有礼貌的称呼对方,然后向阿姨说明为什么不能插队,以及插队会造成的影响,还要告诉阿姨应该怎么做。
9.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我们要靠双手养活自己,世界上不会有这么多好事,更不会有不劳而获的事 冰心 《繁星》 耳听为虚 是谓过矣 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天空 大地 联系上下文 练习生活实际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诗词歌赋的背诵默写。
(1)本题考查的诗歌是王安石的《元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本题考查的诗歌是杜牧的《清明》,全诗内容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2)本题考查的是《守株待兔》寓意却很深刻。兔子自己撞死在树桩上,这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偶然事件,可农夫却幻想这桩巧事能变成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被人笑话的下场。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也常用于批判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思想方法。
(3)本题考查的是《肥皂泡》一文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文笔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淳朴,意境深是出远。课文写的是冰心童年时代吹肥皂泡的经历。那小小的、不起眼的肥笔泡,经了她的手、她的嘴,以及她的眼、她的心,不但吹出了快乐,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自己童年的梦想,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冰心的作品集还有: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通信集《寄小读者》等。
(4)本题考查的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谓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5)本题考查的是“过而不改”指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
(6)本题考查的是“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解释: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只要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最好的了。摘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宣公二年》
本题考查的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出处:《左传·宣公二年》意思是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本题考查的是课文《我们奇妙的世界》,分别从天空和大地奇妙的颜色和形状等来描写世界的奇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美妙世界的热爱。这是英国作家彼得西摩写得一篇散文,文章围绕“奇妙的世界”这一中心,描绘了天地中的各种事物,展现了世界之奇美。
本题考查的是阅读方法的理解,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方法有:
联系生活实际。课文中一些句子比较深奥,光去钻字眼很难把握句子的准确含义。所以,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情况,体会特定情况下人物的动作、语言表达的情感。
联系上下文。联系上下文是理解句子含义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含义深刻的句子一般是在事件或情节的推进中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引起读者思考,引发读者感悟。因此必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品读,句子含义便会迎刃而解。
抓关键词。题有题眼,文有文眼,句子也有句眼,句子的句眼就是重点词。理解了重点词就理解了该句子的全部。查资料。了解作者的写作初衷、写作背景,会有助于我们理解语言文字背后的信息。
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词语的理解,即通过具体可感的词语进行换词,可以让大体明白词语的含义。
拆分法。词语一般是由几个字组合而成的,我们可以先把词先拆开理解,再把意思合起来就可以组合出词语的含义。
C
【解析】10、 发现坏 珍藏 117.卖了钱可以交学费、买书。 118.贝壳的颜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119.C 120.B
【分析】
10、该题考查了文章的顺序,是按照挑贝壳——发现坏贝壳——换贝壳——男孩送贝壳——珍藏贝壳的顺序描写的。
11、该题考查了对文章段意的理解。从小孩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卖贝壳是为了挣钱交学费,买书。
12、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南朝梁·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故宫珍宝馆的玻璃柜里,摆着~的稀世奇珍。用在这里是用来描写贝壳的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13、本题考查了对文章段意的理解与概括。从后文来看,小孩不是存心不换,只是全卖完了,没有贝壳换。故选C。
14、本题考查了对文章段意的理解与概括。从后文中可以看出,他一直珍藏着这个贝壳是由于男孩的真诚与善良,使得他非常感动,故此珍藏。
15、斑 洪 吵 242. 窄 畅流 缓慢 243.清晨,小街人来人往,像畅流的小溪。 244. 清晨 老大爷 又畅通无阻 245.老大爷。因为他劝说两个小伙子别吵架,并主动指挥交通,使小街交通恢复畅通。
【分析】
15、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词语并选择填空的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填空。
斑白:头发黑白相杂。故选“斑”;
洪亮:(声音)大;响亮。故选“斑”;
吵架:剧烈争吵。故选“吵”。
16、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反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宽:横的距离大;范围广(跟“窄”相对)。故反义词为“窄”;
阻塞:有障碍而不能通过。故反义词为“畅流”;
迅速:速度高;非常快。故反义词为“缓慢”。
17、本题考查从文中找比喻句。
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比喻句不仅要有比喻词,还要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不能是同类。
“清晨,小街人来人往,像畅流的小溪。”本句把“小街人来人往”比作“畅流的小溪”,故为比喻句。
18、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结合文中“清晨,小街上人来车往,像畅流的小溪。”“人群中走出一个老大爷,头发(班 斑)白,神情安详”“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加快,一会儿,小街又畅通无阻。街上,又响起了小溪的欢歌。”概括可知答案。
19、此题为思路拓展题。
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体会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阅读文章,说出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说出原因即可。
20、范文
书包里的争吵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四周都是静静的,只有月亮婆婆还睁着眼睛,看着大地上的每一位小朋友。你听,是什么声音,吵吵嚷嚷的,原来是书包里出现了笔。尺子。文具盒……在斗争。
“尺子,你说我和文具盒谁最能让主人快乐,高兴啊?”笔骄傲地问大家。尺子仰了一下腰,把背挺得直直地回答到:“你们呀谁能让主人快乐,高兴?绝对不能,一定是我尺子最能让主人快乐,高兴!”
“你,窝囊废一个,还是我最行,最能干,最令主人高兴,你们能和我文具盒比吗?”文具盒对尺子和笔自豪的说。
“我最行!”尺子不满的反驳到。“主人不好玩时,可以用我身上的各种各样的形状,印着来画画,画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你们能和我比吗?”尺子骄傲地说。
“你怎么这样说呢,我可比你们好,没有我,主人就不能写字;没有我,主人就不能画画,就用不着你了……”笔气愤地说着,说了很久很久也没有说完。
“你们别吵了,吵了也没用,因为最终主人还是更喜欢我,如果没有我,主人就不能读书;如果没有我,主人就没有书看;如果没有我……”书大声自豪地说到。
“我……”争吵声一直就没有停歇过,都快到午夜12点了。它们都还在激烈地争吵着。
“别吵了,你们都别吵了,你们整天都放在我的箱子里,有我行吗?没吧!”文具盒的声音像打雷一样大地说着。
“小朋友们,你们都别吵了,别吵了,主人都一样看待我们。我们都能使主人快乐,高兴,所以我们得好好睡觉,明天继续为主人服务。让主人今后的每一天都快快乐乐的!”
从此,书包里总是那么安静。宁静的夜晚还是那么宁静。
【详解】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根据习作要求可知要根据书包中的书、本、文具盒、彩笔盒等写一篇童话作文,首先展开想象,看书包重的书、本、文具盒、彩笔盒等他们之间会因为什么事情进行争吵,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对话,最后结果如何等,注意语句要通顺,想象要合理。
写作思路:
开头:开门见山,交代故事的起因。
中间:书包中哪些文具或者书本参加了争吵,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对话。
结尾:点明故事的结局,揭示了什么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