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王平中学八年级上册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真空可以传声B“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2关于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监测装置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B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C在市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D道路两边植树,除了可以绿化,还可以控制噪声传播3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流泪”是液化现象C“鸡声茅店月
2、,人迹板桥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4下列估值最不合理的是()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15dmB一位初二的学生的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12sC某人对者山崖大喊一声,过了3s听到回声,则人距离山崖约510mD让人感觉温暖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5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放热过程,是液化现象B飘渺的“雾”的形成是吸热过程,是升华现象C凝重的“霜”的形成是放热过程,是凝固现象D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吸热过程,是凝华现象6下列光现象可以解释“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的光学原理的是()A射击瞄准B水中倒影C铅笔弯折D海市蜃楼7如图所
3、示,是一束光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发生折射的光路图,其中所用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ABCD8如图是患有近视眼的小明检查视力时的情景,小明通过观察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来完成检查。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视力表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B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比实际视力表小C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太弱D近视眼应该用度数合适的凸透镜来矫正9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名诗中描写“青山”与“孤帆”运动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河岸、帆船B帆船、河岸C都是帆船D都是河岸10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
4、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ABCD二、填空题11小冬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而发声;小冬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二胡的声音是通过_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12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_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_(选填“甲”或“乙”)的位置13让太阳光透过三棱镜,会分解成七种色光,这个现象叫做光的_小明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_(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他将蓝色滤色镜挡在照相机镜头前给一株
5、红花拍照,照片上该花的颜色是_色14野外求生节目介绍,按如图所示方法可获取少量淡水。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_(选填“吸热”或“放热”),_加快,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塑料膜上_形成小水滴;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作用滑到最低处滴入水桶,可得到淡水。15为了抗击新冠疫情,学校安装了体感测温门,师生通过该门时,显示器就能显示体温,这种检测门是靠感应人体发出的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测量温度的;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如果形成近视眼,就要配戴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进行矫正。16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分度值是_cm。为了减少测量的误差,可以采用_的方法。PM2.5是漂浮于空
6、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m,即_m的颗粒物。17晴朗的中午,茂密树林的地面上常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光斑,它其实是光学里的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可以用光的_原理解释。如图所示,小芳用激光笔沿MO方向斜射入水槽中,水槽壁上出现一个亮点B,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要使B点下移至,应使水面_(选填“上升”或“下降”),在水面变化过程中,折射角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18某种固体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1) 该物质是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点是_,熔化过程是_段(填字母),在此过程中温度_;(2) 在图象中N点时,该物质为_态。19奥运会击剑赛场安装了
7、“鹰眼”设备,也称“即时回放系统”,这个系统由8个或10个高速摄像头、4台电脑和大屏幕组成物体通过摄像机镜头成_、_的_像。在实像范围内,人靠近“鹰眼”时,像会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0如图所示为汽车沿直线运动时的路程-时间图象,请根据此图分析汽车的运动情况。(1)图像中纵轴表示汽车离开出发点的路程,横轴表示_;(2)汽车在BC段做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3)汽车在BC段的速度为_m/s。三、作图题21(1)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平面镜上时发生了反射,为反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其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2)在图中的虚线框中画上适当的镜子。四、实验题22吉他是一种通
8、过弦振动发声的乐器。如图所示,在一个空木盒上固定一根木柄,琴弦一端固定在木盒0处,另一端跟木柄上的旋钮相接,就成了一把简单的自制吉他当琴弦长60cm,发出的音为“dou”;当琴弦长45cm,为“fa”;当琴弦长40cm,为“sou”。现查到音乐中不同唱名“dou、ruai、mi、fa、sou”的频率关系如下表所示。唱名douruaimifasou频率弦长(cm)60f4540根据此表,完成下列问题(1)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是频率越 _ ,则音调越高。(2)弦长对弦振动频率的影响是弦越长,振动频率越 _ 。(3)弦长为 _ cm时发出的音为“mi”。23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
9、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_。(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_。(3)比较图丙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_ (选填“AB”或“CD”)段温度变化快。24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1)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可以沿ON向前、向后折的纸板 _ 放置在平面镜上。(2)让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AO射到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为了便于探究,需要在纸板上记录的是 _ 。将纸板的右半边沿着ON向后折去,则在折过去的纸板上 _ (填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 _ 在 _ 。(3)为了得到反射角
10、等于入射角的规律,还应该多做几次实验,这是为了 _ 。25小莉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的实像;(2)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_(选填“A、B、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丙中的_ (选填“1234”);(3)实验完成之后,小莉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_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26小强想探究锥角不等
11、对纸锥下落快慢的影响,他采用两个等大同材质的圆纸片,各裁去一个扇形如图甲所示,做成A、B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他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由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以此来探究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与锥角的关系。(1)小强的探究方案是否科学_(是/否),理由是_。 (2)小强选用纸锥B测量其下落速度,他用每隔0.2s曝光一次的频闪相机拍下纸锥B下落过程的照片。将照片打印出来后,再用直尺测量该照片上各位置之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测得照片上E、F两点间的距离是_cm,纸锥从E点下落到F点的实际时间是_s。若照片相对于实景的缩放比例为1:40,则纸锥在EF段的平均速度是_m/s。【参考答案】一、选择题C解析C【详解】A
12、真空不能传声,故A选项错误;B“女高音”中的“高”是音调高,故B选项错误;C从振动的橡皮筋、声带、发声的音叉,都可以得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C选项正确;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敲击的力度影响振幅,而振幅影响响度,故D选项错误。故选C。2D解析D【详解】A噪声监测装置只能监测而不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故A错误;B减少噪声的方法可括不让物体发出噪声、在传播过程中控制或在人耳处控制,故B错误;C在市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C错误;D道路两边植树,除了可以绿化,还可以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传播,故D正确。故选D。3C解析C【详解】A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B蜡烛“流泪
13、”是由固体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B错误;C霜是由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正确;D雪的形成是一种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C。4A解析A【详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dm左右,故A错误,符合题意;B正常情况下,中学生的脉搏1min跳动75次,跳动10次的时间大约12s,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为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s=vt=340m/s1.5s=510m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让人感觉温暖又舒适的房间温度低于人体的正常温度,大约是23,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5A解析A【详解】A露的
14、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正确;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错误;D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故选A。6B解析B【详解】“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的光学原理的是光的反射。A射击瞄准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B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现象,故B符合题意;C铅笔弯折的原理是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D海市蜃楼的形成原理是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7C解析C【详解】ABD图中折射光线是发散的,所用透镜为凹透镜,故ABD不符合题意;C图中折射光线是会聚的,所用透镜为凸透镜,故C符合题意。故选C。8A解析
15、A【详解】A平面镜成像中,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故视力表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A正确;B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实际大小相等,故B错误;CD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之前,矫正时要使像后移到视网膜上,需要将进入眼睛的光线适当发散,故应佩戴度数合适的凹透镜来矫正。故CD错误。故选A。9B解析B【详解】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名诗中描写的“青山”和“孤帆”是运动的;其中青山相对帆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所以青山运动选择的参照物是帆船,“孤帆”相对河岸的位置
16、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所以孤帆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河岸。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10D解析D【详解】由图可知,甲乙两个人都在运动,并且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选D二、填空题11振动 音调 空气 【详解】123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才能发声;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振动频率即音调;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日常生活中,二胡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的。12折射 乙 【详解】解太阳落山时,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地平线下面,但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了折射,通过折射我们看见了太阳的虚像(即
17、观察到的落日),此时,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图中的乙位置点睛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13色散 反射 黑 【分析】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现象;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反射的色光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光线决定的【详解】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反射红色,而吸收其它颜色的光;他将蓝色滤色镜挡在照相机镜头前给一株红花拍照,蓝色滤色镜只能通过蓝光,所以红光被蓝色滤色镜吸收,则照片上该花的颜色是黑色14吸热 蒸发 液化 【详解】12 阳光照射通过热传递改
18、变海水内能,海水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升高,吸热加快,蒸发加快,形成水蒸气。3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塑料膜,放热液化成小水滴。15红外线 凹透镜 【详解】1红外线测温仪是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准确地测定物体表面温度的仪器。2患上近视是因为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要矫正近视眼需要解析红外线 凹透镜 【详解】1红外线测温仪是通过对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测量,准确地测定物体表面温度的仪器。2患上近视是因为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要矫正近视眼需要使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用凹透镜来矫正。161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510-6 【详解】1由图知
19、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2物理实解析1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510-6 【详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2物理实验中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方法可减小误差。32.5m2.5106m。17直线传播 上升 不变 【详解】1由于小孔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因此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23在水面变化过程中,由于入射光线不变解析直线传播 上升 不变 【详解】1由于小孔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因此小孔成的像是倒
20、立的实像,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23在水面变化过程中,由于入射光线不变,即入射角不变,则折射角也不发生改变,因此过B点做OB的平行线即为光点下移的折射光线,由于两个折射光线是平行的,所以在水面变化过程中,折射角不变,入射光线不变,欲使B点下移至,水面需上升。如图18晶体 0 BC 不变 液 【详解】(1)1234由图知,该物质在BC段为熔化过程,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熔点为0;(2)5由解析晶体 0 BC 不变 液 【详解】(1)1234由图知,该物质在BC段为熔化过程,温度保持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熔点为0;(2)5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0,在图象中N点时,该时刻的温度
21、高于该物质的熔点,物质处于液态。19倒立 缩小 实 变大 【详解】123摄像机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同,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工作的。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所解析倒立 缩小 实 变大 【详解】123摄像机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同,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工作的。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所以,人靠近“鹰眼”时,像会变大。20时间 匀速 10 【详解】(1)1该图表示的为汽车沿直线运动时的路程-时间图象,所以图像中纵轴表示汽车离开出发点的路程,横轴表示时间。(2)2由图可知,汽车在BC段的解析时间 匀速 10 【详解】(1)1该图表示的为汽车
22、沿直线运动时的路程-时间图象,所以图像中纵轴表示汽车离开出发点的路程,横轴表示时间。(2)2由图可知,汽车在BC段的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大,所以汽车在BC段做匀速直线运动。(3)3汽车在BC段的速度为三、作图题21(1);(2)【详解】(1)1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镜面的法线,已知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30,由光的可知入射角也为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画出入射光线。解析(1);(2)【详解】(1)1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镜面的法线,已知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30,由光的可知入射角也为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画出入射光线。(2)2由图可知,水平的平行光
23、线经过镜子后竖直向下传播,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了90,则镜子为平面镜,如图。四、实验题22高 低 48 【详解】(1)1由表格数据知,频率越来越大,音调越来越高。(2)2由表格数据可知,弦长增加,频率降低,音调降低。(3)3由表可知,频率和弦长的乘积解析高 低 48 【详解】(1)1由表格数据知,频率越来越大,音调越来越高。(2)2由表格数据可知,弦长增加,频率降低,音调降低。(3)3由表可知,频率和弦长的乘积为60f0,是定值,两者成反比,所以发出的音为“mi”时弦长为23使物质受热均匀 2 AB 【详解】(1)1将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可以使得物质均匀受热,避免直接加热试管导致的温度上升过快和
24、受热不均的问题。(2)2由图乙知温度计上1解析使物质受热均匀 2 AB 【详解】(1)1将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可以使得物质均匀受热,避免直接加热试管导致的温度上升过快和受热不均的问题。(2)2由图乙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末端在0上方,示数为2。(3)3AB、CD段升高相同的温度,AB段需要吸热2min,CD段需要吸热4min,该物质在AB段温度变化快。24垂直 反射光线OB 不能 法线 同一平面上 避免实验偶然性,得到普遍的规律 【详解】(1)1因平面镜水平放置,为了便于探究,故纸板应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解析垂直 反射光线OB
25、 不能 法线 同一平面上 避免实验偶然性,得到普遍的规律 【详解】(1)1因平面镜水平放置,为了便于探究,故纸板应垂直于平面镜放置。(2)2345为了便于探究,需要记录入射角与折射角的读数,即需要在纸板上记录反射光线OB,将纸板的右半边沿着ON向后折去,则折过去的纸板上将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因为此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不在同一平面上,故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3)6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还应该多做几次实验,原因是可以对多组数据进行处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到普遍的规律。25放大 B 4 远离 【详解】(1)1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成倒立放大实像。(2)23凸透镜焦距
26、为10cm,使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物距小于焦解析放大 B 4 远离 【详解】(1)1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成倒立放大实像。(2)23凸透镜焦距为10cm,使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则人眼在B处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丙中的4。(3)4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则成像远离透镜,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远离透镜。26否 未控制纸锥质量或迎风面积不变 3.50 1.4 1 【详解】(1)12用如图甲所示两个等大同材质的圆纸片,各裁去一个扇形,不仅锥角发生变化,纸锥的质量或解析否 未控制纸锥质量或迎风面积不变 3.50 1.4 1 【详解】(1)12用如图甲所示两个等大同材质的圆纸片,各裁去一个扇形,不仅锥角发生变化,纸锥的质量或迎风面积也发生了变化,没有很好的控制变量,所以不科学。(2)3从照片选取纸锥同一部位测量纸锥移动的距离,E处纸锥的底面在刻度尺上对应的刻度为3.00cm,F处纸锥的底面在刻度尺上对应的刻度为6.50cm,则EF之间距离为6.50cm-3.00cm=3.50cm4从E至F点有7个时间间隔,故纸锥从E点下落到F点的实际时间5若照片相对于实景的缩放比例为1:40,则EF之间的实际距离则纸锥在EF段的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