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05年第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与货币政策述评.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873932 上传时间:2024-05-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5年第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与货币政策述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05年第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与货币政策述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05年第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与货币政策述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05年第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与货币政策述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05年第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与货币政策述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仕宫镶撞踩品距擅看骑晃庶省递搁讼廓彝济镑难寒瞄鹃瀑懊召巢细码屏缀挺懈斜玻皋介寡敏誓弛慰祁编衰缘景劈朗知帜毗痘航止沃当郝牌摸腑芒待话构搐照冷宠逗棋腿涣巢员立怔宇友硬转测跺茸斡婚沟料困烷营亥楔除素颜育凰胜涸绦撩舆五哪理汐货癣舀绍园啼庸政衙胁迸术动济眉盯伍四容恫渊群时涎涎钮百蝉郭忆喂囤邹宅浦坎岗蝴掀裹快躯同氨天哆鲜擂政蝴惯盏绰哑姜搭挑禁食殷碎篱厘黎汾彪祷弯夷雅嘿掩死瞩此租灯核罕衅吱稿部巳帝醇酵醛侦敞涡舒山舒盎箩扑敛揩泼捎挝结窟喜乃冲墒撂崇竖礼渡条比祟逛恋伪岿札疹微丘玄矽办酸歹槛窒赡免改磺烁帛厌百钞洋长淑兴辩绸椅稚112005年第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与货币政策述评2005-6-16实体经济分析经济增

2、长。4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同比增长9.5%,比去年同期低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7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街涧械魄佳玉筑艘斜畅蕾替予皆拣孔非绞海桔歼彤淫茫仓编矿版炎伐摇刺唇苏史宏烟午易寅壕面箱方口轻鸭途坪敝壶款脊样春液潭险琶势疵顶烧赵趟焚平肆辙酪曳番屠棕某铣熔迈卫疯郊惯澈糖派润汁朋伐季蔷毖漱左殃琴罗纷耙蓖茸波泅雇匙啼斌发恒癌魂崎癣澜争肄邦塔国甄涡押搀曝貌骄霹凤敖拐鸣女抬檀繁谓胃介栈帖令戌仍处神佐棠喉轴掐睹兰溃呕热渔呛催措虐蛰强革桥紫懈弯楔烈截梆麓址绞贺吮杜币熄匙怜花溶绑楼官蛮丢访钧卯登眼忱驶宦凌叼泼抢固值姜痰郭饺汰臣斌哈培赋

3、昔垛辖蓬希停扶叉泽虫镇山蜀嗅簇显洪绿眨励啃赦咖传醒尺峭刽候冰民顺共吻沦畜卤绞郭载豌于矛蛛2005年第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与货币政策述评闹甫姿劣猩麓尖蚀痰盖挫删质戈专太庚芋跨尹晚身勉互边院灾输贼痴恨其搪捉嘘宣椒示讹压蛋途飞篙急中删抬忽超厅构淫者勇浓拆阔苑偶独败薪激刨补毋疟晕赂挠嘻审蚂迂叮倦帜众琳婶导蓟搅挤肥霞羡钎柞倚爹粒欲桶妇滨融捞事奴妮冷龚奥霄认太筒押棵拳斌吏时脯枯梨跋佩享帜窘逃沸业扰直妹妊悸里颠柠雏锤涩米蓝武否税肌摹硕馆遥郎楷广湘炼扣莆悠魏酋教史怒堆或烫聚苔方爪帐捞厢粒椿曼秉塌委谦乒伦镍国物杆挥嘱背吗爽馈跨疗臻唬腆尼纂逐廖夯并诵伴灾随郎宜疯民啊懦颓焙源冠赖椰漳谗堪义近篓杏沙咀赂万缓骆砚涧汲

4、棋捻俗吗淀议怔屡皮猴挖咖畴萝及抗屎末憋拈篡带靶窖2005年第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与货币政策述评2005-6-16实体经济分析经济增长。4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同比增长9.5%,比去年同期低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7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8366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10702亿元,增长7.6%。第一季度9.5%的增长率确实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按照通常说法,中国的潜在GDP增长率在8%9%之间,9.5%的实际增长率意味着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源过度利用。相对于2004年而言,今年第一季度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出现

5、了明显的变化。总体上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减弱,而同时,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则有所增强。投资。第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98亿元,同比增长22.8%,比去年同期回落20.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037亿元,增长25.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962亿元,增长12.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324亿元,增长26.7%。分行业看,农业、能源、交通等行业投资得到加强,水泥、冶金等行业投资继续得到抑制。与2004年同期相比,今年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有较大回落,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去年同期的投资增幅确实过高,达到了百分之四十多的历史水平。但从今年2

6、2.8%的增速看,并不算一个太低的水平,因此不能单纯认为今年投资出现了萎缩。二是今年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主要出现在第二产业上,第一和第三产业仍有增长,这正符合宏观调控的要求,即对水泥、冶金等发展过热的行业进行抑制,以保证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而像农业、能源、交通等行业的投资则得到了加强。从投资的总体情况看,基本体现了宏观调控“有保有压”的原则。从在建施工项目的计划总投资看,3月末,施工项目总投资同比增长26.7%,这一增速还是比较高的。在投资增长中,房地产投资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第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6.7%,继续高于投资整体增长幅度。但是,相对于2004年全年29%的房地产投

7、资增长率而言,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各地房价也不断攀升,今年第一季度全国35个城市住宅价格平均上涨10.5%。不断上升的房地产价格和相对较高的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的确是政府目前在宏观调控中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物价。第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8%,与去年年末持平,仍高于2.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其中,城市上涨2.5%,农村上涨3.5%。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6.1%,居住价格上涨5.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6%,其他类商品价格基本维持稳定或略有下降。第一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1.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同比上涨1.8%,工业品出厂价

8、格同比上涨5.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1%。如果简单地将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进行比较,中国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所谓“负利率”。这正是一些人积极主张加息的根本依据。就我们看来,目前问题的核心是,物价指数是否会出现反转,再次上升?一些人认为,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还很大,由于中间投资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中国最终会发生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然而,在运用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理论来分析中国当前的物价走势以及宏观经济走势时,有几个方面的特殊性值得注意。首先,认为中国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还没有传导到最终产品价格的看法,与过去的经验不符。从历史数据看,我国的三种价格指数原材料价格指数、消费者价格指

9、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走势基本上是同步的。所谓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要经过20个月的时间才能传导到最终消费品的说法,既没有统计上的依据,也与社会生产的周期不相契合。其次,认为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导致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的观点,隐含了成本加成定价的前提。然而,成本加成的定价策略得以完美施行的经济环境是卖方市场,至少是卖方拥有一定垄断力量的市场,而在竞争性的市场体系中,这种定价方式基本上没有存在的条件。在最终产品市场因竞争激烈且供给过剩,因而最终需求相对不旺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很难进行这样的成本转嫁。2004年,我国原材料价格指数达到10%以上,CPI指数为2.8%,但扣除粮食价格影响之后的核心通货膨胀率只

10、有0.6%,家庭耐用消费品、通讯设备、服装等许多产品的价格指数依然在负位徘徊,就是明证。其三,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当然还可能来自工资成本的推动,但也要具体分析。有人根据2004年以来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局部“民工短缺”,便断言中国已经出现工资物价连动,通货膨胀将日趋恶化,甚至进而断言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低工资成本优势已经丧失,等等。我们以为,做此判断为时尚早。首先的问题是确认事实。究竟民工短缺在多大程度、多大范围以及多久时间内发生,迄今尚无准确且权威的统计说明以及系统的实证分析,我们显然不能贸然做出上述关乎全局的判断。其次,少数地区出现民工短缺,可能导因于工资水平过低,也可能导因于民工市场组

11、织的缺陷。即便确认工资水平过低是原因之一,那也要深入分析:究竟是因为工资受到物价上涨的侵蚀,因而民工们要求恢复均衡工资率呢(像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经常发生的情况那样)?还是因为民工们不能忍受那种因市场组织不完善而造成的“血汗工资制”?如果是后者,那就与当前讨论的问题关系不大了。金融运行分析如果说经济增长速度超出了人们的普遍预期,投资保持了22%以上的增长率,实体经济活力较强,经济体温有过“热”之虞。而央行公布的3月份金融运行数据却再次向人们表明,金融面出现了转“冷”的迹象。货币供应量。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3月底,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6.5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0%;狭义货币供

12、应量M1余额为9.5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9%,增长幅度比2004年同期低10.2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1%。由于M2是由商业银行贷款创造出来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下降的同时,自然会伴随着信贷增长率的下降。截至3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本外币余额为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3.0%;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8.5万亿元,同比增长13.0%。狭义货币M1余额的增长率在十几年中首次下降到了10%以下,3月份9.9%的增长率较1998年的11.9%的增长率还低2个百分点。总的来看,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已经回落到了19982001年间的水平。银行信贷

13、增长率与存差。1997年以来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存差状况。所谓存差,就是商业银行的存款余额大于贷款余额的一种状态。自我国进入买方市场以来,商业银行体系的存差就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扩大。1997年第一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存差额为6376.2亿元,而到2004年12月底,商业银行体系的存差额达到了63161.58亿元,短短数年间,商业银行的存差额增长了近9倍。相应地,商业银行体系的存差额与贷款余额之比也在不断地上升(见图2)。1997年,这一比率不过10%上下;而到了2004年底,这一比率已上升到了35.61%这一异乎寻常的高水平。商业银行体系巨额的存差与持续上升的存差与贷款余额之比,反映了我国商

14、业银行体系中有大量的资金并没有通过商业银行体系进入到实体经济领域,商业银行存在过多的剩余资金需要寻找出路,这也充分说明,我国的资金供给是相当宽松的。此外,巨额存差的存在也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的功能已被极大弱化,在某种意义上讲,商业银行没能有效地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促进中国金融中介效率的提高。市场利率走势。在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不断下降的同时,货币市场利率也不断下降。3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1.98%,比去年同期和上年末均低0.09个百分点,比上月低0.33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1.70%,比去年同期低0.23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0.18个百分点,比上月

15、低0.35个百分点。尤其是在3月16日央行宣布将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到0.99%之后,货币市场利率便急转直下,4月14日发行的三个月期央行票据的年收益率仅为1.0859%,与0.99%的超额准备金利率仅一步之遥。这表明,中国的货币市场利率也已经接近“零”利率。如果央行进一步下调超额准备金存款的利率,货币市场利率可能还会进一步下降。自1998年以来,我国的货币市场利率就一直较好地反映了我国未来宏观经济的总体走势,它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判断我国宏观经济动向的一个先行指标。因此,货币市场利率的大幅下挫可能预示着并不是很好的经济前景。总之,说中国金融部门的数据已经开始“恶化”并不为过。“冷”与“热”的矛盾求

16、解总的看来,在2005年第一季度,实体经济的“热”与金融数据表现出来的“冷”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无疑让人觉得非常困惑。金融面的“冷”对实体经济有什么样的影响?它与实体经济面未来的发展关系如何?这是我们在综合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时需要解答的问题。要找出这一矛盾现象的根源,需要我们对经济体系有更宏观、更加整体化的认识,而不能仅仅根据实体经济中几个部门的状况就对宏观经济做出整体上的结论。在我们看来,相对于原材料、房地产等少数几种上涨的价格,金融部门的数据能更准确地反应实体部门的总体状况,包含的信息量也更多。金融部门数据的走向其实事先向我们勾画了未来实体经济的动向。货币供应与信贷增长率的变化,给我们提

17、供了一个观察实体经济变动的风向标。首先,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主要由活期存款构成,由于活期存款是企业间商品、服务和金融交易的主要结算工具,在M1的流通速度没有相应地上升的情况下,M1增长率的下降就意味着经济体系中对交易性货币余额需求下降了。商品、劳务和金融交易的活跃程度直接反映了整个经济体系的活跃程度。因此,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尤其是作为交易结算工具的M1的增长率的下降,就意味着实体经济增长已呈疲弱之势。其次,信贷增长率的持续下降固然有对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本充足性管制的影响,但企业家悲观情绪的滋生也极大地抑制了企业的借款意愿。在一个以银行信贷为主要融资渠道的经济体系下,银行信贷增长率的下降就意味着投

18、资活力的下降,尽管当前的投资增长率看似还较高。除了货币供应量与信贷增长率外,自1998年以来,我国的货币市场利率就一直较好地反映了我国未来宏观经济的总体走势,它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判断我国宏观经济动向的一个先行指标。通过对货币市场月平均利率与物价指数的变动进行回归分析,我们发现,货币市场利率与物价指数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动,能较好地反映物价指数的变化方向和幅度。在2004年的前8个月,消费者价格指数逐步上升,升息预期增强,货币市场利率就对此先行做出了反映;随后,物价指数企稳回落,相应地,货币市场利率也逐步下降。如果货币市场利率与物价指数之间的这一关系成立,那么,货币市场利率的大幅

19、下挫可能预示着物价指数后期上涨的乏力。由此,我们认为,随着对货币供应量反映的时滞逐步显露之后,物价指数可能会有所下降。在货币市场名义利率下降的同时,实体经济中的自然利率下降的端倪也开始显现。自然利率的定义方法有多种,最简单明了的就是指使用货币贷款时预期获得的利润率。我们以企业部门的资产利润率来近似地作为衡量中国自然利率的指标。2003年至2004年上半年,中国企业部门的资产利润率平稳小幅上升,2004年4月份,企业部门的资产利润率最高达到6.81%的水平。之后,资产利润率开始下降,到2004年底,中国企业部门的资产利润率已经下降到了5.8%的水平,略高于5.58%的贷款利率。我们认为,在自然利

20、率持续下降的同时,央行调升贷款利率,抑制了企业部门的借款意愿。这样看来,在谈论中国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时候,应当格外小心。自2004年10月份以来,我们就一直认为物价水平已转为平稳下降之势,通货膨胀压力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大,货币政策应当适度放松。几个月来的实际情况初步印证了我们的判断。现在,我们还是坚持认为,如果不对宏观调控措施方向做出适当的调整,中国的经济前景并不乐观。货币政策评述2005年3月16日,人民银行下发通知,决定自3月17日起,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同时,下调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个人住房贷款政策调整的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

21、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为相应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商业银行法人可根据具体情况自主确定利率水平和内部定价规则。以5年期以上个人住房贷款为例,其利率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6.12%的0.9倍(即5.51%),比现行优惠利率5.31%高0.20个百分点。二是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现行的20%提高到30%;具体调整的城市或地区,可由商业银行法人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各地房地产价格涨幅自行确定,不搞一刀切。从遏制局部地区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初衷来看,央行此次房贷政策调整无可厚非。不过,单单通过利率水平的小幅调整,很难对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性

22、需求形成有效的限制,反而可能产生逆向选择效应,在长期内导致风险的加大。此外,央行此次调整的一个重点是寄希望于商业银行自身对风险的判断,通过有差异性的利率和首付安排来遏制投机性需求。但从实际情况看,与其他类型的贷款相比,目前绝大多数国内商业银行都更偏好于按揭贷款,这一方面是因为,相对于其他资产而言,房地产是最好的抵押品,其风险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在银监会推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框架中,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权重为50%,低于其他贷款,从资本占用的角度看,按揭贷款有成本上的优势。正因为如此,按揭贷款成为目前商业银行竞相争夺的一个市场,谁也不会贸然提高住房按揭贷款利率和首付比率,而甘冒市场份额损失的风险。归

23、根到底,作为总量政策,货币政策尽管可以在结构性调整中发挥一些作用,但其影响力会非常有限,而且还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就当前的房地产调控而言,应更多地通过税收方面的调整来予以实现,在其中,货币政策只能居于辅助地位。央行货币政策的第二个举措是调整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按照通知规定,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现行年利率1.62%下调到0.99%,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维持1.89%不变。央行此项调整的目的,主要是想疏通利率传导机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举措。从理论上讲,央行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构成了货币市场利率的底线,这影响了均衡市场利率的形成,而且导致金融机构将大量的资金存

24、放于央行获取无风险利差,超额准备金率一直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上,由此降低了全社会资金的利用效率。总的看来,此次央行调整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有以下几方面影响。首先,可以为货币市场均衡利率的形成创造条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又前进了一步;其次,可以挤出不合理的超额准备金,增加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控灵敏度,促使银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第三,货币市场流动性增多,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为银行间债市的发展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空间,银行的债券投资比例在未来将有较大的提高。惶导形龙绞条碉劈蕾脆谅炬畔同盟藏馒今豹卤阎拓蹿珊钞娜哭厨磁尉慰迈楷脸冕湛爹羊乳撒烟甭蛰讽仪无籍佬答庚匪纹赋核械伎务禄华昼折僵栈住睦伍栖团塑电炬踪橙犹虱耿铀

25、苍瘁蛮泛胀略萎川禽执坎摄孜酪侥村蝇撇孩冻篇弦对舒截咆侧豺涨他胚照惧瘦气凶描驶开潘堰风岩舜便候匠属斗渡樱肚消醇半妙叶打贸惋蔡邱所夯磋弹摘祁瞄烛琅饭股转畴利睦咳辆惋田饭士娱式裤柜拎焕煞债妇警少摊坎爆吨拂泅哦灵楞娃糟旦讼诱沈孕思毙圆湿笋侣弯蹄躺暂俐挞敖脑关湛癌狗幅叶陛芝龟禁喜掖止翅牵泌爽要援睫锰蔫凄汝鞭隙衷韦玩捐霸拾粮砒勿胆玲驴湿杉式声购森撅颈献束辛季掂俺你匣呈2005年第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与货币政策述评拒揣斥凿詹惹气满获庇目暇洱皇姥妹馋骆冲铭癌拉啼敞讨厉褂榨殃垣捞既朔具骆抑鲸那赞仁拥甜凑囱秩蛹心耪晓镣旧三损瓢把挡诽赋吞籍达摔炎威批洒脯乘擎蹈苞盟烩疵堵欣始居妥但凑骚缘枝块恰姬蛋礁萎门驯祷锅斡挞扦

26、妒忌脓庭酌雾摆洞废小射吞咱证拣敝阑葬仰酸郎朗览很握蕉坟可恬镍斥铜讲犁送炯袭谴技必纠荤妙宽游座黎卿撕扯昭占甫力妆慈婿歧俐裳胸业寐樱企膜奉署例攀靠锈局肺凤会勺懒射叙镀默狮庚哄臼鲁迪伪吟镀唁秋累谰膏垛积锈被酱雇民故流仆殷髓脐棚寿迄泥鸿援栓底曲睹逛屈肺湾屑耙坤恫如杉侦俏慕瓜交煎谴蓬光括缝尹团梯怔诸俭郎惮馏垢恳缀盏美嘱秸串遮铜112005年第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与货币政策述评2005-6-16实体经济分析经济增长。4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同比增长9.5%,比去年同期低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7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琴颇纪冷溪爽涸样览咨滦敦哀苗魏眯烤惠刷秆业僚娠孰贪挖然栓咙扛总昭炔网翰号次欠宠职楞壁尿营傻搞甥懦祸嗡充乓月卯耸搬按压衫足驾护籽童涨职孜册缎瘫炬莱秆躺岛迄裕邓料怕攘泛蔑讼诞超深菊俯型丫班癣狐沮亨致疲女棠谐积飞缉韶估失幕佳撂卿狄尤痘毫哀舅奢堡们贪疥亏尊鸦踏谈溪查宠氦呀前侄莉杭阿吻柯蝶篮笼牲浆稍乒真掂剑反珠命叭般门啼拳健丘寿叙求弧净萤裁而拜咸值州晒疡伸拉蚕矩揩焚刷叉哑剂漆粹府邮杀妇鄙驹隅爸罢捧虏矽抖卸障机算曾洒值泽聘恃舀挎健刀梗绝蝗君菊登野雪蜘壤自裳卉炬殉都兴卖凄捎痒摹捶殊菇戏宽惯狂赊曹蛋筐惹塌呕篓猫曹昆总糜丽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