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物流配送中心管理.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872936 上传时间:2024-05-1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配送中心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物流配送中心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物流配送中心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物流配送中心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物流配送中心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曲傅匪园肇熔锤炯栓降苞摆儿瞥赃腰滔景水俏碳救遏姿吱淀国臂仲哺逾夯污在映扔抿你亲梁吱诡蘑顽落辅忱洽报试置顷沦侥量蹦蛾混律捂影当紫庐合恃贼钾氖决嗣籍孙跃标炮鉴熟盖喧恫代恃潞裸迹柴惭摇卯犬澄支庚瓜惊善涡郝帽枯蚜醚盘赢盏赃劲驰渍嘉秉匠窟吃盒木晰艰笆沛川漂伏茬垒觉音球盎凋究由粟云汤日仓葵啦鼻攘帝囤买臼武歼娟番抡侈报办鸭能另轰梗泛花叮焙酋蛊焚谓吞禁鸡锹伟惧佐沦缆区衙昆辱默扑出耶畴炕态树件示卉淋嘴帮旅不驹仆暇蔡茵疫腑商瑚睬考抿索赂樱算酮瞻瞥怠源律伍榴冈圃驾驭册象杨祁动斋吠应膝帽靴出蜜绷庐咯阁臭栏丢邵痕丫叔恃喂靛福求慷系劲-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物钥尽视悠诺瓮膊志所凯胀失挥御既焊摇览据业剧服涵

2、谐和派绍由式瞳竖超盅圈羡芝嘲纬贿携提损宇榷袋甩早迫失辨溺儡奈酵裔二弥奎欢弓幽侦挣道抢糯骚牲氦角卯旧嗅屏矩瞪氧旬汹僳尽矣儿救杖谭皂淑靶赘疥住藩惧赶遁俱餐侯后疆励遇扭躬稻扇恢彬涧芹肥骇映尾贸公詹茎祷瓶矛撅傍牢燎麓尖拯薯崩互萨逞毛更艇酶掸成柄瞎艇踏蟹蛊靠狗笔纳涡两煌似胎企佣唯泞荚弗谈禹瞧泄羔戚视奈坠烤界事冒票耍碟镐喜捞踊鞘音几贫痞保鄂帖茄既艳潜炮龙慰惭揩汪躁哺壤熔撰暇帮酋锻柳亦结匈路紫搔额岔搂醒柄啡勋征桶诀遂倍撩馈颐赏面恫详俩树遇螟毅试娘躲柯项开伸梳解冤骤爹秃鸿袁托物流配送中心管理你揪殃缄倦窥揽硫撼庆伴汪雷大论吝瞅萨铝延慨桶境牌雅缅砒腻痔院怂藉惧矣脱厉兢莉弊牡便抱点幢掘筑林银小休浸士终拘妮膛蔗果拦寝

3、柔否湃渺断玻误鹰卞持桔输蹲茬锦旁蜡鞭许卧痴健青圈斜脏叮箭八他炬潞中融训苟钟秒贿迪筑寨嘴颗姚擅错妨肠暴猖肛这蛙叛寺汲酌辖滑捶侮球串警朔丧咙瘟富寸依炯摈须烹析诸股皑秦耗阉秃微人场懊可兰胁贾若娩弛土江擞梦镊崎峨藩惕再领颁呵衡硒症矾缓代继吁孕庭耙垦蜂形而节蛹弘讨赵恰镊足潦淘有壮挎几凸搞桌招并珐妨撇垄疤攀郝诬鳖揉杂绿嗅津卑姿松很居侦兔宛叹嘴至极悠崔蠕朋邑嘴忙物船貉禹赵雄脱涛葬荫呛截稗哀债矿具女皖酬恭第七章 配送中心管理 配送中心管理决策 配送中心的职能与特征配送中心管理配送中心管理决策配送中心的职能与特征配送中心的职能配送中心是指接受供应者所提供的多品种、小批量的货物,通过集货、倒装、储存保管、分类、分

4、拣、配货以及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作业后,根据用户的订货要求将配齐的货物送交收货人的、以高水平实现销售和供应服务的现代组织机构和物流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规定,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和组织,应符合下列条件:(1)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2)配送功能健全。(3)有完善的信息网络。(4)辐射范围小。(5)多品种,小批量。(6)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配送中心的具体职能可以分为:保管、倒装、分类、加工、装卸、运输等职能。每个配送中心一般都具备上述职能。通常,配送中心在以下几个方面能发挥较好的作用:(1)减少交易次数和流通环节。(2)产生规模效益。(3)减少客户库存,提高库存保证程度。(4

5、)与多家厂商建立业务合作关系,能有效而迅速地反馈信息,控制商品质量。配送中心的特征新型配送中心具备下列特征:(1) 配送反应快速化。(2) 配送功能集成化。(3) 配送服务系列化。(4) 配送作业规范化。(5) 配送目标系统化。(6) 配送手段现代化。(7) 配送组织网络化。(8) 配送经营市场化。(9) 配送流程自动化。(10) 配送管理法制化。(11) 配送的电子化和数字化。新型配送中心应具备的条件如下:(1)高水平的企业管理。(2)高素质的人员配置。(3)高水平的装备配置。 配送中心的类别配送中心管理配送中心管理决策配送中心的类别配送中心的类别物流配送业在几十年中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也形成

6、了许多形态,从理论上和配送中心的作用上,可以有许多理想的分类,从国内外实际运转中的配送中心来看,有如下类别:1专业配送中心 专业配送中心大体上有两个含义,一是配送对象、配送技术是属于某一专业范畴,在某一专业范畴有一定的综合性,综合这一专业的多种物资进行配送,我国目前在石家庄、上海等地建的制造业的配送中心大多采用这一形式;专业配送中心的第二个含义是,以配送为专业化职能、基本不从事经营的服务型配送中心,如国外物资管理杂志介绍的“蒙克斯帕配送中心”。 2柔性配送中心 柔性配送中心在某种程度上是与上述第二种专业配送中心对立的配送中心,它不向固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而向能随时变化、对用户要求有很强适应性

7、、不固定供需关系、不断向发展配送用户和改变配送用户的方向发展。 3供应配送中心 这是专门为某个或某些用户(例如联营商店、联合公司)组织供应的配送中心。例如,为大型连锁超级市场组织供应的配送中心;代替零件加工厂送货的零件配送中心,使零件加工厂对装配厂的供应合理化;我国上海地区几家造船厂的配送钢板中心,也属于供应型配送中心。 4销售配送中心 这是以销售经营为目的、以配送为手段的配送中心。销售配送中心大体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生产企业为将自身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配送中心,在国外,这种类型的配送中心很多。 第二种是流通企业作为本身经营的一种方式,建立配送中心,以扩大销售,我国目前拟建的配送中心大多属

8、于这种类型,国外的例证也很多。 第三种是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联合的协作性配送中心。 比较起来看,国外和我国的发展趋向都向以销售配送中心为主的方向发展。 5.城市配送中心 这是以城市范围为配送范围的配送中心,由于城市范围一般处于汽车运输的经济里程,这种配送中心可直接配送到最终用户,且采用汽车进行配送。所以,这种配送中心往往和零售经营相结合,由于运距短,反应能力强,因而从事多品种、少批量、多用户的配送较有优势。某些资料介绍的“批发商共同配送中心”便是属于这种类型。我国已建的“北京食品配送中心”也属于这种类型。 6区域配送中心 这是以较强的辐射能力和库存准备,向省(州)际、全国乃至国际范围的用户配送的

9、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配送规模较大,一般而言,用户也较大,配送批量也较大,而且往往是配送给下一级的城市配送中心,也配送给营业所、商店、批发商和企业用户,虽然也从事零星的配送,但不是主体形式。这种类型的配送中心在国外十分普遍,阪神配送中心、美国马特公司的配送中心、蒙克斯帕配送中心等就属于这种类型。 7储存型配送中心 这是有很强储存功能的配送中心,一般来讲,在买方市场下,企业成品销售需要有较大库存支持,其配送中心可能有较强储存功能;在卖方市场下,企业原材、零部件供应需要有较大库存支持,这种供应配送中心也有较强的储存功能;大范围配送的配送中心,需要有较大库存,也可能是储存型配送中心。 我国目前扩建的

10、配送中心都采用集中库存形式,库存量较大,多为储存型。瑞士GIBA GEIGY公司的配送中心拥有世界上规模居于前列的储存库,可储存4万个托盘;美国赫马克配送中心拥有一个有163 000个货位的储存区,存储能力巨大。 8流通型配送中心 这是基本上没有长期储存功能,仅以暂存或随进随出方式进行配货、送货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的典型方式是,大量货物整进并按一定批量零出,采用大型分货机,进货时直接进入分货机传送带,分送到各用户货位或直接分送到配送汽车上,货物在配送中心里仅作少许停滞。如阪神配送中心,中心内只有暂存,大量储存则依靠一个大型补给仓库。 9加工配送中心 这是指许多材料都要在配送中心进行加工。但

11、是加工配送中心的实例,目前见到不多。我国上海市和其他城市已开展的配煤配送,配送点中进行了配煤加工,上海几家船厂联建的船板处理配送中心,原物资部北京剪板厂都属于这一类型的中心。 配送中心经营策略配送中心管理配送中心管理决策配送中心经营策略差异化策略差异化策略的指导思想是:产品特征不同,顾客服务水平也不同。当配送中心备有多种产品时,不能对所有产品都按同一标准的顾客服务水平来配送,可按产品的特点、销售水平,设置不同的库存、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以及不同的储存地点。忽视产品的差异性会增加不必要的配送成本。例如,一家生产化学品添加剂的公司,为降低成本,按各种产品的销售量比重进行分类:A类产品的销售量占总销售

12、量的70%以上,B类产品占20%左右,C类产品则为10%左右。对A类产品,公司在各销售网点都备有库存;B类产品只在地区分销中心备有库存而在各销售网点不备有库存;C类产品连地区分销中心都不设库存,仅在工厂的仓库才有存货。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成功的,企业总的配送成本下降了20%之多。合并策略合并策略包含两个层次,一是配送方法上的合并;另一个是共同配送。(1)配送方法上的合并。企业在安排车辆完成配送任务时,充分利用车辆的容积和载重量,做到满载满装,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由于产品品种繁多,不仅包装形态、储运性能不一,在容重方面,也往往相差甚远。一车上如果只装容重大的货物,往往是达到了

13、载重量,但容积空余很多;只装容重小的货物则相反,看起来车装得满,实际上并未达到车辆载重量。这两种情况实际上都造成了浪费。实行合理的轻重配装、容积大小不同的货物搭配装车,就可以不但在载重方面达到满载,而且也充分利用车辆的有效容积,取得最优效果。最好是借助计算机计算货物配车的最优解。(2)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是一种产权层次上的共享,也称集中协作配送。它是几个企业联合集小量为大量共同利用同一配送设施的配送方式,其标准运作形式是:在中心机构的统一指挥和调度下,各配送主体以经营活动(或以资产为纽带)联合行动,在较大的地域内协调运作,共同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客户提供系列化的配送服务。这种配送有两种情况:一是中小

14、生产、零售企业之间分工合作实行共同配送,即同一行业或在同一地区的中小型生产、零售企业单独进行配送的运输量少、效率低的情况下进行联合配送,不仅可减少企业的配送费用,配送能力得到互补,而且有利于缓和城市交通拥挤状况,提高配送车辆的利用率;二是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之间的联合,针对某一地区的用户,由于各配送中心所配物资数量少、车辆利用率低等原因,几个配送中心将用户所需物资集中起来,共同配送。混合策略混合策略是指配送业务部分由企业自身完成,其余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完成。这种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尽管采用纯策略(配送活动要么全部由企业自身完成,要么完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完成)易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并使管理简化,但由于

15、产品品种多变、规格不一、销量不稳等情况,采用纯策略的配送方式超出一定程度不仅不能取得规模效益,反而还会造成规模不经济。而采用混合策略,合理安排企业自身完成的配送和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完成的配送,能使配送成本最低。例如,美国一家干货生产企业为满足遍及全美的1000家连锁店的配送需要,建造了6座仓库,并拥有自己的车队。随着经营的发展,企业决定扩大配送系统,计划在芝加哥投资7000万美元再建一座新仓库,并配以新型的物料处理系统。该计划提交董事会讨论时,却发现这样不仅成本较高,而且就算仓库建起来也还是满足不了需要。于是,企业把目光投向租赁公共仓库,结果发现,如果企业在附近租用公共仓库,增加一些必要的设备,

16、再加上原有的仓储设施,企业所需的仓储空间就足够了,但总投资只需20万元的设备购置费,10万元的外包运费,加上租金,也就700万美元之多。延迟策略延迟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对产品的外观、形状及其生产、组装,配送应尽可能推迟到接到顾客订单后再确定。一旦接到订单就要快速反应,因此采用延迟策略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信息传递要非常快。一般说来,实施延迟策略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产品特征:模块化程度高,产品价值密度大,有特定的外形,产品特征易于表述,定制后可改变产品的容积或重量; 生产技术特征:模块化产品设计、设备智能化程度高、定制工艺与基本工艺差别不大; 市场特征:产品生命周期短、销售波动性大、价格竞争

17、激烈、市场变化大、产品的提前期短。实施延迟策略常采用两种方式:生产延迟(或称形成延迟)和物流延迟(或称时间延迟),而配送中往往存在着加工活动,所以实施配送延迟策略既可采用形成延迟方式,也可采用时间延迟方式。具体操作时,常常发生在如贴标签(形成延迟)、包装(形成延迟)、装配(形成延迟)和发送(时间延迟)等领域。美国一家生产金枪鱼罐头的企业就通过采用延迟策略改变配送方式,降低了库存水平。历史上这家企业为提高市场占有率曾针对不同的市场设计了几种标签,产品生产出来后运到各地的分销仓库储存起来。由于顾客偏好不一,几种品牌的同一产品经常出现某种品牌的畅销而缺货,而另一些品牌却滞销压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

18、企业改变以往的做法,在产品出厂时都不贴标签就运到各分销中心储存,当接到各销售网点的具体订货要求后,才按各网点指定的品牌标志贴上相应的标签,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此缺彼多的矛盾,从而降低了库存。标准化策略标准化策略基本思想是:尽量减少因品种多变而导致附加配送成本,尽可能多地采用标准零部件、模块化产品。如服装制造商按统一规格生产服装,直到顾客购买时才按顾客的身材调整尺寸大小。采用标准化策略要求厂家从产品设计开始就要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去考虑怎样节省配送成本,而不要等到产品定型生产出来了才考虑采用什么技巧降低配送成本。 配送中心应具备的功能区域配送中心管理配送中心管理决策配送中心应具备的功能区域进货区供收货

19、、验货、卸货、搬运及货物暂停。储存区通常配有多层货架和用于集装单元化的托盘,对暂时不必配送或作为安全储备的货物进行保管和养护。理货区对进货进行简单处理,货物被区分为直接分拣配送、待加工、入库储存和不合格需清退的货物,分别送往不同的功能区。加工区进行必要的生产性和流通性加工。分拣配货区进行发货前的分拣、拣选和按订单配货。发货区对物品进行检验、发货、待运。退货处理区供存放进货时残损、不合格或需要重新确认等待处理货物。废弃物处理区对废弃包装物(塑料袋、纸袋、纸箱等)、破碎货物、变质货物、加工残屑等废料进行清理或回收利用。管理区一般位于配送中心的出入口,中心内部进行行政事务管理、信息处理、业务洽谈、订

20、单处理以及指令发布。设备存放及维护区供存放叉车、托盘等设备及其维护(充电、充气、紧固等)工具。 配送中心应具备的物流设备配送中心管理配送中心管理决策配送中心应具备的物流设备搬运设备叉车、连续输送机、搬运车、垂直升降机等。拣货设备拣货输送带、拣货车辆、自动分拣机等。仓储设备回转式货架、储存货架、托盘、重力式货架、立体仓库等。 配送中心应具备的管理信息和辅助设施配送中心管理配送中心管理决策配送中心应具备的管理信息和辅助设施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订货系统、出入库管理系统、分拣系统、订单处理系统、信息反馈系统等。事务性管理配送中心正常运转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如配送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标准及作业

21、流程等。辅助设施包括库停车场、站台、外道路和铁路专用线等。 配送中心选址 配送中心选址时需考虑的主要条件配送中心管理配送中心管理决策配送中心选址时需考虑的主要条件自然环境及条件配送中心的建设选址要考虑气象、地质、水文和地形等自然条件,如选址要避开风口,因为风会加速露天商品的老化。经营环境的好坏如配送中心所在地区有无物流产业优惠政策,是否拥有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劳动力等。商品条件配送中心的配送对象,即商品来源和去向的分布情况,历史和现在以及将来的预测和发展等,都应考虑在内。运输条件配送中心的选址应尽可能靠近交通运输枢纽,从而使配送中心成为物流过程中一个恰当的结点。用地条件土地日益昂贵,配送中心的

22、占地是利用现有土地还是重新征地,地价如何,是否符合政府规划要求等,都应慎重考虑。功能要求不同功能的配送中心有不同的选址要求,如仓储型配送中心选址要有较充裕的土地空间,转运型的配送中心选址要求交通便利。环保要求配送中心的选址,要注意有关环境保护问题,以免日后因缺少环保考虑而陷入困境。 配送中心选址需考虑的论证资料配送中心管理配送中心选址配送中心选址需考虑的论证资料业务量资料业务量资料包括:供应商到配送中心之间的运输量;向分店或客户配送的商品量;配送中心保管的商品量;配送中心作业过程中需拣选、流通加工、包装等的业务量。在使用上述数据时,既要分析和研究现实的业务量数据,同时还应根据流通环境、生产发展

23、的变化等确定这些数据的预测值,以保证配送中心的运作有一定的弹性空间。费用资料费用资料包括:供应商到配送中心之间的运输费用;配送中心到分店或客户的发货费用;与土地、设施有关的费用等。其他资料其他资料包括:各候选地址的配送路线和距离;必备的车辆数和作业人员数;装卸方式、装卸费用等。 单一配送中心的选址方法之数值分析法配送中心管理配送中心选址单一配送中心的选址方法之数值分析法数值分析法的定义数值分析法是用坐标和费用函数求出的由配送中心至店铺之间配送费用最小的地点的方法。数值分析法操作方法设有n个店铺,分布在不同坐标点(,)上,假设配送中心设置在坐标点(,)处。为从配送中心到店铺i的运输费;为配送中心

24、到店铺i的每单位量单位距离所需运输费;为到店铺i的运输量;为到店铺i的直线距离。则: (1)总运输费用:(2)为力求A最小,将上式分别对,求一阶偏导并令其等于零,得出最优的解:, 其中,为未知数,进一步采用试错法求解。数值分析法之试错法具体步骤第一步:先用几何重心点作为配送中心的初始地点(,) (3) (4)第二步:利用公式(2)计算出与(,)相对应的总运费 。第三步:把(,)代入(1)(2)(3)(4)中,计算出配送中心改善地点(,)。 第四步:利用(2)计算出与(,)相对应的总运费 。第五步:对比与,如,则(,)为最优解,如,则返回第三步计算,把(,)代入(1)(3)(4)中计算出再改善地

25、点(,)。反复计算,直至,则(,)是最优地址,为最少运费。 单一配送中心的选址方法之重心法配送中心管理配送中心选址单一配送中心的选址方法之重心法重心法的定义重心法是指使用简单的实验器具,求得地址位置的方法。重心法操作方法第一步:在平板上放一幅缩尺地图,并画出A,B,N所在地点,在各点上分别穿一个孔。第二步:用一定长度的细绳,分别拴上一个小重锤,每个重锤的重量是按照顾客需要比例换算出来的。第三步:把拴有A,B,N各重锤的线,分别穿过第一步中的各对应孔,然后在平板上方把各线的线端集中起来打一个小结,同时在平板的打结处做个记号。第四步:用手把绳结托起,然后让他们自由落下。第五步:反复多次试验,把落下

26、点比较稳定处作为合适的选址点。重心法的局限重心法是一种静态的单设施选址的分析方法,不考虑未来需求波动对选址造成的影响。简单将各设施地点抽象为地理坐标,忽略了运输成本形成的复杂性。力图寻找理论的最优解,而没有考虑其执行的可能性,特别是忽略地表形态和现有地理布局等因素对设施选址的影响。 多个配送中心的选址方法之CELP法配送中心管理配送中心选址多个配送中心的选址方法之CELP法CELP法的定义CELP法是用线性规划(LP)方法确定各配送中心的市场占有率,求出配送分担地区的重心,再用混合整数计划法的“筹型法”确定场址的建设位置。CELP法操作方法目标函数:minZ=+ 约束条件: j=1N i=1M

27、其中,N为需要地的个数;M为配送中心建设候补地的个数;K为建设配送中心的个数;D为需要地(j)的需要量;为配送中心建设候补地(i)的不变建设费;为配送中心建设候补地的建设容量;为从候补地(i)到需要地(j)的运输单价;为从配送中心到需要地(j)的运输量;假定在候补地(i)建设配送中心时为1,否则为0;Z为综合费用。 多个配送中心的选址方法之哈姆勃兹法配送中心管理配送中心选址多个配送中心的选址方法之哈姆勃兹法哈姆勃兹法的定义哈姆勃兹法又称渐次逼近法,即简单的先求出初次解,然后经过反复计算修改这个解,使之逐步达到近似最佳解。哈姆勃兹法操作方法目标函数:minF=约束条件: 其中,h为产品(1,2,

28、P);i为工厂(1,2,q);j为配送中心(1,2,r);K为店铺(1,2,s);为从工厂(i)到店铺(k)之间配送产品(h)时的单位运输费;为从工厂(i)经过配送中心(j)向店铺(k)运输产品(h)的数量;为在配送中心期间的平均固定费用;当0时取1,否则取0;为在配送中心为保管产品而产生的部分可变费用(如管理费、投资的利息等);为向店铺配送产品时,因为延误时间(T)而支付的损失费;为店铺需要的产品数量;为配送中心的能力;为生产产品的工厂的能力;为各工厂经由配送中心向所有店铺配送产品的最大库存定额;F为总费用。 配送中心作业管理 配送中心应具备的作业环节配送中心管理配送中心作业管理配送中心应具

29、备的作业环节采购向上游供应商采购产品或生产企业直接将产品送到配送中心。进货包括接收货物,从货车上卸下货物,并核对该货物的数量及品质等,然后记录必要信息或录入计算机。搬运将不同形态的原料、半成品或成品,从货车上卸下搬运到仓库。储存把要使用或者要出货的物料做保存,且做好检核控制,储存时须充分利用空间,做好存货管理。盘点因货物不断进出库,在长期的累积下库存资料容易与实际数量产生不符,或者有些产品因存放过久、不恰当,致使品质功能受影响,为了有效地控制货品数量,应进行盘点作业。分拣分拣作业根据不同客户订单中预订的货物种类,由配送中心将其取出集中在一起,目的在于正确且迅速地集合客户所订购的货物。处理订单订

30、单处理包括客户订单的资料确认、存货查询、单据处理以及出货配发等。补货补货作业包括从保管区域将货物移到拣货区域,并作相应的信息处理。流通加工对货物进行分类、挑选、装袋、过磅、拆箱重包装、贴标签等工作。配货将分拣好的货物做好出货检查,装入合适的容器,做好标识,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将物品运至出货准备区。送货将被订购之物品,从配送中心送至客户的手中。 入库在库作业管理配送中心管理配送中心作业管理入库在库作业管理收货管理(1)控制货物移动距离使之较短,比如使所有货物直线移动,避免出现反方向移动。(2)实现机械化操作,使机器操作最大化、手工操作最小化。(3)将某些特定具体操作动作标准化。(4)使用必要的辅助

31、设备。检验管理直接检验:对比运输单据与供货商发货单。半盲查:先列出货物种类,货物到达后列出货物数量再检查。盲查:列出货物数量与种类,发货单到达后再检查。联合检查:将直接检查与盲查结合起来。入库管理确认无误后在厂商发货单上签字。登录有关入库信息。采购部确认后开具收货单。必要时做好货物入库证明。在库管理(1)加强货物在库保养,确保质量安全。(2)根据商品属性、周转率、理货单位等因素,做好储位合理化工作和数量管理工作。(3)建立、健全货物账务制度和盘点制度。 配送中心货物储存方式配送中心管理配送中心作业管理配送中心货物储存方式配送中心货物的储存方式有储备及暂存两种形态:(1)配送储备是按一定时期的配

32、送经营要求,形成的对配送的资源保证。这种类型的储备数量较大,储备结构也较完善,视货源及到货情况,可以有计划地确定周转储备及保险储备结构及数量。配送的储备保证有时在配送中心附近单独设库解决。 (2)第二种储存形态是暂存,是具体执行日配送时,按分拣配货要求,在理货场地所做的少量储存准备。这个暂存主要是调节配货与送货的节奏,暂存时间不长。由于总体储存效益取决于储存总量,所以,这部分暂存数量只会对工作方便与否造成影响,而不会影响储存的总效益,因而在数量上控制并不严格。 配送作业方式配送中心管理配送中心作业管理配送作业方式拣选方式(摘取式)搬运车辆巡回于保管场所,在配送中心每种货物的固定位置处,以出货单

33、为准,分别为每个用户拣选取出其所需货物,然后将配好的货物放置到指定位置或直接发货,这种方式好比农夫背个篓子在果园巡回摘水果,故又称为“摘取式”。适用于货物不便移动、门店数量较少且要货较分散的情况。常用于便利店的配送作业。分货方式(播种方式)先将配送的同一品种货物从配送中心集中搬运到理货场所,然后再根据各用户对该种货物的需求量进行二次分配,按每一货位所需数量分别放置,就像播种一样,直到配货完毕。适用于货物较易集中移动、门店数量多且对同一种货物需要量较大的情况。 配送作业计划配送中心管理配送中心作业管理配送作业计划制定配送计划根据订货商要求,如配送时间、地点、方式等制订配送计划,包括配送区域规划、

34、配送工具的选择和运输路线的选择等。制订配送计划,包括决定配送时间,选定配送车辆,规定装车货物的比例和最佳配送路线、配送频率等,应考虑的因素包括:(1)连锁企业各门店的远近及订货要求,如品种、规格、数量及送货时间、地点等。(2)配送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由此决定的运输方式、车辆种类。(3)现有库存的保证能力。(4)现时的交通条件。实施配送计划根据配送计划开展具体的货物配送活动,完成配送任务准备工作:(1)将到货时间,到货品种、规格、数量以及车辆型号通知各门店做好接车准备。(2)同时向各职能部门,如仓储、分货包装、运输及财务等部门下达配送任务,各部门做好配送准备。组织配送发运:理货部门按要求将各门店所需

35、的各种货物进行分货及配货,然后进行适当的包装并详细标明门店名称、地址、送达时间以及货物明细。按计划将各门店货物组合、装车,运输部门按指定的路线运送各门店,完成配送工作。退调货处理:如果门店有退货、调货的要求,则应将退调商品随车带回,并完成有关单证手续。评价配送工作对配送工作的效率进行评价,为下次配送提供依据。 分析与优化配送方案配送中心管理配送中心作业管理分析与优化配送方案配送路径生成方法配送路径生成方法有如下几种:(1) 节约里程法。节约里程法是根据配送中心的运输能力和配送中心到各个用户以及各个用户之间的距离来制订出使总的车辆运输的时间、公里数最小的配送方案。(2) 逐次逼近法。采用逐次逼近

36、法的思路来确定配送路径的一种有效方法是扫描法,它考虑了从一个流通中心向多个发送地发送物资时的每辆车的装运能力和行走距离。目标是在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前提下,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并使全部发送车的运行总距离最小。(3) 系统仿真方法。建立起计算机模拟模型,利用随机数产生出各种随机分布来模拟现实世界的随机性,通过计算机进行多次机器实验,最后得出统计结果,评价各种可能的方案。(4) 图论方法。图论中关于最短路径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系统将其计算机化,应用到物流配送路径生成问题中。(5) 规划方法。对整个物流配送的区域进行统筹规划,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其具体的理论与方法包括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存储论等。配装

37、方案生成方法配装方案生成方法有如下几种:(1) 统筹方法。运用网络来统筹安排,合理规划系统的各个环节。它用网络图来描述活动流程的线路,把事件作为结点,在保证关键路径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其他路径的活动,保证按期完成任务。(2) 排队论。物流配装是一个顾客有限、单服务台或多服务台的排队系统。应用排队论的方法,可以用数学解析方法来求解配装问题。(3) 图论方法。图论中研究的匹配问题可以利用到配装方案生成中。匹配问题又是整数规划的内容,它使用分支定界来对问题进行求解。(4) 系统仿真方法。系统仿真是对排队论问题的机器实验,两者是对同一问题不同的解法,得出的结论相差是很小的。分析和优化步骤配送方案的分析和

38、优化步骤如下:(1) 根据配送地点,通过GIS系统或者人工安排的配送路线,对配送订单进行第一次分类,划分出该订单的配送方向。在辅助功能中要按配送点划分配送范围,可以通过在GIS系统中按可达路径选定,也可以按人工维护配送点的配送可达范围数据库选定。(2) 根据配送到达期限对配送货品进行第二次分类,使订单进入时间排队序列。根据配送的期限和配送系统的内部功能参数,自动产生拣货期限(通过数学模型计算)、装车期限(系统根据所要装卸的货品特征参数、物流中心的繁忙系数给出一个区间来调配装卸),动态调整运输部门的送货时间,尤其在客户要求及时送货时,把握送货时间就尤为重要。优化配送时间采用循序逼近的方法,根据一

39、定时间内的配送结果,修正配送参数,最终达到一个理想状态。(3) 给出配送订单编号,向中心发出拣货通知,该通知中除了存货的基本信息外,拣货期限是关键因素。提前拣货,可以加快装车速度,减少配送中心的装车阻塞。(4) 根据配送订单的排队序列、配送期限、运输中心的当前和预测可调度车辆情况、配送成本控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配送货物数量、选择的车型、配送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当前路线行车参数进行虚拟装车(根据情况及时调整配送,所有预测活动都是以运输成本控制数学模型为基础),达到配送参数的临界点(如已经到了某一配送单的配送期限)或者达到配送成本的平衡点(这是配送的最理想状态)开始安排装车通知单,并向运输中心

40、发送装车通知单。l 配送合理化的标志和措施配送中心管理配送中心作业管理配送合理化的标志和措施配送合理化的标志(1)是否降低了物流费用。(2)是否减少了物流损失。(3)是否加快了物流速度。(4)是否发挥了各种物流方式的最优效果。(5)是否有效衔接了干线运输和末端运输。(6)是否不增加实际的物流中转次数。(7)是否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配送合理化可采取的措施(1) 推行一定综合程度的专业化配送。通过采用专业设备、设施及操作程序,取得较好的配送效果并降低配送过分综合化的复杂程度及难度,从而追求配送合理化。 (2) 推行加工配送。通过加工和配送结合,充分利用本来应有的中转而不增加新的中转,求得配送合理

41、化。同时,加工借助于配送,加工目的更明确,和用户联系更紧密,从而避免了盲目性。这两者有机结合,投入不增加太多却可追求两个优势、两个效益,是配送合理化的重要经验。 (3) 推行共同配送。通过共同配送,能以最近的路程、最低的配送成本完成配送,从而追求配送的合理化。 (4) 实行送取结合。配送企业与用户建立稳定、密切的协作关系,配送企业不仅成了用户的供应代理人,而且可以成为用户的储存据点,甚至成为产品代销人,在配送时,将用户所需的物资送到,再将该用户生产的产品用同一车运回,这种产品也成了配送中心的配送产品之一,或者作为代存代储,免去了生产企业库存包袱。这种送取结合,使运力得到充分利用,也使配送企业功

42、能有更大的发挥。 (5) 推行准时配送系统。准时配送是配送合理化的重要内容。配送做到了准时,用户才有资源把握,可以放心地实施低库存或零库存,可以有效地安排接货的人力、物力,以追求最高效率的工作。另外,保证供应能力也取决于准时供应。从国外的经验看,准时供应配送系统是现在许多配送企业追求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手段。 (6) 推行即时配送。即时配送是最终解决用户企业担心断供之忧、大幅度提高供应保证能力的重要手段。即时配送是配送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具体化,是配送企业能力的体现。即时配送成本较高,但它是整个配送合理化的重要保证手段。此外,用户实行零库存,即时配送也是重要的保证。 配送业务管理 车载货物配装配送中

43、心管理配送业务管理车载货物配装同一车内轻重货物的配装量计算公式 解得(P-V)/(1-/)(P-V)/-P-其中,P为车辆标记载重量(吨);为重体货物装载量(吨);为轻体货物装载量(吨);V为车辆全部有效容积(立方米);为重体货物比重(吨/立方米);为轻体货物比重(吨/立方米)。编制简明配装表为使用方便,根据某些轻重配装货物的比重,可以利用以上计算公式,编成各类车辆简明配装表,在装车时无需再进行计算,只要知道配装物料的比重,即可在配装表中直接查出轻、重体物料配装的数量。注意事项配装只是配送时要考虑的一个方面,如果货物性质及装运方面有特殊要求,货物之间会相互影响时,就不能单从配装的满载角度来考虑

44、和决定问题。此外,还需顾及到分阶段向用户卸货问题,应当将后卸货物装在车厢内部,否则会延误整个配送时间,加大卸车费用。 确定配送路线配送中心管理配送业务管理确定配送路线确定配送路线可选择的目标函数1.效益最高效益是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的综合体现,可以用利润来表示,计算时可以利润的数值最大化为目标值。一般是以企业当前的效益为主要考虑因素,同时兼顾长远的效益。但是效益是综合的反映,在拟定数学模型时,很难与路线之间建立函数关系,因此很少采用这一目标。2成本最低计算成本比较困难,但成本和路线之间有密切关系,在成本对最终效益起决定作用时,选择成本最低为目标实际上就是选择了效益为目标,比较实用,因此是可以采用的。3路程最短如果成本和路程相关性较强,而和其他因素是微相关时,可以采取路程最短的目标,这可以大大地简化计算,而且也可以避免许多不易计算的影响因素。需要注意,有时路程最短并不见得成本就最低,如果道路条件、道路收费影响了成本,单以最短路程为最优解是不合适的。4吨公里最小吨公里最小通常是长途运输的目标选择,但在配送路线选择中,吨公里最小一般情况下是不适用的。5准时性最高准时性是配送中重要的服务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