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复习题(含答案)经典.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864179 上传时间:2024-05-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6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复习题(含答案)经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复习题(含答案)经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复习题(含答案)经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复习题(含答案)经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复习题(含答案)经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解答实验探究大题复习题(含答案)经典1如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过程,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_ (2)应将2只试管同时放到_的温水中,其目的是模拟人体的口腔温度,在此温度时唾液淀粉酶活性最强 (3)5到10分钟后取出2只试管,各滴加两滴碘液,摇匀,其中不变蓝的试管是号,原因是_2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号试管的“?”处应加入_。 (2)三支试管都要放在_的温水中510 min,以保证唾液淀粉酶的最大活性。 (3)为了

2、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有作用,应选用_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4)实验结果是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为蓝色,原因是馒头碎屑中的_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3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结构图,根据图回答(1)用图中的序号回答: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_,产生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_是人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2)图中所示的结构能分泌胰腺,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_和_的酶。(3)食物中的淀粉在中初步分解为_,在如图所示的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_。4如图为人体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A,B分别代表进行交换的两种气体,箭头表示气体交换的方向。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

3、图中A,B分别表示_、_。X血管的名称为_。(2)若气体交换是发生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后,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多的气体是_。进入血液中的气体被组织细胞的“能量转换器”_利用,分解有机物获得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5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A处表示的气体交换过程为_的气体交换,它是通过_实现的。(2)气体进出肺是通过_来实现的。(3)所代表的气体是_,它是在图中的_处产生的。(4)图二是血液流经A、B处后,血液中某种物质发生了变化,则该物质为_,如果B处代表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从此图中可知,小肠的_(生理过程)需要消耗能量。(5)图一所示的血管为_血管

4、,其判断依据是_,该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是_。(只要写一点即可)6下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对吸入气体有过滤、湿润和温暖作用的结构是 _。(2) _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_的场所。(3)呼吸道是由_组成的(填序号)。(4)图中 _ 是气体和食物具有的共同通道,因此,我们在吃饭时不能说笑,以免食物进入 _引起剧烈咳嗽。7下列是某校学生在实验室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图例,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的目的是_。(2)通常使用_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在视野中

5、发现了一些血管和血流方向(见图乙),其中血管C是_。(3)若某同学想把C处血管移至视野中央仔细观察,则应将培养皿向_方向移动。(4)与B血管相比,A血管的管壁较_,管腔较_。与B血管中的血液相比,A血管中的血液氧含量_,二氧化碳含量_。8下列图示中,图甲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中对材料的处理;图乙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看到的一个视野。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用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并时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其目的是_。(2)通常情况下,我们应使用_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3)图乙中,血管a与血管c的主要区别是_;血管b是毛细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4)若要把视野右

6、下方的血管c移到正中央,则培养皿应向_移动。9下图为人体的部分血液循环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血液循环包括_两部分。这两部分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通过_连通在一起,组成完整的人体血液循环途径。(2)图中A表示_,3代表的气体是_。(3)上图所示的四条血管中,含静脉血的血管有_。(4)血管E的结构特点之一是:_。10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可通过尿液、汗液等形式排出体外,以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主要成分甲(g/100mL)乙(g/100mL)水999597蛋白质0030葡萄糖010无机盐07211尿素00318(1)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 。该结构由 100多

7、万个肾单位组成。图中_ (填序号)为肾小球,是由许多毛细血管组成的血管球,具有表面积大、管壁薄等特点,利于进行_作用,形成原尿。(2)原尿经过_的重吸收作用,剩余的物质形成尿液。上表所示为健康人原尿与尿液的主要成分及含量,由表可知_是尿液, 判断依据是_。(3)人体除了排出尿液这一途径外,还可通过_ 排出汗液,在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中发挥作用。11读图理解如下图为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等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的A、B、C、D 表示人体的四大系统,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系统是_ 系统,C系统是_系统。(2)在B系统中能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_,外界的氧气通过

8、过程进入B系统时,膈肌处于_状态。 (3)氧气从B系统通过过程进入C系统是通过_作用实现的。 气体交换后,血液发生的变化是_(4)某人患肩周炎,口服消炎药进行治疗,药物至少需要_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病灶。(5)D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若尿液中发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的_ 。(6)图中所示与外界相连的途径中,不属于排泄的是_。12下图为肾脏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_,其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2)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肾小球起到重要作用,它在图中的序号是_,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其中的水、无机盐等物质经肾小球的_作用进入_腔中,形成_。(3)

9、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_有贮存尿液的作用,但是贮存时间过长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生活中要做到_等,利于泌尿系统的健康。13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离不开生命活动的调节,其中神经系统扮演了主要角色,激素的调节作用也非常重要。请回答:(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_,它由_组成。(2)脑和脊髓组成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在神经调节中,大脑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司令部,这是因为大脑具有_;若某人脑干出血,该人死亡的几率极高,其原因是_。(3)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排尿发射的初级中枢位于_。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样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

10、该高级中枢位于_。(4)青春期是身高增长的关键期,股骨是人体内最长的骨,其长度与身高有直接关系。因此,在青春期,_分泌的生长激素量增加,作用于股骨,促进股骨快速生长。右图为人体24小时内生长激素分泌情况,由图可知,适当_能够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但是,若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的分泌过量,常常会导致人患上_症。14阅读文材料,回答问题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为响应号召,2019年5月18日,我县举办“樊文花”杯“助力二青会奋进新时代”户外徒步大赛,比赛路线由唐霸公园经唐霸大道至绵山广场,近800名徒步爱好者参赛。旨在通过活动引导全县人民参加体育运动,弘扬体育精神,展现翼城人民自信包容、

11、厚德开放、热情洋溢、奋发向上的新形象,并以实际行动助力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的成功举办。(1)比赛时外界氧气通过_到达参赛者的肺,氧气从参赛者肺泡扩散到血液后,血液变成了含氧丰富的_(填“动脉血”或“静脉血”),氧经血管2最先到达_(填“左心房”或“左心室”),再经_(填“体循环”或“肺循环”)输送到骨骼肌。(2)过程四代表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_,氧气进入骨骼肌细胞后,参与葡萄糖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过程,为运动提供所需的_该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由_系统排出体外。(3)某参赛者在比赛过程中“擦伤膝盖感到疼痛”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是_(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4)裁判员站在终点盯着106号参赛者从10

12、0冲向终点的过程中,眼球内晶状体曲度的变化是_。(填“变大”或“变小”)。此时围观者也情绪激动、心跳加快,人体调节心跳、呼吸等生命活动的中枢位于_。15清晨,周明吃了鸡蛋炒米饭。上午他参加体育中考。1000米测试开始,听到枪响,周明立刻冲了出去。最后100米时,虽然已是大汗淋漓、呼吸急促、腿部沉重,但他仍咬紧牙关,奋力冲刺,最终取得了好成绩。请结合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回答:(1)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在消化道中被消化,以终产物a-_的形式进入C系统。正常情况下, C系统中a的浓度在_(激素)的调节下能保持恒定。(2)C系统中血液里的_为全身细胞输送氧,保证了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进行。(3)

13、D是_系统,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4)与“大汗淋漓、呼吸急促”有直接相关的生理过程有_(用图中的数字表示)。(5)周明听到枪响后立刻起跑,这一活动属于_反射。1A解析:唾液 37 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分析】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中,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关。要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应以温度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由图可知:A表示在、号两支试管中各放入等量的浆糊;B表示

14、向、号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清水和2毫升唾液;C表示将两支试管放在37温水中水浴10分钟;D表示向两支试管中各滴加两滴碘液。【详解】(1)号试管与号试管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说明唾液淀粉酶能消化淀粉号试管是对照组,说明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2)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在该温度下,消化酶的活性最高,因此将实验装置置于该温度环境下是为了模拟人体内的环境温度。(3)淀粉遇碘变蓝色,实验中常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因此图中D表示向、号试管中加入的都是碘液;号试管中含有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故答案为:(1)唾液 (2)37 (3)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

15、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22mL清水 37 淀粉 【分析】(1)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的方法步骤:确定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水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 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 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3)淀粉首先在口

16、腔里的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内多种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4)实验中馒头碎屑是模拟了口腔中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了口腔中舌的搅拌,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详解】(1)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唯一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在号试管中加的是2毫升唾液,因此在号试管的“?”处应加入2毫升清水。(2)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最强的适宜温度是37,因此三支试管都要放在37的温水中510分钟,以保证酶的最大活性。(3)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有作用,唯一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因此应选用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4)

17、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完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未与馒头中的淀粉充分混合,唾液唾液淀粉酶没有将淀粉全部分解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实验结果是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馒头碎屑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3 肝脏 小肠 蛋白质 脂肪 麦芽糖 葡萄糖 【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消化道开始于口,终止于肛门,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其中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

18、脏和胰腺,各消化腺分泌不同的消化液共同促进食物的分解。由图可知:口腔,咽,食道,胃,肝脏,胰腺,大肠,小肠,肛门,阑尾。【详解】(1)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分泌胆汁、代谢功能和解毒功能,胆汁不含消化酶;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场所。(2)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多种消化酶,能对糖类和蛋白质、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3)口腔中唾液腺能够分泌消化液,所以淀粉先是在口腔中被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成麦芽糖,最后在小肠中被最终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点睛】在熟悉消化系统组成及其功能的同时,也要学会识图,能据图准确分析各种题型

19、,才是真正的掌握了此部分知识。4A解析:氧气 二氧化碳 肺静脉 二氧化碳 线粒体 【分析】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时,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气体由高浓度的地方扩散到低浓度的地方。氧气由肺泡扩散进入血液,二氧化碳则是由血液扩散进入肺泡。结合题目进行答题。【详解】(1)气体A是从肺泡扩散进入血液,B则是从血液扩散进入肺泡。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肺泡内的浓度,氧气浓度低于肺泡内的浓度,由此判断,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血液流过肺部的毛细血管后,进入X血管,X血管就是肺静脉。(2)若气体交换是发生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组织细胞中含二氧化碳量多,氧气少,因此,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

20、胞。气体交换后,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进入血液中的气体被组织细胞的“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利用,分解有机物获得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点睛】分清出在人体的那个部位进行气体交换,结合该部位的功能、特点,很快就能知道气体交换的结果。5A解析:肺泡内 气体扩散作用 呼吸运动 二氧化碳 组织细胞 氧 吸收营养 毛细 红细胞成单行通过 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数量多;或血流速度慢等) 【解析】【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详解】(

21、1)由图示中A过程中的箭头可以看出,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气体进入肺泡,说明是在肺泡内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B过程的箭头可以看出,血液中的气体进入组织,组织里的气体进入血液,说明是在组织内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2)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需要呼吸肌的参与,导致肺内气压的变化,完成肺的通气过程。(3)图示中的气体由血液进入肺泡表示二氧化碳,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时释放出来的,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吸排出,因此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其最终来源是人体内的组织细胞。(4)经

22、过A肺泡处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二氧化碳浓度低,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在B组织细胞处发生了物质和气体交换,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高,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浓度高,二氧化碳扩散到周围血液,周围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血液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所以血液中某种物质发生了变化,则该物质为氧。如果B处代表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从此图中可知,小肠的吸收营养需要消耗能量。(5)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

23、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点睛】明确呼吸的全过程,正确识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 鼻腔 肺 气体交换 咽 气管 【分析】图中: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详解】(1)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住灰尘和细菌,鼻黏膜分泌黏液可粘住灰尘,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黏液还可使空气变得湿润;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所以,对吸入气体有过滤,湿润和温暖作用。(2)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

24、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过程排出体外。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所以,6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气体交换的场所。(3)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4)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可见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共有器官,因此咽是气体和食物具有的共同通道,呼吸和吞咽这两种动作不能同时进行,以免食物误入气管,引起猛烈咳嗽。【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

25、是掌握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功能。7A解析: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低 毛细血管 下 厚 大 低(或少) 高(或多)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图乙中,A是静脉血管,B是毛细血管,C是动脉血管。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的区别如图:管壁管腔血流速度动脉最厚,弹性大较小最快静脉 较厚,弹性小较大较慢毛细血管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非常细,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非常慢【详解】(1)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

26、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2)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以及识别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不需要观察更细微的结构,因此用低倍镜即可;C血管管腔细小,其中的红细胞成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B血管的血液有主干流向分支是动脉血管,A血液有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血管;(3)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视野中C毛细血管位于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下方移动玻片,物像才向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4)图乙中,A是静脉血管,B是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

27、细胞构成,管腔非常细,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A是静脉血管,管壁较厚,弹性小,管腔较大,运输静脉血,静脉血是含氧少、二氧化碳含量高、颜色暗红的血液。【点睛】此题通过观察蛙蹼或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考查人体的血管类型,解答时可以从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方面来切入。8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 低 血流方向 红细胞是单行通过 右下方 【详解】(1)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2)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

28、用低倍的显微镜,显微镜的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3)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如图中的a,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如图中的c,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图乙中,血管a与血管c的主要区别是血流方向;血管b是毛细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红细胞是单行通过。(4)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把视野中偏

29、右下方的物像移动正中央,玻片标本应往右下方移动。9A解析:体循环和肺循环 心脏 右心房 氧气 上、下腔静脉 肺动脉 管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或管腔极小,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或血流速度最慢)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图示为血液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2、4表示二氧化碳、1、3表示氧气。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详解】(1)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因此,人体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30、这两部分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通过心脏连通在一起,组成完整的人体血液循环途径。(2)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由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组成。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在组织处的毛细血管处,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交换的结果是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因此,图中A表示右心房,3代表的气体是氧气。(3)分析可知,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通,内流静脉血,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内流静脉血,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内流动脉血,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内流动脉血。因此,上图所示的四条血管中,含静脉血的血管有上、下腔静脉,肺动

31、脉。(4)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血管E是毛细血管,结构特点是数量多,分布广泛,管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极小,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心脏的结构特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10肾脏 滤过(过滤) 肾小管 乙 乙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乙中葡萄糖和蛋白质为0) 皮肤 【分析】图中各部分的结构名称为: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详解】(1)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大约包括100万个肾单位图中是肾小球,是由许多毛细血管组成的血管球,具有表面积大、管壁薄等特点,利于进行过滤作用,形成原尿。(2)当原尿流经肾小管

32、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样品乙中蛋白质和葡萄糖的值都是零,所以样品乙是尿液;样品甲中既有蛋白质又有葡萄糖,所以样品甲是血浆。(3)人体除了排出尿液这一途径外,还可通过皮肤排出汗液,在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中发挥作用。【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肾单位的结构、功能、及尿的形成过程。11A解析:消化 循环 肺 收缩 气体扩散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两) 肾脏 肾小球 【分析】图示中,A、B、C、D分别表示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33、、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分别表示吸收、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排遗、排尿、排汗等人体的生理过程。【详解】(1) 分析图可知:食物由消化道进入A系统,因此A系统是消化系统,C是消化后的食物经过吸收后进入C系统,因此C系统是循环系统。(2) 分析图可知B是呼吸系统,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B呼吸系统中,然后再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外界的氧气通过过程肺的通气进入B系统时,膈肌和肋间肌都处于收缩状态,膈顶部下降,完成吸气动作。 (3) 外界的氧气从B呼吸系统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进入C循环系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气体总是从含量高的地方向含量低的地方扩散,在肺泡内氧气向血液

34、扩散,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向肺泡里扩散,直到气体达到平衡为止。气体经过肺泡处的交换后,含有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的动脉血。 (4)某人患肩周炎,口服消炎药进行治疗,药物随血液流动的途径是:上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上肢动脉毛细血管,所以药物到达患病部位需要经过心脏2次。因此,某人患肩周炎,口服消炎药进行治疗,药物至少需要2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病灶。(5)D是泌尿系统,尿液的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

35、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若尿液中发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主要是由于肾小球的通透性过大,使原来不能滤过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滤过,从而随尿排出。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的肾小球。(6) 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图中都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是排遗不属于排泄。因此,图中所示与外界相连的途径中,不属于排泄的是。【点睛】解答此

36、题的关键是熟知人体的八大系统及系统间的关联性。12肾脏 肾单位 滤过 肾小囊 原尿 膀胱 适时适量饮水;及时排尿 【分析】(1)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2)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3)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详解】(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2)血浆通

37、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肾小球起到重要作用,它在图中的序号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其中的水、无机盐等物质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3)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的形成是连续

38、的,但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因此,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膀胱有贮存尿液的作用,但是贮存时间过长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生活中要做到适时适量饮水;及时排尿等,利于泌尿系统的健康。【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尿液的形成,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尿的排出。13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 脑干中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 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脊髓 大脑解析: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 脑干中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 血压等人体基

39、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脊髓 大脑皮层 垂体 早睡 巨人 【分析】(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其中脑有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解答即可。【详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

40、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2)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其中脑有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皮层是覆盖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为人类特有)、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灰质中,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

41、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如果这一部分中枢受到损伤,会立即引起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3)脊髓具有传导和反射的功能,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4)垂体属于内分泌腺,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在青春期,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量增加,作用于股骨,促进股骨快速生长。如图为人体24小时内生长激素分泌情况,由图可知,适当早睡能够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但是,若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的分泌过量,常常会导致人患上巨人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少易患侏儒症。【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

42、能、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神经系统的组成以及反射的概念等。14呼吸道 动脉血 左心房 体循环 物质交换(或气体交换) 能量 呼吸 54367 变大 脑干 【分析】由图可知,A肺泡内的气体交解析:呼吸道 动脉血 左心房 体循环 物质交换(或气体交换) 能量 呼吸 54367 变大 脑干 【分析】由图可知,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B组织里的气体交换,C右心房,D左心房,E右心室,F左心室,1肺动脉,2肺静脉,3上下腔静脉,4主动脉。据此答题。【详解】(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外界气

43、体进入肺部需经过呼吸道。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肺泡内的气体发生交换,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经过肺部的气体交换,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肺循环的路径为:E右心室1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2肺静脉D左心房;在体循环中,血液流经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将运输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细胞利用,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在物质交换的过程中,血液由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体循环的路径为:F左心室4主动脉身体各部毛细血管3上下腔静脉C右心房。故氧气进入血液后,变成动脉血,经血管2最先到达左心房,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2)过程四为血液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交换,氧气进入骨骼肌后,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