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医院消毒隔离.ppt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863942 上传时间:2024-05-1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5.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消毒隔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医院消毒隔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医院消毒隔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医院消毒隔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医院消毒隔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5.05.21 2015.05.21前言医院适宜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可以:可以阻断传染病和医院感染的播散确保医务人员工作安全确保患者就医安全是医院质量和安全控制的重要内容感染链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必须切实做到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感染源感染源n控制感染源控制感染源n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n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内容提要一、一、消毒与灭菌消毒与灭菌二、隔离技术二、隔离技术4.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 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灭菌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物上病原微生物,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物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使其达到

2、无害化的处理。消毒消毒基本概念基本概念一、消毒与灭菌一、消毒与灭菌5.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器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器压力蒸汽灭菌器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灭菌方法方法戊二醛浸泡戊二醛浸泡10h10h过氧乙酸过氧乙酸6.高水平消毒含氯制剂含氯制剂过氧化氢过氧化氢过氧乙酸过氧乙酸臭氧臭氧邻苯二甲醛邻苯二甲醛杀灭一切细菌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大多数细菌芽孢。病毒、真菌及大多数细菌芽孢。7.中水平消毒碘类碘类醇类醇类复方制剂复方制剂酚类酚类杀灭除细菌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8.低水平消毒季铵盐类季铵盐类

3、通风换气通风换气双胍类双胍类机械冲洗机械冲洗杀灭细菌繁殖体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9.中度危险性中度危险性中度危险性中度危险性物品物品物品物品低度危险性低度危险性低度危险性低度危险性物品物品物品物品123高度危险性高度危险性高度危险性高度危险性物品物品物品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组织、器

4、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破损黏膜的物品。仅与完整皮肤相接触的器械仅与完整皮肤相接触的器械医疗用品的危险性分类医疗用品的危险性分类10.高度危险性物品手术器械活检钳腹腔镜血管导管注射器、输液器11.呼吸机、麻醉机管道胃镜、肠镜、气管镜喉镜中度危险性物品12.低度危险性物品13.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一):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消毒灭菌方法14.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二):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细菌芽孢分枝杆菌亲水病毒(甲肝病毒、脊质病毒)真菌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乙肝病毒、流感病毒等)高水平消毒或灭菌中水平以上消毒中水平或低水平消

5、毒15.1.压力蒸汽灭菌干热灭菌低温灭菌(EO,H2O2)消毒剂擦拭、紫外线照射浸泡、喷雾消毒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三):根据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方法16.ICU环境中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污染严重17.我国不少医院对医疗器械的物表清洁消毒不重视,细菌污染更严重!18.韩国三星医院污物间韩国三星医院污物间19.日本尿壶与便盆的消毒日本尿壶与便盆的消毒20.香港医院及物品环境清洁香港医院及物品环境清洁v香港病房、治疗室环境都很清洁香港病房、治疗室环境都很清洁v每一台电脑的键盘都是如此,没有污垢每一台电脑的键盘都是如此,没有污垢21.地面和物表的消毒如无明显污染:湿式清洁受到血液、体液污染:去除可

6、见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清洁工具(抹布、拖把)应分区使用,不得混用ICU应一床一巾22.2323.医医 院院 隔隔 离离24.隔离概念隔离隔离 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措施。25.医院感染的医院感染的3种主要传播途径种主要传播途径直接直接间接间接接触传播接触传播飞沫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空气传播现HIV阳性!百日咳、白喉、流感、流脑等麻疹、水痘、肺结核等多重耐药菌、皮肤感染等26.隔离预防的标志隔离预防的标志蓝色:接触隔离蓝色:接触隔离粉色:飞沫隔离粉色:飞沫隔离黄色:空气隔离黄色:空气隔离 27.接触隔

7、离标识牌28.飞沫隔离标识牌空气隔离标识牌29.隔离的管理要求在新建、改建与扩建时,建筑布局应符合医院卫生学要求,并应具备隔离预防的功能,区域划分应明确、标识清楚。隔离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应加强传染病患者的管理,包括隔离患者,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应采取有效措施,管理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应加强医务人员隔离与防护知识的培训,为其提供合适、必要的防护用品,正确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方式和防护技术,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应符合WS/T313。隔离区域的消毒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30.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建筑分区低危险区域包括行政管理区

8、、教学区、图书馆、生活服务区等。中等危险区域包括普通门诊、普通病房等。高危险区域包括感染疾病科(门诊、病房)等。极高危险区域包括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等。隔离要求应明确服务流程,保证洁、污分开,防止因人员流程、物品流程交叉导致污染。根据建筑分区的要求,同一等级分区的科室宜相对集中,高危险区的科室宜相对独立,宜与普通病区和生活区分开。通风系统应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应按照WS/T313的要求,配备合适的手卫生设施。31.感染性疾病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适用于主要经接触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建筑布局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远离儿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和生活区。设单独入、出口和

9、入、出院处理室。中小型医院可在建筑物的一端设立感染性疾病病区。隔离要求:应分区明确,标识清楚。不同种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分室安置;每间病室不应超过4人,病床间距应不少于1.1m。病房应通风良好,自然通风或安装通风设施,以保证病房内空气清新。应配备适量非于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32.普通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建筑布局在病区的末端,应设一间或多间隔离病室。隔离要求1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2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0.8m3病情较重的患者宜单人间安置。4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3床;双排不应超过6床。33.标准预防标准

10、预防34.标准预防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35.标准预防特点标准预防: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是预防医

11、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1 隔离对象: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2 防护: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3 隔离措施: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36.强调保护用具的使用强调保护用具的使用37.标准预防措施标准预防措施1、洗手:、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2、手套:、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38.标准预防措施标准预防措施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4、隔离衣:、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39.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