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滁州物理实验题试卷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862005 上传时间:2024-05-10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2.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滁州物理实验题试卷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滁州物理实验题试卷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滁州物理实验题试卷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滁州物理实验题试卷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滁州物理实验题试卷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滁州物理实验题试卷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1实验小组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记录如表所示:实验次数12345质量m/g50100150250重力G/N0.51.01.52.02.5实验次数12345质量m/g50100150250重力G/N0.51.01.52.02.5(1)实验表格中第4次所用物体质量应为_g;(2)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_(选填“正比”或“反比”);(3)太空中_(选填“能”或“不能”)进行上述实验;(4)为了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是否与形状有关”,小明找了一些橡皮泥,用小刀把它削成不同的形状,

2、分别测量出重力,从而得出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形状有关。他的探究方法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_。答案:正比 不能 不可行 没有控制变量 【详解】(1)1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每次实验增加的质量为50g,故表格中的数据应为200g。(2)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随着物解析:正比 不能 不可行 没有控制变量 【详解】(1)1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每次实验增加的质量为50g,故表格中的数据应为200g。(2)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随着物体的质量增大物体的重力也增大,物体的质量增大为原来的几倍,物体所受的重力就增大为原来的几倍,所以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3)3在太空中的物体由

3、于没有重力的作用,处于失重状态,故不能进行上述实验。(4)45把一块橡皮泥用小刀削成不同形状,在改变形状的同时,橡皮泥的质量也发生了变化,所以这种探究方法不行。2某兴趣小组利用常见的物品来完成“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物体文具盒物理书保温杯质量m/kg0.220.370.50重力G/N2.14.9(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和_;(2)测量物理书重时,示数如图所示,则物理书重_N;(3)把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作图_;(4)观察图像,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答案:弹簧测力计 托盘天平 3.6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详解】(1)12探究重力的大小

4、跟质量的关系,需要知道重力的大小,质量的大小,测量重力用弹簧解析:弹簧测力计 托盘天平 3.6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详解】(1)12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需要知道重力的大小,质量的大小,测量重力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质量用托盘天平,所以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和托盘天平。(2)3观察图中的弹簧测力计可知,量程是05N,分度值是0.2N,指针指在3刻度往下第三个刻度,它的读数是3.6N。(3)4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到,文具盒质量是0.22kg,重力是2.1N,物理书质量是0.37kg,重力是3.6N,保温杯质量是0.50kg,重力是4.9N,把这三个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

5、作图,可得到下图。(4)5观察图像,这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物体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3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甲所示,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质量m/g100200300500重力G/N12345(1)本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弹簧测力计和_。(2)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_;(3)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N(4)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_;(5)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_答案:钩码 400 2 正比 【详解】(1)1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需

6、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弹簧测力计、钩码。(2)2由表格数据可知,每一解析:钩码 400 2 正比 【详解】(1)1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弹簧测力计、钩码。(2)2由表格数据可知,每一栏的质量和重力比值是定值,则选取第二组数据可知则(3)3由图甲可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分度值为0.2N,则示数为2N。(4)4根据表格的数据,描绘出相应的点,再连成线,如图所示:(5)5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满足正比例函数关系,分析图象也能观察出这两个量成正比,由此可以得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4小刚同学通过查材料知道:弹簧在发

7、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x成正比,其大小表示为:F=kx,其中K为劲度系数,其大小等于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的比值。他马上对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弹簧进行研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图甲所示),记录弹簧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弹簧的长度L,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1)当在A弹簧上悬挂重为5N的物体时,弹簧A的伸长量为_cm;(2)分别用这两根弹簧制成的弹簧测力计,则用弹簧_(选填“A”或“B”)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高,用弹簧_(选填“A”或“B”)制成的测力计量程更大。(3)有实验测得的数据可得,在弹性限度以内,本实验中B弹簧的劲

8、度系数k为_N/m。答案:A B 100 【详解】(1)1由图乙可知,A弹簧的原长为5cm,当在A弹簧上悬挂重力为5N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5cm,弹簧A的伸长量为10cm。(2)2测力计是根解析:A B 100 【详解】(1)1由图乙可知,A弹簧的原长为5cm,当在A弹簧上悬挂重力为5N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5cm,弹簧A的伸长量为10cm。(2)2测力计是根据在测量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由图乙可知,在测量范围内,如F=5N时,用弹簧A制成的测力计伸长10cm,而用弹簧B制成的测力计伸长5cm,所以,用弹簧A制成的测力測量的精确程度高。3由图乙知,A的量程为010

9、N,B的量程为015N,则用弹簧B制成的测力计量程大。(4)钩码对弹簧的拉力等于弹簧对钩码的拉力(即弹簧形变而产生的弹力),由图乙可知,在测量范围内,当F=10N时,弹簧B制成的测力计伸长10cm,即当拉力F为10N时,即x=0.1m,将数据代入F=kx,得k=100N/m。5在“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1)测量物体重力前,除了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外,还应将弹簧测力计在_方向调零;(2)测量物体重力时,应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让它处于_状态,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能读数准确;(3)实验小组的同学测量出了不同质量钩码所受重力的多组数据,请你在坐标纸上用描点法做出图象;_钩码数

10、/个质量重力20.10.9540.21.9460.32.94100.54.9(4)某次测量物体重力,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如图所示,物体所受的重力为_N,物体的质量为_。(g取)答案:竖直 静止 2 0.2 【详解】(1)1由于测量重力,弹簧测力计应该竖直方向使用,应将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上调零,克服弹簧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2)2解析:竖直 静止 2 0.2 【详解】(1)1由于测量重力,弹簧测力计应该竖直方向使用,应将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上调零,克服弹簧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2)2应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让它处于静止状态,只有处于平衡状态,重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才是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拉

11、力才等于重力。(3)3如图所示,描点连线,故如右下图所示:。(4) 45如图,分度值为0.1N,一共20格,故读数为2N;物体的质量为故物体的质量为0.2kg。6如图所示是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1)实验时要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时的初速度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小车在_表面上前进的距离最远,但最后会停下来,这时因为_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3)分析三次实验得出,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_(选填“大”或“小”),它的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时间越长,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这时物体将_ 。(4)

12、该实验探究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有:_。 (写出一种)答案:相同 木板 力(或阻力、摩擦力) 小 匀速直线运动 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等) 【详解】(1)1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解析:相同 木板 力(或阻力、摩擦力) 小 匀速直线运动 控制变量法(实验推理法等) 【详解】(1)1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始速度相等,同一高度小车具有的重力势能相同,滑下时,小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到达水平面时小车动能相同,所以速度相同。(2)23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木板表面比较光滑,阻力较小,则小车在木板表面上前进的距离最远,因为小车

13、受阻力,所以最后会停下来,因为阻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3)45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距离越长;如果物体的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就不会停止运动,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则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4)6实验的最终结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实验推理法。在研究时,控制同一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控制了小车的质量和速度不变,使用了控制变量法。7小强同学通过实验研究物体沿竖直方向运动时所受拉力的特点。他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2N的钩码,钩码的运动状态与测力计的读数记录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钩码的运动状态弹簧测力计读数(N)匀速向上运动v=0.1m/s2.0

14、匀速向上运动v=0.2m/s2.0匀速向下运动v=0.1m/s2.0加速向上运动3.5加速向下运动1.4减速向上运动1.6减速向下运动2.8静止不动2.0(1)由和可知,物体以_速度向上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的拉力是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2)由和可知,_;(3)由可知,物体在处于_状态时,拉力等于重力;(4)小强、小明两位同学分别分析了后得出以下结论:小强:当物体所受拉力不等于重力时,物体不做匀速运动;小明:当物体做向上运动时,物体所受拉力大于重力。你认为小强的结论_,小明的结论_;(均选填“正确”或“错误”)(5)一个站在体重计上的人,从站立到迅速蹲下的过程可看成先加速向下运动,然

15、后减速向下运动,最后静止。请你分析上面表格后判断体重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_,(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大后变小”、“先变小后变大”或“保持不变”)最后等于体重。答案:不同 相同 物体以相同速度沿竖直方向向上或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拉力等于重力 平衡 正确 错误 先变小后变大 【详解】(1)12由和数据解析:不同 相同 物体以相同速度沿竖直方向向上或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拉力等于重力 平衡 正确 错误 先变小后变大 【详解】(1)12由和数据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同,但测力计示数相同,故可得出物体以不同的速度向上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的拉力是相同的。(2)3已知物体的重力

16、为2N,由和可知,物体以v=0.1m/s的速度沿竖直方向向上或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拉力都为2.0N,故得出的结论是:物体以相同速度沿竖直方向向上或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拉力等于重力。(3)4由可知,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时,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拉力等于重力。(4)56分析实验数据,物体所受拉力都不等于物体的重力2N,物体都不做匀速运动,即当物体所受拉力不等于重力时,物体不做匀速运动;第次实验物体减速向上运动,测力计示数小于物体的重力,故小强的观点正确,小明的观点错误。(5)7根据可知,当物体加速向下运动时,测力计示数小于物体的重力,由可知,当物体减速向下运动时,测力计示

17、数大于物体的重力。故一个站在体重计上的人,从站立到迅速蹲下的过程可看成先加速向下运动,然后减速向下运动,最后静止,体重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先变小后变大,最后等于体重。8下列四幅图呈现的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时设计的实验方案。(1)将木块平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_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木块所受_力的大小。(2)在木块上加放砝码,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的关系;在长木板上铺上毛巾,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_的关系。(3)丁图是在甲图的基础上让木块竖放,如果两次均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答

18、案:匀速直线 滑动摩擦力 压力 粗糙程度 相等 【详解】(1)1 2将木块平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此时解析:匀速直线 滑动摩擦力 压力 粗糙程度 相等 【详解】(1)1 2将木块平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3 在木块上加放砝码,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4 在长木板上铺上毛巾,改变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3)5 丁图是在甲图的基础上让木块竖放,如果两次均拉动木块做匀速

19、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摩擦力不变,拉力也不变,所以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9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梦将三个完全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在三个固定的水平表面上,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三个实验:其中甲实验中的水平表面是木板,乙、丙两实验中的水平表面是相同的毛巾。(1)实验中小梦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在水平表面做 _运动,根据 _知识,测出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2)如果小梦想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他应控制相同的量是 _,而改变接触面受到的 _;(3)该物体在木板表面所受的摩擦力是 _N;(4)同组的小阳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小阳在上述实

20、验的基础上,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两部分继续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验证了自己的猜想你认为小阳的结论是 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支持你的观点的证据是 _;(5)根据你在本实验中的收获,结合生活写出一种避免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现象的具体做法:_。答案: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压力的大小 1.6 错误 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在路面上撒炉渣(或在路面上撒盐加速雪的熔化或换防滑轮或安装防滑链或在车上放解析: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压力的大小 1.6 错误 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在路面上撒炉渣(或在路面上撒盐加速雪的熔化或换防滑轮或安装防滑链或在车上放重物等) 【详解】

21、(1)12实验中小梦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在接触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拉力大小等于摩擦力的大小,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2)34如果小梦想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接触面受到压力的大小。(3)5弹簧测力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N,每一个小格代表0.2N,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6N,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所以甲图滑动摩擦力大小为1.6N。(4)67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要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将木块沿竖直方向锯掉一半,压力变小了,由此得出

22、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的结论是错误的。(5)8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是由于下雪后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减小造成的,因此要避免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现象就要想办法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比如:在路面上撒炉渣,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路面上撒盐加速雪的熔化;换防滑轮;安装防滑链;在车上放重物,增大压力等。10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应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A做_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可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分析图甲和图_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

23、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实验中发现很难使物块A做匀速直线运动,于是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_(选填“不需要”或“需要”)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匀速直线 等于 乙 不需要 【详解】(1)12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A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可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解析:匀速直线 等于 乙 不需要 【详解】(1)12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A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可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3分析图甲、乙可知,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乙中压力较大,测力计示数也较大,故在接触面粗糙

24、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4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不论长木板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相对于地面静止,受到的摩擦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一对平衡力,并且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故该装置的优点是不需要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11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小强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1)实验前,应调整U形管压强计,使左右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_;要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某个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这种实验探究方法称作_法;(2)甲图与_图进行对比是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由图可得出结论:同种均匀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_;(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_图与丁图

25、进行对比,由图可得出结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的形状_;(4)在丙图中,固定U形管压强计金属盒的橡皮膜在盐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这是为了探究同一深度处,液体向_的压强大小的关系;乙图与丙图进行对比可知,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_。答案:相平 控制变量 乙 大 乙 无关 各个方向 大 【详解】(1)1为了在实验前保持U形管两端的压强相等,需要在实验进行前调整U形管压强计,使左右解析:相平 控制变量 乙 大 乙 无关 各个方向 大 【详解】(1)1为了在实验前保持U形管两端的压强相等,需要在实验进行前调整U形管压强计,使左右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相平。2要

26、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某个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只改变要研究的因素,这样能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这种实验探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2)3该小问是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需要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图甲与图乙进行对比,二者烧杯中的液体相同,但压强计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不同,所以甲图与乙图进行对比是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4根据转换法可知,该实验是通过比较U形管两端的液面差来体现液体压强的大小,U形管两端的液面差越大,说明其液体压强越大;U形管两端的液面差越小,说明其液体压强越小。分析图甲和图乙可知,图乙中压强计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比甲深,图乙中的U形

27、管两端的液面差比图甲大,可以得出结论:同种均匀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3)56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除容器形状不同以外,其他因素相同的实验组进行比较。丁图和乙图的液体种类相同,压强计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也相同,盛液体的容器形状不同,所以比较丁图和乙图实验可以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比较丁图和乙图实验,两组实验U形管两端的液面差相同,说明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的形状无关。(4)7丙图中,固定U形管压强计金属盒的橡皮膜在盐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根据控制变量法,这是为了探究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

28、的压强大小关系。8乙图与丙图中,二者U形管压强计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盐水的密度比水大,丙图U形管两端的液面差比乙图大,故乙图与丙图进行对比可知,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12物理课堂上,老师请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第一次,两食指同时挤压铅笔的两端;第二次,用更大的力同时挤压铅笔两端,如图甲所示。老师请同学说出自己的感受,同学们说:右手食指肚疼。老师说:疼,说明压力产生了一定的效果。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及结果,大胆地猜一猜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分别设计实验验证。(1)同学们根据第一次实验得到猜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根据第二

29、次实验得到猜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_有关。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想,小伟所在小组的同学找来了一块海绵、两块规格和质量均相同的长方体砖块进行实验,如图中的乙、丙、丁、戊所示;(2)实验过程中,小伟和同学们是通过观察海绵的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3)为了验证猜想2,小伟和同学们应观察比较图中的_两次实验。通过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4)另一小组的同学在验证猜想1时,将两块相同的砖块竖放在海绵上,如图戊所示。他们发现图戊中的压力作用效果与图乙中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答案:压力大小 凹陷程度 乙、丁

30、 大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详解】(1)1第二次实验用更大的力同时挤压铅笔两端,即改变压力,根据控制变量法,据此可得到的猜想是:压力解析:压力大小 凹陷程度 乙、丁 大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详解】(1)1第二次实验用更大的力同时挤压铅笔两端,即改变压力,根据控制变量法,据此可得到的猜想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2)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实验过程中,小伟和同学们是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属于转换法。(3)34猜想2即第二次实验用更大的力同时挤压铅笔两端,即改变压力,保持受面积相同,符合这一样要求的是图中的乙、丁两次实验。通过实验,乙只有一

31、块砖,而丁是两块,即对海绵压力不同,海绵的凹陷程度也不同,故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4)5在探究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过程应控制压力一定,改变受力面积,比较图戊与图乙,其中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如果要探究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可以选择图乙丙或图丁戊来探究。13如图所示,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1)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水面的_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水面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该装置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本实验中U形管能否视为连通器_(填“是”或“否”);(

32、2)比较乙图、丙图和丁图,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3)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同深度的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面的_;(4)最后可得到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是_和_。答案:高度差 不漏气 否 相等 高度差变大 液体深度 液体密度 【详解】(1)1当把压强计放入液体中时,金属盒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增大,推动管中的气体向右侧移解析:高度差 不漏气 否 相等 高度差变大 液体深度 液体密度 【详解】(1)1当把压强计放入液体中时,金属盒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增大,推动管中的气体向右侧移动,U型管中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水面的高度差来反

33、映被测压强大小的,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的压强越大。2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橡胶管密封性良好,装置不漏气。3底部连通,上端开口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至少有两个开口;U形管的上端有一个不是开口的,故不是连通器;(2)4乙图、丙图和丁图橡皮膜在相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橡皮膜的朝向不同,压强计是U形管中水面的高度差相等,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5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是控制深度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观察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变大。(4)67由以上实验步骤可知: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深度和液体密度。14如图所示,用

34、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1)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通过_(填写正确选项前字母)方法可以进行调节;A拆除软管重新安装B从左管口向U形管内添加适量水C从U形管右管口向外抽出适量水(2)比较图中乙图、丙图和丁图,可以得到结论:_;(3)在乙图中,若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液体压强与_有关。答案:A 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变大 液体的密度 【详解】(1)1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说明软管内封闭的气体压强不等于大气压,进行解析:A

35、 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变大 液体的密度 【详解】(1)1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说明软管内封闭的气体压强不等于大气压,进行调节时,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的话,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故选A。(2)2比较乙图、丙图和丁图,探头在水中的深度相同,探头的方向不同,U形管中两端的液面高度差相同,说明探头受到的压强相等,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34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控制深度不变,把水换成盐水,密度变大,则可

36、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变大,也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15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自行车在烈日暴晒下,车胎容易发生爆炸。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需要的推力越大。(1)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温度有关;猜想二: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体积有关;(2)为验证猜想一,进行如下操作:步骤一,取一根长约为1米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20)下用水银封闭一端空气柱,将玻璃管竖直固定,并在玻璃管上标出水银柱下表面的位置如图所示;步骤二,将空气柱浸入50的水中,待水银柱不再上升时,缓慢

37、地向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直到水银柱的下表面到达 _为止,目的是为了控制 _相同;步骤三,将空气柱浸入80的水中,重复实验;实验中用 _反映气体压强的大小,下列实验中与本实验研究方法不同的是_;A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B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C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过程发现,水的温度越高,上方水银柱的长度越长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气体产生的压强越 _;(3)为验证猜想二,进行如下操作:取一根长约为1米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20)下用水银封闭一段空气柱。将玻璃管竖直固定,要使空气柱不断变短,需要不断向玻璃管内注入水银,说明猜想二

38、是 _选填(“正确”或“错误”);(4)天气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因为轮胎内气压过大而爆胎,请说出一种防止爆胎的方法 _。答案:标记处 气体体积 水银柱的长度 A 大 正确 适当放出部分气体 【详解】(2)12步骤二,将空气柱浸入的水中,待水银柱不再上升时,缓慢地向玻璃管解析:标记处 气体体积 水银柱的长度 A 大 正确 适当放出部分气体 【详解】(2)12步骤二,将空气柱浸入的水中,待水银柱不再上升时,缓慢地向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直到水银柱的下表面到达标记处为止,目的是为了控制气体体积相同。34步骤三,将空气柱浸入的水中,用水银柱的长度反映气体压强的大小,运用了转换法。A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

39、物的大小关系,用到等效替代法,故A符合题意;BC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都运用了转换法,故与本实验研究方法相同的是BC,故BC不符合题意。5实验过程发现,水的温度越高,上方水银柱的长度越长,水银柱的压强越大,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气体产生的压强越大。(3)6为验证猜想二,进行如下操作:取一根长约为1米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20)下用水银封闭一段空气柱。将玻璃管竖直固定,要使空气柱不断变短,需要不断向玻璃管内注入水银,说明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气体的体积有关,故猜想二是正确的。(4)7天气炎热的夏天,自行

40、车车胎容易因为轮胎内气压过大而爆胎,防止爆胎的方法是适当放出一些气体(或泼水降温)。16如图是小明同学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步骤示意图,依次读出甲、乙、丙、丁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F4。(1)由乙、丙两图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求出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_;(用测量量表示)(2)若F1、F2、F3、F4之间满足关系:_,则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3)由乙、丙两图可算出石块密度为:石=_。(用字母F2、F3、水表示)答案:F2-F3 F2-F3=F4-F1 水 【详解】(1)1由称重法知,石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G-F示=F2-F3(2)2阿基米德原理反映了物体所受浮力与排开液体重解

41、析:F2-F3 F2-F3=F4-F1 水 【详解】(1)1由称重法知,石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G-F示=F2-F3(2)2阿基米德原理反映了物体所受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即F浮=G排由称重法知,石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F2-F3石块排开的水的重力为G排=F4-F1若验证成功,则F1、F2、F3、F4之间应满足关系式是F2-F3=F4-F1(3)3因石块浸没于水中,故V石=V排由F浮=液gV排得,石块体积为V石=V排=由G=mg可得石块的质量为m=石块的密度为石=水17小明利用“曹冲称象”原理,在家利用量筒、碗、透明水槽和足量的水(密度水已知)、油性笔等,测量小玻璃珠的密度。(1)如图所示,实

42、验步骤如下(请将步骤D补充完整):A如图甲,把碗放入盛有水的透明水槽中,取一定数量的小玻璃珠放入碗中,用油性笔在水槽外壁“标记”水面位置;B如图乙,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C如图丙,取出碗中所有的小玻璃珠后放入量筒中,记下小玻璃珠和水的总体积V2;D如图丁,将丙图量筒中的水倒入空碗内,直到水槽中的水面与标记 _,记下量筒中小玻璃珠和剩余水的总体积V3;(2)完成下列填空(选用V1、V2、V3和水表示):小玻璃珠的总体积为V=_;小玻璃珠的总质量为m=_;小玻璃珠密度的表达式为玻=_;(3)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有以下几项措施,其中有效的是 _。(a)减小水槽的口径(b)增大碗的容积(c)增加小玻璃珠的数量答案:相平 V2-V1 水(V2-V3) 水 ac 【详解】(1)1当丁图水槽中液面与标记相平时,甲图与丁图中碗排开水的体积相等V排甲=V排丁(2)2由解析:相平 V2-V1 水(V2-V3) 水 ac 【详解】(1)1当丁图水槽中液面与标记相平时,甲图与丁图中碗排开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