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窥镜室感染管理制度2010-01-19 14:161、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2、设诊疗区和清洁消毒区,保持室内清洁。3、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应当分室进行。4、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5、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程序必须遵照国家2004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6、进行内窥镜诊疗前需对病人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过筛检查,必要时进行抗-HBV、HCV、HIV过筛检查。对HBsAg阳性者或特殊感染和非特异结肠炎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诊疗工作的最后。7、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
2、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内。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洁消毒。8、每日诊疗工作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采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9、做好内镜诊疗、清洗、消毒登记工作。10、储存柜每周清洁消毒一次。11、每日监测使用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并记录,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每日室内紫外线消毒。12、每月一次对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戊二醛培养。内窥镜院内感染管理制度1、 设有诊查区、洗涤消毒区、清洁区。2、 检查前常规乙肝表面抗原检查,阳性者有标识。3、 使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用多酶洗液立即清洗,再消毒,做好清洗及消毒时间的登记。4、 H
3、bsAg阳性病人和其它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内窥镜应先消毒再常规清洗消毒。5、 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能的选用2%戊二醛浸泡10小时,消毒再浸泡20分钟。6、 每日工作结束,内窥镜及附件消毒时间延长30分钟。7、 每日工作前,要对内窥镜消毒20分钟。8、 弯盘、咬口等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9、 定期检测使用中,消毒剂浓度及消毒后的内窥镜细菌学检测。内窥镜室感染管理制度1、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2、设诊疗区和清洁消毒区,保持室内清洁。3、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应当分室进行。4、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5、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
4、菌程序必须遵照国家2004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6、进行内窥镜诊疗前需对病人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过筛检查,必要时进行抗一HBV、HCV、HIV过筛检查。对HbsAg阳性者或特殊感染和非特异结肠炎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诊疗工作的最后。7、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内。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洁消毒。8、每日诊疗工作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采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9、做好内镜诊疗、清洗、消毒登记工作。10、储存柜每周清洁消毒一次。11、每日监测使用消毒
5、液的有效浓度并记录,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每日室内紫外线消毒。12、每月一次对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戊二醛培养。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设准备区、诊查区、洗涤区、消毒区。2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操作时打开空气消毒机,每月清洗空气消毒机滤网一次,每月空气进行生物学监测一次。3内镜室的工作人员须经过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内窥镜的清洁、消毒、灭菌。4各种内镜检查完毕按常规清洗、酶洗、清洗、消毒、无菌水冲洗、吹干,贮藏于无菌柜内。5操作和清洗内镜应戴手套,防护眼镜,防水衣等,工作人员应接种乙肝疫苗。6工作人员手、治疗车、消毒后的内镜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一次。7. 清洗消毒程序:床边初步清洗放水槽中清洗测漏酶洗清水清洗2%碱性戊二醛浸泡(浸泡时间按规范要求)无菌水冲洗抽吸镜内无菌液方可用于下一个检查者。8内镜消毒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浸泡时间: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分钟;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不少于45分钟。92%碱性戊二醛溶液每周一更换一次,每日用试纸监测并记录,如浓度不达标,随时更 换。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一次。10、消毒后的内镜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一次。灭菌后的附件每月行生物学监测一次。 控感与职工保健科 200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