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52∕T 1056-2015 地理标志产品 黎平茯苓种植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ora****at 文档编号:184649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3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2∕T 1056-2015 地理标志产品 黎平茯苓种植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B52∕T 1056-2015 地理标志产品 黎平茯苓种植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B52∕T 1056-2015 地理标志产品 黎平茯苓种植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B52∕T 1056-2015 地理标志产品 黎平茯苓种植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B52∕T 1056-2015 地理标志产品 黎平茯苓种植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20 B 39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 52/T 10562015 地理标志产品 黎平茯苓种植技术规程 2015 - 07 - 22 发布 2016 - 01 - 22 实施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52/T 10562015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种植地环境条件 . 2 5 菌种培育 . 2 6 栽培 . 3 7 病虫害及防治 . 5 8 茯苓的采收 . 5 9 茯苓规格及质量要求 . 6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黎平茯苓种植技术规范. 7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黎平茯苓

2、检测项目质量指标控制标准表 . 7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黎平茯苓贮藏管理规范. 8 DB52/T 10562015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l.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内容。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黎平县人民政府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林业厅归口。 本标准由黎平县林业局、黔东南州质量技术监督局、黎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贵阳中医学院、贵州森泰灵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仁怀分院。 本标准起草人:吴毅、吴运辉、杨锦刚、吴炳建、杨承荣、李穗渝、石京昌、李志、蔡光青

3、、程良照、吴传勇、杨仕生、薛冰、吴正勇。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 C 为规范性附录。 DB52/T 10562015 1 地理标志产品 黎平茯苓种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黎平茯苓的术语和定义、种植地环境条件、菌种培育、栽培、病虫害及防治、茯苓的采收、茯苓质量规格及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地理标志产品黎平茯苓生产和质量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4、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DB52/T 990 茯苓白蚁防治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黎平茯苓 黎平茯苓为多孔菌科卧孔菌属茯苓菌 Pora cocos(Schw)Wolf。 在黎平茯苓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区域内,按本规程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措施进行规范种植和管理,符合附录 B 要求。 3.2 菌种 以黎平野生茯苓为基源培育的菌种。 3.3 松木丁 制作茯苓菌种培养基的小方条状原料。 3.4 段木 DB52/T 10562015 2 按照本技术规程规定的规格和技术要求

5、准备的松材。 3.5 树蔸 松树砍伐后剩留的树桩,经刨蔸、削皮后作为茯苓种植原料。 3.6 复式栽培 按照菌种下窖和种苓种植两个步骤进行栽培的生产模式。 3.7 种苓 种植在三代以内,用于复式栽培的茯苓菌核块。 3.8 蒂口 茯苓窖内段木与菌核连接的部分, 当菌核成熟时从段木上摘下来后, 菌核上就留下无茯苓皮的口面。 3.9 茯神 菌丝体在生长过程中, 包住小松根长成的茯苓菌核体, 削皮切制后松根断面留存在茯苓块或片的中部。 4 种植地环境条件 种植地环境条件要符合附录 A 的相关要求。 5 菌种培育 5.1 种苓的选择,按“附录 A”要求进行选择。 5.2 种苓处理:用洁净的清水反复冲洗,洗

6、净表面泥沙,揩干水份,然后用 75%的酒精棉球试擦消毒,然后放置到无菌室内在紫外线下照射消毒 20 min。 5.3 种苓存放:存放于阴凉、干燥、清洁处,存放时间不得超过 10 d。 5.4 母种培养。 5.4.1 培养基制作:土豆 250 g,葡萄糖 20 g,硫酸镁 0.5 g,磷酸二氢钾 1 g,琼脂 20 g。将土豆去皮、切片,加水煮沸过滤,滤液加入琼脂搅拌溶化,准确称量葡萄糖等其他成份分别放置,全部溶解后,补足水分至 1000 ml,用双层纱布过滤,然后分装于试管中,每支试管装至四分之一,塞上棉塞后DB52/T 10562015 3 包扎,放入消毒器内经 121 ,30 min 高压

7、灭菌,放气后取出降温到 45 ,然后在操作台上摆成斜面。 5.4.2 母种分离培养。 5.4.2.1 组织接种,在无菌室内将经过处理的茯苓种用无菌刀将神茯苓切成两半,在神苓中心与表皮之间的位置上用接种针切取 0.5 cm的白色茯苓组织,迅速移入到斜面培养基上,塞好棉塞。 5.4.2.2 母种培养,将已接种的斜面培养基的试管放入培养箱内,在 22 25 中培养,经 7 d8 d 后,菌丝长满斜面即可。 5.4.2.3 母种检查,斜面培养基试管经 7 d8 d 培养后,选择白色丝绒状,无杂色,菌丝体呈放射状延伸,具有茯苓的香味,无杂菌污染,则为正常。将菌丝体生长慢、稀薄、发黄的除去,选择正常的进行

8、扩繁。 5.4.2.4 母种的保存,置于 4 6 下保存,每月转管活化一次。 5.5 原种培养。 5.5.1 原种培养基的配制:松木丁 50%,松木屑 20%,米糠或麦麸 25%,蔗糖 3%,过磷酸钙 1%,石膏粉 1%。将蔗糖加水溶解后放入松木丁混匀煮沸 30 分钟,然后把木屑、米糖、过磷酸钙、石膏粉拌匀的配料加入糖液中,再与松木丁拌匀。 5.5.2 装瓶、灭菌:将木丁培养基装入菌种瓶中,装至瓶肩处,用木棒压紧塞上棉塞,经高压蒸汽 121、2 h 灭菌。 5.5.3 接种、培养:在接种室内按无菌操作先将母种接种到原种培养瓶内,接种后置 25 28 下培养 15 d20 d。 5.6 栽培种的

9、培养 5.6.1 栽培种培养基配制:松木屑 65%,玉米粒 20%,麦麸 10%,蔗糖 3%,过磷酸钙 1%,石膏粉 1%。将玉米粒浸泡 24 h,把蔗糖溶于浸泡的水中,将木屑、麦麸、石膏粉、过磷酸钙混合拌匀,然后将糖水加入到混合好的配料粉中,拌和均匀。 5.6.2 装袋、灭菌:将上述栽培种的培养基装入聚丙烯(PD)袋中,菌袋规格为 25 cm10 cm,每袋装料 320 g 350 g,装袋后,将袋口扭扎装入编织袋中。灭菌:高压蒸汽 121 、2 h,灭菌后送入无菌室内冷却至室温。 5.6.3 接种、培养:在接种箱内接种,每袋接原种 4 g 5 g,接种后立即用专用胶布封口或套袋封口。 接种

10、后将菌袋移入培养室发菌。 前 10 d 培养温度为 25 28 , 后 8 d10 d 培养温度为 20 24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 60%70%。 5.6.4 菌种存放:在阴凉、清洁、干燥处保存,保存期为 30d 以内。 5.6.5 菌种的复壮:取直径 5 cm 左右的松木,削皮留筋干燥后锯成 40cm 的段木,在选好的苓场内下窖,每窖用鲜菌核 500 g,段木 8 kg,窖培 60 d70 d,待段木长满菌丝,料筒成淡黄色,木质软腐,有茯苓香味,再将木引锯成两段,每段 20 cm,接到新的段木上,第二年为“一代引”,用“一代引”转种,第三年为“二代引”。选第二代引为菌种分离材料。 6 栽培

11、6.1 苓场选择 按“附录 A”相关要求进行。 6.2 苓场准备 DB52/T 10562015 4 清除地表落叶、杂草、灌木、腐木、腐质表土等,然后分厢建窖。窖场较大时要分厢,一般厢长 3 m,厢宽 1 m,厢间留排水沟。集中种植苓场在(1112)月深挖一次,挖土深度 20 cm 30 cm,第二年栽种翻挖时拍细土块,拣净草根、树根、杂木蔸、大石块等,挖出的土要保持清洁;零星种植的苓场,可以边挖地边下窖。 6.3 苓材准备 6.3.1 段木准备 6.3.1.1 松树采伐:每年“霜降”节树木进入休眠期后砍伐并削皮留筋 3 方4 方,不剔枝丫,悬空晾干。待截长段材时再补削剩余树皮。 6.3.1.

12、2 松材截段: 伐倒松材晾干两个月左右进行第一次截材, 将木材锯成 1 m 长段, 选向阳处堆成“井”字形。经过一段时期,敲击段木发出清脆响声,表皮及两端无松脂分泌,或用测水仪检测,其含水量在25%50%之间时即可使用。下窖接种前进行第二次断木,将长筒段木截成 50 cm 的短筒段木即可。 6.3.2 树蔸准备 选择直径 14 cm 以上的树蔸,将周围地面的杂草、灌木砍掉,将落叶和腐朽木材清除干净,深挖30 cm 50 cm,把树蔸和侧根都暴露在土外,树桩部分相隔 4 cm 6 cm 削皮留筋,侧根部分削皮三条,留筋三条,然后将侧根按上坡短20 cm 30 cm下坡长(50 cm 80 cm)

13、的要求截断,并截丢10 cm 15 cm 一段,使菌丝不再外引。挖土晒蔸时,蔸底不留坑,以防积水,树蔸的上坡和两则要开好排水沟。 6.3.3 小材准备 在锯截段木时,将小材、枝材收集,截成 50 cm 长,并根据直径大小削皮留筋,大的削皮 3 方,小的削皮 2 方,按照段材的方法进行备料。 6.4 下窖接菌 6.4.1 下窖:时间以 4 月中旬至 5 月中旬晴天窖场干燥时为宜。苓窖间上下相隔 30 cm 40 cm,左右相隔 8 cm 10 cm,并且上下、左右对齐,便于开沟排水、覆土和查窖补种。下窖时段木新口朝上,紧贴泥土不留空隙。段木与段木之间,将削皮面靠紧。有割脂面的段木,割脂面朝上。直

14、径 16 cm 以上的段木,要搭 2 根3 根 8 cm 以下的小径材作为菌丝的引木。小材、枝丫材中央放一根直径 8 cm 左右的段木, 枝丫材围绕中心木尽量靠紧排放, 中心段木略长于小材枝丫, 以便接菌。 剖开材可不配小段木。施工时从山下向山上进行,段木按斜坡水流方向顺排,斜度以(1025)度为宜。段木用量每窖 15 kg左右为宜。 6.4.2 接菌:先将段木下端和窖间空隙填上土,使段木固定,然后将菌种袋剥开,左手按住段木,右手将菌种贴在大小段木断面之间的结合部位上, 并用力上下左右搓动几下使菌丝体与段木紧密接合, 并顺势将菌种袋张开的薄膜盖住菌丝体贴按的段木上, 使其不致下雨淋湿菌种, 然

15、后用细土将菌袋垫稳压紧,再覆土,窖面盖土 5 cm 10 cm,端头盖土可稍厚,不使段木露出。接菌数量段木每窖 1 包;树蔸直径在 30 cm 以上的接种 4 包10 包菌种,直径在 28 cm 以下的接种 2 包5 包菌种。接菌完成后要在苓场周边、厢间开挖 30 cm30 cm 的排水沟。厢间排水沟以每隔 8 窖10 窖开一条,排水沟底必须低于下端段木。 6.5 查窖补种 在接菌 3d 后, 扒开菌材接菌面察看, 如菌材已有白色菌丝传上, 并能嗅到茯苓气味, 即为“上引”, DB52/T 10562015 5 若菌材无菌丝或菌丝发黄、变黑、软腐,应重新接菌。 6.6 苓场管理 做好苓场管护、

16、松土除草、培土保苓、排水与浇水等工作。 7 病虫害及防治 病害及防治:茯苓生长过程中病害主要是腐烂病。腐烂病的防治方法:一是保持段木清洁、干净;二是保持苓场通风透气和排水良好;三是发现此病及时采收,避免传染;四是下窖前用石灰对苓窖撒施消毒。虫害及防治:虫害主要是白蚁。 防治方法参照 DB 52/T 990。 8 茯苓的采收 8.1 采收时间 茯苓因苓场条件不同,种源不同,种植方法不同,同一地区的采收时间也有所差别。最佳采收期一般由茯苓的生长期、外观性状和工艺成熟三个指标决定。 8.1.1 生长期控制 段木或树蔸栽培:4 月中旬5 月中旬下窖接菌,接菌后 15 d20 d 进行苓种种植,成活的苓

17、种生长期为 120 d 左右。第一次采收时间为当年 10 月11 月;大径材和树蔸可收获第二次,第二次采收时间为次年 4 月5 月。 8.1.2 外观性状控制 一是查看茯苓表土,窖土凸起龟裂不再增大时,表示窖内茯苓已停止生长,可以采收;二是查看茯苓外表。用手扒开窖土现出茯苓个体,菌核表面长口已弥合,嫩口呈褐色,皮薄而粗糙,并且菌核靠段木或树蔸处呈现轻泡现象为成熟,应及时采收。皮呈黑色为过熟,应抓紧时间采收。皮呈黄白色仍在生长,可延期采收,以提高产量;三是查看苓窖段木(树蔸) ,如变成棕褐色,一捏即碎,有脆性,说明纤维素已耗尽,不能再为茯苓的生长提供营养,此时应及时采收。 8.1.3 成熟度控制

18、 立秋后采收质量较好,此时苓皮颜色变深,表面无白色花纹,菌核已变硬。 8.2 采挖方法 选择晴天采收。取挖时先扒开段木尾端的泥土,确定茯苓位置和起挖位置,小心将茯苓挖出,并尽可能不挖破茯苓,以免断面沾泥沙。挖出的茯苓不得让太阳直晒。 8.3 临时存放 按等级存放在阴凉、干净、避风处,设 20 cm 高的矮台,台上铺一层篾折,房子的窗户用纸封闭,将鲜茯苓单层侧放在台上,5 d7 d 后重码 2 层3 层,使伤口愈合,外皮无水痕;冬季鲜茯苓应放在阴凉、避风的干净房间内,地面铺上麻袋片,将茯苓堆放在麻袋片上 3 层5 层,大茯苓放在下层,质泡、个小的放在上层。存放后在茯苓堆上四周覆盖麻袋一层,使茯苓

19、不外露。 DB52/T 10562015 6 8.4 茯苓运输 可用编织袋包装,要轻拿轻放,防止新的破损,包装完毕后,用无毒、无污染的运输工具,运回后应立即置于不通风的原料仓库内存放。 8.5 茯苓贮藏 按附录 C 执行。 9 茯苓规格及质量要求 9.1 性状指标 鲜茯苓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和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皱缩纹理;个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痕,外层淡综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9.2 质量控制指标 检测的各项质量控制指标见附录 B。 DB52/T 10562015 7 A A 附 录 A (规

20、范性附录) 黎平茯苓种植技术规范 项目名称 技术要求 种植地环境控制 地貌:低中山,海拔 400 m1000 m;土壤:硅铝质母岩发育的微酸性黄壤或红黄壤,土层厚度 50 cm 以上,石砾含量 60%,ph 值 56,质量符合 GB 15618 要求;气候:年平均气温 14.418.3,年平均降水量 1100 mm 1320 mm,年平均日照时数 1326.4 h,年平均无霜期264 d 299 d,空气环境质量符合 GB 3095 中一级标准。 苓场选择 选用全日照或半日照阳坡,坡度(1530)度的缓坡地段为宜,忌用低洼、平地、凹陷谷地。土壤要求排水良好,质地疏松,砂多泥少的夹砂土(含砂 6

21、0%70%) ,土层厚度达 50 cm 80cm,上松下实,含水量在 25%左右,pH56 的微机性土壤为宜。忌碱性土壤。旧苓场前后茬间隔时间要在 5 年以上。 松木丁制作 长 12 cm,宽 1.5 cm,含水率在 14%以下。 段木制作 将直径在 4 cm28 cm 之间松树干、松梢、树枝,截断为 50 cm 长的树段,四面削皮,归堆凉干,其含水率在 20%以下。 种苓选择 选择新鲜,个体完整、呈圆形、皮褐色而薄,表面有白裂花纹,破开后茯苓断面清白,有粽乳色浆汁的茯苓菌核作为复式种植种苓。 菌种选择 选用优质菌株分离培育的优质栽培菌包做菌种, 菌包内茯苓丝体白色,呈放射状向前延伸,有气生菌

22、丝,开包有茯苓的特异香味。镜检为骨节分枝状,无菌丝体发黄或尖端发黄等现象。 复式栽培 菌种下窖松材接菌后,经过 15d20d 生长,菌丝传引到段木尾端,在尾端头形成白色绒头菌丝体或菌膜; 此时再将种苓瓣成长 3cm, 宽 2cm的茯苓块,将茯苓块贴接到菌丝体上再覆土种植。 黎平茯苓地理标志产品种植区域 黎平县德凤、中潮、德顺、洪州、永从、九潮、茅贡、坝寨、高屯、敖市、孟彦、尚重、大稼、平寨、德化、顺化、雷洞、罗里、岩洞、口江、双江共计 21 个乡镇。 B C DB52/T 10562015 8 D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黎平茯苓检测项目质量指标控制标准表 检测项目 质量控制 备注 水

23、分 15% 总灰分 2% 酸不溶性灰 2% 浸出物 2.5% 多糖总含量 93%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符合 GB 2762 的规定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符合 GB 2763 的规定 DB52/T 10562015 9 E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黎平茯苓贮藏管理规范 项目 要求 备注 场所 阴凉、干燥、清洁透风,具备防潮、防虫、防鼠、防火能力。 工具 标准分层货架,离地面高 20 cm,距墙 50 cm。按合理间距摆设。 温度 常规室温贮藏。夏季温度控制在 30 度以下。 湿度 贮藏场所内相对湿度控制在 75%以下。 贮 藏 条 件 产品要求 含水量在 15%以下,包装存放。 贮藏 方法 堆放时不得与潮湿地面接触,应离地、离墙,不得与有害物质混贮。 入库管理 分批、分类入库,并做好入库前产品质量、包装状况记录,入库后做好存放状况(分区、数量等)记录。 环境管理 保持库房通风、干燥、清洁、整洁,经常检查防火、防盗设施,确保正常运转。 质量管理 控制好贮藏温度、湿度,防止霉变;检查包装及密封,避免受潮及虫害、鼠害。 贮 藏 管 理 出库管理 先进先出,后进后出,并做好出库产品质量状况及出库时间、品种、数量、经办人等登记。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产品/包装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