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3∕T 2261-2015 升放系留气球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ora****at 文档编号:184167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6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3∕T 2261-2015 升放系留气球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B13∕T 2261-2015 升放系留气球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DB13∕T 2261-2015 升放系留气球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DB13∕T 2261-2015 升放系留气球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DB13∕T 2261-2015 升放系留气球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07.060 A 47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 22612015 升放系留气球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leasing tethered balloon 2015 - 12 - 31 发布 2016 - 02 - 01 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3/T 22612015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符号 . 1 5 基本要求 . 2 5.1 作业人员 . 2 5.2 装备 . 2 5.2.1 气瓶与气体 . 2 5.2.2 球皮 . 2 5

2、.2.3 条幅 . 2 5.2.4 系留绳索 . 2 5.2.5 横杆 . 2 5.2.6 地面系留物 . 2 5.2.7 识别标志 . 2 5.2.8 快速放气装置 . 3 5.2.9 防静电服装 . 3 5.2.10 消防器材 . 3 5.2.11 设置作业区用品 . 3 5.3 环境条件 . 3 5.4 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与应急预案 . 4 6 灌充与升放 . 4 6.1 查看现场 . 4 6.2 设置作业区 . 4 6.3 灌充气体 . 4 6.4 升放 . 5 7 看护 . 5 8 补气 . 5 9 收球 . 5 10 意外情况处置 . 5 参考文献 . 7 图 1 升放系留气球的识

3、别标志 . 3 DB13/T 22612015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河北省气象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HeB/TC 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唐山市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史有瑜、徐跃英、贾宝安、曹亚杰、王猛。 DB13/T 22612015 1 升放系留气球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升放系留气球的基本要求,灌充与升放、看护、补气、收球和意外情况处置等具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集会、庆典、广告宣传等场合升放系留气球的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

4、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3634.1 氢气 第1部分 工业氢 GB 12014 防静电服 GB 21146 个体防护装备 职业鞋 GB/T 22845 防静电手套 GB/T 28123 工业氦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系留气球 tethered balloon 系留于地面物体上、直径大于1.8 m或者体积容量大于3.2 m3、轻于空气的充气物体。 4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摄氏温度单位,摄氏

5、度。 h:时间单位,小时。 kg:质量单位,千克(公斤)。 MPa:压力单位,兆帕斯卡。 m:长度单位,米。 min:时间单位,分。 mm:长度单位,毫米。 m/s:速度单位,米每秒。 m3:体积单位,立方米。 DB13/T 22612015 2 5 基本要求 5.1 作业人员 升放系留气球的作业人员应经过安全教育和相关业务技能培训。 5.2 装备 5.2.1 气瓶与气体 升放系留气球, 应使用已取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的气瓶充装单位提供的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气瓶。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气瓶。 升放系留气球,应使用已取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的气瓶充装单位充装的瓶装气

6、体。 升放系留气球使用的氦气应符合GB/T 28123规定的技术要求。 升放系留气球使用的氢气应符合GB/T 3634.1规定的合格品的技术指标要求。 5.2.2 球皮 系留气球的球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有产品合格证; b) 无破损、老化现象。 5.2.3 条幅 系留气球携带的宣传条幅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质轻、吸水率低、耐拖拽; b) 长度、宽度分别不超过 15 m、1 m。 5.2.4 系留绳索 升放系留气球用的系留绳索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耐磨损; b) 不易产生静电; c) 承受拉断的质量大于 150 kg; d) 长于条幅长度 5 m 以上。 5.2.5 横杆 固定条幅的横杆

7、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选用竹质等韧性大的轻型材料; b) 长于条幅宽度 0. .15 m0. .20 m。 5.2.6 地面系留物 地面系留物(用于拴系系留气球的地面物体)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采用水泥浇筑或者金属材料制作; b) 质量大于 50 kg。 5.2.7 识别标志 升放的系留气球、条幅上,应分别牢固粘贴由批准升放系留气球单位印发的,带有升放系留气球单DB13/T 22612015 3 位的名称、电话和升放的系留气球编号、时间、灌充气体类别,以及批准升放系留气球单位的名称、电话,且颜色醒目的识别标志。 识别标志的宽、高应分别不小于0.25 m、0.15 m。 识别标志的内容及其形

8、状见图1。 图1 升放系留气球的识别标志 5.2.8 快速放气装置 升放高度超过地面50 m的系留气球,应加装快速放气装置。 5.2.9 防静电服装 升放氢气灌充的系留气球的作业人员,应配备在作业时穿戴的防静电服、鞋和手套。 配备的防静电服、鞋和手套应分别为符合GB 12014、GB 21146和GB/T 22845规定的合格品。 5.2.10 消防器材 升放氢气灌充的系留气球的作业现场,应配备数量为2只以上、规格为 kg以上的手提式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其他适用的消防器材。 5.2.11 设置作业区用品 灌充、升放、回收系留气球的作业现场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用于设置作业区使用的隔离绳(带)等

9、用具,用于悬挂或摆设使用的“禁止吸烟”“禁止烟火”“禁止带火种”“禁止入内”“禁止通行”“禁止开启无线移动通讯设备” “禁止携带金属物或手表” “注意安全” “当心火灾” “当心爆炸” “必须接地”等安全标志。 安全标志的样式和使用应符合GB 2894的规定。 5.3 环境条件 升放系留气球识别标志 升放系留气球的单位名称: 升放系留气球的单位电话: 升 放 的 系 留 气 球 编 号: 升 放 系 留 气 球 的 时 间: 升放系留气球灌充的气体类别: 批准升放系留气球的单位名称: 批准升放系留气球的单位电话: 气象局监制 DB13/T 22612015 4 升放系留气球的场地环境应符合下列

10、要求: a) 开阔、平坦,上方没有架空线缆等障碍物; b) 与道路、 建筑物、电杆、树木等的水平安全距离不小于系留气球的升放高度,并远离加油 (气)站、变电站和其他易燃易爆场所; c) 与明火的间距不小于 10 m; d) 同时满足以下气象条件: 1) 没有冰雹、雷电天气现象; 2) 风力小于等于 4 级1); 3) 降水在中雨2)(中雪3))量级及其以下; 4) 水平能见度大于 30 m,垂直能见度大于 25 m; 5) 地表温度低于 55 ,空气温度低于 35 。 5.4 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与应急预案 开展升放系留气球活动,应建立健全气瓶、气体使用登记,球皮使用检查,现场安全防范等规章制度

11、;制定系留气球灌充、升放和回收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处置发生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 6 灌充与升放 6.1 查看现场 开展升放系留气球活动前, 应对经气象主管机构批准的升放系留气球场地进行再次查看, 当确认其场地符合5.3规定的升放环境条件时,方可实施有关升放系留气球的活动。 6.2 设置作业区 灌充、升放系留气球时,应先根据升放系留气球需要场地的大小,设置系留气球灌充升放作业区,并用隔离绳 (带) 进行隔离。 同时, 按照所灌充气体的性质选择悬挂或摆设符合5.2.11规定的安全标志。 6.3 灌充气体 使用氢气灌充、升放系留气球的作业人员,应穿戴符合5.2.9规定的防静电服、鞋和手套,不得吸烟和携

12、带火种(打火机、火柴)、机械手表、戒指、项链、硬币、钥匙等金属物品和开启的手机。 使用氢气灌充系留气球时, 应对气瓶采取防静电接地措施 (地面干燥时, 可洒水以增加防静电效果) 。 连接减压阀、压力表、充气管(多层加强型橡胶管)后,应进行漏气检查。 开启气瓶阀门时,作业人员应站在气瓶出气口的侧后方,缓慢开启气瓶阀门。 灌充气体的最大流速应小于8 m/s,每瓶气体的排放时间应不少于8 min。 瓶内气体不得用尽,气瓶的剩余压力应不小于0.05 MPa。 系留气球能直立时,应暂停充气,仔细检查系留气球有无漏气。若有漏气,应立即补漏或更换系留气球。 灌充系留气球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系留气球状态,避免系

13、留气球与其他物品摩擦或碰撞,并根据气 1) 根据 QX/T 51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 7 部分:风向和风速观测规定,风力 4 级相当于平地 10 m 高处5.5 m/s7.9 m/s 的风速,能吹起地面灰尘和纸张,树枝动摇。 2) 根据 GB/T 285922012降水量等级规定,中雨为 12 h 内降雨量 5.0 mm14.9 mm,或 24 h 内降雨量 10.0 mm24.9 mm 的降水。 3) 根据 GB/T 285922012降水量等级规定,中雪为 12 h 内降雪量(经融化后)1.0 mm2.9 mm,或 24 h 内降雪量(经融化后)2.5 mm4.9 mm 的降水。

14、DB13/T 22612015 5 温情况确定充气量的多少。气温较高时,应减少充气量。 夏季应早晚灌充、升放,防止日光曝晒。 现场应专设一位作业人员负责整个灌充、升放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和监督工作。 6.4 升放 灌充完备的系留气球在确保拴系牢固后,应缓慢升放,不得猛然松手。 携带的条幅顶部与系留气球底部的距离应不小于1 m。 升放的系留气球相互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系留气球的升放高度。 系留气球灌充升放完毕,应及时清理场地,并将气瓶等物品撤离作业现场。 7 看护 系留气球升放后应安排专人进行现场看护, 防止无关人员接触地面系留物和系留绳索, 确保升放的系留气球不发生意外脱离系留以及现场安全。 看护人

15、员应配备通信设备,确保联络畅通。 每位看护人员看护的系留气球总量不得超过6个。 8 补气 当系留气球发生需要进行补气的情形时,应按照6.3的规定进行。不得以挤压方式将一个系留气球的气体灌充到另一个系留气球内。 9 收球 当升放系留气球活动结束时,应及时对升放的系留气球进行回收。 回收系留气球应设置方形作业区,其边长不得小于10 m,并用隔离绳(带)进行隔离。同时,按照所灌充气体的性质选择悬挂或摆设符合5.2.11规定的安全标志。 排气时,应将系留气球降至可操作高度,解开排气口,拉住系留气球顶部的放气绳,使排气口敞开朝上(高于地面5 m),让其自由排放。不得在放气过程中挤压、抖动球体或者将排气口

16、对着人和物体。 球内气体排尽后,应扎紧球皮口,以防杂质气体进入。 10 意外情况处置 在灌充、升放、看护、补气、回收系留气球的各环节,如发生意外情况,应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当在灌充系留气球的过程中发生着火、伤人情形时,应立即采取关闭气瓶阀门、灭火等措施,并对受伤者进行紧急救护。必要时,可请求公安机关的消防机构、卫生部门的急救机构予以救援。 当系留气球升空后,遇到短时间出现冰雹、雷电天气现象,风力大于4级,降水在中雨(中雪)量级以上,以及水平能见度小于30 m、垂直能见度小于25 m中的一种或多种情形时,应降低系留气球的升放高度(气球底部距地面不得小于3 m),并采取加固措施,以防系留气球发

17、生脱离系留。当遇到5.3规定的气象条件持续变坏, 将影响公众安全或可能发生系留气球意外脱离系留情形时, 应采取回收气球措施。 当发生系留气球携带的条幅或(和)系留绳索意外缠绕在高压线的情形时,应立即报告电力部门处置。在电力部门工作人员未到达现场前,升放系留气球的作业人员不得擅自处理。 DB13/T 22612015 6 当发生系留气球意外脱离系留的情形时,加装快速放气装置的,在保证地面人员、财产安全的条件下, 应快速启动放气装置。 没有加装快速放气装置的, 或启动放气装置后, 系留气球仍继续飞向天空的,升放系留气球的单位应及时报告有关飞行管制部门和当地气象主管机构。 DB13/T 226120

18、15 7 参 考 文 献 1GB 310093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2GB 49622008 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3GB 121582006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4DB45/T 9102013 系留气球施放技术规范 5DB50/T 5812015 系留气球安全操作技术规范 6DB61/T 4792009 施放氢气球技术操作规范 7TSG R00062014 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8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8月31日 9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013年6月29日 10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年10月28日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2003年1月10日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年1月24日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3月2日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电力设施保护条例.2011年1月8日 15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2005年3月25日 16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河北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2013年5月30日 17河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河北省消防条例.2010年5月26日 18中国气象局.施放气球管理办法.2004年12月16日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气瓶安全监察规定.2003年4月24日 20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规定.2012年12月28日 21河北省气象局.氢气球灌充施放管理操作规程.2001年8月24日 22朱祥瑞.施放气球培训教程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