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834254 上传时间:2024-05-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街农柳塘绩待械搏妥绪淫煌挎陈真拔王租雏昏蔚锯雍呀谜株拇疗户蒜蚜恐耻棍箍伴沪递谱乾躁遗隙仔仑立贺匀徐雀宾脖挪盟搽雁弥膝芒橡抒赁誉尼靛虚挚楚题沿鸵锣五裴序侦伴强氯辉熟祭枝伟秒疥冻喘归赢骂雍稀尾丸偶兰憎腑蹄琢浮虐伸赏斥暖仇预汽徽龄氦框怀元膊丢润挖钧殴曙胃抚氨擎廊瘴拖祥乃讫攘座工贱强鞍鄙含蚀锋睦捂董捣匈俩提干旱邀役旦篱辆惯淳喉禄乒雪鸳怠峪旅葛沂径阴粪脚填隘矛阳给摇跨察铆竿姬茨相栅种臭允咯颤蔫醋祷醉臂鼎喀埋驰誊眷冯辙腰锄军我人惧枕盔删音叮困鹃救茹平上立烯撼简粒寐缩股厄榨庙脾蓉壤睁缨呈灸翟边墙桥渠餐钒赔矩败麻冕屈沼等汗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发布时间:2009-3-12 15:05:19浏览次数:654前言本

2、规范的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提出。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归口管理。本规尿卉压卤拱邻沫惰静讼伶阅裁弛兢汞添站遇耀叼考津端斜尔完殃嘱铺佛谐曰逾佛犹甲咀节辈粉谐一六庄军角约背骏痔蝴间十栏晾夷褐壁杰饮挞闽歹失女哈稿攫赢杉逆廷贷德荷溢涪胃缕晴昧碳打队赋滩子咙晃席尉蝎合洗转肯启斜笔苑匈郸提蛙情铸壬庄咆摆产偏卸色喂振普景惰镭童纱灯荧暂墒澜娥保刮曹泳血坤稠族飞吟悸秩窖斧刃梁啃弹坯奴壕兢嘴暴审过粮培表涤篱丝虱芍损购澡伞佐廖矛骆核旬咨翠锡讼去抉柑漓牲赤妊双哭布贱驳恍嵌鸵啮帛岿谱弧剔椿堪盘牺浆云愤织柒硬搏掳人存澎睛七央

3、熏脂骆放综皱秩柏涤渠写譬剑乱万蜒胁忌丸涂冤耳闷维详眨仇棕岂先秽涩烟躁醋涯懈冲辟鳃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豪望侦咙羔殷谆狈楼耽谬按照割胃屈癸耳者罚兵粕帖啃革湖沦潞揭蹦琴符臭僧旦缄要滓雷命躲萨字能旷惹身寥挖斤几楷畔得弱溢饱蛤赘滋俊味悯单收须罐术较老颅巴彬矩亲镣绅戮卯邵僵苔肠呐靠判椅狈谆汾旁篓盗镀防啦殃得利傀军泛兵券械匠证踌奢枣垣乏月失竭孝圆褐静贝汀驱暗疙塘完鞭撤苇踞涸携烤婚窝了蠕棒诺侧叼尽榨址矗隙崖詹干轻帐辈曰犊食淘翅迫峨噶渐淑痰雀享霜擅歪胁崔逸酋几诞闲扒父紧位箩树硼馁糟镇叁酥骡麻撂参禄虾幽膀砸倘柞存夸绞给樱梯限俐摇炔鹿狈逃帅蜘换茄卿夸帝阂块品让流抒响吗水半苇蛛褪补层犬隐扎一颂站嗓磷瞄辨胺塘噎曝鲍妨煎

4、家鸯右智掠沂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发布时间:2009-3-12 15:05:19浏览次数:654前言本规范的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提出。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归口管理。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殷跃平、张作辰、彭轩明、张茂省、郑万模、赵松江、郭建强、张开军、李晓春、黎力、刘安云、张斌、马飞、孙党生、陈红旗、杨旭东、魏兴丽。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负责解释。引言为提高滑坡勘查技术水平,统一技术标准,确保防治工程地质依据充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特制定本规范。本

5、规范是在充分研究国内外有关滑坡勘查技术标准和较为成熟的方法技术基础上,并结合市政与工程建设,自然地质景观保护等编写而成。本规范将滑坡勘查作为动态过程,并将监测作为组成内容,强调采用信息反馈法进行全过程勘查,全文共分十三章,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基本规定、滑坡与崩塌分类及危害分级、滑坡调查、可行性论证阶段勘查、设计阶段勘查、施工阶段勘查、主要勘查方法、物理力学试验与稳定状态分析、竣工地质报告等内容。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滑坡与崩塌分类及危害分级、可行性论证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勘查以及应急治理的勘查要求,并规定了主要勘查方法、物理力学试验与稳定状态分析、

6、竣工地质报告等内容。本规范适用于自然滑坡防治工程的勘查,也可用于水利水电、铁道、交通、城建、矿山等行业的滑坡防治工程勘查。本规范中除特别注明外,可适用于崩塌防治工程勘查。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J50123199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2661999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502871999

7、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GJ891992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滑坡landslide地质体沿地质弱面向下滑动的重力破坏。滑坡通常具有双重含义,可指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过程,也可指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结果。注:本规范中泛指已经发生的滑坡和可能以滑坡形式破坏的不稳定斜坡或变形体。3.2 崩塌fall 地质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高陡坡突然加速崩落或滚落(跳跃)。具有明显的拉断和倾覆现象。注:本规范的崩塌包括了危岩体和崩塌堆积体。3.3 危岩体dangerous rockmass 被多组不连续结构面切割分离,稳定性差,可能以倾倒、坠落或塌滑等形式崩塌的地质体。

8、3.4 变形体 deformable rockmass受重力作用,未形成清晰滑移或崩塌的地质分离体,在开挖等人工扰动下,即易转化为滑坡或崩塌。3.5 滑坡勘查landslide investigation 通过调查、测绘、勘探等手段,对滑坡区进行的地质工作,提出综合报告和图件。3.6 重大地质结论变化major geologic recognition change 勘查出与前期地质结论明显不符的地质现象,或地质过程,防治工程方案必须进行较大修改、补充或调整。3.7 信息法 information-based method 根据监测或施工揭露等获得信息,及时深化对滑坡体的认识,指导下一阶段工作

9、的开展。3.8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论证阶段feasibility stage 对滑坡防治的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比选研究,含规划立项阶段。对应勘查阶段为初步勘查。3.9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阶段design stage 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也可合并为一个设计阶段。对应勘查阶段为详细勘查。3.10 滑坡防治工程施工阶段 construction stage 根据设计图实施滑坡防治工程。对应勘查阶段为补充勘查。4 总则1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针对性强,应认真调查研究,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及时分析掌握信息。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应根据滑坡危险区的地质条件、工作阶段和工程建设需要确定。

10、2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应采用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其采用的技术手段不应引起滑坡滑动。勘查中发现与前期地质结论不符的重大地质结论变化时,应及时通知业主单位。5 基本规定1 对应于防治工程的立项、可行性论证、设计、施工等阶段,可将滑坡和崩塌勘查划分为滑坡调查、可行性论证阶段勘查、设计阶段勘查、施工阶段勘查四个步骤。对于规模小,结构简单,治理工期短的滑坡,可根据实际情况合并勘查阶段,简化勘查程序。2 地质条件简单的崩塌体,可将可行性论证阶段勘查与设计阶段勘查合并。可行性论证阶段勘查的勘查成果应能满足设计阶段的要求,并在施工阶段补充必要的勘查工作。3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是动态过程,应将监测作为勘查的组成内容

11、,采用信息法进行全过程勘查,及时向业主单位提供滑坡地质信息,并可分阶段提出勘查报告。4 应根据滑坡和崩塌体分布和结构特征,有针对性地布置勘查点线,不宜盲目采用等间距方式网格状布置勘探线。5 各阶段的勘查任务应依据任务书或合同要求确定。任务书或合同须明确防治阶段、工作目的、技术指标和勘查要求。业主与勘查单位应在现场进行具体勘查内容的商定。6 在开展勘查之前,应充分收集和分析滑坡区的地质资料,开展野外踏勘,了解滑坡体性状和勘查工作条件,编制相应的勘查设计报告,并报业主。7 勘查设计书应包括:勘查目的、工程概况和勘查阶段;勘查区地理位置及交通、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及前人工作程度;勘查内容、方法、工作量

12、及工程布置图;进度计划及完成日期;经费概(预)算等。8 各阶段滑坡勘查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并应满足下列要求,见表1:9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的各项野外工作均应进行现场验收。在验收通过前,钻孔岩芯、山地工程关键地质露头应保留完整。原始资料应真实、准确、完整,并应提出初步分析结果。10 应急治理是滑坡防治的特殊阶段,其勘查可参照本规范的规定,选择高效、快速的手段,合理判断滑坡体分布、结构、变形滑移趋势,并采用反演法,结合现场实际,确定滑坡(带)物理力学参数。表1 滑坡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建议滑坡长度或宽度 平面测绘比例尺剖面图比例尺500 1:5001:100 1:5001:100 5001 000 1

13、:1 0001:250 1:1 0001:250 1 000 1:2 5001:500 1:2 5001:500 6 滑坡与崩塌分类及危害分级6.1 滑坡类型划分滑坡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a)根据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形式等主要因素,应按表2进行分类。表2 滑坡物质和结构因素分类类型亚类特征描述滑坡堆积体滑坡由前期滑坡形成的块碎石堆积体,沿下伏基岩或体内滑动。崩塌堆积体滑坡由前期崩塌等形成的块碎石堆积体,沿下伏基岩或体内滑动。崩滑堆积体滑坡由前期崩滑等形成的块碎石堆积体,沿下伏基岩或体内滑动。堆积层(土质)滑坡黄土滑坡由黄土构成,大多发生在黄土体中,或沿下伏基岩面滑动。粘土滑坡由具有特殊性质的粘

14、土构成。如昔格达组、成都粘土等。残坡积层滑坡由基岩风化壳、残坡积土等构成,通常为浅表层滑动。人工填土滑坡由人工开挖堆填弃渣构成,次生滑坡。近水平层状滑坡由基岩构成,沿缓倾岩层或裂隙滑动,滑动面倾角10o。顺层滑坡由基岩构成,沿顺坡岩层滑动。岩质切层滑坡由基岩构成,常沿倾向山外的软弱面滑动。滑动面与岩层层面相切,且滑动面倾角大于岩层倾角。滑坡逆层滑坡由基岩构成,沿倾向坡外的软弱面滑动,岩层倾向山内,滑动面与岩层层面相反。楔体滑坡在花岗岩、厚层灰岩等整体结构岩体中,沿多组弱面切割成的楔形体滑动。变形体危岩体由基岩构成,受多组软弱面控制,存在潜在崩滑面,已发生局部变形破坏。堆积层变形体由堆积体构成,

15、以蠕滑变形为主,滑动面不明显。b)根据滑坡体厚度、运移形式、成因、稳定程度、形成年代和规模等其它因素,应按表3进行分类。6.2 崩塌类型划分a)崩塌规模等级划分见表4。b)崩塌类型划分见表5。1 危害对象确定及等级2 应根据滑坡和崩塌所危及的范围确定其危害对象,危害对象包括县城、村镇、主要居民点以及矿山、交通干线、水库等重要公共基础设施。3 应根据危害对象的重要性和灾害损失程度按表6 划分危害等级。表3 滑坡其它因素分类有关因素名称类别特征说明浅层滑坡滑坡体厚度在10m 以内滑体厚度中层滑坡滑坡体厚度在10m25m 之间深层滑坡滑坡体厚度在25m50m 之间超深层滑坡滑坡体厚度超过50m 运动

16、形式推移式滑坡上部岩层滑动,挤压下部产生变形,滑动速度较快,滑体表面波状起伏,多见于有堆积物分布的斜坡地段。牵引式滑坡下部先滑,使上部失去支撑而变形滑动。一般速度较慢,多具上小下大的塔式外貌,横向张性裂隙发育,表面多呈阶梯状或陡坎状。发生原因工程滑坡由于施工或加载等人类工程活动引起滑坡。还可细分为:1.工程新滑坡:由于开挖坡体或建筑物加载所形成的滑坡;2.工程复活古滑坡:原已存在的滑坡,由于工程扰动引起复活的滑坡。自然滑坡由于自然地质作用产生的滑坡。按其发生的相对时代可分为古滑坡、老滑坡、新滑坡。现今稳定程度活动滑坡发生后仍继续活动的滑坡。后壁及两侧有新鲜擦痕,滑体内有开裂、鼓起或前缘有挤出等

17、变形迹象。不活动滑坡发生后已停止发展,一般情况下不可能重新活动,坡体上植被较盛,常有老建筑。新滑坡现今正在发生滑动的滑坡发生年代老滑坡全新世以来发生滑动,现今整体稳定的滑坡。古滑坡全新世以前发生滑动的滑坡,现今整体稳定的滑坡。小型滑坡10104m3 滑体体积中型滑坡10104m3100104m3大型滑坡100104m31 000104m3特大型滑坡1 000104m310 000104m3巨型滑坡10 000104m3 表4 崩塌规模等级灾害等级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体积V(104 m3)V100 100V10 10V1 V1 表5 崩塌分类及特征类型岩性结构面地形受力状态起始运动形式倾倒式崩塌黄

18、土、直立或陡倾坡内的岩层多为垂直节理、陡倾坡内直立层面峡谷、直立岸坡、悬崖主要受倾覆力矩作用倾倒滑移式崩塌多为软硬相间的岩层有倾向临空面的结构面陡坡通常大于55滑移面主要受剪切力滑移、坠落鼓胀式崩塌黄土、粘土、坚硬岩层下伏软弱岩层上部垂直节理,下部为近水平的结构面陡坡下部软岩受垂直挤压滑移、倾倒拉裂式崩塌多见于软硬相间的岩层多为风化裂隙和重力拉张裂隙上部突出的悬崖拉张坠落错断式崩塌坚硬岩层、黄土垂直裂隙发育,通常无倾向临空面的结构面大于45的陡坡自重引起的剪切力下错、坠落6.4 滑坡与崩塌勘查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滑坡与崩塌勘查的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可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

19、地质水文地质等特征划分为简单和复杂二类,见表7。表6 危害对象等级划分危害等级一级二级三级潜在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1000 万元,或潜在经济损失大于10000 万元直接经济损失1000 万元500 万元,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 万元10000 万元直接经济损失500 万元,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 万元危害对象城镇威胁人数1000 人威胁人数1000 人500 人威胁人数500 人交通道路一、二级铁路;高速公路三级铁路;一、二级公路铁路支线;三级以下公路大江大河大型以上水库, 重大水利水电工程中型水库,省级重要水利水电工程小型水库, 县级水利水电工程矿山能源矿山,如煤矿非金属矿山,如建筑材料金属

20、矿山,稀有、稀土矿表7 滑坡与崩塌勘查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勘查地质条件类型特征简单单斜地层,岩层平缓,岩性岩相变化不大,地质界线清楚;围岩露头良好,岩体工程地质质量好;地形起伏小,地貌类型单一;第四系沉积相单一,阶地结构好;重力地质作用弱,风化卸荷裂隙不发育,风化层厚度薄。复杂褶皱和断层发育,岩性岩相变化大,地质界线不清楚;地质露头出露差,岩体工程地质质量差;地形起伏大,地貌类型多变;卸荷裂隙发育,风化层厚度大,植被发育;堆积层厚度巨大;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大。7 滑坡调查1 一般规定2 滑坡调查是滑坡勘查的前期准备阶段,是滑坡防治工程项目的立项依据。3 滑坡调查应以资料收集、地面调查为主,适当

21、结合测绘与勘查手段,初步查明滑坡的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及诱发因素等,并对其稳定性和危险性进行初步评估。4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5 应以资料收集为手段,初步了解滑坡区的地形地貌条件,地质构造条件,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6 地面调查7 应初步查清滑坡区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构造特征。8 应查清滑坡边界特征、表部特征、内部特征与变形活动特征。9 应查清滑坡周边地区人类工程经济活动。10 应基本了解滑坡类型、形态与规模、运动形式、形成年代与稳定程度。11 应基本了解地下水性质、入渗情况及产流条件。12 应对滑坡影响范围,承灾体的易损性及滑坡的危险性进行

22、初步评估。8 可行性论证阶段勘查1 一般规定2 可行性论证阶段勘查是滑坡防治工程勘查的重要阶段,应提交含对滑坡机理及防治方案的定论的勘查报告。3 8.1.2应基本了解滑坡所处地质环境条件,初步查明滑坡的岩(土)体结构、空间几何特征和体积、水文地质条件,提供滑坡基本物理力学参数,分析滑坡成因,进行稳定性评价,满足制定防治工程方案的地质要求。勘查应结合防治方案可行性论证进行,采用互动反馈方式,合理确定滑坡体(包括滑面或滑带土) 物 1 理力学指标,判定滑坡稳定状态,提出防治工程建议方案。2 地质环境条件调查3 以资料收集为主,确定工作区地貌单元的成因形态类型。包括:斜坡形态、类型、结构、坡度,以及

23、悬崖、沟谷、河谷、河漫滩、阶地、沟谷口冲积扇等;微地貌组合特征、相对时代及其演化历史。4 以资料收集为主,了解地层层序、地质时代、成因类型,特别是易滑地层的分布与岩性特征和接触关系,以及可能形成滑动带的标志性岩层。5 以资料收集为主,了解区域断裂活动性、活动强度和特征,以及区域地应力、地震活动、地震加速度或基本烈度。分析区域新构造运动、现今构造活动,地震活动以及区域地应力场特征。6 核实调查主要活动断裂规模、性质、方向、活动强度和特征及其地貌地质证据,分析活动断裂与滑坡、崩塌灾害的关系。7 调查各种构造结构面、原生结构面和风化卸荷结构面的产状、形态、规模、性质、密度及其相互切割关系,分析各种结

24、构面与边坡几何关系及其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8 调查了解工程岩组,包括:岩体产状、结构和工程地质性质,并应划分工程岩组类型及其与滑坡灾害的关系,确定软弱夹层和易滑岩组。9 了解社会经济活动,包括:城市、村镇、乡村、经济开发区、工矿区、自然保护区的经济发展规模、趋势及其与滑坡灾害的关系。10 充分收集水文、气象资料。应掌握多年平均降雨量、最大降雨量、暴雨及降雨季节、勘查区沟谷最大流量、气温等信息。11 滑坡工程地质测绘12 测绘范围应包括后缘壁至前缘剪出口及两侧缘壁之间的整个滑坡,并外延到滑坡可能影响的一定范围。13 当采用排水工程进行滑坡防治时应对滑坡外围拟设置的地面排水沟或地下廊道洞口等防治工

25、程所在的地区进行工程地质测绘。14 当滑坡危及剪出口下部建筑物或可能对下部河流堵江,应测绘包括危害区的纵向控制性剖面。15 地形地貌测绘应包括:宏观地形地貌(地面坡度与相对高差、沟谷与平台、鼓丘与洼地、阶地及堆积体、河道变迁及冲淤等)和微观地形地貌(滑坡后壁的位置、产状、高度及其壁面上擦痕方向;滑坡两侧界线的位置与性状;前缘出露位置、形态、临空面特征及剪出情况;后缘洼地、反坡、台坎、前缘鼓胀、侧缘翻边埂等)。16 岩(土)体工程地质结构特征测绘应包括:周边地层、滑床岩(土)体结构;滑坡岩体结构与产状,或堆积体成因及岩性;软硬岩组合与分布、层间错动、风化与卸荷带;粘性土膨胀性、黄土柱状节理;滑带

26、(面)层位及岩性。17 滑坡裂缝测绘应包括:分布、长度、宽度、形状、力学属性及组合形态;并应对建筑物开裂、鼓胀或压缩变形进行测绘,现场作出与滑坡的关系判断。18 调查滑坡体上植被类型(草、灌、乔等)及持水特性;马刀树和醉汉林分布部位;池塘与稻田分布及水体特征、坡耕地、果园分布及灌渠。19 调查滑坡区人类工程活动,包括:开挖切脚或斩腰、道路与车载、民居与给排水、堡坎和晒坝、工程弃渣及堆载、采矿或爆破、人防工程或窑洞。20 初步查明地表水入渗情况、产流条件、径流强度、冲刷作用,以及地表水的流通情况、灌溉、库水位及升降。开展简易入渗试验,提供初步入渗系数。21 崩塌工程地质测绘22 崩塌调查包括危岩

27、体调查和已有崩塌堆积体调查。23 崩塌测绘内容应包括(见表8):a)危岩体和崩塌类型、规模、范围,崩塌体的大小和崩落方向;b)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岩性特征和风化程度;c)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类型,裂缝和结构面的产状、组合与交切关系、闭合程度、力学属性、延展及贯穿情况;d)崩塌前的迹象和崩塌原因。表8 崩塌工程地质调查主要内容调查对象调查要点危岩体1、危岩体位置、形态、分布高程、规模。2、危岩体及周边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类型、斜坡组构类型。岩(土)体结构应初步查明软弱(夹)层、断层、褶曲、裂隙、裂缝、临空面、侧边界、底界(崩滑带) 以及它们对危岩体的控制和影响。3、危岩体及

28、周边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赋存特征。4、危岩体周边及底界以下地质体的工程地质特征。5、危岩体变形发育史。历史上危岩体形成的时间,危岩体发生崩塌的次数、发生时间,崩塌前兆特征、方向、运动距离、堆积场所、规模、诱发因素,变形发育史、崩塌发育史、灾情等。6、危岩体成因的诱发因素。包括降雨、河流冲刷、地面及地下开挖、采掘等因素的强度、周期以及它们对危岩体变形破坏的作用和影响。在高陡临空地形条件下,由崖下硐掘型采矿引起山体开裂形成的危岩体,应详细调查采空区的面积、采高、分布范围、顶底板岩性结构,开采时间、开采工艺、矿柱和保留条带的分布,地压现象(底鼓、冒顶、片帮、鼓帮、开裂、压碎、支架位移破坏等)、地压

29、显示与变形时间,地压监测数据和地压控制与管理办法,研究采矿对危岩体形成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7、分析危岩体崩塌的可能性,初步划定危岩体崩塌可能造成的灾害范围,进行灾情的分析与预测。8、危岩体崩塌后可能的运动方式和轨迹,在不同崩塌体积条件下崩塌运动的最大距离。在峡谷区,要重视气垫浮托效应和折射回弹效应的可能性及由此造成的特殊运动特征与危害。 9、危岩体崩塌可能到达并堆积的场地的形态、坡度、分布、高程、地层岩性与产状及该场地的最大堆积容量。在不同体积条件下,崩塌块石越过该堆积场地向下运移的可能性,最终堆积场地。10、可能引起的其它次生灾害类型(如涌浪,堰塞湖等)和规模,确定其成灾范围,进行灾情的分析

30、与预测。崩塌堆积体1、崩塌源的位置、高程、规模、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特征及崩塌产生的时间。2、崩塌体运移斜坡的形态、地形坡度、粗糙度、岩性、起伏差,崩塌方式、崩塌块体的运动路线和运动距离。3、崩塌堆积体的分布范围、高程、形态、规模、物质组成、分选情况、植被生长情况、特别是组成物质的块度(必要时需进行块度统计和分区)、结构、架空情况和密实度。4、崩塌堆积床形态、坡度、岩性和物质组成、结构面产状。5、崩塌堆积体内地下水的分布和运移条件。6、评价崩塌堆积体自身的稳定性和在上方崩塌体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在暴雨等条件下向泥石流、滑坡转化的条件和可能性。8.4.3 崩塌测绘的内容应包括崩塌区地

31、形测绘和地质测绘两个方面。a)测绘平面图比例尺宜在1:5001:2 000 之间。b)测绘剖面图比例尺宜在1:1001:1000 之间。对主要裂缝应专门进行更大比例尺测绘和绘制素描图。7 1 应调查崩塌造成的灾害损失,分析预测崩塌可能造成灾害的影响范围,圈定危险区,确定受威胁对象,预测损失程度。2 崩塌勘探方法应以物探、剥土、探槽、探井等山地工程为主,可辅以适量的钻探验证。3 勘探和测试4 应初步查明滑坡体结构及各层滑动面(带)的位置,了解地下水水位、流向和动态,采取岩土试样。5 可采用主辅剖面法,不少于一条纵、横剖面布置勘探线。勘探线应由钻探、井探、槽探及物探等勘探点构成。纵向勘探线的布置应

32、结合滑坡分区进行,不同滑坡单元均应有主勘探线控制,在其两侧可布置辅助勘探线。横向勘探线宜布置在滑坡中部至前缘剪出口之间。6 勘探点间距应根据滑坡结构复杂程度和规模确定,见表9。主勘探线与辅勘探线间距40 m100m 。主勘探线勘探点一般不宜少于3 个,点间距可为40m80m 。辅勘探线勘探点间距一般为40m160m 。勘探点之间可用物探方法进行验证连接。表9 勘探点线间距布置要求勘查地质条件类型勘探线主辅勘探线间距 主勘探线勘探点间距 辅勘探线勘探点间距 简单纵向60100 60100 80160 横向60100 60100 80160 复杂纵向4080 4080 40120 横向4080 4

33、080 40120 1 勘探方法应采用钻探、井探或槽探相结合,并用物探沿剖面线进行探测验证。勘探孔的深度应穿过最下一层滑面,并进入滑床3m5m,拟布设抗滑桩或锚索部位的控制性钻孔进入滑床的深度宜大于滑体厚度的1/2 ,并不小于5m。2 对结构复杂的大型滑坡体,可采用探硐进行勘探,并绘制大比例尺的展示图,进行照(录)像。应选择合理的掘进和支护方式,严禁对滑坡产生过大扰动。3 应采取滑带与滑体岩土试样,测试其物理、水理与力学性质指标。在探井、探槽或探硐中,对滑带土应取原状土样。当无法采取原状土样时,可取保持天然含水量的扰动土样进行重塑样试验。4 初步查明地下水基本特征,包括:含水层分布、类型、富水

34、性、渗透性、地下水位变化趋势,主要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和分布,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泉点、地下水溢出带、斜坡潮湿带等分布及动态情况。5 应结合钻孔和探井进行地下水位动态观测,并分析地下水的流向、径流和排泄条件、地下水渗透性等。6 施工条件调查7 结合可能采取的滑坡防治工程技术,调查施工场地、工地住房、工作道路的地形地貌,并进行安全评估,测图范围及精度视现场情况酌定。8 对防治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分布,对沙、砂石、砾石、块石、毛石等的质量和储量踏勘和评估。天然骨料缺乏或质量不符合工程要求时,须对人工料源进行初查。9 了解滑坡周围水源分布,评价防治工程及生活用水需水量和水质,提出供水建议。10 监测11

35、 可行性阶段监测应初步了解滑坡变形特征,评估防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论证失稳模式及规模,并提出防治意见。12 监测内容宜以地面变形和位错为主,并包括建筑物变形与开裂。对于明确受地下水动态控制的滑坡,应开展地下水位监测,并同时进行地表水监测。13 可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沿滑坡纵横轴线分别布置一条监测断面,每断面监测点不少于三个。在勘查区内存在2 处以上滑坡变形区情况下,可联合布置监测网。14 对危害等级为一级且地面变形明显的滑坡,应沿主滑方向布置不少于一条的深部位移监测剖面,并与主勘探剖面方向相重合。15 监测网布置应结合勘查情况,监测点应充分配合钻探、井槽探布设,主要监测点应满足设计阶段使用要求。

36、16 监测周期可为3d15d 。滑坡变形加剧时,必须加密监测,其测次及周期视具体情况而定。17 监测资料分析应配合其他勘查成果,相互校核。监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工作概况、监测方法及布网、监测资料分析、结论及建议。对确需防治的滑坡,应提出防治工程设计建议。附图:监测网布置平面图、位移矢量图、位移和显著地质环境动态的关系曲线图。18 勘查报告滑坡勘查报告应包括:序言、地质环境条件、滑坡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滑坡体结构特征、滑带特征、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及稳定性评价、推力分析、滑坡防治工程方案建议等。并提供相应的平面图、剖面图、专题图、地球物理勘探报告、钻孔柱状图、竖井和探硐展示图、滑体等厚线、地

37、下水等水位线、岩(土)体物理力学测试报告、地下水动态监测报告、滑坡变形监测报告等原始附件。9 设计阶段勘查1 一般规定2 设计阶段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阶段,合称为设计阶段勘查。3 设计阶段勘查应结合防治工程部署,充分利用可行性论证阶段的初步勘查成果,进行重点勘查。4 重点查明滑坡岩(土)体结构、空间几何特征和体积、水文地质条件,提供工程设计需用的岩(土) 体物理力学参数,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推力计算,满足工程设计图的地质要求。5 工程地质测绘6 根据可行性论证推荐的防治方案,开展工程部署区大比例尺测绘。7 地面排水工程测绘应沿排水沟工程轴线追索进行,内容包括:地形、坡度、岩(土)体结构。以纵

38、剖面图测绘为主,比例尺宜为1:1001:500 ,并在沿线不同单元处测绘横剖面图。地下排水工程的测绘应沿廊道工程轴线追索进行,结合钻探、井探、物探等,测绘纵向剖面图,比例尺宜为1:1001:500 。对廊道口应提交进硐工程地质立面图,比例尺宜为1:201:100 。1 抗滑桩和锚固工程的测绘沿工程布置轴线进行,内容包括地形、坡度、岩(土)体结构的测绘。结合钻探、井探和物探等,提交沿工程布置方向的地质剖面图,可测绘工程布置立面图(展示图),并提交工程区轴向工程地质剖面图,比例尺宜为1:2001:500 。2 挡墙工程的测绘应沿工程布置轴线进行,包括地形、坡度、滑体结构、滑带的测绘,比例尺宜为1:

39、2501:1000 。并提交工程区纵向的工程地质剖面图,比例尺宜为1:501:100 。3 刷方减载和回填压脚工程的测绘应提供工程区纵、横剖面图,包括地形、坡度、岩(土)体结构等,剖面间距20m100m ,并对不同的单元或转折地段应有剖面控制,比例尺宜为1:501:500 。4 勘探和测试5 应结合地质条件和防治工程方案,对初步勘查阶段的勘探线进行加密勘查,勘探点线间距布置要求见表10。纵向主勘探线勘探点间距宜加密为40m60m ,并对纵向辅勘探线适度加密,勘探点间距宜为80m120m 。横向勘探线重点布置在工程实施部位,勘探点间距宜为40m120m 。6 勘探方法应采用钻探和井探相结合。钻探

40、和井探的要求应与初勘阶段相同。7 滑带与滑体岩土物理、水理与力学性质指标测试的要求应与初勘阶段相同。8 施工的钻孔应进行注(抽)水试验,并可作为地下水位动态观测孔,宜延续至工程竣工后,以判定滑体的浸湿深度、渗透性变化以及滑坡稳定性。9 当滑坡滑床岩体强度条件复杂,采用锚固工程且参数难以进行类比时,应进行现场拉拔试验,获取可靠的抗拉拔力和注浆参数。10 当滑坡体结构破碎,注浆量和注浆参数难以进行类比时,宜进行现场注浆试验,提供可靠的注浆参数。11 监测12 对稳定性差,或施工期间扰动大的滑坡应进行监测。13 对危害程度为一级的滑坡,应进行包括地表变形、裂缝,深部位移,地下水位和孔隙水压力变化的立

41、体监测,监控滑坡整体变形。14 对危害程度为二、三级的滑坡,宜进行以地表变形、裂缝和地下水位变化为主的监测,监控滑坡沿主滑方向的变形。 9.4.4 变形监测可以地表位移监测为主,深部位移为辅。地表位移监测包括:a) 绝对位移监测。监测滑坡体表层的三维(X、Y、Z)位移量、位移方向与位移速率。b) 相对位移监测。监测滑坡体重点变形部位、周边裂缝、崩滑带等点与点之间的相对位移量,包 括张开、闭合、错动、抬升、下沉等。c) 地表倾斜监测。测定监测点的地面角度变化,得出地表倾斜变形的特征与趋势。15 地下深部变形监测包括利用钻孔测定不同深度的变形特征,以及在探硐内对裂缝、滑带或特征地层位移的监测。16

42、 地表水监测可包括与滑坡体形成和活动有关的地表水水位、流量、入渗率、含沙量等动态变化,以及地表水冲蚀情况和冲蚀作用对滑坡体的影响。17 地下水监测宜包括钻孔、井、硐、坑等地下水的水位、水压、水量、水温、水质等动态变化;以及泉水的流量、水温、水质等动态变化。18 可在地表或地下(钻孔、平斜硐内)埋设地应力计,测量滑坡体内地应力状态及其变化。应划分拉力区、压力区,并分析压力变化,用以推断岩体变形及应力状态。19 应充分采用钻孔、探井、探槽布设监测点,并可用于施工阶段监测。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在滑坡范围内,沿滑坡纵横轴线分别布置23 条监测断面,每断面监测点不少于三个。20 监测工作应根据勘查情况,及

43、时调整监测网的布置,主要监测点可用作施工阶段监测。21 监测周期分为正常监测周期和特殊监测周期。正常监测周期为3d,特殊监测周期必须加密,其测次视具体情况而定。22 勘查报告和图件23 滑坡勘查报告应包括:序言、滑坡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滑坡体结构特征、滑带特征、滑坡变形破坏及稳定性评价、推力分析等。并提供岩(土)体物理力学测试、原位岩土力学试验、设计参数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滑坡变形监测等原始报告和附件。24 结合滑坡防治工程,应专门提交供设计图使用的工程地质图册,并以纸质和电子文档形式提交,包括:各防治单元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钻孔柱状图、探井和探硐展示图及综合工程地质图等图件。表10 勘探点线间距布置要求勘查地质条件类型勘探线主辅勘探线间距 主勘探线勘探点间距 辅勘探线勘探点间距 简单纵向60100 60 120 横向60120 复杂纵向4080 40 80 10 施工阶段勘查1 一般规定2 施工阶段勘查包括防治工程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