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ppt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826710 上传时间:2024-05-09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4.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论第二节 区域经济的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设计:汪伟,杨心语.2024/5/7 周二11、平衡增长战略2、不平衡增长战略3、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的关系第一节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论.2024/5/7 周二21、平衡增长战略 1.2.3.平衡增长战略是指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中,同时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使工业或国民经济各部门,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全面地得到发展,以此来彻底摆脱贫穷落后面貌,实现工业化或经济发展。平衡增长战略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外部经济效益和各部门之间相互关联和补充的性质,以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平衡增长发展战略强调的是资本存量在各个行业同时扩张到一定规模可以产生外部经济效益。.2024/5/7 周二31、平衡增长战略 1.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理论)纳克斯(“恶性贫困循环”理论)2.2024/5/7 周二41、平衡增长战略 1.2.强调工业部门,而忽视农业部门发展。罗森斯坦罗森斯坦-罗丹理论罗丹理论纳克斯理论纳克斯理论其核心是要通过“大推进”式的投资克服经济中的“不可分性”。“不可分性”表现在供给和需求的不可分性。3.由于他提出的“同比率”投资,该理论称为“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由于该理论条件严格、道路狭窄,缺乏现实意义。.2024/5/7 周二51、平衡增长战略 1.2.平衡增长是扩大市场容量和提高生产率的手段,是贸易扩张的基本前提。罗森斯坦罗森斯坦-罗丹理论罗丹理论纳克斯理论纳克斯理论全面、大规模地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进行投资,实行平衡增长战略,打破资本形成不足导致生产率难以提高,而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的贫困恶性循环。3.主张按不同比率来投资和发展各个部门的生产。即按照部门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大小来确定不同的投资比率。弹性大的部门应该投入比率大。(因为弹性大说明该部门发展不足,是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应该重点解决。).2024/5/7 周二6意义两种平衡增长理论都主张实行国家干预、国家来制定统一的经济发展计划。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机制无法筹集大量资本,并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各个部门。1、强调了大规模投资重要性和合理配置有限资源的必要性。2、强调了发展中国家市场机制作用的局限性和政府计划的必要性。3、纳克斯理论纠正了片面强调工业化忽视其他部门发展的倾向,强调了农业的作用和发展农业的必要性.2024/5/7 周二7缺陷1、平衡增长受到资源不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下的限制 2、平衡增长过分依赖计划和国家干预。3、缺乏实证支持,经济发展实践未能为平衡增长理论提供充足的依据。.2024/5/7 周二82、不平衡增长战略 n赫希曼对平衡增长战略的批评 赫希曼 经济发展战略(1958年)n首先,赫希曼认为,平衡增长的思想是在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萧条时期,由于开工不足存在着大量闲置资源,资本存量和其他生产要素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的情况下提出来的。.n平衡增长理论试图用发达国家的情况来说明和解决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忽视二者在基本经济条件上的差异,其理论是“早熟的”。n其次,发展是经济从一种类型向其他更先进的类型转变的渐进过程,各国的增长过程存在“关联效应”,是不平衡的。n实行不平衡增长战略可以使发展中国家有效地利用其有限的经济资源加速经济增长。.2024/5/7 周二92、不平衡增长战略 n赫希曼对平衡增长战略的批评 赫希曼 经济发展战略(1958年)不平衡增长理论强调经济发展过程的非均衡性质。发展中国家可投资项目对资源需求超过了资源所有量,就必须对投资项目进行选择。投资项目的选择有两种形式:替代选择(互斥方案选择)延迟选择(投资项目的优先次序问题)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联系效应理论.2024/5/7 周二10l不平衡增长理论考察的中心问题:如何集中投资于某些部门,使投资得到有效地利用。l“引致决策”最大化(maximizing”induced decision making”),即能通过自身发展引致其他项目更快发展的投资项目。.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联系效应理论联系效应理论2、不平衡增长战略 n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2024/5/7 周二11n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l社会分摊资本(社会分摊资本(SC)和直接生产性活动)和直接生产性活动(DPA)l假定:假定:l在某一限度内,投资在SC和 DPA分配比例可以变动l如果出现短缺,不可能通过进口来解决。l两种发展路径两种发展路径l如果SC 优先于DPA,称为“超能力的发展”(development via excess capacity)l如果DPA优先于SC,称为“短缺的的发展”(development via shortage)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联系效应理论联系效应理论2、不平衡增长战略.2024/5/7 周二122、不平衡增长战略 l赫希曼倾向于先发展DPA,因为这种路径下对投资决策的”诱导”效果更强。政府带头扩张DPA,导致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紧张,形成瓶颈制约,由此形成的生产成本上升,必然引致社会向基础产业和设施投资,达到加快经济发展的目的。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联系效应理论n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2024/5/7 周二13l任何一个部门(企业)的设立和发展,都会通过投入链和产出链对其他部门产生“联系效应”,促使其他部门发展。l前向关联(forward linkage):一个部门和吸收它的产出的部门之间的联系。l后向关联(backward linkage):一个部门和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之间的联系。l联系效应的大小用该产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来度量。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联系效应理论联系效应理论2、不平衡增长战略 n联系效应理论.2024/5/7 周二14l更适合于发展中国家实际l缺陷:对可能带来的产业结构失衡估计不足高估了发展中国家市场机制的作用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联系效应理论联系效应理论n联系效应理论2、不平衡增长战略.2024/5/7 周二152343、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的关系短期更多考虑不平衡战略,长期更多考虑平衡战略。初级阶段更多考虑不平衡战略,高级阶段更多考虑平衡战略平衡增长是目标,不平衡增长是手段.2024/5/7 周二161、区域发展理论2、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发展问题 以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为案例第二节 区域经济的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2024/5/7 周二171、区域发展理论1.“发展极”理论 3.倒“U”型理论 2.“回波效应”与“扩散效应”理论 4“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2024/5/7 周二18发展极理论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Perrox)1955年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是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2024/5/7 周二19发展极理论主导产业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增长速度最快,这些主导产业和有创新能力行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会形成一种中心,这种中心就是指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一些地区和区内大城市中心。如生产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等。.2024/5/7 周二20发展极理论条件:一是在一个地区内存在着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和企业家群体。二是必须具有规模经济效益。三是要有适宜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2024/5/7 周二21发展极理论途径:由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而自动产生的“发展极”。由政府通过经济计划和重点投资主动建立的“发展极”.2024/5/7 周二22发展极理论 第一,外部经济。经济活动在某一区域内的集聚往往使一些厂商可以不花成本或少花成本获得某些产品和劳务,从而获得整体收益的增加。第二,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由于经济活动范围的增大而获得内部的节约。第三,辐射作用。发展极的辐射作用具体体现在“回波效应”与“扩散效应”。.2024/5/7 周二23“回波效应”与“扩散效应”理论 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理论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理论由G.缪尔达尔(G.Myrdal)在1957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一书中提出,强调了回波效应与扩散效应的作用,说明了发达地区优先发展对其他落后地区的促进作用和不利影响,提出既要充分发挥发达地区的促进作用,又要采取适当的政策刺激落后地区的发展,以消除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形成原因形成原因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别,主要是地区之间人均收入和工资水平差距的存在。.2024/5/7 周二242024/5/7 周二25“回波效应”与“扩散效应”理论 回波效应回波效应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在收益差异的吸引下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扩散效应扩散效应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发展极”以外地区扩散的现象。.2024/5/7 周二26倒“U”型理论 l美国经济学家威廉(J.G.Williamson)l人均收入水平与区际不平衡程度之间的关系。l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区域间不平等程度大体上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形变化。l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非均衡过程即区域发展差异扩大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均衡过程即区域发展差异缩小又构成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2024/5/7 周二27“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l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势及其转移;l产业结构的更新是地区经济向高梯度发展的根本动力;l产业结构的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次序地从高梯度地区逐步向低梯度地区转移。.2024/5/7 周二282、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发展问题.2024/5/7 周二292、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发展问题p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思路p从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战略来看,他认为,不同部门和区域的不平衡可以创造各种发展机会,并通过市场和非市场机制迫使社会对这些机会分别加以利用,有利于动员更多的资源和投资,达到经济高速增长的目的。p平衡增长战略试图通过一定规模的投资打破发展中国家的贫穷恶性循环,为部门和行业的发展创造较好的外部环境.2024/5/7 周二30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新时期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2024/5/7 周二31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经济特区经济特区11980.08.26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21980.08.26广东省珠海经济特区31980.10.07福建省厦门经济特区41981.10.16广东省汕头经济特区51988.04.13海南省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初期.2024/5/7 周二32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北海改革开放初期.2024/5/7 周二33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闽洲和闽南三角地区(闽南金三角)以及辽东半南金三角)以及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环渤海岛、胶东半岛、环渤海地区地区改革开放初期.2024/5/7 周二34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改革开放初期优先发展东部地区的原因优先发展东部地区的原因.2024/5/7 周二35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改革开放初期优先发展东部地区的原因优先发展东部地区的原因东南沿海地区最先接触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而内陆地区相对比较延迟。自东向西呈现出不平衡的资源条件。中西部科技成果市场化程度很低.2024/5/7 周二36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 时间地区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5年东部710 847 1455 2697 8301 13985 26020 中部289 364 681 1284 3349 5419 10674 西部307 367 657 1263 3118 5040 9526 东北542 650 1114 2157 5561 8957 15588.2024/5/7 周二37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n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之后,中国采取了东部优先发展的不平衡发展战略,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9%的速度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但是,中国的不平衡发展战略也带来了相当多弊端,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n为了解决区域发展不均衡,缩小收入差距,近些年来政府采取了一些列的发展计划和措施。.2024/5/7 周二38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处理不同区域的发展关系一直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主线。“十一五”规划正式把“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确定为我国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西部大开发(1999)内蒙、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广西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2003)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呼伦贝尔、兴安、通辽、赤峰、锡林郭勒)中部地区崛起(2006)山西、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东部地区率先发展(2005)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山东、广东、海南 、江苏、浙江、福建新时期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2024/5/7 周二39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新时期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2024/5/7 周二40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新时期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2024/5/7 周二41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新时期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2024/5/7 周二42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新时期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新疆、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13省(直辖市)。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5省(直辖市).2024/5/7 周二43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新时期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对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地的定位是: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对沿海诸市的定位是:加强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国际枢纽机场功能。广西的定位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云南的定位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对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的定位是:建设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窗口。打造重庆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和郑州、武汉、长沙、成都、南昌、合肥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2024/5/7 周二44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新时期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十二五”时期,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是以四大区域为地域框架,并针对特殊问题区域给予国家援助。随着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发展形势的变化,中央先后提出一系列的“经济发展带”战略,包括“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基本上勾画出了“十三五”时期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框架,即“四大区域+经济支撑带+陆海统筹”,从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两个维度丰富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拓展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空间感和层次性,形成东西联动、全面开放、区域协同、陆海统筹的新型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格局。未来应以深入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为重点,坚持创新驱动区域发展和大力促进区域信息化,实施东西并重,内外联动的全方位开放战略,进一步完善区域补偿政策,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十三五”时期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调整与应对相关文献相关文献王业强,魏后凯.2024/5/7 周二45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新时期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重点:重视流域经济,构建城市集群,促进协调发展.2024/5/7 周二46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新时期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重点:重视流域经济,构建城市集群,促进协调发展以长江流域为核心,连接起北方经济带和南方经济带,从而实现全国东中西贯通发展和南中北共同发展。这种东中西三大经济带与南中北三大经济带交汇形成九大节点,从而构成九大城市群。以流域为纽带,流域内城市群为核心,形成九大区域板块,无疑会发挥规模经济、聚集经济效应,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24/5/7 周二47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新时期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加快京津向河北省辐射、扩散资金、技术和人才要素,壮大河北制造业生产的能力和水平,使河北成为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通过京津的科技研发与创新,推动整个区域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医药等产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壮大这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将区域制造业高端产品推向全国和世界市场。.2024/5/7 周二48THANK YOU.2024/5/7 周二492024/5/7 周二5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