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ppt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816520 上传时间:2024-05-09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2.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理学生理学第三章第三章 血液血液 章章 目目 录录1 1概概 述述 2 2血血 浆浆3 3血血 细细 胞胞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5 54 4血量与血型血量与血型 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重点重点难点难点u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u血细胞的数量及功能血细胞的数量及功能u血液凝固的概念及基本步骤血液凝固的概念及基本步骤u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u红细胞生成的条件和调节红细胞生成的条件和调节 uABOABO血型的分型依据及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血型的分型依据及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u血细胞比容、等渗溶液、血浆、血清的概念血细

2、胞比容、等渗溶液、血浆、血清的概念 对人而言最宝贵的是生命,对生命而言最珍贵的是血液。对人而言最宝贵的是生命,对生命而言最珍贵的是血液。血液通过运输、防御、血液通过运输、防御、保护、缓冲和调节等保护、缓冲和调节等 功能在维持机体内环功能在维持机体内环 境稳态中起着非常重境稳态中起着非常重 要的作用。要的作用。失血过多失血过多危及生命危及生命怎么办?怎么办?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血浆血浆血细胞血细胞红细胞红细胞白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小板一、血液的组成一、血液的组成v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 。成年男性为成年男性为40%40%50

3、%50%成年女性为成年女性为37%37%48%48%新生儿约为新生儿约为55%55%各种贫血各种贫血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血液的组成示意图血液的组成示意图血量(血容量)血量(血容量):正常成年人血量占:正常成年人血量占体重的体重的 7%8%,大约,大约45L。(一)颜色(一)颜色 v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v动脉血含氧合血红蛋白较多,呈鲜红色;动脉血含氧合血红蛋白较多,呈鲜红色;v静脉血含去氧血红蛋白较多,呈暗红色。静脉血含去氧血红蛋白较多,呈暗红色。v血浆因含胆色素而呈淡黄色

4、。血浆因含胆色素而呈淡黄色。v空腹时血浆清澈透明。空腹时血浆清澈透明。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二)比重(二)比重v全血的比重全血的比重约为约为1.0501.060,主要与,主要与红细胞数量红细胞数量成正变关系。成正变关系。v血浆的比重血浆的比重约为约为1.0251.030,主要取决于,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血浆蛋白的含量。的含量。(三)黏滞性(三)黏滞性v是由其内部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而形成的。是由其内部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而形成的。v全血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全血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v血浆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血浆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

5、(四)血浆渗透压(四)血浆渗透压 v渗透压:指溶液中的溶质颗粒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渗透压渗透压:指溶液中的溶质颗粒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渗透压的高低与的高低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成正比成正比。v半透膜半透膜是一种只允许某些物质透过,而不允许另一些物质透过的薄膜。是一种只允许某些物质透过,而不允许另一些物质透过的薄膜。上面实验中的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透过,而蔗糖分子却不能透过。上面实验中的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透过,而蔗糖分子却不能透过。细胞细胞膜、膀胱膜、毛细血管壁等生物膜都具有半透膜的性质膜、膀胱膜、毛细血管壁等生物膜都具有半透膜的性质。人工制造的火。人工制造的火棉胶

6、膜、玻璃纸等也具有半透膜的性质。棉胶膜、玻璃纸等也具有半透膜的性质。v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两个条件:一是有半透膜存在,二是半透膜:一是有半透膜存在,二是半透膜两侧必须是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两侧必须是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如果将蔗糖水溶液与水用半透膜隔开,使膜内和膜外液面相平,静置一段时如果将蔗糖水溶液与水用半透膜隔开,使膜内和膜外液面相平,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膜内溶液的液面不断上升,说明水分子不断地透过半透膜进间后,可以看到膜内溶液的液面不断上升,说明水分子不断地透过半透膜进入溶液中。溶剂透过半透膜进入溶液的自发过程称为入溶液中。溶剂透过半透膜进入溶液的自发过

7、程称为渗透现象渗透现象。不同浓度的。不同浓度的两种溶液被半透膜隔开时都有渗透现象发生。两种溶液被半透膜隔开时都有渗透现象发生。溶液的渗透压溶液的渗透压v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约为约为300mOsm/L,相当于,相当于5790mmHg,大小与血浆中,大小与血浆中溶质颗粒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数目的多少成正比成正比。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五)酸碱度(五)酸碱度v正常人血浆正常人血浆pH为为7.357.45.v血浆血浆pH的相对恒定依赖于血液中的的相对恒定依赖于血液中的缓冲对缓冲对和正常的和正常的肺、肾功能。肺、肾功能。v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对是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对是

8、NaHCO3/H2CO3.vpH7.35时称为酸中毒,时称为酸中毒,pH7.45时称为碱中毒。时称为碱中毒。v酸中毒或碱中毒都会影响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严重者将酸中毒或碱中毒都会影响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严重者将危及生命。危及生命。第二节第二节 血浆血浆 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血浆血浆水水溶质溶质血浆蛋白血浆蛋白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电解质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小分子有机物气体气体一、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一、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一)血浆蛋白:(一)血浆蛋白:血浆中各种蛋白质的总称,正常含量为血浆中各种蛋白质的总称,正常含量为6080g/L

9、。血浆蛋白的种类及其主要生理作用血浆蛋白的种类及其主要生理作用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球蛋白比值(A/G)为为1.52.5 1。肝功能异常时,常引起肝功能异常时,常引起A/G比值下降或倒置比值下降或倒置。(二)无机盐(二)无机盐v含量约为含量约为0.9%,其中主要的阳离子为,其中主要的阳离子为Na+,主要的阴离子为,主要的阴离子为Cl-。v作用: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酸碱平衡、神经与肌肉兴奋性。作用: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酸碱平衡、神经与肌肉兴奋性。(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v血浆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总称为血浆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化合物总称为非蛋白含氮化合物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10、,包括尿,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等。素、尿酸、肌酸、肌酐、氨基酸等。v这些物质中所含的氮称为这些物质中所含的氮称为非蛋白氮(非蛋白氮(NPN)。v测定血浆测定血浆NPN含量,有助于了解蛋白质的代谢水平和肾的排泄功能。含量,有助于了解蛋白质的代谢水平和肾的排泄功能。(四)其他(四)其他v血浆中还含有葡萄糖、脂类、酮体、乳酸、维生素和激血浆中还含有葡萄糖、脂类、酮体、乳酸、维生素和激素等有机化合物。还有素等有机化合物。还有O O2 2和和COCO2 2等气体分子。等气体分子。二、血浆渗透压二、血浆渗透压:300mmol/L,770kPa,5790mmHg v渗透压就是指溶液中溶质分子所

11、具有的保留和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渗透压就是指溶液中溶质分子所具有的保留和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力量。v渗透压的高低与渗透压的高低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成正比成正比。(1)血浆血浆晶体晶体渗透压:占渗透压:占99.6%,主要由,主要由Na+、Cl-形成;由于血浆中的晶体形成;由于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不能直接通过物质不能直接通过细胞膜细胞膜,因此晶体渗透压在维持,因此晶体渗透压在维持细胞内外细胞内外的水平衡的水平衡中具有调节作用,从而影响细胞内压力和容积的稳定。中具有调节作用,从而影响细胞内压力和容积的稳定。血浆中的晶体物质能自由通过毛细血浆中的晶体物质能自由通过毛细血管壁血管

12、壁,而对,而对血管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内外的水平衡无无调节作用。调节作用。(2)血浆血浆胶体胶体渗透压:占渗透压:占0.4%,主要由血浆中的,主要由血浆中的白蛋白白蛋白形成。形成。血浆蛋白不血浆蛋白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因而血浆能通过毛细血管壁,因而血浆胶体胶体渗透压在渗透压在维持维持血管内外血管内外的水平衡中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如起重要作用,如:影响组织液生成、尿生成等。影响组织液生成、尿生成等。v等渗溶液等渗溶液是指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是指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v常用的等渗溶液:常用的等渗溶液:0.9%NaCl0.9%NaCl溶液溶液和和5%5%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

13、液。v高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分别称为高于或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分别称为高渗溶液高渗溶液或或低渗溶液低渗溶液。v肝、肾功能异常或营养不良等原因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血肝、肾功能异常或营养不良等原因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会导致组织液回流减少而滞留于组织间隙,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会导致组织液回流减少而滞留于组织间隙,形成形成水肿水肿。调节调节血管内外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及水的平衡及维持血维持血容量容量调节调节细胞内外细胞内外水的平衡及维持血细水的平衡及维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胞的正常形态生理作用生理作用1.5mOsm/L1.5mOsm/L(0.4%0.4%)298.5mOsm/L298.5

14、mOsm/L(99.6%99.6%)正常值正常值 血浆中胶体物质血浆中胶体物质主要主要是是血浆白蛋白血浆白蛋白血浆中晶体物质血浆中晶体物质主要是主要是 NaClNaCl形成形成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两种渗透压的比较两种渗透压的比较第三节第三节 血细胞血细胞 一、红细胞一、红细胞 RBC 成成熟熟RBCRBC呈呈双双凹凹圆圆碟碟形形,无无细细胞胞核核和和细细胞胞器器,含含丰丰富的富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HbHb)(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功能v影响因素:年龄、性别、居住环境等。影响因素:年龄、性别、居住环境等。v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儿童低

15、于成年人;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儿童低于成年人;高原居民高于平原居民。高原居民高于平原居民。v外周血液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称为外周血液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贫血。12缓冲血液缓冲血液 酸碱度酸碱度运输氧气和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红细胞功能红细胞功能(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1.可塑变形性可塑变形性v可塑变形性是指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变形的能力。可塑变形性是指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变形的能力。v红细胞呈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双凹圆盘形 ,使红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增大,使红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增大,在受到外力时易于发生变形。

16、在受到外力时易于发生变形。v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会减弱。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会减弱。2.2.渗透脆性渗透脆性v渗透脆性是指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渗透脆性是指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v红细胞对低渗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这种抵抗力的大小用红细胞对低渗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这种抵抗力的大小用渗透脆性表示。渗透脆性表示。v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大,说明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小;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大,说明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小;反之若渗透脆性小,则抵抗力大。反之若渗透脆性小,则抵抗力大。正常人的红细胞放入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正常人

17、的红细胞放入不同浓度的溶液中:0.850.85 NaCl NaCl 红细胞形态和体积均正常红细胞形态和体积均正常0.80.8 NaCl NaCl 红细胞逐渐红细胞逐渐膨膨胀胀0.60.6 NaCl NaCl 红细胞逐渐红细胞逐渐膨膨胀并双侧凸起胀并双侧凸起0.420.420.50.5 NaCl NaCl 红细胞开始破裂红细胞开始破裂0.350.35 NaCl NaCl 红细胞全部破裂红细胞全部破裂3.3.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v悬浮稳定性是指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悬浮稳定性是指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v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大小可以用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

18、悬浮稳定性的大小可以用红细胞沉降率(ESRESR)表示,简称)表示,简称血沉血沉。血沉血沉管内抗凝血中红细胞在血浆中管内抗凝血中红细胞在血浆中第一小时末第一小时末沉降的距离。沉降的距离。v正常成年男性:正常成年男性:0 015mm/h15mm/h;成年女性血沉为;成年女性血沉为0 020m20mm/hm/h。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越大,表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越小。越大,表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越小。v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好坏与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好坏与红细胞叠连红细胞叠连有关。有关。v红细胞叠连主要决定于红细胞叠连主要决定于血浆成分的改变血浆成分的改变。?mm红细胞叠连与血沉红细胞叠连与血沉红细胞

19、叠连红细胞叠连球蛋白球蛋白v 血沉快慢取决于血沉快慢取决于红细胞是否容易相互叠连红细胞是否容易相互叠连v导致红细胞相互叠连的原因导致红细胞相互叠连的原因血浆成分改变血浆成分改变 当血浆当血浆白蛋白、卵磷脂白蛋白、卵磷脂抑制叠连抑制叠连血沉血沉 当血浆当血浆胆固醇、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球蛋白、纤维蛋白原促进叠连促进叠连血沉血沉(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1 1、红细胞的生成条件、红细胞的生成条件(1 1 1 1)生成部位:)生成部位:)生成部位:)生成部位:成人成人成人成人红骨髓红骨髓红骨髓红骨髓是生成红细胞的唯一场所。是生成红细胞的唯一场所。是生成红细胞的唯一场所。是

20、生成红细胞的唯一场所。特点:特点:v细胞体积细胞体积由大变小由大变小由大变小由大变小v胞核胞核从有到无从有到无从有到无从有到无v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多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多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多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多(2 2)RBCRBC生成原料生成原料 主要原料:主要原料:铁铁和和蛋白质蛋白质是合成是合成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必需的原料。必需的原料。正常成年人每天需要正常成年人每天需要202030mg30mg铁用于红细胞生成,其中大部分(约铁用于红细胞生成,其中大部分(约95%95%)来自人体铁的再利用(红细胞被破坏后释放的所谓内源性铁),正)来自人体铁的再利用(红细胞被破坏后释放的所谓内

21、源性铁),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只需从食物中吸收常情况下,每人每天只需从食物中吸收1mg1mg铁铁足以补充被排泄的铁。如人足以补充被排泄的铁。如人体缺铁,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红细胞体积小,颜色变浅,导致低色素小细体缺铁,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红细胞体积小,颜色变浅,导致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正正常常缺缺铁铁(3 3)成熟因子)成熟因子 红细胞成熟因子:红细胞成熟因子:VitBVitB1212(钴胺素钴胺素)和和叶酸叶酸。在幼红细胞的发育过程中,细胞核的在幼红细胞的发育过程中,细胞核的DNADNA对对于细胞分裂和合成血红蛋白有着重要作用,合成于细胞分裂和合成血红蛋白有

22、着重要作用,合成DNADNA必须有必须有VitBVitB1212和叶酸作为合成核苷酸的辅因和叶酸作为合成核苷酸的辅因子。如子。如缺乏缺乏VitBVitB1212或叶酸或叶酸,将影响红细胞的有丝,将影响红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血红蛋白的合成,出现分裂和血红蛋白的合成,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人体对人体对VitBVitB1212的吸收必须要有胃液中内因子的参的吸收必须要有胃液中内因子的参与。因此与。因此内因子内因子的缺乏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缺乏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巨幼红细胞2 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1)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由是由

23、肾脏肾脏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可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可刺激红骨髓造血。刺激红骨髓造血。临床联系:严重肾疾患由于临床联系:严重肾疾患由于临床联系:严重肾疾患由于临床联系:严重肾疾患由于EPOEPOEPOEPO合成合成合成合成减少,会伴发贫血称为减少,会伴发贫血称为减少,会伴发贫血称为减少,会伴发贫血称为肾性贫血。肾性贫血。组织缺组织缺O2是刺激是刺激EPO生成的主要因素。如:高原居民、长期从事体生成的主要因素。如:高原居民、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心肺疾病的病人等因缺氧导致力劳动的人、心肺疾病的病人等因缺氧导致EPO产生增多,红细胞数量产生增多,红细胞数量较多。较多。(2 2)雄激素雄激素 促进促进EP

24、OEPO生成;生成;直接刺激红骨髓造血。直接刺激红骨髓造血。所以,成年男性红细胞数量多于女性。所以,成年男性红细胞数量多于女性。红细胞生成与临床意义红细胞生成与临床意义3.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的平均寿红细胞的平均寿命命 120天天通过通过脾脾和和骨髓骨髓时,时,被被巨噬细胞吞噬巨噬细胞吞噬而破坏。而破坏。脾功能亢进时,脾功能亢进时,红细胞破坏增加,红细胞破坏增加,导致导致脾性贫血脾性贫血。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是: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是:(4.04.010.010.0)10109 9/L/L二、白细胞二、白细胞 WBC(一)白细胞的分类和正常值(一)白细胞的分类和正常值 1.1.中性粒细胞

25、中性粒细胞功能功能:变形游走,吞噬细菌、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和抗:变形游走,吞噬细菌、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和抗 原原-抗体复合物等。抗体复合物等。(二)(二)WBC的功能的功能 2.2.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功能:功能:限制肥大细胞和限制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引起嗜碱性粒细胞引起 的速发型的速发型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参与对,参与对蠕虫蠕虫的的 免疫反应。免疫反应。3.3.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功能功能:释放肝素:释放肝素抗凝作用抗凝作用 组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组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参与过敏反应参与过敏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 A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吸引嗜酸性粒细胞4.4.单核细胞

26、单核细胞功能功能:吞噬各种病原微生物、衰老及死亡的细:吞噬各种病原微生物、衰老及死亡的细 胞;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参与激活胞;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参与激活 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功能。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功能。5.5.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质少,染成质少,染成天蓝色,天蓝色,分为分为T T细胞和细胞和B B细胞细胞功能:功能:参与免疫反应参与免疫反应 T 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细胞免疫细胞免疫 B 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体液免疫体液免疫 白细胞分类计数及主要生理功能白细胞分类计数及主要生理功能(二二)白细胞的功能白细胞的功能v主要通过吞噬作用和免疫反应,实现对机体的主要通过吞噬作用和免疫反应,实现对机体的防御和

27、保护防御和保护。v白细胞具有白细胞具有变形、游走、趋化和吞噬变形、游走、趋化和吞噬等特性,是执行防御功等特性,是执行防御功能的生理基础。能的生理基础。v白细胞总数增多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白细胞总数增多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v中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1.0109/L时,机体抵抗力明显降低,较易发生感染。时,机体抵抗力明显降低,较易发生感染。第三节第三节 血细胞血细胞 三、血小板三、血小板 血小板的生成血小板的生成:是从骨髓中成熟巨核细胞:是从骨髓中成熟巨核细胞裂解脱落下来的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的小块胞质。正常值正常值 (100

28、100300300)10109 9/L/L(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v正常成人血小板数量为正常成人血小板数量为(100300)109/Lv血小板的平均寿命为血小板的平均寿命为714天天v进食、运动、妊娠及缺氧均可使血小板增多,女进食、运动、妊娠及缺氧均可使血小板增多,女性月经期血小板可减少。性月经期血小板可减少。v若血小板数量超过若血小板数量超过1000109/L,易发生血栓;,易发生血栓;v若血小板数量少于若血小板数量少于50109/L,可产生出血倾向。,可产生出血倾向。(二二)血小板的生理功能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 1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v粘附并

29、融合到血管内皮中;释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促细胞增殖。粘附并融合到血管内皮中;释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促细胞增殖。v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PLTPLT 50109/L)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皮肤黏膜下)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皮肤黏膜下出现出血点、瘀斑甚至紫癜,称为出现出血点、瘀斑甚至紫癜,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 2参与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参与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v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数分钟后自行停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数分钟后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正常人正常人出血时间出血时间为为1 13 3分钟。分钟。生理

30、性止血生理性止血血管收缩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血小板血栓形成血液凝固血液凝固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 第一步第一步 血管收缩血管收缩:受损伤局部及附近小血管收缩,若血管破损不大即:受损伤局部及附近小血管收缩,若血管破损不大即可使血管破口封闭而止血。可使血管破口封闭而止血。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 第二步:第二步: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将血管破口堵塞而止血。血小板被,将血管破口堵塞而止血。血小板被受损血管暴露的内膜下组织激活,而发生粘附、聚集,在血管破损处形受损血管暴露的内膜下组织激活,而发生粘附、聚集,在血管破损处形成松软止血栓。成松软止血栓。白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生理性止血

31、生理性止血 第三步:第三步:血液凝固血液凝固,形成坚实止血拴:启动血液凝固过程,形成的,形成坚实止血拴:启动血液凝固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加入到松软止血栓内,形成牢固止血栓,达到有效的二期止血。加入到松软止血栓内,形成牢固止血栓,达到有效的二期止血。最后,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并长入血凝块,达到永久性止血。最后,局部纤维组织增生并长入血凝块,达到永久性止血。生理性止血过程生理性止血过程一、血液凝固一、血液凝固v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状态的过程。v实质实质:(:(可溶性可溶性)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 (不溶性

32、不溶性)纤维蛋白,纤维蛋白,血液凝固后,血凝块逐渐回缩,析出的淡黄色液体,称为血液凝固后,血凝块逐渐回缩,析出的淡黄色液体,称为血血清清。v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血清中缺乏纤维蛋白原和某些凝:血清中缺乏纤维蛋白原和某些凝血因子。血因子。第四节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一)凝血因子(一)凝血因子v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凝血因子。特点:特点:v除因子除因子是是CaCa2+2+外,其余均属于外,其余均属于蛋白质蛋白质;v绝大部分是以绝大部分是以无活性的酶原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右下角加一

33、个形式存在,右下角加一个 “a a”表表示其示其“活化型活化型”;v除因子除因子由组织细胞释放外,其余因子均存在于血浆中,且多由组织细胞释放外,其余因子均存在于血浆中,且多数在数在肝脏肝脏合成,需合成,需维生素维生素K K的参与。当肝功能损害或维生素的参与。当肝功能损害或维生素K K缺乏缺乏时,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时,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按国际命名法编号的凝血因子按国际命名法编号的凝血因子(二)血液凝固的过程(二)血液凝固的过程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凝血酶原凝血酶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I IIIIII

34、IIIII1.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异同点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异同点2 2凝血酶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3 3纤维蛋白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 始动因子始动因子凝血酶原凝血酶原激活物激活物因子因子复合物复合物始动因子始动因子接处异物接处异物第一步第一步第二步第二步第三步第三步复合物复合物VIII、IX、XI缺乏,缺乏,分别导致甲、乙、分别导致甲、乙、丙型血友病丙型血友病l1 1、凝血过程是一种、凝血过程是一种正反馈正反馈,每步酶促反应都有放大效应,每步酶促反应都有放大效应,一旦触发,就会连续进行,形成一旦触发,就会连续进行,形成“瀑布瀑布

35、”样反应链,直到样反应链,直到完成。完成。l2 2、CaCa2+2+在多个环节中起作用,且易于处理,在临床上:在多个环节中起作用,且易于处理,在临床上:促凝血促凝血 加入加入CaCa2+2+抗凝血抗凝血 除去除去CaCa2+2+(三)抗凝物质(三)抗凝物质血管内皮光滑血管内皮光滑血流速度快,血小板不易黏附聚集血流速度快,血小板不易黏附聚集血液中含有抗凝物质血液中含有抗凝物质抗凝血酶抗凝血酶:与某些凝血因子结合并使:与某些凝血因子结合并使 之灭活而抗凝之灭活而抗凝肝素肝素;增强抗凝血酶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的活性血液中的纤溶系统血液中的纤溶系统正常时血液在血管内不易发生凝血的原因:正常时血液在血管内

36、不易发生凝血的原因:体内抗凝物质体内抗凝物质 体内存在许多抗凝物质,是正常血液在血管内不发生凝血的原因之一。体内存在许多抗凝物质,是正常血液在血管内不发生凝血的原因之一。1 1、抗凝血酶、抗凝血酶:由肝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由肝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分泌。机机制制:抗抗凝凝血血酶酶可可与与凝凝血血酶酶结结合合形形成成复复合合物物而而使使其其失失活活,还还可可与与凝凝血因子的活性中心结合,封闭酶的活性中心,使之失活。血因子的活性中心结合,封闭酶的活性中心,使之失活。通常,抗凝血酶通常,抗凝血酶的直接抗凝作用弱且慢,加的直接抗凝作用弱且慢,加肝素肝素后,则显著增强。后,则显著增强。2 2、肝素:、肝

37、素:主要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产生,是高效的抗凝血物质。主要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产生,是高效的抗凝血物质。1 1)与与抗抗凝凝血血酶酶结结合合,使使后后者者与与凝凝血血酶酶的的亲亲和和力力增增强强约约100100倍倍,使使凝血酶立即失活。凝血酶立即失活。2 2)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3 3)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 4 4)促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凝血抑制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促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凝血抑制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体内抗凝物质体内抗凝物质(四四)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促进血液凝固的方法促进血液凝固的方法1.1.提供粗糙面提供

38、粗糙面 加速加速的激活和血小板的解体,促进血液凝固。如纱布。的激活和血小板的解体,促进血液凝固。如纱布。2.2.适当提高温度适当提高温度 增加酶的活性可加速血液凝固。如温盐水纱布。增加酶的活性可加速血液凝固。如温盐水纱布。3.3.止血剂或凝血剂止血剂或凝血剂 如如VitKVitK,促进肝脏合成凝血因子,促进肝脏合成凝血因子IIII、VIIVII、IXIX、X X,加速血液凝固。加速血液凝固。延缓或防止血液凝固的方法延缓或防止血液凝固的方法1.1.增加异物表面的光滑度增加异物表面的光滑度 避免避免的激活的激活 2.2.适当降低温度适当降低温度 抑制酶促反应抑制酶促反应3.3.加入抗凝剂加入抗凝剂

39、 肝素、去肝素、去CaCa2+2+剂(如草酸盐、枸橼酸钠)。剂(如草酸盐、枸橼酸钠)。(四四)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血液凝固的加速与延缓血液凝固的加速与延缓 二、纤维蛋白溶解二、纤维蛋白溶解v纤维蛋白被降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被降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简称纤溶纤溶。纤溶过程纤溶过程纤溶酶原的激活纤溶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的降解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一)纤溶酶原的激活(一)纤溶酶原的激活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由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血管激活物由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血管激活物组织损伤时释放的组织激活物组织损伤时释放的组织激活物依赖因子依赖因子

40、的激活物的激活物临床常应用纤溶酶原激活物如尿激酶、链激酶等治疗血栓性疾病。临床常应用纤溶酶原激活物如尿激酶、链激酶等治疗血栓性疾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激活与抑制示意图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激活与抑制示意图(二)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二)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v被激活的纤溶酶通过水解作用,逐步将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被激活的纤溶酶通过水解作用,逐步将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降解为可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降解为可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一般不再凝固,且部分有一般不再凝固,且部分有抗凝作用抗凝作用。(三)纤溶抑制物(三)纤溶抑制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

41、制物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抗纤溶酶抗纤溶酶分为两类分为两类 纤溶的意义纤溶的意义:使血液保持液态,防止凝血的蔓延和血栓的形成。使血液保持液态,防止凝血的蔓延和血栓的形成。凝血过强或纤溶过弱,易形成血栓;凝血过强或纤溶过弱,易形成血栓;纤溶过强或凝血过弱,易发生出血倾向。纤溶过强或凝血过弱,易发生出血倾向。第第五五节节 血血量量与与血血型型一、血量一、血量v血量血量是指人体内血液的总量。正常成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是指人体内血液的总量。正常成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7%8%8%。分为分为循环血量循环血量和和储存血量储存血量两部分。两部分。血量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血量相对恒定是维持

42、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一次失血量不超过总血量的一次失血量不超过总血量的10%10%,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急性失血达总血量的急性失血达总血量的20%20%,将会出现血压下降等一系列症状。,将会出现血压下降等一系列症状。急性失血达总血量的急性失血达总血量的30%30%,可能危及生命,应立即输血抢救。,可能危及生命,应立即输血抢救。二、血型二、血型ABOABO血型系统的分型血型系统的分型(一)(一)ABOABO血型系统血型系统1.1.分型依据:分型依据:红细胞膜表面所含特异性抗原(凝集原)红细胞膜表面所含特异性抗原(凝集原)2.红细胞凝集反应与输血原则红细胞凝集反应与输血原则

43、 红细胞凝集反应红细胞凝集反应A A抗原与抗抗原与抗A A抗体相遇抗体相遇B B抗原与抗抗原与抗B B抗体相遇抗体相遇ABO血型鉴定方法:血型鉴定方法:用已知的抗用已知的抗A A抗体和抗抗体和抗B B抗体,抗体,分别与被鉴定人的红细胞混分别与被鉴定人的红细胞混悬液相混合,根据发生凝集悬液相混合,根据发生凝集反应的情况,判定被鉴定人反应的情况,判定被鉴定人红细胞膜上所含的抗原,再红细胞膜上所含的抗原,再根据所含抗原确定血型。根据所含抗原确定血型。输血原则输血原则v临床上输血遵循的根本原则是避免在输血过程中发生临床上输血遵循的根本原则是避免在输血过程中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红细胞凝集反应,首选同型输

44、血首选同型输血。v紧急情况紧急情况下,遇必须输血而无同型血时,可考虑下,遇必须输血而无同型血时,可考虑异型异型输血输血(一少二慢三勤看一少二慢三勤看)。)。v输血前应首先鉴定血型,并常规进行输血前应首先鉴定血型,并常规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3.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 v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反应,即为配血相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反应,即为配血相合,可以输血;合,可以输血;v主侧有凝集反应,则为配血不合,绝对主侧有凝集反应,则为配血不合,绝对不能输血;不能输血;v主侧不发生凝集反应而次侧发生凝集反主侧不发生凝集反应而次侧发生凝集反应,一般不宜输血,在紧急情况下需要输应,一般不宜输血,在紧急情况

45、下需要输血时,应遵循临床输血原则慎重处理。血时,应遵循临床输血原则慎重处理。交叉配血试验,可以避免由于亚型和血交叉配血试验,可以避免由于亚型和血型不同等原因而引起的输血凝集反应。型不同等原因而引起的输血凝集反应。(二)(二)RhRh血型系统血型系统1.1.分型依据分型依据RhRh阳性阳性含含D D抗原抗原无无D D抗原抗原RhRh阴性阴性2.Rh2.Rh血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血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v血清中无天然抗体,但血清中无天然抗体,但RhRh阴性者经阴性者经D D抗原刺激后可产生抗体抗原刺激后可产生抗体。我国某些少数民族中,我国某些少数民族中,Rh阴性血型的人较多。在少数民族地阴性血型的人

46、较多。在少数民族地区从事临床工作者应对区从事临床工作者应对Rh血型的问题特别予以重视。血型的问题特别予以重视。D抗原(1 1)输血反应:)输血反应:RhRh阳性供血者阳性供血者RhRh阴性者受血者(阴性者受血者(产生抗产生抗D D抗体抗体)RhRh阳性供血者阳性供血者RhRh阴性者受血者阴性者受血者(含抗含抗D D抗体抗体)D抗原 发生抗原抗发生抗原抗体凝集反应体凝集反应()(2 2)母婴血型不合:)母婴血型不合:RhRh阴性血型的母亲(阴性血型的母亲(产生抗产生抗D D抗体抗体)D抗体RhRh阳性胎儿阳性胎儿D抗原RhRh阳性胎儿(新生儿溶血)阳性胎儿(新生儿溶血)RhRh阴性血型的母亲(阴

47、性血型的母亲(产生抗产生抗D D抗体抗体)输血方法的新应用输血方法的新应用成分输血成分输血自体输血自体输血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注血浆或血浆代用品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注血浆或血浆代用品刺激骨髓造血刺激骨髓造血严重贫血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严重贫血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输注血小板悬液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输注血小板悬液防止异体输血的并发症防止异体输血的并发症减少血源传播的疾病减少血源传播的疾病章章 小小 结结v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具有运输、防御、缓冲、生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具有运输、防御、缓冲、生理性止血等功能。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理性止血等功能。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

48、部分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压两部分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通过血红蛋白运输红细胞通过血红蛋白运输O2和和CO2,且可缓冲酸碱度;,且可缓冲酸碱度;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吞噬及免疫反应,实现对机体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吞噬及免疫反应,实现对机体的保护防御功能;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保护防御功能;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发挥重要作用。v凝血过程包括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凝血过程包括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三个基本步骤。输血是抢救急性大失纤维蛋白形成三个基本步骤。输血是抢救急性大失 血和治疗某些疾病的有效措施,与临床关系最为密血和治疗某些疾病的有效措施,与临床关系最为密 切的是切的是 ABO血型系统和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分别按红细胞血型系统,分别按红细胞膜表面所含特异性抗原的种类进行命名。输血时应遵膜表面所含特异性抗原的种类进行命名。输血时应遵循尽量同型相输和每次输血前都要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循尽量同型相输和每次输血前都要进行交叉配血实验的原则。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