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1587****927 文档编号:1813640 上传时间:2024-05-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范文最新推荐- 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镇总面积47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5500户,1.9万人,耕地面积1.8万亩,人均年收入万余元。近几年,我镇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总揽全局,致力于抓机遇、强基础、增实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事业和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速,实现了镇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被评为“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快乡镇”,城乡一体化具备初步条件。 二、主要工作 1.全面启动镇村规划。 今年以来,为搞好集镇规划工作,我镇聘请中机国际、深圳艺寿公司对集镇扩容提质工程进行规划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聘请大尚传媒公司、湘潭大学设计院对

2、集镇开发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和全程策划包装推介,同时按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镇即将启动镇域村镇布局规划编制工作。 2.快速推进“三点一线”。 3.高效开发集镇用地。 今年,我镇在用地指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多方争取领导支持,批准集镇统征开发地25亩。为搞好集镇开发,我镇积极向联点领导及职能科局负责人汇报,为集镇开发解决了许多困难和问题,目前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报名购地的商户十分踊跃,前景十分可观。另外,我镇将农村商贸综合体项目一并纳入集镇统征开发建设,力争创造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继续夯实农业基础。 一是坚持发展葡萄特色产业,实施品牌战略,打造“葡萄之乡”。我镇的葡萄产业已有一定的基

3、础,但仍需进一步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我镇农民致富增收的一个重要载体。我镇将以曙光山城、七鑫科技等龙头企业为代表,大力发展集旅游休闲、体验式采摘、葡萄酒文化展示和葡萄深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二是大力发展集农业科研、推广应用、生态种养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项目,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民增收。继续发展壮大兴嘉天华公司“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济类水产养殖和“咖啡豆+油菜”的种植模式,积极扶植深远蛋鸡养殖合作社。三是不断夯实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继续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落实,形成以梅数、洪河等村的高产粮食基地,推进粮食生产“良种、良法、良制”,实现大面积、大范围平衡高产目标。继续推进湖南农大农富种业公

4、司的优湘型杂交水稻的繁育和推广,确保粮食生产的提质增效。 5.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我镇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深入推进文化集市。一是以刘少奇天华调查纪念馆为平台,天华八景为载体,整合历史印记和“十个一”模式展示基地,形成以天华村为中心的红色旅游纪念地。二是各村和社区均成立了文艺队,定期开展群众文艺活动,形成了浓厚的群众文化氛围,丰富了人民群众生活。三是结合恒晖天华高端花卉苗木盆栽基地、葡萄园产业基地等开发项目,发展状大观光旅游农业。 6.切实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启动农民集中居住工程,鼓励农民建房向规划的居民点集中。切实加强乡村的精细化治理,以农民集中居住点为突破口,以点

5、带面,实现整体推进。建设文化广场,实现有线电视、网络全覆盖,进一步为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规范社会秩序,改善社会风气,保护生态环境。 三、困难和请求 1.请求参照长县政办发10号文件,明确我镇与第一批城乡一体化试点乡镇享受同等的优先发展政策。 2.我镇集镇开发项目用地报卷已与其它四个乡镇一起报至省厅,目前已将近两个月时间仍没有批下来,因此集镇开发项目只能进行前期工作,实质性开展要待土地批下来后才能进行。恳请县里统一协调,促进项目推进。 3.请求依据发展要求,参照其他乡镇作法,适当增加我镇建设用地指标。 4.我镇小城镇建设涉及各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工程量大,所需资金巨大,而我镇属北部农业乡镇,自有

6、财源严重不足,资金压力较大,恳请安排专项扶持资金。 5.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多,急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请求补充解决。 6、建议根据我镇区位特色,把镇作为县里的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绿色健康休闲服务基地重点打造,相关企业和项目优先引进和落户。 近年来,我市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加快推进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保障食品安全提出六点建议。 一、*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现状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近年来,我市大力加强农产品

7、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初步建成了覆盖市、县、乡镇、基地(市场)四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着力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过于分散,监管难度大 种植业方面:我市农产品生产过于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无法按标准化组织生产,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不合理使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难以真正做到无缝对接。 养殖业方面:我市畜禽水产养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养殖户购买劣质苗种、饲料,养殖物有病乱用药等情况时有发生,给我市畜禽水产

8、品质量安全带来了隐患。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尚未健全完善 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与农技推广中心在行政管理上没有理顺关系,既有县直管,也有县乡共管以乡为主等形式。少数乡镇虽然建立了检测室,但办公用房年久失修,检测设备陈旧落后,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管;多数乡镇还未建立检测室,监管手段和监管能力有限,监测人员要兼顾乡镇的其它工作,监测效果不尽人意。 (三)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缺乏专职检测人员。市级检测中心在编人员只有4人,六县在编的检测执法人员不到100人,人少事多,超负荷工作;四城区目前尚未设立渔政机构,开展监管工作难度大。 缺乏必要的设备。市级检测中心只能做定性分析,无

9、法开展定量分析。如瘦肉精检测只能进行初步筛选工作,要送到自治区才能确认检测结果;水产品检测则均需送自治区进行检测。 缺乏经费保障。目前我市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业务经费为每年一申请一审批,没有形成常态化管理,经费来源缺乏保障。各县区都没有专项的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举步维艰。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有待健全完善 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水产品市场准入机制,水产品既无标识,经营者又未建立台账,对于问题水产品,其溯源调查的难度很大。同时,由于人力不足,部分县的动物产地检疫工作未能正常开展,导致一些不免疫、不佩戴耳标的畜牧产品流向市场,造成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三

10、、加快推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建议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在市农业局和县、乡镇农业执法机构分别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和监管站,在乡镇设立渔牧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在村级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明确各自监管职责,落实办公场所、编制人员和经费,配备检测设备,完善管理制度,形成监管长效机制。 (二)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推行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药制度,种植业以蔬菜为重点,开展蔬菜、水果、茶叶等用药专项监督抽查,严厉打击高毒农药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畜牧业加大“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专项整治力度,强化兽药和饲料

11、生产、使用环节监管。渔业以禁用药物为重点,强化用药执法检查,完善养殖档案,建立严格的产地检查和准出制度,形成监管工作常态化。 (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建议把监管工作经费、检测设备购置及更新经费、产品检测经费和技能培训经费等列入市、县财政预算,并保证这些经费每年不低于5%的增长比例,做到经费常态化、制度化管理,确保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正常开展。 (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不断扩大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建设比例和规模,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创建,并强化“三品一标”监管,严把产品认证准入门槛,完善认证制度,严格认证程序,强化认证审核,提升认证工作

12、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强化证后监管,加大证后抽检力度,严格执行退出机制,确保认证产品质量。 (五)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建立健全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机结合的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制度,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认真落实养殖档案记录和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全面落实畜禽免疫、畜禽标识和疫情报告制度,严格执行动物入场和动物产品出场登记制度,进一步规范动物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监管工作。建立健全产地检疫制度。严格按制度要求开展产地检疫,出具产地检疫证明。 (六)加大培训力度 深入开展检测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加强对基层检测人员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我市基层执法人

13、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监督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镇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奋力建设“生态XX”的科学决策,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景观植物,力争2到3年时间发展景观植物2万亩,打造出荷花农业的特色亮点,创造出荷花农业的效益增长点。目前,全镇已累计发展以紫薇为主体的景观植物4000亩,种植苗木10万多株,建立示范基地5个,成立专业合作社3家,带动近5000余户农户积极参与,预计3到5年内可实现产值过亿元。 一、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定思路 随着*工业园的不断发展壮大,亟需一个市场适应力强、收益见效快的产业替代企业周边的传统桑蚕产业和普通农作物。针对这种情况,荷花镇迅速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

14、组,组建工作专班深入调研,摸排情况,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制定了荷花镇景观植物发展长期规划。规划以省级旅游名镇建设为大环境,以生态文化长廊建设为基础,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反复比较,反复论证,选定观赏效果好、经济价值高、适应能力强的紫薇景观树作为主攻方向,既实现农田增值农民增收,又缓解了企业周边村企地关系,实现一举多赢。全镇按照“点-线-面”的思路全面铺开,其中:“点”即在利用绿化节点栽培的基础上,建设4个连片景观植物基地;“线”即在宜保线、荷当线建立景观植物生态绿化带;“面”即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在全镇发展景观植物20000亩,全力创建省级紫薇大镇。 二、借经取宝,疏通思想抓动员 以得民意的思想

15、,抓好宣传动员工作。为了促使景观植物这一新鲜事物能够快速的贯彻到群众中去,专班人员首先从思想认知层面入手,进村入户,分村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户主会、屋场会、现场会等各种大小会议30多场次。给群众讲解镇扶持和奖励政策,帮助计算成本账,算经济收入对比账,帮他们理清发展思路,疏通思想障碍。先后8次组织干部群众代表100余人到点军区土城乡毛家店村、夷陵区黄花乡军田坝村、荆门市十里铺等地参观,学习他们发展景观植物的超前理念、学习他们的栽植经验、种植模式和土地流转方式,组织参观人员开会讨论,谈收获、谈体会、谈打算,促使参观学习换思想达到预期效果,极大的调动了群众种植热情。 三、政策扶持,典型带动抓推进

16、四、优化服务、主动作为抓落实 以求成效的作风,雷厉风行狠抓落实。 一是软磨硬泡引企业。景观植物专班服务人员多次与XX县七彩园林公司反复商谈,寻求合作共赢模式,极力为农户争取最大利益,从起初的利益六四分成到五五分成、四六分成,再到签订购销合同,技术服务承包合同和最低收购价协议。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农户可以自行销售,也可以统一还销给七彩园林公司,真真实现了进可攻,退可守的稳赢模式,充分激发了农户的积极性,增强景观植物种植底气。 二是保姆式服务赢支持。镇专班人员为各经营主体提供贴心服务,全程协助办理合作社登记注册、林木经营许可证,为各合作社落实人员开展技术指导,用服务来体现政府的真心

17、诚意。在土地流转中,专班人员挨家挨户做工作,疏通60多户农户的思想,按每亩800元的价格为专业合作社流转了土地1000多亩。镇主要领导多次与农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主要领导协商,为专业合作社落实贴息贷款事宜,共落实启动资金达400万元。 三是多样化培训提技能。全镇统筹,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聘请技术服务人员开展集中培训7场次,印发技术服务手册500多份,参训人员高达1000人次。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和示范基地的作用,采取牵线搭桥、拜师学艺的方法,进行技术指导和一对一帮扶,增强了农户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能力。四是雷厉风行见成效。按照“三月见初效、半年有看头、一年显成效、两年上规模”的思路,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细化任务到天、责任到人。镇党委书记执行一周一督办,并多次亲临农户、基地,协调解决矛盾10余起,推动我镇景观植物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13 /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