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3年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题(附解析)图文
1.下面各图是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的,体积最大的是( )。
A. B. C.
2.图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得到的图形是( )。
A. B. C. D.
3.( )既是奇数又是质数。
A.0 B.1 C.2 D.3
4.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甲乙两数是正整数)
A.甲数 B.乙数 C.5 D.1
5.下面四道算式中,结果最小的是( )。
A. B. C. D.
6.比较“1公顷的”与“一块地的”的大小。( )
A.1公顷的大 B.一块地的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7.老师给18名学生打电话,每分钟通知1人,至少需要( )分钟能全部通知到每名学生.
A.2 B.3 C.4 D.5
8.古希腊人认为:如果一个数恰好等于它的所有因数(本身除外)相加之和,那么这个数就是“完美数”。例如:6有四个因数1、2、3、6,除本身6以外,还有1、2、3三个因数,6=1+2+3,恰好是本身除外的所有因数之和,所以6就是“完美数”。下面的数中( )是“完美数”。
A.12 B.20 C.25 D.28
9.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400dm2=(________)m2 2m3500dm3=(________)m3 0.52L=(________)mL
10.分母为5的真分数有(________),分母为7的最小假分数是(________)。
11.三位数26□,如果它是5的倍数,□里可以填哪些数字?(________)如果它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里可以填哪些数字?(________)
12.12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5和15的最小公倍数是(______)。
13.用边长(________)分米、(________)分米或(________)分米的正方形正好能铺满下面的长方形而不需要切割。(填整数)
14.在中添加一个,从正面和右面看都不变,有(________)种添法。
15.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那么正方体的棱长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
16.有8个钢珠,其中7个质量相同,另有1个次品轻一些,至少称(________)次就一定能找出这个钢珠。
17.直接写得数。
18.计算下面各题,注意使用简便算法。
(1) (2) (3)
19.解方程。
20.凤凰小学五年级有学生320人,其中男生18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结果约成最简分数)
21.五年级某班在植树活动中,无论分3人一组、4人一组还是5人一组,都剩余2个同学,这个班共有多少人?
22.一瓶1升的饮料,小刚第一次喝了升,第二次喝了升。小刚两次共喝了多少升饮料?
23.将如图所示的硬纸板(单位:厘米)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这张硬纸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纸盒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4.把一个棱长为4cm的正方体铁块,熔铸成一个长8cm,宽4cm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高是多少cm?
25.观察与操作。
(1)请用数对表示出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
(2)先将三角形ABC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
26.下面是景秀小区居民在近几年吸烟人数和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统计表:
年份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吸烟人数
99
92
75
51
20
体育锻炼人数
15
30
40
91
98
(1)请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折线统计图。
(2)吸烟和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1.C
解析:C
【分析】
分别求出每个立体图形的小正方体个数,选择即可。
【详解】
A. ,下层有3个,上层有1个,一共有3+1=4(个),体积是4立方厘米;
B. ,下层有4个,上层有1个,一共有4+1=5(个),体积是5立方厘米;
C. ,下层有5个,上层有2个,一共有5+2=7(个),体积是7立方厘米。
故选择:C
【点睛】
此题考查了组合图形的体积,数小正方体时一层一层数,防止多数或漏数。
2.B
解析:B
【分析】
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围绕某一固定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的过程,称为旋转。这个点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旋转角。
【详解】
根据旋转的特征,点O位置不变,其余各部分均绕此点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度数,即顺时针旋转180°,即可判断旋转后的图形。涂上颜色如下图所示:
故选:B。
【点睛】
决定旋转后图形的位置的要素:一是旋转中心或轴,二是旋转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三是旋转角度。
3.D
解析:D
【分析】
不是2的倍数的数是奇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是质数,据此解答。
【详解】
A.0既不是奇数也不是质数,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B.1是奇数,但不是质数。
C.2是质数,但不是奇数。
D.3既是奇数又是质数。
故选择:D
【点睛】
此题考查了奇数、质数的认识,牢记其概念解答即可。
4.B
解析:B
【分析】
根据“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这两个数中的较小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中的较大数”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甲数=5乙数
甲数÷乙数=5,甲数是乙数的倍数;
甲、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乙数。
故答案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
5.B
解析:B
【分析】
分别计算选项中各式的值,再把结果比较大小即可。
【详解】
A.;
B.;
C.
D.
则<<<
故答案为:B
【点睛】
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6.D
解析:D
【分析】
1公顷的等于公顷,一块地的面积大小无法确定,所以一块地的也无法确定,据此解答。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一块地面积大小无法确定,一块地的也就无法确定,“1公顷的”与“一块地的”的大小无法确定。
故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面积的大小,以及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7.D
解析:D
【详解】
略
8.D
解析:D
【分析】
将每个选项中数的因数写出来,再将除本身之外的所有因数相加,看是否等于它本身即可。
【详解】
A.12的因数:1、2、3、4、6、12,1+2+3+4+6=16,不是“完美数”;
B.20的因数:1、2、4、5、10、20,1+2+4+5+10=22,不是“完美数”;
C.25的因数:1、5、25,1+5=6,不是“完美数”;
D.28的因数:1、2、4、7、14、28,1+2+4+7+14=28,是“完美数”;
故答案为:D。
【点睛】
读懂题意,明确“完美数”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2.5 520
【分析】
1m2=100dm2,1m3=1000dm3,1L=1000mL,根据这三个进率进行单位换算即可。
【详解】
400dm2=4m2;2m3500dm3=2.5m3;0.52L=520mL。
【点睛】
本题考查了单位换算,明确各单位间的进率是解题的关键。
10.、、、
【分析】
根据真分数的意义,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作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作假分数,据此解答。
【详解】
分母为5的真分数有:、、、
分母是7 的最小假分数是:
【点睛】
本题考查真分数意义和假分数意义,根据真分数和假分数意义,进行解答。
11.0或5 0
【分析】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三位数26□,如果它是5的倍数,□里可以填0或5;
如果它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里可以填0。
【点睛】
明确2、5倍数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15
【分析】
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也就是这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最小公倍数是公有质因数与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求解;当两个数是倍数时,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据此解答。
【详解】
12=2×2×3
16=2×2×2×2
12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2×2=4;
15是5的倍数,5和15的最小公倍数是15。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3.2 4
【分析】
根据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找出16分米和12分米的公因数,即可解答。
【详解】
16的因数有:1、2、4、8、16
12的因数有:1、2、3、4、6、12
16和12的公因数有:1、2、4
用边长1分米、2分米或4分米的正方形正好铺满长方形而不需要切割。
【点睛】
本题考查公因数的求法。
14.2
【分析】
从正面看,形状不变,有6种摆法,只要摆在每个正方体的前面或后面即可;从右面看,形状不变,有2种摆法,分别摆在左边的两个正方体的前面;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在中添加一个,从正面和右面看都不变,有2种添法。
【点睛】
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15.512
【分析】
先求出长方体的棱长和,再将其除以12得到正方体的棱长。最后,结合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求出正方体的体积。
【详解】
棱长和:
(10+6+8)×4
=24×4
=96(分米)
解析:512
【分析】
先求出长方体的棱长和,再将其除以12得到正方体的棱长。最后,结合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求出正方体的体积。
【详解】
棱长和:
(10+6+8)×4
=24×4
=96(分米)
正方体棱长:96÷12=8(分米)
正方体体积:8×8×8=512(立方分米)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等于棱长乘棱长乘棱长。
16.2
【分析】
用天平找次品时,如果待测物品有3个或3个以上,首先要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能平均分的要平均分,不能平均分的要使多的那份的个数与少的那份的个数相差最少,这样可以保证找出次品需要称量的次数最
解析:2
【分析】
用天平找次品时,如果待测物品有3个或3个以上,首先要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能平均分的要平均分,不能平均分的要使多的那份的个数与少的那份的个数相差最少,这样可以保证找出次品需要称量的次数最少。
【详解】
下面是找次品的流程图:
【点睛】
当物品的数量在4~9个时,即31<物品的数量≤32,至少称2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17.;;;2;
;;;;0.04
【详解】
略
解析:;;;2;
;;;;0.04
【详解】
略
18.(1);(2);(3)
【分析】
(1),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运算;
(2)先去括号,再计算;
(3),观察可知,;……据此推出结果等于。
【详
解析:(1);(2);(3)
【分析】
(1),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运算;
(2)先去括号,再计算;
(3),观察可知,;……据此推出结果等于。
【详解】
(1)
(2)
(3)
19.;;
【分析】
“”将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解出;
“”用减去,解出;
“”先将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再同时除以3,解出。
【详解】
解:
;
解:
;
解:
解析:;;
【分析】
“”将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解出;
“”用减去,解出;
“”先将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再同时除以3,解出。
【详解】
解:
;
解:
;
解:
20.【分析】
根据题意,求出女生有多少人,用总人数减去男生人数,再用男生人数除以女生人数,化简,即可解答。
【详解】
180÷(320-180)
=180÷140
=
=
答: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求出女生有多少人,用总人数减去男生人数,再用男生人数除以女生人数,化简,即可解答。
【详解】
180÷(320-180)
=180÷140
=
=
答: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
【点睛】
本题考查求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21.62人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3人一组剩2人,4人一组剩2人,5人一组剩2人,这个数就是3、4、5的最小公倍数加上2,求出3、4、5的最小公倍数,即可解答。
【详解】
3、4、5的最小公倍数是:3
解析:62人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3人一组剩2人,4人一组剩2人,5人一组剩2人,这个数就是3、4、5的最小公倍数加上2,求出3、4、5的最小公倍数,即可解答。
【详解】
3、4、5的最小公倍数是:3×4×5
=12×5
=60
这个班共有:60+2=62(人)
答:这个班共有62人。
【点睛】
本题考查最小公倍数的求法;灵活运用最小公倍数的求解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2.升
【分析】
将两次喝的升数相加即可。
【详解】
+=(升);
答:小刚两次共喝了升饮料。
【点睛】
熟练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析:升
【分析】
将两次喝的升数相加即可。
【详解】
+=(升);
答:小刚两次共喝了升饮料。
【点睛】
熟练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384平方厘米;720立方厘米
【分析】
(1)由长方体的展开图可知: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12cm,宽是(16-6)cm,高是6cm,因为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实际是求长方形5个面的面积之和,根
解析:384平方厘米;720立方厘米
【分析】
(1)由长方体的展开图可知: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12cm,宽是(16-6)cm,高是6cm,因为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实际是求长方形5个面的面积之和,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ab+ac+bc)×2,先求出四个侧面的面积再加一个底面即可;
(2)根据体积公式:V=abh,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即可。
【详解】
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12cm,宽是16-6=10(cm),高是6cm,
12×10+(12×6+10×6)×2
=120+(72+60)×2
=120+132×2
=120+264
=384(平方厘米)
12×10×6
=120×6
=720(立方厘米)
答:这张硬纸板的面积是384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纸盒的容积是720少立方厘米。
【点睛】
此题考查了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实际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先确定出纸盒的长、宽、高的值。
24.2厘米
【分析】
把一个正方体熔铸成一个长方体前后的体积是不变的,根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求出正方体的体积也就是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高=长方体的体积÷长÷宽,据此解答。
【详解】
4×
解析:2厘米
【分析】
把一个正方体熔铸成一个长方体前后的体积是不变的,根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求出正方体的体积也就是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高=长方体的体积÷长÷宽,据此解答。
【详解】
4×4×4÷8÷4
=64÷8÷4
=2(厘米)
答:这个长方体的高是2厘米。
【点睛】
抓住体积不变是解题关键。另外要学会灵活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25.(1)A(2,0),B(4,3),C(6,2);
(2)见详解
【分析】
(1)数对的表示方法:(列数,行数),找出各顶点的列数和行数,并用数对表示出来即可;
(2)把原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向右平移3
解析:(1)A(2,0),B(4,3),C(6,2);
(2)见详解
【分析】
(1)数对的表示方法:(列数,行数),找出各顶点的列数和行数,并用数对表示出来即可;
(2)把原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三角形A1B1C1,再把三角形A1B1C1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三角形A2B2C2,标出对应点A2、B2、C2。
【详解】
(1)A点用数对表示为(2,0),B点用数对表示为(4,3),C点用数对表示为(6,2);
(2)
【点睛】
找准关键点并依次连接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26.(1)见详解;
(2)吸烟人数逐年减少,参加体育锻炼人数逐年增加。
【分析】
(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直接画出折线统计图即可;
(2)根据画出的折线统计图,观察两根折线的变化趋势,再总结答题即可。
解析:(1)见详解;
(2)吸烟人数逐年减少,参加体育锻炼人数逐年增加。
【分析】
(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直接画出折线统计图即可;
(2)根据画出的折线统计图,观察两根折线的变化趋势,再总结答题即可。
【详解】
(1)
(2)2014年至2018年,吸烟人数逐年减少,参加体育锻炼人数逐年增加。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画折线统计图并能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