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质量培优试题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1.拼拼写写,我能行。
pǔ tōng fǎng fú mó gu mì fēng
jì xù qiān xū mó xíng zhì huì
2.选择正确的字音或字形打“√”。
和面(huò huó) 撒娇(sā sǎ) 劳累(lěi lèi) 模样(mú mó)
网(洛 络) (幼 幻)觉 (姿 资)势 实(检 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个人迟到的原因不同,怎能把他们相提并论呢?
B.说了大半天,两个人想法仍然南辕北辙,无法统一。
C.老师让同学们交流关于班干部竞选的意见,小明站起来窃窃私语。
D.哎,这次又考得不好!他拿着试卷,无精打采地往家走。
4.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①井底之________ ②无________无虑 ③摇头________脑 ④秋________气爽
⑤掩________盗铃 ⑥无边无________ ⑦手________脚乱 ⑧金________飘香
(1)④⑧是描写秋季的词语,请你仿写一个:_________________
(2)①⑤都是出自成语故事中的词,请你再写出一个:_________________
5.
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恰当的意思。(填序号)
漏:①遗落 ②物体由孔缝透过或滴下 ③泄露,泄漏
(1)这件事是谁走漏了风声?( )
(2)那辆轿车的油箱漏了。( )
(3)这一项可千万不能漏掉。( )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合适的是( )
A.瞧,庙门前的石头狮子多么威武。
B.水面的小圆晕一圈圈地荡漾开去。
C.小燕子唱着轻巧的歌曲。
D.姐姐的手真灵巧,会用橡皮泥捏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7.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的是( )
A.小明长得很像他的爸爸 B.只见松林里的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C.龙似乎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D.这本书我很熟悉,好像在图书馆看过
8.感悟句子风采。(按要求写句子)
(1)王红没有跟姐姐去看电影。 王红一点儿也不后悔。(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瓜咕咚一声落到了湖里。(补上表示声音的词语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玻璃_____________被足球打碎了。
(4)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背一背。
(1)春夏之景,枝繁叶茂,那些“可爱的生灵”又为蓬勃的景色增添别样的生机。冬去春来,“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动植物早已感知到季节的变换;早春时节,花草芬芳,清风拂面的草堂,浣花溪边“泥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梅雨时节,泛舟溪下,沿着山路前行:“绿阴不减来时路,_____________”。
(2)学习是一次次亲身实践的过程,也是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我们犯了错误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及时认识并改正时,老师总是欣慰地说:“人谁无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是在外祖母长大的。外祖母很疼爱他,八岁上学后,还常常给他一点零用钱。小牛顿一不买糖果,二不买玩具 ,他把钱积攒起来,去买锤子和锯子。他喜欢自己动脑筋,做一些手工制品。
一天,小牛顿兴冲冲地跑到外祖母面前说:“外婆,你看这个。”外祖母一看:小牛顿手里捧着一块木板,中间钉着一个钉子,四周画着一条条放射形的线条。外祖母问:“这是什么呀?”
“太阳钟。太阳光把钉子的影子投到哪条线上,就可以看出是什么时间。”
“是谁教你做的呀?”
“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小牛顿自豪地回答。
牛顿长大以后,始终保持着敢于想象,善于思考的精神。他发现了“万有引力”,还成功地取得了许许多多别的研究成果。
10、给文章拟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
11、将“牛顿把太阳钟做好了。”这句话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牛顿的零用钱一不______,二不_____,只用来_____。
13、牛顿做的太阳钟是什么样子?在文中找出,并用”——”画出来。
14、读了这篇短文,你要学习牛顿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暑假的一天,我在清理杂物的时候,扔掉了那把老藤椅。
它真的太老了。那是外祖母用了很久很久的老家具。
在我刚有了记忆的时候,就知道家里有这么一把老藤椅。那时候外祖母常常坐在藤椅上,我就坐在她的怀里,听她用亲切的乡音讲故事、唱歌谣。
外祖母去世后,它成了妈妈的专座。
在以后的日子里,老藤椅修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次,妈妈都用布条几缠、用线绳儿绑,修理后的老藤椅“惨不忍睹”。
前年夏天,老藤椅不堪重负,发出了吱吱扭扭的叹息声。我以为妈妈会把它扔掉,谁知她居然请了位老工匠,他用一整天的时间,拆掉了那些布条儿、线绳儿,换上了新的藤条儿。修理完毕,我才得知老工匠索要的修理费,几乎可以再买一把新藤椅,但是妈妈二话没说,“慷慨解囊”。
那一夜,妈妈坐在老藤椅上,喝着茶安详地读书。爸爸说,看妈妈那表情,比买了新沙发还高兴。
这几年,我们的家旧貌换新颜,可是,这把老藤椅与我们的新家和新家具极不协调,就像在一座座高楼林立的屋厦间隐藏着一所旧房子。这一次,趁着家里大扫除,我自作主张地把老藤椅扔掉了。
妈妈回来发现没有了老藤椅,急得不知所措。
她赶忙跑到楼下去找,我也急忙追了下去。啊,一个五岁的小女孩,正坐在树下的老藤椅上看一本画报。见我和妈妈走过来,她微笑着说:“这把老藤椅真舒服,坐在上面,就像妈妈抱着我一样”。
我忽然感悟到了妈妈为什么如此珍爱这把老藤椅。
15、文中写妈妈在修藤椅时用了两个动词,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从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
16、“自作主张”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是运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理解的。
17、文中的故事还没讲完,请你预测一下故事的结局,写在文末的横线上。
18、李明猜测文中的妈妈是因为怕乱花钱才没有扔掉老藤椅,你觉得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起初“我”____________(理解 不理解)妈妈不舍得扔掉老藤椅的做法,后来“我”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0、
习作。
有一天,你来到了“小人国”。“小人国”里什么都小:人只有你的脚趾那么大,城门还没有你的手掌大,房子就像一个乒乓球……你会经历什么事呢?请发挥想象,将你在小人国最奇妙的一件事写下来,别忘了拟一个有趣的题目。
【参考答案】
1.普通 仿佛 蘑菇 蜜蜂
继续 谦虚 模型 智慧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时,要先正确拼读音节,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相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检查所写词语是否正确。书写时要注意“佛、蘑、菇、谦、虚、型、慧”这些容易写错的字,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及易错点,做到书写规范、正确和美观。
2.huó sā lèi mú
络 幻 姿 验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和字形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和面huó miàn:就是在粉状的物体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粘性。
撒娇sā jiāo:仗著对方的宠爱而恣意做出娇态。
劳累láo lèi: (形)由于过度的劳动而使人感到疲惫没有力气。
模样mú yàng:(名)①人的面容或装束打扮的样子。②表示时间或年岁的大略情况。
网络:是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构成,表示诸多对象及其相互联系。
幻觉:是指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
姿势:(名)身体表现出的样子;架势;阵势。
实验:指的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3.C
【解析】C
【详解】本题要结合成语的含义来分析。一般情况下,常见的成语错误有:褒贬误用、搭配不当、断词取义、前后矛盾、形近混淆、表意重复、误解成语意义等。考试时,结合常见的错误,仔细认真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就一定会得出答案的。
A.正确。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谈论或同等地看待。
B.正确。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C.使用不恰当。窃窃私语:暗地里小声说话。句子写的是老师让同学们交流关于班干部竞选的意见,用“窃窃私语”不恰当。
D.正确。无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4. 蛙 忧 晃 高 耳 际 忙 桂 一叶知秋 大禹治水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及仿写词语。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摇头晃脑:脑袋摇来摇去。形容自己感觉很有乐趣或自己认为很不差的样子。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无边无际: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金桂飘香:桂花开了,香味能够传得很远。
(1)本题要仿写描写秋季的词语。这类词语有许多,如:秋高气爽、一叶知秋、秋收冬藏、落叶知秋等。
(2)本题要仿写成语故事中的词。这类词语有许多,如:望梅止渴、愚公移山、守株待兔、负荆请罪等。
5. ③ ② ①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的辨析。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解释的字,我们称之为多义字。我们在理解这类字时,不能离开句子仅仅理解它的本意,而必须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碰到这类题目时,我们只要多作比较,认真分析,弄清它的表意和所指,就能较好的理解与把握。
(1)本题中“漏”的意思是泄露,泄漏。指这件事有人泄露了风声。
(2)本题中“漏”的意思是物体由孔缝透过或滴下。指那辆轿车的油从油箱里流出来了。
(3)本题中“漏”的意思是遗落。指这一项可千万不能遗落掉。
6.C
【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A.正确。威武:权势和武力。
B.正确。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C.不正确。轻巧:指的是动作轻松灵巧。本句描写的是小燕子唱着歌曲,不能用轻巧形容,把“轻巧”改为“轻快”。
D.正确。灵巧:灵活而巧妙。
7.B
【解析】B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项,小明和他的爸爸都是人,且小明长得像爸爸是一般事实,故该句未使用修辞。
B项,结合“斗笠像蘑菇一样”可知,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斗笠”比作了“蘑菇”。
C项,句中“似乎在游动”“像活了一样”是个人感觉,且句子没有喻体,故该句未使用修辞。
D项,句中“好像在图书馆看过”是个人感觉,且句子没有喻体,故该句未使用修辞。
8. 虽然王红没有跟姐姐去看电影,但是王红一点儿也不后悔。 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哐啷一声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解析】
(1)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要明确关联词的正确用法。在解答时只要弄清楚句与句之间存在的关系,然后选用正确的关联词语就可以了。
仔细阅读句子,分句前后表示转折关系,所以选择“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3)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哐啷:用来形容器物撞击的声音。
(4)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词序混乱,改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9. 春江水暖鸭先知 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添得黄鹂四五声 眼见为实 耳听为虚 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解析】
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识记与运用。
(1)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全诗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杜甫的《绝句》,全诗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意思是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曾几的《三衢道中》,全诗为: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意思是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水路上的风景相比也毫不逊色,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更增添了些幽趣。
(2)“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意思是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谓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意思是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10、我自己想出来的 142.太阳钟被牛顿做好了。 143. 买糖果 买玩具 买锤子和锯子 144.一块木板,中间钉着一个钉子,四周画着一条条放射形的线条。 145.读了这篇短文,我要学习牛顿敢于想象,敢于思考精神。
【解析】
10、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概括能力。可以去文章寻找合适的短语放在标题当中。
11、本题考查句式转换。改成“被”字句只需要将两个名词的位置调换一下,将“把”变成“被”字即可。
12、本题考查文章的内容。根据题干,定位到第一段中的第3句话,根据内容填上合适的词语。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中第二段第2句话仔细描写了牛顿所做的太阳钟的样子,根据题干要求选取合适的部分画出来即可。
14、本题考查文章的主旨。文章记叙了牛顿制作太阳钟的事情,表现了牛顿丰富的想象力和勤于思考的品质。围绕这两点,就可以写出答案。
15、 缠 绑 妈妈非常珍爱这把老藤椅 157. “我”没有经过妈妈的同意就擅自扔掉了老藤椅。 联系上下文 158.于是“我”连忙下楼把老藤椅擦拭干净,帮妈妈搬回了家。 159.阅读文章可知,我觉得他的想法是不对的。文中的妈妈并不是因为怕乱花钱才没有扔掉老藤椅,而是这把老藤椅承载了妈妈对外祖母的怀念。 160. 不理解 理解了妈妈的做法 “我”明白了老藤椅对妈妈的重要意义,明白了妈妈对外祖母的怀念
【分析】
15、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和分析字词在语段中的作用。
仔细阅读文章第五自然段,结合句子“每一次,妈妈都用布条几缠、用线绳儿绑,修理后的老藤椅“惨不忍睹”。”可知妈妈在修藤椅时用了两个动词分别是:“缠”“绑”,从中可以看出妈妈非常珍爱这把老藤椅。
16、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自作主张:自己作主意、作决定。
方法:(1)联系上下文。如果是一个句子中的词语,应该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来理解,联系上下文字找出其正确解释。(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有些词语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3)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词语的理解,即通过具体可感的词语进行换词,可以让大体明白词语的含义。(4)拆分法。词语一般是由几个字组合而成的,我们可以先把词先拆开理解,再把意思合起来就可以组合出词语的含义。
17、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
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展开想象,组织好语言进行表达即可。
如:我赶忙把老藤椅搬回家并擦洗干净。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结合文章内容“外祖母去世后,它成了妈妈的专座。”“在以后的日子里,老藤椅修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次,妈妈都用布条几缠、用线绳儿绑,修理后的老藤椅“惨不忍睹”。”“她微笑着说:“这把老藤椅真舒服,坐在上面,就像妈妈抱着我一样”。”可知妈妈并不是因为怕乱花钱才没有扔掉老藤椅,而是这把老藤椅承载了妈妈对外祖母的怀念。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我忽然感悟到了妈妈为什么如此珍爱这把老藤椅。”可知起初物品不理解妈妈不舍得扔掉老藤椅的做法,再结合文章内容“见我和妈妈走过来,她微笑着说:“这把老藤椅真舒服,坐在上面,就像妈妈抱着我一样”。”可知后来我理解了妈妈的做法,这是因为“我”知道了这把老藤椅承载了妈妈对外祖母的怀念。
20、范文:
梦游小人国
那天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我一个人在一片枝繁叶茂的树林里玩,突然我发现前面有一个山洞,好奇心驱使着我,使我一步一步地走到洞里。
走了许久忽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丝光,我连忙快步终于走出山洞了,眼前的景象让目瞪口呆。我居然来到了小人国。以前我在《《格烈佛游记》》里看到过小人国,但却没想到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小人国。
我好奇地走到小人国里面,发现小人国里的居民只有十来厘米高,建筑物只有我的膝盖那么高,许多小人在建筑物里进进出出,那应该是他们的房子吧?因为他们没见过巨人,一看我居民们都四处逃窜,我大声说道:“我是个好人不会伤害你们的。”可居民们还是惊慌失措四处逃窜。
小人国已经好几个月没下雨了,田里的植物基本上都枯死了泥土也干裂了。我看着看着突然想到一个好办法。我走到一条河里,河水只满到我的脚部,我弯下腰把河水吸到我的嘴里。往小人国的上空一喷,水向下洒去就像下雨一样,小人国的田地也恢复了绿色。正在这时妈妈来叫我吃饭,一下子把我惊醒了。
这个梦这是令人难忘啊。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
首先了解写作主题与写作要求,接着再确定自己的写作思路。
本篇作文是一个话题作文,要求学生围绕“小人国发生的事”写一篇作文。要求:语句通顺条理,表达出真情实感。
写作构思:
开头:开门见山或者修辞式点题。
正文:选择一两件在小人国发生的事情,详细说出事情的开始、发展与结尾。写作时合理安排材料,注意详略得当。
结尾:总结式或者抒情式扣题,升华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