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题试卷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1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用钩码、弹簧测力计进行了探究。(1)甲图是第2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N。(2)根据表中数据在乙图中合理标出标度,并画出图象;(_)次数1234质量m/kg0.10.20.30.4重力G/N134(3)根据图象可得初步结论:_。答案:0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详解】(1)1如图,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0N。(2)2根据表中数据可看出,物体受到的重力为物体的质量的解析:0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详解】(1)1如图,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
2、N,示数为2.0N。(2)2根据表中数据可看出,物体受到的重力为物体的质量的10倍。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标出标度并将每组数据逐个描点,作图如下:(3)3根据图象可看出,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图象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可得出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2地球附近物体都要受到重力,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们用天平、钩码、弹簧测力计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如图甲所示是同学们第4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该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N,此时测力计的示数是_N;(2)同学们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作出重力随质量变化的图像;_质
3、量m(kg)0.050.10.150.20.250.3重力G(N)0.511.522.53(3)根据图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答案:2 2 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详解】(1)1测力计一大格为1N,分成五小格,一格为0.2N,故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2此时测力计指针正指在2N的刻解析:2 2 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详解】(1)1测力计一大格为1N,分成五小格,一格为0.2N,故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2此时测力计指针正指在2N的刻度线上,所以读数为2N。(2)3将重力与质量对应的点画在坐标上,再用直线或者平滑的曲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3)4从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上看,
4、二者成正比,所以结论是: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3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质量m/g100200400500重力G/N1234 (1)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_)(2)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N;(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_)(4)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_。答案:300;5 2 正比 【详解】(1)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那么当G=3N时,则质量为故当G=3N时,则质量为;当m=500g时,物体所受的解析:300;5
5、2 正比 【详解】(1)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那么当G=3N时,则质量为故当G=3N时,则质量为;当m=500g时,物体所受的重力为故当m=500g时,物体所受的重力为5N。(2)2如图甲所示,分度值为0.2N,但是指针指在2N的位置,故读数为2N。(3)3描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当m=0g时,重力为0N,故该直线与原点连上,故如下图所示:(4)4如图所示,重力与质量的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重力与质量之比是一个定值,重力与质量成正比。4地球附近物体都要受到重力,小考同学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用天平、钩码、弹簧测力计进行了探究。(1)如图是他第2次测量中
6、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该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N,此时测力计的示数是_N。(2)分析比较数据可知: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_。次数1234质量m/kg0.10.20.30.4重力G/N134(3)若干年后,小考在我国建成的太空站工作时,你认为他用同样的器材_(选填“能”或“不能”)完成该探究。答案:2 2 正比 不能 【详解】(1)12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测力计示数为2N。(2)3由表中数据可见,质量增大解析:2 2 正比 不能 【详解】(1)12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测力计示数为2N。(2)3由表中数据可见,质
7、量增大几倍,重力也相应的增大几倍,但是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是不变的,比值的大小是一定值,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的重力和质量成正比。(3)4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故与重力有关的实验不能完成。5小刚同学通过查材料知道:弹簧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x成正比,其大小表示为:F=kx,其中K为劲度系数,其大小等于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的比值。他马上对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弹簧进行研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图甲所示),记录弹簧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弹簧的长度L,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1)当在A弹簧上悬挂重为5N的物体时,弹簧A的伸长量为_cm;(
8、2)分别用这两根弹簧制成的弹簧测力计,则用弹簧_(选填“A”或“B”)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高,用弹簧_(选填“A”或“B”)制成的测力计量程更大。(3)有实验测得的数据可得,在弹性限度以内,本实验中B弹簧的劲度系数k为_N/m。答案:A B 100 【详解】(1)1由图乙可知,A弹簧的原长为5cm,当在A弹簧上悬挂重力为5N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5cm,弹簧A的伸长量为10cm。(2)2测力计是根解析:A B 100 【详解】(1)1由图乙可知,A弹簧的原长为5cm,当在A弹簧上悬挂重力为5N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5cm,弹簧A的伸长量为10cm。(2)2测力计是根据在测量范围内,弹簧的
9、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由图乙可知,在测量范围内,如F=5N时,用弹簧A制成的测力计伸长10cm,而用弹簧B制成的测力计伸长5cm,所以,用弹簧A制成的测力測量的精确程度高。3由图乙知,A的量程为010N,B的量程为015N,则用弹簧B制成的测力计量程大。(4)钩码对弹簧的拉力等于弹簧对钩码的拉力(即弹簧形变而产生的弹力),由图乙可知,在测量范围内,当F=10N时,弹簧B制成的测力计伸长10cm,即当拉力F为10N时,即x=0.1m,将数据代入F=kx,得k=100N/m。6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小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
10、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 _运动,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比较甲和乙两组数据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_;(3)小华比较甲和丙两组数据得出结论是: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老师指出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不对的,理由 _;完成了滑动摩擦力的探究,好学的小华又对空气阻力充满了好奇;逆风骑自行车时,弯着身体,会省力些;雨天,撑伞逆风行走时,风速越大,行走越困难;这是因为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猜想可能与物体的迎,风面积和风速有关;为验证以上猜想,小华选用了如下器材:可调速电风扇(高、中、低三挡)、弹簧测力计、面积不同的塑料挡板三块、光滑玻璃板(
11、小车与玻璃板的摩擦不计)、小车;(4)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用电风扇向小车及挡板吹风,模拟小车运动时受到的空气阻力;根据 _的知识,当小车静止时通过弹簧测力计即可测出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5)小华在探究风速对小车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时,保持迎风面积一定,测得数据如下:风速低中高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N0.82.23.8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6)小华还想探究迎风面积对小车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请你帮他设计出主要的实验步骤:_;(7)你认为影响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的因素可能还有 _(写出一个)。答案:匀速直线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没有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12、二力平衡 在迎风面积相同时,风速越大,阻力越大 保持电风扇风速不变,在小车上放置质量相解析:匀速直线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没有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二力平衡 在迎风面积相同时,风速越大,阻力越大 保持电风扇风速不变,在小车上放置质量相同、面积不同的塑料挡板,分别测出小车所受到的空气阻力 物体的形状、相对空气速度、空气密度等 【详解】(1)1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知道,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2由图甲和乙所示实验可知,物体间的压力相等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乙中接触面粗糙,测力计示数越
13、大,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大,由此可知: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3)3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由图甲和丙所示实验可知,物体间的压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同,故不能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4)4实验时,空气的阻力不能直接测量,但是当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知道,拉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通过弹簧测力计即可测出小车受到的空气阻力。(5)5表格中的数据是探究风速对小车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时,保持迎风面积一定,测得的;根据控制变量法,概括得出结论是:在迎风面积相同时,风速越大,阻力越大
14、。(6)6小华还想探究迎风面积对小车所受空气阻力的影响,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实验时,应控制风速不变,所以具体步骤是:保持电风扇风速不变,在小车上放置质量相同、面积不同的塑料挡板,分别测出小车所受到的空气阻力(7)7根据物体运动时,空气对物体产生阻力的大小应注意分析物体本身和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物体的形状、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空气密度等等。7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红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同一木块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进行甲、乙、丙三次实验(木块各面粗糙程度相同):(1)实验中匀速拉动木块的目的是利用_的知识,可以间接测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2)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
15、过程木块对木板压力/N弹簧测力计示数/N滑动摩擦力/N甲522乙522丙72.82.8比较甲和乙实验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无关。比较_实验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3)本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答案:二力平衡 接触面积的大小 甲、丙 控制变量法 【详解】(1)1实验中匀速拉动木块,物体匀速,处于平衡态,故利用的是二力平衡的知识。(2)23甲、乙的接触面积解析:二力平衡 接触面积的大小 甲、丙 控制变量法 【详解】(1)1实验中匀速拉动木块,物体匀速,处于平衡态,故利用的是二力平衡的知识。(2)23甲、乙的接触面积不同,但是摩擦力相同,故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
16、无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即压力是变量,接触面积相同,故选择甲、丙两次实验即可。(3)4多个变量,每一次实验时需要控制变量法。8按要求完成填空。(1)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为_cm;(2)如图乙,静止的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放在小车上的木块会向_倾倒 (选填“右”或“左”);(3)如图丙所示,指出弹簧测力计使用中的错误:_;(4)如图丁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两支大小、形状均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_。答案:80 左 弹簧测力计拉力方向未与轴线的方向一致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详解】(1)1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为l=9.80 cm-7.00cm=2.80cm(2)
17、解析:80 左 弹簧测力计拉力方向未与轴线的方向一致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详解】(1)1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为l=9.80 cm-7.00cm=2.80cm(2)2如图乙,原来小车和木块都处于静止状态,静止的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木块下部因受到车施加的摩擦力的作用随车一块运动,而木块的上部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故放在小车上的木块会向左倾倒。(3)3 弹簧测力计使用注意事项:要观察测力计的分度值和量程;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到零位置;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如图丙所示,弹簧测力计使用中的错误:弹簧测力计拉力方向未与轴线的方向一致。(4)
18、4如图丁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A的像,另外拿一支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故选用两支大小、形状均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9小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小华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序号木块放置情况接触面情况接触面所受压力弹簧测力计示数1平放木板41.22平放木板61.83平放木板82.44平放棉布62.45平放毛巾62.8(1)在实验操作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匀
19、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_;(2)通过分析序号为_的三组实验数据可得: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小字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上表中序号为第1和第4 次的实验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做对吗?_,理由是;_。(4)分析序号为1、2、3 的三组实验数据可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大小的关系式是_。(5)某次实验中拉动木块由静止到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随时间 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 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图像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_N 的水平拉力拉木块; 如果实验时木块
20、受的拉力是1.8N,下列对木块所处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_。A始终静止 B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6)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容易稳定,可能的原因是_。答案:使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摩擦力 2、4、5 不正确 没有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2.0 C 没有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接触面解析:使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摩擦力 2、4、5 不正确 没有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2.0 C 没有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均匀) 【详解】(1)1在实验操作中,用弹簧测力计沿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匀
21、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平衡,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摩擦力,读出拉力就测量出了摩擦力。(2)2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需要保持压力的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因此应该分析序号2、4、5的三组实验数据。(3)34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要控制接触面情况相同,而第1和第4 次两次实验中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故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即没有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4)5通过分析实验1、2、3可知,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成正比,比值为0.3,关系式表达为(5)6分析图乙可
22、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2.0N的力。7当木块受到的拉力是1.8N时,木块可能静止(还没拉动),也可能匀速直线运动(已经拉动了,且由乙图可知滑动摩擦力等于1.8N),故C正确。(6)8如果没有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均匀,会造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从而影响摩擦力的测量结果。10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英做了如图甲所示的三次实验,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个砝码、两个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实验中第1次和第 2 次用相同的长木板,第3 次用表面更加粗糙的长木板。(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在水平桌面上做
23、_,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2)比较 1、2 两次实验,是为了研究摩擦力大小与_关系。(3)刚开始小英做第1次实验时控制不好力度,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 丙所示,则木块在第7s 时的摩擦力为_N。(4)小芳同学将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实验装置如图丁所示: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N。这样改进的好处是_(写出其中一点)。(5)小芳在做如图丁实验时,拉动木板没有及时停下来,当木块有七分之一滑出木板表面的时候,摩擦力大小为_N。(6)在
24、操作过程中小英还发现,弹簧测力计不沿水平方向拉动时,也可以使木块在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戊所示。此过程中,木块处于_(平衡/非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_(是/不是)一对平衡力;竖直方向上,木板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对它的支持力_(是/不是)不一对平衡力。答案:匀速直线运动 压力大小 3 2.8 测力计静止方便读数(或木板不用做匀速直线运动) 3 平衡 不是 不是 【详解】(1)1只有用弹簧测力解析:匀速直线运动 压力大小 3 2.8 测力计静止方便读数(或木板不用做匀速直线运动) 3 平衡 不是 不是 【详解】(1)1只有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
25、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才等于拉力的大小。(2)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比较 1、2 两次实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第2次实验中压力大,滑动摩擦力也大,故是为了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3)3由图丙知,26秒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知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3N,故受到的摩擦力为3N。因压力大小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故木块在第7s 时的摩擦力为3N。(4)4 5如图丁所示,测力计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8N,因木块相对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受到
26、的测力计的拉力与受到的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8N,这样改进的好处是:测力计静止方便读数(或木板不用做匀速直线运动)。(5)6小芳在做如图丁实验时,拉动木板没有及时停下来,当木块有七分之一滑出木板表面的时候,因木块的重力作用线过木板,而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故摩擦力大小不变,摩擦力大小为3N。(6)7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在操作过程中小英还发现,弹簧测力计不沿水平方向拉动时,也可以使木块在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此过程中,木块处于平衡状态。89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
27、上,这两个力为平衡力,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故不是一对平衡力。竖直方向上,因木块受到斜向上的拉力,故木板对它的支持力大于不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故木板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对它的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11两只杯子分别盛有甲、乙两种密度不同的液体(甲乙),小刚利用微小压强计对它们进行了区分。请结合小刚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当压强计蒙有橡皮膜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小刚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侧玻璃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当地环境大气压,调节的方法是_;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B取下软管
28、重新安装(2)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刚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b)和(c)所示。他发现图(c)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c)杯子中盛的是甲液体。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_(选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理由是_。答案:大于 B 不可靠的 没有保证深度相同 【详解】(1)12当压强计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作用时,U形管中两侧液面应是相平的,而由图(a)可知,此时U形管中左侧液面高度解析:大于 B 不可靠的 没有保证深度相同 【详解】(1)12当压强计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作用时,U形管中两侧液面应是相平的,而由图(a)可知,此时U形管中左侧液面高度低于右侧液面高度,说明U形管
29、左侧玻璃管液面上方的气压大于当地环境大气压;为了控制无关变量,应调节U形管左侧玻璃管液面上方的气压,使其等于当地环境大气压,调节方法是取下软管重新安装,故选B。(2)34因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与所处深度均有关,故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应控制压强计所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而由图中可知,两次实验中压强计的深度不同,故无法判断哪种液体的密度较大,故小明的结论是不可靠的。12如图所示,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1)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水面的_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水面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该装置_(选填
30、“漏气”或“不漏气”);本实验中U形管能否视为连通器_(填“是”或“否”);(2)比较乙图、丙图和丁图,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3)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同深度的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面的_;(4)最后可得到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是_和_。答案:高度差 不漏气 否 相等 高度差变大 液体深度 液体密度 【详解】(1)1当把压强计放入液体中时,金属盒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增大,推动管中的气体向右侧移解析:高度差 不漏气 否 相等 高度差变大 液体深度 液体密度 【详解】(1)1当把压强计放入液体中时,金属盒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增大,推动管中的气
31、体向右侧移动,U型管中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水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的压强越大。2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橡胶管密封性良好,装置不漏气。3底部连通,上端开口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至少有两个开口;U形管的上端有一个不是开口的,故不是连通器;(2)4乙图、丙图和丁图橡皮膜在相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橡皮膜的朝向不同,压强计是U形管中水面的高度差相等,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5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是控制深度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观察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变大。(4)67由以上实
32、验步骤可知: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深度和液体密度。13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等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进行了如图的操作。(1)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 _;红红同学发现U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_(选填字母);A直接从U形管右侧中倒出适量液体B拆除胶管重新安装(2)正确操作后,分析乙、丙两图的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 _,因此拦河大坝要做成 _的形状(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3)玲玲保持丙图中探头的位置不变,并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浓盐水,她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又
33、变大了,于是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她的操作不可靠,原因是加入盐水后液面位置改变了,正确操作是应将探头适当 _(选填“上移”或“下移”);(4)红红用丁装置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观察到橡皮膜相平,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_(多选);A右侧待测液体到容器底的深度h1 B右侧待测液体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2C左侧水到容器底的深度h3 D左侧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4根据你选用的物理量推导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_(用题中字母和水表示)。答案:相平 B 增大 上窄下宽 上移 BD 【详解】(1)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
34、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就会有漏气现象,因此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解析:相平 B 增大 上窄下宽 上移 BD 【详解】(1)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就会有漏气现象,因此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小;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橡皮膜不受液体的压强,因此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2进行调节时,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的话,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故选B。(2)34正确操作后,分析乙、丙两图知,液体密度相同,乙中深度较大,液体产生的压强较大,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
35、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拦河大坝要做成上窄下宽的形状。(3)5研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要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保持丙图中探头的位置不变,并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浓盐水,密度增大的同时,液体深度也增大了,没有控制液体的深度不变;为控制深度相同,正确操作是应将探头适当上移。(4)67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观察到橡皮膜相平,则左右液体产生的压强相同,即水gh4gh2故液体的密度故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右侧待测液体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2,左侧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h4。故选BD。14下图是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器材是:一块海绵、一只小桌、一只大砝码、木板。实验
36、时,按图甲、乙、丙、丁四种方式放置器材。(1)实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海绵的_程度来确定。(2)图甲与图乙相比,小桌对海绵的压力_,海绵的受力面积_,压力的作用效果_(以上均选填“相同”或“不同”),通过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选择图_两实验进行研究。(4)如图丙和丁所示,木板和海绵受到的压强_(选填“相同”或“不同”)。由两图可知,实验时选择海绵而不选木板的原因_。答案:形变/凹陷 相同 不同 不同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丁/丁乙 相同 海绵的形变程度比木板明显 【详解】(1)1在解析:形
37、变/凹陷 相同 不同 不同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丁/丁乙 相同 海绵的形变程度比木板明显 【详解】(1)1在实验中,由转换法可知,根据海绵的形变(或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形变(或凹陷)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2345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对小桌的压力大小都等于砝码和小桌重力之和,故小桌对海绵的压力相同,小桌与海绵的接触面积不同(乙中较小),即受力面积不同,海绵下陷的程度不同(乙中凹陷程度大);通过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6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要控制接触面积和被压物体相同,改变压力大
38、小,故应选择图乙和图丁比较。(4)78图丙和图丁,压力和受力面积相同,根据公式可知,木板和海绵受到的压强相同;但海绵容易发生形变,而木板较硬,不易发生形变,实验中若用木板进行实验,不易观察木板形变程度,影响实验结果,故实验时选择海绵而不选择木板。15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等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进行了如下的操作:(1)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_(选填“A”或“B”);A直接从U形管右侧中倒出适量液体B拆除胶管重新安装(2)正确操作后,分析乙、丙两图的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 _,因此拦河大坝要做
39、成 _的形状(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3)通过比较丙、丁两个图,可探究液体压强与 _的关系;(4)实验中液体压强是用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来表示的,这种方法叫 _法。答案:B 增大 上窄下宽 液体密度 转换 【详解】(1)1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解析:B 增大 上窄下宽 液体密度 转换 【详解】(1)1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的话,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
40、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故选B。(2)23正确操作后,分析乙、丙两图知,液体密度相同,乙中深度较大,液体产生的压强较大,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拦河大坝要做成上窄下宽的形状。(3)4比较丙、丁两个图知,橡皮膜所处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可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4)5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液面高度差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16某同学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据甲和乙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_;(用图中的物理量符号表示)(2)析乙和丙可知,弹簧测力计测得拉力大
41、小关系是:F1_F2(选填“”“”或“”)说明物体所受浮力人小随其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而_(选填“增大”或“减小”);(3)通过乙和丁探究,不能得到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其原因是_;(4)根据甲和乙可知物体的体积表达式V_。(用G、F1及水表示)答案:GF1 增大 物体排开水和盐水的体积不同 【详解】(1)1由甲图可知物体的重力为G;乙图中物体受到重力、拉力和浮力的作用,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所以物体解析:GF1 增大 物体排开水和盐水的体积不同 【详解】(1)1由甲图可知物体的重力为G;乙图中物体受到重力、拉力和浮力的作用,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2)23比较乙和丙两图中
42、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可知,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于丙的示数,即由可知,在乙中所受的浮力较大,比较图乙和图丙,液体的密度相同,物体在乙中所排开的液体体积大于在丙中所排开的液体体积,因此可知,物体所受浮力人小随其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而增大。(3)4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由乙和丁两图可知,水和盐水的密度不同,但物体排开水和盐水的体积也不同,所以,不能得到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4)5由甲图可知物体的重力为G;乙图中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重力、拉力和浮力的作用,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物体受到的浮力,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17小明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了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弹簧测力计、细线(不吸水、质量忽略不计)、大烧杯、足量的水,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分析实验,说明液体密度相同时,物体没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_,此处用到的主要实验方法是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2)分析比较实验_(填序号),可算出铜块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N;分析比较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