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试卷及答案
1.102×125等于( )。
A.100×125+2 B.100×125+2×125 C.100×125×2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把102写成(100+2),然后根据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详解】
102×125=(100+2)×125=100×125+2×125。
故答案为:B。
【点睛】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2.下面这些标志中,( )不是轴对称图形。
A. B. C.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看各选项图形能否找到对称轴,有对称轴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否则不是轴对称图形。
【详解】
A.,有一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
B.,找不到一条对称轴,不是轴对称图形;
C. ,有一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判定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3.下面的三组线段,其中不可以围成三角形的是( )。(单位:厘米)
A.6,7,8 B.2,7,9 C.4,5,7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逐项进行判断。
【详解】
A.6+7=13>8,能围成三角形;
B.2+7=9,不能围成三角形;
C.4+5=9>7,能围成三角形。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选择较小的两边相加和第三边进行判断。
4.从前面看到的是( )。
A. B. C.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分别找出选项图形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找出符合题意的即可。
【详解】
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
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
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
答案:B。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三视图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5.下面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3.4和3.40大小相等,意义不同
B.把0.75扩大到它的100倍,就在0.75的后面添上2个0
C.一条河的平均水深是1.4米,明明身高1.5米,他穿过这条河没有危险
D.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以任何数也得0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A.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结合小数的意义判断。
B.根据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方法判断即可。
C. 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依此判断。
D.0不能作为除数。
【详解】
A.3.4=3.40,整数部分都是3,就只看小数部分,0.4表示把整体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4份;0.40表示把整体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40份,所以意义不同,说法对的;
B.把0.75扩大到它的100倍是75,所以说法错误;
C.一条河的平均水深是1.4米,那么有的地方可能会比深,甚至超过明明的身高,所以说法错误;
D.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以任何(0除外)数都得0,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
此题考查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方法、除数不能为0以及平均数的意义,要熟练掌握。
6.0.1里有( )个百分之一。
A.10 B.100 C.1000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可知:哪个数位上是几,就表示有几个该数位的计数单位,据此解答。
【详解】
0.1里面有10个百分之一。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组成。
7.在一个减法算式里,减数是6.3,差是8.7,被减数是( )。
A.2.4 B.6.3 C.8.7 D.15
答案: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被减数=减数+差,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详解】
6.3+8.7=15
则被减数是15。
故答案为:D。
【点睛】
小数加法计算时,要先对齐小数点,再根据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解答即可。
8.在解决问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14个头;从下面数,有44只脚。鸡、兔各有几只?”时,下面求鸡的只数的算式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鸡兔同笼”问题,先假设笼子里全是兔,然后通过计算实际与假设情况下总脚数之差推理出鸡的只数。
【详解】
假设笼子里全是兔子,则鸡的只数为:
(14×4-44)÷(4-2)
=(56-44)÷2
=12÷2
=6(只)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鸡兔同笼问题,利用假设法,假设全是兔,然后求出鸡的只数。
9.拼成一个等腰梯形(如图)至少要用( )个完全相同的等边三角形。
A.1 B.2 C.3
答案: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因为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1个等边三角形显然拼不成,2个完全一样的等边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不成梯形;而在两个等边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同样的等边三角形,则可形成一个等腰梯形,由此进行解答。
【详解】
根据梯形的特点可知,拼成一个等腰梯形至少要用3个完全相同的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
。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的关键在于根据等腰梯形的特点,依次尝试增加等边三角形的个数去拼出对应图形。
10.750米=( )千米;7.09吨=( )吨( )千克。
解析:75 7 90
【解析】
【分析】
根据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进而根据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移动小数点进行换算,据此解答。
【详解】
因为米和千米的进率是1000,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75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3位,即750米=0.75千米;因为吨和千克的进率是1000,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乘进率,7.09吨整数部分是7吨,小数部分0.09的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7.09吨=7吨90千克。
【点睛】
熟练掌握米和千米,吨和千克间的进率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1.小数0.6里面有( )个0.1,0.98里面有( )个0.01。
解析:98
【解析】
【分析】
小数0.6,是一位小数,整数部分是0,十分位上是6;0.98是两位小数,整数部分是0,十分位上是9,百分位上是8,根据对数位和计数单位的认识填空即可。
【详解】
小数0.6里面有6个0.1,0.98里面有98个0.01。
【点睛】
熟练掌握对数位和计数单位的认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两个数的商是10,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乘2,商就变成( )。
解析:5
【解析】
【分析】
在商不为0的除法算式里,当被除数一定时,除数乘几,商就除以几,依此计算并填空。
【详解】
10÷2=5,即两个数的商是10,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乘2,商就变成5。
【点睛】
熟练掌握商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把0.008先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是( );把( )缩小到原数的是4.82。
解析:08 4820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相当于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缩小到原数的相当于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把0.008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相当于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总的来说,就是把0.00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所以小数点移动后是0.08;把一个数缩小到原数的相当于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所以把4.8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就得到原来的数是4820。
【点睛】
本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4.李叔叔要购买树苗,已知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李叔叔带了176元最多能购买( )棵这样的树苗。
解析:14
【解析】
【分析】
先求出买三棵需要的钱数:16×3=48元,然后再用176除以48求出有几个3+1棵,再结合剩余的钱数进一步解答即可。
【详解】
16×3=48(元)
176÷48=3(个)……32(元)
3×(3+1)
=3×4
=12(棵)
32÷16=2(棵)
12+2=14(棵)
【点睛】
本题关键理解买3棵送1棵的意义,由此算出176里面有几个3+1棵。
15.图中共有_________个三角形。
解析:16
【解析】
【分析】
先数单独的,再数两两组合的,再数三个组合的,再数6个组合的,最后相加即可。
【详解】
(个)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几何计数问题,分类枚举是求解此类问题最常用的方法。
16.老师批改作业时,发现小马虎抄题时,漏写了括号,抄成4+28÷4–2×3–1=4,但结果是正确的,这道题正确抄写是( )。
答案:4+(28÷4-2×3)-1
【解析】
【分析】
抄题漏写了括号,抄成4+28÷4–2×3–1=4,但结果是对的,说明加上括号后运算顺序也没变,即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据此解答。
【详解】
加上括号后,
解析:4+(28÷4-2×3)-1
【解析】
【分析】
抄题漏写了括号,抄成4+28÷4–2×3–1=4,但结果是对的,说明加上括号后运算顺序也没变,即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据此解答。
【详解】
加上括号后,也是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所以括号在除法和乘法两边。
故答案为:4+(28÷4-2×3)-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括号的用法,理解括号前后运算顺序没变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7.下图是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回收易拉罐数量的统计图。图中每1小格表示( )个易拉罐。4个班平均每班回收易拉罐( )个。
答案:70
【解析】
【分析】
(1)根据纵轴数据可知:纵轴上每个单位长度表示10个易拉罐。
(2)把四个班回收易拉罐的数量相加再除以4,即可得到平均每班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详解】
(90+40+70+
解析:70
【解析】
【分析】
(1)根据纵轴数据可知:纵轴上每个单位长度表示10个易拉罐。
(2)把四个班回收易拉罐的数量相加再除以4,即可得到平均每班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详解】
(90+40+70+80)÷4
=280÷4
=70(个)
图中每1小格表示10个易拉罐。4个班平均每班回收易拉罐70个。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从条形统计图读取数据,同时考查了数量关系: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18.下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1cm,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答案:8
【解析】
【分析】
运用割补法将图形左半部分平移至图形右半部分空白处反转后,巧好能够与空白重合,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一个长方形的面积,这个长方形的长是4,宽是2,再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计算面积即
解析:8
【解析】
【分析】
运用割补法将图形左半部分平移至图形右半部分空白处反转后,巧好能够与空白重合,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一个长方形的面积,这个长方形的长是4,宽是2,再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计算面积即可。
【详解】
见图,2×4=8(平方厘米)
【点睛】
本题要利用“割补法”进行等积变形,这样计算起来会更简单;考查的知识点: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
19.直接写出得数。
2.5×10= 20-7.9= 8.5+1.5= 26-20×0=
3.2+4.18= 3.6÷100= 24×5= 65÷10×100=
答案:25;12.1;10;26;
7.38;0.036;120;650;
【解析】
【详解】
略
解析:25;12.1;10;26;
7.38;0.036;120;650;
【解析】
【详解】
略
20.笔算下面各题,验算带*的题目。
12.68-6.7= 4.86+6.34= *27-0.8=
21.56+6.74= 11.65-7.39= *7.85+9.19=
答案:98,11.2,26.2
28.3,4.26,17.04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注意小数点要对齐。
【详解】
12.68-6.7=5.98 4.86+6.
解析:98,11.2,26.2
28.3,4.26,17.04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注意小数点要对齐。
【详解】
12.68-6.7=5.98 4.86+6.34=11.2 *27-0.8=26.2
验算:
21.56+6.74=28.3 11.65-7.39=4.26 *7.85+9.19=17.04
验算: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21.用简便方法计算。
19×36-36×9 2800÷25÷4 1.29+3.7+0.71+6.3
23.4-8.54-1.46 385×101 125×48
答案:360;28;12;
13.4;38885;6000
【解析】
【分析】
19×36-36×9此题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800÷25÷4此题运用除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1.29+3.7+
解析:360;28;12;
13.4;38885;6000
【解析】
【分析】
19×36-36×9此题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800÷25÷4此题运用除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1.29+3.7+0.71+6.3此题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的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3.4-8.54-1.46此题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85×101此题先将101写成100+1,然后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125×48此题根据乘法结合律的特点,先将48写成8×6,然后再计算;
【详解】
19×36-36×9
=(19-9)×36
=10×36
=360
2800÷25÷4
=2800÷(25×4)
=2800÷100
=28
1.29+3.7+0.71+6.3
=1.29+0.71+3.7+6.3
=(1.29+0.71)+(3.7+6.3)
=2+10
=12
23.4-8.54-1.46
=23.4-(8.54+1.46)
=23.4-10
=13.4
385×101
=385×(100+1)
=385×100+385
=38500+385
=38885
125×48
=125×8×6
=1000×6
=6000
22.红红原来有11.42元,昨天用7.5元买了一支钢笔,今天妈妈又给了红红2.35元,红红现在一共有多少元?
答案:27元
【解析】
【分析】
原有的钱减去昨天买钢笔用去的钱,再加今天妈妈给的钱即可解答。
【详解】
11.42-7.5+2.35
=3.92+2.35
=6.27(元)
答:红红现在一共有6.27元
解析:27元
【解析】
【分析】
原有的钱减去昨天买钢笔用去的钱,再加今天妈妈给的钱即可解答。
【详解】
11.42-7.5+2.35
=3.92+2.35
=6.27(元)
答:红红现在一共有6.27元。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23.学校六一儿童节举行合唱比赛,其中四年级三个班的比赛成绩如下:四(1)班最后得分9.53分,比四(2)班低0.12分,四(3)班比四(2)班低0.17分,四(3)班最后得多少分?
答案:48分
【解析】
【分析】
用四(1)班的分数加上0.12分得到四(2)班的分数,然后再用四(2)班的分数减去0.17分即可得到四(3)班的得分。
【详解】
9.53+0.12-0.17
=9.65
解析:48分
【解析】
【分析】
用四(1)班的分数加上0.12分得到四(2)班的分数,然后再用四(2)班的分数减去0.17分即可得到四(3)班的得分。
【详解】
9.53+0.12-0.17
=9.65-0.17
=9.48(分)
答:四(3)班最后得9.48分。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小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关键是求出四(2)班的得分。
24.张阿姨在超市买了14千克猪肉和25千克大米,共用去664元。已知每千克猪肉26元,每千克大米多少元?
答案:12元
【解析】
【分析】
用每千克猪肉的价钱乘购买猪肉重量,求出购买猪肉花费的钱数。用总钱数减去购买猪肉花费的钱数,求出购买大米花费的钱数。再除以购买大米的重量,求出每千克大米的价钱。
【详解】
解析:12元
【解析】
【分析】
用每千克猪肉的价钱乘购买猪肉重量,求出购买猪肉花费的钱数。用总钱数减去购买猪肉花费的钱数,求出购买大米花费的钱数。再除以购买大米的重量,求出每千克大米的价钱。
【详解】
26×14=364(元)
(664-364)÷25
=300÷25
=12(元)
答:每千克大米12元。
【点睛】
本题考查经济问题,数量关系式: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
25.某实验小学中、高年级参加兴趣小组情况统计表如下。
(1)请根据统计表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中、高年级( )兴趣小组人数相差最多。
(3)高年级平均每个兴趣小组有( )人参加。
(4)根据上面的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答案:(1)见详解
(2)唱歌
(3)21
(4)见详解
【解析】
【分析】
(1)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标上数据即可;
(2)求出各兴趣小组中高年级人数的差,再比较差的大小,即可得
解析:(1)见详解
(2)唱歌
(3)21
(4)见详解
【解析】
【分析】
(1)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标上数据即可;
(2)求出各兴趣小组中高年级人数的差,再比较差的大小,即可得出结论;
(3)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求出高年级各兴趣小组人数之和,再除以4即可;
(4)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中年级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详解】
(1)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如下图所示:
(2)30-13=17(人)
25-20=5(人)
32-8=24(人)
27-19=8(人)
24>17>8>5
所以中、高年级唱歌兴趣小组人数相差最多。
(3)(13+20+32+19)÷4
=84÷4
=21(人)
所以高年级平均每个兴趣小组有21人参加。
(4)我提出的问题是:中年级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解答如下:
30+25+8+27
=55+35
=90(人)
答:中年级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共有90人。
【点睛】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6.下面是某小区使用普通灯具和节能灯具的数量统计表。
(1)请你根据表中的信息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某小区使用普通灯具和节能灯具的数量统计图
(2)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答案:(1)见详解;
(2)550盏;2018年使用普通灯具的比使用节能灯具的少多少盏?
【解析】
【分析】
(1)观察复式统计表中数据并绘制复式统计图,统计图如下。
(2)提问:2018年使用普通灯具的
解析:(1)见详解;
(2)550盏;2018年使用普通灯具的比使用节能灯具的少多少盏?
【解析】
【分析】
(1)观察复式统计表中数据并绘制复式统计图,统计图如下。
(2)提问:2018年使用普通灯具的比使用节能灯具的少多少盏?观察统计表可知,某小区2018年使用普通灯具100盏,使用节能灯具650盏,使用普通灯具的比使用节能灯具的少,据此提问比解题即可。
【详解】
(1)根据统计表中数据信息绘制说法统计图如下:
(2)2018年使用普通灯具的比使用节能灯具的少多少盏?
650-100=550(盏)
答:2018年使用普通灯具的比使用节能灯具的少550盏。
【点睛】
正确地从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注意看表时,不可看错看漏。
27.一种茶杯,每个售价15元,“五一”节期间搞促销:买六个送一个。学校买了21个这种茶杯,花了多少钱?
答案:270元
【解析】
【分析】
这种茶杯买六个送一个,即花费六个茶杯的价钱可以得到七个茶杯。学校要买21个茶杯,就是要买3个七个茶杯,需要花费3个六个茶杯的价钱,即3×6=18个茶杯的价钱。用每个茶杯
解析:270元
【解析】
【分析】
这种茶杯买六个送一个,即花费六个茶杯的价钱可以得到七个茶杯。学校要买21个茶杯,就是要买3个七个茶杯,需要花费3个六个茶杯的价钱,即3×6=18个茶杯的价钱。用每个茶杯的价钱乘18,求出花费的总钱数。
【详解】
21÷(6+1)×6
=21÷7×6
=3×6
=18(个)
15×18=270(元)
答:花了270元。
【点睛】
本题考查经济问题,关键是正确理解“买六个送一个”,据此求出买21个茶杯需要花费18个茶杯的价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