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应急预案演练评审报告
总体评价:
演练预案名称
演练地点
评 价 人 员
评价日期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及要求
评价意见
应急演练目标实现情况*
检验预案
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是否对应急预案下列情况进行检查:
是 否
1、是否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
□ □
2、是否提出完善应急预案意见;
□ □
3、是否提出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针对性意见。
□ □
完善准备
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是否对应对突发事件下列情况进行检查:
是 否
1、应急队伍是否进行配备,是否满足现在应急救援需要;
□ □
2、是否进行现场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储备,是否满足现场应
急救援需要;
□ □
3、是否进行应急救援技术准备,准备情况是否到位。
□ □
锻炼队伍
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对应急救援队伍是否达到下列锻炼效果:
是 否
1、是否增强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和人员等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
□ □
2、是否有效提高演练单位、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 □
磨合机制
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是否达到下列磨合机制的效果:
是 否
1、是否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理顺工作关系;
□ □
2、是否有效提高应急指挥员的指挥协调能力;
□ □
3、应急救援机制是否运转有序;
□ □
4、是否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
□ □
科普宣教
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是否达到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风险防
范意识和自救呼救等灾害应对能力的目的。
□ □
评价总结及改进建议
项目部演练评估小组一致认为:这次演练具有很强的实战性和创新性,评估等级为优秀,演练取得圆满成功,达到预期效果。这次演练指导思想明确,组织工作严密,准备工作充分,程序设置合理,安全保证可靠。通过演练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锻炼了队伍;增强了所有人员的忧患意识,普及了防灾减灾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提高了指挥人员处置重大事故的能力。建议增加公司应急预案的志项救援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对公司现有的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评价人员签字
应急预案演练评审报告
具体评价:
演练预案名称
演练地点
评 价 人 员
评价日期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及要求
评价意见
是 否
1
应急演练
目标制定
1、是否制定应急演练目标;
□ □
2、应急演练目标是否完善、有针对性;
□ □
3、演练目标是否可行。
□ □
2
应急演练
原则
应急演练原则的制定是否符合下列要求:
是 否
1、是否结合实际、合理定位;
□ □
2、是否着眼实战、讲求实效;
□ □
3、是否精心组织、确保安全;
□ □
4、是否统筹规划、厉行节约。
□ □
3
应急演练分类
本次应急演练采用的形式:
1、按组织形式划分,本次应急演练类别为:
①桌面演练;②实战演练。
2、按内容划分,本次应急演练类别为:
①单项演练;②综合演练。
1、按目的与作用划分,本次应急演练类别为:
①检验性演练;②示范性演练;③研究性演练
4
应急演练计划(方案)
演练计划(方案)是否符合下列要求
是 否
1、是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应急演练计划(方案);
□ □
2、演练计划(方案)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规定;
□ □
3、演练计划(方案)是否符合按照先“单项后综合、先桌面后实战、循序渐进、时空有序”的原则制定;
□ □
4、演练计划(方案)中是否合理规划应急演练的频次、规模、形式、时间、地点等。
□ □
5
应急演练组织机构
应急演练组织机构是否符合下列要求:
是 否
1、是否成立应急演练组织机构;
□ □
2、应急演练组织机构是否完善,职责是否明确
□ □
3、应急演练组织机构是否按照“策划、保障、实施、评估” 进行职能分工;
□ □
4、参演队伍是否包括应急预案管理部门人员、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以及志愿者队伍等。
□ □
共5页,第1页
应急预案演练评审报告
6
应急演练情景设置
应急演练场景中是否包括下列内容:
是 否
1、事件类别;
□ □
2、发生的时间地点;
□ □
3、发展速度、强度与危险性;
□ □
4、受影响范围、人员和物资分布;
□ □
5、已造成的损失、后续发展预测;
□ □
6、气象及其他环境条件等。
□ □
7
应急演练保障
人员保障
应急演练是否包括下列人员:
是 否
1、演练领导小组、演练总指挥、总策划;
□ □
2、文案人员、控制人员、评估人员、保障人员;
□ □
3、参演人员、模拟人员。
□ □
经费保障
1、应急演练经费是否纳入年度预算;
□ □
2、应急演练经费是否及时拨付;
□ □
3、演练经费专款专用、节约高效。
□ □
场地保障
1、是否选择合适的演练场地;
□ □
2、演练场的是否有足够的空间、良好的交通、生活、卫生和生产条件;
□ □
3、是否干扰公众生产生活。
□ □
物资器材
保障
1、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是否有纸质文本、演示文档等信息材料;
□ □
2、应急抢修物资准备是否满足演练要求;
□ □
3、是否能够全面模拟演练场景。
□ □
通信保障
1、应急指挥机构、总策划、控制人员、参演人员、模拟人员等;之间是否建立及时可靠的信息传递渠道;
□ □
2、通讯器材配置是否满足抢险救援内部、外部通信联络需要;
□ □
3、演练现场是否建立多种公共和专用通信信息网络;
□ □
4、能否保证演练控制信息的快速传递。
□ □
共5页,第2页
应急预案演练评审报告
安全保障
1、是否针对应急演练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预防控制措施;
□ □
2、是否根据需要为演练人员配备个体防护装备
□ □
3、演练现场是否有必要的安保措施,是否对演练现场进行封闭或管制,保证演练安全进行;
□ □
演练启动
演练前,演练总指挥是否对演练的意义、目标、组织机构及职能分工、演练方案、演练程序、注意事项进行统一说明。
□ □
演练指挥与行动
1、是否由演练总指挥负责演练实施全过程的指挥控制;
□ □
2、应急指挥机构是否按照演练方案指挥各参演队伍和人员,开展模拟演练事件的应急处置行动,完成各项演练活动;
□ □
3、演练控制人员是否充分掌握演练方案,按演练方案的要求,熟练发布控制信息,协调参演人员完成各项演练任务;
□ □
4、参演人员是否严格执行控制消息和指令,按照演练方案规定的程序开展应急处置行动,完成各项演练活动;
□ □
5、模拟人员是否按照演练方案要求,模拟未参加演练的单位或人员的行动,并作出信息反馈。
□ □
演练过程控制
1、桌面演练过程控制:
是 否
1)在讨论式桌面演练中;演练活动是否围绕对所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 □
2)是否由总策划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部署引入一个或若干个问题;
□ □
3)参演人员是否根据应急预案及相关规定,讨论应采取的行动;
□ □
4)由总策划按照演练方案发出控制消息,参演人员接受到事件信息后,是否通过角色扮演或模拟操作,完成应急处置活动。
□ □
2、实战演练过程控制:
1)在实战演练中,是否要通过传递控制消息来控制演练过程;
□ □
2)总策划按照演练方案发出控制消息后,控制人员是否立即向参演人员和模拟人员传递控制消息;
□ □
3)参演人员和模拟人员接受到信息后,是否按照发生真实事件时的应急处置程序或根据应急行动方案,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行动;
□ □
4)演练过程中,控制人员是否随时掌握演练进展情况,并向总策划报告演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 □
共5页,第3页
应急预案演练评审报告
8
应急演练实施
演练解说
1、在演练实施过程中,是否安排专人对演练进行解说;
□ □
2、演练解说是否包括以下内容:
1)演练背景描述;
□ □
2)进程讲解;
□ □
3)案例介绍;
□ □
4)环境渲染等。
□ □
演练记录
1、在演练实施过程中,是否安排专门人员,采用文字、照片和音像等手段记录演练过程;
□ □
2、文字记录是否包括以下内容:
1)演练实际开始与结束时间;
□ □
2)演练过程控制情况;
□ □
3)各项演练活动中参演人员的表现;
□ □
4)意外情况及其处置;
□ □
5)是否详细记录可能出现的人员“伤亡”(如进入“危险”场所而无安全防护,在所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疏散等)及财产“损失”等情况;
□ □
6)文字、照片照片和音像记录是否全方位反映演练实施过程。
□ □
宣传教育
1、是否针对应急演练对其他人员进行宣传教育;
□ □
2、通过宣传教育是否有效提高其他人员的抢险救援意识、普及抢险救援知识和技能。
□ □
应急演练
结束与终止
1、演练完毕,是否由总策划发出结束信号,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
□ □
2、演练结束后所有人员是否停止演练活动,按预定方案集合进行现场总结讲评或者组织疏散;
□ □
3、演练结束后是否指定专人负责组织人员对演练现场进行清理和恢复。
□ □
1、演练结束后是否组织有关人员对应急演练过程进行评估。
□ □
2、应急演练评估是否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演练执行情况;
□ □
2)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 □
共5页,第4页
应急预案演练评审报告
演练评价
3)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
□ □
4)参演人员的处置能力;
□ □
5)演练所用设备的适用性;
□ □
6)演练目标的实现情况、演练的成本效益分析、对完善预案的建议等。
□ □
演练总结*
1、演练结束后演练单位是否对演练进行系统和全面总结,并形成演练总结报告;
□ □
2、演练总结报告是否包括下列内容:
1)演练目的;
□ □
2)时间和地点;
□ □
3)参演单位和人员;
□ □
4)演练方案概要;
□ □
5)发现的问题与原因,经验和教训、以及改进有关工作的建议等。
□ □
成功运用*
1、对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演练单位是否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
□ □
2、是否及时组织对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
□ □
3、是否有针对性的加强应急人员地教育和培训;
□ □
4、是否对应急物资装备进行有计划地更新等。
□ □
评价意见及改进建议
项目部演练评估小组一致认为:这次演练具有很强的实战性和创新性,评估等级为优秀,演练取得圆满成功,达到预期效果。主要反映在:
一、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施训的演练理念
这次演练贯彻实施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的应急处置原则,参演人员齐全,内容丰富,场景逼真,对促进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现了锻炼队伍、磨合机制的演练目标
这次演练指导思想明确,组织工作严密,准备工作充分,程序设置合理,安全保证可靠,过程公开透明。通过演练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锻炼了队伍;增强了所有人员的忧患意识,普及了防灾减灾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提高了指挥人员处置重大事故的能力,圆满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三、不足之处是公司应急预案只是一个现场处置预案,缺少公司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部分,本预案有待进行修订和完善。
评价人员签字
共5页,第5页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X
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错
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
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
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
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X
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
中。×
D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
F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X
F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转。(√)
G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错
G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
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对
J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
J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J简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对
J加班加点工资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
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
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错
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X
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
Q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X
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X
S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X
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W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费用。对
Y“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待摊费用。对
Y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支出是费用性支出。X
Y以应付票据去偿付购买材料的费用,是成本性支出。X
Y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与原材料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其完工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致的。X
Y运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即使随意改变各构成因素的替换顺序,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加总后仍等于指标的总差异,因此更换各因索替换顺序,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
Z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对
Z直接生产费用就是直接计人费用。X
Z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列半成品分步法。√
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可能有月末余额/可能有借方余额/可能有贷方余额/可能无月末余额)。
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