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远程教育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本文对远程教育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作用进行概括,并对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远程教育,高校,校园文化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知识性内容传授量大面广,对素质教育中的知识性内容普及和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远程教育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有明显的滞后性,在网络环境下,远程教育高校如何发挥网络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用正确、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已成为摆在远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一、远程教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
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社会空间内,由工作、学习、生活于其中的师生员工在校内环境和校外环境的互动化中长期形成的反映人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它包括校园内所有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包括办学思想、学风、教风、校风、文化传统、育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包括校园内一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要素。校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所学校的象征。
远程教育高校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性和跨时空性,学习者来源的多样性和学习资源的共享性,而远程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远程教育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与普通高校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校园文化的开放性
远程教育高校校园网不仅是广大师生汲取知识的桥梁,同时也是广大师生连接社会、连接世界的桥梁。通过这个桥梁,不仅分布在社会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本校学员,可以走进“校园”,感受自己的校园文化,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就是非本校的“外面的人”也可以通过这个桥梁走进这座“校园”,感受该校浓郁的文化氛围。所以,远程教育高校的校园文化不仅仅在学校内部发挥作用、产生影响,而且也通过网络渠道传播到学校外部,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
(二)校园文化主体地位的平等性
现代开放教育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在网络环境下“以学员为中心”、“自主学习”的教育形式。网络环境最大特征在于虚拟性,网民的交往角色常常是虚拟的,不存在上下级、长晚辈那样的垂直型交往关系,人与人在交往上更加平面化,属于典型的自由、平等的横式交往。远程教育学校的师生员工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处的地位是平等的,虚拟中的交往的平等性,使大家畅所欲言,互动性和民主气氛都很强,具有极大吸引力,这与学生对传统的基于“教师”、“学生”、“干部”之类等级和角色分工的活动普遍缺乏热情形成了鲜明对比。
(三)校园文化建设参与程度的大众性
虚拟中的交往的平等性,使远程教育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的极大吸引力,师生员工对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极大的热情,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在BBS上开展热烈的讨论;各教学单位、部门、各社团以及许多班级纷纷建立自己的网页,并把它作为展示自己的精神面貌、展示自己个性的理想“舞台”;学校在这里进行科研成果展示、教学改革、学科建设、招生、分配等活动;广大师生在这里“交朋友”、“找工作”、“贴海报”等。
(四)校园文化内容的多元性
网络为人的自由创造了一种理想环境,尽管是虚
拟的自由,但并不妨碍人们丰富多彩的个性展示。目前,各远程教育高校在校园网建设中,往往体现出知识性、服务性、思想性、趣味(娱乐)性于一体的特征,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不断增加,远程教育高校校园文化趋于多层次、多元化。
(五)校园文化载体的特殊性
在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主要载体,是校园文化的基础。校园物质文化是指高等院校在学校的建筑设施、布局规划、校园景观等方面形成的一种文化存在,是师生员工从事各项活动时所处空间物质形态。建立在网络学习基础上的远程教育高校,网络是校园文化的基础,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因此,远程教育高校的校园文化载体与传统的校园文化载体相比,其特点是既单一又特殊。
二、远程教育高校校园文化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的功能
1.示范功能
校园文化一经形成,就以其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理念、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无形的濡化能力,浸染着每一个成员。一方面,通过氛围的力量,既校风的张扬,去同化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另一方面,通过先进模范人物的表率作用,带领成员共同进步。
2.凝聚功能
校园文化所体现的强烈的集体意识,是增加学校凝聚力的内在动因。当一个学校的文化价值观被本学校成员认同后,认识一致、目标一致,达成一种共识,在共同认识的基础上,将会使学校具有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激励功能
校园文化强调对师生员工的尊重、关心、培养和提高,注意满足师生员工的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积极发挥师生员工在学校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这样一来,广大师生员工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会油然而生,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4.约束功能
校园文化是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情感的。文化可以通过“文化优势”创建出一些非正式的、约定俗成的群体规范或共同的价值准则。这些群体规范和价值准则虽不带有强制性,但它在个体心理上所起到的影响和作用往往比行政命令更为有效,更能改变个人行为,使之与群体行为一致起来。校园文化便具有这样的规范与约束功能。
(二)远程教育高校校园文化的特殊功能
远程教育高校作为一座特殊的大学,它的校园文化除了具备上述功能以外,还具有其它方面的作用:
1.满足远程教育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对归属感的需求
追求归属感是一个人生存的内在需要,在现实社会如此,在网络的虚拟社会里同样如此。在远程教育高校这座特殊的大学里,由于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管理机构和求学者之间严重缺乏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与联系,学生难免会在虚拟环境中产生隔离感和孤独感。因此,他们对归属感的内在需求要比普通高校的师生更为强烈。归属感的形成必然指向一个集体,网络世界中归属感指向的是一个虚拟的集体,和现实世界一样,这个虚拟集体的文化必然会对其中的个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远程教育高校校园文化环境的形成,能使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产生一种集体归属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量和群体意识。
2.辐射功能
校园文化一般而言是对本校产生作用和影响。但由于远程教育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影响范围与对象的广泛性的特点,所以它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不仅在学校内部发挥作用、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学校外部,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
三、远程教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远程教育高校重视技术设备建设,忽视校园文化建设
在发展远程教育的进程中,有些远程教育高校过于注重技术装备的建设和技术手段的运用,甚至将现代远程教育等同于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运用,这势必会形成“技术至上”主义倾向。仅仅充当教学组织者和资源发布者的角色,忽视教育应有的内涵,忽视教育的“人本”原则,从而忽视了校园文化“软件”建设,会导致现代远程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缺位。
(二)远程教育高校缺乏既掌握网络技术又熟悉网络文化的工作队伍
远程学习的最主要手段是网络教学资源传播,人们之间的联系方式采取网络信息传递,所以远程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兼有技术与社会文化双重内涵。作为远程教育高校校园文化的创造者、选择者和传播者,必须既掌握网络技术,又熟悉网络文化。可是,目前既有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经验,又熟悉网络文化、掌握网络技术的人才相对较少,难以形成一支好的队伍。
(三)传统课堂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产生的作用无法发挥
传统的校园学习文化是在集体学习的环境中形成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采用的是网络教学这种独特的交互方式,它必须借助技术通讯手段来实现教学目的,办学单位的教师与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相对分离的。因此,教师无法通过言传身教对学员来施加影响;学生无法“零”距离地感受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者的精神风范;这里没有师生间、同学间面对面的交往和激烈的思想交锋和碰撞,以及相互启发、交流、促进,传统课堂集体学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产生的作用无法发挥。这成为远程教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难点。
(四)学生接受不到校园物质文化的熏陶
校园物质文化既是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基础,又是它们发展的结果。它包括学校的建筑设施,如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宿舍、食堂等,也包括学校的人文景点和文化标志,如校史馆、纪念碑、雕塑、校徽、校歌等。校园物质文化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含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学生不仅通过物质景观掌握一定群体的环境知觉,而且同时从景观中领会特定文化的空间设计、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远程教育高校教学方式的特殊性,使学生受不到校园物质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由此导致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生明显缺乏校园文化的熏陶。
(五)网络上传播的各种思想和观念对学员产生强烈的冲击
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以其丰富的知识资源、迅捷的传播方式和即时参与性等,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员提供了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成为学员学习的主要方式。但另一方面,网络作为当代世界上最大的信息传播空间,也成为各种思想、各种文化、各种价值观激烈争夺的一块重要阵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员作为接触网络相对广泛的一个群体,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正处于心理、生理发育时期,同时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较低,如果不加以引导,势必受到网络上传播的错误思想和观念的不良影响,成为思想演变的牺牲品。
四、网络环境下远程教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作为远程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技术至上”的办学思想,提高对远程教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教育的“人本”原则,在远程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浸透素质教育。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远程教育观,是根治远程教育中校园文化缺位现象、令远程教育展现出勃勃生机的根本前提。
(二)加强队伍建设
作好远程教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就必须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网上工作队伍。远程教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队伍的构成应该是多层面的:既有专家教授,又有校院领导;既有青年教师,又有学生骨干;既有职能部门负责人,又有思政工作者和学生工作辅导员。这支队伍要求既掌握网络技术,又熟悉网络文化,能够与广大师生以平等的身份自由自主地交流。这样一支队伍,既有专家教授及时传播学科知识,又有院校领导、思政工作者实时进行正确舆论引导;既有职能部门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管理规章制度及政策的解释,又有骨干教师的答疑解惑等等。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队伍,是远程教育高校校园文化向深层次发展、向高品位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精心营造网上校园文化氛围
1.精心建设网上校园
由于远程教育的学生平时的学习基本在网上进行,建设一个栩栩如生的网上校园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这个校园网应该富有人性化,带有清新幽雅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对学习者产生很强的亲和力。其次,校园网应该功能齐全,具有互动性、灵活性的特点,能对学习者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再次,校园网的内容应该非常丰富,除管理信息、教学资源外,还包括学校概况、专家档案、校园新闻、学术信息、校园活动等内容,同时还应该建立一批学习子网站,使它们成为学生的学习讨论室,素质教育基地和课外活动基地,从而形成一个浓郁的网上校园文化氛围,使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渗透力与有效性得到提高。
2.完善网上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其教学组织和资源发布都是通过在网上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形式来实现的。所以开放教育的办学机构要努力完善网上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积极开发自己的资源,努力营造良好的办学氛围,通过提供优良的教育服务来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使学生在享受优质服务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校园文化的感染和熏陶。远程教育高校在完善网上学习支持服务体系问题上应该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强化全员服务意识;二是要统筹规划,尽快建立起灵活、便捷、高效的服务通道;三是要建立信息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服务到位。
3.打造虚拟校园
虚拟校园的建设可以以虚拟三维形式真实体现远程教育高校校园的风貌,应建设一个具有实时性、交互性的三维校园,设立真实的三维替身,可以进行思想、行为方面的双重交流,学员以三维替身形象在虚拟大学中进行学习、生活、交往、成长,感觉真正走进“大学城”。虚拟校园的建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而且有助于营造校园人文氛围,使学生感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
(四)引导学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远程教育高校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开展网络特色的学生活动,引导学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比如组织形式多样的网络创作大赛,组织学生社团、班级建立主题明确、富有时代气息、创意新颖的网站、网页,创办教师和学生参加组稿、编辑的电子校报、校刊、班刊,引导学员对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在BBS上展开讨论。举办文化活动,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不仅可以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强化他们的文化意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使他们感受到虚拟校园的文化氛围,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五)网上网下相结合真实虚拟相交融
远程教育高校在利用网络技术优势,营造出虚拟网上校园氛围的同时,依据学校和校外教学中心自身不同的办学条件,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的回校集体活动,体验真实校园氛围。远程学习的学生由于以个体化学习为主,平时都在校外,所以他们对母校和老师有着一种近距离交流的渴望。学校通过组织专题报告会、参观学习、网络大赛、演讲比赛、与老师见面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适当学生组织回校,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母校的了解,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同时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六)开展评优选先活动,通过网络展示优秀学员的风采
开展评优活动,通过网络展示优秀学员的风采,也是远程教育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远程学生的学习是富有个性的,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同样也需要给予鼓励和肯定。远程教育高校可以制定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优办法,在远程学生中组织开展学年评优活动。评优的标准和条件根据远程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来确定,以学生学习成绩和参与教学中心活动、网上校园活动及其网络文明等情况进行综合测评。这样的评优活动无疑对获奖学生本人有一种学习上的激励作用,同时也为同学之间相互学习提供了有益的示范,能够进一步推动校风、学风建设。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展示优秀学员的风采,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作用。
远程教育是当前所有教育形式中最为超前的教学形式,它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创新和补充,需要用全新的观念去审视和驾驭。远程教育同样需要创新的校园氛围,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力度,探索更多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营造适合远程教育的丰富多彩、令人神往的校园,不仅是远程教育高校今后努力的目标,同时也是我们远程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