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浅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773092 上传时间:2024-05-0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浅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浅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浅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8 月Aug.2023第 47 卷第 4 期Vol.47,No.4热 带 农 业 工 程TROPICAL AGRICULTURAL ENCINEERING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浅析他霞(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优质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被誉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命线。甘肃省河西走廊因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发展玉米制种产业,肩负起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的重要使命。通过简单阐述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因地制宜,建立机械化协同运作机制,壮大科研实力,培育突破性品牌产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对策,以期促进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健

2、康、绿色、多元发展,进而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全面转型与发展。关键词河西走廊;玉米制种;对策中图分类号S513;F326.11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aize Seed Production Industry in Hexi CorridorTA Xia(College of Management,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Gansu 730070)AbstractHigh-quality seeds are the most basic and important means of production

3、 in the wholeagricultural chain,and are known as the lifeline of mor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Hexi Corridor inGansu province,because of its unique advantages,to develop the maize seed production industry,shouldertheNational hybrid maize seed production base important mission.By briefly elaboratin

4、g on the issuespresent in the corn seed production industry in the Hexi Corridor,measures such as adapting strategies tolocal conditions,establishing a mechanized collaborative operation mechanism,strengthening scientificresearch capabilities,cultivating breakthrough brand products,and enhancing cor

5、porate culture constructionare proposed.These measures aim to promote the healthy,green,and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the cornseed production industry in the Hexi Corridor and facilitate the comprehensive transformation and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rural areas,and farmers.KeywordsHexi Corridor;mai

6、ze seed production industry;countermeasures河西走廊位于东经 10404 51 9202 11,北纬3701 51 4103 01,祁连山与合黎山中间地带,东西约 1 200 km,南北约 70200 km,占甘肃省总面积60%。由南向北分别由山麓丘陵带、扇形砾石带、游积平原带所构成。河西走廊由于土地连片、地形平坦、土质细腻,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丰厚,多属于灌溉绿洲。以祁连山为源头的三河石羊河、疏勒河、黑河灌溉着河西走廊的绿洲农业区,河西走廊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全年日照时数为3 0004 000 h,有效积温为2 6003 611,无霜期为150

7、170 d,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玉米干物质的积累1-2。1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现状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历经40多年的积累与沉淀,河西走廊长年制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1亩=667 m2,下同),约占甘肃省制种玉米种植总面积的 60%,年产玉米种子5.5亿kg,约占全国玉米种子用量的60%,年基金项目:甘肃农业大学校列研究项目“甘肃省特色优势农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路径研究”;甘肃省教育科技创新项目(No.2022B-094)。收稿日期:2022-09-14;投稿邮箱:;责任编辑:汪全伟。作者简介:他霞(1997),女,汉族,甘肃酒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

8、发展。-60他 霞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浅析产值达到300亿元,是全国制种面积最大、最具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全国种业50强种业企业当中专门从事杂交玉米种子生产的企业均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建立了制种生产基地和加工中心,已形成制种玉米加工线30多条,平均每年加工能力 6 亿 kg 以上,吸引了奥瑞金、登海、敦煌、美国先锋、孟山都、瑞士先正达等种业公司的强势入驻。带动30万农户就业,当地农民年均收入70%以上来自制种产业。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的投入力度,通过基地建设、种子工程等项目,充分发挥河西走廊种业资源的区位优势,在打造高标准农田基础上,全力提升杂交玉

9、米制种质量。2018年,全国 6亿多亩玉米播种面积中有60%玉米种子来源于河西走廊。甘肃省计划到2025年,推出玉米优质新种质200份,培育玉米新品种2030个,打造国内前10玉米种业企业23家,稳定甘肃玉米制种面积140万亩以上,玉米全产业链产值达120亿元以上,甘肃自行培育打造的玉米品种播种面积占全省玉米播种总面积50%以上,占全国玉米主产区播种面积5%以上,甘肃玉米种子供种量稳定在全国玉米种子用种量55%以上。河西走廊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气候条件,所种植的玉米制种占全国玉米制种面积的53%,产量约占全国的60%,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种植基地。2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存在的问题2.

10、1机械化程度不高3机械化操作是我国农业生产稳产能、降成本、转方式、促升级目标得以实现的首要前提。现代玉米制种产业需要大量现代机械设备参与,但玉米种子生产的田间地头农田旋耕机、玉米收割机等现代农业机械寥寥无几,大多还是靠农民人工耕种。2.1.1农机具实际应用性能不足当前,河西走廊制种玉米机械高端产品不强,低端产品过剩,很多农机具实际应用性能不足,存在常规应用性能差、功能单一、功率不足、零部件使用寿命短、田间转向困难、农机售后服务不健全等问题。2.1.2机械操作技能欠缺现代农机具对操作人员要求越来越高,当前,由于大量劳动力流向城市,留守农村的劳动力主要为老人,这类人群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缺乏农机具的

11、操作技能。2.1.3农地基地设施不健全土地流转是农业规模化生产的有效途径,但由于河西走廊地区经济欠发达,农户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自己的土地自己种更放心,土地流转程度不高,玉米制种产业机械化耕作难以有序、高效进行。2.1.4机械化作业无法保证工作质量制种玉米机械化作业有时难以确保工作质量。如收获机存在啃棒和撵帮现象,加之过度挤压土地,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去雄机抽取去雄不干净、不彻底,还需人工进行二次、三次作业,这些将导致玉米制种产业机械化作业效果无法保证,工作效率不高。2.2制种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品种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企业虽多,但大部分经济实力不强,综合能力不佳,50%制种企业注册资金在500万元

12、以下,80%制种企业无专门的研究机构与育种人员。张掖市68家玉米种子企业中只有21家企业为育繁推一体化经营模式,其余大多以代繁代育为主,以获得短期利益为重;年平均合作企业600多家,组合品种超1 000个,但拥有玉米种子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仅90个,占全国玉米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0.5%4。凉州区有玉米种植企业14家,在玉米种植企业总数量基数较少的前提下,具有育繁推一体化生产能力及科研育种专业场所的企业数量更少。2022年,甘肃新增玉米审定品种仅甘优638 丰隆31062个。全省现有的133家玉米种子企业当中,仅敦煌种业、中种国际、甘肃五谷、甘肃金源4家种业企业具有育繁推一体化生产能力,年加工玉米

13、种子约6亿kg。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企业普遍存在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与市场对接不严密,与种子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2.3制种玉米储-运-销系统不完善河西走廊制种玉米储-运-销体系不完善导致河西走廊整个玉米制种产业链发展受损。近年来,制种玉米主要由制种企业统一储存,河西走廊玉-612023 年8 月第 47 卷 第 4 期热带农业工程米收获时间集中于每年910月,这对制种玉米企业储存场所是一大挑战,目前许多小、杂企业无法在限定时间内储存大量制种玉米。河西走廊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制种玉米的运输,导致种子无法快速运输至目的地,而运输的滞后将导致

14、河西走廊制种玉米无法抢占市场先机,降低了市场占有率。2.4病虫草害严重连年种植制种玉米容易造成种植地土壤微生物菌群失衡,导致制种玉米病虫害频发,如缺乏镁元素会诱发条纹花叶病,缺锌会出现白化苗。还会引发如瘤黑粉病、黑束病、普通锈病、茎腐病等病害的产生。害虫当中红蜘蛛、蚜虫平均发生率均高达100%,是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的高发害虫,其次为玉米螟和棉铃虫5。除草剂是制种玉米种植过程中使用率最高的农药,制种玉米因其品种特异性等,对除草剂的反应更为灵敏,但可用除草剂种类较少,在苗前土壤处理当中使用的除草剂仅有4个有效成分,苗后茎叶处理当中有效成分4个。(其中,限用成分:2,4-滴丁酯,未登记成分:敌草快)过

15、量使用农药产品不但破坏土壤养分,也破坏农田生态系统。加之河西走廊土地平整度不高,导致灌溉渠道不通畅,与农田设施不配套。2.5未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由于制种玉米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受利益驱动,制种企业有时不考虑基地、市场、地块等因素盲目扩张玉米制种基地,导致形成无序恶性竞争。近年来包产值已经逐渐转变为包产值、包产量、包品种的“三包”模式,制种企业与农户诚信度较低。农民不按合同协定向制种企业返还足量玉米种子,私自截留,待玉米价格升高时与小商小贩交易买卖。制种企业为规避农民种子套购及自然冻害等问题,对制种玉米统一回收晾晒,导致制种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农民和制种玉米企业各自为营、各自

16、为阵,无法形成有效的利益链接机制。3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对策3.1因地制宜,建立协同运作机制结合河西走廊的自然环境,采用合适的制种玉米机械化作业,保证制种玉米质量,促进河西走廊制种产业的发展。根据河西走廊地形地貌特征:山路较多、道路崎岖不平、水利设施不完善、农机行走路面狭窄、农机具无法掉头等,确保农机可以下地高效作业,注重田间适用,同时检验机械设备投入使用情况,开展制种玉米机械设备试验示范工作,从源头遏制农机适用障碍的发生。以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示范种植基地为重点,完善机械作业配套方案、技术路线和作业规程,促进全程机械化进程,实现种植模式转型。继续完善农机购买的相关补贴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及

17、时更新农机补贴目录,深入落实补贴政策。增设农机服务合作组织,加大农机相关社会化服务,针对农民机械化技能欠缺问题,开展农机技术培训。统筹制种玉米农机与农艺融合,建立协同运作机制。鼓励农业机械设备生产企业结合制种玉米企业实际需求,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与技术,研发实用型农机,着力建设农机研发、技术培训、生产作业、反馈服务一体化的农业机械设备产业链。3.2壮大科研实力,加强品牌建设积极开展育繁推一体化建设,加强社会科研机构与企业育繁推一体化成果共享与转让,培育产权意识,开拓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凝聚力与战斗力。将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相结合,力求新品选育、品种

18、检验、方法研究、新种推广等方面实现突破,着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建设以制种玉米产业为主导、制种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度融合、育繁推高度一体化的河西走廊现代化种业体系。深入挖掘河西走廊现有模式,突破传统育种方式,寻找新的育种方向,从顶层设计提升企业的科研实力,防止在种业体制机制转型这一过程中出现育繁推相互脱节现象。同时,玉米制种企业应加强品牌建设。首先,注重种子商标的注册与保护,重视商标的合理化运用,有助于提升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的品牌效益和产品附加值。其次,在加大科研力度的同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培育自己的特色优势产品,提高种子科技含量,提升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的品牌度。最后,加大河西走廊玉米制种宣传力

19、度,牢固树立河西走廊全国玉米制种生产基地的良好形象6。-62他 霞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浅析3.3完善储备运输机制,加强储-运-销一体化建设针对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储藏、运输、销售时间相对集中,相关部门应在政策上对玉米制种企业以及对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给予实际支持,为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种植集中区域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快捷、高效的流通渠道,确保制种玉米种子的运输。企业应不断完善晾晒、脱水等场地的建设与技术标准,从源头减少河西走廊制种玉米后期生产障碍。建设储存设施,提高玉米储存空间利用效率,增加玉米种子储备量。玉米制种产业的最终落脚点是要把种子成功销售出去,储存、运输是为了后续更好地营

20、销,因此,可与国内外种子销售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一步步拓展市场份额。利用线上资源,借助抖音、快手、微博、微信朋友圈等自媒体平台,通过直播带货、农产品好物分享等方式多渠道进行制种玉米销售,降低营销成本,提高销售利润。3.4种养相结合,平衡农田生态系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统筹全局,合理布局,开展土地养护工作,改善土壤结构,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制种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培育高质量制种玉米种子。河西走廊制种玉米连作后,需要进行合理的轮耕休耕,筛选出最优的轮休耕方案,给予轮休耕农户相关补贴,保障农户权益。采用平衡施肥法,合理施用商品有机肥,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加大现代生物肥料的应用,实现河西走廊土

21、地种养结合。加强制种玉米病虫害防治力度,引进制种玉米种子时,应防止因自交系来源不同引起交叉感染7。完善河西走廊制种玉米基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修缮工作,积极应用膜下滴灌技术,精准灌溉,减少水资源损失7。统一规划制种玉米田间道路,设计相互交错、交叉分布的耕地田间道路,方便农民耕作的同时也能保证机械设备的顺利通行,提升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的经济效益,确保玉米制种产业的可持续化发展。3.5实现“小农户”与“大企业”发展的有效衔接,确保“共享、共促、共赢”农户与制种企业应为和谐、共赢的经济利益体,应正确清晰地认识到双方责、权、利,明确分工,保持健康的合作关系,从而促进双方共同发展。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建设高效

22、信息平台,打造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生产基地信息服务平台,完善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种子的供求信息交流渠道,依托农业信息网站,执法监管信息平台,曝光违法企业、农户,公开“黑名单”,使农业行政管理监督更透明,为河西走廊玉米种子生产基地营造良好的氛围。推进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标准化生产,实现玉米制种企业、农户的利益最大化和均衡化,让企业有“赚头”,农户有“盼头”。引导保险公司开展河西走廊制种玉米保险业务,鼓励企业和农户积极参保投保,通过保险等措施,实现利益保障和风险转移,激发产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农户企业合作模式和利益连接机制,使玉米制种农户和企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

23、,以乡村精准扶贫发展为基点,以“五化”基地建设为重点,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业应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降低成本投入、打造核心优势品种、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制种玉米产业健康高速发展,确保我国农业长期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参考文献1 佟屏亚.中国玉米生产考察报告 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9):12-18.2 张亚宁,张明军,王圣杰,等.气候变化对河西走廊主要农作物的影响 J.生态环境学报,2017,26(8):1 325-1 335.3 孙玉峰,王锦江,刘学文,等.制种玉米田间管理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工程,2020,10(3):16-20.4 李志荣,王托和.浅谈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21(6):13-15.5 刘忠元,张文解,贺春贵,等.河西制种玉米病害发生及农牧结合绿色防控技术 J.草业科学,2022,39(7):1 441-1 451.6 王元宝.基于知识网络视角的玉米种子产业链创新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5.7李全新.论农业产业化对西北节水农业的推动作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3):28-32.-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