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培优试卷(附答案解析)1选择正确的读音、词语或意思,并在下面画“ ”。(1)晚上,透过门缝(fngfng),他看见妻子正在台灯下认真地缝(fngfng)补衣服。(2)圆月(倒影倒映)在湖水里,真像一个银白色的大圆盘。(3)“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中“释”的意思是(解释消除放下);“老师耐心地为我们释疑。”中“释”的意思是(解释消除 放下)。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伶(lngln)俐蚂(mm)蚱懦(lunu)弱脊(jj)背夹(jiji)袄铁锚(miomo)龙的前爪(zhuzho)一乘(shngchng)轿子3看到公园里有同学随手扔垃圾,下面的劝告最恰当的是()
2、A“你怎么这么懒?垃圾不扔到垃圾箱里去?”B“同学,你怎么可以乱扔垃圾?立刻捡起来扔到垃圾箱去!”C“同学你好,乱扔垃圾多不文明。公园这么美,需要我们每个人维护,你说对吗?”D“嗨,严禁乱扔垃圾。你太不文明!”4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滥竽充数(失实的,假的)B田中有株(树桩)C每逢佳节倍思亲(美好)D奇花异草(不相同)5按要求填写词语。选词填空。倒影倒映清澈的湖水( )着翠绿的格树,格树的( )显得那么修长。漂着飘着天空中( )一朵朵白云,湖中央( )一片片圆圆的荷叶。6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内容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妹妹哇哇大哭,说给她打预防针的护士阿姨是“害人精”。B他刚才说的话
3、掩耳盗铃,肯定在说谎。C嗖的一声,闪电在空中炸开了。D“最后这道数学题好难啊!”小明皱了皱眉,高兴地跑去告诉妈妈。7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不是比喻句。()A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B梁龙的身体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C洞庭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D张华像他爸爸一样又高又大。8按要求写句子。(1)改成“被”字句。蔡伦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_(2)改成转述句。庆龄说:“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_9按课文内容填空。(1)我们在传统节日中感悟诗情:清明中的“_,_”表达了诗人杜牧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抒发了诗人王
4、维_之情。 (2)我们在名言警句中感悟真理:“见善则迁,_”告诉我们要知错就改;“眼见为实,_”告诉我们不能轻信传闻,要亲眼见证。 (3)我们在经典美文中积累语言:叶圣陶笔下的荷花形态各异: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_,露出嫩黄色的_。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_。郑振铎笔下的燕子活泼可爱:一身_的羽毛,一对_的翅膀,加上_似的尾巴,_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海边男孩去年暑假,爸爸带我去海边玩儿。金黄的沙滩上,一个穿大褂儿的男孩儿,正收拾着一大堆五光十色的贝壳,有黄的、有红的、有蓝的,在阳光下色彩是那么鲜艳。我拉爸爸走过去:“我要买贝壳。”男孩儿见我要买,很高兴,
5、一个劲儿地让我挑选。他告诉我,这些贝壳是他自己捡的,卖了钱可以交学费、买书。我一边听,一边掏钱买了几个好看的贝壳。我一边走一边欣赏着买来的贝壳,突然发现其中一个褐色的贝壳破了一块,就返回去换。天快黑了,男孩儿正收摊儿。他为难地说:“对不起,全卖完了。要不明天下午你再来”“我们买的是明天早上七点的车票哇!”我扫兴地走了。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火车站。“大哥哥”身后传来清脆的声音。我猛一回头,啊,是那个卖贝壳的男孩向我跑来,气喘吁吁地对我说:“给你。”我刚要说什么,他把贝壳塞给我就走了。哇, 好漂亮的一个贝壳!整个贝壳洁净光滑,色彩艳丽,样子就像孔雀的尾巴这个贝壳我一直摆在书柜里,珍藏到现在。10、
6、这篇文章围绕“贝壳”展开,先后写了:挑贝壳( )贝壳换贝壳男孩送贝壳( )贝壳11、小男孩儿捡贝壳、卖贝壳,为了什么?请用“”在文中画出。12、把对第自然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写在下面。加点的词语“五光十色”让我感受到:_13、第自然段中,卖贝壳儿的小男孩儿为难的原因是()A因为他根本不想给我换,换起来比较麻烦。B因为他靠卖贝壳儿挣钱,换了就少挣一份钱。C因为贝壳全卖完了,没有贝壳可换了。14、“我”将贝壳一直摆在书柜里,珍藏到现在的原因是()A它是所有贝壳中最昂贵的一个。B它让我看到了海边男孩儿的真诚与善良。C它是我在海边费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蛙声十里出山泉有一次,大作家
7、老舍先生给国画大师齐白石出了这样一句诗:“蛙声十里出山泉。”他希望齐白石根据这句诗画出一幅画来。在一般人看来,这句诗是个很难画的题目。因为在一幅画上,既要表现出蛙声,又要表现出十里山泉的景象;不仅要有声响效果,而且要有空间的距离。究竟怎样才能画出这样的画呢?老先生岂不是在难为这位老画家吗?然而经过几天的构思,齐白石竟按照老舍出的题目把画完成了。当这幅画展现在老舍先生面前的时候,老舍一边欣赏着画面,一边连连称赞。从此,这幅画就成为齐白石绘画中的一张名作了。这幅画究竟是如何描绘这一句诗的呢?我们只要欣赏一下画面就知道了:画面上,画有长满青苔的乱石山。一道清泉自乱石山中飞流而下,几只活灵活现的小蝌蚪
8、顺着清清的泉水,摇摆着小尾巴被冲了下来,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一般,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画啊!画面上虽然没有画青蛙,但是这些小蝌蚪却给人以暗示,使人感到,在山泉的深处仿佛听到了一片朗朗的蛙声。当我们看着飞流的泉水,就会联想到十之外的优美景色蛙声伴着泉水的声音,仿佛奏着迷人、动听的交响乐。这幅画以形写神,通过蝌蚪和泉水让观者体会到无法听到的水声和蛙声。此外,这幅画还能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看画的人虽身在画前,思想却早已在十里山泉之外了,难怪老舍先生看到这幅画时,连声称赞齐白石老先生构思巧妙呢!15、从文中找出恰当的量词填人下面的括号里。一( )名作一( )清泉一( )图画16、大作家老舍给国画大师_
9、出了这样一句诗:“蛙声十里出山泉”,出这样一句诗的原因是_。17、文中第三自然段加点的“这幅画”的画面上都画了什么?_18、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_19、老舍先生为什么称赞齐白石先生的画构思巧妙?请简要回答。_20、习作表达。同学们,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奇思妙想,请你以“我想发明_”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把你为什么想发明这件物品、物品的样子、性能以及它能给你的生活带来怎样的便利或者乐趣写清楚哟!注意书写规范,整洁。【参考答案】1(1)fngfng (2)倒映(3) 放下 消除【详解】(1)本题考查多音字辨析。门缝fng;缝补fng。(2)本题考查选词搭配。倒影:(名)映
10、出的倒立的影子。倒映:(动)物体的形象倒着映射到另一物体上。故此题选“倒映”。(3)考查字的解释。“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的意思是:农民在兔子自己撞死在木桩上后,放下他耕种的农具天天守在树桩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故这里的“释”:放下。“老师耐心地为我们释疑。”中“释疑”的意思是:消除疑问或疑难。故这里的“释”:消除2lngmnujjimozhoshng【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伶俐lng l:(形)聪明而灵活。蚂蚱m zha:动物名。“蝗虫”的俗称。懦弱nu ru:(形)胆小软弱,不坚
11、强。脊背j bi:人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背部,之间的骨叫脊椎,而脊椎朝外的,处在“背”上的,称之为脊背。夹袄ji o:1.双层的上衣。2.出自口语,文学作品。铁锚ti mo:是锚铁制的停船器具,用铁链连在船上,把锚抛在水底,可以使船停稳。是锚泊设备的主要部件。前爪qin zho:鸟兽的脚指。一乘轿子shng:量词。3C【解析】C【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口语交际能力。A不恰当。“你怎么这么懒?垃圾不扔到垃圾箱里去?”劝告语气过于强硬。B不恰当。句子中“立刻”是命令的语气,不恰当。C恰当。“同学你好,乱扔垃圾多不文明。公园这么美,需要我们每个人维护,你说对吗?”语气礼貌,劝告合理。D不恰当。“你太不文明!
12、”劝告时,批评别人,语气生硬,不容易被别人接受。4D【解析】D【详解】该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A 正确。滥竽充数,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也用作自谦的话。滥:失实的,假的。B 正确。田中有株:株,树桩。意思是:田地中有一截树桩。C 正确。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佳:美好的。D 错误。奇花异草,原意是指稀奇少见的花草,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奇:奇异的,奇怪的。5 倒映 倒影 飘着 漂着【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
13、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倒影:倒立的影子。倒映:物体的形象倒着映射到另一物体上。本题中指翠绿的格树倒着映射在清澈的湖水里,应选择“倒映”,指格树倒立的影子显得那么修长,应选择“倒影”。漂着:停留在流体表面或悬浮在流体中。飘着:随风摇动或飞扬。本题中指白云在天空飘浮着,应选择“飘着”,指荷叶在湖中央漂浮着,应选择“漂着”。6A【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搭配是否得当。A恰当。害人精:比喻专门损害别人的人或事物。在此形容打针的护士在妹妹
14、的眼里是坏人。B不恰当。掩耳盗铃: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比喻自欺欺人。明明是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用来形容说话不恰当。C不恰当。嗖:形容很快通过的声音。用来形容闪电炸开的声音不恰当。D不恰当。“高兴地跑去告诉妈妈”与“皱了皱眉”矛盾。7D【解析】D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A项:喻词是“是”,本体是“云雾”,喻体是“大海”。B项:喻词是“好像”,本体是“身体”,喻体是“吊桥”。C项:喻词是“犹如”
15、,本体是“洞庭湖面”,喻体是“银镜”。D项:这句话虽然有“像”但不是比喻句,比喻句中应该有两种相似但性质不同的事物,“像着了火一样”知识说明森林给人的一种感觉,没有本体和喻体。8A【解析】 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被蔡伦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 庆龄说,她昨天和小珍约好了。【解析】(1)本题考查句型转换。“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把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主动者,后面的“谁”为被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用公式清晰地来表示,即:把字句=主动者+把+被动者+动作成分。“被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被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被动者,后面的“谁”为主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用公式
16、清晰地来表示,即:被字句=被动者+被+主动者+动作成分。(2)本题考查句型转换。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陈述转转述句,要将冒号和双引号去除,主观人物的主语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9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有过则改 耳听为虚 全展开了 小莲蓬 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乌黑 轻快有力 剪刀 凑成了【解析】本题考查课内积累与掌握。(1)“清明
17、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全诗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意思是: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2)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积累及运用。“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出自:周易益象传,意思是:君子因此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改正。“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出自:汉书
18、赵充国传,意思是: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3)本题考查积累与诵读,结合对于课文中语段的诵读及题目中的提示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的马上要破裂似的。”出自课文荷花。“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出自课文燕子。C【解析】10、 发现坏 珍藏117卖了钱可以交学费、买书。118贝壳的颜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119C120B【分析】10、该题考查了文章的顺序,是按照挑贝壳发现坏贝壳换贝壳男孩送贝壳珍藏贝壳的顺序
19、描写的。11、该题考查了对文章段意的理解。从小孩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卖贝壳是为了挣钱交学费,买书。12、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南朝梁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故宫珍宝馆的玻璃柜里,摆着的稀世奇珍。用在这里是用来描写贝壳的色彩鲜艳,花样繁多。13、本题考查了对文章段意的理解与概括。从后文来看,小孩不是存心不换,只是全卖完了,没有贝壳换。故选C。14、本题考查了对文章段意的理解与概括。从后文中可以看出,他一直珍藏着这个贝壳是由于男孩的真诚与善良,使得他非常感动,故此珍藏。15、 张 道 幅217 齐白石 他希望齐白石根据这句诗画出一幅画来218画有长满青苔的乱石山。一道清泉自
20、乱石山中飞流而下,几只活灵活现的小蝌蚪顺着清清的泉水,摇摆着小尾巴被冲了下来。219主要讲述了齐白石先生根据老舍先生出的画题完成了一副构思巧妙的名画。220这幅画以行写神,通过蝌蚪和泉水让观者体会到无法听到的水声和蛙声。此外,这幅画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分析】15、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结合文章第二自然段“这幅画就成为齐白石绘画中的一张名作了。”和文章第三自然段“一道清泉自乱石山中飞流而下”和“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画啊”可知答案。16、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结合文章第一自然段“大作家老舍先生给国画大师齐白石出了这样一句诗:“蛙声十里出山泉。”他希望齐白石根据这句诗
21、画出一幅画来。”可知答案。17、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从“我们只要欣赏一下画面就知道了:画面上,画有长满青苔的乱石山。一道清泉自乱石山中飞流而下,几只活灵活现的小蝌蚪顺着清清的泉水,摇摆着小尾巴被冲了下来,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一般,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画啊!”可知答案。18、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方法:段意合并法:段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一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加一概述就是文章内容主旨。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抓住六要素加以概括,就是文章主旨。问题概括法:一篇文章都是再围绕一个中心按一定顺序所写。思考作者要说明的是哪些问题,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主旨。举例:穷人一文,
22、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文章的主旨。标题追溯法:以内容命名的文章,根据标题阅读就可以获知主旨。举例: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旨。内容借助法:借助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主旨。举例: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旨。通读全文,根据段意合并法,可知主要讲述了齐白石先生根据老舍先生出的画题完成了一副构思巧妙的名画。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内容
23、“这幅画以形写神,通过蝌蚪和泉水让观者体会到无法听到的水声和蛙声。此外,这幅画还能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看画的人虽身在画前,思想却早已在十里山泉之外了”可知答案。20、范文:我想发明一支魔力笔笔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并且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在的人都很聪明,发明的钢笔都很好看,可是它们都有些美中不足。例如,我用的那根钢笔是用薄薄的塑料制作的笔盖和笔杆,一掉在地上就摔坏了;笔尖是用铁片做的,一使劲就弯了,而且还很容易磨损,所以我想发明一种魔力笔。为什么称之为魔力笔呢?因为它是用不锈钢做笔身和笔杆,任凭你怎么扔也不会摔坏,而且里面装有特制的笔尖和黑囊,笔尖无论在什么物体上写字都不会出现问题
24、。最神奇的是,笔里面的墨囊是永远也用不完的。如果你认为这就是魔力笔的神奇之处,那你就大错特错啦!魔力笔的一侧有红、黄、紫三个按钮,当你遇到不会的题时,你就按一下红色按钮,它会立刻出现一幅思维导图来帮你梳理今天所学习的知识。当你遇到不会写的字时,你就可以按一下黄色按钮,它便立即出现一个记忆这个字的小诀窍,非常方便哦。当你写错字的时候,你只需要按一下紫色按钮,刚才写错的字一下子就消失了。但是你不要以为有了这支笔,就可以在考试的时候偷懒了,这是完全行不通的,因为考试时,它就会变成和普通的笔一样,不管你怎么按都没用。为了发明这支笔,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用自己的知识和实力来创造我的魔力神笔。【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首先点明主题,说出自己想发明的东西,然后介绍这个东西的外观以及特殊性能等,再描写这个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便利,最后可以联系自身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怎么做才能让愿望成真。注意描写的时候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