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国家安全视域下应对域外网络舆论攻击的对策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770354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安全视域下应对域外网络舆论攻击的对策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国家安全视域下应对域外网络舆论攻击的对策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国家安全视域下应对域外网络舆论攻击的对策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71 经 验 区域治理 EXPERIENCE 国家安全视域下应对域外网络舆论攻击 的对策研究 王文峰,周子涵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摘要:近年来域外势力为遏制中国的崛起与发展,频繁借助网络发动舆论攻击,给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严重危害我国的国家安全。新态势下,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国际局势更加复杂,域外势力网络舆论攻击导致的网络安全风险不断加大。本文以国家安全为视角,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分析新时期域外势力网络舆论攻击的特点、手段及危害,从完善立法、健全机制、推进技术发展、提升网民素养等四个方面提出筑牢网络安全钢铁长城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国家安全;域外势力;网络舆论

2、攻击 中图分类号:TN915.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3)27-0071-03 作者简介:王文峰,生于 2002 年,男,江西新余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周子涵,生于 2002 年,男,安徽芜湖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基金项目:本项目受“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资助(项目编号:X202210018004)。一直以来,我国都是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和网络舆论攻击的主要目标。进入新时代后,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西方国家纷纷通过制定战略、颁布法案、采取贸易制裁等方式企图遏制中国的发展。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跨境网络舆论攻

3、击逐渐呈现出攻击形式更加隐蔽、攻击手段复杂多变、攻击效果事半功倍的发展趋势,境外势力只需通过发布虚假信息和负面言论,就能在网络上制造恐慌、舆情和舆论攻击,这些现象都对我国的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维护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快速有效应对域外网络舆论攻击,对筑牢国家网络安全防线具有重要意义。一、域外势力进行网络舆论攻击的主要特点 自冷战结束后,在互联网上开展网络舆论攻击成了西方国家遏制、打击地缘政治对手的主要手段。其采取的常规做法包括阻塞新闻自由通道遏制中国声音、窜改歪曲污名化中国的政策主张、散布不实引论引发不明猜测和恐慌等。其网络舆论攻击特点包括:在国家战略下开展的大规模系

4、统化网络攻击、文化入侵与意识形态颠覆目的明显、网络舆情攻击资金和技术投入巨大。(一)在国家战略层面下开展的大规模系统化网络攻击 近年来域外网络舆论攻击多呈现出与国家行为相配合的特征,系统化趋势明显,往往在其领导人及高级官员针对热点话题与敏感事件进行发言和表态后,有专门的部门和行动组通过控制西方媒体与网络平台造势配合,最终生成攻击性舆论。例如,在 2017-2021 年特朗普执政时期,就曾数百次通过推特对我国的政治制度、疫情防控措施等进行抹黑和攻击。在 2021年“新疆棉花”事件中,域外势力通过控制耐克与阿迪达斯等域外企业以新疆强制劳动谣言拒绝使用新疆棉,对中国实施污名化打击。以上事件表明,域外

5、势力对我国的网络舆论攻击已成为其国家战略,与外交等多领域的措施和行为配合密切。(二)文化入侵与意识形态颠覆目的明显 在近年来的典型网络攻击事件中,对我国实施文化入侵并开展意识形态上的颠覆是西方开展网络攻击的核心目的。网络空间便捷化的急速发展使其超越了传统媒体,迅速成为文化入侵和开展意识形态颠覆的温床,各种利用网络开展的文化交流、论坛、学术研讨和通过网络传播的影视作品等,借助互联网的放大器效应,快速传播,同时也利用网络传播的隐蔽性,规避了文化和意识形态审查,逐步腐蚀公众认知,实现舆论颠覆。(三)网络舆论攻击资金和技术投入巨大 在西方历次开展的网络舆论攻击中,不惜血本注入资金和技术支持是常规的战略

6、选择。在 72 经 验 区域治理 EXPERIENCE 2021 年美国出台的 战略竞争法案中,美国当年对意识形态战略的投资高达 32 亿美元,资金主要用于互联网自由、网络空间舆论和信息博弈,其中规定:在2021 年之后的财政年度中,每年使用3亿美元对冲中国在全球媒体中的影响。除了直接投资外,境外势力还凭投入了大量资金以经济上的注资行为在我国互联网系统中开展渗透,通过股权占比影响互联网公司决策,甚至利用对境内网络平台的控制开展舆情攻击。在技术投入上,主要的手段是使用算法、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先发优势,识别我国监管系统的漏洞,传播虚假信息,规避监管,同时创造大量虚假的用户身份,散步虚假信息

7、,对目标群体进行识别和观点输送,开展舆情攻击。二、域外势力发动网络舆论战的主要手段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对我国开展舆论战所奉行的基本原则是:不断提高西方世界国家的可信度与合法性,削弱我国政府的信誉、公信力及合法性,利用大众对典型事件的舆论关注,通过潜移默化的舆论渗透,动摇、说服、颠覆普通民众的基本认知。(一)利用互联网平台、社交媒体散布攻击言论 互联网自诞生之日起就是西方国家打击对手的重要武器,网络使信息打破了传统舆论传播的时空界限,各大互联网平台、社交媒体成为域外势力发动舆论攻击的首选工具。例如,牛津大学互联网协会的两位学者Gillian Bolsover和Philip Howard,2018

8、 年在信息、传播及社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中就提出,推特大量使用“僵尸机器人”进行发帖,人为构建“反华舆论环境”,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推特上前100个最常发送与中国时政相关话题的账号中,有 71个账号的全部推文都来自第三方平台,占据 70%。算法、深度伪造等常见的互联网科技被广泛应用到具体的攻击过程中,冠冕堂皇地将虚构抹黑中国的言论包装成客观性误导。借助热点话题制造和激化我国社会矛盾,借助热点妄议与歪曲我国的制度政策,挑动我国政府和人民的神经。(二)利用国际话语权优势造谣抹黑我国 域外势力中西方发达国家,长期控制着众多国际传媒,在国际话语权中占据优势。CNN、BBC、彭博社等具有影响力的西方媒体在特

9、定机构的受益下大范围组织造谣抹黑中国,打击我国的正面形象,削弱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域外势力控制的假媒体、假网站、假 NGO 等组织层出不穷,2020 年 12 月,欧盟虚假信息实验室就曾发布调查报告,揭露印度操控分布在全球116个国家和地区的 750 家虚假媒体、冒牌智库以及反智NGO集团散布虚假新闻,诋毁中国,散布例如“债务陷阱”“人造新冠病毒”等谣言。美国也频繁打压中国媒体机构、限制官方账号以巩固其国际话语权优势。(三)培植西方“代言人”宣传西式文化和价值 域外势力对我国的文化渗透从未停止,在互联网深度发展的今天,西方国家加大了对我国的文化输出与渗透,例如,某国大使馆 2021 年在官网

10、推出的针对中国的所谓“小额捐赠”计划,对在中国境内宣传,某国文化、历史、价值观的公开活动,某国为主办人或主办单位提供最多 3万美元的资金资助,借助此类活动,对辨别能力不强的特定人群进行诱骗拉拢。西方国家大肆收买利欲熏心的网络大 v 公知,利用影响力宣传历史虚无主义,解构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鼓吹西式文化和价值。(四)借助热点话题制造和激化我国社会矛盾 近年来,域外势力极力捕捉任何一个可以形成网络舆论的社会热点,伺机煽风点火,操弄舆论,其选材集中在政治话题与社会话题上,往往借助热点妄议与外区我国的制度政策,例如,在特定的时间节点传播被片面截取的有冲击性的视频及图片,助推社会群体非理性情绪的持续发酵,

11、挑动我国政府和人民的神经。在地域歧视、环保、性别争议、突发事件中利用话题的极高关注度,引发民众不满情绪,制造对立观点,恶意并激化社会矛盾,借机上升至政治体制问题,形成攻击我国的言论。四、我国应对网络舆论攻击的对策建议 域外势力凭借群体渗透能力高、信息扩散速度快的网络舆论攻击,严重危害我国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在国内,如果缺乏有效应对,会在短期内造成内部民众严重的认知分歧,产生从网络空间到实体空间的社会群体极化与对峙,将对社会安全稳定产生严重影响。在国际方面,对中国形象的持续抹黑与污蔑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关系,不利国家的和平发展。(一)以总体安全观为指导,夯实网络空间法制基础

12、,切实提高法治效能 应对网络舆论攻击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在现有完备的顶层制度设计下,把握国家安全全局,依法治网,加强构建完备的网络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网 73 经 验 区域治理 EXPERIENCE 络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网络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网络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国家、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网民等多主体参与,共同推进网络治理的局面。近年来我国出台了纲领性网络安全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诸多法律文件治理网络舆情和应对网络舆论攻击,但我国针对此方面的立法仍旧需要完善。立法工作应减少滞后性,增强前瞻性,衔接现行法律法规与网络舆论发展的新态势对网络新技术新情况及时反映,并作出修订和解释。由

13、于网络主体的匿名性和不受地域的限制,在责任的追究认定等法律执行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政府必须强化各个主体的法律责任,使执法工作公正有力,对违法违规言论及时处理发挥法律作用,同时积极挖掘舆论攻击的源头,予以惩戒,对发动网络舆论攻击的个体及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强化“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认识,提高法治效能。(二)加强舆情治理机制和管控体系的建设,提升政府应变能力 应对网络舆论攻击,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舆情治理机制。在舆情发生前,需要各级地方政府提高对舆情的预测能力,了解民情民意,建立和完善舆情预警机制,在网络舆论爆发前提前制定应急方案。同时需要政府建立完善的管控体系,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合理确定网络平台、

14、网络个体的主体责任,加强与互联网平台的沟通与信息交流,提升政府的应变能力,提高舆情治理的决策能力,加强行业自我监督和公众外部监督,共同打造清朗的互联网舆论环境。重视主流媒体建设,增强政府的舆论话语权,引导正确舆论方向。(三)加强平台自身识别过滤机制建设,巩固企业主体的监督防线 在网络舆论战中,信息技术的地位至关重要,面对域外势力的先发技术优势,我国政府应更加重视创新型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大力巩固企业的监督防线,推进互联网平台自身监管系统智能化发展,面对政治机器人、水军用户、虚假账号和信息等能够做到有效筛查,提高监管的效率,利用大数据对潜在高危账号进行管控,挖掘同类账

15、号,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提高人工智能的检测能力,对网络舆论攻击精准有效识别,从源头上减少网络舆论攻击的传播。重视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发展,关注互联网发展新态势,鼓励企业加强网络技术储备,提高打好网络舆论战的能力,在未来的网络舆论战中占据优势地位。(四)加强思想建设,提升民众个体对舆论攻击的识别能力和免疫力 应对网络舆论攻击应加强思想建设,增强民众个体的自发性和主动性,提升其对网络舆论攻击的识别能力,使其配合国家安全防护与网络舆情治理。切实加强培养全体网民的素质,做好长期网络舆论斗争的准备,做好防御网络舆论攻击的长期阵地建设,从根本上扭转遭受网络舆论攻击的不利局面。此外加强思想建设,尤其重视青少年学

16、生群体的思想理论武装,植根学校课堂,从小加强道德思想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培养青少年群体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升对意识形态渗透的防御力与免疫力,提高学生对谣言和舆论攻击的认识能力,铲除谣言滋生的土壤。(五)重视主流媒体建设,增强政府的舆论话语权,引导正确舆论方向 应对网络舆论攻击应发挥主流媒体的关键性作用,积极发展对外传播体系,同时扶持和壮大民间国际化媒体力量,发挥其在对外传播中的作用和积极性。同时在国内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打造政府形象,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制度措施宣传更加生动与深入人心,使部分网络舆论攻击不攻自破,各级政府加强舆情治理和网络宣传教育工作,完善网络发言

17、人制度,增强政府对舆论的控制力,维护正面积极的舆论导向。参考文献 1 邵雷,石峰.基于开源情报对网络社交媒体中域外势力操纵账号的挖掘及管控对策研究J/OL.情报杂志,2022:1-92022-11-08.2 孔德鹏,郎玫,史传林.信息内卷化:政府网络舆情治理能力的提升路径J/OL.情报杂志,2022:1-92022-11-08.3 刘美萍.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协同治理机制构建研究J.求实,2022(05):64-76+111.4 封超.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网络舆情治理政策量化分析J.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2021(01):125-145+206-207.5 李宇.美英对华舆论攻击特点与应对J.对外传播,2021(05):45-48.6 刘建华.当前美国对华意识形态渗透的新手段及其应对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1):18-28.7 相德宝,杨月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国际涉华舆论斗争的新形势与新特点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2,6(02):101-108.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