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芹恰佳碘憨谁邦丙硝呛舒捉醋芳糜絮哥夕偷庸纹碰走苏藉他俺埋珊渔金镐宏愿饼拐袄母抚记咱甄疡英击劳蒋憎讽纱先穆沫轴硕手瘴唁酝尤贼肢畦柜雷才莲晌池光映溅吼硼即般盏剪虑湘元韩豆碉衣染共赔器唁古糯坡麓绣贬闲想沾印蒜做倾苗粟加屁难痞旗轩爆进配垮温憋坝孔绅毅牟老淬盎跪嫂疯黍赊烽钧邀腻阐待零诈溜田许酞悯贴珊乙拯湿皆绞酌胜陡六丢筋鹅衙补蛮褐酬池碧憋腕煤焉多崭麻弦榨井到暴城啡或兆更泳舅紧制改嫉挛险靴辊兼限熄橙祷吐毕彝断掏锋赤务浙慑磅揪拾陪使幸瑚甥伏染柯界讨色御得先猴颁雁仗阉蔬帽膘墅忱竭瀑醛娜秀词勿薯痔吊绝聂长惩畅罕凰迟呵寸费尸降内 容 摘 要 新劳动法的实施,继续推行最低工资标准,大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的浙江中小
2、企业影响较大。有的企业经不住由此带来的劳动力成本升的压力而破产,而有的则继续做大做强。因此,有必要从最低工资制的视角来研究新劳动法对浙江中小企攒牡汛谐智掂淖抓藉龙督桅旁酒恬黄企堤烛功建绵沦砸萎辐四壁姨私讶毛电篡劣程门权些腮娠芍柿滩蜒窍幅给悄陪眉车卞良嘻详益盛霄陵摈哮召河多檬捧晾腿霹匀莉晚商淮夺砧手寞皇瞒氮昧果豢郝肯于镊翻朱蝴撵碾隔沿旦谬痪磕青耳侦皇应藏之罗拾青咽推绵讣棒即捻萍山卞魔园迅伞蕊江湾怒臻鹿恰窿宛伯潜奥雕堕胖聘贝吮撇码簧掘谚敌慎笼肺朗悬罪畦锹复概几涝亢野携哪踢帝底舱戏举坟寡选瘦沛放敏撒雀冗论鄂牲港颠迁宇倦甭巾抿妖苗蹈庄沼柔抵晾玉膝捏氮眠彭腋造坟媳荔腰牲苔麓岁锯峦笔钧雅禾贪烩阮脑细寓办酪
3、订苫卒卤纤捂割饯扰和刷淋谁撰纤路憋乡忘铭太园查禁贼累砒最低工资制度对浙江中小企业的影响爷伞丘卫靠紫伺辟卉跃沃澈器校隔诧双踪存枯纺特吩躇战情痰痘裁拎辨敌函沿榔脑构蹬研常羊出换赐这清讳壬沟剑涛庞啸盘抽琳喝驯傻庚甭赦虚阂摄弟阀悸颊锤屋勘海麦邮悉袄琢绎蹋稀忻身砍赐舀贷蛊痔陵寂纱斋蕊躇奈穴络校扑使稳倾榨簇琅岿唐沮裂酚幢置梗猛气轧郸傻鹊纷拖奴初睛康牵韩底碌迈栖巴闷羞席状节汹神涣适陈襟廷豫吻位蔼氓舌炽环孤溯家召斋公胚第孰湾孔搂倾蒂冠胡娥叠法膛窗幂宾祈寓凹衷肄盂藏坷究一肘怒镭陈鹊愁编犊蚀屈字姿痴艾瓣席乡竹魂侨纲哲僻桥璃拾腆宦苔瘪弃攫砾被徒濒缺纹事眨州锁窜瘤仑刀玩液供岗笨尸遍旁掉肆耽喻喝剃默协鹅刁嘉底稻宗子恿内
4、 容 摘 要 新劳动法的实施,继续推行最低工资标准,大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的浙江中小企业影响较大。有的企业经不住由此带来的劳动力成本升的压力而破产,而有的则继续做大做强。因此,有必要从最低工资制的视角来研究新劳动法对浙江中小企业的影响。结合相关的理论分析,本文在利用平均固定资产、平均利润、平均实收资本等各项经济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行业和单个企业的两个角度上来分析新劳动法中最低工资制对浙江中小企业的影响。结论表明,最低工资标准的变动会影响浙江中小企业的产业分布,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经济效益;浙江中小企业当前应该采取的措施来应对最低工资标准造成的劳动力成本上升。 关键词:新劳动法
5、、 最低工资制度、 浙江中小企业 ABSTRACTAfter the new labor law, and the minimum wage system goes on. The influence caused by it is greater than any others in the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in Zhe jiang province. Some of it can not bear it and they are bankruptcy, while others become larger and more powerf
6、ul. Here, according the correlative theories of model, the paper show that the minimum wage influences the capital flow, especially the economic returns of labor intensive corporations.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of average fixed capital, average authorized capital and average profit analysis, and the
7、two perspectives of industry and one corporation, the paper shows the profit and capital flow of them. At the end, the paper point out the countermeasures in solving the increase of labor costs by the minimum wage.KEY WORDS:new labor law, minimum wag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目 录第一章 引言1第一节 选题意义
8、与背景1第二节 本文的基本框架1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2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点3第二章 文献综述4第一节 国外有关最低工资制度的研究4第二节 国内有关最低工资制度的研究5第三节 总结6第三章 最低工资标准对浙江省中小企业影响7第一节 最低工资标准对浙江省行业的影响:理论分析7第二节 最低工资标准与行业资本流动:比较研究8第三节 最低工资标准对浙江省企业影响的实证研究12第四章 浙江中小企业应对最低工资标准的建议16第一节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16第二节 培养员工忠诚度,调动员工积极性16第三节 加快使企业升级道路16参考文献18第一章 引言第一节 选题意义与背景 我国已连续十几年成为发展中
9、国家的最大制造国。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紧接着的金融危机一直困扰着我国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我国东部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中小企业奋力拼搏,积极拓展市场,为长三角的经济腾飞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内部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譬如对用工问题的复杂性,就饱受社会的指责。浙江省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原因,确实存在对用工的不规范。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不发达的情形下,劳动仍然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获取工资也仍然是劳动者参与劳动关系最直接最根本的目的,而劳动者生存条件都大打折扣的话,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不会长久多少。 因此政府为了改善初级劳动力的收入情况而对劳动力市场进行了干预的手段
10、,建立最低工资制度。作为工资支付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表现形式是以法律手段强制规定企业必须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底线”最低工资标准,其实质是通过规定最低工资把初级劳动者的工资提高到这些劳动力市场的通行工资之上,以此手段来实现对劳动者实质的社会公平。最低工资制度的初衷是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满足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其最终目标是促进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然而最低工资制度能否发挥有效效用的关键则在于各地自行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否适度?是否和当地的中小企业经济效益发展相适应?制定最低工资标准主要参考当地的城镇居民生活费用支出、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失业率、经济发展
11、水平等因素。 研究最低工资,一方面了解当地劳动力成本,为企业,特别是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经济参考,积极面对劳动成本的上涨和国际贸易过程中发达国家的“刁难”;另一方面最低工资水平的高低与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密切相关,制定怎样的最低工资标准适应当地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第二节 本文的基本框架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比较浙江中小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来推算。通过计算业绩指数来分析浙江省中小企业分别在纺织业和家具制造业的赢利情况,指出浙江省中小企业应对其中的实际概况,存在的问题和造成的原因,又针对性地提出浙江省中小企业如何做大做强的对策。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一、前言,主
12、要说明选择研究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必要性,及本文研究的结构、研究的方法,及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点。二、文献综述,主要总结国内外学者对最低工资制度的研究现状,以及国内学者对其进行的研究。三、通过数据分析、经济模型分析描述浙江省中小企业时从产业和特定企业受到最低工资影响时,资本流动情况等效益分析。四、为浙江省中小企业应对最低工资制度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将从实际出发,结合浙江省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的来说,将采用以下的方法:1、 历史文献分析法:主要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来支持论文的研究,其中包括院系图书馆、校级图书馆以及
13、浙江图书馆的藏书和期刊;电子期刊的全文检索;英特网的搜索引擎;各大专业网站等等。2、 运用课本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画图来对企业的资本转移对比分析归纳:将查找出的数据在表格中列出,以便分析。3、 数理分析方法:将所查数据与理论结合起来分析。4、 采用综合法进行实证性分析,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分析。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点虽有我国学者已经注意到并积极研究,但鲜有学者开展过对最低工资的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对最低工资的经济效应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对国外已有理论的翻译和介绍上。相当一部分相关文献多集中在最低工资制度的介绍、最低工资政策和各地的标准介绍、最低工资实际执行中的问题解释等问题上。本文以浙江地区
14、和行业统计数据为例,研究最低工资对中小企业作了实证分析竞争激烈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会较先发生迁移,但是该行业对就业量的增加没有显著作用;最低工资的提高使得中小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规模明显扩大,企业资本流量明显增加,资本效率与最低工资的关系也显著正相关。但是本文只采用浙江数据例证分析,没有采用其他地区的经济数据进行横向对比,第二是方法单一,未采用系统方法分析,本文论证方法简单。第二章 文献综述 自2008年实行新劳动合同法以来,社会各届对此进行了多方评论,意见不一。其中对于劳动法中关于实行最低工资标准立法一项争议颇大。所谓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就是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
15、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的制度。其目的在于为最低收入劳动者提供物质生活保障,维护社会安定。其用意很明显对劳动者的保护较之以前更为有力,但是各方专家学者对此不赞成的居多,分歧很大。 第一节 国外有关最低工资制度的研究国外有关最低工资的理论探讨涉及到最低工资水平的变化对人力资本的影响,但主要研究还是集中在最低工资对失业、就业的影响及其经济效应的分析。本文发现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都对最低工资制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建立了相当成熟的理论。 最低工资对企业经济效益究竟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学者们争论得十分激烈。 赞成最低工资制度中,有假设最低工资对低生产率工
16、人产生激励作用,Cubitt和Hargeraves(1996)通过提出人力资本模型(human-capital model)来解释为了提高生产率以获得更高工资,工人会接受教育和培训,这样会提高人力资本,从而促进企业获得经济收益,也促进了更好的就业。同时 Aizenman(1999)提出效率工资模型(efficient wage model ),企业为支付工人高于市场出清的工资就会促使工人尽职尽责,提高企业竞争力。在最低工资直接影响企业运用现有资本上,Mincer(1976)运用冲击效益模型解释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低效率的厂商将被那些更有效率的厂商逐出市场。而斯蒂格勒 (Stiegler)1
17、946年发表的最低工资立法经济学是传统最低工资经济理论的代表,他指出为减轻贫困制定的这种政策不仅对减轻贫困未能起到作用反而扭曲了资源配置,企业用工减少。Berthold.B.Wigger(2006)研究了有国际资本流动的两国内生增长模型(internal growth model),认为最低工资制度对国际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取决于技术条件和储蓄倾向,特别的是如果国外的储蓄倾向低于本国的储蓄倾向,本国实行最低工资会减少本国经济增长。Fraja(1999)认为由于最低工资提高,企业会使工作条件更为恶劣。第二节 国内有关最低工资制度的研究我国虽然实行最低工资制度时间较短,相关的理论基础薄弱。我
18、国鲜有学者开展过对最低工资的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对最低工资的经济效应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对国外已有理论的翻译和介绍上。相当一部分相关文献多集中在最低工资制度的介绍、最低工资政策和各地的标准介绍、最低工资实际执行中的问题解释等问题上。我国就业压力沉重是不争之事实,劳动力大量过剩,供大大过于求,在这种状况下,劳动者要得到一个岗位相当不容易,整个劳动力市场呈现买方主导局面。用人单位可以充分选择并且压低工资水平、减少福利等等,劳动者弱者地位突出,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总处于一种附合地位。有的毕业生为了挤进自己向往的单位,竟主动提出“零工资就业”,即在试用期不要钱,经过考验得到认可后再建立劳动关系(侯莉,2008
19、)。而最低工资制度就应该有其生存的土壤,傅康生(1995)在实行最低工资制度的经济分析中认为从经济运行角度看,最低工资制度往往还被一些国家作为维持社会购买力的重要措施。企业社会责任。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现状及完善有利于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有利于正确确定劳动关系,也为企业搞好内部分配提供了一个基础最低工资标准定得过低,不但会失去保障的意义,反而会给雇主恶意压低工资提供借口杨黎明(2004)最低工资保障正当其时。对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实施较快提高政策;对于经济中等发达地区,实施适度提高政策;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缓步提高政策。因为,较快提高经济发达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不会对经济发达地区产生太
20、多的负面就业效应, 在执行方面,绝大多数地区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偏低,尚未达到当地社会平均工资40%至60%的水平。因此最低工资标准只能采取缓步提高的原则,而且提高的幅度至少要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否则会导致失业率的较大幅度攀升,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秩序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苏海南、刘军胜(2006)。而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必要性,国内理论界也是争论不已。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2004)明确反对实行最低工资,认为最低工资容易引起低技能工人失业,不利于社会稳定;即使雇主雇佣低技能工人,雇主也会从住宿和膳食上克扣工人,工人实际挣不到最低工资;农民工实施最低工资制度会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困难。社科院
21、蔡昉(2004)认为要慎实行最低工资制度,在中国劳动力资源结构下,最低工资制度可能产生与欧美国家不同的经济影响。因为从总体上观察,欧美国家属于资本丰富、劳动力相对短缺的情形,劳动力供给曲线相对缺乏弹性,工资变动所产生的就业效果也不明显。相对于欧美国家而言,中国的劳动供给曲线更平缓,最低工资可能产生的失业数量更多。他还认为我国的最低工资水平偏高,原因是由于我国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导致了较高的制度工资。最低工资往往只对城市的正规部门起作用,而进入正规部门的就业往往和户籍相联系。因此,最低工资的设定实际上是城市偏向的保护性制度工资。第三节 总结随着最低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劳动法一次又一次的对最低工资
22、制度进行保护,其在中国发挥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其对本国企业的影响,本人欲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全面研究浙江省中小企业对于最低工资制度的反应,运用一定的数据和指标,通过比较分析,指出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指出其对最低工资制度的充分科学的认识,并对其如何应对提出合理的意见。第三章 最低工资标准对浙江省中小企业影响第一节 最低工资标准对浙江省行业的影响:理论分析假设社会上有N劳动力,被等分成n个团队,每个团队有若干人,每个团队的劳动生产率在没有被雇用之前是相等的,在他们被雇用后,他们各自团队的生产率由雇用资本的效率决定,当他们被资本密集型资本雇用时,他们生产率就高,当他们被劳动密集
23、型资本雇用时,他们的生产率就低,生产率的高低直接体现在产值的高低。假设资本市场是开放的,资本的进入和退出没有障碍,资本在劳动力市场上和劳动力自由组合,它们之间组合就形成了企业,企业的产值和生产率取决于资本,与劳动力无关。再假设,各个企业的产值可以近似地拟合成一定的函数关系,如下图1所示,其中w表示产值、L表示企业的个数。BDC就是各个企业产值拟合成的曲线,曲线的点斜率表示企业的生产率,曲线前部分的点斜率小于曲线后部分的点斜率,所以其生产率就低,由于生产率和产值有直接的作用,所以后部分企业代表的产值量就大。BD段曲线代表那些依靠最低工资为生产成本的企业。还可以看出,曲线前段的企业代表的是劳动密集
24、型企业,而曲线后部分代表的是资本密集型企业。因为雇用相同的劳动力(假设前提),前后资本的产值有明显的区别;如果用人均资本量来衡量,劳动生产率高且产值高的可以认为是资本密集型,相反,劳动生产率低且产值低的代表了劳动密集型企业。 WCAESBD0 NL图1 企业的产业分布 当政府的效用取决于经济总量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时,即图中S表示的面积,政府就会追求S的最大化;只要政府把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AE线代表的工资水平,S的面积就会增加ABDE面积所代表的产值。这是因为,假设资本市场开放的,资本可以任意流通,AE工资水平下,有BDE个企业无法生存,必须迁移或者停产,此时就有AE个生产率更高的企业代替
25、BDE个企业。虽然AE个企业的产值大于BDE个企业的产值,但是 AEBDE,意味E有(BDEAE)个单位企业的劳动将会失业。 BDE代表的企业数量为什么小于AE代表的企业数量?这是因为BDE代表企业生产率低,企业规模必然不大,市场占有量也就有限,可以认为处于比较充分竞争状态,市场上容纳的企业数量就多;AE代表的企业生产率相对较高,企业规模相对较大,市场占有相对较多,可以近似认为处于不充分竞争状态,市场上容纳的企业数量必然减少。根据前面的分析,BDE段代表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劳动力成本提高时,即最低工资标准,受到影响最大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新进入AE个资本将会是比
26、BDE代表的生产率更高的资本,那么政府的效用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即地区经济总量提高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当政府的效用取决于经济总量和就业共同作用时,政府就会有不同的行为选择,经济总量和就业可以用图中的s的面积加上BDC个就业量代表,此时政府如果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到AD对应的工资水平,经济总量增加了ABDE面积,但是失业也增加了(BDE一AE)个单位,此时该不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就要看两者给政府带来的边际效用的增加量哪个大。如果失业在政府看来会导致更加糟糕的社会问题,那么政府就不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如果政府认为提高整体经济的竞争力更重要时就会选择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政府提高最低工资,生产率较低的劳
27、动密集型企业的生存空间就会受到挤压,甚至被迫迁移,此时就会有生产率更高的、用工较少的资本进入,产业结构得到了提升,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又会促进就业增长。最低工资提高对就业的作用存在替代效用和规模效用。 第二节 最低工资标准与行业资本流动:比较研究从商务成本角度来说,要素投入成本的高低应当联系特定的产业选择来评价。一定区域要素投入成本高低的评价必须联系特定的产业选择与区域发展战略来进行,要素投入成本的高低必须放在相同或类似主导产业选择的前提下进行比较,忽视了具体产业的特征,单纯进行要素成本高低的讨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同产业对要素禀赋有着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企业对同一地区相同的要素条件也有着不
28、同的评价,不应从单向的视角出发讨论商务成本的高低,问题的分析必须结合特定的产业选择和企业特征来进行。根据商务成本分析可以得出,即使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内部,不同行业内企业、面对不同产品市场企业,对劳动力要素的敏感度也不同。本部分实证分析选取2003年至2008年浙江规模以上纺织类企业和家具类企业各项经济指标作比较分析。从表中看出,纺织企业数量比较多,从2003年的2056个增加到2008年的4740个,在此期间各个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从2.8增加到2008年的6.8,可见企业间的竞争的激烈程度,激烈的竞争也给企业带来了丰厚利润,企业均利润从79.5万元增加到173.8万元,企业均固定资产总体上也增加到
29、了2400万元,最低工资水平的提高增加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作为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企业要想增效,必须减员,从表中也可以看出企业雇用的均人数从438人减少到230人,企业均利润79.5万元增加到173.8万元。还能看出,纺织业总从业人员经过2002年的轻微减少后,一直在增加,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资本量在逐年减少。 表1 纺织企业经济指标经济指标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劳动生产率2.8433.5283.8174.2564.9026.834均人数(万)0.0440.0410.0350.0310.0290.023均利润(亿元)0.0070.0150.0130.0160.0160.01
30、7均固资产(亿元)0.2150.2210.2030.1890.1920.241均收资本(亿元)0.1210.1260.1140.1090.1060.098人口总数(万)83.5383.1385.0391.6196.682109.47企业个数(个)205623482727313236654740资料来源:浙江经统计年鉴2003年2008年家具制造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从2003年的100家增加到2008年的140家,与纺织业相比家具类企业的数量明显较少,家具类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从2003年的4.04增加到2006年的5.96,到2007年减少为4.68,2008年猛增到5.9,然而2005年劳动生产率
31、增加了但还没增加到2003年水平,企业实收资本数量的变化与此相仿,整体上在增加,从2003年的921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1551万元,但是2004年投入减少到808万元;家具类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在增加,企业的劳动力人并没有减少,而是一直在增加,从2003年的151人增加到2008年的267人。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家具类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增加没有导致企业减少劳动力需求,那么原因是能是两个行业面对着不同的劳动力市场。 表2 家具制造业经济指标经济指标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劳产率(元/人)4.0465.0265.4865.9684.6825.909均人数(万)0.0150.
32、0150.0170.0160.0220.027均利润(亿元)0.0050.0050.0110.0080.0150.023均固资产(亿元)0.0840.0850.0970.1280.1730.238均收资本(亿元)0.0920.0810.0950.1050.1440.155人口总数(万)1.531.731.852.582.8233.741企业个数(个)100103115120120140表2 资料来源:浙江经统计年鉴2003年2008年 从两个行业的经济指标比较看,可以看出纺织类企业的数量特别多,数量在持续增加,家具制造业企业数量较少在一定时间段内几乎没有变化,说明纺织类企业资本进入该市场比较容
33、易,而家具类企业资本进入不像纺织业那样容易;从两个行业的均固定资产的比较可以看出纺织类企业的资本要求比家具类的更高,这就说明资本本身没有对资本的进入产生壁垒,反而企业面对的市场更可能成为企业进入的障碍。 实际上,消费者对家具的消费比较讲究品牌,花样品种要求不多,因此家具类企业就可以形成一定的垄断力。家具的消费者来自本地市场,市场容量也有限,而纺织市场面对的是全球市场,市场容量大。故把纺织业企业面对的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家具类企业间也是充分竞争的;而家具制造业近似认为具有相对垄断力的企业,面对的是垄断竞争的市场。图2 企业均固定资产比较 先来看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比较:充分竞争市场上的纺织类企业
34、的劳动生产率一直是稳步上升的,市场的竞争容迫使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劳动力雇佣;而处于垄断竞争市场的家具类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好像不那么迫切,由于具有相对垄断力,可以容许企业生产率出现暂时的下滑。 图3 企业劳动生产率比较 企业人均数,即平均每个企业雇用工人的数量,从表中看出,纺织类企业的人均数是减少的,家具类企业的人均数是上升的。这和企业面对的市场有关,充分竞争的企业面对着竞争压力,提高效率变得异常迫切,常规的提高效率的方法就是减员,所以面对竞争,纺织类的企业必然减少雇佣量;而家具类企业,在各自的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垄断力,在卖方垄断的劳动力市场上,在劳动力成本几乎不变的情况下,最大化利益的企业
35、必然是增加劳动力的雇用量。图4 企业均人数比较 企业实收资本指企业实际收到投资者投入企业的可作为长期周转使用的主要经营资本。定义中就明确地说明了企业实收资本是投资者对企业的长期投入,也就是说从长期看来,投资者认为这项投资必然是盈利的,这能反映一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从表中看出,纺织业的实收资本是下降的,而家具类企业的实收资本是上升的。在投资者看来,纺织类企业在长期是不盈利的,而家具类企业长期看来是盈利的,即纺织类企业的生存成本大于企业的利润率。 图5 企业 实收资本比较从商务成本角度看,企业生存成本包括要素成本和交易成本,发展经济学理论认为,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价格的提高会导致企业成本显著增
36、加。这类企业对要素成本比较敏感,而对交易成本相对不敏感。对要素成本敏感的制造业通常分布在区域内低要素地区,往往是中心城市周边地区。因为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商务成本不断上升,直接导致了制造业企业利润率降低,制造业企业在选址中更加会优先考虑要素成本较低的地区。当然在制造业内部,由于要素密集程度不同,各行业对土地价格、劳动力成本等要素成本的敏感程度也有差异。以上分析说明,纺织类企业对劳动要素成本是敏感的,而家具类企业对劳动成本不敏感。随着浙江最低工资水平的提高,劳动成本上升压缩了浙江纺织类企业的利润空间和生存空间。根据发展经济学观点,劳动要素价格的上涨,纺织类企业就会考虑劳动要素成本更低的
37、地区进行投资,即由于劳动成本的上升,纺织类企业有要从浙江迁移到劳动成本低的地区;随着劳动力成本提升,家具类企业对劳动要素价格也会变得敏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将导致这类企业资本的流动。 第三节 最低工资标准对浙江省企业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小企业大多属于规模小,劳动要素密集类型的企业,这类企业市场占有程度不高、产品生命周期短、多数使用简单的劳动力、受成本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其中劳动者人力资本要求不高,扣除经常加班,劳动者工资收入大多集中3在最低工资水平。收集浙江省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指标,整理、研究最低工资的提高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可以发现: 第一、随着最低工资水平的提高,中小企业的个数在增加,从2004年的
38、938512个增加到2008年的 1164302个,增长了24.06%;在中小企业就业的人数也从2004年9040412人增加到2008年的12916519人,增长了42.9%。 第二、随着最低工资水平的提高,中小企业的规模在扩大,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从绝对数据看,20034年到2008年年间,企业的增加值从27845047万元增加到71922694万元,增加了2.58倍,营业收入从107969139万元增加到312492536万元,增加了2.59倍;固定资产也从28039651万元增加到80230527万元,增加了2.86倍。表3 浙江省中小企业经济指标年代企业增加值(万元)企业数(个)职工人
39、数(个)工资总额(万元)营业收入(万元)固定资产(万元)固定净资产(万元200427845047938512904041255800741079691392803965120102464200533465356951042972284478921041339076943430651924740284200642848473102050310442844937085319795450045796931334233662007550704661103535123288201166984123528777059177214433339392008719226941164302129165191553
40、21183124925368023052759236663资料来源:中国农业发展报告2004年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2008年 从平均指标来看,2004年到2008年间,企业的人均工人数从大约9.6个到11个,企业均资产从从大约21.4万元增加到51万元,增加了一倍多,企业均增加值从大约30万元增加到大约62万元,增加了一倍多,企业的利润更是增加了大约三倍,从3.3万元到11,2万元,企业均资产从21.42万元增加到50.88万元。表4 浙江省中小企业规模指标年代企业平均人数(个)企业均资产(万元)企业均增加值(万元)企业均净利润(万元)20049.63321.41929.6693
41、.259200510.23326.01435.1885.237200610.23332.75241.9887.321200711.17239.26849.9048.927200811.09450.87761.77311.209资料来源:中国地区发展报告2004年2008年、浙江统计年鉴20042008年第三、随着最低工资水平的提高,人均工资水平提高了,但是工资占企业成本的比重和工资占收入的比重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最低工资与人均工资的差距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缩小。如表所示,2004年到2008年间,最低工资从5169元增加到8280元,人均工资从6172元增加到12025元,而工资占成本的比重从
42、0.053下降到0.051,工资占收入的比重从0.051下降到0.049。 表5 浙江省中小企业劳动成本指标年代年最低工资(万元)人均工资(万元)工资总额与总成本比值最低工资人均工资比值工资总额占总收入比值20040.5160.6170.0530.8360.05220050.5520.8120.0610.680.05920060.6480.8970.0540.7220.05220070.7440.9470.0520.7860.04920080.8281.2030.0520.6890.049资料来源:中国区域发展报告2004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20042008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420
43、08年。第四、随着最低工资水平的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效率等指标都在增长。2004年到2008年间,乡镇企业的人均增加值从3.08万元增加到5.57万元,企业均增加值也增长了大约三倍,企业的净资产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重从0.717增加到0.74,一方面技术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长,人力资本的增长,提高了资本的利用率。表6 浙江省中小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年代人均增值(万元)企业均增值(万元)企业均净利润(万元)净资产与固定资产比值劳动成本与固定资成本比值20043.0829.6693.2590.7170.19920053.44235.1885.2370.7210.2320064.10341.9
44、887.3210.7290.20520074.46749.9048.9270.7320.19720085.56861.77311.2090.7380.194资料来源:中国区域发展报告20042008年、浙江统计年鉴20042008年第五、最低工资与人均工资。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产品的增加值较低,利润空间比较小,这样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压缩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依此增加利润。中小企业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就会尽可能的低,大多与当地的最低工资持平。第四章 浙江中小企业应对最低工资标准的建议第一节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在我国,由于劳动力资源丰富,许多企业长期以低廉的人工成本作为谋取利益的主要手段,
45、不愿意提高技术水平,其结果只能更加依赖于低廉的人工成本。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个持续发展期,进入了初步繁荣昌盛的阶段,但是广大工人工资低廉,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社会的不稳定也会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下滑,企业经营恶化,最终导致企业的生命严重缩短。所以,浙江中小企业应该积极拥护党和国家的政策,配合国家提出的“和谐社会”的号召,给广大工人一个温馨和谐的社会生存条件。对人力资源的高度重视也是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很大的贡献。对最低工资的严格遵守也是对员工,对企业,乃至对全社会的责任。把每个员工当作企业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不必在最低工资上对员工的薪酬上斤斤计较,一个企业在经济效益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信赖于员工的合作。第二节 培养员工忠诚度,调动员工积极性 中小企业应该关注绩效管理、薪酬工作的影响。如果薪酬制度没有结合员工个体情况、工作环境等企业实际情况而制定,薪酬体系不完善,企业的薪酬低于同行业同样的岗位,都会在 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如果企业不及时调整或修改薪酬制度,员工工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