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3年人教版小学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1.下面式子的结果和25×24的结果相等的是( )。
A.25×4×20 B.25×4+20 C.25×4+25×6 D.25×4×6
答案: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乘法分配律可知,25×24=25×(4+20)=25×4+25×20。根据乘法结合律可知,25×24=25×(4×6)=25×4×6。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A.25×4×20≠25×24;
B.25×4+20≠25×24;
C.25×4+25×6≠25×24;
D.25×4×6=25×24;
故答案为:D。
【点睛】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乘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2.下图中,( )是轴对称图形。
A. B. C.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依次进行判断选择即可。
【详解】
A.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
B.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
C.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的辨别,可以用对折或画对称轴的方法辨别。
3.下列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
A.、、 B.、、 C.、、
答案:C
解析:C
【解析】
【分析】
三角形3条边的关系是:任意两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长度之差小于第三边,此题依此选择即可。
【详解】
A.4+4=8(厘米),8厘米<9厘米,因此这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
B.5+4=9(厘米),9厘米=9厘米,因此这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
C.4+3=7(厘米),7厘米>6厘米,6-3=3(厘米),3厘米<4厘米,因此这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
故答案为:C
【点睛】
熟练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用5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组合成一个立体图形,从前面看是的是( )。
A. B. C.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分别画出各个选项从前面看到的形状即可解答。
【详解】
A. 从前面看到的是 ;
B.从前面看到的是 ;
C.从前面看到的是;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视图知识的掌握。
5.不改变3.1的大小,把它改写成用千分之一作计数单位的小数是( )。
A.3.100 B.3.010 C.3.10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根据小数的性质,3.1改写成用千分之一作计数单位的小数是3.100。
故答案为:A。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3.909左边的“9”是右边的“9”的( )倍。
A.10 B.100 C.1000 D.1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对小数数位的理解,小数部分的数位从左往右分别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相邻两个数位进率是10,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3.909左边的“9”在十分位,右边的“9”在千分位,十分位是千分位上的100倍。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的是学生对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掌握情况。
7.两个数相加,一个加数增加1.2,另一个加数减少0.7,和是( )。
A.增加0.5 B.减少0.5 C.增加1.9 D.减少1.9
答案: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和先增加1.2,再减少0.7,所以一共增加的是两数之差。据此解答。
【详解】
1.2>0.7,可得和会增加;1.2-0.7=0.5。和会增加0.5。
故选: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和的变化规律。两个数相加,加数增加多少,和也增加多少;加数减少多少,和也减少多少,
8.伍老师去商店买体育用球,篮球每个60元,排球每个36元。他一共花了360元,平均每个球45元。伍老师购买了( )个排球。
A.3 B.5 C.8 D.10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条件“他一共花了360元,平均每个球45元”,先求出伍老师购买了(个)体育用球。假设全是篮球,那么篮球有花的钱数是60×8=480(元),比实际多了480-360=120(元),排球和篮球的价格差为60-36=24(元),则排球的个数为:120÷24=5(个)。
【详解】
360÷45=8(个)
假设全是篮球,那么排球有
(60×8-360)÷(60-36)
=(480-360)÷24
=120÷24
=5(个)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鸡兔同笼问题,利用假设法即可解决。
9.50名同学的身高各不相同,其中最高的是152厘米,最矮的是137厘米。他们的平均身高可能是( )厘米。
A.136 B.145 C.152 D.153
答案: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其特点是比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
【详解】
A.136<137,因此136厘米不可能是他们的平均身高。
B.137<145<152,因此145厘米可能是他们的平均身高。
C.152=152,因此152厘米不可能是他们的平均身高。
D.153>152,因此153厘米不可能是他们的平均身高。
故答案为:B
【点睛】
熟练掌握平均数的特点及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40厘米=( )米 5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5元3分=( )元 35克=( )千克
解析:4 0.5 5.03 0.035
【解析】
【分析】
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由厘米化到米,40除以进率100即可;
由平方厘米化到平方分米,50除以进率100即可;
由分化到元,3除以进率100即可;
由克化到千克,35除以进率1000即可。
【详解】
40÷100=0.4,40厘米= (0.4) 米;
50÷100=0.5,50平方厘米= (0.5)平方分米;
3÷100=0.03,5元3分= (5.03)元;
35÷1000=0.035,35克= (0.035)千克
【点睛】
本题是考查长度、面积、质量等单位换算。单位换算首先要弄清是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还是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其次记住单位间的进率。
11.7.8里面有 个0.1,0.9里面有 个0.01,8.601的计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解析:78,90,0.001,8601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小数的意义,7.8里面有78个0.1,0.9里面有90个0.01,8.601的计数单位是0.001,有8601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解:7.8里面有78个0.1,0.9里面有90个0.01,8.601的计数单位是0.001,有8601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故答案为78,90,0.001,860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意义.
12.☆÷23=34……15,☆表示的数是( ),计算时所使用的数量关系式是( )。
解析: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解析】
【分析】
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里,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
23×34+15
=782+15
=797
计算时所使用的数量关系式是: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所以:☆÷23=34……15,☆表示的数是797,计算时所使用的数量关系式是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点睛】
灵活掌握在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后,又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一位是3.4,这个数原来是( )。
解析:034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可知,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这个数除以10,已知条件可知原数×1000÷10=3.4,求原数就是3.4×10÷1000,即可解答。
【详解】
3.4×10÷1000
=34÷1000
=0.034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的灵活运用。
14.某商场举办“迎五一”促销活动,一种巧克力买五盒送一盒.这种巧克力每盒7.45元,周老师买了12盒,花了________元.
解析:5
【解析】
【详解】
12÷5=2……2,
7.45×10=74.5(元).
故答案为74.5 .
【点睛】
根据条件“买五盒送一盒”可得,买12盒,只需要花10盒的钱数,用每盒的单价×数量=总价,据此列式解答.
15.在平行四边形上剪一刀,其中一个三角形,另一个是( )形。
解析:梯形、五边形、三角形
【解析】
【分析】
见详解
【详解】
(梯形) (三角形) (五边形)
【点睛】
此题解答时答案不唯一,分情况考虑全面即可。
16.小马虎在计算 140-□×5时,把运算顺序弄错,结果得到 600。这道题的正确得数是( )。
答案:40
【解析】
略
解析:40
【解析】
略
17.一块长方形草坪,长20米,面积是110平方米,如果宽不变,长增加到100米,那么草坪的面积是( )平方米。
答案:550
【解析】
【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结合积的变化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0除外)。由此可知:宽不变,长从20米增加到100米,20×5=100,即长扩
解析:550
【解析】
【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结合积的变化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0除外)。由此可知:宽不变,长从20米增加到100米,20×5=100,即长扩大了5倍,那么积也应该扩大5倍,据此解答。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
长方形的宽不变,长扩大了5倍,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知,面积也应该扩大5倍,
增加后长方形的面积为:110×5=550(平方米)。
【点睛】
掌握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积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有龟和鹤共5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6条。龟有( )只,鹤有( )只。
答案:2
【解析】
【分析】
假设全是龟,则应有4×5=20条腿,比实际多20-16=4(条),因为每只龟比每只鹤多4-2=2条腿,所以鹤有4÷2=2只,进而用减法即可求出龟的数量。
【详解】
假设全是龟
解析:2
【解析】
【分析】
假设全是龟,则应有4×5=20条腿,比实际多20-16=4(条),因为每只龟比每只鹤多4-2=2条腿,所以鹤有4÷2=2只,进而用减法即可求出龟的数量。
【详解】
假设全是龟,则鹤有:
(4×5-16)÷(4-2)
=4÷2
=2(只)
龟有:5-2=3(只)
所以:有龟和鹤共5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6条。龟有3只,鹤2只。
【点睛】
解决本题用鸡兔同笼的假设法解决也可以用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19.直接写出得数。
35+65÷5= 4.75-3.5= 6.32×100= 1×(89-89) 80-80÷4=
0.22÷10= 1.06+0.24= 25×8= 25×4-23= 0÷101=
130×5÷10= 24×3÷24×3= 5.26+3.74= 7.78-0.58= 1.4-0.9=
答案:48;1.25;632;0;60
0.022;1.3;200;77;0
65;9;9;7.2;0.5
【解析】
【分析】
【详解】
略
解析:48;1.25;632;0;60
0.022;1.3;200;77;0
65;9;9;7.2;0.5
【解析】
【分析】
【详解】
略
20.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带的要验算)
答案:95;23.56;55.25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求解,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注意带的要验算。
【详解】
32.5+17.45
解析:95;23.56;55.25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求解,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注意带的要验算。
【详解】
32.5+17.45=49.95 45.83-22.27=23.56 *72-16.75=55.25
验算:
【点睛】
考查了小数加减法,关键是熟练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基础题,认真仔细即可。
21.先思考运算顺序,再计算。
38+56÷7×4 5.6+2.7+4.51
40-(2.7+0.8) 40×[128-(154–31)]
答案:70;12.81;
36.5;200
【解析】
【分析】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
解析:70;12.81;
36.5;200
【解析】
【分析】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详解】
38+56÷7×4
=38+8×4
=70
5.6+2.7+4.51
=8.3+4.51
=12.81
40-(2.7+0.8)
=40-3.5
=36.5
40×[128-(154-31)]
=40×[128-123]
=40×5
=200
22.星期天,妈妈买了鱼、青菜和鸭肉,买这些菜一共花了多少钱?
答案:6元
【解析】
【分析】
先用3.35加39.65计算出买青菜和鸭肉的钱,然后再加买鱼的钱就是一共花的钱。
【详解】
3.35+39.65=43(元)
43+24.6=67.6(元)
答:买这些菜一
解析:6元
【解析】
【分析】
先用3.35加39.65计算出买青菜和鸭肉的钱,然后再加买鱼的钱就是一共花的钱。
【详解】
3.35+39.65=43(元)
43+24.6=67.6(元)
答:买这些菜一共花了67.6元。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在一块面积是1.2公顷的土地上建了8幢楼房,每幢楼房占地900平方米,其余的地用于绿化和道路。绿化和道路的用地面积一共是多少公顷?
答案:48公顷
【解析】
【分析】
1公顷=10000平方米,用8×900求出楼房的总占地面积,化成公顷,用土地的总面积1.2公顷减去楼房的总占地面积即可。
【详解】
8×900=7200(平方米)=0.
解析:48公顷
【解析】
【分析】
1公顷=10000平方米,用8×900求出楼房的总占地面积,化成公顷,用土地的总面积1.2公顷减去楼房的总占地面积即可。
【详解】
8×900=7200(平方米)=0.72(公顷)
1.2-0.72=0.48(公顷)
答:绿化和道路的用地面积一共是0.48公顷。
【点睛】
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换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4.如图,用完全相同的两部分制成的抽拉铝梯,每部分长多少米?
答案:4米
【解析】
【分析】
先计算出两部分的总长,再用总长除以2就是每部分的长度,据此解答。
【详解】
答:每部分长4米。
【点睛】
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梯形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析:4米
【解析】
【分析】
先计算出两部分的总长,再用总长除以2就是每部分的长度,据此解答。
【详解】
答:每部分长4米。
【点睛】
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梯形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小华调查了本校五年级一班、二班同学参加书法、绘画、剪纸3个兴趣小组的人数情况。
(1)根据他的调查记录完成第一幅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填空。
(2)从整体上看,参加( )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多。五年级一班参加( )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少。
(3)以上两幅统计图,第( )幅更便于比较每个兴趣小组中两个班的人数,第( )幅更便于比较每个班级中不同兴趣小组的人数。
答案:(1)见详解
(2)绘画;剪纸
(3)一;二
【解析】
【分析】
(1)根据调查记录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即可;
(2)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柱状越高说明人数越多,柱状越低说明人数越少,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1)见详解
(2)绘画;剪纸
(3)一;二
【解析】
【分析】
(1)根据调查记录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即可;
(2)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柱状越高说明人数越多,柱状越低说明人数越少,据此解答即可;
(3)第一幅图便于比较不同兴趣小组之间的人数多少,第二幅图便于比较班级之间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多少,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1)如图:
(2)参加绘画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多。五年级一班参加剪纸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少;
(3)以上两幅统计图,第一幅更便于比较每个兴趣小组中两个班的人数,第二幅更便于比较每个班级中不同兴趣小组的人数。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点,掌握基础知识是关键。
26.下面两个统计图反应的是甲、乙两名同学的数学自测成绩和在家学习时间分配情况,看图后回答问题。
(1)谁的成绩提高得快?
(2)谁思考时间多一些?多几分钟?
(3)你喜欢谁的学习方法?为什么?
答案:(1)甲;
(2)甲思考时间多一些,多10分钟;
(3)甲,甲的学习方法比乙的方法更有学习效果。
【解析】
【分析】
(1)观察甲、乙两名同学的数学自测成绩,看谁成绩上升得快;
(2)观察甲、乙两名
解析:(1)甲;
(2)甲思考时间多一些,多10分钟;
(3)甲,甲的学习方法比乙的方法更有学习效果。
【解析】
【分析】
(1)观察甲、乙两名同学的数学自测成绩,看谁成绩上升得快;
(2)观察甲、乙两名同学在家学习时间分配情况统计图,得到甲乙各自的思考时间进行解答;
(3)根据观察,说出合适的理由即可。
【详解】
(1)甲的成绩提高得快。
(2)甲思考时间40分钟,乙思考时间30分钟,40-30=10(分)
答:甲思考时间多一些,多10分钟。
(3)答:喜欢甲的学习方法,甲的学习方法比乙的方法更有学习效果。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实际应用,根据题目不同的要求观察相应的图形。
27.用一根两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框架后,剩下20厘米。这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多少?
答案:60厘米
【解析】
【分析】
先求出用去铁丝的长度,再除以3即可解答。
【详解】
2米=200厘米
(200-20)÷3
=180÷3
=60(厘米)
答:这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60厘米。
【点睛】
解析:60厘米
【解析】
【分析】
先求出用去铁丝的长度,再除以3即可解答。
【详解】
2米=200厘米
(200-20)÷3
=180÷3
=60(厘米)
答:这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60厘米。
【点睛】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