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3年人教版七7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属于同位角的是( )
A.与 B.与 C.与 D.与
2.下列运动属于平移的是( )
A.汽车在平直的马路上行驶 B.吹肥皂泡时小气泡变成大气泡
C.铅球被抛出 D.红旗随风飘扬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位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下列四个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内错角相等;③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相等;⑤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下列几个命题中,真命题有( )
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②如果和是对顶角,那么;
③一个角的余角一定小于这个角的补角;
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它的任一个内角.
A.1个 B.2个 C.3个 D.4
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7.如图,AB∥CD,将一块三角板(∠E=30°)按如图所示方式摆放,若∠EFH=25°,求∠HGD的度数( )
A.25° B.30° C.55° D.60°
8.如图,动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次从原点运动到点,第次接着运动到点,第次接着运动到点,……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次运动后,动点的坐标是( )
A. B. C. D.
九、填空题
9.若则 ________.
十、填空题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2)关于x轴对称的点P1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
十一、填空题
11.如图,已知△ABC是锐角三角形,BE、CF分别为∠ABC与∠ACB的角平分线,BE、CF相交于点O,若∠A=50°,则∠BOC=_______.
十二、填空题
12.如图,将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直尺()贴在一起,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C()在直尺的一边上,若,则的度数等于________.
十三、填空题
13.将长方形纸带沿EF折叠(如图1)交BF于点G,再将四边形EDCF沿BF折叠,得到四边形,EF与交于点O(如图2),最后将四边形沿直线AE折叠(如图3),使得A、E、Q、H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恰好落在BF上若在折叠的过程中,,且,则________.
十四、填空题
14.观察下列等式:1﹣=,2﹣=,3﹣=,4﹣=,…,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则第20个等式为_____.
十五、填空题
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在第二象限,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
十六、填空题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点P(x,y),我们把点P′(-y+1,x+1)叫做点P的幸运点.已知点A1的幸运点为A2,点A2的幸运点为A3,点A3的幸运点为A4,…,这样依次得到点A1,A2,A3,…,An.若点A1的坐标为(3,1),则点A2020的坐标为_______.
十七、解答题
17.计算.
(1);
(2).
十八、解答题
18.求下列各式中的值
(1)
(2)
十九、解答题
19.如图,∠1=∠2,∠3=∠C,∠4=∠5.请说明BF//DE的理由.(请在括号中填上推理依据)
解:∵∠1=∠2(已知)
∴CF//BD( )
∴∠3+∠CAB=180°( )
∵∠3=∠C(已知)
∴∠C+∠CAB=180°(等式的性质)
∴AB//CD( )
∴∠4=∠EG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5(已知)
∴∠5=∠EGA(等量代换)
∴ED//FB( )
二十、解答题
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DABC的顶点 C的坐标为(1,3).点A、B分别在格点上.
(1)直接写出A、B两点的坐标;
(2)若把DABC向上平移3个单位,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DA¢B¢C¢,画出DA¢B¢C¢;
(3)若DABC内有一点 M(m,n),按照(2)的平移规律直接写出平移后点M的对应点 M¢的坐标.
二十一、解答题
21.计算:
(1); (2)﹣12+(﹣2)3×;
(3)已知实数a、b满足+|b﹣1|=0,求a2017+b2018的值.
(4)已知+1的整数部分为a,﹣1的小数部分为b,求2a+3b的值.
二十二、解答题
22.(1)如图1,分别把两个边长为的小正方形沿一条对角线裁成4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则大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
(2)若一个圆的面积与一个正方形的面积都是,设圆的周长为.正方形的周长为,则______(填“”,或“”,或“”)
(3)如图2,若正方形的面积为,李明同学想沿这块正方形边的方向裁出一块面积为的长方形纸片,使它的长和宽之比为,他能裁出吗?请说明理由?
二十三、解答题
23.如图,,直线与、分别交于点、,点在直线上,过点作,垂足为点.
(1)如图1,求证:;
(2)若点在线段上(不与、、重合),连接,和的平分线交于点请在图2中补全图形,猜想并证明与的数量关系;
二十四、解答题
24.(1)学习了平行线以后,香橙同学想出了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的新方法,她是通过折纸做的,过程如(图1).
①请你仿照以上过程,在图2中画出一条直线b,使直线b经过点P,且,要求保留折纸痕迹,画出所用到的直线,指明结果.无需写画法:
②在(1)中的步骤(b)中,折纸实际上是在寻找过点P的直线a的 线.
(2)已知,如图3,,BE平分,CF平分.求证:(写出每步的依据).
二十五、解答题
25.如图1,已知AB∥CD,BE平分∠ABD,DE平分∠BDC.
(1)求证:∠BED=90°;
(2)如图2,延长BE交CD于点H,点F为线段EH上一动点,∠EDF=α,∠ABF的角平分线与∠CDF的角平分线DG交于点G,试用含α的式子表示∠BGD的大小;
(3)如图3,延长BE交CD于点H,点F为线段EH上一动点,∠EBM的角平分线与∠FDN的角平分线交于点G,探究∠BGD与∠BFD之间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分析】
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意义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解:∠2与∠3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
∠1与∠4是对顶角,因此选项B不符合题意.
∠1与∠3是内错角,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
∠2与∠4同旁内角,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理解和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意义是正确判断的前提.
2.A
【分析】
根据平移的定义,对选项进行一一分析,排除错误答案.
【详解】
解:A、汽车在笔直公路上运动沿直线运动,符合平移定义,属于平移,故A选项符合;
B、吹肥皂泡时小气泡变成大气泡,不属于平移
解析:A
【分析】
根据平移的定义,对选项进行一一分析,排除错误答案.
【详解】
解:A、汽车在笔直公路上运动沿直线运动,符合平移定义,属于平移,故A选项符合;
B、吹肥皂泡时小气泡变成大气泡,不属于平移,故B选项不符合;
C、铅球被抛出是旋转与平移组合,故C选项不符合;
D、随风摆动的红旗,不属于平移,故D选项不符合.
故选: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定义,平移是指图形的平行移动,平移时图形中所有点移动的方向一致,并且移动的距离相等.
3.D
【分析】
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
【详解】
解:点(3,-2)所在象限是第四象限.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4.B
【分析】
根据几何初步知识对命题逐个判断即可.
【详解】
解:①对顶角相等,为真命题;
②内错角相等,只有两直线平行时,内错角才相等,此为假命题;
③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为真命题;
④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者互补,此为假命题;
⑤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为假命题;
①③命题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命题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线、对顶角等几何初步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B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对①进行判断;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对②进行判断;根据余角与补角的定义对③进行判断;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对④进行判断.
【详解】
解: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所以①错误;
如果∠1和∠2是对顶角,那么∠1=∠2,所以②正确;
一个角的余角一定小于这个角的补角,所以③正确;
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之不相邻的一个内角,所以④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6.D
【分析】
根据算术平方根、立方根、二次根式的乘法逐项判断即可得.
【详解】
A、,此项错误;
B、,此项错误;
C、,此项错误;
D、,此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立方根、二次根式的乘法,熟练掌握算术平方根与立方根是解题关键.
7.C
【分析】
先根据三角形外角可求∠EHB=∠EFH+∠E=55°,根据平行线性质可得∠HGD=∠EHB=55°即可.
【详解】
解:∵∠EHB为△EFH的外角,∠EFH=25°,∠E=30°,
∴∠EHB=∠EFH+∠E=25°+30°=55°,
∵AB∥CD,
∴∠HGD=∠EHB=55°.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性质,平行线性质,掌握三角形外角性质,平行线性质是解题关键.
8.B
【分析】
分析点P的运动规律找到循环规律即可.
【详解】
解:点P坐标运动规律可以看做每运动四次一个循环,每个循环向右移动4个单位,则2020=505×4,
所以,前505次循环运动点P共向右运
解析:B
【分析】
分析点P的运动规律找到循环规律即可.
【详解】
解:点P坐标运动规律可以看做每运动四次一个循环,每个循环向右移动4个单位,则2020=505×4,
所以,前505次循环运动点P共向右运动505×4=2020个单位,且在x轴上,
故点P坐标为(2020,0).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规律型:点的坐标,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规律探究题,解答关键是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九、填空题
9.【分析】
根据平方与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即可求解.
【详解】
依题意得2a+3=0.b-2=0,
解得a=-,b=2,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实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实数的性质.
解析:
【分析】
根据平方与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即可求解.
【详解】
依题意得2a+3=0.b-2=0,
解得a=-,b=2,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实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实数的性质.
十、填空题
10.(-3,-2)
【分析】
根据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得答案.
【详解】
点P(﹣3,2)关于x轴对称的点Q的坐标是(﹣3,﹣2).
故答案为:(﹣3,﹣2).
【点
解析:(-3,-2)
【分析】
根据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得答案.
【详解】
点P(﹣3,2)关于x轴对称的点Q的坐标是(﹣3,﹣2).
故答案为:(﹣3,﹣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关键是掌握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十一、填空题
11.115°
【详解】
因为∠A=50°,
∴∠ABC+∠ACB=180°−∠A=180°−50°=130°,
∵BE、CF分别为∠ABC与∠ACB的角平分线,
∴∠OBC=∠ABC,∠OCB=∠ACB
解析:115°
【详解】
因为∠A=50°,
∴∠ABC+∠ACB=180°−∠A=180°−50°=130°,
∵BE、CF分别为∠ABC与∠ACB的角平分线,
∴∠OBC=∠ABC,∠OCB=∠ACB,
∴∠OBC+∠OCB=(∠ABC+∠ACB)= ×130°=65°,
在△OBC中,∠BOC=180°−(∠OBC+∠OCB)=180°−65°=115°
十二、填空题
12.35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即可求得
【详解】
故答案为:35°.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熟练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35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即可求得
【详解】
故答案为:35°.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熟练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十三、填空题
13.32°
【分析】
连接EQ,根据A、E、Q、H在同一直线上得到,,根据得到,从而求得,再根据题意求解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如图所示,连接EQ,
∵A、E、Q、H在同一直线上
∴∥
∴
∵∥
解析:32°
【分析】
连接EQ,根据A、E、Q、H在同一直线上得到,,根据得到,从而求得,再根据题意求解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如图所示,连接EQ,
∵A、E、Q、H在同一直线上
∴∥
∴
∵∥
∴
∵,=90°
∴=180°-90°-26°=64°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
∴=32°
故答案为:3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折叠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
十四、填空题
14.20﹣.
【分析】
观察已知等式,找出等式左边和右边的规律,再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观察已知等式,等式左边的第一个数的规律为,第二个数的规律为:分子为,分母为
等式右边的
解析:20﹣.
【分析】
观察已知等式,找出等式左边和右边的规律,再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观察已知等式,等式左边的第一个数的规律为,第二个数的规律为:分子为,分母为
等式右边的规律为:分子为,分母为
归纳类推得:第n个等式为(n为正整数)
当时,这个等式为,即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实数运算的规律型问题,从已知等式中归纳类推出一般规律是解题关键.
十五、填空题
15.-1<a<3
【分析】
根据第二象限内点的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正数列出不等式组,然后求解即可.
【详解】
解:∵点P(a-3,a+1)在第二象限,
∴,
解不等式①得,a<3,
解不等式②得,a>
解析:-1<a<3
【分析】
根据第二象限内点的横坐标是负数,纵坐标是正数列出不等式组,然后求解即可.
【详解】
解:∵点P(a-3,a+1)在第二象限,
∴,
解不等式①得,a<3,
解不等式②得,a>-1,
∴-1<a<3.
故答案为:-1<a<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以及解不等式组,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十六、填空题
16.(0,-2)
【分析】
根据伴随点的定义,罗列出部分点A的坐标,根据点A的变化找出规律“A4n+1(3,1),A4n+2(0,4),A4n+3(-3,1),A4n+4(0,-2)(n为自然数)”,根
解析:(0,-2)
【分析】
根据伴随点的定义,罗列出部分点A的坐标,根据点A的变化找出规律“A4n+1(3,1),A4n+2(0,4),A4n+3(-3,1),A4n+4(0,-2)(n为自然数)”,根据此规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观察,发现规律:A1(3,1),A2(0,4),A3(-3,1),A4(0,-2),A5(3,1),…,
∴A4n+1(3,1),A4n+2(0,4),A4n+3(-3,1),A4n+4(0,-2)(n为自然数).
∵2020=4×504+4,
∴点A2020的坐标为(0,-2).
故答案为:(0,-2).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规律型中的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是发现规律“A4n+1(3,1),A4n+2(0,4),A4n+3(-3,1),A4n+4(0,-2)(n为自然数)”.
十七、解答题
17.(1)3;(2)
【分析】
(1)根据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法则求解即可;
(2)根据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定义先化简,然后合并求解即可.
【详解】
解:(1)原式
(2)原式
【点睛】
本题考查有理数
解析:(1)3;(2)
【分析】
(1)根据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法则求解即可;
(2)根据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定义先化简,然后合并求解即可.
【详解】
解:(1)原式
(2)原式
【点睛】
本题考查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实数的混合运算等,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注意运算顺序是解题关键.
十八、解答题
18.(1);(2).
【分析】
(1)根据平方根的性质,直接开方,即可解答;
(2)根据立方根,直接开立方,即可解答.
【详解】
解:(1)
,
.
(2)
.
【点睛】
本题考查平方根、立方根,
解析:(1);(2).
【分析】
(1)根据平方根的性质,直接开方,即可解答;
(2)根据立方根,直接开立方,即可解答.
【详解】
解:(1)
,
.
(2)
.
【点睛】
本题考查平方根、立方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平方根、立方根的相关性质.
十九、解答题
19.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分析】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可得结论.
【详解】
解:(已知)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
解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分析】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可得结论.
【详解】
解:(已知)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已知),
(等式的性质),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已知),
(等量代换),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答案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熟悉相关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十、解答题
20.(1),;(2)见解析;(3).
【分析】
(1)根据原点的位置确定点的坐标即可;
(2)将三点向上平移3个单位,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连接即可;
(3)将M(m,n)向上平移3个单位,再向右平移
解析:(1),;(2)见解析;(3).
【分析】
(1)根据原点的位置确定点的坐标即可;
(2)将三点向上平移3个单位,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连接即可;
(3)将M(m,n)向上平移3个单位,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即横坐标+2,纵坐标+3即可得到的坐标.
【详解】
(1)根据原点的位置确定点的坐标,
则,;
(2)将三点向上平移3个单位,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
,
,
在图中描出点,连接,DA¢B¢C¢即为所求.
(3)将M(m,n)向上平移3个单位,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即横坐标+2,纵坐标+3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平移的作图,根据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点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
二十一、解答题
21.(1)0;(2)-3;(3)2;(4).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算术平方根以及立方根的定义化简进而得出答案;
直接利用有理数的乘方、算术平方根以及立方根的定义化简进而得出答案
利用绝对值以及平
解析:(1)0;(2)-3;(3)2;(4).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算术平方根以及立方根的定义化简进而得出答案;
直接利用有理数的乘方、算术平方根以及立方根的定义化简进而得出答案
利用绝对值以及平方根的非负性质得出a,b的值,进而得出答案;
直接利用2<的范围进而得出a,b的值,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
;
;
,
,,
;
的整数部分为a,的小数部分为b,
,,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以及实数运算,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关键.
二十二、解答题
22.(1);(2)<;(3)不能,理由见解析
【分析】
(1)根据所拼成的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即可求得大正方形的边长;
(2)由圆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分别求的圆的半径及正方形的边长,进而可求得圆和正方形的
解析:(1);(2)<;(3)不能,理由见解析
【分析】
(1)根据所拼成的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即可求得大正方形的边长;
(2)由圆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分别求的圆的半径及正方形的边长,进而可求得圆和正方形的周长,利用作商法比较这两数大小即可;
(3)利用方程思想求出长方形的长边,与正方形边长比较大小即可;
【详解】
解:(1)∵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cm,
∴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cm2,
∴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2cm2,
即所拼成的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 cm2,
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xcm,
∴ ,
∴
∴大正方形的边长为cm;
(2)设圆的半径为r,
∴由题意得,
∴,
∴,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
∵,
∴,
∴,
∴
故答案为:<;
(3)解:不能裁剪出,理由如下:
∵正方形的面积为900cm2,
∴正方形的边长为30cm
∵长方形纸片的长和宽之比为,
∴设长方形纸片的长为,宽为,
则,
整理得:,
∴,
∴,
∴,
∴长方形纸片的长大于正方形的边长,
∴不能裁出这样的长方形纸片.
【点睛】
本题通过圆和正方形的面积考查了对算术平方根的应用,主要是对学生无理数运算及比较大小进行了考查.
二十三、解答题
23.(1)证明见解析;(2)补图见解析;当点在上时,;当点在上时,.
【分析】
(1)过点作,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
(2)分两种情况:当点在上,当点在上,再过点作即可求解.
【详解】
(1)证明:
解析:(1)证明见解析;(2)补图见解析;当点在上时,;当点在上时,.
【分析】
(1)过点作,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
(2)分两种情况:当点在上,当点在上,再过点作即可求解.
【详解】
(1)证明:如图,过点作,
∴,
∵,
∴.
∴.
∵,
∴,
∴.
(2)补全图形如图2、图3,
猜想:或.
证明:过点作.
∴.
∵,
∴
∴,
∴.
∵平分,
∴.
如图3,当点在上时,
∵平分,
∴,
∵,
∴,
即.
如图2,当点在上时,
∵平分,
∴.
∴.
即.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基本性质、角平分线的基本性质及角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准确作出平行线,找出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二十四、解答题
24.(1)①见解析;②垂;(2)见解析
【分析】
(1)①过点折纸,使痕迹垂直直线,然后过点折纸使痕迹与前面的痕迹垂直,从而得到直线;
②步骤(b)中,折纸实际上是在寻找过点的直线的垂线.
(2)先根据
解析:(1)①见解析;②垂;(2)见解析
【分析】
(1)①过点折纸,使痕迹垂直直线,然后过点折纸使痕迹与前面的痕迹垂直,从而得到直线;
②步骤(b)中,折纸实际上是在寻找过点的直线的垂线.
(2)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然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到结论.
【详解】
(1)解:①如图2所示:
②在(1)中的步骤(b)中,折纸实际上是在寻找过点的直线的垂线.
故答案为垂;
(2)证明:平分,平分(已知),
,(角平分线的定义),
(已知),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等量代换),
(等式性质),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复杂作图是在五种基本作图的基础上进行作图,一般是结合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方法.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把复杂作图拆解成基本作图,逐步操作.也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二十五、解答题
25.(1)见解析;(2)∠BGD=;(3)2∠BGD+∠BFD=360°.
【分析】
(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EBD+∠EDB=(∠ABD+∠BD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ABD+∠BDC=180°
解析:(1)见解析;(2)∠BGD=;(3)2∠BGD+∠BFD=360°.
【分析】
(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EBD+∠EDB=(∠ABD+∠BD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ABD+∠BDC=180°,从而根据∠BED=180°﹣(∠EBD+∠EDB)即可得到答案;
(2)过点G作GP∥AB,根据AB∥CD,得到GP∥AB∥CD,从而得到∠BGD=∠BGP+∠PGD=∠ABG+∠CDG,然后根据∠EBD+∠EDB=90°,∠ABD+∠BDC=180°,
得到∠ABE+∠EDC=90°,即∠ABE+α+∠FDC=90°,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2∠ABG+2∠CDG=90°﹣α即可得到答案;
(3)过点F、G分别作FM∥AB、GM∥AB,从而得到AB∥GM∥FN∥CD,得到∠BGD=∠BGM+∠DGM=∠4+∠6,根据BG平分∠FBP,DG平分∠FDQ,∠4=∠FBP=(180°﹣∠3),∠6=∠FDQ=(180°﹣∠5),即可求解.
【详解】
解:(1)证明:∵BE平分∠ABD,
∴∠EBD=∠ABD,
∵DE平分∠BDC,
∴∠EDB=∠BDC,
∴∠EBD+∠EDB=(∠ABD+∠BDC),
∵AB∥CD,
∴∠ABD+∠BDC=180°,
∴∠EBD+∠EDB=90°,
∴∠BED=180°﹣(∠EBD+∠EDB)=90°.
(2)解:如图2,
由(1)知:∠EBD+∠EDB=90°,
又∵∠ABD+∠BDC=180°,
∴∠ABE+∠EDC=90°,
即∠ABE+α+∠FDC=90°,
∵BG平分∠ABE,DG平分∠CDF,
∴∠ABE=2∠ABG,∠CDF=2∠CDG,
∴2∠ABG+2∠CDG=90°﹣α,
过点G作GP∥AB,
∵AB∥CD,
∴GP∥AB∥CD
∴∠ABG=∠BGP,∠PGD=∠CDG,
∴∠BGD=∠BGP+∠PGD=∠ABG+∠CDG=;
(3)如图,过点F、G分别作FN∥AB、GM∥AB,
∵AB∥CD,
∴AB∥GM∥FN∥CD,
∴∠3=∠BFN,∠5=∠DFN,∠4=∠BGM,∠6=∠DGM,
∴∠BFD=∠BFN+∠DFN=∠3+∠5,
∠BGD=∠BGM+∠DGM=∠4+∠6,
∵BG平分∠FBP,DG平分∠FDQ,
∴∠4=∠FBP=(180°﹣∠3),
∠6=∠FDQ=(180°﹣∠5),
∴∠BFD+∠BGD=∠3+∠5+∠4+∠6,
=∠3+∠5+(180°﹣∠3)+(180°﹣∠5),
=180°+(∠3+∠5),
=180°+∠BFD,
整理得:2∠BGD+∠BFD=36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