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海南岛区域性民族民间传统建筑艺术研究的思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730589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5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岛区域性民族民间传统建筑艺术研究的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海南岛区域性民族民间传统建筑艺术研究的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海南岛区域性民族民间传统建筑艺术研究的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由田野调查可知,海南岛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发展历史以及交通情况,较好地保存了民间各类民俗文化和历史实物,特别是传统聚落中的古建筑、装饰彩画、各类雕刻、传统工艺美术等民间艺术载体,形式多元且传承状态良好,本身携带着大量原真性的历史信息和多元审美意象,无论从社会学、人类学角度还是从艺术学角度看,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于保护和传播海南岛的灿烂文化、发展全域旅游和树立文化自信有重要意义。一、海南岛区域性民族民间建筑研究现状从海南岛传统建筑研究文献可知,2 0 0 8 年,华中科技大学组建海南近代建筑研究课题组,在杨毅和郝少波等教师的带领下,该校研究生从建筑学的角度研究海南岛传统建筑,产生了一批具有参

2、考价值的硕士论文,其中以李超、熊绎、贾俊茹、周自清、苏阳、蒋哲尧、马楠、沈屹然等为代表,郝少波也撰文探究了琼北民居近代“南洋风”的成因和演变。华南理工大学的程建军、肖大威、陆元鼎等教授对岭南包括海南岛的传统民居建筑开展了长期、细致的研究,论著颇丰。如,陆元鼎教授的 岭南人文?性格?建筑 中国传统民居 等,程建军教授的 岭南古代大式殿堂建筑构架研究 等,肖大威教授的 质朴的生活智慧海南传统聚落与建筑空间形态(与杨定海合著)等。其他学者对海南岛传统建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聚落建筑形态方面,如杨定海、陈琳、邹雪媞、徐瑶、季博、邱爱晨等。张引、陈博、熊清华、陈小慈、刘耀荃等研究了黎族聚落及其建筑。中山大学

3、教授司徒尚纪从历史地理、人文地理的角度对海南岛传统聚落开展研究,有开疆文化在海南的地域扩散与整合 海南岛地域文化的空间分布研究 等成果。政府组织的研究有海南省建设厅、海南省勘察设计协会的 海南民族传统建筑实录 等。国外学者对海南岛文化的研究成果中,记述了海南岛传统建筑艺术的片段,如德国人类学家史图博的 海南岛民族志 等文献。另外,对海南岛传统建筑历史的记述还零星见于 史记 汉书 以及地方史志等文献。从地缘环境看,岭南、粤西与海南岛在历史文化上息息相关,因此研究岭南和粤西传统建筑的文献对于海南岛传统建筑的研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如麦嘉雯、程建军、谢燕涛、陈伟军、薛颖、郑红、王瑜等人的相关成果。依据

4、文献可知,对海南岛传统聚落和建筑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是了解海南岛建筑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从学科角度看,相关研究多从建筑学、人文地理学以及历史学角度着手,研究范畴多集中于传统聚落形态演变和建筑人文历史探究,相对缺少从艺术学、原型学、文化符号学以及文化基因角度的系统研究。探寻建筑形态、建筑装饰是美学的范畴,应该从客体存在的原始意义上研究建筑风格、意象以及美学价值,为海南岛传统建筑保护、文化旅游发展、文创产业等提供类型学资源的支撑。二、海南岛民间建筑艺术类型的基本现状意大利新理性主义建筑师阿尔多?罗西认为:“类型是建筑的原则。”1 类型学可概括为普遍的形式和结构,使种类和组团具有显著特征的性

5、质,也是对物体的分类。类型既保持了文化传统的连续性,又提供了创新和变化的可能。类型学可简单定义为一种研究建筑类型的理论,包括对类型发生、发展、性质和特征的研究 2。海南岛陆地面积不大,但基于多地域和多人群的移民历史,当地文化类型丰富多样,想要从类型学的角度对海南岛建筑进行分类难免挂一漏万。在此,笔者尝试结合功能性和形态学两个维度对海南岛建筑海南岛区域性民族民间传统建筑艺术研究的思考李锦林1狄红霞2杨丽1摘要:海南岛民间传统建筑艺术形态多元,历史遗存量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该文通过对研究现状的分析,梳理海南岛民间传统建筑艺术基本类型,并思考海南岛传统建筑的研究范畴(本源与对象)、研究内容的问题

6、,提出了从艺术学角度研究海南岛传统建筑艺术的基本思路。关键词:海南岛 民间传统建筑艺术 研究思考1 0 4园林与建筑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类型作初步划分。功能维度是认知海南岛民间建筑的重要维度。功能性就是建筑的使用价值,是建筑的灵魂,也是建筑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建筑形态学是一种哲学的思考,由于它研究形,所以也是一种建筑美学的思考,与建筑类型、现象、意义(释义学)、行为学等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形态就是对建筑本体的研究 3。建筑形态是作用于人们视觉的直接的外在元素,主要包括时空、质地、形象等要素。海南岛地域建筑主要包括民居建筑、祭祀建筑、文教

7、建筑(书院、文庙、学宫、学堂)、商用建筑(骑楼)、其他类(塔、牌坊、桥等)。1.民居建筑民居建筑是普通民众居处的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早,分布广,数量多。在海南岛,民众的住宅建筑主要按汉族、黎族、苗族、回族的文化聚居地进行区分。海南岛的汉族民居建筑以“一明两暗”三开间单体建筑为基本形,并以此为核心形成院落式建筑群体,一般由厅堂、房、厨房、杂物间、廊道、庭院、天井等组成。其空间形态具备以下特征:其一,建筑基本单体以三开间为主体,结合单侧或两侧横屋(从厝)安排辅助功能;其二,采用院落式布局,有围墙围合;其三,多采用前后列向方式拓展,形成多进院落。这类建筑是海南岛汉族聚居地最普遍的建筑类型(

8、如海口市旧州镇包道村琼山侯家大院),形态大体类同,但也有地域性的差异,如火山石民居(琼北广泛分布)、儋州客家围屋(儋州南丰镇海雅林氏围屋等)、疍家渔排(陵水新村港)、南洋风格民居(文昌符家宅)、军屯民居(儋州北部陈玉金住宅)、崖州合院(乐东黄流镇陈运彬祖宅、九所镇孟儒定旧宅)等。海南岛的黎族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适合自身生存的民居船型屋。1 9 9 3 年版的 海南岛志 曾记载:“歧人屋式,弯拱到地,一如船篷侾人屋式也作船形,唯前部架高棚,后部则就地基。”黎族人就地取材,用竹木扎架构成轮廓,用泥土和草根搅拌做墙面。黎族船形屋主要以倒扣的船形屋顶著称,是黎族古老的民居形式,也是极具海南岛地

9、域特征的传统建筑符号。随着与汉族的接触,黎族逐渐产生了半船屋、金字形屋、砖石屋等变形民居。主要代表有东方白查村和俄查村的船形屋,昌江王下乡洪水村的金字形屋。据清道光 琼州府志 记载:“儋州又有苗黎盖前明时建乐安城,调广西苗兵防守,号为弩手,后迁于此,即其苗裔也。”海南岛的苗族传统民居跟黎族传统民居类似,以干栏式茅草屋为主,也有部分树屋。民居通常为前廊式,屋盖为金字屋顶,以木材、石材、小青瓦、茅草为主要建筑材料,墙为非承重墙,有编竹抹稻草泥墙、竹墙、竹笪墙等。在民居装饰方面,屋檐多为牛角状的起翘,屋面花纹中的人由几何形构成。其主要分布在白沙、保亭、陵水、昌江、乐东等地,呈大分散、小聚居态势。随着

10、社会的发展,其村寨的原始民居也向砖瓦房转变,原生态的传统民居越来越少。回族人在海南岛主要聚居在三亚的回新村和回辉村。海南岛回族民居外部形态与汉族民居类似,内部布置是典型的伊斯兰文化风格,建筑带凹廊,门窗为弧形。另外,海南岛地区以舟楫为家捕鱼为生的疍家的民居文化也是重要的建筑文化类型,有疍家艇、住家艇、连家船等,既是外出捕鱼的工具,又是世代居住的民居建筑的形态。2.祭祀建筑祭祀建筑的范围包括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合力建造的祭祀祖先的宗族祠堂,以地缘为基础的由具有相同民间信仰的人建造的祭祀神祇的神庙。从宏观角度看,海南各个聚居地(包括村落、城镇)几乎都有宗祠(家庙)、村庙、土地庙。海南外来人口后代的宗

11、族血缘观念强烈,因此宗祠是每个聚落非常重要的公共建筑,在民居厅堂内部也有专门奉祀祖先的地方。在一些迁琼首居地和一些名门望族聚居地,一般都有规模庞大、装饰精美、富丽堂皇的大宗祠,是岛内乃至侨居海外同族族裔聚会祭祖的场所。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位于海口的迈德村曾氏宗祠、文山村周氏宗祠、琼山邱氏宗祠;位于定安的高林村张氏宗祠、龙梅村王氏宗祠、仙坡村胡氏宗祠;位于澄迈县的大美村王氏宗祠、罗驿村李氏宗祠;位于三亚崖州的孙氏宗祠;位于万宁曲冲村的文氏宗祠;等等。基于多元信仰的传统,海南人十分重视村庙,村村有庙,且所奉祀的神灵各不相同。村庙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地位,建造规制高,空间规整隆重,装饰精美,有较高的视觉审

12、美价值。土地神是中国普遍奉祀的神,土地庙形制一般较小,位于村口,并伴有大树,有时一村配有多座土地庙。3.文教建筑文教建筑包括书院、文庙、学堂等。海南岛兴办教育始于唐代,主要是贬谪到海南的官员兴办的。初唐王义方在贞观末年被贬儋州吉安,最早在海南岛兴办教育。新唐书 记载:“召首领,稍选生徒,为开陈经书,行释奠礼。”(详见 新唐书 卷一一二)而后历代贬官在海南岛积极进行以兴办教育为主的文化传播。最典型的是北宋的苏轼,戴肇辰言:“宋苏文忠公之谪居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苏轼最初聚众讲学的载酒堂成为现位于儋州中和古镇的东坡书院的主体建筑之一。之后,海南岛各地先后兴办儒学,修

13、建了一批具有海南岛特色的书院建筑,主要有东坡书院、琼台书院、溪北书院、西洲书院等。海南岛遗存多处文庙建筑,文庙又称孔庙、学宫,是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与祭祀孔子的礼制性庙宇相结合的建筑。据历史记载,海南原为琼州府,一府三州十县均建有文庙,现存代表性建筑有文昌孔庙、崖州学宫、临高文庙、东方感恩学宫、琼山学宫、澄迈文庙等。其中,以文昌孔庙的保存、修缮最为完整,其建筑本体和装饰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与研究意义,现为市民游憩之地。该地香火一直较为兴旺,是民众祈福的胜地。除了规模较大、形态壮美的书院和文庙建筑,还有一种散布1 0 5在传统聚落中的学堂建筑,这类学堂建筑一般形制较小,普遍为三开间建筑,位于村落

14、广场附近,是古时村内学子启蒙教育阶段的学习之地,映照了古时海南各地文教的兴旺,现大部分改造成村文化室。代表性建筑有海口迈德村经学堂、澄迈谭昌村谭昌学堂等。4.商用建筑海南岛最具代表性的商用建筑是骑楼建筑,骑楼建筑主要是基于气候类同性和海南岛侨民的文化传播,从东南亚地区流传至海南。其形制一般为两到三层楼房,开间一般为4 至8 米,进深数倍于面阔,平面呈长条形。一楼店铺前形成骑楼形式,既是商业空间,也是通行步道,可遮阳避雨,非常适合海南多雨的湿热气候。其最具特色的是立面样式,立面一般采用三段式构图,每段之间以线脚相隔,一楼通道架空,二楼一般采用圆形、尖形或马蹄形拱券连接壁柱,壁柱之间是设色绚丽的窗

15、户,三楼为女儿墙,常饰有巴洛克风格的山花、镂空状风洞和宝瓶栏杆。二三层是装饰的重点,是“南洋风”装饰元素和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相结合的集中展示区。骑楼建筑是海南岛建筑文化受东南亚文化影响的重要历史遗存,是多种文化交融的结果,在历史发展中,给海南岛建筑带来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深刻影响了其他建筑形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骑楼在海南分布较为广泛,最为典型的是在2 0 0 9 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海口骑楼老街(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在海口市区中山路、新华南路、解放东路、博爱路及得胜沙路一带遗存有数百栋骑楼建筑,蔚为壮观。另外,在文昌市区、文昌铺前镇胜利街、琼海市区、三亚崖州等地也有成规模的骑楼街

16、区,在一些较为偏远的乡村墟市,偶有零星散布的骑楼建筑。5.其他建筑(塔、牌坊、桥等)海南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受各种文化的影响,建筑形态丰富多样。除了上述类型的建筑可以做宏观上的归类,还有一些形制优美且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单体建筑也值得关注。塔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造型优美的建筑类别之一,以形制多变为特征,是中国文化符号的重要范畴。其最初为僧人墓葬,后多为风水堪舆、明德明志、祈福、护航、纪贤等功能。明代为海南岛建塔的高峰期,海南岛遗存最古老的塔为宋代修建,现遗存较为完整的多数为明清时期修建。其形制主要有密檐式、阁楼式、金刚宝座式等,能遗存下来的主要为砖石堆砌,厚重质朴,古韵悠悠。海南岛古塔主要代表建

17、筑有澄迈美榔姐妹塔、文昌铺前斗柄塔、文昌文笔塔、海口三卿村儒符石塔、琼海塔洋镇聚奎塔、定安龙滚坡见龙塔、万宁青云塔、三亚崖州迎旺塔等。牌坊有道路标志、地域区划、旌表贤德和纪念荣誉等功能,是中国建筑体系中形制最为优美的建筑单体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 解释为:“起源于汉时的 榜其闾里,经唐宋之 树阙门闾,至元明清已改用 旌表建坊 的做法。”海南历史上修建的牌坊数量众多,有学者统计逾千座,有“牌坊之岛”美誉,想要确定现存古牌坊(含重修)的精确数量还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田野调查。海南岛现存古牌坊以石质(火山石居多)为主,也有部分竹、木建构,形制主要有屋宇式、冲天式,形制上以两柱一间和四柱三间居多。修筑在墟市

18、的海南岛牌坊大多经历了修缮。这些古牌坊历久弥坚、形制优美、古朴隽永,立柱、额枋等雕刻精美图案,极具审美价值。同时,这些牌坊记录了海南岛民间伦理、人生观念等,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研究价值较高。代表性的牌坊建筑有海口邱濬墓前的理学名臣坊、海口为海瑞立的粤东正气坊、澄迈罗驿村步蟾坊、海口涌潭村的青云万里坊及文瑞坊、贞寿坊等。桥在古时是重要的水道通行建筑,在修筑时不仅注重其交通功能,而且注重其装饰美化,成为民间建筑中具有审美研究价值的建筑形态之一。海南岛民间现遗存古桥数量不多,一些古桥已自然退出历史舞台。位于海口新坡镇的仁南石桥建于清乾隆年间,四孔圆拱形制,石质,是海南岛较具代表性的古桥建筑。三、

19、海南岛民间建筑艺术研究范畴的思考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研究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看问题,现代科学哲学把提出问题和探求问题答案的这一过程作为理论发现的重要环节。基于海南建筑艺术的存世状态和研究现状,笔者对民间建筑艺术的研究进行综合思考后,提出以下议题。1.传统建筑艺术的研究本源问题其一,传统建筑中装饰文化的研究方向、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当下如何传承、传统建筑艺术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学科如何创造性地融入文化遗产等问题,值得研究。其二,历史上,在各种反对建筑装饰的呼声中,建筑装饰始终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从而引出建筑艺术研究课题的另

20、一个主要问题:如何从整体的动态的角度认识、理解和把握实际创作中的建筑装饰。其三,民众如何把吉祥意象融入建筑装饰,如何使建筑中的吉祥文化源远流长,似生命基因一样具有传承性、复刻性。其四,对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研究,究竟是一个建筑学问题还是一个艺术学问题,抑或是一个文化问题、一个社会问题。2.海南岛传统建筑艺术的研究对象问题客体对象:海南岛所有历史建筑遗存物包括其建筑本体的空间设计、物态造型、材料、色彩等美学意象,也包括建筑本体附着的建筑装饰物,或脱离建筑本体而单独存在1 0 6园林与建筑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的建筑景观小品类装饰物。主体对象:一切

21、艺术都是“时代之子”,作为传统建筑艺术的创作者,身为主体的人及其承载的民俗历史是海南岛建筑艺术研究的另一对象,是建筑及装饰物态表象之下的意象研究范畴,是深刻理解建筑与建筑装饰本质、有效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性问题。时间对象:海南岛民间建筑艺术研究的时间应涵盖所有的建筑本体和装饰艺术,力图打破近代、现代、当代的时间分期界限,从整体研究建筑装饰问题。除了对以明、清到近代遗存较多的建筑装饰的考察,还要注重对建筑装饰现状与未来发展的关注和思考,并不仅仅是纯粹的历史研究。四、海南岛民间建筑研究的内容问题探讨有机建筑的观念认为:建筑的材料、装饰和功能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本身是一个整体。研究探讨海南

22、岛传统建筑的装饰、形式与功能的规律以及审美情趣的背后原因,从艺术形态范畴出发,兼顾民俗心理范畴,研究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筑本体艺术:研究海南岛民间建筑装饰艺术的空间、材质、色彩、艺术风格、形态特征、聚落环境、营造技术、区域比较等,调研并测绘以传统聚落为主体样本的建筑实体形态,从类型学角度构建岛内各区域的建筑形态基因图谱,探讨建筑文化的区系划分。建筑雕塑装饰艺术:海南岛民间传统建筑雕塑艺术形态各异、技艺成熟,呈现出较为精彩的艺术形态,类型有装饰木雕、石雕、砖雕、灰塑等。研究通过广泛采样,挖掘海南岛民间建筑雕塑的艺术特点,提取造型和文化基因,分门别类地进行图谱化处理,构建民间建筑雕塑类型资料

23、库。建筑绘画艺术:海南岛传统建筑上的壁画、彩画和灰塑(与赋彩结合)艺术是海南岛民间绘画的主体样本,深入采集各类建筑绘画并兼顾其他类型的民间绘画,研究历史渊源、纹样图案、工艺技术、美学特征等,并构建民间建筑绘画文化基因图谱库。建筑装饰的意象研究:意象是进入艺术领域的审美对象,是主客体相互交融的产物,“尽意莫若象”,建筑装饰的具体表层物象关涉深层、隐藏、抽象的意义。因此,结合中国传统思维观念、历史演变和民俗心理,研究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是审美意识方面的重要内容。影响海南岛建筑装饰的主要因素研究:从技术、经济、政治、社会心理和意识等方面分析海南岛传统建筑装饰的缘起和演变,探索海南岛建筑装饰艺术的深层社

24、会文化环境,同时针对海南岛文化的外来性特征,比较研究闽、粤等地的建筑,以确认海南岛建筑装饰艺术在中国大文化背景下的风格特点和文化定位。构建海南岛传统建筑装饰文化基因图谱库:进行海南传统建筑文化基因图谱的绘制和编码,从显性的造型(形态、图案、色彩等)识别图到隐形的文化内涵识别表,形成文化基因信息链,按“区域码+类别码+特征码”的方法,创建建筑装饰的文化基因图谱库。结语北京宪章 指出:“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带来了人与传统地域空间的分离,地域文化多样性和特色逐渐衰微、消失;城市和建筑物的标准化和商品化致使建筑特色逐渐隐退。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出现趋同现象和特色危机。”在田野调查中发现,海南岛传统文物

25、建筑存在大量的损毁现象,而部分重修的文物建筑装饰工艺则存在粗制滥造感。因此,对于海南岛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系统化梳理显得十分迫切。以广泛的田野调查和访谈为研究基础,结合国内特别是海南学者的前期研究成果,从类型学、图像学以及造型艺术的形式美法则的角度,深度挖掘海南岛多个地域的民间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了解其历史发展规律、艺术特征、人文意象,通过文化及形态基因的识别和提取,构建岛内各地域传统建筑的系统图谱库,开展区域比较研究并尝试区系划分,可以为海南传统建筑装饰文化基因保护、原型挖掘、历史记忆恢复、文化自信树立、全域旅游发展、文创产业发展等提供理论、方法和素材。基金项目:2 0 2 2 年海南省高等学校

26、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区域性民族民间文化的特色学科培育路径研究以设计类学科为例”(编号:H n j g 2 0 2 2-8 4)阶段性成果之一;2 0 2 1 年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海南传统聚落游憩空间的田野调查及特征研究”(项目编号:H N S K 2 1-5 9)阶段性成果之一;2 0 2 0 年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科研启动资助项目“基于区域民族民间文化传播的传统聚落游憩资源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R H D R C 2 0 2 0 1 4)阶段性成果之一;2 0 2 0 年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融入区域性民族民间美术的艺术设计学科专业特色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R H Y j g 2 0 2 0-2 9)阶段性成果之一。注释:详见 琼台纪事录,清同治八年刻本。参考文献:1 沈克宁.建筑类型学与城市生态学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1 0.2(意)阿尔多?罗西.城市建筑学 M .黄世钧,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6:4 2-4 3.3 齐康.建筑?空间?形态建筑形态研究提要 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0 0(1):1-9.(作者单位:1.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海南工商职业学院)编辑张泽1 0 7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