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试卷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1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2个鸡蛋的重力约为1NB期间,人的正常体温约为42CC飞沫的传播速度约为100m/sD病毒的直径为0.6mm答案:A解析:A【详解】A2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合0.1kg,则重力大约为故A符合实际;B期间,人的正常体温在36.3C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打喷嚏时,飞沫的传播速度约为10m/s,故C不符合实际;D病毒的直径为60nm100n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2下列与短跑运动员有关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鞋底花纹很深,是为了减小摩擦B蹬地起跑,说明力可以改变人的运动状态C冲刺到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
2、,是由于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D当他站在水平跑道上时,他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B解析:B【详解】A运动员的鞋底花纹很深,是采用了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可以增大与地面间摩擦,故A错误;B运动员用力蹬地起跑,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C运动员到达终点前,以较快的速度向前运动,运动员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不能立即停下来,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惯性不是力,故C错误;D当他站在水平跑道上时,他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故选B。3在探究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后,小组同学展开了讨论,其中,你支
3、持的说法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由实验探究直接得出的B牛顿第一定律是由牛顿首先提出,并由伽利略等人总结出来的C篮球不受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D正在滚动的足球所受到的力突然消失了,它将停止答案:C解析:C【详解】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故A不符合题意;B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伽利略等前人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首先提出的,故B不符合题意;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篮球不受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故C符合题意;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正在滚动的足球所受到的力突然消失了,它将以此时的速度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下列说
4、法不正确的是()A坐在行驶的车里的乘客说“房屋、树木在后退”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B火车车轮跟钢轨之间铺设轨枕、道床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路基上承受的压强C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时若玻璃管倾斜了,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仍保持不变D在高山上用密闭的高压锅煮饭可以节省时间,是因为高压锅可以使水的沸点升高答案:A解析:A【详解】A车里的乘客说“房屋、树木在后退”时,是以向前运动的车为参照物,故A错误,符合题意;B火车的铁轨铺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保护路基,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是由外界大气压的大小决定的,在玻璃管顶端真空的情况下,管内外水银柱
5、的高度差一般不会改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高压锅容易将食物煮熟,是因为用高压锅煮食物时锅内液体表面上方的气压增大(外界大气压不变),水的沸点升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5下列器材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用吸管吸饮料B密度计C水位计D气垫船答案:C解析:C【详解】A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大气压,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进嘴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A项不合题意;B密度计利用的是阿基米德原理,B项不合题意;C水位计玻璃管和锅炉组成连通器,利用了连通器原理,选项C符合题意;D气垫船原理是使接触面脱离来减小
6、摩擦力,与连通器无关,D项不合题意。故选C。6如图重为G的木棒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绕固定点沿逆时针方向缓慢转动接近水平位置,在棒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动力F变大,但不能拉到水平位置B阻力臂逐渐变大C动力F变大,动力臂逐渐变小D动力F与动力臂乘积大小不变答案:D解析:D【详解】力臂是过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在棒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木棒的重力不变,其力臂变大,即阻力臂是变大的;动力F的力臂变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F逐渐变大;重力不变,阻力臂变大,其乘积变大,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F与动力臂乘积变大;当木棒在水平位置时,F的力臂
7、为0,不符合杠杆的平衡条件,所以不可能把木棒拉动到水平位置;故ABC正确,ABC不符合题意,D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7如图甲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上端连有一边长为0.1m的正方体物块A,容器中水的深度为40cm时,物块A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容器侧面的底部有一个由阀门B控制的出水口,打开阀门B,使水缓缓流出,当物块A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时,弹簧恰好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即恢复原长没有发生形变),此时关闭阀门B弹簧受到的拉力F跟弹簧的伸长量L关系如图所示(不计弹簧所受的浮力,物块A不吸水)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打开阀门前物块A受到的浮力10NB物块A的密度0.610kg/m3
8、C物块A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伸长了2cmD弹簧恰好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3.6103Pa答案:D解析:D【详解】A打开阀门前,物块A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则V排VA(0.1 m)31103m3所以F浮水gV排1.0103kg/m310N/kg1103m310N故A正确;B当弹簧恰好处于自然伸长状态,物块A是处于漂浮状态,故F浮G得水gV排AgVA所以水VAAVA则A水水1.0103kg/m30.6103kg/m3故B正确;CD漂浮时,物块受平衡力,由题意知GF浮水gV排1.0103kg/m310N/kg(1)1103m36N全部浸没时,根据物块A受平衡力作用可知:弹力FF浮G
9、10N6N4N由图象可知此时弹簧伸长了L2cm,所以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水深h40cm2510cm2cm34cm0.34m水对容器底部压强p水gh1.0103kg/m310N/kg0.34m3.4103Pa故C正确,D错误。故选D。8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在A、B两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A甲的速度一定小于乙的速度BF甲所做的功一定小于F乙所做的功C甲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小于乙受到的摩擦力D甲、乙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C【详解】A由题知,不知道甲、乙的运动路程和运动时间,无法知道甲乙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B由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未知,所以根据WFs不能确
10、定F甲所做的功与F乙所做功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C因为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它们受到的拉力等于摩擦力,即即故C符合题意;D由题知,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9小明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小明的爸爸坐在同一沙发上,沙发凹陷程度更大,这表明力的_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解析:形状 大小 【详解】1人坐在沙发上,人对沙发产生向下的压力,沙发在压力的作用下,形状发生了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大人对沙发的压力大,小孩对沙发的压力小,大人和小孩分别坐在同一张沙发上,沙发的凹陷程度会不同,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11、大小有关。10在一些由于汽车追尾造成的交通事故现场,交警发现了后车留下的紧急刹车痕迹,但还是会追尾,这是因为汽车具有_。虽然是后面的车撞上了前面的车,但后面的车也会发生破损,这是因为_。解析:惯性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详解】1汽车刹车后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不能够马上停下来。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后面的车发生破损是因为前车施加了一个力的作用,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1如图所示,是液压机的模型,当作用在小活塞上的力是时,在大活塞上得到了的力。已知,则两活塞上压强之比_,压力之比_。答案:F解析:1:1 1:50 【详解】1因左边容器的小活塞与右边容器的大活塞可以看成一
12、个整体,由帕斯卡原理可知,密闭液体的压强可以大小不变的向各个方向传递,故压强相等,即p1:p2=1:12由F=pS可知,压力之比为F1:F2=S1:S2=1:5012如图所示,甲图地面粗糙、乙图地面光滑。质量分别为m、2m的两个物体在大小均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力的方向前进了相同的距离,则甲图中F对物体做的功 _乙图中F对物体做的功。当某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同时,甲图中物体的动能 _乙图中物体的动能。(以上两空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F解析:等于 小于 【详解】1根据题意,两个物体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前进了相同的距离s,根据WFs可知,甲图中F做的功等于乙图中F做
13、的功。2两物体速度相同,但乙中物体质量大,故乙中物体动能大。13如图所示,物体重5N,一人用20N的力将它压在竖直墙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_N。解析:5【详解】用20N的水平力把重5N的物体紧压在竖直墙壁上,此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对平衡力的作用。竖直方向的平衡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和向上的摩擦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判断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等于重力,即为5N,方向是竖直向上。14把长10cm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中,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A管的上端,如图所示,往B管中吹气,可以看到A管中的水面_(上升/下降/不变),理由是_。
14、答案:B解析:上升 见详解 【详解】12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往B管中吹气,可以看到A管中的水面上升。理由是:往B管中吹气,吸管A上方空气的流速增大,压强减小,大气压将A管内水压上来了。15如图所示是小刚做俯卧撑时的情景,小刚的质量为50kg,他的重心可视为点A,脚到重心的水平距离为0.9m,手到重心的水平距离为0.6m。小刚受到的重力是_N,方向是_,地面对小刚双手的支持力是_N(g取10N/kg)。答案:竖直向下 300 【详解】1已知小刚的质量为50kg,g取10N/kg,那么小刚受到的重力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3由1知,小刚受到的重力为500N,根据题解析:竖直向下
15、300 【详解】1已知小刚的质量为50kg,g取10N/kg,那么小刚受到的重力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3由1知,小刚受到的重力为500N,根据题图可知,脚到重心的水平距离(即重力的力臂L2)为0.9m,双手到脚的水平距离(即支持力的力臂L1)为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地面对小刚双手的支持力16如图所示为道路垃圾清扫车,左右扫盘将垃圾扫至车下吸嘴的前方,风机使垃圾箱、吸管和吸嘴组成的风道产生高速气流,垃圾源源不断地被吸到垃圾箱中,实现路面清扫。这是由于气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_,若垃圾车在清扫过程中沿水平路面匀速行驶,则垃圾车的机械能_,对地面的压强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答案
16、:小 变大 变大 【详解】1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2垃圾车在清扫过程中沿水平路面匀速行驶,垃圾被吸到垃圾箱中,车的质量变大,速度不变、高度不变,动能和解析:小 变大 变大 【详解】1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2垃圾车在清扫过程中沿水平路面匀速行驶,垃圾被吸到垃圾箱中,车的质量变大,速度不变、高度不变,动能和重力势能变大,机械能变大。3车的质量变大,对地面的压力变大,受力面积不变,则压强变大。17重为10牛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对斜面的压力为6牛,请用力的图示法在图中画出斜面受到的压力。答案:【详解】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作用点在接触面的中点处,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大小
17、为;选取标度为,则所画线段长度为标度的两倍。如图所示: 。解析:【详解】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作用点在接触面的中点处,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大小为;选取标度为,则所画线段长度为标度的两倍。如图所示: 。18如图所示是一侧带有书柜的办公桌,现在要用一个最小的力将其一端稍抬离地面。请画出这个力的方向和这个力的力臂,并用“O”标明这个“杠杆”的支点。答案:【详解】由题意知,带有书柜的办公桌的重心偏右,施加的动力应该在左侧,所以要使最小的力抬起办公桌一端,动力作用点应在左上角,支点在右下角。连接支点O与办公桌的左上角A点,OA就是最长的动力臂,然后解析:【详解】由题意知,带有书柜的办公桌的重心偏右,施加的动
18、力应该在左侧,所以要使最小的力抬起办公桌一端,动力作用点应在左上角,支点在右下角。连接支点O与办公桌的左上角A点,OA就是最长的动力臂,然后作垂直于OA向上的力,即最小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9如图所示,以笔代线组装成最省力的滑轮组。答案:【详解】要组装成最省力的滑轮组,则绕过动滑轮的绳子段数最多,绳子应先固定在动滑轮的挂钩上,然后依次绕过各滑轮,此时由五段绳子承担物重,如图所示:解析:【详解】要组装成最省力的滑轮组,则绕过动滑轮的绳子段数最多,绳子应先固定在动滑轮的挂钩上,然后依次绕过各滑轮,此时由五段绳子承担物重,如图所示:20某小组同学想研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选用材料
19、和横截面均相同而长度不同的两根弹簧进行实验。他们把弹簧的上端固定,然后在弹簧下挂上不同的钩码,测出弹簧的长度L,算出比原长L0的伸长量L(L=LL0),并把实验数据填在了下表中。表一 钩码重力(牛)01234弹簧的长度L(厘米)4.25.05.86.67.4弹簧的伸长量L(厘米)00.801.62.43.2表二 钩码重力(牛)01234弹簧的长度L(厘米)2.12.52.93.33.7弹簧的伸长量L(厘米)00.40.81.21.6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有关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0、_。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归纳得出结论。(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_。(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_。该小组同学想继续探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是否与弹簧的材料有关,请你简要说明实验方案:_。答案:当弹簧的材料、横截面和原长均相同时,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 材料和横截面相同长度不同的弹簧,受到相同的拉力,弹簧长度越长的伸长量越大 当弹簧的材料、横截面和原长均相同时,弹解析:当弹簧的材料、横截面和原长均相同时,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 材料和横截面相同长度不同的弹簧,受到相同的拉力,弹簧长度越长的伸长量越大 当弹簧的材料
21、、横截面和原长均相同时,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材料和横截面均相同的弹簧,受到相同的拉力时,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见解析【详解】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同一根弹簧受到的拉力逐渐增大时弹簧的伸长量也逐渐增大,可得出结论:当弹簧的材料、横截面和原长均相同时,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2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可知,材料和横截面均相同而长度不同的两根弹簧,受到相同的拉力时,弹簧的长度越长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可得出结论:材料和横截面相同长度不同的弹簧,受到相同的拉力,弹簧长度越长的伸长量越大。(a)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
22、(或表二)中的数据,当弹簧的材料和横截面相同时,拉力变为原来的几倍,弹簧的伸长量也变为原来的几倍,即弹簧的材料、横截面和原长均相同时,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b)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材料和横截面均相同而长度不同的两根弹簧,受到相同的拉力时,弹簧的长度变为原来的几倍,弹簧的伸长量也变为原来的几倍,即材料和横截面均相同的弹簧,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的原长成正比。5 探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应用控制变量法,所以,探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是否与弹簧的材料有关时,实验中应控制横截面和长度相同,比较材料不同的两根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材料的关系,在弹簧下挂上相同同的钩码,算出
23、比原长L0的伸长量L(L=LL0),并记录数据,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21如图甲所示,是小慧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慧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两个拉力的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钩码个数来改变拉力的_;(2)保持卡片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用手将小卡片在两支架所在的竖直平面内旋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卡片不能平衡,这是因为小卡片扭转一个角度后,两边的拉力没有作用在_;(3)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宇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慧的实验优于小宇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A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
24、响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答案:大小 同一直线上 A 【详解】(1)1小卡片两端通过滑轮各挂一个钩码,两个钩码由于重力通过绳子对小卡片施加了两个向相反方向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故通过调整钩码个解析:大小 同一直线上 A 【详解】(1)1小卡片两端通过滑轮各挂一个钩码,两个钩码由于重力通过绳子对小卡片施加了两个向相反方向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故通过调整钩码个数来改变拉力大小。(2)2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纸片就会转动,这是因为小卡片扭转一个角度后,两边的拉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不能平衡,从而说明二力平衡的两
25、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3)3小慧的实验优于小宇的实验的原因是:在小宇的实验中,木块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而小慧的实验中,纸片被悬挂,就消除了摩擦力对实验的干扰,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22用微小压强计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如图所示。(1)实验前,用手轻轻按压微小压强计的橡皮膜进行气密性检查,现象如图所示,说明微小压强计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2)把微小压强计放入液体中,通过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别金属盒处液体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液体的压强_(选填“越大”或“越小”)。(3)比较图、三幅图,可以得到:在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内部向
26、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4)比较图、三幅图,可以得到:在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内部的压强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_(选填“有关”或“无关”)。已知盐水水煤油,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到结论: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的压强_(选填“越大”或“越小”)。答案:不漏气 越大 相等 不相等 有关 越大 【详解】(1)1图中用手轻按压橡皮膜,U形管中两侧液面高度差明显,说明装置不漏气。(2)2将液体的内部压强的解析:不漏气 越大 相等 不相等 有关 越大 【详解】(1)1图中用手轻按压橡皮膜,U形管中两侧液面高度差明显,说明装置不漏气。(2)
27、2将液体的内部压强的大小转换成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液面高度差越大,表示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3)3比较图、三个图,液体的密度和金属盒所处的深度相同,金属盒的方向不同,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说明金属盒处的液体压强相同,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在相同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4)456比较图、三个图,金属盒的方向和所处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不同,说明液体压强不相等;深度相同时,盐水的密度最大,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最大,煤油的密度最小,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最小,说明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同一深度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的压强越大。23如右
28、图所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步骤如下: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图甲);将物体浸没在水面恰好与溢口相平的溢水杯中,用空的小桶接从溢水杯里被物体排开的水,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F(图乙);测出接水后小桶与水所受的总重力G1(图丙);将小桶中的水倒出,测出小桶所受的重力G2(图丁);分别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并比较它们的大小是否相同。回答下列问题:(1)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F浮=_,被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_。(用上述测得量的符号表示)(2)指出本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写出两点):(a)_;(b)_。(3)物体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_(选填“能”或“不能“)用
29、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4)实验中采用的探究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称为_法。答案:G-F G1-G2 测力计的精度不够,测量时测力计未保持静止 小桶中的水未倒净,排开的水未全部流入小桶(或物体吸水导致排开液体的体积测不准;由于水的张力,溢水杯口还有部分水没有流出解析:G-F G1-G2 测力计的精度不够,测量时测力计未保持静止 小桶中的水未倒净,排开的水未全部流入小桶(或物体吸水导致排开液体的体积测不准;由于水的张力,溢水杯口还有部分水没有流出) 能 控制变量 【详解】(1)1根据力的平衡条件,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F浮=G-F。2物体排开的水流到了小桶中,排开水所受重力G排=G1
30、-G2。(2)3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多,弹簧测力计的精度不够或测量时操作不规范(没有保持静止状态)都能产生误差。4小桶中水未倒净,排开水未全部流入桶中,操作不规范(应先测量小桶所受的重力,再测小桶与水所爱的总重),都可能产生误差。(3)5物体没有完全浸入,不影响浮力的测量和排开水的重力的测量,也能验证阿基米德原理。(4)6实验中用到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24我国乒乓球制造企业已经研制生产出了无缝乒乓球。据报道与有缝乒乓球相比,无缝乒乓球的弹性更强。小明选择同一厂家生产的材料、大小相同的有缝和无缝乒乓球各一个,在同一个台面上,探究其弹性的强弱。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由静止释放高度有缝乒乓球弹起高度无缝乒
31、乓球弹起高度 (1)乒乓球从高处落下到刚好接触台面的过程中,乒乓球的能量转化情况是_。乒乓球能弹起一定高度,说明乒乓球在离开台面_(选填“前”或“后”)具有弹性势能。(2)实验中通过观察_来比较两种乒乓球的弹性强弱。对比两组实验数据,可知_(选填“有缝”或“无缝”)乒乓球弹性更强。(3)请根据表中无缝乒乓球的实验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描点作出图像_。分析图像可以得出结论:在同一台面上,无缝乒乓球弹起的高度与静止释放的高度成_。答案: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前 乒乓球弹起高度 无缝 见解析所示 在同一台面上,无缝乒乓球弹起的高度与静止释放的高度成正比。 【详解】(1)1乒乓球从高处落下到刚解析:
32、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前 乒乓球弹起高度 无缝 见解析所示 在同一台面上,无缝乒乓球弹起的高度与静止释放的高度成正比。 【详解】(1)1乒乓球从高处落下到刚好接触台面的过程中,乒乓球的质量不变,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小,速度变大,动能变大,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2乒乓球能弹起一定高度后具有一定的重力势能,这说明乒乓球在离开台面前具有弹性势能,弹性势能转化为了重力势能。(2)3当释放高度相同时,可根据乒乓球弹起的高度判断出两种乒乓球的弹性,这用到了转换法。4对比两组实验数据,当释放高度相同时,无缝乒乓球弹起高度更高,说明无缝乒乓球的弹性更强。(3)5请根据无缝乒乓球的实验数据描点画出图像,如下图所示
33、:6由图像知在同一台面上,同一无缝乒乓球弹起的高度与由静止释放的高度成正比。25小苗利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已知每个钩码重0.5N。(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_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半衡。(2)在图甲中的A点悬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仍保持水平位置平衡,需在B点悬挂 _ 个钩码。(3)如图乙所示,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的拉力为 _ N;若在C点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右上方,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
34、读数将 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右 3 1.5 变大 【详解】(1)1杠杆在使用前左端下沉,说明左侧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2)2设杠杆每个格的长度为L,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解析:右 3 1.5 变大 【详解】(1)1杠杆在使用前左端下沉,说明左侧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2)2设杠杆每个格的长度为L,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ALA=FBLB,得4G3L=FB4L解得FB=3G即需在B点处挂3个钩码。(3)3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的拉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ALA=FCLC,得4G3L=FC
35、4L解得FC=3G=30.5N=1.5N4如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右上方,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减小,动力要增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才能使杠杆仍然水平平衡。26质量为20千克的物体在水平向右推力下的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重力的0.2倍,求:(1)物体受到的重力。(2)物体受到的推力。(3)若突然发现前方遇到障碍物,马上改用大小为80牛的水平拉力使物体减速。求在减速的过程中,物体受到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答案:(1) 196N;(2) 39.2;(3) 119.2N【详解】(1)由 知道,物体受到的重力G=mg=20kg9.8N/kg
36、=196N(2)由于物体沿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摩解析:(1) 196N;(2) 39.2;(3) 119.2N【详解】(1)由 知道,物体受到的重力G=mg=20kg9.8N/kg=196N(2)由于物体沿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摩擦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0.2G=0.2196N=39.2N(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由于马上改用大小为80牛的水平拉力,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仍为39.2N不变,所以,此时摩擦力和拉力的方向相同,且在同一条直线上,故合力的大小为F合=F+f=80N+39.2N=119.2N方向与
37、拉力的方向相同,即向左。答:(1) 物体受到的重力196N;(2)物体受到的推力39.2;(3)物体受到合力F合的大小119.2N,方向向左。27一容器装满某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540g,放入一块质量为135g的金属块后溢出50cm3液体,这时总质量是635g。求:溢出液体的质量?金属块的密度是多少kg/m3?答案:40g;2.7103kg/m3【详解】解:由题意可知,放入金属块后有液体溢出,故由放入金属块前后的液体的质量差可得出溢出的液体的质量,即m溢=540g-(635g-135g)=40g解析:40g;2.7103kg/m3【详解】解:由题意可知,放入金属块后有液体溢出,故由放入金属块前后
38、的液体的质量差可得出溢出的液体的质量,即m溢=540g-(635g-135g)=40g由题意可知,金属块的质量为m金=135g,液体的密度为由常识可知,金属块的密度应大于液体的密度,则金属块放入液体中后会沉底,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金属块的体积为V金=V溢=50cm3故金属块的密度为答:溢出液体的质量为40g;金属块的密度为2.7103kg/m3。28如图所示,小明用80N的拉力将重200N的物体提升了3m,若不计绳重和摩擦,求此过程中:(1)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3)动滑轮重为多少N?答案:(1)600J;(2)83.3;(3)40N【详解】(1)根据题意知道,滑轮组做的有用功W有=G物h=200N3m=600J(2)由图知道,n=3,滑轮组做的总功W总=Fs=80N3解析:(1)600J;(2)83.3;(3)40N【详解】(1)根据题意知道,滑轮组做的有用功W有=G物h=200N3m=600J(2)由图知道,n=3,滑轮组做的总功W总=Fs=80N33m=720J滑轮组做的机械斜率(3)不计摩擦和绳重时,由知道,动滑轮自重G动=3F-G物=380-200N=40N答:(1)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600J;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3.3%;(3)动滑轮重为4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