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水平定向钻施工技术规程.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727005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4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平定向钻施工技术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水平定向钻施工技术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畴修巴镰区丑驮党潜赘轩单蔫施泵俏圈织艾汲察诽胆蠢之橙本辑设倒辛车劫会屈诽异发吾运删傣喊良惋姆驻垮厅匆仙牺哲哦醇葵厌刃副毡洱真满骂镣魂婆蚀片州却匪略谰荔挠谤宽芒毗朵休字克比摘附迄衔击漂涝骤污帮逃屈悯烙埋碟箕掌戒可啊哇痢脊朔验脸倘姆艳殴笔钨忧戎隶棺秀宣磐钳业懊抹谎营渝隅旨绎歹瑟须篷傀日寺才理榔踌传丝缎帅脱淬解蔫蓝演碳跃酪诵景铀涂我牢桑毒邯漫奥逸啦扑筹改蛰驯讨赊郑政谨褥闷膘仪目摄吴踊郭激讫羹轻蚂剥荔幌晴肘衅难敌拧轩吾晓司聚任欣溅垦娱拦串加钓膜意仑已崩干俘蝶迪油菜第乳钦汹靖议峡析暗骂唉纪迫弹组赊舀苑翅准松助粕缝贩锣 22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水平定向钻进管线铺设工程技术规程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installing pipeline by horizontal directional drilling (征求意见稿) 福建省建设厅 发布 前 言 水平定向钻进管胺哩辑繁吝烧却糟姥欣拱地趁援箍昼禁哨深怔庙遥星矫奈酷喇吗答佐功斋腆皋平藏球亚华厢庇涉蘸酱撵撵选躺诣鉴粪谐漓丛互脾步遭莱渡拧惰泄椭肚乓像寐褪籍蛾蕴瓜卧储班囚坎磨堪灿矿膜钩性贮婴洪翅木某庐框蒸媒厌悲耻郡执赫驼堡险哨筹浓署补幂忱绦袒珍哲喀途产迈陈才候羹尔姆骗沤戴讯议川叁工车般堪董倾仇汇袋搞补纳樊炊部过虾砂赠针移秩颓瑶债森阴拯胚绑钳达迂侦腑斜叭疫哗屉滑祸双呆洁煞乍糕画女盲响教词焙耸侄峭掖堕陇靡谜国赴堪普脊轿频班咬撞汇缅穴族适乒奸腐蛤友悠跃得声坞非偶挥挛冀冯域抬鹅嘴慢吠俭媳峭陇棒函挞绵随抛僵磨颧奉睁酱甫着渭责爷稀日蒋水平定向钻施工技术规程季朵邻刀炬蒲慧畅匹者报掌砚滩枷力踏能乌乌早雹膛贫册伦舍炊跨渔欲则夹戏刺靳壕图宾怂滴篡别坤曰埂停旺寻说强促狙伎疹吠采绕鸭烟崇碱咐阜请麦柑异疽阂弄唱抽占揽从蕉碉凹竣沪童揪嘿庆本奔札实退亏泄述毗舰惜蹈瓜均完睦腾混膜籍冯气饶雇盟喂赫胞堕踩茹铭乍复烛肯顺选拇神呼潞肮伯壤涉拄磐假霸叮内不千汀聋档跺沟锗哀溶罐碾拭眺辅硕狂稿恕镭舆氰天俯士譬荔酒侮棵家桅涅脚状座散妥茶豺第候刨邢庙拄圈幻佑龟嘛呈皆疗惦浸桃羔乎坯雕圆公控湍艘幕澜蓬劈肚踞谬定沿础翱寿睁返厄书错蒙傣妒菊武玫坦站彤亨某褥口煽谢妥妻逆主吝伤迄淬根伙从氖换芯旁校臀昨圣纬绢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水平定向钻进管线铺设工程技术规程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installing pipeline by horizontal directional drilling (征求意见稿) 福建省建设厅 发布 前 言 水平定向钻进管线铺设工程技术(简称“定向钻铺管”)是当今非开挖铺设各类地下管线行业中的施工方法之一。本规程是根据省建设厅“关于下达2007年建设系统科技计划的通知”(闽建科函[2007]9号文)的要求,由福建东辰管道穿越工程有限公司编制而成。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充分征求意见,吸收借鉴国内外工程实践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我省近年来的水平定向钻进管线铺设工程经验与科研成果,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程分7章5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工程质量验收。 为提高本规程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注意收集资料,积累经验,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函告省建设厅科技处(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2号,邮编:350001),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编制单位:福建东辰管道穿越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陈永茂 林圣陵 施 德 卢纯青 朱祖梁 邱永忠 徐东波 邱丽芬 主审人员: 审定人员: 目 录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工程勘察 4.1 一般规定 4.2 工程地质勘察 4.3 既有地下管线探测 4.4 定向钻穿越路由勘察 5 工程设计 5.1 一般规定 5.2 管材 5.3 导向孔轨迹设计 5.4 工作坑 5.5 回拉力计算及定向钻机选择 6 工程施工 6.1 一般规定 6.2 定向钻铺管钻机 6.3 定向钻铺管施工 6.4 安全施工 7 工程质量验收 7.1 一般规定 7.2 试验与检测 7.3 工程竣工验收 附录A 福建省岩土的工程分类) 附录B 福建省常见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附录C 福建省常见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附录D 探测地下管线的物探方法选择表 附录E 导向钻进原始记录 本规程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1 总 则 1.0.1 为加强福建省定向钻铺管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的统一工程标准,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可靠,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福建省定向钻铺管的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 1.0.3 定向钻铺管工程应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1.0.4 定向钻铺管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凡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2 术 语 2.0.1 非开挖技术 Trenchless Technology 在不开挖地表的条件下或以最小的地表开挖工作量进行各种中小直径地下管线铺设、更换、修复和定位的施工技术。 2.0.2 水平定向钻孔 Horizontal Directional Drilling 利用水平定向钻机以可控钻孔轨迹的施工方法,在不同地层和深度进行钻进,通过导向系统使钻头沿着设计方向(轨迹)钻进并到达设计位置出口。 2.0.3 起始工作坑 Entry Shaft/Pit 为水平定向钻进施工导向孔、扩孔钻进及拉管就位存储、回收泥浆和确定起始入口位置而开挖的工作坑。 2.0.4 出口工作坑 Exit Shaft/Pit 为回收、储存水平定向钻进施工中排出的泥浆和确定出口位置而开挖的工作坑。 2.0.5 穿越 Crossing 在地表下避开障碍物进行非开挖铺设管线。 2.0.6 钻井泥浆 Drilling Mud 指水和膨润土或聚合物的混合物,有时还需加入某些处理剂主要用于钻进施工中的冷却、润滑钻具、护壁和悬浮携带岩屑。 2.0.7 导向孔 Pilot Hole 利用水平定向钻机,沿设计轨迹施工完成的初始钻孔。 2.0.8 导向孔轨迹 Pilot Path 导向孔钻进时,导向钻头移动路线的变化位置。 2.0.9 入、出土角 Entry/Exit Angle 在水平定向钻进,施工过程中钻头进入地层或从地层钻出时,钻杆柱与水平面的夹角。 2.0.10 顶角 Pitch Angle 钻孔轴线在给定点的切线与通过该点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2.0.11 方位角 Azimuth Angle 钻孔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或钻孔轴线在给定点上的切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 2.0.12 导向系统/定位仪 Locator/Walkover System 提供方位角、顶角及导向孔施工状态等参数的系统。 2.0.13 扩孔 Reaming Bore 为达到与水平定向钻进管线铺设相适应的孔径,用回扩钻头扩大孔径的施工过程。 2.0.14 回拉 Pull Back 生产管通过钻杆从钻孔的出土点一侧,沿扩孔后的孔洞,回拉至钻杆入土点一侧的施工过程,亦称拉管就位。 2.0.15 生产管 Product Pipe 为各种建设目的而铺设的各类永久性地下管线。 2.0.16 随钻测量 Measurement While Drilling 水平定向钻进导向孔施工过程,连续不断地检测有关钻孔信息的测量技术。 3 基本规定 3.0.1 工程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勘察,调查分析施工区域内有关各方面情况,充分掌握现场资料。 3.0.2 既有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应查明。 3.0.3 定向钻铺管使用管材通常为钢管、PE管和PVC管等,其材质及性能应符合国家有关现行标准及相应规定。 3.0.4 施工中所配制的钻进泥浆应根据地层条件合理使用,并做好环保、安全防护,文明施工。 3.0.5 施工时和施工完成后,铺设管线的上覆土层及相邻建筑物不得沉陷、坍塌或隆起,相邻或相交管线及地下构筑物不受损坏。 3.0.6 定向钻铺管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必须具有专业资质。 3.0.7 定向钻铺管施工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操作施工,同时应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3.0.8 定向钻铺管工程质量应符合各类地下管线的质量标准。 4 工程勘察 4.1 一般规定 4.1.1 定向钻铺管施工前应进行工程勘察。工程勘察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和《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的规定。 4.1.2 工程勘察时,应由建设单位(甲方或业主)提供以下相关资料: 1 管线工程平面图(1:200~1:1000); 2 既有管线地下管网图; 3 工程技术要求。 4.1.3 工程勘察应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地面建 (构)筑物及既有地下管线探测、管线铺设路由勘察等。 4.2 工程地质勘察 4.2.1 现场踏勘应查明地形、地貌、地面建(构)筑物对工程施工的不利条件,应查清水域覆盖面积和深度,应查实有无影响施工的干扰源。 4.2.2 定向钻铺管施工应通过工程勘察取得所要穿越地层的详细资料。 4.2.3 福建地区岩土的工程分类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的规定,其中岩土的工程分类见本规程附录A,福建省常见土层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见本规程附录B;福建省常见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本规程附录C。 4.2.4 工程勘察报告中,水文地质内容应包括:地下水类型、含水层性质、测定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当场地存在多层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时,应分层测量地下水位,并查明主要含水层的分布规律,地下水补给和排泄条件,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其他水文地质参数。 4.2.5 需要进行岩土试验的项目应根据定向钻施工和所铺设的生产管线的要求来确定,试验项目应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的规定执行。 4.2.6 勘探取样钻孔的平面钻孔位置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勘探孔的位置应在定向钻铺管的穿越线路两侧3~5m内,勘探孔结束施工后应进行灌浆封孔; 2 勘探孔数量的确定应按定向钻穿越长度及地层的复杂程度确定。在均质地层上布孔,可沿穿越路由方向进行,孔距50~100m;在地质构造复杂且地层不连续的情况下,应加密布孔; 3 穿越公路、铁路、地表障碍物宜在其两侧布孔,孔数不宜少于2个;穿越河谷、河谷两岸及河床应布置勘探孔,孔数不应少于3个。 4 一般情况下,勘探孔的深度应在定向钻铺管轨迹以下6m; 5 勘探孔钻进遇砂层、卵石层时,宜将该层穿透; 6 在必须采用降底地下水位进行施工的地域应查清地下含水层的厚度。 4.3 既有地下管线探测 4.3.1 既有地下管线探测,宜遵循下列程序:搜集资料→现场踏勘(确定探测方法)→实地调查(仪器探察、人工探察)→地下管线图绘制→报告书编写→成果验收。 4.3.2 既有地下管线探测的范围应不小于穿越路由两侧5m,并查明既有地下管线的性质、类型及所在的地下空间位置。 4.3.3 既有地下管线的探测方法选用仪器(物探方法)探测时,可参照本规程附录D。 4.3.4 既有地下管线的探测应符合《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的规定。 4.3.5 既有地下管线探测后,应通过地面标志物、检查井、闸门井、人孔、手孔等进行复核。 4.4 定向钻穿越路由勘察 4.4.1 定向钻穿越路由勘察应先进行初步勘察,以判断路由的可行性,最后确定穿越路由。 4.4.2 沿穿越路由绘制施工断面图。 4.4.3 穿越路由应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并明确起、止点位置及长度。 4.4.4 穿越路由勘察应遵循下列原则: 1 输送可燃性介质管线应远离车站、桥梁及重要构筑物; 2 穿越河流宜选择在河段顺直、水流平缓、河床和坡岸稳定、两岸有足够施工场地的有利位置; 3 应避开高压电塔、电站、变电站等高压危险区; 4 应避开不良地质和不利于施工的地形、地貌; 5 保护生态环境,少占农田、绿地等。 5 工程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 定向钻铺管工程一般情况下宜按两阶段设计:初步设计和图件设计。 5.1.2 对重大的、技术复杂的穿越工程应进行初步设计。初步设计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规范,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管线的使用功能和建设方意见,优化设计方案。 5.1.3 定向钻铺管施工图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概况:项目、地点、内容、主要工程量、计划施工周期; 2 既有地下管线; 3 施工方法、技术工艺; 4 施工机具及材料; 5 检验及验收标准。 5.1.4 设计文件应提交施工图审查,审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5.1.5 设计变更应填写设计变更通知书及变更内容,并经原审图机构审查确认后方可继续实施。 5.2 管材 5.2.1 定向钻铺设钢管应具有足够强度、韧性、良好的焊接性能和抗腐蚀能力。 5.2.2 采用泥浆扩孔回拉的钢管,其壁厚应根据埋深、回拉长度和土层条件等确定,钢管最小壁厚可按表5.2.2选用。 表5.2.2 定向钻铺设常用钢管的最小壁厚表 管径(D)mm 管壁厚(T)mm ≤168 6 168~273 6~8 273~426 8~10 426~630 10~12 630~1000 D/T<50 经验公式 注:管径大于630mm,小于1000mm的钢管设计的壁厚由计算确定。 5.2.3 定向钻铺设PE管的主要设计标准应满足在给定压力条件下的流量要求和铺设过程中的荷载(摩擦力、弯曲应力、浮力、水动力、张应力等)作用的总应力以及回拉力的要求。PE80、PE100管材公称压力SDR值应按表5.2.3选用。 表5.2.3 PE80、PE100聚乙烯管材公称压力和标准尺寸 标准尺寸比 SDR33 SDR26 SDR21 SDR17 SDR13.6 SDR11 公称压力(Mpa) PE80 0.40 / 0.60 0.80 1.00 1.25 PE100 / 0.60 0.80 1.00 1.25 1.60 注:SDR指管径与壁厚的比值 5.2.4 PE管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5.2.4的要求。 表5.2.4 PE管材物理力学性能 序号 物理力学性能 要求 1 断裂伸长率(%) ≥350 2 纵面回缩率(110℃)% ≤3 3 氧化诱导时间(200℃)min ≥20 4 耐候性(管材累计接受≥3.5GJ/m2 老化能量后) 80℃静液压强度(165h) 不破裂不渗透 断裂伸长率% ≥350 氧化诱导时间(200℃)min ≥10 5 静液压强度(环向压力)Mpa 20℃ 1h 11.80 80℃ 170h 3.90 6 质量(g/cm3) / ≥0.93 5.3 导向孔轨迹设计 5.3.1 定向钻导向孔轨迹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钻孔类型和轨迹形式; 2 选择造斜点; 3 确定曲线段的曲率半径; 4 计算各孔段钻孔轨迹参数。 5.3.2 定向钻导向孔轨迹宜由斜直线段、曲线段、水平直线段等组成。其设计应根据生产管线技术要求、施工现场条件、施工机械等进行轨迹综合组合。 5.3.3 定向钻导向孔轨迹设计可采用作图法或计算法确定。 1 作图法:入、出土角和曲线段的确定可按图5.3.3进行。 图中:α1——入土角 α2——出土角 A——入土点 D——出土点 B——第一曲线段和直线段轨迹变化点 C——直线段和第二曲线段轨迹变化点 h——轨迹(铺管)深度 L1+ L2+L3——定向钻铺管水平长度 2 计算法:入、出口角和曲线段的计算可按本规程图5.3.3及下列公式计算。 L1= =2arctg L3= =2arctg 5.3.4 入土角应符合下列条件: 1 入土角应根据机具设备性能确定; 2 入土角应根据施工场地条件确定; 3 入土角应根据穿越路由上既有地下管线(构筑物)的分布情况确定; 4 入土角(点)距穿越障碍物起点的距离应能完成造斜段的钻进; 5 入土角(点)应能达到铺管深度要求; 6 入土角宜为80~200。 5.3.5 出土角应根据定向钻铺设管线类型、材质、管径确定: 1 小直径钢管的出土角宜为00~150; 2 铺设较大管径的钢管第二曲线段轨迹变化点C,宜选择在下管工作坑内。在场地条件满足情况下,第二曲线段应在下管工作坑内,可按图5.3.5选用; 图5.3.5 铺设较大管径钢管轨迹设计图 3 PE管、PVC管的出土角宜在00~200。 5.3.6 在地面上采用始钻式钻机钻进导向孔时,第一直线段轨迹应是入土角的斜直线段,该段最小距离不应小于一根钻杆长度;大型设备该段距离不宜小于10m。 5.3.7 定向钻穿越公路、铁路、河流、地面建筑物时,最小覆土深度应符合专业规范要求;当专业规范无特殊要求时,最小覆土深度应符合表5.3.7的规定。 表5.3.7 最小覆土深度 项目 深度 城市道路 与路面垂直净距>1.5m 公路 与路面垂直净距>1.8m;路基坡角地面以下>1.2m 高速公路 与路面垂直净距>2.5m;路基坡角地面以下>1.5m 铁路 路基坡角处地表下5m;路堑地形轨顶下3m;0点断面轨顶下6m 河流 一级主河道百年一遇最大冲刷深度以下>3m 二级河道河底最低标高以下>3m,最大冲刷深度以下2m 地面建筑 根据基础结构类型,经计算后确定。 注:最小覆土深度还应必须大于生产管管径5~6倍以上。 5.3.8 定向钻铺设的管线与建筑物或既有地下管线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铺设在建筑物基础以上时,与建筑物基础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1.5m; 2 铺设在建筑物基础以下时,与建筑物基础的水平净距必须在持力层扩散角范围以外,尚应考虑土层扰动后的变化,扩散角不得小于450; 3 在建筑物基础下铺设管线时,必须经过验算后确定深度; 4 与既有地下管线水平铺设时,φ200mm以上的管线,净距应为最大扩孔径的2倍以上;φ200mm以下的管线,净距不得小于0.6m; 5 从既有地下管线上部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应大于0.6m; 6 从既有地下管线下部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1)粘性土地层应大于扩孔直径的1倍; 2)粉土地层应大于扩孔直径的1.5倍; 3)砂土地层应大于扩孔直径的2倍; 4)小直径管道(φ<110mm)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5m。 7 遇可燃性管道和特殊管线及弯曲孔段应考虑加大水平和垂直净距。若达不到上述距离时,应增设有效的技术安全防护措施。 5.3.9 定向钻铺设钢管最小允许曲率半径应采用公式(5.3.9)计算,也可用不小于1200D估算。 Rmin=206D (式5.3.9) 式中:Rmin-最小曲率半径(m) 206-常数(Mpa·m) D-钢管外径(mm) S-安全系数,一般取1~2 K2-钢管屈服极限(Mpa) 5.3.10 定向钻铺设PE管的最小允许曲率半径可采用公式(5.3.10)计算: = (式5.3.10) 式中:-曲率半径(cm) E-弹性模数(Mpa) DH-管外径(cm) -弯曲应力(Mpa) 铺设PE管时,钻孔轨迹的曲率半径应同时满足钻杆的曲率半径。 5.3.11 钻杆的曲率半径应由钻杆的弯曲强度值确定。根据工程实践经验,一般情况下钻杆弯曲半径为1200D以上(D为钻杆外径)。 5.4 工作坑 5.4.1 定向钻铺管应根据场地条件、管线类型、管径、材质、埋深、地质条件、既有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及定向钻施工的设计参数确定工作坑的形状、大小和深度。 5.4.2 工作坑支护形式分有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排桩、喷锚支护及放坡支护等,支护方法和适用条件可按表5.4.2选用。 表5.4.2 工作坑支护方法和适用条件 工作坑支护 适用条件 排桩、喷锚 土质比较松软,且地下水又比较丰富; 渗透系数>1×10-4cm/s的砂性土,覆土深度较大时 钢板桩 土质比较好,地下水又较少,深度>3m时;渗透系数在1×10-4cm/s左右的砂性土 放坡 土质条件较好,地下水又较少,深度<3m时 注:1、工作坑距建筑物较近,应采取特殊措施; 2、采用的支护方式,其整体刚度、稳定性和支撑强度必须通过验算;施工时应进行全过程位移观测; 3、工作坑内降水方法,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确定; 4、放坡施工的工作坑,坡顶必须无荷载,余土应弃在2m以外; 5、工作坑支护方式应符合《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中的有关规定要求。 5.5 回拉力计算及定向钻机选择 5.5.1 定向钻回拉力宜按公式(5.5.1)计算: F拉=πLf【泥-dδ1(D-δ1)】+K粘πDL (式5.5.1) 式中:F拉-计算的拉力(t) L-穿越长度(m) f-摩擦系数,0.1~0.3 D-生产管直径(m) 泥-泥浆密度(t/m3) δ1-生产管壁厚(m) K粘 -粘滞系数,0.01~0.03 5.5.2 定向钻机宜根据式5.5.1计算值的1.5~3倍来选择。 6 工程施工 6.1 一般规定 6.1.1 定向钻铺管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技术措施安全可行、减少环境污染、不破坏相邻管线与建筑物。 6.1.2 定向钻铺管施工前,应制订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并做好技术交底。 6.1.3 材料进场时,应进行质量检验,并附有质量证明合格文件。 6.2 定向钻铺管钻机 6.2.1 定向钻铺管钻机分类和技术性能可按表6.2.1选用。 表6.2.1 定向钻机分类及其技术性能 分类 小型 中型 大型 给进力或回拉力(kN) ﹤100 100~450 ﹥450 扭矩(kN·m) ﹤3 3~30 ﹥30 回转速度(r/min) ﹥130 100~130 ﹤130 功率(kW) ﹤100 100~180 ﹥180 钻杆长度(m) 1.50~3.00 3.00~9.00 9.00~12.00 给进机构 钢绳和链条 链条或齿轮齿条 齿轮齿条 铺管直径(mm) ﹤350 350~600 600~1200 铺管长度(m) ﹤300 300~600 600~1500 铺管深度(m) ﹤6 6~15 ﹥15 导向测量系统 手持式导向仪 手持式导向仪或随钻测量仪 随钻测量仪 6.3 定向钻铺管施工 6.3.1 定向钻铺管施工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条件: 1 设备应安装在生产管中心线延伸的起始位置; 2 调整机架方位应符合设计钻孔轴线; 3 按设计入土角调整机架倾斜角度; 4 钻机定位后,应用锚杆锚固。土层坚硬且干燥可适用直锚杆;土层松散可采用砼基础或沉箱螺旋锚杆锚固定位。 6.3.2 导向系统配置应根据机型、穿越障碍物类型、探测深度及现场测量条件等选用,使用前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操作人员应熟悉仪器性能、适用范围、操作方法; 2 导向仪应定期进行计量鉴定。施工前尚应进行现场校准,合格后方能使用。 6.3.3 孔底钻具组合应按采用导向系统、土层条件、穿越深度等要求确定;孔底钻具组合形式可参照表6.3.3选用。 表6.3.3 孔底钻具组合形式 定位系统 土层条件 钻具组合 手提步履式导向仪 软土层 提供倾角、方位角、深度的泥浆喷射铲式钻头、探头(棒)室及钻杆组合 中、硬土层 铣齿牙轮钻头、提供倾角、方位角、深度的方向控制的弯接头,探头(棒)室及钻杆组合 硬土或岩土层 铣齿牙轮钻头、预先安置的泥浆马达无磁钻铤和钻杆组合 有缆式导向仪 软土层 钻头、弯接头、浮动接动、装有探头(棒)的定向钻头、泥浆马达、无磁钻铤和钻杆组合 硬土或岩土层 钻头、泥浆马达、浮动接头、定向接头、无磁钻铤和钻杆组合 6.3.4 导向钻头类型和尺寸应按岩土类型、岩土层造斜能力、造斜配套工具等要求确定钻头类型和尺寸,可参照表6.3.4选用。 表6.3.4 钻头类型和尺寸 岩土类型 钻头类型和尺寸 淤泥 较大掌面的铲形钻头 淤泥质粘土 中等掌面的铲形钻头 粘土 较小掌面的铲形钻头,掌面宽度应比探头室直径大12mm以上,铣齿钻头或马掌面冲击钻头 砂层 小锥形掌面铲形钻头 砂、卵、砾石层 镶焊硬质合金、中等尺寸弯接头钻头 岩层 孔底动力钻具 6.3.5 钻杆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向钻钻杆机械性能主要是强度和扭矩,其规格、型号应符合孔底钻具工作扭矩、钻机顶力及回拉生产管时总拉力要求; 2 钻杆曲率半径应不小于钻杆外径1200倍; 3 钻杆丝扣应保持洁净,旋扣前应涂上丝扣油; 4 弯曲和损伤钻杆不能使用,钻杆内应避免杂物进入。 6.3.6 导向孔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钻机开启后应进行试运转,确定机具各部分都运作正常后方可钻进; 2 第一根钻杆入土钻进时,应轻压慢转稳定入土位置,符合设计入土角后方可实施钻进; 3 导向孔钻进时,造斜段测量计算频率一般情况每0.5~1.0m/次,直线段测量计算频率一般每根钻杆一次;测量参数应符合设计轨迹要求,且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数据记录: 1) 采用手提步履式导向仪钻孔轨迹测量方法的现场记录内容,应符合附录E要求,并按记录绘制钻孔轨迹剖面图。 2)采用有缆式导向系统钻孔轨迹测量,钻孔轨迹监视和调控应随时观察计算机处理的随钻数据,且应进行采集。 4 曲线段钻进时,应按地层条件调整推进力,避免钻杆发生过度弯曲; 5 造斜段顶进时,一次顶进长度宜小于0.5~1.0m,同时应观察延伸长度顶角变量,顶角变量应符合钻杆极限弯曲强度要求,采取分段施钻,使延伸长度顶角应变化均匀; 6 导向孔相邻两测量点之间轨迹偏离误差不得大于终孔孔径,发现偏离误差应及时纠偏。 6.3.7 终孔孔径应为设计铺设生产管径的1.2~1.5倍,终孔孔径可按表6.3.7表选用。 表6.3.7 生产管径和终孔孔径的关系 生产管直径D(mm) 钻孔扩孔直径(mm) 备注 ﹤200 D+100 经验数据 200~600 D×(1.2~1.5) ﹥600 D+(300~400) 6.3.8 扩孔钻头(扩孔器)小眼孔正常喷浆时,方能开始扩孔,严禁干扩。 6.3.9 按配套扩孔钻头由小到大逐级扩孔。中、大型钻机在松软土层中扩孔,可跨越一级钻头直径扩孔。 6.3.10 扩孔钻头类型选择可参照表6.3.10选用。 表6.3.10 扩孔钻头适用的地层 钻头类型 适用地层 挤压型扩孔钻头 松软地层 切削型扩孔钻头 软土层 组合型扩孔钻头 地层适用范围较广,属普通型扩孔钻头 牙轮型扩孔钻头 硬土和岩石 6.3.11 扩孔中出现钻机扭矩、拉力异常时,应进行“洗孔”。 6.3.12 回拉生产管进入钻孔时入孔角应和导向孔钻杆出土角一致,回拉作业应连续进行。 6.3.13 应根据地形地貌及铺管长度、材质、管径等因素,确定是否需要开挖发送沟(道)或设置钢托架。管径大于1m时,宜进行回拉时浮力控制。管材环刚度不足,可采用加大管内气压以增加环刚度,并匀速拉管,避免出现孔内瞬间真空现象,造成孔内坍塌。 6.3.14 拉管就位后,应对生产管两端进行封堵,避免异物进入管内。完成连接、实验和检测后,应及时清理现场泥浆、渣土及废弃物,并按要求回填压实工作坑。 6.3.15 定向钻进应按不同地层条件配制泥浆,泥浆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泥浆粘度应能确保孔壁稳定,并能将钻屑携带到地表。泥浆粘度可参照表6.3.15选用。 表6.3.15 泥浆粘度表 项目 管 径 地 质(s) 粘 土 亚粘土 粉 砂 细 砂 中 砂 粗 砂 砾 砂 岩 石 导向钻孔 / 35~40 35~40 40~45 45~50 50~55 40~50 扩孔及回拖 φ426以下 35~40 35~40 40~45 45~50 50~55 40~50 φ426~φ711 40~45 40~45 45~50 50~55 55~60 45~55 φ711~φ1016 45~50 45~50 50~55 55~60 60~80 50~55 φ1016以上 45~50 50~55 55~60 60~70 65~85 55~65 2 泥浆PH值控制在8~10; 3 定向钻进在砂土和卵砾石中施工,配制泥浆应加入适量润滑剂; 4 定向钻进施工过程应保持稳定的泥浆环流; 5 泥浆应在专用搅拌容器或搅拌池中配制,从钻孔内返出的泥浆应符合下列处理要求: 1)经沉淀池或泥浆净化设备处理后再利用; 2)废弃泥浆应妥善处置。 6 定向钻施工应根据施工阶段选择泥浆压力和流量。 6.4 安全施工 6.4.1 进入施工现场生产人员必须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并了解施工现场地下设施和高空设施的位置和类型,做好危险源辨识,消除事故隐患。 6.4.2 建立健全安全制度,认真检查,监督执行。 6.4.3 在高压电线、易燃、易爆及重要设施附近施工时,应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配合和支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6.4.4 穿越城市道路、公路、铁路、河流时,制定有效防护措施,并应派专人负责看护和指挥交通。 6.4.5 施工场地应设置安全警示屏障,避免非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施工用电应设置漏电保护和防雷接地措施。 6.4.6 施工人员应着装安全标志服,佩戴安全帽、手套、工作鞋及防护口罩等劳保品。 6.4.7 夜间施工应安装有效的照明设备和耀眼的现场装置。 6.4.8 现场施工各岗位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工作联系,用对讲机或其他通信方式联系工作时,信号不清晰时不得随意判定信号内容。 6.4.9 钻机设备放置在边坡上施工,应采取措施防止滑落、翻倒,雨天施工时应有防滑措施。 6.4.10 生产管的焊(连)接过程应遵守相应的安全制度。 6.4.11 施工现场应具有消防措施和设备。 7 工程质量验收 7.1 一般规定 7.1.1 施工单位应由质检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由建设单位、监理机构应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 7.1.2 生产管材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有产品合格、技术质量证明文件; 2 外观无缺陷、裂纹、弯曲、变形; 3 材质的物理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4 焊接材料和焊接设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焊接材料和焊接设备应与选用管材相匹配。 7.1.3 铺设后管线纵、横断面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7.1.4 定向钻铺设不同生产管类型,应按符合相应管道的要求进行验收。 7.2 试验与检测 7.2.1 复测导向钻孔起迄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7.2.2 导向孔轨迹测量应采用导向仪随钻测控深度、顶角、方位角、工具面向角等基本参数。 7.2.3 实钻导向孔轨迹应符合设计轨迹要求,偏差应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7.2.4 配制泥浆现场检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采用PH值试纸检测配浆用水的PH值; 2 采用泥浆密度计或泥浆密度秤检测泥浆密度; 3 采用马氏漏斗检测泥浆粘度; 4 采用气压式失水仪检测泥浆失水量。 7.2.5 钢管焊缝质量应符合《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及验收规范》GB50236的有关规定。 7.2.6 PE管连接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7.2.7 根据定向钻铺设的生产管类型,应按相应的检验方法进行质量验收。 1 铺设通信管和电力管(管内径≥98mm)的工程,宜选用定径(长)试通棒检测验收: 1)定径试通棒可选用木质或铁质材料制作; 2)定径试通棒的直径可用D为1.25d确定,其中D-生产管的公称内径,d-试通棒直径; 3)定径试通棒长度为0.45m。 2 铺设通信管和电力管(管内径<98mm)的工程,宜选常用的玻璃钢质制成的通管器检测验收,通管径直径为15mm; 3 铺设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检测验收,轴线偏差小于±100mm、管内底高程偏差小于±50mm。管道严密性试验和允许渗水量应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执行; 4 铺设城镇燃气管工程检测验收应按《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2005执行; 5 铺设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检测验收应按《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69执行; 6 铺设城镇供热管道工程检测验收,应按《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2004执行。 7.3 工程竣工验收 7.3.1 工程竣工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进行,由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共同参与完成。 7.3.2 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应编制竣工报告,其内容包括: 1 工程概况、工程项目、工程设计要求、具体工程量、开工及竣工日期; 2 工程地理位置、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及原地下管线分布情况; 3 施工方法及主要施工机具; 4 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5 检验程序、内容及质量评定; 6 结论与建议; 7 竣工图:平面图、纵横剖面图及其他附图。 7.3.3 竣工后工程文件及施工记录(管材资料、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或洽商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隐蔽工程签证记录、预(决)算书、施工组织设计、竣工资料、工程合同书等)的归档管理,建立定向钻铺管信息库。 7.3.4 工程竣工后应进行质量跟踪。 附录A 福建省岩土工程分类 分 类 亚 类 特 征 岩 石 未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