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完整版)物理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试题精选名校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符合日常生活实际的是( )
A.大多数中学生的重约50N B.洗澡时适宜水温约60℃
C.人步行速度约1.1m/s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g
2.下列是与打排球有关的物理问题,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球后,球在运动过程中不再受到手对球的力的作用
B.传球后,球在上升到最高点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
C.扣球时,由于失误球飞出场外,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拦网时,球被弹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如图所示,各图与相应描述相符的是( )
A.排球被接起后,竖直上升到最高点时受到的合力竖直向下
B.跳水运动员能够起跳,是因为跳板对她的作用力大于她对跳板的作用力
C.空中飞行的实心球突然不受力时,将继续保持曲线运动
D.运动员举起杠铃时,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和运动员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4.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书包带做得较宽
B.刀刃做得很薄
C.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
D.大型平板拖车装有很多轮子
5.关于浮沉条件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向放有鸡蛋的清水中加盐,鸡蛋上浮,是由于鸡蛋的重力变小
B.气象用探测气球里所充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C.轮船漂浮在水面,它受到水的浮力可能大于它受到的重力
D.密度计放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6.在调节平衡后的杠杆两侧,分别挂上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两侧各增加一个钩码,则( )
A.右端下降 B.左端下降 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
7.如图所示,一质地均匀的圆柱形平底玻璃杯,杯内水中漂浮着一冰块.若冰熔化前后水对杯底的压强分别为p 1、p2,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p 1< p2 B.p 1> p2
C.p 1= p2 D.无法确定
8.如图,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拉着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A、B是球摆动过程中的最高点,C是最低点,不计空气阻力,则( )
A.球在C点时受力平衡
B.球在A点时速度最大
C.球在A点时绳子突然断开,小球将静止不动
D.球在B点时所受外力同时消失,小球将静止不动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是跳水运动员到起跳板上后的情形。此现象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用力将铅球斜向上直线推出,结果是沿曲线运动,如图所示,这说明重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
10.汽车在紧急刹车的过程中,总要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原因是汽车具有______;当雨天路面有水时,在同样车速的条件下,汽车在紧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将比路面没有水时更______。
11.如图所示,某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木块M放在水平桌面上,右端有部分露出桌面,在M的左端施加一个水平拉力F使M缓慢向左移动,直至M刚好全部进入桌面。在M移动过程中,木块M对桌面压力 ___________,对桌面压强 ___________,受到桌面摩擦力 ___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甲、乙两颗相同的子弹,飞向同一块木板,结果甲子弹穿透木板,乙子弹嵌在木板里,则甲子弹的动能______乙子弹的动能,甲子弹的速度______(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子弹的速度,判断的依据是甲子弹能够______较多。
13.重为600N的人站在静止的电梯里不动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______600N;当人和电梯以1.5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______600N(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4.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跑车,当它在水平路面上疾驶时,跑车对地面的压力______(选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跑车自身受到的重力;“漂移” 是一种危险的汽车表演项目,即在汽车急驶过程中突然刹车,汽车由于______仍要向前运动, 同时转动方向盘,汽车急转弯,就会达到预期的表演效果。
15.如图所示,某人用一根轻质木棒挑一重为80N的物体站在水平地面上,木棒AB保持水平,棒长AB=1.2m,重物悬挂处离肩膀距离BO=0.8m,则人的肩膀对木棒的支持力___________N,若肩膀与B端的距离变小,则肩膀的支持力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如图所示电动叉车,托着重量为6000N的货物,5s内从A点匀速水平移动到B点,从B点匀速竖直提升10s到达C点,所用时间及各点间距离如图所示,求:电动叉车A到B过程,叉车对货物的支持力做的功为______J,B到C过程,叉车对货物做功的功率为______W。
三、解答题
17.如图,一个木块从斜面上滑下,并在水平面上继续滑动。画出木块在斜面上时木块所受到重力与它对斜面的压力,并画出它在水平面上时所受的力。
18.如图所示为跷跷板的示意图,在跷跷板的左端某一位置放一个小球A,在跷跷板的右端某一位置放三个小球B、C、D,跷跷板整体处于图示的静止状态。请画出此时小球A对跷跷板的压力和压力对转轴O的力臂。
19.(1)如图所示,人站在地面上用滑轮组提起物体,画出最省力的绕线。
(2)如图用最省力的绕绳方式,把重物G提起,请用笔画线代替绳索,将它们连接起来。
20.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的实验中,按照图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质量m/g
100
200
400
500
重力G/N
1
2
3
4
(1)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写完整;(_______)
(2)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N;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________)
(4)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___________。
21.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路程的影响”实验中:
(1)小明调试实验装置时,将小车从斜面上A处由静止滑下,如图甲所示,小车滑出水平木板右端而掉落下去。为让小车不滑出木板,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_______;
A.小车仍从斜面A处滑下,换一个更长的木板
B.增大斜面的倾角,让小车仍从斜面上A处滑下
C.斜面倾角不变,让小车从斜面上比A位置低的位置滑下
D.减小斜面的倾角,小车仍从斜面上A处滑下
(2)调试成功后,小明每次均将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小车滑下后分别在毛巾、棉布和木板表面运动,最终小车静止的位置用小红旗做了标记,分别是①、②、③号位置,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小车受到阻力越小,运动的路程越________(选填“长”或“短”);
(3)进一步推理可得:若小车运动时所受阻力为零,小车将________(填小车的运动状态)
二
22.如图所示,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水面的______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水面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该装置_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本实验中U形管能否视为连通器______(填“是”或“否”);
(2)比较乙图、丙图和丁图,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
(3)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同深度的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面的______;
(4)最后可得到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是______和______。
二
23.如图所示是物理兴趣小组用金属块研究浮力的实验。(g 取 10N/kg)
(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_N。
(2)比较 A、B、C 三图可得出结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___________有关。
(3)比较 A、C、D三图可得出结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___________无关。
(4)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 kg/m³。
(5)若在实验中,排除测量误差因素的影响,兴趣小组发现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所受的浮力,请指出实验操作中可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___________;
(6)纠正了错误,继续实验,兴趣小组得出结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_;
(7)小明认为金属块在水中会下沉,如果使用漂浮的蜡块做实验则不会得出以上结论,小明的观点是___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24.小刚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长木板,斜面,三个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实心小球,木块B,刻度尺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分别使三个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实心小球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是为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 ______大小的关系;
(2)要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的关系”,请设计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中要有必要的信息;______
(3)利用该装置,实验中很难做到的是 ______;
(4)用如图的实验装置和器材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必须增加的器材是 _______。
A.弹簧测力计 B.质量不同的小木块 C.倾斜程度不同的斜面 D.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
25.小森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观察到杠杆静止时左端下沉,他挂钩码开始试验,突然想到这样做不方便确定_________,给实验带来困难,应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他去调节螺母时,发现两端螺母已丢失,聪明的小森在_______(“左”或“右”)侧末端缠些透明胶就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了。
(2)接着小森在杠杆的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改变钩码的数量与位置,获取三组测量数据,其目的是:_________;
(3)某次测量中,如图所示的杠杆已处于平衡状态。若小森在两边钩码下方各拿走两个钩码,杠杆________(“左”或“右”)端将下沉。为使杠杆恢复水平平衡,小森应将左侧剩余的两个钩码移至_________处。
26.某水平公路路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一辆卡车的质量为2t,当装载3t货物静止在该路面上时,车轮与路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1。请通过计算说明卡车对该路面是否产生损坏。(g取10N/kg)
27.一容器装满某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540g,放入一块质量为135g的金属块后溢出50cm3液体,这时总质量是635g。求:
①溢出液体的质量?
②金属块的密度是多少kg/m3?
28.滑轮组能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建筑工人用自制的滑轮组把重的重物提升。如图所示,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不计摩擦和绳子重)求:
(1)拉力做的功;
(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用该滑轮组提起重的重物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详解】
A.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
G=mg=50kg×10N/kg=500N
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2℃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为
4km/h=4×m/s≈1.1m/s
故C符合题意;
D.10个鸡蛋的质量约500g,则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解析:B
【详解】
A.发球后,球在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手对球的力的作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球在上升到最高点时,只受重力作用,受到的力不是平衡力,故不处于平衡状态,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扣球时,由于失误打在错误位置,球飞出场外,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拦网时,球受到了力,球被弹回,运动状态变了,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解析:A
【详解】
A.排球被接起后,竖直上升到最高点时受到重力作用,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故A符合题意;
B.跳水运动员起跳时,运动员给跳板一个向下的力,跳板给运动员一个向上的力,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跳水运动员能够起跳,是因为跳板对她的作用力大于她的重力,故B不符合题意;
C.空中飞行的实心球突然不受力时,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实心球将继续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时,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和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大小并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
解析:B
【详解】
ACD.书包带做得较宽、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大型平板拖车装有很多轮子,都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积减小压强,故ACD不符合题意;
B.刀刃做得很薄,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积增大压强,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解析:B
【详解】
A.向放有鸡蛋的清水中加盐,液体密度变大,未露出液面前,排开液体体积不变,根据可知浮力变大。所以鸡蛋上浮,是由于鸡蛋的浮力变大,而鸡蛋自身重力不变,故A错误;
B.气象探测气球在空气中能够上浮,根据浮沉条件可知,气球的整体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气球内充气体的密度一定小于空气的密度,故B正确;
C.轮船漂浮在水面时,处于平衡状态,它受到水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故C错误;
D.密度计放在不同液体中都是漂浮的,漂浮时其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同一支密度计重力不变,所以密度计放在不同液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不变,即密度计受到的浮力与液体密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6.A
解析:A
【详解】
设一个钩码的重为G,一个格为l,则原来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由
现在在两侧各增加一个钩码后,杠杆左边
杠杆右边
右边的力和力臂的乘积大,杠杆不再平衡,并且右端下降,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解析:C
【详解】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由于冰块漂浮,故有F浮=G冰,所以G冰=G排水;即冰块熔化后水的体积与原来冰排开的水的体积相同,所以水面高度h不变,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可得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即:p1=p2.
A.p 1< p2与分析不相符;
B.p 1> p2与分析不相符;
C.p 1= p2与分析相符;
D.无法确定与分析不相符.
8.D
解析:D
【详解】
A.球在C点时,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受到的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CD.小球在A、B两点时,是摆动过程中的最高点,此时的动能最小,速度最小为0,若在A点时绳子突然断开,小球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会向下运动,若在B点时,所受的外力同时消失,则球会保持静止不动,故A、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9.形状 运动状态
【详解】
[1]跳水运动员到起跳板上后,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作用使跳板的形状发生变化,此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用力将铅球斜向上直线推出,结果是沿曲线运动,是由于铅球受到的重力作用改变了铅球的运动方向,即改变了铅球的运动状态,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0.惯性 长
【详解】
[1]因为汽车在刹车之前是向前运动的,当刹车时,汽车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
[2]当雨天时,路面会有水,路面变光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摩擦力减小,汽车的运动状态不易改变,运动距离变长。
11.F
解析:不变 变小 不变
【详解】
[1][2]在M移动过程中,根据F=G可知块M对桌面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大,根据可知,木块M对桌面压强变小。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M移动过程中。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则所受摩擦力不变。
12.大于 大于 做的功
【详解】
[1]运动的子弹具有动能,穿过木板时,要克服摩擦做功,其动能转化为内能,穿透的子弹比嵌在木板的子弹运动距离长,做功多,所以甲子弹的动能大。
[2]因为质量相同,甲动能大,所以甲速度大。
[3]运动的子弹具有动能,穿过木板时,要克服摩擦做功,甲子弹穿透木板,乙子弹嵌在木板里,甲运动距离长,做功多。
13.等于 等于
【详解】
[1]重为600N的人站在静止的电梯里不动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与人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支持力等于600N。
[2]当人和电梯以1.5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与人的重力仍是一对平衡力,支持力仍等于600N。
14.小于 惯性
【详解】
[1]当汽车在水平地面上疾驶时,空气流过汽车上方的速度大于流过汽车下方的速度,根据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汽车受到空气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汽车受到空气向上的升力作用,所以汽车疾驰时,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汽车受到的重力。
[2]在某一瞬间突然刹车,同时转动方向盘,因汽车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要向前运动,同时摩擦力改变了汽车的运动状态,形成漂移。
15.变小
【详解】
[1]依题意得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以A点为支点,人的肩膀对木棒的支持力
[2]若肩膀与B端的距离变小,则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变大,由杠杆平衡条件得,人的肩膀对木棒的支
解析:变小
【详解】
[1]依题意得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以A点为支点,人的肩膀对木棒的支持力
[2]若肩膀与B端的距离变小,则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变大,由杠杆平衡条件得,人的肩膀对木棒的支持力减小。
16.600
【详解】
[1]由A到B匀速水平移动的过程中,叉车对货物的支持力与货物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其方向竖直向下,则支持力的方向与货物移动方向垂直,那么支持力所做的功为0。
[2]由B到C匀
解析:600
【详解】
[1]由A到B匀速水平移动的过程中,叉车对货物的支持力与货物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其方向竖直向下,则支持力的方向与货物移动方向垂直,那么支持力所做的功为0。
[2]由B到C匀速竖直提升的过程中,叉车对货物的支持力与货物的等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它们的大小相等,则支持力所做的功
W=Gs2=6000N×1m=6000J
功率
三、解答题
17.【详解】
在斜面上选取物体与接触面的中点为压力的作用点,过压力作用点画垂直于斜面向下、带箭头的线段即为压力的示意图;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木块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时,受到竖直向
解析:
【详解】
在斜面上选取物体与接触面的中点为压力的作用点,过压力作用点画垂直于斜面向下、带箭头的线段即为压力的示意图;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木块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水平向左的摩擦力,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如图所示:
18.【详解】
小球A对跷跷板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垂直于跷跷板向下,过小球A和跷跷板的接触点做垂直于跷跷板向下的有向线段即为压力的示意图;过O点向压力的作用线做垂线,垂线段即为压力的力臂,如图所示:
解析:
【详解】
小球A对跷跷板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垂直于跷跷板向下,过小球A和跷跷板的接触点做垂直于跷跷板向下的有向线段即为压力的示意图;过O点向压力的作用线做垂线,垂线段即为压力的力臂,如图所示:
19.(1);(2)
【详解】
(1)由于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人站在下面,所以拉力的方向必须向下,则从定滑轮开始绕起,如图所示
(2)由4股绳子承担重物最省力,从定滑轮上开始缠绕,如图所示:
解析:(1);(2)
【详解】
(1)由于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人站在下面,所以拉力的方向必须向下,则从定滑轮开始绕起,如图所示
(2)由4股绳子承担重物最省力,从定滑轮上开始缠绕,如图所示:
20.300;5 2 正比
【详解】
(1)[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
那么当G=3N时,则质量为
故当G=3N时,则质量为;当m=500g时,物体所受的
解析:300;5 2 正比
【详解】
(1)[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
那么当G=3N时,则质量为
故当G=3N时,则质量为;当m=500g时,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故当m=500g时,物体所受的重力为5N。
(2)[2]如图甲所示,分度值为0.2N,但是指针指在2N的位置,故读数为2N。
(3)[3]描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当m=0g时,重力为0N,故该直线与原点连上,故如下图所示:
(4)[4]如图所示,重力与质量的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重力与质量之比是一个定值,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21.B 长 做匀速直线运动
【详解】
(1)[1]A.小车仍从斜面A处滑下,换一个更长的木板,可以让小车有更长的路程可以滑行。所以A做法可行,故A不符合题意;
B.增大斜面的倾角,小
解析:B 长 做匀速直线运动
【详解】
(1)[1]A.小车仍从斜面A处滑下,换一个更长的木板,可以让小车有更长的路程可以滑行。所以A做法可行,故A不符合题意;
B.增大斜面的倾角,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动能变得更大,速度更大,通过的路程将比原来更长,更容易滑出木板。所以B做法不可行,故B符合题意;
C.斜面倾角不变,让小车从斜面上比A位置低的位置滑下,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动能减小,小车在水平面的速度减小,从而减小小车通过的路程。所以C做法可行,故C不符合题意;
D.减小斜面的倾角,小车仍从斜面上A处滑下,从而减小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动能,减小小车在水平面的速度,减小小车通过的路程。所以D做法可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由图示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的路程越长。
(3)[3]由(2)分析可知,阻力如果越来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将越来越长,如果不受力,小车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一直不变。所以进一步推理可知,当阻力为零时(即小车不受摩擦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
22.高度差 不漏气 否 相等 高度差变大 液体深度 液体密度
【详解】
(1)[1]当把压强计放入液体中时,金属盒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增大,推动管中的气体向右侧移
解析:高度差 不漏气 否 相等 高度差变大 液体深度 液体密度
【详解】
(1)[1]当把压强计放入液体中时,金属盒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增大,推动管中的气体向右侧移动,U型管中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水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的压强越大。
[2]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橡胶管密封性良好,装置不漏气。
[3]底部连通,上端开口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至少有两个开口;U形管的上端有一个不是开口的,故不是连通器;
(2)[4]乙图、丙图和丁图橡皮膜在相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橡皮膜的朝向不同,压强计是U形管中水面的高度差相等,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5]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是控制深度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观察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变大。
(4)[6][7]由以上实验步骤可知: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深度和液体密度。
二
23.排开液体的体积 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 2.7×103 溢水杯没有装满水 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错误
【详解】
(1)[1]由A、C或A、D可知,金属块浸没在水中
解析:排开液体的体积 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 2.7×103 溢水杯没有装满水 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错误
【详解】
(1)[1]由A、C或A、D可知,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
F浮=G−F示=2.7N1.7N=1N
(2)[2]A、B、C三图中,液体密度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同,即浮力不同,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3]A、C、D三图中,C、D两图金属块都浸没在水中,即液体密度相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相同,可以得出结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4)[4] 由A、C或A、D可知,金属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1N,由阿基米德原理
F浮=ρ液V排g
可得金属块的体积
V=V排= ==1×10−4m3
金属块的质量
m===0.27kg
金属块的密度
ρ== =2.7×kg/
(5)[5]原因可能是溢水杯没有装满,或没有先测量空小桶的重力,导致空小桶内壁有残留的水,而使空小桶自重测量偏大,溢出的水的重力偏小。
(6)[6]比较A、C测力计示数之差和E中示数之差可得出结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7)[7]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蜡块的重力,再由蜡块漂浮得出蜡块受到的浮力等于蜡块的重力即
F浮=G蜡
将蜡块放于溢水杯中,将溢出的水的重力如上E测出,比较蜡块的重力和溢出的水的重力即可得出以上结论,所以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
24.质量 见详解 小球从相同的路径滚下 D
【详解】
解:(1)[1]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大小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动能大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
解析:质量 见详解 小球从相同的路径滚下 D
【详解】
解:(1)[1]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大小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动能大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分别使三个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实心小球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是相同,小球的质量不同,所以是为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大小的关系。
(2)[2]要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的关系”,需要控制小球的质量相同,小球自由滚下的高度不同,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实验中应多次测量,设计表格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小球质量m/g
小球释放的高度h/cm
木块移动距离s/cm
(3)[3]实验中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时,很难控制小球从相同的路径滚下。
(4)[4]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需要改变阻力的大小,比较小球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据此可知必须增加的器材是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正确。
25.力臂 右 避免偶然性,便于得出普遍性结论 左 D
【详解】
(1)[1][2]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钩码对杠杆的力是竖直向下的,故力臂即为支点到力作用点的位置,可以
解析:力臂 右 避免偶然性,便于得出普遍性结论 左 D
【详解】
(1)[1][2]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钩码对杠杆的力是竖直向下的,故力臂即为支点到力作用点的位置,可以直接读数;杠杆静止时左端下沉,说明左边重,可以在右端绑一些透明胶带。
(2)[3]重复多次的目的是便于得出普遍性结论,避免偶然性。
(3)[4][5]若小森在两边钩码下方各拿走两个钩码,杠杆
故杠杆左端下沉;小森应将左侧剩余的两个钩码移至
故左边2格,故左侧剩余的两个钩码移至D处。
26.见解析
【详解】
卡车与货物所受总重力
G=mg=(2+3)×103kg×10N/kg=5×104N
卡车装载货物时对路面的压力
F=G=5×104N
卡车对路面的压强
因p卡<p最大,所以不会对
解析:见解析
【详解】
卡车与货物所受总重力
G=mg=(2+3)×103kg×10N/kg=5×104N
卡车装载货物时对路面的压力
F=G=5×104N
卡车对路面的压强
因p卡<p最大,所以不会对该路面产生损坏。
27.①40g;②2.7×103kg/m3
【详解】
解:①由题意可知,放入金属块后有液体溢出,故由放入金属块前后的液体的质量差可得出溢出的液体的质量,即
m溢=540g-(635g-135g)=40g
解析:①40g;②2.7×103kg/m3
【详解】
解:①由题意可知,放入金属块后有液体溢出,故由放入金属块前后的液体的质量差可得出溢出的液体的质量,即
m溢=540g-(635g-135g)=40g
②由题意可知,金属块的质量为m金=135g,液体的密度为
由常识可知,金属块的密度应大于液体的密度,则金属块放入液体中后会沉底,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金属块的体积为
V金=V溢=50cm3
故金属块的密度为
答:①溢出液体的质量为40g;
②金属块的密度为2.7×103kg/m3。
28.(1);(2;(3)
【详解】
解:(1)由图知
拉力端移动距离为
拉力做的功为
(2)拉力做的有用功为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3)不计摩擦和绳子重,拉力
则动滑轮的重力为
用该滑轮组
解析:(1);(2;(3)
【详解】
解:(1)由图知
拉力端移动距离为
拉力做的功为
(2)拉力做的有用功为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3)不计摩擦和绳子重,拉力
则动滑轮的重力为
用该滑轮组提起重为
的重物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
答:(1)拉力做的功为;
(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3)用该滑轮组提起重的重物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
展开阅读全文